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十點紀錄觀點 #拉流斗霸 #泰雅族大豹社 #翻開歷史的空白頁
『當地人叫我去那邊的 #萬善堂 看看,說裡面可能會有大豹社居民的骨頭,因為過去日本警察部隊有募集 #三峽 的漢人,一起攻打大豹社。那是間快要一百一十年的陰廟,我當時就拿著計劃書,買了供品放在萬善堂拜,祈求讓我找到這群人、研究可以順利。
⠀
拜完沒多久,所有我需要的訊息都跳出來了,有人突然寄了我很需要的《三峽鎮志》到辦公室,某天回家還赫然發現,信箱被塞了本關於 #大豹社神話 的文件,就是我片頭放的那個,昭和十年的神話,我從來都不知道有這種事,實在是太離奇了!』
新店三峽的大豹溪流域,過去曾經是泰雅族大豹社聚居地,在理蕃政策下,日本統治者藉由「隘勇線」#殲滅山林裡的大豹社。高俊宏導演,因緣際會進入三峽深山踏查,展開大豹社的解謎行動,尋找埋藏多年的泰雅族歷史...
⠀
【拉流斗霸】𝐋𝐥𝐲𝐨𝐧𝐠 𝐓𝐨𝐩𝐚
📺公視13 台┃9/30 (四) 22:00┃紀錄觀點
🈶網路直播 🈶公視+免費線上看 (9/30-10/7)
🎬導演:高俊宏
⠀
.
#比霧社事件更早的原住民滅社事件
#導演入山百回 #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三峽大豹溪流域旁,有座陰廟萬善堂,
埋藏著日本殖民時期,
透過「隘勇線前進」入侵北台灣山林
所留來的數百具遺骨。
⠀
.
這宗日軍殲滅原住民的第一波行動
遠比霧社事件更早,
但被滅社的泰雅族「大豹社」,卻幾乎無人知曉。
導演入山百回,追尋著線索,翻開歷史中的空白頁
尋找泰雅族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2020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競賽
★2020 奧蘭多電影節(Orlando Film Festival)⠀
⠀
.
▃▃「拉流斗霸」(Llyung Topa)是大豹溪流域的泰雅語音▃▃
#泰雅族 #台灣 #歷史 #志繼部落 #獅子頭山
#部落 #戰爭 #遺跡 #田野調查 #樟腦
⠀
.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去年在金馬影展放映,頗受好評的紀錄片──松露獵人,透過唯美的畫面呈現義大利北部山區,採集松露的傳統行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al/51972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
公視紀錄片影展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贈書 📕 #翻開台灣歷史的空白頁 #泰雅族大豹社謎團 #轉貼預告抽書
▃▃「拉流斗霸」(Llyung Topa)是大豹溪流域的泰雅語音,有「大豹共同體」的深刻意涵▃▃在三峽大豹溪流域旁,有座陰廟萬善堂,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
#這宗日軍殲滅原住民的第一波行動,遠比霧社事件更早, 但被「滅社」的泰雅族「#大豹社」,卻幾乎無人知曉。導演入山百回追尋著線索,翻開台灣歷史中的空白頁,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現在轉貼《拉流斗霸》預告+留言,就有機會抽高俊宏導演的書《#拉流斗霸》。
五年來,導演走進山林裡,超過兩百次搜尋隘勇線,尋找百年前已「滅亡」的大豹社後裔之路的實地踏查記錄。
⠀
⠀ ⠀
◕ 活 動 方 式 ◕
☑ 按 讚+公 開 分 享 此 篇 PO 文(權限設定為公開喔)
☑ 於本篇留言 「 一起看紀錄觀點 《拉流斗霸》 #tag一位朋友 」
🔍要留言小編才找得到你喔!
⠀⠀
⠀⠀⠀
📣完成以上步驟即可參加抽獎📣
﹏﹏﹏﹏﹏﹏﹏﹏﹏﹏﹏﹏﹏﹏﹏
◕ 贈 品 ◕ 📕《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書籍 共3名 ▸▸https://reurl.cc/Yj9x0l
◕活動時間◕ 10/3(日)12:00 公佈得獎名單
◕得獎回覆◕ 必須真實姓名,並附上身分證字號
◕ 10/5 (二)12:00如無回應私訊視同放棄,將遞補新的中獎者
⠀⠀
⠀
⠀
⠀
【拉流斗霸】𝐋𝐥𝐲𝐨𝐧𝐠 𝐓𝐨𝐩𝐚
📺公視13 台┃9/30 (四) 22:00┃紀錄觀點
🈶網路直播 🈶公視+免費線上看 (9/30-10/7)
🎬導演:高俊宏
⠀
#被文獻記載為滅社的泰雅族大豹社
#被遺忘的血淚歷史
新店三峽的大豹流域,過去曾經是泰雅族大豹社的聚居地,在理蕃政策下,日本統治者藉由「隘勇線」與 #現代化的戰爭技術,切割、殲滅山林裡的大豹社,隨後引進「三井合名會社」進行標準的資本主義式經營。事件過後,大豹社遺族遭受與「霧社事件」後賽德克族一樣的命運...
★2020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競賽
★2020 奧蘭多電影節(Orlando Film Festival)⠀
⠀
⠀
#泰雅族 #滅社 #台灣 #歷史
#部落 #戰爭 #遺跡 #田野調查
⠀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公視紀錄片影展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比霧社事件更早的原住民滅社事件
#導演入山百回 #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三峽 大豹溪流域旁的一座陰廟萬善堂,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廟裡埋藏著日本殖民台灣時期,透過「隘勇線前進」入侵北台灣山林所留下來的數百具遺骨,那是一支被文獻記載為「滅社」的泰雅族—#大豹社。
⠀
導演高俊宏因緣際會知道這段歷史後,展開了為期三到四年的解謎行動。這宗日軍殲滅原住民的第一波行動,遠比霧社事件更早,卻幾乎無人知曉。他決定入山數百次,用雙腳走出日人為奪取山林而逐步修築的 #隘勇線遺跡,將這些遺跡用GPS定位出來,追尋土地資本化的線索。
⠀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意外地尋找到這群「被滅社」的泰雅族後裔,除了翻開了台灣歷史上幾乎空白的一頁,自己也幾乎成為一半的泰雅人。
⠀
【#拉流斗霸】𝐋𝐥𝐲𝐨𝐧𝐠 𝐓𝐨𝐩𝐚
🈶公視+免費線上看👉👉 https://lihi1.cc/vlqhP (9/30-10/7)
📺公視13 台┃9/30 (四) 22:00┃紀錄觀點
🎬導演:高俊宏
⠀
★2020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競賽
★2020 奧蘭多電影節(Orlando Film Festival)⠀
📕導演的書📕《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
▸▸https://reurl.cc/Yj9x0l
📣 #贈書活動 📣
👉👉https://reurl.cc/DZyXqR
#泰雅族 #滅社 #台灣 #歷史
#部落 #戰爭 #遺跡 #田野調查
⠀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紀錄觀點┃ 首播 周四晚間十點 ┃重播 周五凌晨01:02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公視紀錄片影展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去年在金馬影展放映,頗受好評的紀錄片──松露獵人,透過唯美的畫面呈現義大利北部山區,採集松露的傳統行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al/51972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公視紀錄片影展 在 IC之音 · 竹科廣播 FM97.5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你,許下了哪些堅定的承諾?。2015年起,台灣應用材料、愛惜社區推展協會與 IC 之音.竹科廣播對於環境教育推廣充滿著願景與希望。在過去連續五年,深入桃竹苗新竹高中職,超過四萬名師生響應《看見台灣之後》環保教育活動。
今年看見台灣之後—環保 30,台灣因你而改變,首次邀請紀錄片大師柯金源導演、曲全立導演,透過柯金源導演《海》紀錄片、曲全立導演《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了解台灣現今生態。
兩位導演用常達十年以上的時間紀錄台灣環境,透過導演的眼睛發掘、深入議題。本次也邀請到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擔任主持人,透過林藝長期推廣環保行動的經驗與導演對話,與我們分享這些寫實紀錄背後的精彩故事!
//【柯金源導演介紹】//
27 部紀錄片,從高山的千年巨木林到海底的珊瑚釋卵、從養蚵的漁民到種稻的農民、從不斷後退的海岸線到日漸混沌的天際線,以過人的毅力完成27部紀錄片。
30 萬筆田野筆記,長期以行腳方式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累積上百萬字的 田野調查資料、20萬張照片,並出版超過30萬字的台灣環境報導專書。
90 座影像講座,創作生涯獲得超過90個獎項肯定,包含: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首獎、台灣國際 紀錄片影展台灣獎、紐約電視展最佳導演、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蒙大 拿影展最佳影片、韓國綠色影展Excellence Prize ...等。
●《海》紀錄片介紹:
『海』紀錄片的企劃、製作與拍攝內容,是以台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做為主要觀察與記錄重點。因此,延續自1994年公視「瀛海水晶宮」節目、2004年「記憶珊-瑚」紀錄片的內涵,針對目前的海洋環境現況,以及人如何利用海洋資源型態,做為紀錄片呈現的主軸。三十五段影像故事,沒有旁白與配樂,極簡的漁人對話,「海」紀錄片,以最質樸、純粹的紀錄影像與舖陳,簡單而直接的凝視,呈現海洋的生命樣貌,以及人類從海洋擷取各種養分的方式,乃至於海洋反撲的力道。
//【曲全立導演介紹】//
在事業起飛的 35 歲,一顆拳頭大的腦瘤改變了曲全立導演的宿命。事業正要起飛的曲導演,將 3D 技術運用,回饋到這塊土地上。他始終記得自己是一位「重生」的人,也因如此,更期盼將小愛化為大愛,自籌經費建立 3D 行動電影車,讓偏鄉孩童能看見「自己與我們的環境」。自 2008 年接觸 3D 以後,3千多個拍攝的日夜、跑了 22 萬公里、拍攝 300 位即將消失的匠人,與無數面臨改變的台灣地景,他持續創作 3D,期盼為這塊土地作傳!
●《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介紹:
10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全靠1個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用10年去記錄,讓我們不至於忘記,台灣最美的樣子。台灣,一個美麗的小島。在這個島上,有高聳入雲的山脈,有湛藍清澈的海洋,在山林和海濱之間還有辛勤工作、永遠保持笑容的人民。在近十年間《美力台灣》走遍台灣的每個角落,從山林拍到海底,從鄉村拍到城市,不但有令人驚歎的美麗自然景觀,更記錄下超過百位傳承台灣傳統民間工藝的國寶級工匠。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更是這些單純而深刻的工匠精神。知名作家小野獻聲相挺、一手包辦全片旁白,金獎常勝軍鍾興民量身打造的電影配樂,《美力台灣》巧妙地將台灣的自然風貌與匠人代表的文化底蘊結合在一起,在八十分鐘之內,帶領觀眾走入前所未見的,不一樣的美「力」台灣。
更多支持與關注我們:
👉2020 看見台灣之後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fterbyd
👉台灣應用材料公司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ppliedMaterialsTaiwan
👉愛惜社區推展協會 官網:https://www.ishare.org.tw/
👉IC之音.竹科廣播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c975
👉柯金源導演 紀錄片資料庫:https://docs.tfi.org.tw/zh-hant/filmmakers/2589
👉曲全立導演 美力台灣 Formosa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owerFormosa
👉寶島淨鄉團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CountyBeauty/
公視紀錄片影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介紹
訪問作者:柯金源 (Ke Chin Yuan)
內容簡介:
首篇導演自剖,如何從一開始追求影像美學表現,到自我反省環境紀錄工作者應該要表現的本質為何,至今返歸真實、企圖透過鏡頭傳達種種災難之因並對社會大眾與決策者形成影響的歷程。
第二至四章,是海陸交界與海岸線的總體檢。第二章綜觀臺灣海岸線大尺度、規模性的改變,直指重要指標現象是如何形成,如自然海岸消失與人工海岸水泥化問題。
第三章進入各地樣區,透過錯落在大尺度當中的單點案例,細數人為開發的演變,說明自然與經濟活動間的衝突,以及保育的重要。
第四章以作者的家鄉彰化為記主軸,描述一路以來田野對生命的感動,以及人、生物與環境互動的海岸群像。
第五章與第六章談臺灣日日都在經歷的天災與汙染問題。島嶼無可迴避的天災包括地震、颱風,自然創傷已難平復,人為破壞卻讓天災加劇。如今在氣候變遷之下,複合式災難更年年考驗著島民的智慧。這幾十年來,自然資源從正常運轉到逐漸消失,除了天災,更因為環境汙染。滋養我們的土地、無所不在的空氣、生養萬物的海洋,這些環境汙染,是怎麼一步步走到這裡的?
第七章到第九章的主題別是森林生態、臺灣附近重要島群生態變化以及生物多元價值。第七章論及森林若海洋,一樹一島嶼。臺灣在世界的位置,標誌著生物多樣之島。人們對待山林的態度將決定環境會以協合或是衝突回應。第八章則是細數離島。臺灣是島嶼型國家,每座島嶼都擁有不同的生態重要性與歷史意義,甚至是臺灣的前哨。當我們不瞭解臺灣周遭海域發生了什麼國際紛爭或是生態破壞,我們將無從面對共同未來。第九章則透過指標物種的命運,看到了珊瑚死亡的悲劇,也看到了軟絲成功復育的希望。
最終章則回顧環境命運為何是一場你我必須共同扛起的未竟之戰。環境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你與我的書。這是過去以及現在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一步一步共同刻寫出來的環境啟示錄。
作者簡介:柯金源
人稱柯導、柯師傅。彰化伸港人。
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十二年,共累積了超過三十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進入公共電視新聞部。近年作品多關注產業政策變遷下,臺灣自然環境如何遭受破壞;以及在公民意識覺醒的年代,政府該如何訂定未來環境保護計畫、企業該如何落實社會責任。多項作品入圍並獲得國內外重要影展獎項。
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照相機,開始記錄自然生態景觀。
1985年 進入專業視覺語言學習之路。
1986年 拍攝主題以人文、社會現象為主,並進入媒體,主跑政治與經濟、社會運動。
1990年代 臺灣媒體開放,閱聽大眾的資訊使用與娛樂方式產生質變。為了更貼近閱聽人以達到環境資訊的傳播目的,開始參與電子媒體「生態類與人文紀實類節目」的拍攝與製作,大量累積影音資料。
1998年 參與公視新聞部「我們的島」環境新聞雜誌的企劃採訪拍攝製作。並擔任深度報導記者、社會組召集人、編採組長、採訪組副組長。
2002年 為了完整呈現環境的變遷與觀點,並結合影音創意形式,「環境類型紀錄片」成為重要的呈現形式。
主要獲獎紀錄:
1997年起,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