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數位落差的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
▌什麼是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係指在網際網路出現後,雖然讓資訊獲取上更加迅速方便,但新型態的差距也隨之產生,人們因性別、種族、經濟、居住環境、階級背景差異,接近使用電腦或是網路等數位資訊或產品時,出現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即便今日網路已經相當普及、使用者亦急遽增加,但並不代表「數位落差」問題已不復存在,網路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或族群為主要對象。
▌遠距教學的負面影響
由於去年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不得不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也因此有不少統計數據來探究成效。不過綜合多國的經驗,顯示出遠距線上教學會加劇數位落差:
去年日本財團針對17-19歲青年所做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 58.6%的受訪者在遠距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教育的差距」;港大與港科大聯合執行的研究計劃也發現,遠距教學加劇了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因設備不足和缺乏家庭支援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瑞典的研究亦指出,遠距教學對於缺乏良好家庭環境學習的學生而言,會增加學習的困難度,遠距教學的時間一拉長,原本學習動機就較低的學生參與意願也會大幅下滑。
哥倫比亞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檢視華盛頓州四萬多名學生使用不同上課方式的表現差異。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在線上課程的表現都較差,而且非裔美國人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更大。
換言之,學習機會較少和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線上教學的負面影響。
▌遠距教學的隱患-硬體設備
在許多國家,遠距教學另一項隱患則是硬體設備的不普及,連身為已開發國家的美國,也因為昂貴的上網費用,時至今日美國都會區及非都會區仍有14%與18%的家庭沒網路可用。
美聯社2019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全美約有17%的學生無法在家使用電腦,18%的學生家裡沒有寬頻網路。也就是說,全美約有將近三百萬學童無法在家上網或使用電腦。
▌臺灣有硬體設備的問題嗎?
為了理解臺灣是否如美國一樣,有硬體設備明顯不足的問題呢?我們參照國發會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以及台灣網路報告兩項數據。簡單地了解一下臺灣當前的硬體設備普及度。
先就整體使用情形觀之,2020年個人上網率 83.8%,82.9%會以手機上網、桌機及筆電約三成上下,使用行動上網的民眾則有77%,每月平均花費686元,滿意比例84%。
而在家戶上網率的部分,普及程度也達82.8%,其中寬頻上網普及率更達99.9%,平均滿意度為3.9/5分,表現相當不錯。整體網路普及率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韓國及日本。
▌偏鄉民眾硬體設備的落差
臺灣網路、電腦等硬體設備看似相當普及,不用擔心數位落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108年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偏鄉地區依舊和其他區域有顯著落差。
偏鄉 12 歲以上民眾的個人上網率和家戶聯網率都較全國平均數據低了八到十個百分點。
而在個人可近用的資訊設備上,偏鄉曾上網民眾除了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和全國相當外,持有桌電、筆電和平板電腦的比率都比全國少了 8 至 10 人次/百人。每人平均持有的裝備數2.43個,也硬生生低於全國 3.43 項的平均值。
偏鄉網路族僅在行動上網使用率上達 97.4%,與全國平均值相近 (97.9%),不過偏鄉民眾依賴智慧型手機上網的程度高達 81.4%,甚至高於全國平均的77.4%。
▌弱勢家庭所面臨的落差
看完上面的數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雖然有差距,但整體而言仍算是普及吧,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未必如此,前述的統計多侷限於地理上的分區,而未體現出階級上的差異。
雖然未能有詳盡數據呈現階級差異,不過臺灣世界展望會今年有針對3.2萬多名特況家庭孩童進行調查,發現當中高達83%的學童家中沒有網路,7成7則必須跟家人共用電腦或平板等設備,更有近四成家中完全沒有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
屏東縣的統計也發現,縣內家中無載具或是網路可以線上學習的學生數均達七至8000人,約占全縣學生兩成左右。
▌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綜合前述的情況,我們大致歸納了弱勢學童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首先當然是家中缺乏硬體設備,尤其許多家庭雖有設備,但數量不夠所有孩子使用,7成7的弱勢孩童就有這樣的問題,若家中有不只一位孩童需要遠距學習,就會導致學童的權益被犧牲。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弱勢家庭會遇到,普通家庭也容易有這樣的情形。
再者,也有許多學童家中沒有網路或是網路仰賴家長的手機提供,過去還可以帶到有公共wifi的空間使用,但因為疫情,諸如課輔班或圖書館等場域接關閉,弱勢孩童將陷入空有設備,但無法連線上課的窘境。
政府或校方應更積極盤點學童家中可用設備量,並搭配網路建置的補助,方能減緩疫情所帶來的數位落差衝擊。
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UnaBiz發揮物聯網影響力 啤酒桶全球定位助攻新創業者
2020-11-18 20:41經濟日報 蔡尚勳
Sigfox CONNECT 是全球知名的物聯網年度盛事,今年受疫情影響也改為線上年會辦理,Sigfox台灣運營商UnaBiz(優納比)去年以智慧瓦斯錶大放異彩,優納比去年主要著眼於技術的商轉應用,像日本瓦斯的智慧瓦斯錶,就是民生事業的智慧化轉型的一大訂單。UnaBiz技術長暨共同創辦人邱賞恩指出,今年更朝「Massive IoT」(巨量物聯網)的走向發展。
巨大物聯網的具體化
「我們現在都習慣網際網路、行動應用在民生消費、商務,以及各產業間的溝通應用。當然,物聯網更是如此。今年我們能看到物聯網導入的更多具體成果在我們生活四周,像前陣子台北自來水公司大規模導入智慧水表的應用,以LPWAN為基礎的智慧化管理,包括自來水、天然氣與瓦斯都開始成為標準化配備!」邱賞恩強調。「5G、6G也好,我們在通訊上會越來越快,然而設備電力的耗能與省電能力馬上就成為最大的限制,速度越快則越耗電,這時Sigfox的極度省電能力將被突顯出來。」
營運是成本,不只是技術
優納比跟許多業者一樣,即將面臨全新的一年,那麼,我們可以期待優納比的什麼表現呢?「當我們面向客戶,我們不只是代表Sigfox,而是跨技術為客戶解決商業營運難題的專家。從實際的營運面來看,Sigfox的成本是LTE-M的1/10,然後站在客戶的立場來看,他需要的是廣域覆蓋率,也代表服務所及之處,就以日本瓦斯的案例來看,優納比採取的是整合的技術,即讓以最多數量的Sigfox佈建,輔以特定空間覆蓋不及的 LTE-M,如此一來,兩者配搭良好、相輔相成。因為,兩種技術永遠不是相互取代,而是讓使用者基於成本進行的商業營運決策,無關技術規格強弱。」
Kegfox:啤酒桶物流定位追蹤和監控系統
回到線上年會的現場,澳洲啤酒桶租賃新創公司「Konvoy」今(18)日亮相全球首創「客製化啤酒桶物流定位追蹤和監控系統」,為其澳洲及紐西蘭營運的7萬件不銹鋼啤酒桶提升運輸營運效率。該定位技術讓Konvoy及其客戶減少啤酒桶資產的遺失及損失,同時提高每件啤酒桶的被使用率及物流載量效率。
Konvoy 與優納比、以及澳洲紐西蘭Sigfox營運商Thinxtra合作,共同推出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物聯網啤酒桶運輸案例。任何貨物物流,營運上的最大挑戰是運輸過程中的可視化狀態。雖然傳統掃描技術如RFID、條形條碼和二維條碼是啤酒桶定位的常見技術,但因掃描經常被遺漏而導致啤酒桶遺失及追蹤數據不完整。Konvoy與Thinxtra、The IoT Telco,以及客製物聯網解决方案供應商UnaBiz合作,開發一個創新及具有目的性追蹤和監控解决方案「Kegfox」。
速度,讓硬體增值
針對這項解決方案,邱賞恩也說:「做為一個完整的物聯網解决方案供應商,在硬體開發和量產上,我們知道需要加速讓Konvoy儘早收到此物聯網產品和及相關數據。也是這項合作最重要的因素:執行速度。為了讓硬體增值,團隊還打造了一個行動APP應用程式,使Konvoy及合作夥伴在啤酒桶運輸中可以使用該APP程式來調度啤酒桶及配對定位訊息,以加速Kegfox追縱器的安裝及部署。易於使用和查看即時位置數據是幫助Konvoy鞏固在啤酒桶租賃市場的地位。」
Sigfox全球銷售高級副總裁Ian Terblanche解釋,全球Sigfox 0G網路再一次幫助全球客户滿足對創新和實惠的網路解決方案需求。Konvoy證明了這點,現在能夠使其服務與眾不同,並提供獨特的技術解決方案,徹底改變了啤酒桶供應鏈管理。
附圖:Sigfox CONNECT 是全球知名的物聯網年度盛事,今年受疫情影響也改為線上年會辦理。 UnaBiz/提供
做為一個完整的物聯網解决方案供應商,在硬體開發和量產上,我們知道需要加速讓Konvoy儘早收到此物聯網產品和及相關數據,也是這項合作最重要的因素:執行速度。 UnaBiz/提供
澳洲啤酒桶租賃新創公司「Konvoy」今(18)日亮相全球首創「客製化啤酒桶物流定位追蹤和監控系統」,為其澳洲及紐西蘭營運的7萬件不銹鋼啤酒桶提升運輸營運效率。該定位技術讓Konvoy及其客戶減少啤酒桶資產的遺失及損失,同時提高每件啤酒桶的被使用率及物流載量效率。 UnaBiz/提供
為了讓硬體增值,團隊還打造了一個行動APP應用程式,使Konvoy及合作夥伴在啤酒桶運輸中可以使用該APP程式來調度啤酒桶及配對定位訊息,以加速Kegfox追縱器的安裝及部署。 UnaBiz/提供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60/5025599?fbclid=IwAR3TfKZYtlp_zUnxMYzk9D9Jy_xDhie1Hgg8XPkeCbKInn7OjTANiYzSRTw
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 在 Mr.Jam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論廣場投書 #台灣的矽文明大夢要痛定思痛
台灣人大概都知道,我們是全球資通訊的製造王國。從手機、筆電到電腦零組件、晶片,許多品類我們生產的數量,經常遠超過全球其他經濟體的總和。
但多數台灣人恐怕不知道,我們同時也是全球領先數位生活的王國。無論是智慧手機擁有率、行動上網普及率、人均手機使用時間、電子商務占零售穿透率、社群網站使用率,乃至於人均行動遊戲消費額,我們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
同時間,我們大概也是全世界最能擁抱多元文化的社會。在台灣的電視上、戲院裡、書店中,乃至於 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排行榜上,不只本地的內容受到歡迎,從歐、美、日、韓,以及對岸跨海而來的影集、戲劇、音樂、書目、遊戲,受到消費者喜愛的程度一點也不輸給國內自己的作品,這是全球很罕見的現象。
活躍的科技製造,加上對新事物、不同文化的接納,讓我們在個人電腦 40 年、網際網路 20 年,以及智慧手機 10 年,這一波波矽文明濫觴的過程都能率先參與、熱情擁抱,不僅帶動了經濟成長,也讓生活更便利、豐富、有效率,創造了一個相對現代化的文明社會。
但往前走,要更上一層樓,我們正在面對著極大挑戰。
首先,矽文明早年以硬體為主角,但近年來軟體、通路早已喧賓奪主。時至今日,全球市值最高的前 10 大企業中,已有 Google、微軟、Amazon、Facebook 等 4 家軟體、數位通路公司。另一方面,上代眾硬體拳王中除了 Apple 仍能占據高地,其他如 HP、Dell、IBM 早已重整、轉戰。
在整個科技由硬到軟,再到通路的典範轉移過程中,很可惜,台灣並沒有抓住契機,乘勢而上。所以今日我們陷在一個科技製造腹背受敵,發展數位經濟又動能不足、缺乏附加價值的窘境。
展望未來,要突破困頓,我們必須痛定思痛,徹底檢討、徹底變革,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數位經濟接著將升級為智慧經濟,未來 20 年,機器人、人工智慧將大量取代勞力、中低階腦力工作。我們必須重新設計教育,讓下一代能在這樣的未來有設計、管理自動化系統的能力,他們才能在新世界生存,台灣也才能在那個世界增加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過去 20 年的台商西進,帶走了近百萬中生代、較有冒險精神的社會菁英,再加上少子化效應,台灣已經出現的草根動能不足問題將會日益加劇。往前走,我們勢必要用較開放的態度,歡迎國際優秀人才來加入我們的社會。其中,用即將陷入供過於求、但還具有區域競爭力的高等教育去吸引東南亞優秀學子來台念書,並留下來工作、創業、居住,我認為,是關鍵的做法。
亡羊補牢,台灣必須趕快醒來,東方矽文明大夢,才有機會。
全球網際網路使用率 在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產業新聞|全球 上網普及率最低國家前三名:北韓 、厄利垂亞 、西撒哈拉地區「網際網路世界統計」網站近日公布2019上半年的全球上網普及率資料,其中顯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