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美20間書店之一,為什麼能獲此榮譽?
建造時找來了Klein Dytham建築事務所打造外牆與標誌T字母,這間事務所經手的案子包含Google、Sony、Uniqlo、Japan Rail等大型企業總部或其合作案。
接著由日本平面設計大師(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接手室內設計,兩兩結合成為當代建築代表作品,搭配蔦屋書店營運策略成為潮流之地。
/
這間書店概念緣起於「森林裡的圖書館」,三棟建築物由一條長廊連結而成,區分為六大書籍區域,並且增設餐廳、咖啡廳與超市等服務,讓你隨時可攜帶一本書至舒心角落閱讀。
或者生活空閒時經過,能進來看一本書、帶走一些生活用品,試想在這之前,每一家書店何曾想過「讓客人舒服的閱讀」。
◎ 遊記 ◎ https://itravelblog.net/101773/
#後面幾張照片是代官山商圈
#代官山最早認知來自於大和拜金女一劇
#真應該央求溫蒂帶我去拍當初的場景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
六角作品牆 在 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宜蘭新景點『蘭陽原創館』是首座以『原民文化』為主的生活美學空間
地點就在宜蘭市公所後方,這裡原是宜蘭縣政府舊員工宿舍,民國105年公告為歷史建築,透過現代工法重新修復,園區變得好美,泰雅族占卜鳥、部落圖騰牆、動物木雕、迷幻森林與水鹿彩繪牆,公園對面的小廣場有可愛的幾米人偶,園區不大但隨處都好拍,晚上點燈氣氛更棒!
『蘭陽原創館』由9棟歷史建物所組成,靠近市公所有『遊客服務中心』、『原創光廊』文化策展、『傳承工坊』不定期舉辦講座、手作DIY體驗、『兩間選品店』來自簍卡原民品牌服飾及原民手作坊的手工藝品,也有今年原力蘭陽創業競賽入選作品,靠近停車場有四間原住民複合式餐飲店。
『1919原燒料理』主打柴燒煙燻燒烤,採用原木煙燻低溫慢烤10小時以上,肉質軟嫩,搭配手作的脆皮黑麥漢堡,『勇士堡』有3oz的手撕煙燻牛或豬,『狩獵堡』是5oz雙層煙燻肉排及手撕肉,『帶骨豬肋排』搭配獨家秘製濃郁的BBQ風味醬,柴燒香氣十足,無需沾醬就非常好吃,整支拿起來啃好過癮。
『PAFANA巴法娜』小米甜點冰,用色彩繽紛的阿美族蹦蹦球裝飾,還有一間派對房,當周壽星提前預約,會有阿美族慶生歌曲及生日小驚喜,『彩虹派對冰』是以彩虹傳說為靈感,新鮮水果丁搭配手工冰淇淋及優格,『飛魚黑米生吐司』主要食材『柴燻飛魚鬆醬』,飛魚用九芎木柴燻三天三夜後,一根根挑刺取肉,加上獨家調味炒製而成,味道獨特又美味,黑米生吐司Q彈好吃。
『尤莉工坊』以老師的太魯閣族名Yuri為工坊名,老師從事現代手織工藝推廣,結合泰雅族的傳統編織圖騰,為台灣首位准予教導授課並經營SAORI手織服飾展售。店內有茶席體驗、編織體驗、胸花DIY,另有販售馬告、刺蔥茶點,肚子餓可以體驗敲打竹筒飯,『馬告鹹豬肉香蕉飯』香蕉葉的香氣都融入到米飯裡。
『Sinramat醒來吧工作室』Sinramat為緬懷祖先之意,傳承奶奶手織的精神,提供籐編、羊角勾織、手工織帶機等纖維編織教學,消費即可體驗穿泰雅族服飾拍照。並結合部落美食『糰原飯丸』,用宜蘭的小米做甜點,『小米甜甜圈』口感QQ的、『小米吉拿棒』比較酥脆有嚼勁。添加小米及紅糯米的飯丸,拌入微辣的XO醬干貝、鹹豬肉(喜烙),份量十足的飯丸好吃。
『蘭陽原創館』有好吃的原民創意料理、好逛的工藝文創商品、好玩的DIY課程,不定期舉辦小市集、主題活動、音樂會,並鏈結原鄉部落旅遊、農產、美食、文創等產業,快來園區體驗吧!
#原創光廊、傳承工坊、選物店、尤莉工坊、PAFANA巴法娜的派對房禁止寵物
#照片有178張,要點開相簿才能看到完整的
店名:蘭陽原創館
公休: 每周二公休(除夕、特殊活動另行公告),中秋節正常開放,9/22休館
電話:03-9360098
營業時間:
📍遊客服務中心:10:00~18:00
📍選品店、傳承工坊:11:00~18:00 (周五/六至19:00)
📍複合式餐廳:11:00~19:00 (周五/六,各店家彈性至21:00)
📍原創市集:即日起至10/17,每周六、日14:00~19:00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二段430巷1號(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旁邊)
附近景點: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宜蘭人故事館、宜蘭熊讚親子館、中山公園、幾米公園
停車場:中山公園周邊有停車格、大象溜滑梯對面有收費停車場(和睦路)
大眾運輸:葛瑪蘭客運791(有停宜蘭火車站、宜蘭轉運站)、772,國光客運795,宜蘭市公所站下車步行5分鐘可到達
備註:服務中心有飲水機,餐廳有賣素食餐點,有無障礙坡道、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尿布台
官網:https://www.yilanstyle.com.tw/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yilanstyle
(2021/09拍攝)
六角作品牆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he way in is the way out(了解內心才能療癒自己)。
香港女生,蘊藏著如此豐盛的心路歷程。細小的空間裡縈繞著海浪拍打在沙灘上的聲音、桌上點燃著濃郁香甜的香氛蠟燭、房間角落亮起暖黃的燈光,牆上、書櫃上、檯上放著插畫、書本、相片和筆記本,一間「女生房間」卻裝載11位女性創作人的故事。「我們不是想帶出女性要財政獨立、要有自己的房間這些表面意思,而是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療癒空間。」
策展人李凱儀 @慢靈魂a.slow.soul 、洪慧冰在策展之初問了11位創作人幾條共同問題:創作養份、創作挫折、療癒方法,再從中發掘有趣的故事元素,放進這間房間裡。導演麥曦茵享受思考人生生死,透過作品呈現其沉重的情緒; 作家趙曉彤 @chiohiutong 喜歡透過觀鳥減壓,再把自己的觀察寫成書;獨立音樂人陳嘉 @wander.chanka喜歡看海,在大嶼山塘福獨自渡過了10天的假期,得以突破創作瓶頸;詩人Sonia Wong喜歡與人交流見面,用新詩紀錄每趟相遇經歷。創作,並非只憑天份和靈感,而是了解和療癒自己內心。同一空間下呈現11人11式的療癒方法、11人11式的創作想像,在療癒的氛圍下卻毫無違和之感。
「每個人的療癒方法都不一樣,我希望大家來到可以透過創作人本身的療癒方法,也找到自己的療癒方法。」這個展覽,不只屬於女生,不只屬於創作人;這個房間,是為每一個人而設的參考,以新生代創作人和她們的作品作媒介,鼓勵你我尋找自己的療癒方向。
《文藝復興 x StoryTeller : 自己的房間 A Room of Her Own展覽 》
展期: 即日起至28/9/2021
時間: 14:00 – 20:00 (一至五)、12:30 -18:30(六、日)
地點: Cabinet of Stories (中環士丹頓街15號1樓 )
六角作品牆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比利時漫畫—年出4000本,漫畫未末日!
長大以來讀很多漫畫,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等,漫畫基因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構成語言表達的一部份。」比利時的80後新晉漫畫家Wide Vercnorke出版過三本「成人漫畫」。你勿心邪!為成人而設的漫畫不一定代表色情,他筆下的角色貼近日常生活,但又天馬行空的與自然和死物世界交錯。他形容自己為文學漫畫家,將交學融入商業漫畫之中。
「我的漫畫不會露骨直接的表達。」他首本實驗性作品,是關於一個終日黏着梳化的宅男。「他以共生關係與梳化並存,由搬家具入伙開始,他與梳化發展不能分割的關係。」主角日復日的躺在梳化看電視,終有一日血管不能自控的伸延,人與梳化融為一體。書本的最後一格,剩下空洞的梳化畫面,然後主角銷聲匿迹。
不只家家戶戶都儲落一系列的漫畫書,在首都布魯塞爾的市內,更能找到50幅漫畫壁畫。「以前歐洲人喜歡匿在街角小便,政府於是邀請畫家在牆壁髹上漫畫,人們尊重漫畫,自此不敢對牆便溺。」現今比利時的街道,甚至設有兩個路牌,一個顯示真實街名,另一個則以漫畫人物去命名。但為何比利時人對漫畫如此熱愛呢?漫畫博物館Willem Degraeve解釋:「比利時有三種通用語言——德文、法文和荷蘭文,因歷史上常被外國佔領,人們混淆不同語言。美國十九世紀發明漫畫後,越洋傳到歐洲,獲比利時首先採納。」雖然紙本漫畫銷量相比起1980年的蓬勃期只有五分之一,但時至今日,比利時每年仍出版4,000本。他闡述:「亞洲很常見用電子裝置睇漫畫,但在歐洲是少之又少,大概少於1%,紙本仍然是主流。」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比利時 #漫畫 #壁畫 #丁丁歷險記 #藍精靈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gq4dqWnLI8/hqdefault.jpg)
六角作品牆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周末好去處|梵高愛叫雞?另類梵高展用花膠做安全套雕塑 透視大師人性一面
荷蘭名畫家文生﹒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或譯梵谷)在他10年的藝術生涯中畫超過2,000張畫作,在有生之年賣出的作品數量不多,過身後卻聲名大噪,畫作多年來成為了各大拍賣會的焦點,最高價格的作品《嘉舍醫師的畫像》(The Portrait of Doctor Gachet)繪於1890年,1990年的成交價為8,250萬美元。這位曾割下耳朵、入住精神病院、37歲時開槍自殺的藝術家,令「瘋狂」、「神經質」、「潦倒落魄」、「死後才成名」等形容詞成為了很多人對藝術家的基礎印象。4位香港藝術家林兆榮(榮仔)、陳偉傑(Hector)、李曉華(了牙)、陳文俊(阿真)以揶揄梵高為名,創作為實,於深水埗大南街合舍舉辦了《如果「梵高」…》藝術作品展覽。回應社會定型,同時希望可以拉近藝術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4位藝術家是浸大視覺藝術院的畢業生,老友鬼鬼,坐在一起便互相說笑。策展人Hector負責構思展覽理念,他直言,找另外3位朋友來參與展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夠麻甩」和「騎呢」:「為人『騎呢』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展覽要突破城牆,梵高就是處女膜,要夠大膽才打得爛!」Hector以處女膜比喻梵高藝術大師的形象,在他眼中,藝術家如梵高往往被神化,事實上,他們也只不過是具七情六慾的平凡人,奈何大眾往往只抽取畫家生平中最具話題性的情節放大。「靚女會不會痾屎?梵高會不會叫雞?經常,他是一條超級『雞蟲』。」梵高1882年患上淋病,1885年患上梅毒,30多歲時出現過不舉的問題,「病歷相當豐富」。這個展覽的目的,是要打破大眾對藝術家的既定印象,將梵高背後的生活,蒲、玩、劈等庸俗而又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展現。世人對梵高的了解,除了來自其畫作之外,更多是從他所寫的902封書信中略為窺探,4位藝術家參考梵高的書信和文獻,各自改編其生平,再扮演梵高的角色去創作。展覽模仿博物館,藝術家的作品如同文物般在展示。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10/5R4UU5T7D5CTPAUVHSBIQFT3S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梵高 #深水埗 #藝術家 #大南街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99GGrkPITo/hqdefault.jpg)
六角作品牆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YouTube,優先享受16:9觀看體驗: https://youtu.be/XSGvIV4FbNk
今時今日在香港地「大件夾抵食」的餐廳不多,但位於牛頭角的「祥榮茶冰廳」必定榜上有名,看到餐牌上六十多元的鐵板扒餐確實有點不敢置信。祥榮茶冰廳早在70年代開業,歷盡香港變遷,至今仍然是牛頭角街坊的聚腳地,歎一杯紅豆冰,吃一份油髀沙律,說說笑笑便是一天。店內的裝潢保留了七、八十年代冰室的設計,紙皮石地板配以綠白磚牆,一檯一櫈都滿佈懷舊氣息。開放式水吧檯令食客可以看到師傅如何沖泡飲品,功架十足,門口的玻璃麵包櫃更是路過都聞到新鮮出爐麵包香,頓時有穿越時空回到舊時之感,這些設計確是新式茶記少見。祥榮茶冰廳憑着懷舊的裝修,成為了香港電影和電視劇的取景勝地,而大銀幕上的冰廳又另有一番風味。
#祥榮茶冰廳 #牛頭角 #懷舊冰室 #取景勝地
更多土炮好片:
「疫境」見人心 九龍城小食店無得賺都用靚料:過不了自己那關
https://youtu.be/8y5vzG1hnqo
百年傳承 屹立香港70年的雲吞麵
https://youtu.be/8D_bkFG9X90
深水埗十元滋味腸粉 合益泰小食
https://youtu.be/k9b119K3yyA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SGvIV4FbN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