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文章 10—2020/08/05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在明台產物的時候,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關於車子的保險。我在那邊待的頭一、
兩個月之內,光是車險問題,就問了那位老哥許多次,後來才發覺其實也不那麼困難。直到現在,我都還有和這位老哥保持聯絡,他剛巧就住我家附近。除此之外,剛提到那位應徵我的曹先生,也幫助我很多,雖然我的業績很爛、超爛,一個月賺不到一萬塊的保險費,可是從那一刻起,我已經開始跟那些純做人壽保險的業務員有些區隔了。
跑保險要當經紀人才有賺頭
就在我開始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懂得比壽險業務員多,有一天,我踢到鐵板了!
那天早上,我在台灣人壽開早會,趁休息時間,趕緊跟其他業務員分享,我這一、兩個月在明台產物所碰到的一些新鮮事兒。沒想到,竟然又被我那位想找我碴的處經理聽到,他當場翻臉,說我違反公司規定,私自在外兼差,直接吐了我一臉,要我明天不必來上班了!
我說:「你又沒有發給我底薪,我要餬口啊,到外面多做一點副業為什麼不行?」
他一聽更氣:「你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在同行兼差,還發名片咧!」
我回他:「產險和壽險又不衝突,有什麼關係。」
雖然我也想留下來繼續學點壽險知識,可是被他這麼一說,加上從我媽媽買保險的事情到現在,這位處經理始終把我視為眼中釘,我的壽險業績又不夠好,於是雙方戰火就此展開,也埋下了我之後離職的導火線。
離開台灣人壽之前,一天在中山北路聞逛,碰巧遇到我在部隊時同一單位的學長。遇見故知,備感親切。寒喧中,我問他: 「老哥,你現在在哪邊上班啊?」
「我在做保險!」
「啊?你在做保險? 我也在做保險l 」我心想,這麼巧,大家都在做保險。於是順
勢問他,在哪一家保險公司上班。
他說:「我在我太太的公司,她開了一家保險經紀人公司。」
「什麼叫「保險經紀人」? 」因為在馬路上,沒能開聊太久,匆匆交換了名片,
他要我有空到他公司看看聊聊。雙方收下名片,就沒再聯絡了。
人壽涉獵了快半年,產險也接觸兩三個月,但我還是跳脫不出新手保險員的通
病—抓不到方向要去哪裡開發客戶。看到學長的名片,想說好吧,打通電話給他,反正中山北路也不遠,去聊聊也好。學長邀我過去參觀,電話一掛上,我立刻出發。
進到學長的公司嚇我一跳!裝潰、擺設大致跟其他保險公司差不多,但我看到每名保險業務員桌上的保單,居然堆得像座小山,大概都有三、四十份保單跑不掉。這是一家怎樣的公司,銷售力這麼驚人!
「哇!這是哪種保險啊?」
「劉鳳和你不知道啊?這是新東西,狂賣啊!你看我們業務員個個都賣個三、四十份,一份最起碼都是三、五萬元的保費啊!」
這對我來講真是天方夜譚!不要說一個月賣二、三十份了,能賣個五份,我就把他們當神一樣看待,這裡隨隨便便哪個業務員都很神的樣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學長當場敲計算機算給我看,告訴我投資報酬率有多好。
「你看都賣到快停賣了!而且不是只能賣一家公司,我們這裡可以同時賣六、七家不同公司的保險,各家有各家的優、缺點,你快來我們公司賣才可以賺到錢哪。」這是我對於「保險經紀人」概念的啟蒙。
就算什麼都沒賺到,至少我賺到很多學習
這下完了!第一,我跟處經理處得不好﹔第二,他不准我在公司內部散布產險的相關訊息﹔第三,好死不死我又接觸到一些產險商品,並且發現產險商品其實還不錯﹔第四,我現在又多接觸到「保險經紀人」這個看起來很不錯的工作,這麼多寶貴的資訊,要我閉口當啞巴,這我怎麼作得到?
終於有一天,我再次跟處經理大吵一架,毅然決然決心離開,老子不幹了!老子要去當保險經紀人。離職後,我把我的登錄資格轉到「保險經紀人」公司,開始了我保險經紀人的生涯。
來到保險經紀人公司後發現,他們隨便一種產品都比先前公司的要來得好,難怪每個業務員桌上堆的待處理保單,都是二、三十份跑不掉﹔一份保單保費大約三萬,業務員賺個一萬多的問金,那不就表示月入二十幾萬嗎?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進到了學長他們公司,我的運氣也沒好到哪裡去,因為好賣的產品停賣了,黃金時期結束了!真是「水人沒水命」(台語,人美命不一定美) 。該怎麼辦?算了、罷了,既來之,則安之,我就慢慢學吧。從簡單的癌症險、意外險、儲蓄型保險等,從頭開始學習。
我在這份工作雖然也沒做到什麼業績,但是至少幫一家老小都買了很不錯的癌症
險。那時候我覺得這份癌症險很好,一單位只要一千塊錢,繳二十年,終身可以受益,負擔不會太重。再說,雖然是到學長的公司,總是得繳一點成績。你看,我又來了,又從自己的家人開始賣。不過這次我可學聰明了,至少這次我自己可以從各種保單中挑選有利的保單,所以我不買儲蓄險,改買保費便宜的癌症險。而且,那時候我大部份的時間,還是停留在我那可愛的明台產物保險,往往一待,就待上六、七個小時。
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竟就這樣從人壽公司轉到了經紀公司,不知不覺從壽險跨足到產物保險,多角化經營了起來。學,是學到了不少,但重點還是,不曉得要賣給誰?
產險公司的業務員都是有領底薪制的,他們會固定和一些汽車修理廠商,或是和銀行行配合,為顧客提供保險服務。但我沒有底薪,我完全得要自己開發客源。在明台產物、保險經紀人公司幾個月的時間,我學到不少沒錯,但好像還不夠完整,感覺上,我就差那麼臨門一腳了。
賺很大,一點就靈!
1.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人都害怕失敗,書市上也只看到教人怎麼成功的書,但,人生不經過
失敗,就無法真正成功,這是鐵律。那是因為,跌過的跤,才能教會我
們,如何不會再跌一次相同的跤。而那些跌過的跤、繞遠的路、錯進的巷
弄,統統會變成生命的一種養分,不知道在哪個時間點, 突然發揮效應,
成了大補丸。就連JK羅琳(J.K. Rowling)婚姻的失敗,都成了促發她創作最大觸媒,不離婚、不困頓,就沒有驚動全世界的《哈利波特》。你還能不放膽勇闖人生嗎?
2. 不只要賺錢,更要賺時間
什麼都可以賺得到,只有時間你賺不到﹔特別是上班族,除非有驚人的體力,否則,下了班之後,你還能留多少時間給自己。設計一份可以賺錢,又能賺時間的工作模式,把「賺來」的時間,看是要投入學習成長、兼差外快、陪伴家人、休息養生,都可以為你賺進更多意想不到的財富。能夠有錢又有閒,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3. 兔錢的,就別放過
世上兔錢的好東西太多了,就怕你視而不見。聽到「直銷課程」、「保險講座」、「靈骨塔促銷」,一百個人裡有九十九個會皺著眉頭拒絕,剩下一個眼睛發亮說YES的,就是劉鳳和。這些讓人一聽就想逃的「迷湯大會」,其實暗藏的寶藏還真不少,可以讓你:懂產品、看市場、學營銷、練溝通、玩行銷,還攅人脈。第一回,你可能還像劉姥姥逛大觀園,多聽幾回,自然深諳其中三味。反正都是免錢的,就花你一、二個鐘頭,還猶豫什麼?
「兩戶打通優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伊森媽咪 × Ethan's mom 親子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請益] 2小戶打通4房格局請益- 看板home-sa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兩戶打通戶物件眉角請教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買賣兩戶打通的房子,該注意些什麼?!【阿浩看房】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請益] 請問兩戶打通與合併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請益] 預售屋兩戶客變格局請益PTT推薦- home-sale 的評價
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首次曝光!城區道路混行無接管,遭遇逆行也不怕,特斯拉Waymo路線二合一
本文來源: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QbitAI 作者:李根
…………………………………………………………
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宏觀印象:學霸創業、中國無人車獨角獸、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加持、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玩家……
產品業務:高速場景方案產品、L4級自主泊車產品交貨、最高等級高精度地圖資質……
一千個維度有一千種答案,但也頗顯盲人摸象。
只是從今往後,Momenta的技術路徑開始完整清晰。
在通往自動駕駛實現大道上,之前有漸進式的特斯拉,也有一步到位的Waymo,天下方案,莫過於此。
而現在,Momenta集二者之所長,避二者之所短:
Tesla+Waymo,就是Momenta。
▌完全無人駕駛發佈
12月26日,Momenta對外正式發佈L4級無人駕駛技術MSD (Momenta Self Driving),開始支持城市內完全無人駕駛場景。
如果說2019年來Momenta發佈的前裝量產產品Mpilot,更像是特斯拉方案。
那麼現在,MSD上馬,則顯出Waymo路線雄心。
萬萬沒想到,自動駕駛業內一度紛爭的兩種路線,如今讓Momenta實現二合一。
但MSD究竟是一套怎樣的方案?
區別於量產前裝方案,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方案中最明顯不同在於多了雷射雷達。
在其測試車中,共搭載12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個雷射雷達。整套系統感測器方案以攝像頭為主,雷射雷達為輔,多感測器冗餘。
而且Momenta強調,除去雷射雷達,方案中的硬體選型與前裝量產保持一致——這也是Momenta“兩條腿”向前的關鍵考量,後面還會詳細講到。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無人駕駛——還得以身試乘看一看。
MSD方案的試乘,選在了Momenta(蘇州),地點毗鄰蘇州高鐵北站,屬城建頻繁區域,路線全程約12公里,沿途經過30餘個紅綠燈路口:
既包括無保護左轉等典型場景,也有非機動車混行、立交橋下長路口等複雜路段。
路線中還有多處工地,也有學校、居民區、寫字樓、商業中心等生活場景。
符合Momenta該方案目標所指:城市區間內,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路段基礎設施也沒有過V2X改造,依然拼的是單車智慧實力。
車流交匯交互,也是最有意思的場景。MSD方案雖初發佈,但智慧程度已有老司機風範,在試乘的幾次交互場景中,有讓行、也有選擇先過,並不基於單一規則。
同車試乘的Momenta研發總監夏炎解釋,這能體現MSD在預測規劃方面的實力和學習能力。
不過整體試乘而言,因為城市區間不同高速場景(無人車混行)和停車場(低速),Momenta的AI司機給人的印象是:安全第一,寧慫不偏激。
比如在蘇州相城道路,會出現不規則的異型車——挑戰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識別。
其實從當天道路實際情況來看,系統完全可以“偏激”一些,讓路不減速通過。
但安全第一思考下,Momenta工程師打造的該系統,在交通中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先減速,甚至刹車,確保交互雙方的安全。
而且相比人類老司機,MSD雖初生牛犢,但也展現出不凡實力。
遭遇人類司機深為苦惱的大貨車時,既要對大貨車的載貨品類多樣、形態各異準確感知,還要對大貨車行為上的激進行為有應對:
MSD跟隨慢速行駛的大貨車一段時間後,“決定”變道超車,但在超車過程中仍保持對貨車一定的安全距離,通過接近路口的實白線後才拉大橫向距離超車,保證了超車過程中的安全性。
▌完全無人駕駛新速度
12公里左右里程,按道路交規限速行駛(40公里每小時為主),近40分鐘,歷經城區內各種場景——有臨時施工、有不規則車輛,還有逆行,但全程無接管。
這樣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起步最早的穀歌用了近十年,百度從開始研發到落地也超過5年,一眾自動駕駛新勢力從無到有也走過了快3年……
雖然深度學習、大數據和大計算帶來的指數加速,已再明顯不過。
但得知Momenta的速度,依然讓人不可思議:
50人左右的團隊,5個月左右的時間。
沒錯,從今年下半年交貨量產自動駕駛產品後,Momenta才開始囤積重兵,依靠公司長期的技術和數據積累,以及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通用的平臺支持,開始攻堅完全無人駕駛。
至於能夠達到城區開放道路全程無接管,之前行業內最快的友商也差不多用時1年,且積累了至少十萬公里以上實際路測里程。
所以Momenta之速,背後究竟有“引擎”?
Momenta CEO曹旭東認為,與他們內部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和戰略選擇有關。
Momenta創辦,從一開始就明確目標,要打造自動駕駛大腦。
這並非傳統汽車產業內“換輪子”,而是行業開始AI化變革後,供應鏈環節中的新機會。
汽車產業鏈中:
有最基礎的Tier1一級供應商,如博世、大陸,在系統層面、硬體層面提供產業支援。
再往上則是OEM廠商,賓士、寶馬、豐田……即車廠。
還有智慧化的基礎——計算晶片,如TI、NXP、瑞薩和英偉達。
最後,核心新增的玩家,一方面是提供出行網路的滴滴Uber等,另一方面則是提供自動駕駛所需核心演算法和軟體的技術公司。
比如定位“自動駕駛大腦”的Momenta,就處於這一層。
但即便如此,如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如何最高效擁抱未來,也沒有清晰明確的答案。
至少在打造自動駕駛大腦這件事上,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度不可調和。
▌兩個路線的爭論
所謂特斯拉路線,是按照自動駕駛等級的劃分,從低級往高級不斷升維,通過量產汽車對場景、數據和演算法的反覆運算,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正是因為堅定量產路線,也為了最低門檻獲取數據、場景和功能回饋,偏執狂馬斯克完全依靠攝像頭方案、不使用價格昂貴的雷射雷達。
所以即便2019年發佈為完全自動駕駛而生的FSD硬體,外界也不相信馬斯克2020百萬RoboTaxi的豪言。
而Waymo路線,則認為只有從一開始L4才能實現RoboTaxi。該路線中,人機共駕的高級輔助駕駛被認為有天然Bug——既要機器輔助駕駛,又要人類在緊急時刻接管,顯然不靠譜。
於是Waymo從2009年正式推動後,逐漸明確了實現方式:
原型車、規模化路測、在豐富場景中不斷反覆運算,區域內落地,終極場景是讓無人車行駛運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場景。
但Waymo路線中,最難的是無窮無盡的“長尾”問題,現實中總會有出乎預料的新場景、特殊挑戰,這就要求自動駕駛系統足夠聰明、且學習反覆運算得足夠快。
所以概括而言,二者優缺點都很明顯。
特斯拉方案:想依靠低成本感測器方案不斷升維,難且有道德挑戰;但好處是數據“眾包”,能在量產中獲得現金流和數據流程。
Waymo路線:希望一己之力不斷擴大無人車隊規模,最終真正實現完全落地,險且依賴融資燒錢;而好處是安全性相較而言更可控,不用把車主當小白鼠。
但如今Momenta之行動,所謂“兩條腿”戰略,卻實現了特斯拉和Waymo路線的二合一。
即,通過量產自動駕駛產品獲得海量數據,持續研發數據驅動的核心演算法,打造閉環自動化工程體系,發揮數據價值,高效反覆運算數據技術,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同時,MSD的技術框架中不同感測器的感知演算法相互獨立冗余,並非完全依賴某一種感測器,因此目前量產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如視覺、地圖、軌跡數據等可以無縫應用並有效助力MSD演算法提升。
最終,一個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閉環搭建完成,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真正互相補益。
但為何能打通?又為什麼是Momenta?
一切要從Momenta創立之初對自動駕駛的認知說起。
▌終局視角思考無人車
Momenta 2016年創辦,當時就分析過特斯拉模式和Waymo路線。
但並非為結合二者而生。
曹旭東回憶,從一開始就希望從本質出發、從終局角度思考問題。
Momenta的思考中,自動駕駛的終局,一定是L4級以上,不需要方向盤、不需要人類司機。
但要實現這個終局,結合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I新浪潮,兩大要素就格外關鍵:
一是數據驅動。
二為海量數據。
之所以要數據驅動,是因為完全無人駕駛中的長尾問題——幾乎是難以窮盡的。
唯一的可能性只有數據驅動,自動化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例如99%問題。
所以Momenta內部,“架構師”文化興盛,他們目標是架構能夠自動化解決問題的系統。
在當前系統中,Momenta的 “閉環自動化”方法論就已發揮作用,通過建立對問題自動化發現、記錄、標注、訓練、驗證的閉環過程,為技術和數據提供自動化的反覆運算能力。
而關於海量數據,這是數據驅動的原料和前提。
之前有粗略估計,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需要100萬輛車跑一年,每輛每天跑10小時以上。
如此海量數據,完全依靠自建車隊採集,幾乎不現實。
量產自動駕駛數據流程能夠助力完全無人駕駛,源自統一量產感測器方案。
MSD感測器方案包括視覺感測器、雷射雷達與毫米波雷達,均覆蓋360°範圍,該感測器方案子集與量產感測器方案保持一致。
所以理解了無人駕駛終局的兩大要素,或許也就不難明白Momenta此次談及的兩條腿戰略:
一條腿是量產自動駕駛;
另外一條是完全無人駕駛。
量產自動駕駛,人車共駕,以人為主,但解放人類在高速環路、停車場等場景下的駕駛時間,提升駕駛安全性及駕駛體驗。
而且通過量產自動駕駛,實現海量數據獲取——學特斯拉又超乎其外。
進一步,量產自動駕駛可以給完全無人駕駛帶來數據,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去自動化地解決99%的問題。
未來隨著量產產品上市,像 “活水”一般源源不斷注入MSD,推動MSD演算法不斷升級,使得完全無人駕駛系統不斷進化。
這是數據流程上的打通。
而通過完全無人駕駛,還能給量產自動駕駛回饋技術流,不斷提升體驗和能力,讓量產自動駕駛持續進步,提升行業份額。
當然,數據流程和技術流形成閉環,聽起來不算稀奇。
但真正實現這樣的戰略並不容易,關鍵是量產感測器方案的一致性、互補性,並在量產自動駕駛戰略中真正快速低成本交貨、落地。
這也是特斯拉和Waymo難以跨公司二合一的原因。
另外,作為創業公司,在數據流程和技術流閉環之外,靠融資燒錢顯然不可持續,必然還需要現金流。
所以Momenta創辦3年來,先在量產自動駕駛發力,實現數據流程和現金流方面的驗證,然後發力完全無人駕駛,同時著力於打通兩者之間的數據流程和技術流。
現在,完全無人駕駛方案發佈,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戰略雛形形成,現金流也能讓公司不受輿論和資本市場變化而左右。
曹旭東說, 目前Mpilot 和MSD的原型發佈,標誌著兩條腿的雛形期形成。預計到2019年-2024年,量產自動駕駛大規模上市,以及MSD真正的完全數據驅動,完全自動化,則是“兩條腿”戰略得到驗證的時刻,也是戰略的成型期。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不過,也還沒到一腳定江山的時刻。
雛形初現,一切還只不過是開始。
更何況這樣的戰略完整披露,一方面會面臨質疑,另一方面也有被複製的風險。
但曹旭東並不擔心。他說:“戰略沒有優劣,戰略是選擇。這個戰略有其優點,也有難點和挑戰。我們在選擇戰略同時,也必須克服和解決其背後難點。我相信,戰略發佈後,看到的不是抄襲,更多的是爭議。在戰略執行時,遇到困難,可以選擇繼續走下去,也可以去選擇其他戰略,但我們選擇迎難而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按照Momenta的說法,執行層面主要面臨兩個維度的挑戰:包括技術難度和商業難度。
技術層面的難,例如數據流程的打通。曹旭東認為,行業主流都是以雷射雷達為主的技術解決方案,但Momenta是以統一量產感測器為主,需要打通量產自動駕駛到完全無人駕駛的數據流程,而他們在其中做了大量的技術創新。
在矽谷拜訪時,曹旭東也講到Momenta的戰略和已解決的技術難題,得到很多行業專家的認可和欣賞,因為Momenta在做原始的技術創新,而不是簡單的複製跟隨。
商業層面的難,包括如何深入行業、理解客戶,如何拓展能力邊界及更好的服務市場。
曹旭東進一步解釋:“To B是系統性的業務,面對的是一個組織,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可。一線客戶都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很高的技術標準,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技術評測。而我們經過層層驗證,最後獲得了客戶的認可,進入了量產體系。”
Momenta也有相對長遠的完整時間表。
他們內部,認定2016年-2019年是戰略雛形期,2019年-2024年是戰略成型期。
然後2024年-2028年才是真正的戰略爆發期,那時候在完全自動駕駛“這條腿”上將加速趕上Waymo。
只是現在開始,自動駕駛“面壁者”Momenta,戰略意圖一覽無餘。
▌告別盲人摸象
作用力也才剛剛開始。
從Momenta自身來說,徹底告別被“盲人摸象”狀態。
高精度地圖供應商?高級輔助駕駛玩家?量產自動駕駛交貨……
都不準確。
大道至簡,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Momenta = Tesla + Waymo。
而且這種結合帶來的新場景新技能,還可能不是線性相加。
或許也是聚變反應。
比如特斯拉一直是從車角度提供方案,Waymo則是運力技術維度……
但二者結合,就是完整軟硬體集合體,載人載貨,私家車共用車,都有了可能。
簡而言之,能做的更多,可以做的更多,新價值已經展現,新邊界也就要重勘。
自然還會進一步帶動行業新格局重塑。
自動駕駛發展中,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次次被提起,一次次被模仿,一次次被對標。
這樣的新玩家新勢力,無論中美,都可以舉出很多。
但今日之Momenta,在理論上真正達到二合一,並且驗證了可行性。
於是,之前衡量自動駕駛的時間表,曾經理解Momenta的框架,可能是時候刷新了。
▌One more thing
雖然Momenta是中國自動駕駛的獨角獸,但作為Momenta的船長,曹旭東最關心的並不是公司的估值。
他認為商業世界一切有為法,一定離不開價值規律本身,估值並不需要過分關心。
他關心什麼?
作為CEO,他說核心還是人,組織的學習、進步和提升。
這位Momenta創始人,今年來自上而下改變了一件小事:不再把“創始人”放在對內對外的任何地方,僅以職務——CEO示人。
他解釋說,Momenta正在最大限度通過組織變革、文化塑造,形成合夥人文化。
合夥人不分加入先後,不論年齡資歷,核心關注的是技術、貢獻和志同道合。
他希望以此吸引最頂級的牛人,讓更多有識之士加速自動駕駛終局到來。
《道德經》裡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真正能邁步實踐者,少之又少。
如今,無人車獨角獸Momenta,宣示兩條腿,放下“自我”,立志要做推動終局實現的那個玩家。
這就是Momenta。
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伊森媽咪 × Ethan's mom 親子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來來ー 燒滾滾半夜剪好的遊記Vlog來嚕🏃🔥
❴ 沃夫帕克WolfPark ❵ 小小孩超盡興 小坪數室內遊戲場
#Ethan媽很愛這次的影片 #兩個孩子一起玩
#熬夜睏死半夜剪完 #沒字幕please請開聲音👂
前幾天看到MT課程附近有新開幕的室內遊戲場
把訊息丟給日本媽咪看後馬上走吧!😍
就火速電話預約了開幕的隔日✌
🏠沃夫帕克 Wolf Park
電話:03 666 1263
地址:新竹市關新路63巷1號3樓
廢話不多說了
請大家直接服用影片&下方Ethan媽感受到的優缺點吧!
------------------------------------------
🔱優點
🔸#工作人員態度佳
當我們打電話到店內表示找不到地方時,從電話的一端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著急,馬上約了附近的地標來接我們,還幫忙推推車非常感謝
🔸#環境明亮整體設計舒適
雖然只是大廈內一戶的坪數,但是打通整體的設計,讓人感受不到壓迫感,四個主要遊戲區主題明確。
🔸#遊具設備選擇優良
它們玩具的選擇上Ethan媽覺得非常厲害!對於小小孩來說非常新鮮,但又可以不用去騎士堡之類的跟大小孩擠,每項玩具都很吸引小孩,不是我們一般人家中能購入的款式,也有不少Ethan媽愛的品牌-step2,兩個小時根本不夠玩。
🔱缺點
🔹#GoogleMap沒有登錄店名
直接連結粉絲頁的地圖時又是跑出錯誤的地點,Ethan媽抱著大便不肯坐推車的老嬰來回走在路上快崩潰了💦 建議大家還是把地址複製下來,貼到Google Map搜尋吧!
🔹#坪數小
昨天去玩時人數不多,所以沒什麼困擾,但也會擔心未來如果人數沒有控管好,小孩們又擠在同一個區域玩就會很可怕。
🔹#戲水區為何是木頭地板❔❕
我跟日本媽咪研究很久,完全不懂為何戲水區要做木頭地板,然後再上面舖一堆毛巾止滑&吸水?也許那個木頭地板其實是防水設計吧(汗)
--------------------------------------------------------
以上就是Ethan媽昨天去玩的體驗分享啦!
非常感謝看完的媽咪們❤
#無論是影片還是文字都是Ethan媽的心血💦
#單迷上剪影片幫孩子們做高級版生活記錄
#也喜歡大家的留言閒聊😂😂
#按讚是對Ethan媽最大的鼓勵👏👏
--------------------------------------------------------
✿ 伊森媽咪's 更多文章 (blog) https://goo.gl/YaF7om
✿ 伊森媽咪's 更多影音 (YouTube) https://goo.gl/v5khyi
✿ 伊森媽咪's 即時生活 (IG) https://goo.gl/WHks2m✨
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兩戶打通戶物件眉角請教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缺點 : 兩戶都有基本水電費,如果人口少,很不划算。 ... <看更多>
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買賣兩戶打通的房子,該注意些什麼?!【阿浩看房】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店安坑房子#新店買賣房屋#房地產知識#阿浩看房# 兩戶打通 房子買賣 兩戶打通 的房子,該注意些什麼?!【阿浩看房】大家房屋新店安和店 吳浩瑋【可以 ... ... <看更多>
兩戶打通優缺點 在 [請益] 2小戶打通4房格局請益- 看板home-sa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