台北團已經額滿
歡迎加入台南團喔!
#可能 #非學校
「可能」非學校-台南校 2021夏學新生說明會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團體型
說明會時間:5月1日(六)上午10:00~12:00
說明會地址:台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433號3樓
歡迎和我們成為自學路上的夥伴,用不同於傳統的教養教育方式,建構自主學習的場域,「多學少教」讓孩子逐步進入「熱愛學習」。
我們堅持「先育後教」讓家庭與團體端以「教養一致」的「信念」,帶著孩子與家庭一起往「共好」前進。
我們深信當孩子性格穩定了,學習自然水到渠成,而親師生三方共同合作,讓家庭關係也更趨於穩定,不管在團體裡的大人或小孩都能「更好的成為自己」為目標,進而邁向「共好」的群體。
歡迎參加「說明會」來更了解我們。
請填寫下方「報名表」,並且出席「說明會」,家長與學生都需要到場喔!
說明會後有意願加入將安排面談,再進行體驗和試讀喔!
說明會費用:每個家庭支付場地費200元
說明會報名表:
https://reurl.cc/0DWprk
同時也有61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蘇花改通車後,原本公路總局考量安全,所以限制機車上蘇花改,但從今(30)日中午開始,蘇花改試辦251c.c.以上的大型重機通行,讓不少車友很期待,還相約要體驗歷史性時刻。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07 - 由台灣公共...
先育後教 在 綠豆爸.粉圓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綠豆爸|好書推薦|最高的教養:從「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培育,談世界級人才的五大特質
說實話,這是一本連我都會錯過的好書,還好出版社將書稿寄給我。
我閱讀過後驚為天人,因為書中的內容,和我們創辦及運作 可能 非學校-台北 的理念不謀而合。
連 可能育學教育教養俱樂部 主要推動的「先育後教、多學少教」的理念,作者也寫在書裡:「不用教,讓孩子自己學」。
這本書打破了教育和教養的界線,既談教育、也談教養,書中的每個章節,都附有「即知即行,家裡也能做!」
家長只需要依照書中的說明,就能夠在家庭當中,培育孩子各項「素養」(聽說這是108課綱很重要,但學校不見得知道該如何教的迷因)。
如果你沒有機會加入 #可能非學校,但想要在家裡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溝通力」、「復原力」、「突出力」、「合作力」,那麼這本好書推薦給你。
我將各個章節的標題和重點,整理成圖片,如此「結構性」的整理,是我個人很喜歡、也很習慣的方式,然而書中有更多的案例、記錄、故事,可以讓大家理解這些標題要如何實際落實。
去買書來看吧!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3718
.全球大學都重視的「非認知能力」是什麼?
.哈佛為何不錄取考試滿分的學生?
.為何世界重視「恢復力」更甚於菁英教育?
「你要考上好大學,然後進入好公司!」
成長過程中,被這一說法洗腦的人應該不少。
學力愈高,通常都被認為能夠進入愈好的學校;但近年來美國教育卻改變了方向,不再尊崇「分數至上」主義,全新的教育方式展現了前所未見的成效。
無法被評量的多樣性及創造力、溝通能力,已成為當代教育的主流。
「全美最優秀高中生」獎學金競賽的審查標準,反映出「世界所需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思考力、溝通力、自我表現力、復原力,與擴展自身優點,本書具體介紹任何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的方法,藉此促進「學力技能」與「非認知能力」之培育。
讓孩子能自行開創人生,任何時候,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
近距離觀察美國名校第一線教育狀況,分析具學術研究證據支持的世界級「教養」技巧,讓孩子習慣處理「沒有正確答案的事」,在面對未來世界的變化時,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進而解決問題。
〇支持讓孩子眼睛閃耀光芒的事情
〇每天吃晚飯時,都問孩子「今天一整天過得如何?」
〇與孩子一起閱讀同樣的書、欣賞同樣的電影,並交換心得
〇養成「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做」的口頭禪
〇一天20分鐘,讓孩子天馬行空
〇不要害怕對孩子展現「失敗」
〇幫助孩子克服「樹大招風」的恐懼
〇成為「沒有意見的大人」,貫徹「聆聽者」角色
作者簡介|博克重子 Bork Shigeko
於倫敦的研究所取得當代藝術史碩士學位後,與在南法認識的丈夫結婚,1998年移居美國華盛頓DC,之後產子。在全美研究機構最密集的華盛頓DC,她懷抱著「希望孩子能自行開創人生,任何時候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堅強地活下去」的願望,試圖自行摸索出最好的育兒方法。仔細研究了各種科學數據、最新的教育方式、心理學研討會、大學裡的研究,以及對知名大學教育的想法後,好不容易才終於找到了能同時培育思考力和堅強心智的美國菁英教育。進而成功讓女兒絲凱成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The Distinguished Young Women of America」。
2004年,於華盛頓DC開了第一間亞洲當代藝術專業畫廊。兩年後,該畫廊成為美國副總統夫人、美術館及著名收藏家等VIP光顧的頂尖畫廊。2006年,透過藝術達成社會貢獻的做法獲得好評,和歐巴馬總統(當時為參議員)及《華盛頓郵報》的副總裁等人一起被《華盛頓人》雜誌選為「在華盛頓的美麗25人」。2009年,為了調整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平衡,轉至藝術諮商業。2011年,新開設的女性支援網站askshigeko.com成為人氣部落格,也取得了生活教練(Life Coach)的執照。
現在除了有長達近20年的藝術產業資歷,更以生活教練的身分,在全美及日本各地進行關於育兒、職涯發展、工作與生活平衡等的演講活動、工作坊。
先育後教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向教養|關於啟發式提問
#以自立為目標的教養方式
分享昨天發生的兩件事
(事件一)
在晚餐結束前的10分鐘,吃完飯與點心的喬伊突然說他還很餓,就走到鍋子前挖了超多白飯,邊挖邊說他要吃很多,我沒說話,就看著他把剩下半鍋的白飯挖完,他開心地坐回位置上開吃,用餐時間結束,想當然爾他沒吃完,還剩下超多白飯在碗裡。
「媽媽我吃不完」
「恩,用餐時間也結束了,那這些飯要怎麼辦?」我把問題丟回去給他。
「不然明天早上吃好了!」
「可以呀,那你去把飯冰起來吧。」
他走向冰箱把飯冰進去,準備當隔天的早餐。
(事件二)
整理背包時喬伊突然大叫
「啊!好多螞蟻」
我過去一看,原來是他禮拜一上課時沒吃完的點心,隨手放在背包的側帶,沒封起來,甜甜的餅乾當然吸引螞蟻大軍來訪。
我看著也沒生氣,先請爸爸協助他清理(那時我在陪唯可整理背包),清理完畢我問他:
「你覺得下次要如何避免呢?」
她想了想後告訴我:「要把餅乾封起來。」
「恩,這是個好辦法!」我肯定他的想法,彼此繼續整理背包。
----------------------------------------------
以上兩個事件我都使用「啟發式提問法」
意思就是傾聽孩子說話,藉由對話與引導,讓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當孩子失敗、犯錯或遇到困難時,
讓孩子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
或未來如何避免遇到類似狀況,如何面對與處理。
(如何使用啟發式提問,我將在下篇文章中分享)
相反的作法則是「指示的方法」
用直接下指令、下命令的方式來達成目的,
父母可能會認為「直接告訴他比較快!這樣比較簡單!」
相較於提問,對孩子下達指令的確快多了也簡單多了,
但也會不知不覺養成孩子依賴的性格,
讓孩子產生「我沒有能力,我需仰賴父母或成人才能生存」的想法。
走在正向教養的路上已經一年多了,
我自己有時也會不自覺的使用指示的方法,
真的需要有意識地不斷調整和練習。
對於剛開始嘗試提問的父母,
如果遇到孩子回應「不知道」
或孩子不回應、沒反應的狀態,也不要覺得挫折,
給彼此一些時間適應與習慣,
父母需要練習提問,孩子需要練習思考,
教養不容易,但值得我們一起努力!
#與孩子對話 #與孩子一同成長
#先育後教 #育人前先育己
#阿德勒正向教養
先育後教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蘇花改通車後,原本公路總局考量安全,所以限制機車上蘇花改,但從今(30)日中午開始,蘇花改試辦251c.c.以上的大型重機通行,讓不少車友很期待,還相約要體驗歷史性時刻。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0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先育後教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屏東高樹鄉有一間超商女店員,日前無辜被攻擊、引發眾怒,因為該名攻擊男子有精神障礙,先前已經有類似紀錄,這次打人讓店員重傷住院,居民擔心後續可能還會發生類似情況。雖然屏東縣長潘孟安已說會朝向長期收治來處理,但居民還是不放心,除了發起聯署,還前往縣府陳情,希望相關單位處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1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先育後教 在 韓國瑜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次我們來到台中市霧峰區,拜訪高齡80歲的呂玉郎老師,他是2020教育奉獻獎的得主,從教36年退休後,仍擔任教育志工近18年的時間。
呂老師大學時主修生物與地球科學,退休之後仍運用自己所學,在921地震教育園區擔任志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地震知識傳遞給民眾,儘管年事已高,呂老師仍認為,只要自己還站得起來,就想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希望持續到身體不能動為止。
呂玉郎老師一生奉獻給教育,在學校時他春風化雨、教育英才,退休之後依然堅持繼續學習及分享,學到老奉獻到老的精神令人感動!
本週,讓我們一起敲開一扇堅持付出與奉獻的大門!
#韓先生來敲門
#莫忘世上苦人多
#教育奉獻獎呂玉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