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完成 少子化政策納入同志家庭 附議!
第一天1500人附議
第二天700人附議
第三天1000人附議
第四天500人附議
第五天400人附議
第六天300人附議
第七天250人附議
第八天160人附議
第九天210人附議,5000人達標!
(依然可以繼續附議喔!)
政府需要於8月18日前回應!
感謝所~有的朋友!
這幾天,因為四處轉傳,每天發文
也收到很多朋友私訊或留言
有人說附議了!
有人說附議加分享了!
有人說已附議,也分享到老師群組、地區群組、家人群組了
有人看到我每天都在拜託大家附議,竟然在第6天的時候,哭了
有老師請學生們也一起幫忙!
有教授將附議的訊息,出在期末考的考題中,就為了讓同學們能知道這個訊息
有人再登入,發現之前竟然真的沒有附議成功,趕快又來按一次
有朋友來訊說,這不是你們的事,是大家一起的事!
週三台北大學游以安教授說,雖然網路有點麻煩難搞,但這是最容易的,落實社會正義的事
其實,5000人說多不多,但真的要完成附議也不太容易
很大的人口不用網路的,或是未曾登入過這個平台,或不知怎麼開帳號,或不知怎麼完成附議
因此,看到5000個附議,真的特別特別感謝!
接下來,就是期待官方定期的回應了!
-----以下是回顧文-----
第1天 25次分享
也許對您來說,這是「別人家的事」
但我們來說,卻是真真切切「我們家的事」
麻煩您~ 感謝您~
----
請大家幫忙到 公共政策參與平臺
幫忙附議!並請幫忙分享出去~
(連結在留言)
#同志家庭 會生會養
請不要排除同志家庭
同志家庭不但不會造成少子女化
反而很能幫忙國家生 和國家一起養!
#親權成雙 #同志收養家庭 #生養平權
--
第2天 30次分享
第一天1500人附議
第二天700人附議
何時能到5000人呢
哭哭
請大家幫忙附議一下
讓同志的家庭權能早日平權,拜託
敬請大家一起幫忙附議
讓同志家庭不用再成為次等公民!
拜託大家!
讓同志收養家庭可以 #親權成雙
#同志收養家庭 #生養平權
--
第3天
第一天1500人附議
第二天700人附議
第三天1000人附議
何時能到5000人呢
還需要1800個附議
過半了,越需要大家分享出去,衝一波
感謝臉書好友昨日大力附議和分享!
你們真的超有力的!讓原本低下去的數字變得更有希望!
也許對您來說,這是「別人家的事」
但我們來說,卻是真真切切「我們家的事」
麻煩您~ 感謝您~
--
第4天 20次分享
一邊拼論文,一邊拼附議
第一天1500人附議
第二天700人附議
第三天1000人附議
第四天500人附議
還需要1300個附議
傳播率又變低了....
何時能到5000人呢
每天到不同群組騷擾朋友,請求幫忙附議
連四天貼附議文都貼到不好意思了
是不是該想說,還有55天,每天有25個人附議就夠了.....
--
第5天 5次分享
鍥而不捨 第五天 求附議和分享!
也許對您來說,這是「別人家的事」
但我們來說,卻是真真切切「我們家的事」
敬請協助附議與分享
麻煩您~ 感謝您~
每天到不同群組騷擾朋友,請求幫忙附議
連五天貼附議文!還是要堅持下去!
如果第六天300,第七天200,第八天100,後面再50天,每天6個附議!也要努力在期限裡附議成功!
附議人數不會自然地增加
這時候的感覺很像那時候公投提案,四處拉連署的感覺
拉到有人誤會這個提案是我提案的
不是啦,是熱線、大平台和同家會一起提案的,不是我個人啦
特別謝謝PO在PTT甲板的家庭!謝謝!
請大家幫忙附議一下
讓同志的家庭權能早日平權,拜託,感謝你們!
--
第6天 3次分享
鍥而不捨 第6天 求附議和分享!
敬請協助附議與分享
麻煩您~ 感謝您~
求附議真的不容易呀!
還需要500個!再500個,拜託!
(這一天看到數字一直掉,心情有點不好,但還是要貼文)
--
第7天 11次分享
只要大家再幫忙附議和分享一下!
就有機會達標!
只差你一人!
感謝!感謝!再感謝!
鍥而不捨 第7天求附議和分享!
你附議了嗎?
分享了嗎?
雖然網路界面和認證有時有點難搞定
但真的很感謝您的幫忙!
最後350人!就差你一人的附議或分享!
敬請協助附議!
麻煩您~ 感謝您~
--
第8天 24次分享
昨天到今天,只要一有空檔
就去不同臉書名人,評估那裡可能會有人願意動動手指頭附議或分享的
我就去貼留言區附議宣傳
也第二次廣泛在我的各種line群催動附議宣傳
原本想得很美,看能不能這樣子積極人工曝光,讓附議數早點達標
但依然抵抗不了網路一日比一日還要差的接觸率
終究,透過同溫層傳遞此類訊息,總是困難
最後190人!再次感謝大家幫忙附議和分享!我也看到幾個真的很熟的朋友,只要我貼一次文,也再幫我分享一次!
因為真的有些人對同志議題不見得關心
但有些人是關心,第一次看先滑過去,第二次才再想一下,第三次才真的去附議,發現附議平台流程有點麻煩,但第四次才克服萬難終於附議成功
再次謝謝大家幫忙~!
收到私訊的打氣覺得很溫暖!
還需要190個附議
請大家幫忙附議一下
讓同志的家庭權能早日平權,拜託,感謝你們!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13264682-78af-4f76-ba92-7ca8ff799444
----
#同志收養家庭 #生養平權
讓同志的家庭權能早日平權,拜託
讓同志家庭可以 #親權成雙
----
----
回顧的尾巴
為何少數族群基本的家庭權,平等權,需要人們挺身而出,一一附議,才有機會被討論?(對,還只是討論而已)
再次謝謝大家與我們一起!
謝謝你們的無私與愛!
謝謝!
讓我們繼續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努力!
謝謝你們!
by圍爸
公共政策參與平台ptt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因為我沒有在台灣媒體工作過,所以看法可能和台灣記者有出入,不過跑新聞的模式,還有一些最基本的常識行規,應該是大同小異的,我覺得這篇文章值得討論,不是要吵架。文章連結放留言。排版可能不好閱讀,不過本人低科技,能把垃圾桶貼在檳榔臉上已經是極限,還請見諒!
★★★ 有網友以記者素質參差不齊,對議題完全沒有事先研究,在記者會上提問不佳為由,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政府應規範公務機關的公開記者會,所有發問記者都必須報上「我是XXX,代表OOO媒體提問」等說明。
我先從媒體習慣說起,一般記者會發問,報上電視台號或是報社名號,是慣例也是禮貌。在總統府或是外交部等較正式的記者會上,發言人通常會點該媒體與記者姓名,記者也以實名制發問,以示尊重。一般路線記者會,採訪對象與記者大多認識,即便有幾個新來的媒體,不用報上姓名,就直接發問了。無理喇賽都可,只求追根究柢,跑得出好新聞。我在報社服務時,頂多報上《蘋果日報》、《中央社》、《自由時報》等報社名稱。記者的發問,個人言責自負,也當然代表報社。嘲笑那個人發問、評斷問題良莠,一點意義都沒有。若這個採訪對象不是總統、行政院長,我私下能找得到,我甚至根本不發問了。★★★
這個恰巧今天在車上也討論了,問題在於某些記者無法分辨工作有程度上的不同,官員請幾個記者聚會或是解說新聞背景是一回事,正式的官方記者會是另一回事。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和同業或是採訪對象十分熟識,所以無需報上姓名。政治人物路上走道間被堵受訪,從來沒有人報上媒體名稱,也從未有要他們實名制報上名號的呼籲。
但衛福部記者會是政府現場即時轉播的官方記者會,不是只有這一群互相熟識的記者和認識他們的受訪者,在一個房間裡做說明,全國民眾都想從這個記者會裡得到完整而正確的訊息。因此這個時候,我認為記者有必要報上服務單位的名稱以示負責。至於攝影機對著他們,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必要的。
★★★ 從媒體的主觀角度,記者的挑戰性、衝突性發問,有其必要。是為了刺激首長做出未必經過思考,或許有破綻的回答。然後從答題的蛛絲馬跡,在記者會後持續追蹤下去。也不能排除,有記者只是為了語不驚人死不休,想紅,好在直播出去的時候,讓長官看到自己的「精彩表現」。但是,這些記者的「個人風格」,都不構成必要規範實名制發問的理由。★★★
的確是這樣,記者語不驚人死不休要追新聞,但是必須是合理的問題,胡言亂語不能說是他們挑戰性衝突性的發言,挑戰無厘頭嗎?要長官看見自己的精彩表現也有道理,如果這是目的,那就更應該報出是哪家媒體。除非認為自己的表現如此不堪,因此不願長官知道。我絕對不認為無厘頭提問,一再提問,無知提問,可以用記者的個人風格解釋。
★★★ 發問記者是誰官員都知道,實名制只是為了可以肉搜灌爆。我可以理解,這是鄉民時代。每個人都是自由地接收和發表訊息,自認和記者有對等的權利。所謂發問實名制,正是因應網路或電視直播,以及所謂媒體近用權「對等」的概念而生。或許基於網路平權,有網友認為,部會首長在「明」,憑什麼記者在「暗」?憑什麼記者可以「亂問問題」?官員卻必須正襟危坐,好好回答提問。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記者當然不在暗。除非丐幫,否則每個參與記者會的媒體與同業,都是查得出來的。跟官方對口都是互相知曉的。只是收看直播的YT受眾、PTT鄉民不知道。★★★
還是回到因為是政府舉行現場直播的記者會,這裡討論的只是衛福部記者會,不是所有的記者會。官員知道記者是誰不是重點,是閱聽大眾需要知道記者如何善用他們的第四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問陳時中問題,媒體有這個特權,也應該盡義務。再重複一次,檳榔每天被堵,有人要求問他廢話的記者先報上名號嗎?沒有,有人檢討他們問話沒營養嗎?沒有。因為那是突發現場,不是官方舉辦正式的記者會。在正式的全國性記者會中不願意表明身份,我認為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 為什麼知道哪一台、哪一家報社,還不夠,必須知道哪一個記者?簡單邏輯是,這樣才能肉搜,才能在必要時灌爆他的臉書,讓記者心生畏懼,以後就不敢「亂問問題了」。或許某種程度落實了鄉民正義,卻對媒體形成「寒蟬效應」。追根究柢,這就是特定立場網友,看不下去立場對立的電視台,要揪出特定電視台的同業之舉。如此實名制,訴諸仇恨,以血還血。★★★
我同意名字不需要,但是哪一家媒體是必須的。媒體第四權在民主發展過程中是如此重要,人人有權監督媒體變得更好,就像媒體的責任也在於監督政府。記者如果連為自己正確的行為辯駁都做不到,如何在工作上為複雜甚至難以辯護的公共議題發聲?如果鄉民無理霸凌,難道媒體無法聯合為自己的行業辯護?媒體難道手無縛雞之力?每個行業都很辛苦,的確在這個網路爆炸的時代記者真的不好當,但是網路爆炸這件事,影響的不只是媒體,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委屈,只會讓人覺得是巨嬰。
我是站在記者這一邊的,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好而不是更墮落。
公共政策參與平台ptt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第一!5G AIoT國際大聯盟正式成軍!✨
#台灣微軟、#台灣思科、亞馬遜旗下雲端服務商 #AWS 等國際大廠,齊聚高雄,將與中華、遠傳等國內電信業者,和高雄市政府共同在亞洲新灣區打造最完整的5G AIoT驗證與示範場域。
特別感謝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跟行政院 蘇貞昌 院長,支持國家級的5G AIoT創新園區在亞洲新灣區落腳,高雄將扮演台灣數位科技轉型的領頭羊,極力發展成為台灣高階製造中心。
在中央政策強力支持下,相信5G AIoT園區將在醫療、交通、公共服務等各領域,吸引更多系統整合商或新創業者進入,在高雄提出最好的解決方案,成為台灣輸出到東南亞、東協甚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出海港。
現在是投資高雄最好時機,高雄市政府也已經在5G競爭中準備好了,會扮演堅強的助攻角色。
提供租金優惠、簡化招商行政程序,短期先於台壽大樓打造新創基地,並加速開發高雄軟體園區二期、企業營運總部等,提供業者投資進駐的優質環境。
.
來自高雄大林蒲的PTT創站站長 #杜奕瑾,也特地回來參加,力挺5G AIoT國際大聯盟。
他說,若有好題目、好場域,其實不只吸引台灣軟體研發人才,也可吸引國際頂尖研發人才來台。
這位也是從國外回鄉的遊子,感性的說:如果有機會可以為高雄多做一點事情、回到高雄,他願意!
目前約有114家業者參與,包括創新商、系統商、平台商、應用商等,預估能帶動投資300億元。
.
經濟部 國發會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