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疫情緊張,疫苗卻嚴重欠缺的時刻,除了美日兩國捐贈587萬劑疫苗之外,遠在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也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禮雖輕,情意濃,因為他們不到3百萬人口。接著,立陶宛宣布要在台北設代表處,而我們的外交部也宣布要在立陶宛設代表處,作為台灣在歐洲的窗口。有趣的是,我們將用Taiwanese(台灣人、台灣的)而非Taiwan為名。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先生於今年6月14日參加波羅的海國家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高峰會,他公開表示願意讓美國駐軍立陶宛,以使美軍在中歐地區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好維持區域穩定,並協防立陶宛。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與中國具有正式邦交關係,卻準備投向美國,支持台灣。為什麼?
讓我們先來了解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用柔性方法獨立復國的感人故事。
瀕臨波羅的海有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占領三國,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與史達林簽訂「Molotov-Ribbentrop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協定,附加「秘密協議書」,暗中將三國列入「德蘇勢力範圍」。1940 年蘇軍入侵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於1941年,立陶宛於1944年先後均被迫加盟蘇維埃共和國長達50年。
這三個小國從醞釀脫離蘇維埃共和國到完成獨立復國,經歷三個階段。先是各自推動公民運動,爭取人權自由,1987 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稱推動蘇聯改革,激起各國自由化的火花,紛紛成立各種人民團體,三國人民促成了「波海人民陣線」(Baltic Popular Front)的大結盟。1989 年8 月23 日,2百萬以上的男女老少,為紀念被出賣50年,在三國高速公路上手牽手高喊「獨立、自由」,長達6百公里,將三國首都連串成波海大道(Baltic Way)的人民長城,震撼全世界。
第二階段由各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回復各國主權獨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議會率先決議:「從1940 年被外來政權所廢除的立陶宛國家主權,已經回復,從今以後,立陶宛又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個月後,鄰國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國會也先後通過決議,宣布回復他們的主權獨立。
立陶宛最高議會所作決議很快被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無效,立陶宛政府又凍結經費,終止蘇聯在立國徵兵,更展開邊界巡邏,又通過身分證法,不斷凸顯立陶宛的國家主權。此外,人民開始從鄰國購入能源、物資和武器,無形中開啟自由經濟模式。
世界各國也紛紛表態。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支持立陶宛人的民族自決權。捷克總統 V. Havel 表示願提供場所供作雙方談判; 歐洲議會決議要求「兩個不同國家以建設性對話解決爭議。」
由於立陶宛舉國團結,加上國際輿論支持與媒體的關注,初期莫斯科採用恫嚇及顛覆手段,直到12月1日,戈巴契夫才下令動用武力。1991年1月,蘇聯部隊占領立陶宛國防部在各城市所屬的辦公大樓。1月12~13日,KGB傘兵特種部隊抵達首都Vilnius,凌晨攻占無線電台及電視台,開始實施戒嚴宵禁。蘇聯坦克車陸續開往電視塔時,立陶宛民眾傾巢而出,壓扁擋路車輛,衝越人潮,終於攻占電視台,這全部過程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傳入全國人民的耳目。民眾衝往最高議會保護國會大廈,唱歌祈禱。清晨4 點,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流亡政府法」,授權成立流亡政府統領國政,因應變局。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辛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互相承認主權,並嚴詞譴責蘇聯用武裝部隊對付民眾和平非暴力。葉爾辛掀起全球的道義支持,即連俄羅斯也展開反抗戈巴契夫的活動。莫斯科人民議會不得不通過決議,要求立即停止武裝活動,迫使蘇軍於48小時內撤退,並展開與波海三 國談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議會與歐洲共同體亦紛紛出面制止蘇聯軍事活動,進行和平談判。
在全國團結與全世界關懷支持的熱潮中,立陶宛於2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84.74%,贊成獨立的高達90.47%,其他兩國也都先後舉行公民投票,獨立復國的訴求均獲得壓倒性支持。2月11日,冰島首先宣布承認立陶宛獨立。葉爾辛在當年8月間猝然發動政變,當時人在裏海度假的戈巴契夫被趕下台。西方國家樂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崩解,美國帶頭承認波海三國,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進。
1991年9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動通過波海三國為聯合國新會員。隔天聯合國大會開幕日,我發動並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宣達團全體團員親眼目睹波海3國國旗在藍天白雲間飄揚。但,萬旗飄揚,獨缺台灣!
1994年8月,我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一口氣邀請到72國兩百多位女性領導,其中一位就是立陶宛獨立復國的首位總理Kazimira Prunskiene女士。她在大會致詞時說,「台灣這麼美麗的國家,卻非聯合國會員國。It’s all man-made mistakes。」
在我擔任副總統時,我們保持友誼。我卸任後,2010年參加芬蘭的國際會議頒獎,再轉往立陶宛參訪。Prunskiene 前總理跟她的家人全程接待我兩天,暢遊炫麗奇幻的立陶宛歷史博物館,暢讀立國歷史文物,以及他領導反抗俄國和平獨立成功的故事。
當時的立陶宛,一如其他共產統治過的國家,到處流露殘破陰沈。然而2016年,我帶領「和平中立西遊記」百人團再度參訪,波海三國已煥然一新。立陶宛首都大街上全是世界各國名牌店舖,熙來人潮則是各國觀光客。共產主義使立陶宛蒙塵,資本主義拭亮波海的璀璨。
請國人同胞不要小看3百萬人的立陶宛,要衷心感謝他們捐獻的2萬劑疫苗,竭誠歡迎立台互設代表處!別以為他們羨慕我們的高科技,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小搏大,以柔克剛」的智慧和勇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中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達到40多年以來最低點,也從部份領域的爭端和挑戰變成體系和價值的衝突。這兩個加起來經濟產出總和佔全球40%的超級大國分裂,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許多外國媒體已經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發展。我們這就來看看歷史的教訓還有新冷戰對科技造成的的結果。 既然提到新冷戰,不得不稍微介紹...
共產主義中國與西方自由世界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台灣疫情緊張,疫苗卻嚴重欠缺的時刻,除了美日兩國捐贈587萬劑疫苗之外,遠在波羅的海東岸的立陶宛,也捐贈2萬劑疫苗給台灣。禮雖輕,情意濃,因為他們不到3百萬人口。接著,立陶宛宣布要在台北設代表處,而我們的外交部也宣布要在立陶宛設代表處,作為台灣在歐洲的窗口。有趣的是,我們將用Taiwanese(台灣人、台灣的)而非Taiwan為名。
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先生於今年6月14日參加波羅的海國家與美國總統拜登的高峰會,他公開表示願意讓美國駐軍立陶宛,以使美軍在中歐地區具備快速反應能力好維持區域穩定,並協防立陶宛。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與中國具有正式邦交關係,卻準備投向美國,支持台灣。為什麼?
讓我們先來了解波羅的海三國的歷史背景,以及他們用柔性方法獨立復國的感人故事。
瀕臨波羅的海有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占領三國,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與史達林簽訂「Molotov-Ribbentrop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協定,附加「秘密協議書」,暗中將三國列入「德蘇勢力範圍」。1940 年蘇軍入侵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於1941年,立陶宛於1944年先後均被迫加盟蘇維埃共和國長達50年。
這三個小國從醞釀脫離蘇維埃共和國到完成獨立復國,經歷三個階段。先是各自推動公民運動,爭取人權自由,1987 年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稱推動蘇聯改革,激起各國自由化的火花,紛紛成立各種人民團體,三國人民促成了「波海人民陣線」(Baltic Popular Front)的大結盟。1989 年8 月23 日,2百萬以上的男女老少,為紀念被出賣50年,在三國高速公路上手牽手高喊「獨立、自由」,長達6百公里,將三國首都連串成波海大道(Baltic Way)的人民長城,震撼全世界。
第二階段由各國國會通過決議,宣布回復各國主權獨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最高議會率先決議:「從1940 年被外來政權所廢除的立陶宛國家主權,已經回復,從今以後,立陶宛又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兩個月後,鄰國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國會也先後通過決議,宣布回復他們的主權獨立。
立陶宛最高議會所作決議很快被蘇聯最高蘇維埃宣布無效,立陶宛政府又凍結經費,終止蘇聯在立國徵兵,更展開邊界巡邏,又通過身分證法,不斷凸顯立陶宛的國家主權。此外,人民開始從鄰國購入能源、物資和武器,無形中開啟自由經濟模式。
世界各國也紛紛表態。美國總統布希公開支持立陶宛人的民族自決權。捷克總統 V. Havel 表示願提供場所供作雙方談判; 歐洲議會決議要求「兩個不同國家以建設性對話解決爭議。」
由於立陶宛舉國團結,加上國際輿論支持與媒體的關注,初期莫斯科採用恫嚇及顛覆手段,直到12月1日,戈巴契夫才下令動用武力。1991年1月,蘇聯部隊占領立陶宛國防部在各城市所屬的辦公大樓。1月12~13日,KGB傘兵特種部隊抵達首都Vilnius,凌晨攻占無線電台及電視台,開始實施戒嚴宵禁。蘇聯坦克車陸續開往電視塔時,立陶宛民眾傾巢而出,壓扁擋路車輛,衝越人潮,終於攻占電視台,這全部過程透過現場記者的報導傳入全國人民的耳目。民眾衝往最高議會保護國會大廈,唱歌祈禱。清晨4 點,最高議會通過「立陶宛流亡政府法」,授權成立流亡政府統領國政,因應變局。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辛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三國領袖發表共同聲明,互相承認主權,並嚴詞譴責蘇聯用武裝部隊對付民眾和平非暴力。葉爾辛掀起全球的道義支持,即連俄羅斯也展開反抗戈巴契夫的活動。莫斯科人民議會不得不通過決議,要求立即停止武裝活動,迫使蘇軍於48小時內撤退,並展開與波海三 國談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議會與歐洲共同體亦紛紛出面制止蘇聯軍事活動,進行和平談判。
在全國團結與全世界關懷支持的熱潮中,立陶宛於2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率84.74%,贊成獨立的高達90.47%,其他兩國也都先後舉行公民投票,獨立復國的訴求均獲得壓倒性支持。2月11日,冰島首先宣布承認立陶宛獨立。葉爾辛在當年8月間猝然發動政變,當時人在裏海度假的戈巴契夫被趕下台。西方國家樂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崩解,美國帶頭承認波海三國,其他國家也紛紛跟進。
1991年9月16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動通過波海三國為聯合國新會員。隔天聯合國大會開幕日,我發動並率領「台灣加入聯合國宣達團」在聯合國大廈為台灣敲聯合國大門,宣達團全體團員親眼目睹波海3國國旗在藍天白雲間飄揚。但,萬旗飄揚,獨缺台灣!
1994年8月,我主辦「世界婦女高峰會議」,一口氣邀請到72國兩百多位女性領導,其中一位就是立陶宛獨立復國的首位總理Kazimira Prunskiene女士。她在大會致詞時說,「台灣這麼美麗的國家,卻非聯合國會員國。It’s all man-made mistakes。」
在我擔任副總統時,我們保持友誼。我卸任後,2010年參加芬蘭的國際會議頒獎,再轉往立陶宛參訪。Prunskiene 前總理跟她的家人全程接待我兩天,暢遊炫麗奇幻的立陶宛歷史博物館,暢讀立國歷史文物,以及他領導反抗俄國和平獨立成功的故事。
當時的立陶宛,一如其他共產統治過的國家,到處流露殘破陰沈。然而2016年,我帶領「和平中立西遊記」百人團再度參訪,波海三國已煥然一新。立陶宛首都大街上全是世界各國名牌店舖,熙來人潮則是各國觀光客。共產主義使立陶宛蒙塵,資本主義拭亮波海的璀璨。
請國人同胞不要小看3百萬人的立陶宛,要衷心感謝他們捐獻的2萬劑疫苗,竭誠歡迎立台互設代表處!別以為他們羨慕我們的高科技,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小搏大,以柔克剛」的智慧和勇氣!
共產主義中國與西方自由世界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到收 CC 也收黑膠的坂本龍一配樂電影連二推,除了日前提到具有魔性的《#俘虜》以外,Netflix 上還有去年也曾修復上映過的史詩級作品《#末代皇帝》。
⠀⠀⠀⠀⠀
記憶中的溥儀,是連教科書都沒有太多篇幅的悲情角色,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康雍乾和光緒以前,即使讀的是清末宣統時期,也已著重於紫禁城大門之外的軍閥割據、動盪局勢,我們的歷史課本少上了幾筆,電影藝術自會添上幾筆,以傳奇色彩教人認識這位被西方視角賦予同情、風骨與氣質的中國末代皇帝。
⠀⠀⠀⠀⠀
《白髮魔女傳》裡,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大喊了一句,「英雄造時勢」,但單單一個人真的造的了時勢嗎?多數時候也只是順水推舟,若人真的有能力主導時代脈動,那溥儀人生中的三個登基的畫面,也不會只在歷史上輕拂而去,彷彿船過水無痕,只是舊體制逐漸消亡的最終幾聲心跳。時不我予,有志難伸,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都足以放在溥儀身上,礙於身分原罪,礙於那些他未能理解的事物,無所適從處於新舊與東西的世界夾縫遍尋不著一處應許之地,像那隻始終關在木罐中的蟋蟀,一息尚存,卻也只是苟延殘喘,深藏九五之尊的龍椅底下,看似被捧在手心,實則為燙手山芋,看似可以為所欲為,實則連開門如此輕而易舉的要求都未有過任何影響力。
⠀⠀⠀⠀⠀
如果費茲傑羅說,生命中最孤寂的時刻,就是眼看自己的世界分崩離析,卻只能茫然的望著;那溥儀的整個世界就是建立在華美巨大的謊言之上,無窮無盡的孤寂一點一滴吞噬了理應有血有肉的人物,自幼被舊體制馴服,一開始他抗拒它,而後習慣它,久而久之就不能沒有它,深諳其積俗弊病,但同時也牢牢依附著身軀,縱使溥儀從未眷戀權力,體制就像一層皮膚,無法擺脫,無法棄絕,亦無法毀滅,與其認定他的外在行為看起來像追求復辟,不如說他渴望回到生成溥儀的世界,卻注定淒涼收場。
⠀⠀⠀⠀⠀
這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混沌時代,他是養尊處優,甚至自我美化,何其幸運也何其不幸,不論身在紫禁城、滿州國或勞改營,自然而然習慣著周遭人們的唯唯諾諾,習慣著有人侍奉日常起居的生活,但當置身日本人的魁儡政權、極其殘酷的文化大革命時期,從過去的一言九鼎,最後人微言輕家破人亡,連舊識都無法從青年學子手中拯救出來,有人說他被共產主義馴服,然而坐在觀眾席上的我,只感受到他蒼老的雙眼真正看透了人世浮沉,終於有了自由,蹣跚獨行,買一張票,微微一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在那些死前必看的電影之中,《末代皇帝》始終佔據一席之地,他顛沛流離的一生就是近代活歷史,但要在一部電影的時間說好六十年的人生是極為困難的,因此《末代皇帝》捕捉的是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人被歷史洪流沖得暈頭轉向,為整個時代的興亡犧牲,為整個時代的興亡受難,看著男孩成長為男人,再由男人邁向衰老的歷程,也因這個人是溥儀,導演是承繼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貝托魯奇,更在沉穩內斂、節制有度、不帶偏見的故事裡,拍出了波瀾壯闊的當代經典與史詩高度,從個人悲劇的時代切面紀錄傳統文化破碎的集體悲劇,自然光影的變化最終趨向平衡,終身禁錮於紫禁城的身影還是得告別曾經輝煌的夕陽殘山,放悲聲唱到老。
共產主義中國與西方自由世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中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達到40多年以來最低點,也從部份領域的爭端和挑戰變成體系和價值的衝突。這兩個加起來經濟產出總和佔全球40%的超級大國分裂,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許多外國媒體已經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發展。我們這就來看看歷史的教訓還有新冷戰對科技造成的的結果。
既然提到新冷戰,不得不稍微介紹一些冷戰的背景。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因為意識型態不同,相互對抗長達半個世紀。最後西方資本主義壓過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在1991年解體,美國也成為世界超級強國,可以說我們今天世界的樣貌也是冷戰過後的結果。
中共領導的中國去年70年週年,比我們正統的中華民國還少38年。重點是現在的中國就是靠冷戰的時候,在蘇聯和美國之間遊走,最後在美國聯中抗蘇的策略下,因為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挹注還有自身的經濟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其實蘇聯垮台後中國就成為共產主義的代表,但是西方當時就有,到底是要跟中國交往還是圍堵,要和緩還是強硬的討論,後來很明顯西方是採取以經濟發展帶動中國民主和自由的做法,結果如何?大家可以看看現在的狀況。
中國現在變成全面控制的超極權社會,還用科技向外輸出治理模式,其實什麼天網監控、人臉辨識、大數據分析整合、機器學習還不是都跟歐美學的。所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7月25號的演說才會這麼受到大家關注,在經濟改革無法帶來政治改革的同時,就像過去冷戰時期,他再次點名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人喔,說他過去在冷戰期間的軍隊記錄告訴他,共產黨人總是在撒謊。還把雷根20世紀80年代對蘇聯「信任但要驗證」的口號改了一下,說對付今日極權的北京得要「不信任且要驗證」才行。
這幾乎就是顛覆了70年代尼克森跟中國接觸還有中國會改變的理論,可是現在如果美中要走上新冷戰這條路有難度,特別在經濟發展上已經水乳交融。以華為當作例子,這家公司可以說是在美中科技冷戰的最前線。要知道在19年前,華為剛開始到德國法蘭克福郊區和英國小鎮設立歐洲銷售辦事處的時候,還只是眾多來競標建設電信網絡,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到了今天華為就是中國崛起的代表。
雖然美國從2018年開始以各種法律強力防堵華為,它在2019年銷售額還是有1230億美元。因為華為過去利用價格優勢搶攻市佔率,在市場已經幾乎是無法取代的存在,全球190幾國有170國都用華為的產品跟設備。但是在美國遊說各國封殺華為後,本來許多國家還在觀望,現在都慢慢選擇站在美國這邊。像是英國7月14日宣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現有華為產品2027年前全面拆除。這代表由英美澳紐加組成的「五眼聯盟」中,僅剩加拿大未宣佈禁用華為。不屬「五眼聯盟」的法國也在22日宣佈不續購華為設備,間接在2028年前讓華為退出該國5G市場。
而華為也把自己比喻為70年代的日本企業東芝。當時東芝專攻半導體和晶片領域,後來就開始面對美國強勢的攻擊。某一方面這種說法沒錯,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差很多。東芝當初是因為對美國禁運對象蘇聯出口技術先進的設備,華為也有孟晚舟違反伊朗禁令的事件。但是跟華為不一樣的是,沒有人指責東芝剽竊技術,違反智慧財產權,而且當時日本的經濟體制與今天的中國不一樣,日本的企業是建構在自由經濟的基礎之上,國家的介入不是很深,但中國則是國家資本主義。
華為風暴不是單純的貿易戰、科技戰,背後有美中兩大陣營政治體制之爭。從華為的崛起也看得出西方對於如何看待中國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態度,而國際政治不是數人頭的,面對極權專制的中國,開放的社會要有連貫的戰略,但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還是有很多人受不了中國市場的誘惑。這個世界會因為新冷戰就發展出一個新的貿易架構或體系嗎?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歡迎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ftqLeBw3k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