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虐悲歌】科學研究: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還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
南投三歲林姓男童,因尿褲子後,被卅七歲林父帶去浴室管教,林父推倒林童致其後腦勺撞牆昏迷,男童21日送醫當晚,因傷重轉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搶救,不幸的是,4月1日傷重宣告不治。
4月2日,檢察官相驗後下令解剖,法醫指出,林童頭頸、四肢、軀幹等處,佈滿新舊鈍性傷及結痂疤痕,還有頭部硬腦膜下出血、嚴重腦水腫、視網膜出血,顯然長期受虐,南投檢方收押林父後,解剖遺體發現男童長期遭虐打,全身都是新舊傷,林母不僅放任丈夫打孩子,自己也幫忙出主意教訓兒子,檢方訊後認為林母也涉殺人、妨害幼童發育致死及傷害等罪,一併聲押獲准[1]、[2]。
■兒童虐待
兒童虐待(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兒童不當對待」)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廣義來說,兒童虐待主要可以分為四種:身體虐待、疏忽、性虐待及精神虐待。
■兒童虐待防治的困境
這些受到虐待的兒童,很多都有長期身體及心理的後遺症、甚至死亡。儘管如此,在研究及防治上仍有很大的困境。例如:每個醫療人員對於兒童虐待的認識及理解可能不盡相同,導致有些病例無法確診,甚至受虐死亡病童被誤診為其他原因。
政府政策的不完全,致使兒童健康相關資源的投入明顯不足,社工人員嚴重缺乏,對於高風險家庭無法確實追蹤評估,導致同一個受虐兒繼續受傷害、或是同一個家庭有下一個受虐兒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就公布:有25%的成年人認為他們小時候有受過身體虐待;而且有20%的女性及約7.69%的男性小時候有被性虐待過。此外,也有許多人認為他們兒時有被精神虐待及疏忽,所以兒童虐待遠比一般人想像的還多而且嚴重。
■受虐後產生的後遺症
兒童虐待常常會對兒童及他們的家庭造成長期的傷害及後遺症。如果嬰兒期或學齡前受到虐待,可能會對這些受虐兒的腦神經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他們成年後行為、肉體及精神狀態偏差:包括成為兒虐的加害者、罹患憂鬱症、變成菸癮者、肥胖、高風險性行為者、藥物及酒精濫用者等。以上這些行為、精神及肉體的後遺症,又會造成許多疾病,例如心血管問題、癌症、性病、自殺等[3]。
■暴力環境與早衰有關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基因科學家伊登夏夫(Idan Shalev)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若小時候曾是霸凌受害者,老化的速度會比其他人快,因為他們體內的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會受影響[4]。
為了研究暴力經驗與早衰的原因,專家分析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端粒結構長度,由許多重複核酸片段所組成的DNA序列;若端粒較長,可避免染色體末端的基因受到破壞,或不小心接上其他染色體或基因序列;如果端粒縮短,便是細胞老化的徵兆。研究人員針對3種主要的暴力行為:家暴、經常性霸凌、成年人施暴虐待,檢視雙胞胎在5歲與10歲時的DNA樣本,並比較他們的端粒長度。
結果顯示,受到持續性暴力傷害的兒童,端粒明顯變短。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曾經面臨各種不同類型暴力的兒童,端粒變短的速度最快。由此可見暴力對孩子的創傷,不僅只於表面,其實是很深遠的。其他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曾受霸凌或其他類型暴力對待的兒童,他們的DNA會受到嚴重破壞。
■兒童時期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也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
長期受到虐待的兒童,腦部功能運作也會受到影響,而且這些傷害是無法抹滅的,並導致快速老化的風險,甚至增加在65歲以前得到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的機率。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時期曾遭遇的嚴重壓力,會加速免疫系統的老化。這樣的研究結果明確指出,不論什麼情況下,減少兒童暴露在暴力環境是無比重要的[5]、[6]。
■大家雞婆一點,拿起電話通報!
▶精簡後的通報流程,提供更明確的篩檢指標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劉家正表示,通報流程簡化過去複雜的兒虐篩檢表,讓醫生不用再看高達300頁的工作手冊,能在一頁間迅速完成判斷並通報,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詹前俊指出,過去因不好判斷,加上有時通報錯誤就會引來紛爭,因此基層醫師通報意願不高。精簡後的通報流程,提供更明確的篩檢指標,包括體重過輕、沒按時施打預防針、有不正常傷口都在篩檢範圍之中,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有可能是高風險家庭。
在基層醫生未全面加入前,過去往往是等到兒童重傷、奄奄一息送到醫院救治後才會通報,但現在有了診所的加入,將有助於拉起第一道防線。詹前俊表示,簡化後的通報流程有助於降低基層醫生通報時的困難度,當通報意願提高了,也就能將及時拯救更多兒童。未來新北市的1613間診所,都將成為婦幼安全的防護網之一。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社會安全網的建構不能單靠警政單位,還有賴各局處與社會大眾一起協力防治,由下到上一起防止兒虐發生,「大家雞婆一點,拿起電話通報!」侯友宜說[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疼哥哥虐死弟弟 3歲雙胞胎爸媽收押」: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42000
∎[2] (鏡週刊)「南投3歲雙胞胎兄弟不同命,父母偏愛哥哥竟虐死弟弟」: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409soc001/
∎[3]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四期)【青少年健康問題面面觀-認識兒童虐待的類型後遺症】
◎林口長庚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 李恩沛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803009#.YHT_YugzaM8
∎[4] Shalev, I. (2012), Early life stress and telomere length: Investigating the connection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Bioessays, 34: 943-952. https://doi.org/10.1002/bies.201200084
∎[5] (Hello醫師)「小時候被暴力對待~長大可能較早老化」: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childrens-health/other-child-health-issues/childhood-exposure-to-violence-tied-to-premature-aging/
∎[6] (風傳媒) 「家暴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科學研究:受虐孩童易得阿茲海默症,還會引發此後遺症」: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981299
∎[7] (親子天下)【侯友宜呼籲「大家雞婆一點」擴大兒少安全網!新北市1613家診所加入家暴守護網】: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956
➤➤照片
∎(Pixabay)「Child Abuse」:https://pixabay.com/photos/child-abuse-fear-stop-coercion-1152327/
∎[7]
疑似家暴/兒虐? 10個簡易就醫篩檢指標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s://bit.ly/3ddzwYO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
https://bit.ly/3dZPJA3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兒虐 #兒童虐待 #兒童不當對待 #兒虐悲歌 #受虐孩童 #受虐兒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 / 衛生福利部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兒虐通報電話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有民眾分享,女兒有一次在家裡爬樓梯時摔傷,眼皮滲血還腫起來,送醫掛急診,卻發現醫院電腦,將女兒傷勢通報為疑似兒虐案件,讓她很生氣,隔天馬上接到社工電話要到家裡拜訪,不過事後回想,這也是好事,代表兒少保護系統真的都發揮作用,社會局表示半年內大約會有至少四千件的通報,成案約占三成,深入了解一年重案約13件, 大部分都是疏忽意外。
兒虐通報電話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有玩過躲貓貓嗎?
大部份人玩躲貓貓的回憶都是美好的,但是對於台北市一些就讀幼兒園的孩子而言,當老師要求孩子去「躲貓貓」時,是要躲到其他樓層、躲到密室、躲到陽台,為的不是陪孩子玩,而是躲教育局的稽查。
今天利用施政報告質詢的時間,我要跟柯文哲市長反應的,就是近來 #持續出現狀況的臺北市幼教環境問題。
我在本周接到家長檢舉,他的孩子在凱斯幼兒園建國校就讀,周一臨時接到老師的電話,說這一周上課地點都要改到凱斯英語補習班南京校來上課,家長質疑這是為了要躲避教育局可能會去建國分校進行幼兒園超收名額的稽查。
家長提供了9/15(二)的下午4:30,凱斯幼兒園建國校的校車來接送被迫移到南京校上課的幼兒回家;9/16(三)的上午8:30,則是看到幼兒從建國校的校車下車,走進南京校大樓上課的畫面。
9/16的中午我們辦公室得到家長的檢舉後,也立刻通報教育局,要求教育局到南京校現場稽查,但教育局下午3:00多稽查完,回覆的卻是在現場沒有發現其他幼兒。
結果,到了當天下午4:30幼兒要放學的時候,在現場等候的陳情人卻發現,這些教育局查不到的幼兒,竟然又陸陸續續從南京校大樓走出來、在門口整隊後由老師帶隊,步行回到凱斯幼兒園建國校。
在資訊如此明確的狀況下,教育局仍然稽查不到違法狀況,可見 #整個稽查工作是有漏洞的,必須做出調整和加強,才不會繼續讓孩子處在一個有風險的環境,危及孩子的權益及安全。
當然,台北市絕對不只一家幼兒園有違規超收、超載、擴大使用範圍甚至是不當管教的的情況,從新聞上可以看到非常多案例。
比如說在這個月初 #雙連幼兒園 也被爆出有疑似兒虐的狀況,但當我問教育局目前處理進度,教育局卻說因為教室內沒有監視器,所以證據並不明確,只能透過詢問老師、園方、當事家長各方說法來進行本案的調查。就是因為幼兒園沒有監視器,造成幼兒園發生疑似兒虐的事情,常常都難以查證,變成小孩家長一個版本、老師一個版本、園方一個版本,教育局去調查完又一個版本的 #羅生門。
針對臺北市幼教環境的維護與改善,我認為教育局應該加強對於幼兒園違規的稽查,依法開罰、要求改善,保障幼兒權益。
此外,教育局在做稽查工作時應有SOP,對於以往稽查不力的狀況,提出解決方案;最後,教育局應強制在幼兒園教室內裝設監視器,保障雙方的權益,更要在做兒保案件調查時,主動邀集當事家長參與調查過程、看監視器畫面, #完善兒保案件調查的SOP。
台北市的爸爸媽媽們要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送小朋友到幼兒園,能讓小朋友自在學習、快樂成長,而不是擔心受怕。我真的希望教育局能做好把關、讓家長們放心,不要再出現受傷的孩子、也不要再出現因孩子哭泣的家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