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鳳山縣的社學就這麼的密集 何況整個台灣
社學
大竹里社學二十六處:邑城內十六處、三塊厝三處、大林尾二處、林竹竿莊一處、前鎮莊一處、前金莊一處、戲獅甲莊一處、鹽埕莊一處。
興隆里社學十一處:舊治城內二處、左營莊三處、廓後莊一處、陂仔頭街一處、內圍莊一處、山頂莊一處、覆鼎金莊一處、桃仔園一處。
赤山里社學六處:寓潮埔莊一處、赤山莊一處、濫埔莊一處、仙草埔莊一處、鳥松腳一處、夢鯉莊一處。
小竹里社學十六處:九曲塘莊一處、大樹腳一處、小坪頂一處、公館仔莊一處、前莊社一處、下考潭一處、旂竿腳莊一處、
潮州寮一處、灣仔內一處、頂林仔邊三處、潭頭莊一處、港仔埔一處、柚仔腳莊一處、中線莊一處。
鳳山里社學七處:大林浦莊二處、中州仔一處、海汕莊一處、中阬門莊一處、燒灰園一處、大人宮一處。
觀音里社學二十五處:楠梓阬街七處、三奶壇六處、籬仔內一處、蛇仔形莊一處、
仁武莊一處、頂考潭一處、保舍甲莊一處、滾水莊一處、援剿中一處、姑婆寮莊一處、
大莊社一處、洲仔莊一處、竹腳厝莊一處、溪埔莊一處。
半屏里社學八處:灣中港莊一處、後勁莊四處、右衝莊三處。
仁壽里社學二十九處:阿公店街五處、後協莊三處、梓官莊四處、彌陀港莊二處、頂漯底一處、蠔仔寮二處、大舍甲莊一處、
赤嵌莊二處、石螺潭一處、同安厝莊一處、仕隆莊四處、九甲園一處、五里林莊一處、橋仔頭一處。
維新里社學五處:北領旂莊一處、大社莊一處、蔡文莊一處、半路竹莊一處、竹仔港一處。
嘉祥里社學十二處:大邱圍莊一處、水蛙潭一處、田寮莊一處、內東皋獵一處、南安老一處、
岡山營一處、豎支亭莊一處、那拔林一處、五甲尾一處、石燕潭莊一處、阿嗹莊一處、中路莊一處。
文賢里社學五處:大海埔莊一處、太爺莊一處、公館莊一處、圍仔內莊二處。
長治里社學五處:大湖街內二處、湖內莊一處、後鄉莊一處、竹滬莊內一處。
港東里社學四十一處:過溪仔莊一處、嵌頂街一處、陂內莊一處、九塊厝莊一處、油車莊一處、力力社一處、糞箕湖莊一處、
崙仔莊一處、莊頭莊一處、下林仔邊三處、竹仔腳一處、田墘厝二處、嘉早莊內一處、新莊仔一處、五魁樓一處、潮州莊街四處、
劉厝莊二處、林後莊一處、八老爺莊一處、四塊厝一處、東港街九處、大北旗尾一處、水底寮三處、北勢寮一處。
港西里社學四十三處:阿里港街五處、搭樓莊一處、耆老莊一處、隆恩後莊一處、中崙莊一處、鴨母寮一處、九塊厝莊一處、
磚仔地一處、阿侯街七處、六塊厝莊一處、海豐莊三處、歸來莊一處、番仔寮莊一處、社皮莊三處、公館莊一處、新隘寮莊一處、
鹽埔莊一處、新圍莊一處、萬丹街內三處、廣安莊一處、下蚶莊一處、新莊仔莊一處、水泉莊一處、瓦窯莊一處、仙公廟莊一處、
新園街一處、五房洲一處、後大厝莊一處。
附:港東、西二里番社學八處:大餉營社一處、向潭社一處、放索社一處、蜜婆山社一處、溝仔墘一處、漏陂莊一處、舊隘寮社一處、舊寮社一處。
右全邑義學七處、番社義學六處、民社學二百三十八處、番社學八處,綜計凡二百五十九處,其餘番話、番俗、物產、民風、歲時、氣候、官秩、叢談、
海防、船政等件,已詳舊志,無餘贅言。兵事,惟土寇略舉一二,其他如邊防、兇番及災祥之旱澇、暴風、山崩、川竭、地震等項俱一切無案可查,不得不概從其闕。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廩生盧德嘉謹白。
* 未歸化的(生番)也有(番義學)
*儒學也稱儒教
*乾隆四十三年(1778)熟番被改為民人 意思是熟番已是大清子民 不能再被稱為熟番 番是外國人之意
事實上熟番還一直被沿用到日本時代
番 只是外國人之意 (番)是榮耀 生活水準優於大清百姓
(番) 根本沒有醜化之意
* (番義學)
山上沒有被清統治的生番
會將小孩送到平原城鎮接受儒學
大清台灣官府是歡迎而且食宿教育免費
這是部族和大清官方通譯人才的培育
日本剛到台灣也一樣有通譯人才的培育
角板山 就有泰雅族小孩當日語翻譯的影片
陳快清 留言: 鹿港人講泉州腔叫泉州人,口袋叫通櫃仔,剪刀叫剪連仔,但是龍井,梧棲,清水一樣是泉州人就沒有這樣講,
可見通櫃仔,剪連仔是平埔語,也可以說鹿港人也是平埔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的網紅愁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 如同《國亡之日》(The Day the Country Died)一書作者Ian Glasper於同名紀錄片中所說:「我訪問了不下數百個人關於『無政府龐克』是什麼,結果得到了數百個答案。」所以我們也無意定義龐克「是什麼」。「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蒐集來自英國、日本與...
公館 日語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了解
我家跟政治從來沒有甚麼牽扯.
父母都是老實的公務員, 都在公家機關, 同一個工作做了一輩子. 好像也都是一輩子的國民黨員.
家族裡也沒有甚麼跟政治有關的人, 除了一個舅舅當過政風處處長.
從小到大在家裡沒聽過關於政治的甚麼, 直到我上大學後, 有一天爸爸忽然故作輕鬆地說: 有沒有考慮加入國民黨? (太奇怪了, 有此一問.) 我反問: 為什麼? 爸爸說: 畢業以後進社會工作會比較順利.
會嗎? 大概看我的回答很冷淡, 爸爸沒有再說甚麼. 這是我記憶中僅有的二次和父親有過關於政治的對話.
其實根本也沒討論, 政治話題從來沒在家裡出現過.
我當時在台北的大學混得像個假文青, 文學看白先勇的「現代文學」, 雜誌訂「當代」, 而且嚮往紫藤廬咖啡, 去公館找茅盾, 沈從文的禁書, 也沉迷金庸古龍和瓊瑤, 膚淺地熱愛存在主義, 過著自以為是的輕微叛逆的學生生活.
不過我始終也沒參加過政治社團, 佛學社倒是去過, 還上山打過禪七, 喫過兩個月的素.
後來聽到228, 是以前在彰化台中求學時從沒聽過的.
有一次回彰化問爸爸, 他是否聽過228的甚麼事, 認識甚麼人? 爸爸忽然臉色一變, 語氣嚴厲地: 你哪裡聽來的? 以後聽到這個都不要管, 不干你的事!
印象很深是因為爸爸是個脾氣溫吞的人, 鮮少厲聲嚴詞. 對我而言, 不過是問個已經過去的歷史的事情罷了, 卻換來一番莫名其妙的訓誡. 我隱隱約約感覺到228是個禁忌, 是個傷口, 是個不能說的秘密.
從此我再也沒跟父親提過228, 只能自己從書本, 資料或是朋友間的閒談中去摸索探知.
1990年出國念書, 每年回去陪父母過年. 1996我回去投票選總統, 打聽爸媽的投票意向, 意外地發現爸爸竟然支持當時拋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被視為叛徒的李登輝, 而不是郝柏村/林洋港.
此後越來越偏離國民黨的李登輝, 也越來越受到我爸爸的支持. 老實說我非常意外, 但是也沒多問.
直到父親2004年過世, 阿輝伯始終是他的偶像. 但是卻從沒干涉我票要投給誰.
倒是母親始終都是很堅定的國民黨員, 一輩子投給國民黨, 對於李登輝背叛國民黨也沒少罵. 記得很清楚, 陳水扁/馬英九第一次總統對峙時媽媽對陳水扁的難聽用語.
我則是很久很久以後才慢慢了解阿輝伯對台灣民主的貢獻.
說起來很好笑, 以前在台灣從沒聽過蔣介石的講話, 是後來在法國電視播放的紀錄片上聽到的, 他濃重的浙江口音轟雷一般地打進腦袋裡, 我驚呆了: 這人在說甚麼? 我完全聽不懂!
但是我記得小學時候因為他過世, 整整一天哭得淚流滿面, 如喪考妣. 為什麼要為一個我從沒見過, 也沒聽過他說話, 也聽不懂的人哭得如此哀戚悲傷?
長大之後每每想到這一點就覺得丟臉, 雖然那時我不過是個孩子, 但是可以看到那個年代的人是怎麼被政治操弄的.
前一陣子跟一個嫁給法國人的台灣朋友聊天, 她說: 台獨讓她覺得她的中國文化被 ‘絕子絕孫”了. 我乍聽非常錯愕, 沒能反駁. 好像也不需要反駁, 這種話題往往誰也說服不了誰, 只會引起雙方不快, 破壞交情.
可是我後來想: 為什麼我講中文寫中文? 為什麼我熟知的歷史地理是中國的, 不是台灣 – 我生長的地方? 老實說我很慚愧不知道王功溪湖在彰化市的東西南北, 也不清楚從彰化去二林芳苑該怎麼去. 小時候背了一堆中國36省簡稱, 省會, 鐵路, 可是我不知道高雄叫打狗.
後來很想跟這個朋友說: 如果台獨讓中國文化在台灣”絕子絕孫”, 請問當年我只會講台語日語的外公外婆突然面對一個講國語的政權進來, 他們是不是也應該覺得他們生長熟悉的台灣文化日本文化被”絕子絕孫”了?
我本來也只會講日語和台語的父母在10歲左右要開始學國語, 而我本來不是應該只會台語和日語, 如果沒有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權進來的話?
我從小跟外公外婆看楊麗花的歌仔戲, 跟著一個外省籍的同學聽吳兆南魏龍豪的相聲, 後來跟著余光聽美國排行榜. 我從沒覺得有甚麼違和之處. 可是我這位說中國文化被絕子絕孫的朋友從沒看過楊麗花歌仔戲, 她可能也覺得歌仔戲不是甚麼有文化的東西.
換句話說, 我是被教育成一個講中文讀中文死背一個與我無關的國家的地理歷史, 同時被刻意忽略自己腳下最貼近親近的土地文化, 以及人與風俗.
我不贊成”去中國化”, 但是我支持將認識自己台灣的文化歷史的比例成為教育社會生活文化裡的最大部份.
這, 本來就是剛好而已.
無論阿輝伯被哪些人如何咒罵, 他是成就今日民主自由人權台灣的偉人.
他的偉大, 不懂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公館 日語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小葉的新挑戰!】
這些年在台灣各地演講,也藉這個機會跟各地各行各業的朋友交流,多了解台灣社會。每次聊著聊著,我就進入台語模式。然後這時候,常會有人問:「葉老師,你哪裡人?」
我:「我台北人,從小在台大附近的公館圓環長大。」
這時候對方總會很驚訝地說:「蛤!你台北人?怎麼可能!你這個年紀的人,台語講得這麼流利,怎麼會是台北人!」
這時候雖然我都笑笑的,感覺是人家在稱讚我台語還不錯,但我心裡面都覺得有點悲哀...為什麼台北長大的人,就一定不會講台語?
從小我爸媽就對我說台語,然後搞怪的我不聽張雨生、不聽王傑,就故意跟別人不一樣,一直聽吳樂天、葉啟田。結果,就變成很台的我。
——————
有了孩子之後,我爸媽在我孩子面前,總是說國語。我跟太太也是。但我其實很想跟他們說台語呀,只是孩子不是很能講,到後來為了溝通方便,還是常常用國語。
這幾年,小小葉跟著我媽看「甘味人生」、「金家好媳婦」、「炮仔聲」,好像有時候會跑出幾句台語。然後跟他說台語好像也聽得懂。他在 Bts無界塾 的同學,有的會日語、有的學希臘語,不少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
前幾天我給小小葉提議一個新挑戰:「欸,我們開始都講台語好不好?你要不要練台語,然後你就會變成無界塾裡台語最強的人?甚至比前幾屆的學長姐都厲害。」
可能這個挑戰很有意思,於是他很開心的說「好!」
於是我們開始接受了這個挑戰。!我跟太太都開始跟他說台語。沒想到,小小葉還都能夠跟我們對話,講的口音也很不錯。只是偶爾有些詞不知道台語怎麼說,我們再幫他翻譯就行了。
——————
我必須說,聽到自己小孩跟自己用台語對談,是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呃...更精確地說,是一種很開心、很爽的感覺!
可能幾十年後他寫自傳的時候,或許會寫:「猶記十二歲時,吾父丙紳曾言,汝為台灣人,不可不會台灣話。」
感謝鄉土劇、讚嘆鄉土劇,讓我兒很會講台語,讓我可以用母語跟他對話 X{DDDDDD
#讓他立志當大安區最會講台語的少年好了
#在大安區成為最強台語少年應該不會太難
#看甘味人生金家好媳婦炮仔聲的意外收穫
#開始介紹小小葉聽葉啟田名曲愛拼才會贏
——————
§.因應新課綱,每月20篇精選養成閱讀素養
§.衛道、曉明、華盛頓、延平等校全面導入
§.優質學校用心導入實例:https://bit.ly/316vmZs
§.孩子改變真實案例故事:https://bit.ly/2ozc4OU
公館 日語 在 愁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
如同《國亡之日》(The Day the Country Died)一書作者Ian Glasper於同名紀錄片中所說:「我訪問了不下數百個人關於『無政府龐克』是什麼,結果得到了數百個答案。」所以我們也無意定義龐克「是什麼」。「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蒐集來自英國、日本與印尼等地的龐克相關紀錄片,除了震耳欲聾的音樂,議題更涵蓋DIY(自己搞)、集體主義、公社、無政府、性別、環境、動物權、政治參與......。且看1970年代末期喧騰一時的無政府龐克樂團駑鈍(Crass)如何於音樂創作與日常生活貫徹「拒絕權威,自己做主」原則?日本的龐克社群在311福島核災後,又是如何以音樂與行動參與政治和社會?或者聆聽印尼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娓娓道來龐克啟蒙的經驗,並且直面場景內的性別與暴力議題。究竟龐克是一種「超越時尚與音樂、背後隱藏一種哲學」(語出《叢林裡的龐克》一片)?或者已如駑鈍樂團於40多年前所唱:「龐克淪為嬉皮,成為運動,但我們卻開始感到迷惘」(〈Punk is Dead〉)?可以確定的是,至今世界各地仍有為數眾多的龐克樂團與樂迷們,秉持DIY的精神,對此問題進行反覆辯證。
★★★★★【影片介紹】★★★★★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
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
除了性手槍(Sex Pistols)與衝擊樂團(The Clash),龐克還有駑鈍(Crass)!如果說1975年性手槍的組建與登台呻吟「沒有未來」,開啟了第一波的龐克浪潮、衝擊樂團被評論者視為龐克的良心,稍後成立的駑鈍,則為後續至今世界各地的龐克樂團與愛好者,指出一條可供實踐的道路。音樂上,駑鈍樂團對於成員加入持開放原則,並以集體方式創作生產,專輯封面標明「售價不高於...」,其視覺美學持續影響後繼者們。政治實踐方面,除了歌曲對於個人與社會的批判,樂團成員也投入街頭塗鴉,甚至偽造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關於福克蘭戰爭之對話錄音帶,一時引發媒體的軒然大波。即便樂團最終劃下句點,部分成員仍堅守艾賽克斯郡(Essex)的集體公屋「戴爾之屋」(Dial House),持續創作與實踐。
片名「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是樂團第五張專輯《Yes Sir, I Will》之最後一句歌詞,亦可濃縮樂團的政治思想。影片包括樂團成員的訪問與演出影像,除了講述駑鈍樂團的歷史,也介紹紀錄戴爾之屋的運作大小事。
片長:64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國亡之日】
The Day The Country Died
此片為作家/歷史學者/龐克音樂人Ian Glasper同名書籍對當事人的採訪與現場資料視頻,訪問Crass、Flux of Pink Indians、Subhumans、Chumbawamba與Conflict等眾多樂隊成員,追溯1980至1984年期間發生於英國的無政府主義龐克運動歷史:反種族主義、反性別歧視、反戰、反核、反同性戀歧視、反全球化,主張「DIY not EMI」;從無政府主義龐克開始,龐克不再是暴動與混亂,而是和平、自由與團結。
片長:92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叢林裡的龐克】
Punk Im Dschugel
時間回溯至2005年,跟隨德國龐克樂團Cluster Bomb Unit的腳步來到印尼,展開一段橫跨雅加達、日惹與婆羅洲的巡迴演出之旅,經歷彼時舞台下千人竄動的美好時刻。本片訪問當時印尼各地的龐克集合、活動籌畫者、樂迷以及行動者,講述印尼龐克場景如何萌發之歷史,也紀錄了當時各種蓬勃DIY的活動、刊物與行動。ㄧ如Cluster Bomb Unit團員滿意地說道:「如果這個地方有床與廁所,就是天堂了!」
片長:84分鐘
語言:印尼語、德語、英語
字幕:中文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
Ini Scene Kami Juga!
「如果你對你身邊的人或社區沒有同理心,那麼你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龐克喜愛吵雜快速的演奏音樂、乖張的服飾與嚇人的刺青,藉以宣誓拒絕主流的姿態。本片訪問參與印尼龐克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回憶接觸龐克音樂與活動的因緣際會、龐克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此外更道出場景中成員們時常拒絕直面的各種問題:對女性成員的賤斥、性騷擾、暴力...等等,觀影者藉由受訪者講述親身經驗與看法,將會意識到:次文化與所謂主流社會的距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遙遠...
片長:67分鐘
語言:印尼語
字幕:中文
【放射能行動者-福島後的日本抗爭行動】
Radioactivists – Protest in Japan since Fukushima
311福島核災後,日本面臨巨大的社會政治變動;之前,街頭抗爭在日本是罕見的畫面。就在災後的1個月,名為「素人之亂」的行動者們策劃日本自197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他們製作各種繽紛而語調活潑的標語、移動式的搖滾或電子音樂卡車,展示有別於傳統工會或運動團體動員的抗議行動之不同風貌。另一方面,一群龐克組成了名為「Human Recovery Porject」的行動團體,在音樂演出之外,共同思索各種行動的可能性...
片長:72分鐘
語言:日語、英語
字幕:中文
♫♫♫♫♫【場次】♫♫♫♫♫
◆5/5(五)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愁城
與談:何東洪(文化研究者;「地下社會」共同創辦人)
◆5/10(三)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解放之聲
◆5/13(六)7:00PM 國亡之日@愁城
◆5/17(三)8:00PM 國亡之日@解放之聲
◆5/19(五)8:00PM 放射能行動者@半路咖啡
與談:楊子瑄(半路咖啡負責人;前諾努客成員)
◆5/26(五)8:00PM 叢林裡的龐克@愁城
◆5/31(三)8:00PM 叢林裡的龐克@解放之聲
◆6/2(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愁城
與談:邱珞筑(想和大家分享經驗與觀察的一名性/別相關議題研究同好)
◆6/4(日)3:00PM 放射能行動者@愁城
◆6/9(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半路咖啡
☛☛☛☛☛【地點】☚☚☚☚☚
▨愁城
地址:台北市北安路518巷14弄17號(近捷運大直站)
低消100元附飲料
▨半路咖啡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1弄9號一樓(近捷運台電大樓站或公館站)
低消飲料1杯,觀影後啤酒優惠價1杯50元
▨解放之聲
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606號之6一樓(近捷運信義安和站)
低消100元附啤酒
⇨⇨⇨⇨⇨【主辦單位】⇦⇦⇦⇦⇦
愁城 Trapped Citizen
半路咖啡
Liberated Rhythms 解放之聲
影讀窟
☻☻☻☻☻【感謝】☻☻☻☻☻
Cluster Bomb Unit
Hungry Heart Project
吳庭寬
敵台
▨活動頁面:https://goo.gl/qJ5h1n
▨愁城粉專:https://goo.gl/MWJ8CH
▨愁城網站:https://goo.gl/0mO7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