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3條
│保密到家!好萊塢超級經紀公司 CAA 宣佈併購競爭對手 ICM,成為十年來最大的經紀公司整併案│
• 好萊塢超級經紀公司 CAA 在完全沒有走漏風聲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樁重大併購案談判。該公司和他們長年的競爭對手 ICM 今天正式宣佈兩家公司將要合併成為一家公司,結束長久以來的競爭關係。這意味著前者的客戶 Scarlett Johansson、Tom Hanks 、 Steven Spielberg 等藝人和創作者未來將和後者的客戶 Samuel L Jackson、Olivia Colman 和 Uma Thurman 成為同門師兄弟/姊妹。這起併購案將是自2009年 William Morris Agency 和 Endeavor 兩家經紀公司合併以來,好萊塢最大的一起經紀公司整併案。Endeavor 今年4月才剛剛以股票上市的方式來收成了這10年的併購和經營效率提升的成果,目前市值約為125億美元之多。
• 這起併購案的時間正是經紀公司這個行業面臨重重考驗的時刻。過去一年多的疫情使這些經紀公司旗下的藝人、創作者、運動員頓失收入,連帶使 CAA 等經紀公司財務上受到重傷,不得不裁員因應。另一方面 WGA 編劇工會去年群起抵制,也使經紀公司過去經常向劇組收取(而拒絕分給編劇)的灰色地帶收入——組合費不再能名正言順收取。各家經紀公司都在想辦法開源節流,比如 CAA 已經啟動好幾波裁員,Endeavor 則是大膽地試圖跳入運動賭博的市場。
• CAA 的主席 Richard Lovett 除了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刻親自替自家藝人 Scarlett Johansson 向 Disney 追討《Black Widow 黑寡婦》因為同步上架串流損失的分紅之外,同時也主導了兩個重量級的好萊塢交易:幫《Knives Out 鋒迴路轉》導演 Rian Johnson 和 Daniel Craig (分別都是 CAA 客戶)談下 Netflix 4.5億美元間天價續集合約,以及另一個以製作恐怖電影著稱的客戶 Jason Blum 談下 Universal 投資4億美元的《The Exorcist 大法師》三部曲電影合約。 CAA 另一個大膽嘗試則是這幾天簽下了 NFT 虛擬角色 Jenkins the Valet,將為該角色開發小說、電影、電視、Podcast 等產品。這些案例再再顯示 CAA 很努力趁好萊塢因為串流大戰而兵荒馬亂的時機,試圖用自己的遠見超車保守的片廠。
• CAA 和 ICM 兩家公司的整併談判預計在年底完成,而且可能還需要美國政府的反壟斷業務主管機關的核准。雙方交易的具體數字並未公開。雖然兩家公司有大量業務重疊,但 CAA 仍可因此交易取得 ICM 在運動明星和作家這兩個領域大量的高影響力客戶。兩家的客戶加在一起不僅可以創造更多合作機會,也會使 CAA 取得對片廠、製片公司甚至串流平台更大的談判權,可以繼續推動像《鋒迴路轉》、《新大法師三部曲》之類完全由經紀公司主導的開發案。
• 這樁重大併購案的不尋常之處是全程保密到家,將內線無所不在的各媒體都蒙在鼓裡。許多內部關係人都是在正式消息發佈前幾個小時才被告知。其實雙方根本是在消息發佈前一個小時才剛剛完成談判。至於為什麼要合併,當事人在 Variety 的訪問中否認他們短期內有要仿效 Endeavor 公開發行股票謀利。事實上《黑寡婦》事件正是雙方動心起念想要合併的動機。CAA說他們因此發現即便像他們這樣巨大的經紀公司都還需要集結更多的力量,才能替客戶創造最大利益。
◇ 新聞來源:
Hollywood agency CAA acquiring rival ICM to create movie powerhouse(https://flip.it/LMeDFm)
CAA to Acquire ICM Partners in Mega Agency Deal(https://flip.it/edoxrc)
CAA Leaders, ICM Partners Chief on What’s Next for the Agencies After Blockbuster Deal(https://flip.it/6LQ6oA)
CAA Signs Jenkins The Valet: Is This A Sign That Hollywood Is Embracing NFTs?(https://flip.it/aNQmwo)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IATSE 工會成員以退訂串流服務來表達他們支持罷工爭取權益的訴求 │
◇ 新聞來源:IATSE Members Cancel Streaming Subscriptions Ahead of Strike Vote(https://flip.it/xsu2jG)
│時空變化太快,Netflix 現在說他們暫時沒有計畫要買任何一家電影院│
◇ 新聞來源:Netflix does not plan to buy a movie theater chain, co-CEO says(https://flip.it/E6MjV6)
公司合併 方式 在 簡榮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Appier“在日本資本市場上市後,台灣的另一隻獨角獸“Gogoro“也宣布,將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方式赴美掛牌上市。
什麼叫做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這是一種沒有實際營運或業務的公司,唯一的目的是透過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募集資金後,再收購有前景的未上市公司。
換言之,就是Gogoro被一間SPAC公司合併後,將其營收以及業務注入,形成某種程度的借殼上市。
台灣的資本市場,雖然也推出了“創新版”。
但因其交易資格有限制、流動性不高,無法達到新創公司若要拓展海外市場,順利大量籌資的目的。
雖然可惜,但後續好的台灣公司,再至海外市場掛牌,也不令人意外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751390
公司合併 方式 在 雪倫 》跨國商業人士 沒告訴你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ailyTech《富比士》雜誌「借殼上市」 搶搭「媒體IPO」熱潮
雖然沒看見台灣媒體報導,不過雪倫今天看到《富比士》雜誌的 IPO 計劃。覺得最近一波媒體上市潮,值得關注一下。畢竟新聞媒體業不景氣的今日,巨頭們如何成功轉型、挖掘新商機,值得觀察與思考。
《富比士》雜誌27日宣佈IPO計畫—— 與SPAC公司Magnum Opus合併後,大約年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雙方合併後,公司市值約為6.3億美元。《富比士》CEO Mike Federle與現有管理團隊,都將留任。(讀者可能會困惑什麼是SPAC?簡單說,它是一種IPO的方式)
《富比士》近年重點放在數位轉型,重視技術與數據分析。隨著印刷出版業收入下滑,該公司加倍舉辦線下活動,並利用其品牌和讀者群,在教育和電商等領域打造消費產品。該公司 2020 年的收入為 1.63 億美元,預計今年將增長至 1.93 億美元。《富比士》CEO Mike Federle表示,隨著公司減少對媒體收入的依賴,這筆交易將使其進一步投資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產品。
有趣的是,最近似乎出現一波媒體上市潮,而且這些媒體都搭上SPAC熱浪。相較以往IPO審查費時 2 年,SPAC最快 3~4 個月就可以完成。在諸多限制的疫情期間,SPAC因規定寬鬆、成本更低、相對安全,而受到市場青睞。
舉例來說,新聞平台BuzzFeed, 6 月也剛宣佈將與SPAC公司合併,以實現上市。Buzfeed是《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的聯合創辦人Jonah Peretti創立的新聞平台。作為新媒體領域的領頭羊,BuzzFeed一度被認為是新聞媒體的未來,曾以極高的估值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然而由於公司業績一直難以達到預期,導致整個行業的估值大幅下降。BuzzFeed此前在2016年的一輪融資中估值為 17 億美元。
此外,Bustle Digital Group、Vox Media和InnoMedia這些數位媒體公司,均已尋求SPAC進行上市。
SPAC 市場急速升溫的理由之一,來自新創大咖的加入與帶動,包括 Twitter 創辦人彼得.泰爾、比爾.蓋茲投資的公司,陸續加入 SPAC 列車;亞洲超級富豪──香港長江集團創辦人李嘉誠與李澤楷父子,甚至跨海到美國參與熱潮。
據路透分析,媒體業務的交易活動,最近不斷升溫,本週德國出版商 Axel Springer 亦收購了華盛頓新聞網站 Polit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