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二十年回顧(六)】默默無聞的學府
「金邊宣教學院」(容我以下簡稱為「金宣」,雖然當時沒這名字)大概沒有什麼人聽過,我們夫婦就是這學院第一屆三位畢業生中的其中兩位。我們畢業以後,聽說這學院沒辦幾年就關閉了。在一個看重師資陣容、學位、認證,甚至學校名氣的時代,「金宣」實在沒有被多少獻身者看上。但在我們的宣教生涯中,它卻佔有重要一席。
「金宣」是新加坡萬民教會所創立的。該教會的主任牧師——廖啟發牧師是個滿有宣教異象和衝勁的牧師,他原在新加坡神學院的「基福」教學,後來建立了教會,並且從新加坡往外植堂,到了馬來西亞的新山、檳城,後來還到了柬埔寨的金邊等地。「金宣」創立的目的,就是讓一般有感動參與宣教、或想尋求投入長期宣教的信徒,能到宣教工場去,透過親身的體驗、基礎的裝備和實際的參與,來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適合當宣教士。多年後,筆者所屬的差會「華傳」在金邊開設「華傳聖工學院」(簡稱「華聖」),由我們夫婦和另一對夫婦主導,當時沒有刻意仿效,但回頭一看,其實也和「金宣」抱有相同(或至少重疊)的異象和理念。
「金宣」的學習為期一年,課程除了一些基礎聖經科之外,更強調實用的宣教科目。這些課程大部分以密集方式進行,老師從世界各地飛過來,教完了就走。第一屆的學生共有六位,其中四位來自馬來西亞,一位來自越南,還有一位是中國大陸。97年7月的內戰之後,只剩下四位馬來西亞同學。
在學識的裝備方面,「金宣」幫助我打下了基礎,其中一些關於聖經和宣教的基本知識和原則,至今仍然深印在腦海,且極受用,甚至被直接地應用在事奉上。此外,學習的過程讓我深感真理知識的重要性,並發現自身的缺乏,以致渴望去追求更深的裝備。我認為,這是每一階段的教育都必須達到的果效。更寶貴的是,我們在這裡有機會和許多上帝重用的僕人零距離接觸,當中有年過八十、宋尚節博士的果子,也有華人教會界的知名宣教學者,經驗豐富的宣教士和牧者,也有一些是剛剛出道、滿腔熱血的年輕傳道人。上帝使用他們的教導和自然散發出來的生命力,作為我們一生行事為人和中心事奉的典範。
人與人的同工和相處是一堂不容缺席的課。六個同學,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當中包括一名中國六四份子),性格和背景的不同,為短短一年的相處,增添了很多美麗的回憶,也發生過激烈的衝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四位僅剩的同學因為不認同一位短期老師的教導,決意寫信向院方投訴,可是其中一位同學反對,不願意在投訴信上簽名,大家為此大吵。院方接獲三位同學簽字投訴信後,我們被院長教訓了一頓,不是因為院方不接受我們的意見,而是我們的做法和信中的用語太無禮。成熟的人格,往往就是在此般磨合中不斷地自我調整而孕育出來的。
「金宣」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實習,但因為我們當時的裝備不足,無法參與較深入的服事。值得紀念的,就是在「金宣」的那一年我初嚐了講台服事的滋味。坦白說,當時感覺講了一篇就沒有信息可講了,而且非常挫敗感。感謝主幫助我沒有氣餒和退宿,講道如今佔了我總體事奉的一大部分。一次的失敗,不代表自己沒有某方面的恩賜,或上帝不願意在那方面使用我們,那只是上帝預備更好地使用我們的過程。
工場的體驗無疑是至寶貴的一環。當地人的文化,豐富了我的經歷,看見不同國家和民族生活的多姿多彩。當地人的生活與環境,啟發了我的反思,發現原來生命力可以如此強悍、生活可以這麼簡單、快樂和自足也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當地人的思維和做事方式,開闊了我的視野,催促我打破固有的成見,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同理一個一個讓我感到詫異的想法和舉動。當地人的故事,尤其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場粉碎了許多家庭的無情大屠殺,深深地觸動我的心靈,激發我對人性的殘酷和偉大做出更深層的省思。工場上突發的狀況,考驗著我的應變能力,又讓我有機會親嘗上帝夠用的恩典。當然,以上經歷不都是愉快的,反之可能激起各種複雜的情緒——恐懼、不適、憤怒、擔憂、難過……卻對生命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多看、多聽、多嚐、多感受、多同理、多反思,原來生命同我們想像的可以很不一樣。
我為了上帝把我放在「金宣」一年而感恩。在那裡,我為生命收藏了許多精彩而珍貴,學得了生命重要的功課。這一切,是金錢買不到的,也是安逸舒適的生活所不能給我的。
圖片說明:
左:往柬埔寨鄉下探望宣教士
右上:短期老師和四位僅剩的馬來西亞同學
右下:到柬埔寨鄉下服事和講道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宣教二十年回顧(五)】若是上帝的旨意,就必然順利?
在尋求上帝旨意方面,一般信徒似乎都存在一個普遍的觀念,認為如果出於上帝的旨意,這條路走起來必定會順利。一旦事情進行得不順利,我們變會開始懷疑:「是不是上帝不要我走這條路?」
坦白說,如果以上觀點成立,我們夫婦絕對不會走到今天!
當我們決定放下工作、踏上全職的時候,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師母來自基督化家庭,家族中也有幾位牧師、傳道和教會領袖,說起獻身,他們不但不會反對,還會引以為榮。我的家就不一樣了。
我雖然來自天主教的家庭,卻並不「虔誠」。我爸不算嚴厲,也給我們好些自由,但在我們眼中卻仍滿有威嚴。爸爸不同意我們去做的事情,我們不敢太強求。我媽在我17歲那年去世,接下來的好多年,父親一個人照顧整個家。獻身那一年,我正在吉隆坡工作,其他家人都在東馬。當我打電話回家,告訴父親我想放棄工作、去宣教的時候,從父親的語氣可以感受到他不理解、不認同。對一個從小就乖乖順從、不敢抗命的我而言,這是一大心理上的攔阻。
那時,我和師母為此事禁食禱告了一週。禱告的時候,我想起了聖經中的一句話:「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太十37)我把這個當作是上帝對我們禱告的回應。我對主說:「主啊,如果可以,求你改變我父親的態度;如果不行,求你仍堅固我跟隨你的心志。」
1997年的父親節,我因為害怕與父親談起獻身的事,不敢打電話回家。第二天心裡很內疚,就鼓起勇氣打電話,除了向父親送上遲來的道賀,也再次提起我們想去宣教的意願。父親並沒有從不支持變成支持,但那時他的一句話讓我放下心來:「你長大了,要做什麼,你自己決定。」後來我們從別人口中得知,上帝曾經差遣了兩個人去向我父親解釋這事,一個是我當時未來的岳父,另一位是我教會的主任牧師。
這一關解決之後,我們還面對經濟上的難題。我們決定申請的「金邊宣教學院」不收學費,卻要求申請人為自己籌得每月120美金的支持。那時馬幣和美金的兌換率是一比二點五,要籌款並不困難,所以我們很快就找到了足夠的支持可以出發。就在準備出發前幾天,原本答應支持師母的教會,忽然告知不能支持!由於時間短促,加上我們認識的教會不多,根本無法重新找到新的支持教會,只好硬著頭皮、憑著信心出發。那一年在工場上,我們兩人共用一人的經費,也沒有到處跟人要錢,但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在我們缺乏的時候祂就會差派天使來供應我們。這讓我想起戴德生說過的一句話:「按照上帝的方法去做上帝的工作,就不會缺乏上帝的供應。」(God’s work done in God’s way will never lack God’s supply)
如果當年我因為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師母因為沒有得到教會的支持而斷定全職宣教不是上帝的旨意的話,我們今天就不會有宣教二十年的回顧,甚至可能還繼續著原來的工作和生活。在我們的觀念裡,順不順利,從來就不是判斷上帝旨意的主要標準。相反的,當我們決定更深地委身於上帝和祂的計劃的時候,祂會讓我們遇見攔阻和困難,以考驗一下我們的心志,並讓我們有機會經歷祂真實的大能。如果我們因著一點阻擾就放棄,表示我們只是說說而已,不是認真的。少了這些挑戰,我們也少了很多經歷上帝的機會,跟隨主的道路也沒有那麼精彩了。
圖片說明:(上)在緬甸訪宣時,乘坐牛車進村服事;(下)柬埔寨「金邊宣教學院」上課情形。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宣教二十年回顧(四)】你怎麼知道上帝要你去哪裡?
上週為了配合二十年前的“7月5日”而跳過了上工場前的準備,今回頭繼續分享。
說到全職事奉,尤其是宣教,很多人都會很好奇地問宣教士:「你如何選擇你的工場?」或者更直接一點:「你怎麼知道上帝要你去哪裡?」
我認識很多宣教士,他們大多數都有自己感到特別有感動要去服事的地區、國家或群體(如非洲、中國、穆斯林等),我們夫妻卻沒有。回想起來,投入全職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接觸很多西藏的資訊,所以對西藏有點感動,但也不是那麼強烈,更不是非去不可。
正如本系列回顧文第一篇中提到,1997年我和師母因決定全職宣教而辭職時,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我們辭職後開始尋求,向一些宣教機構和相關單位了解可以參與的事工,看看哪個是我們可參與的。我們打電話給一個差會,那差會拒絕了我們,因為他們只接受受過神學裝備的傳道人為宣教士。打給另一個差會,那差會了解我的狀況之後,按照我的專業(平面設計師)而提議把我們差派到巴基斯坦去,因為那裡的工場有此職位的空缺。當時,我們才剛剛要踏入宣教,還沒有預備心要去這麼遠、聽起來這麼艱難的地方,於是沒有正式提出申請。後來,我們從母會的牧者、以及當時西馬衛理公會的會長處得知,有一個新加坡的牧師在柬埔寨金邊開設了一所「金邊宣教學院」,供一般對宣教有感動的信徒到實際的宣教工場去體驗、學習和參與。我們沒有作太多考慮,就決定申請了。
在尋找工場方面,我們的觀念是——對上帝開放。上帝要差我們去哪裡,我們就去。可是,何種形式才算是「上帝差遣」的呢?坦白說,與蒙召的時候一樣,無關「特殊的」經歷,而基於以下客觀的考量。不過,容筆者先說明一下,以下不是要作為大家尋求上帝指引的標準,而只是我個人的理念和做法,如果你覺得不錯,可以參考。此外,以下包括並綜合了我們過去二十年幾次轉換工場時的考慮,而不只是以上所分享的第一次獻身全職的經歷:
一、差會的異象。筆者會把這一點放在最前面,主要是因為最後的決定,通常不會在差會所提供的幾個工場選項之外。筆者認為,要長期宣教,最好加入一個差會(宣教機構),尤其是剛剛步入宣教者。差會通常擁有較豐富的宣教工場資料,知道哪裡有需要、有資源、有潛能,而且可以結合到他們現有的大計劃裡面,策略性的來發展事工。
二、工場的需要。差會通常會提供幾個選項,我們在了解各個工場的狀況之後,按需要做出回應。當然,每一個工場都有需要,不過,總有一些需要是比較觸動我們的。
三、個人的恩賜。筆者深信恩賜是尋求上帝心意的重要考慮,因為上帝給一個人某種恩賜,必定是要在那一方面使用他,而這也自然與事工的類型有關。從服事經驗筆者慢慢得知自己的恩賜是教導,所以在過去事奉過程中漸漸地轉向專注於培訓。
四、個人的負擔。筆者雖沒有為自己設定目標地區和對象,卻對特定的事工有負擔,尤其是如上所言,與個人恩賜有關的事工。有時候,上帝還會給我們一些特定的看見、特定的反思,這也是筆者會認真考慮的。例如,過去這幾年,上帝一直引導筆者深入思考關於教會的使命,這也成了我們最近決定改換跑道——從培育宣教全職工人、轉到培育一般信徒成為造福社會之門徒——的原因。
五、挑戰與突破。有時候事奉到一個階段,會發現自己在某方面有缺欠,需要新的學習和嘗試。如果眼前的事工已經可以自立、交棒,且安排得當,也會考慮嘗試新的事奉。
有人問:「看你過去到哪裡都做中國人或華人的工作,你是不是對他們特別有負擔?」筆者過去的確重點都在做華人工作,將來要投入的新侍奉也是,但坦白說,那都不是因為我們對這群體特別有負擔,而是正好被差會指派的工作都以華人為主要服事對象。
無論如何,筆者覺得我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不是到了特定的工場才能服事。雖然我仍然相信上帝會差派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地點或群體中服事,但我們絕對不可以將服事局限在那裡。服事是一種生活方式,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工場。
圖片說明:1997年到緬北訪宣留影。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 在 2022研經軟體-遊戲熱門攻略下載,精選在PTT/巴哈姆特攻略情報 的推薦與評價
【宣教二十年回顧(一):我是如何蒙召的?】 1997年6月底,我和師母(當時未婚)放下了工作,踏上了全職宣教,至今二十年。趁著這個時候,想回顧一下自己走過的路, ... ... <看更多>
全職宣教二十年回顧 在 Andrew Chai - 【宣教二十年回顧(一):我是如何蒙召的?】... 的推薦與評價
2017年7月4日 — 1997年6月底,我和師母(當時未婚)放下了工作,踏上了全職宣教,至今二十年。趁著這個時候,想回顧一下自己走過的路,算是對生命的自我整理,也希望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