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A系列專欄
#10大職人疫情新生活
【第六章 Paul Lee】
#腦中就是美食資料庫_Paul_Lee
曾在多家星級餐廳工作的大廚李皞(Paul),在晶華飯店開了 Impromptu by Paul Lee,不到一年就迅速摘下米其林一星,被餐飲界譽為超強黑馬。他擅長以法式手法結合各國料理文化,搭配台灣小農食材更是一絕,從食材、烹調方式到擺盤,經常出人意表,卻又完美相融。於是你好奇了,李皞的腦袋裡究竟裝了什麼?為什麼會想到這些組合?而放下大廚工作時,他在家又是什麼樣子?
Q:食料元素的混搭意外又完美,怎麼想到把A菜和B菜放在一起?
澎湖秋姑魚配炒山蘇、龍蝦乾拌麵上是黑色焦化青蔥醬、櫻桃蘿蔔裡承裝以苦艾酒調味的田螺…..這些很難聯想在一起的元素,在Paul掌廚下,成了驚喜的美味。
「其實平常在生活中和吃飯時就是建設自己的資料庫,當需要創意的時候就從資料庫拿出來;例如在熱炒店會吃到小魚炒山蘇,我會延伸出去,代表海鮮和山蘇是可以配在一起的。」除了因為資料庫龐大,還因為他不喜歡無聊。雞湯麵?有點無聊,那把雞肉做成麵條吧。以經典及基礎為底,加上現代料理的手法,延伸到夠遠的地方,新創意新菜色就出來了。
創意過程中會不會做出不太理想的菜色?「當然有,六七成都是失敗的。」Paul說,失敗的過程一定多於成功,遇上了就想想有沒有辦法修正,修正不了就不鑽牛角尖,可能原本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不偏執而適時轉彎,看起來他在生活中是比較隨性的。「是啊,我是個講求自在的人,喜歡無拘無束。」
|職人選物|
輕量不沾導磁鍋 https://bit.ly/3Bnq26v
日本UNILLOY極輕量鑄鐵鍋 https://bit.ly/38nHH1v
Q:大廚在家吃什麼?
餐廳內用的鍋具堅持專業,自己家裡用的,「耐高溫受熱均勻就好」,簡單煮,沒有一定的要求。在餐廳嚴謹,在家裡自在,所以你是不是也好奇了,大廚在家都吃些什麼?
「吃得很簡單,燙些肉、魚和青菜、水餃,或叫外送,吃些沒有負擔的東西。」Paul覺得在家就是要舒服輕鬆,家裡的餐具也選得很隨性,各類型都有,無論歐式日式中式,對眼了就好。但餐廳裡就完全不同了,「餐具是給客人用的,不是給我用的。」因此從水杯、刀叉到碗盤,每一樣都選得很細緻,他認為用餐環境中所有元素和細節,到最後都會加總,那就是完整的用餐體驗。
談到盤子,Paul拿出各式各樣的圓型餐盤,指著底部水平的部分。「盤型決定擺盤,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法式料理用很大的盤子,食物卻只有中間一塊很小的區域,是因為要放在底部水平的地方。」和餐廳名稱「Impromptu」一樣,Paul的擺盤很憑感覺,只要盤子選得簡約不花俏,就能打造出他要的大器和精緻感。
|職人選物|
日式滄波陶瓷餐具 https://bit.ly/38or4T5
Q:我想在家吃飯配酒,大廚給什麼建議?
越聊越發現,Paul是位工作極度認真、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但私下的個性有些反差,不喜歡拘束,原則中帶有一點例外。家裡的碗盤選得隨性,但提到酒杯,他想了想,說,杯子比較有堅持,每種杯子的設計都和香氣的呈現有關,紅酒就該用紅酒杯,香檳杯才有氣泡感。想和大廚貼近一點,在家裡也能過著像大廚般的生活,問他,如果消費者在家裡吃得很簡單,但也想配點酒,可以怎麼配?
隨堂考來了,酢醬麵?「肉醬有醬香,帶點鹹比較deep一點的味道,有一點酸感的紅酒應該不錯,加了一點冰塊的威士忌也可以。」
再一題,在家吃火鍋?他想了想。「火鍋屬於溫和的味道,應該可以配清酒。」這也是從腦袋裡的資料庫搜出的混搭嗎?他笑說,自己不是侍酒師,只是感覺可以配看看,不對就修正啊,反正酒杯一定要對。
本來以為問大廚這題會被白眼,沒想到他回答得認真而親切,和他外在的嚴肅形象有點落差。他笑了,說,「天生長這樣,我也沒辦法。」
|職人選物|
奧地利 Riedel 酒杯系列 https://bit.ly/3zvNfmz
後記:
Paul在做菜時,目光如炬,神情嚴肅,彷彿進行一個隆重的儀式,看他做菜,你會不自覺的連吸呼都很小心。但結束了廚師工作坐下閒聊,聊到餐具和生活,他的線條便輕鬆柔和許多,我們聊到一個彼此熟悉的朋友時,他的眼神還閃出笑意。小編腦裡突出現一幅畫面:Paul在家裡短褲背心,亂躺在沙發上,輕鬆創造出專屬於自己與家的動人時刻。這位享譽餐飲界、看似嚴肅的大廚,對日常生活的舒適要求,或許和你和我,都很接近。
#名人專訪
#李皞
#米其林主廚
#質感選物推薦
📸Photo credit: #余惟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布魯塞爾有一間餐廳名叫「Leon」,午晚市同樣旺場。這間比利時餐廳最馳名是青口,整鍋上桌,汁底可選忌廉或白酒,想試真原味的不妨清煮。青口隻隻開口,肉身爽嫩,比利時人更乘機傳授正宗食法,徒手取一隻空的青口殼,夾出另一隻青口肉,下次再吃記得不要用刀叉了!伴隨青口的,必定有新鮮熱炸的薯條。一問之下,才得...
刀叉擺法 在 西班牙小婦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伊比利火腿的中文書大推薦|《伊比利火腿的一切》(作者:陳又瑜)
喜歡吃西班牙火腿的請舉手🙋🏻♂️🙋🏻♀️
能在西班牙收到Yuyu的新書,實在是太棒了。雖然早已拜讀過電子版,但實體書捧在手上一一翻頁的樸實感,真的是無法被取代的。
如果你想認識西班牙的產地美食與飲食文化,或者想了解火腿與酒的雙搭配能撞擊出怎麼樣的火花,又或只想單純進一步認識伊比利火腿,那麼,我都非常推薦大家閱讀這一本《伊比利火腿的一切》。
📖 本書特色:
◆ 以台灣味蕾和視角發掘世界另一端的西班牙美食和匠人手藝。
◆ 帶讀者從產地出發,了解當地的氣候環境,並認識小農如何遵循傳統和節氣,以友善畜牧的方式生產出珍貴的伊比利火腿。
◆ 帶領讀者深入了解火腿,並打破迷思,用知識和五感去品味伊比利火腿,了解其吃法以及建議搭配的酒類和台灣茶。
◆ 本書不僅是伊比利火腿專書,也是西班牙飲食文化和人情風俗紀實。
◆ 收錄270幅精美照片、圖例、插圖,用豐富的視覺呈現導覽西班牙美食之旅!
邀請大家一同進入隱約中帶著火腿香氣的書香世界裡。📖
- - - - - - 我是分割線 之 推薦序 - - - - - -
記得我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看到滿桌的開胃小菜時,很緊張地問在座的西班牙友人:「我可以用手直接拿嗎?還是一定得用刀叉?」大家都笑了,說:「妳就用手拿。來,嚐一片西班牙人最引以為傲的伊比利火腿,保證妳會喜歡。」
那天應該是我跟西班牙伊比利火腿的第一次接觸吧,實在太驚艷它的口感,所以我這個初抵西班牙的外國人,開始對著白盤上的火腿研究了起來。我想,切這火腿的人一定有很細膩的刀功,盤裡每片火腿的薄厚度和大小都差不多,白色油脂均勻地分布在略呈櫻桃紅的火腿片上,擺起盤來就像是一大朵盛開的紅花。友人怕我不認識伊比利火腿,趕緊又說:「妳現在吃的這款是Bellota 100% Ibérico火腿(當時還沒有黑標制度),那是用飼養在自然牧場中只吃橡果、香草及天然食物的純種伊比利亞豬,用三年以上的時間醃製風乾而成的。」
於是在西班牙的這些年來,火腿成了我最愛的美食之一,連台灣家人來旅遊時,也都情不自禁愛上了火腿,尤其小孩們的味蕾特別厲害,好吃與不好吃的火腿,都能輕易嚐出來。我也曾試著跟家人介紹伊比利火腿的種種,可就覺得自己像個門外漢,說不清、道不明的。
去年春天西班牙疫情大爆發時,因緣際會我認識了又瑜,她是西班牙火腿品牌Carrasco的國際推廣人(對,這個品牌也是我的最愛),同時也是火腿侍肉師和品酒師,從她那裡,我學習到許多關於火腿的知識,明瞭好吃的火腿得來不易,不只要細心飼養伊比利豬,還需專業知識與品牌文化並進,才能把最好的伊比利火腿呈現在市場上。
去年她跟我:「我想開始練習寫作,希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力。」幾個月後,她在臉書《食在伊比利》專頁分享。每一次,我都能透過她細膩的觀察與不做作的文字表達,感受到她對每一項食物不凡的職人精神。
前段時間,她問我:「你能幫我的新書寫推薦序嗎?」
什麼?新書?推薦序?
「是啊,我發現好多人對伊比利火腿有錯誤的認知,我很想寫一本書,幫助大家進一步來了解火腿……」雖然那時只是透過訊息來聊天,但我確定我從文字聊天的過程中,感受到她的一份真誠,還有對食物的敬意,就好像那是她的一份使命,非完成不可。我想,我比任何人都開心她出版這本書,很欣賞她對火腿的熱情,以及從不間斷的學習精神。
又瑜,謝謝妳與我們分享妳的體驗!讓我們趕緊翻到第一頁,一起進入西班牙伊比利火腿的世界吧。
————————————————
📖《伊比利火腿的一切》哪裡買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719?sloc=main
🛍️ 也歡迎加入我的【西班牙小婦人的買物物語】 代購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venchen
刀叉擺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餐廳的遮羞巾
朋友媽媽入座後, 點完餐, 我以為可以放心喝開胃酒等菜上桌了. 侍者過來把餐桌上每個人面前的裝飾性美麗餐盤撤走前, 朋友媽媽正在談多年來如何用名牌包塞滿衣櫃的豐功偉業, 「每個包都有故事呢」.
侍者有點尷尬, 站在桌旁不動. 我一看, 冷汗又開始冒了…
因為朋友媽媽餐盤上的餐巾還擺在上面, 如果她不拿開, 侍者不知道該怎麼撤盤. (有經驗的侍者會將盤子傾斜慢慢抽出來, 讓餐巾留在桌上)
我打斷朋友媽媽的名牌包故事, 小聲地說: 麻煩將餐巾拿開, 好讓侍者把餐盤拿走.
朋友媽媽說: 咦, 不是服務生要來舖在我的腿上才對嗎?
我: 呃, 法國沒有這個規矩, 這裡都是客人自己拿起來放在身上的.
(而且, 誰知道妳餐巾是要遮住豐胸還是舖在肥腿?)
餐巾, 不知何時台灣改叫口布, 難不成又是從中國傳過來的說法? 我還是比較喜歡”餐巾” – 用餐時的手巾, 比”口布” – 擦嘴巴的布 – 優美多了.
也不知何時, 在台灣高級餐廳用餐, 客人都變殘障, 清簡的一片方巾, 不重又不難拿, 我始終不懂為何要勞煩服務生來打開, 鋪在腿上? 我超怕這個動作, 常常要跟服務生搶看誰先搶到餐巾, 搞得好緊張…
台灣教導服務生幫客人舖餐巾的”傳統”從何而來? 而且是中日西餐都有, 不獨獨西餐. 我在法國從未見過這個奇怪的服務. 莫非是日本? 也始終不明白讓服務生為客人舖餐巾的用意何在.
關於餐巾的歷史頗有趣的, 約從15,16世紀開始出現, 在這之前因為歐洲人使用刀叉並不普遍, 都是用手抓食物, 用完後手指在麵包上擦乾淨, 嘴巴就用袖口擦.
到了18, 19世紀出現個人式餐巾, 也開始講究餐巾的質料, 從高級的絲綢緞, 棉布到麻布都有, 有許多繡上個人名字或家族姓氏的, 多半還是哪個知名織品坊特別訂製的.
還有餐巾環, 上面刻有使用者名字, 在家庭裡是在兩餐之間將餐巾收起來, 下一餐拿出來繼續使用(自己家人不必那麼講究用一次洗一次). 餐廳則是保留給經常來的熟客, 除了有親切感還有給熟客的特殊待遇感.
現在餐廳的餐巾和桌巾多半交給專業清洗公司洗燙, 每日更新送到. 漿燙得硬直平整, 摸起來舒服跟新的一樣. 我個人喜歡麻料的, 摸起來硬, 可是把它弄皺了有種奇異的快感(像把盒子踩扁那樣. 我變態…). 絲綢餐巾我遇過幾次, 不過都是在高尚的朋友家, 不是餐廳. 絲綢脆弱不耐洗, 也不好燙. 好看好摸, 可是很整人, 也難怪餐廳不用絲綢餐巾. 想想以前慈禧用這個來擦屁股, 現在拿來擦嘴巴也覺得怪.
餐巾的作用很簡單: 擦嘴巴或是不小心沾到東西的手指. 老一代的法國人還有習慣把餐巾塞掛在領口, 而不是鋪在大腿上. 過去這是喫海鮮時怕蝦蟹殼沾到衣服的權宜之計; 後來連喫麵條也會, 扭蛇一樣的麵條不小心會把醬汁抖灑四濺, 弄髒衣服. 換句話說, 塞在領口下巴下並非不合禮儀, 只是有些不合時宜. 不過話說回來, 最近這個復古動作也有點流行回來了.
用餐時難免嘴角有殘餘食物, 或是嘴唇油膩不堪, 此時就是用餐巾抿一下. 我說”抿一下”, 不是擦喔, 不是擦屁股那樣的前後左右來回擦拭喔.
餐巾抿嘴是過去餐桌上的淑女教育, 現在當然不必那麼講究, 寫出來是讓大家知道, 在歐洲上流社會仍有這樣的要求, 淑女們就不會將口紅擦糊了.
此外, 餐巾不宜用來擤鼻涕. 可是萬一要打噴嚏用來遮口鼻則是可以的(打噴嚏是電光石火間的事, 哪容你找面紙出來?)
常見使用餐巾的小問題反而不是在餐桌上, 而是站起來去洗手間時. 請記得將餐巾摺疊好, 不必要變成豆腐乾, 但是也不要揉成一團像擦過的屁股紙, 放在桌上; 或是掛在椅肘上. 有時侍者會來收走, 換一條新的乾淨的, 燙得整整齊齊的, 用刀叉夾著送上來. 有時不會, 所以請勿用這個來要求高級餐廳.
另一個換新餐巾的時間點就是主菜用完, 上甜點前, 有些餐廳會來換新餐巾, 但也不是一定會有的程序動作.
侍者手臂上也有一條餐巾, 這是侍者用的. 當他手上因為拿酒拿水弄濕了, 或是沾到菜餚湯汁時. 有時也會用一片餐巾俐落地掃掉一桌子的麵包殘屑.
不過, 最重要的作用是: 當不小心弄翻酒水或是湯汁食物弄髒桌面時, 侍者會用餐巾將污漬蓋住, 讓桌面看起來仍舊是乾淨清爽的一片, 而不是讓客人面對著一大塊污漬繼續用餐.
真的發生弄翻酒杯或是弄髒桌面時, 不要慌張惱怒(尤其忌諱父母長輩這時候當面大聲責罵), 只要給侍者一個歉意的微笑就好, 也不要動手想幫忙甚麼, 讓侍者自己來(就是不要來礙事, 越幫越忙啦). 這是他們重要的服務訓練之一, 幾乎每天都會遇到, 不會因此而輕蔑客人的.
餐巾, 其實就是塊優雅的遮羞布, 遮掩弄髒的手, 抹去油膩的嘴, 蓋住有污漬的桌面.
讓整個用餐時光, 發生再天大的事都-始-終-優-雅.
刀叉擺法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布魯塞爾有一間餐廳名叫「Leon」,午晚市同樣旺場。這間比利時餐廳最馳名是青口,整鍋上桌,汁底可選忌廉或白酒,想試真原味的不妨清煮。青口隻隻開口,肉身爽嫩,比利時人更乘機傳授正宗食法,徒手取一隻空的青口殼,夾出另一隻青口肉,下次再吃記得不要用刀叉了!伴隨青口的,必定有新鮮熱炸的薯條。一問之下,才得知薯條的出處不是美國或法國(French Fries),而是我們置身的比利時。薯味突出不特止,入口外脆內軟糯。這裏的煮法講究,先用165度的油溫炸出軟心,第二次就用高溫翻炸,做出脆身的外皮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608/ILNVJ7JVVYWQ4ZVBB4OB5YMK54/
全比利時足足有600間啤酒廠,釀製超過1,600款口味。單是這數字已夠驚人,連源遠流長的修道院啤酒,亦始源於比利時。顧名思義,修道院啤酒由道士釀製,用上十七世紀流傳下來的獨門秘方發酵,從不外傳。全球只剩下十一間修道院仍保留此傳統,當中有六間座落比利時,兩間在荷蘭,其餘三間散落於奧地利、意大利和美國。矜貴如此,來到當然要飲個夠本!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608/KLW227DDZR4W5BLAHLCULUXD7E/
女生愛蕾絲,現在的衣物要縫上透視的蕾絲花網,可謂輕而易舉。但若回到機器還未面世的年代,蕾絲卻是人手牽動線軸的交錯,一槌一線地編織而成。手工蕾絲的做法有分兩種——針鏽和棒槌,前者靠指頭穿線打結,繫出精緻的蕾絲圖案;棒槌則是運用頭大身小的木棒,重覆交叉及繞線兩個動作,梭編成圖騰。鑑於後者完成速度較快,熟練者更能不注視而編織,因而普及。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180609/GRL55MCMSSHNPKYEC3GFE4RPBY/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比利時 #空姐 #布魯塞爾 #青口 #手工啤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cWpBdMXclg/hqdefault.jpg)
刀叉擺法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徐小可、張艾亞、李佳豫、沈玉琳
外國型男:杜力、馬丁、賈斯汀、法比歐、派夏、唐瑪
電視首播: 20160406
男人太不拘小節,女人實在很頭疼?!徐小可請老公幫忙拿高跟鞋,阿BEN竟在大冬天拿露趾鞋?!賈斯汀怪女友交代不清楚,幫忙打掃還挨罵?!法比歐女友幫忙擺餐具,刀叉都放錯邊還嘴硬說沒關係?!沈玉琳糗爆芽芽上廁所不關門,長輩來訪差點光屁股示人?!李佳豫男友睡醒頭髮亂翹就出門,路人側目超丟臉?!當另一半生活態度太隨興,女人到底該怎麼辦?!各國型男又有哪些不拘小節的壞習慣,讓身邊人大呼受不了?!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00《2分之一強》!
#情侶 #交往 #生活白癡 #生活習慣 #打扮 #隨性 #同居 #糗事 #搞笑 #吵架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VG3f5dwcU&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E5bZ3BlrI/hqdefault.jpg)
刀叉擺法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摩洛哥夜市—挑戰N隻蝸牛熬湯+有牙羊頭
摩洛哥的異國風情,不止於如中世紀般迂迴曲折的街巷,也不限於市集內極富阿拉伯特色的香料、銀器與皮革。走進馬拉喀什(Marrakech)的德吉瑪廣場(Jemaa el-Fnaa),遊走在各式攤檔,把一堆奇怪食物統統塞進肚子,用舌尖去感受異域味道。
1. 蝸牛湯
摩洛哥曾是法國殖民地,當地人和法國人一樣愛吃蝸牛,但這裏蝸牛不是矜貴食材,也不如法國蝸牛一般用焗,而是一鑊熟,用多種香料和草藥熬製成湯。蝸牛湯非常普及,一碗盛惠5迪拉姆(約4港元),是平價的平民小食,當地人相信有助消化。來到攤檔,首先問清楚蝸牛從何來,老闆從容地答:「不就是從山上捉下來嘛」。喝一口,味道鹹得要命,有濃郁的辣粉味道。至於主菜蝸牛,首先用竹籤挑出來,黑黑的一團還看到觸角,確實有點惡心;戰戰兢兢地放進口──其實味道正常,質感像煮得軟腍的蘑菇。
2. 羊頭
羊肉是摩洛哥人重要的肉食,他們吃羊吃得出神入化,除了羊腩、羊扒,還有羊腦和羊頭。我們點了半個羊頭,盛惠35迪拉姆(約30港元),上碟時還真的頗嚇人,張大口露出一排牙。拿起刀叉,完全不知從何入手,索性把它切半撕開,再品嘗「面珠登」肉,原來都頗多肥油。羊頭需燜煮五個小時,加入辣椒粉和孜然粉,去除羶味,而且肉質軟腍,配麵包吃剛剛好。
3. 薑茶+草藥蛋糕
摩洛哥有種薑茶名為Khoudenjal,加了薑、八角、豆蔻及玉桂等煮成,原來是當地人治小病如喉嚨痛、傷風咳嗽的良方。喝下去有很濃烈的薑味,有點辛辣,但味道不錯。同一檔還有以相似藥材製成的蛋糕,就不太合胃口,入口苦澀又黏喉嚨。薑茶和草藥蛋糕合共12迪拉姆,約10港元。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摩洛哥 #蝸牛湯 #薑茶 #蛋糕 #夜市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CoNMNAHbg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zIQN0EyGJDbrUfryve46Pos6j1w)
刀叉擺法 在 認識西班牙~ 跟著官方導遊走!,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你到一個正式的西餐廳參加宴會,或是想要當一個稱職的主人,在家裡辦一個正式的西餐餐宴,你應該知道刀叉、盤子、杯子的擺法。 左邊上面:擺麵包的盤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