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計近萬例確診:要做什麼才不會更焦慮? 練習這八件事
#芬蘭經驗
這幾天台灣疫情確診人數每天飆破百例,幾天來增加千例,感染數暴增,也讓許多民眾感到恐慌,對政府、對人群的不信任。
的確,我們可以選擇只看到 #數字暴增,但當然也能看到 #成功的疫調系統 如何找出這些確診者!
被視為歐洲的抗疫模範生 #芬蘭 ,每日感染人數大約是在一百多到兩百多之間,疫調追蹤卻一直有約一半的來源不明。
意識到防疫是場持久戰,芬蘭當局開始慢慢放寬限制,兼具防疫與經濟;芬蘭民眾也逐漸習慣「疫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會與疫情共存。
以下幾點是 @未來城市FutureCity 專欄凃翠珊 的心得:
1. 減少外出,學習簡單生活。
買菜可以網購,餐廳咖啡館若關門就自己做菜,活動不若以往多彩多姿,卻更讓人體會平安健康就是福。看似生活受限,其實也讓人重新檢視,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
2. 正確使用口罩,每天更換。
口罩暫時不用的時候,不要掛在脖子上再戴回去,因為這樣會把已經沾在脖子上的病毒帶到自己臉上;另外,如果口罩來源充足,盡量適時更換,不要從早到晚使用同一個。芬蘭實驗室的數據証明,口罩戴了數個小時後,上面的各種微生物數量會明顯增加。
3. 遠距工作要變換姿勢,減少肌肉痠痛。
去年春天,芬蘭因為疫情第一次啟動國家緊急狀態模式後,一夜之間,一半的人變成遠距工作;超過一年多的遠距工作,大家都發現效率並沒有減少,工作生活更有彈性。物理治療師說,要注意不斷變換姿勢,或坐或站、或常常更換工作的椅子和地點,都可以減少肌肉酸痛發生的機率。
4 不用囤積物資。
去年疫情剛起時,芬蘭人搶購衛生紙,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會賣光;也有人去藥局囤積藥品、消毒洗手液等。其中只有消毒洗手液曾有過「暫時性短缺」,但不久後又四處可見。短缺都是暫時的,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5. 適時放下疫情新聞。
芬蘭疫情白熱化初始,大家都緊張焦慮,天天盯著疫情數字上下而心情起伏;持續一段時間後,我們體會到這原來是長期抗戰,心也需要防疫。
所以,新聞不用每則都看,數字不用每天追;甚至可以適時給自己一段時間遠離新聞,休息一下(比方週末)。防疫之餘,生活還是要繼續過,如此一來會輕鬆很多。
6. 走進自然運動,有益身心健康。
如果自家附近沒有大自然可去,也可以買些綠色植物回家。疫情期間,園藝植物在芬蘭變成大熱門,因為大家無事可做,就開始學做「綠手指」,可見植物很有「心」的療癒力。
7. 接受改變,提高人生彈性。
限制措施雖然帶來各種不便,但是順應變化也會增加人生韌性。沒辦法面對面相聚或上興趣課程,就線上聚會或參加線上訓練課,各種線上課程在疫情中變得超熱門。這也許不是原本最喜歡的方式,但防疫之餘,甚至可能開展出新生活/職業面向。
8. 正向思考,永遠感恩。
這一年多來,台灣第一線防疫人員能將疫情擋在國境之外,真的不是理所當然。而且一切都是比較級,與台灣相較實在鬆散的芬蘭防疫,在當地民眾心中卻已經「做得很好了」。
與疫情共處一年多的最大體會,也許就是:即使疫情不消失,我們還是可以好好生活。
追蹤 未來城市FutureCity 粉專
#未來城市 #國際城市 #新冠肺炎 #本土案例 #芬蘭 #防疫 #防疫新生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0的網紅阿尼尛 Anim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i3small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ima_ani.small.small.small/ 2020年東京奧運順利閉幕,台灣在各大運動項目中迎來了許多第一次:首面羽...
凃翠珊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異鄉不完美的蘿蔔糕,傳承的年菜心情】
所有年菜的記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蘿蔔糕。我於是開始翻看手邊食譜,找到用電鍋作蘿蔔糕的方式,成為我們久居國外的第一道「年菜」。
當時孩子還只是一兩歲的年紀,第一份蘿蔔糕蒸出來,帶著大同電鍋的模印和烘焙紙的折痕,孩子倚在桌邊,興奮地盯著這個「新菜」看,我的心裡則浮起無法言喻的驕傲!「你看,阿雷,這個叫做蘿蔔糕!」一句話,藏著的是媽媽在台灣生活二十幾年的回憶⋯⋯
凃翠珊 在 北歐四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薦好書】《北歐聖奧拉夫朝聖之路:從瑞典到挪威六百公里徒步回家的故事》/李清玉著
我的多年好友,住在挪威中部特隆赫姆, 樂活,特隆赫姆。的清玉,四月初出了這本新書,到今天正好"滿月"。做為這位書小孩的"芬蘭乾媽",也是時候來幫忙分享推廣好書了。就來分享我為這本書寫的推薦序:👇👇👇
💚「朝聖」,就是透過身體,朝自己的心走去
凃翠珊/作家,著有《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北歐四季透明筆記》等
認識清玉多年,看到她獨特的朝聖之旅順利完成、並付梓成書,很替她高興。
清玉在這本書裡,詳細地記錄分享她長達六百多公里的徒步朝聖之旅,而且還是一條從來沒有任何台灣人完整走過並記錄下來的路徑,她在一步一腳印裡感受身體的潛能,在獨處中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她離家到「遠方」,再朝著回家的路一步步走去,走向過去十餘年來滋養她視野、豐富她生活的城市,這是一段與自己共處的生命思索。
我和清玉差不多是在同一個時間定居北歐,都曾在當年的明日報新聞台上寫文章,記錄移居北歐的日常生活,透過網路發現彼此後才發現,她雖然定居挪威,之前是在瑞典完成學業,而我雖然定居芬蘭,卻是在丹麥完成學業,我們兩個人的求學與生活經歷,竟然很巧地涵蓋了四個不同的北歐國度,於是我們常分享彼此的生活,從定居北國的新發現,到面對未來人生的疑惑,再到各自找到適得其所的工作,在挪威與芬蘭創造各自的生活精彩,我常覺得彼此的心路歷程,在不同的階段,都有著某種程度的相呼應。
因此,我非常可以體會清玉在新的挪威家鄉─特隆赫姆裡,不斷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探索歷史文化、並將這一切融入生命,從中創造出意義的過程,因為我也一直用同樣的方式,在芬蘭的大城小鎮裡生活著。我始終認為,只要真心誠意地去了解融入自己所居的地方,生活就會朝我們開啟,讓人不斷有新的發現。
異鄉生活總會有許多的疑惑,關於自己是誰、想往哪裡去、又能在此地創造出什麼樣的人生。哪怕語言文化都適應良好,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挑戰還是會接踵而來,而每一次問題的解答,到頭來都在自己的心裡。我想,清玉的朝聖之路,也起始於一份對於新家鄉的愛,和對自己身心的探索與好奇。
在清玉踏上朝聖之旅前,聽到她要走六百公里的路,著實是挺嚇人的,然而,我也同時期待著她的旅程分享,因為我相信,這樣的旅程,一定會讓人從中有所獲得,無論是否走完、過程是否順暢,腳下的每一步,都是身心彼此協調、用意志力和自己共處的結果,每一步都有意義,都會帶領走的人更靠近自己一步。
有趣的是,當清玉開始她的朝聖之旅時,我也用另一種形式,開始我的「朝聖之旅」。那個月,我如願參加了一個夢想已久的業餘樂團,因為大部分的團員都有音樂專業背景,我很怕自己在樂團中「落後」、或是拉得不夠好對別人造成「干擾」,所以在團練開始前兩週,我幾乎每天練四到六個小時的小提琴。練琴其實是一件很「孤獨」的事,你只能跟你自己的身體在一起,從手指的每一個動作,到每一個按指,都只能一遍又一遍地不斷重覆學著熟悉,沒有捷徑。
當清玉正在路上「一步一腳印」時,我也獨自在房間裡「一指一手印」,身體真的很神奇,有自己的韻律和節奏,只要你去做(無論是用腳還是用手),他就會進步,而且會達成某種程度的協調與和諧。昨天還覺得拉不到的速度,今天就做到了,前天還覺得抓不準的節奏,今天突然懂了,我一邊練琴,一邊讚嘆身體的潛能,這樣的進展也為心靈帶來神奇的力量,在許多質疑與提問中更了解自己的內心,從一開始時看著樂譜覺得跟「聖山一樣高不可攀」,到後來不知不覺我已經翻越山嶺,高山也成為我的一部分了。
讀著清玉在書中的分享,看到她走著走著,那肩膀、腳的不適,從出現、到消失、甚至到後來,背包和身體有如合而為一,我欣喜地看到一份相呼應的感受。
我們的「路徑」不同,體會到的感受卻相似,可見,朝聖的方式可以有千萬種,走六百公里的路是朝聖,關起門來苦練十天的琴是朝聖,那個「聖」,說穿了不是宗教、也不需要是特定的目的地,而是自己的心。
我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透過身體,朝自己的心走去。
這一點,也是清玉的朝聖之旅,最吸引我的地方。
當然,她也在書中詳細記錄了每一天的行程、相遇的有趣人事物、遇到的挑戰和心裡的掙扎、以及每一步走來的收穫與體驗,對於有心踏上這條北歐朝聖之路的朋友,這本書提供了絕佳的參考,然而我想,更重要的,是去體會這個過程帶來的身心收穫,也許你不一定在此時此刻,有時間或機遇到遠方徒步朝聖,然而,向自己的身心走去,其實是每日生活的功課。
心的朝聖之旅,可以有起點,卻沒有終點,適合每一個人的方法都不同,你可以用腳走,用手指走,或是用各種其它的方式,重要的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安靜地與自己在一起,觀照身心的變化,也觀察週圍環境對自己的影響,也許,朝聖之路,就在每天從巷口走到家的路上,在深夜的靜思裡,甚至是每一口呼吸之間。
我很喜歡清玉在書中所分享的:「在旅程中唯一要專注完成的事就是持續把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一步接著一步。」很簡單的話,卻很有哲理。通往生命的路途,無論是具體還是無形,都沒有捷徑,看起來再怎麼困難,在當下也不過就是先走一步之後,再走一步,生命之流自會帶我們走向該去的地方。
在閱讀清玉一步一腳印得來的朝聖之旅,和這段旅程為她帶來的生命啟發時,或許讀者們也可以同時想想,你想用什麼方式「朝聖」,走向心中那座只屬於你的聖地、那得以照見自己的澄淨之地?
打開這本書,一起思考那屬於你的答案吧。
看更多本書介紹:
https://sunny-warm.wixsite.com/sawph-3/sl023
凃翠珊 在 阿尼尛 Anim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i3small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ima_ani.small.small.small/
2020年東京奧運順利閉幕,台灣在各大運動項目中迎來了許多第一次:首面羽球獎牌、首面柔道獎牌、首面體操獎牌、首面高爾夫獎牌、首面拳擊獎牌、首面空手道獎牌。
奧運見證了體壇巨星的崛起,書寫著一代代的傳奇。五朝奧運元老盧彥勳:「代表台灣打東京奧運,做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賽事,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且光榮的事情。」
同樣參加過五屆奧運的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也向媒體透露,2020東京奧運,可能是他生涯奧運最終戰。
68位選手,68個不同的人生故事。挺過病痛,扛著壓力帶著傷,在賽場上不斷挑戰身體與生理極限、拚搏到最後一刻。如此努力的你們,是如此地閃亮、令人驕傲。
#尛眼看東奧 #你們是我們的驕傲
▍賽事成績 ▍
郭婞淳,舉重女子59公斤級金牌。
李洋、王齊麟,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楊勇緯,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
鄧宇成、湯智鈞、魏均珩,射箭男子團體銀牌。
李智凱,體操男子鞍馬銀牌。
戴資穎,羽球女子單打銀牌。
羅嘉翎,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銅牌。
林昀儒、鄭怡靜,桌球混合雙打銅牌。
陳玟卉,舉重女子64公斤級銅牌。
潘政琮,高爾夫男子個人銅牌。
黃筱雯,拳擊女子51公斤級銅牌。
文姿云,空手道女子55公斤級銅牌。
▍各運動代表隊 ▍
【游泳代表隊】
選手:王星皓、王冠閎、黃渼茜
教練團:李澄峯、王耀偉、黃智勇
【田徑代表隊】
選手:鄭兆村、黃士峰、陳奎儒、陳 傑、楊俊瀚、謝喜恩
教練團:孫念祖、曾孝生、薛聖融、王國慧
【拳擊代表隊】
選手:黃筱雯、林郁婷、吳詩儀、陳念琴
【馬術代表隊】
選手:陳少曼
教練團:KUMPS JOS DOMINIK
【高爾夫代表隊】
選手:潘政琮、徐薇淩、李旻
教練團:高尚宏、曾秀鳳
【空手道代表隊】
選手:王翌達、文姿云
教練團:寧玉麟、黃昊昀
【划船代表隊】
選手:黃義婷
教練團:謝茂松
【桌球代表隊】
選手:林昀儒、莊智淵、陳建安、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教練團:許榮展、蔣澎龍、鄭佳奇
【舉重代表隊】
選手:陳柏任、高展宏、謝昀庭、方莞靈、江念欣、陳玟卉、郭婞淳
教練團:林敬能、黃達德、吳銘通
【射箭代表隊】
選手:雷千瑩、譚雅婷、林佳恩、湯智鈞、鄧宇成、魏均珩
教練團:林政賢、倪大智、劉展明
【羽球代表隊】
選手:戴資穎、周天成、王子維、王齊麟、李洋
教練團:蔡佳欣、賴建誠、陳宏麟、欒 勁
【輕艇代表隊】
選手:張筑涵
【自由車代表隊】
選手:馮俊凱
教練團:林昆鴻、劉金峯(機械師)
【體操代表隊】
選手:李智凱、唐嘉鴻、洪源禧、蕭佑然、丁華恬
教練團:林育信、翁士航、蔡恆政、鄭焜杰
【柔道代表隊】
選手:連珍羚、楊勇緯、林真豪
教練團:劉文等、松岡義之
【射擊代表隊】
選手:呂紹全、楊昆弼、田家榛、吳佳穎、林穎欣
教練團:陳文菱、徐曉如、郭孟熙、田兆枝
【跆拳道代表隊】
選手:黃鈺仁、劉威廷、羅嘉翎、蘇柏亞
教練團:劉祖蔭、廖家興、李泰相、吳明傑、劉聰達
【網球代表隊】
選手:盧彥勳、謝語倢、許絜瑜、詹詠然、詹皓晴
教練團:詹元良、盧威儒(訓練員)
【隊醫】
林瀛洲、林聖章
【物理治療師】
周詣倫、高敏珊、趙遠宏、吳建良、蕭凱倫、李瑋君、陳妍伶
【運動傷害防護員】
王詩婷、王瑞翔、冷侑蓉、凃思危、程心儀、陳愷謙、林儀昀、曾琮仁、辜羿璇、詹華蓁
▍赴日執法的台籍奧運裁判 ▍
【體操】周翠華、童俊傑
【羽球】郭邦賢、張文蔚
【角力】張聰榮
【網球】王薏婷
【射箭】潘昱璇
【舉重】楊素冠
【棒球】紀華文
【跆拳道】巫雨庭
【籃球5V5】于容
【籃球3V3】蘇宇燕
【運動攀登】黃偉齊
----------------------------
▍製作名單 ▍
MOCAP演員:林芝苑、蔣承先、葉少強
MOCAP動畫師:游人仰、鄭明威
3D動畫師:曹立學、羅宏宇
音樂、音效:賴人愷
剪接:薛怡芬、吳㛄儂
#東京奧運 #tokyo2020 #taiwanwtf #wtf #animation #animators #3danimation #3dmodels #computeranimation #memes #lol #taiwan #台灣 #art #digital #news #ani3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