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 2021/4/30(星期五)
早安!星期五是兩個孩子都得早早出門的日子,
偏偏圈圈是那種晚上叫他去睡,
他就會說皮癢頭髮痛的一直跑出來要我伺候在床側,
早上叫他起床也是各種毛病,
像是眼睛被眼屎黏住睜不開,
或是跟我說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腦子說要起床,但身體不聽,這種理由。
平常日讓他多睡一會兒時間都是有餘,
週五提早一小時到校,一定不能耽誤。
今天早上我打開電視,播放他喜歡的電影,音量足夠傳送到他的房間內,果然,幾分鐘以內就出現在電視前面,連制服都穿好了。
好心的姐姐還一邊幫他收拾書包,一邊碎念「早餐吃快一點,不要拖拖拉拉,音樂老師不喜歡學生遲到,我不想你被罵。」(整個就是比媽媽還媽媽)
看來以後每週五都只能請出電視大神來Morning call了。
昨天完結了連載的陽陽升學記系列,不小心害很多家長產生焦慮,開始狂查學區高中和跨區高中,明明小孩還很小😂😂。
其實大家真的不用現在開始緊張,因為是浪費精神。等孩子四五年級再來打聽學校都來的及。
1.我當初買房的時候,只考慮小學學區,因為聽說跨區就讀不難,申請就有,到去年聽朋友說起,依然是不難,今年為什麼難度提高,條件也提高呢?
原來是疫情的關係,大量的維州和新州的移民移入昆州,大家都來競爭GC和Brisbane 的優質高中名額,因此才會變得如此複雜。(世事難料啊)。聽到新州維州的來搶名額,我們都很ㄘㄨㄚ、,因為聽說那兩州來的都很強。
2.如果你的學區公立高中還不錯,孩子直升上去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你可以不要過度緊張,學區內的學生只要遞出申請就可以了。
3.如果跨區就讀公校,參加的考試是類似考該高中的資優班,所以會有分科和選科的條件,有些科需要寫作很強,有些需要數理很強,數學幾乎都是要求A,英文和科學及電腦則是看科系需求,如果不夠成績,可能進班是跟不上學業強度的。(也有一些學校只看成績單和面試,但不一定會是進資優班,看學校招生情況而定)私校則比較沒有科系之分。(我舉的這個要求是指最搶手的公校,每個學校規定不同)
4.如果你在好的公校學區內,但也想讓孩子進資優班進入適合的科系,那一樣得報名參加考試喔。
5.公校部分,如果哥哥姐姐透過考試成功跨區就讀,那弟弟妹妹會比較優先被考慮錄取,假如弟弟妹妹沒有通過考試或成績審核,如果有剩餘名額,siblings 通常在二招的時候會有機會入學,但不是百分之百確定,一樣要看學校招生情況。私校就沒有這個問題,付錢就可以入學。(搶手的名校不算在內,可能有錢也排不到名額,但sibling 的機會也比其他人擁有好一點的優勢)
6.學校的風評和口碑及評鑑分數會隨著校長的領導風格而影響,這些年來,我曾聽說某個學校原本很好,換了校長之後,每況愈下,學生問題越來越多,然後那個學校就會在我心裡剔除。也聽過很不怎麼樣的學校,因為換了校長,評鑑分數急起直追,校風大變,學生也越來越好,因此吸引更多的學生跨區就讀,甚至很多家長選擇搬到那個學區,那個學校就會進到我的名單。所以我的名單是變來變去的,除了聽說,也要多問,然後開放學校參觀時就去看一下,聽聽校長的理念,這樣去確定選擇。所以孩子還小的,現在真的不要緊張。
以上是我最後的補充,請媽媽們放輕鬆。
祝大家有美好的週末假期。
分科 考試報名時間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可能都有聽過 12 年國教「108 課綱」,甚至有些家長,都有參加過說明會。
但,這新課綱中的「核心素養」,你弄懂了多少?
以下我們從「什麼是素養」以及「與家長的關係」這兩個角度,來簡單說明。實際執行又會遇到什麼情況,我們一起來分析。
【報名倒數】
🔸7/25 素養教育工作坊,今年僅剩這班,報名倒數!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素養到底是什麼?
簡單歸納,「素養」就是「作為一個人,對世界上任何議題若感到好奇,懂得自行尋找資料、評估品質、吸收資訊、實際行動、與人合作、整合輸出,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想法,形塑自己的獨特性,甚至改變周遭的環境。」
素養的英文,是 literacy,過去常被認定為「識字」,但在現代社會,只「識字」顯然是不夠的,而是必須能整合各種能力,去面對變動快速且充滿未知的世界。這就是「素養」教育的本質。
🤔 不是學校要教,為什麼爸媽也要去費心?
「素養」的概念,是因為「十二年國教課綱」而開始被人注意到的,一開始我也覺得可能只是個酷炫的名詞,但深入瞭解後,發現這正是許多先進國家的教育理念,讓孩子更堅韌強大,能面對變化快速的未來。
因為孩子要面對的未來,是跨領域且無邊際的,素養教育自然也是跨領域且無邊際的。從許多的報導與討論中,可以感覺到,這種全新教學概念,要導入目前分科明確、進度統一的國民教育中,可能還需要大量的培訓與磨合。
相對地,「親子互動」與「家長身教」,一直都是跨領域且無邊際的,在本質上,更是提前導入素養教育的好載體!上學後的孩子,除了正規教育的刺激,若能在每一天回家時,在聊天中、在互動中,就一點一滴的學會核心素養,對於白天在校學到的知識,也將更能整合與應用。
在教育改革的討論中,總有許多正面、反面、支持、反對的聲音。但從大趨勢來看,有件事情是確定的:未來的大學、未來的社會,將不會再只根據考試成績去評斷一個人,跨領域的思考整合、獲取知識並應用、有能力應用各種工具做獨立研究等,都會是未來最被重視的面向。
🤔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會遇到哪些障礙?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並不容易,他必須有以下 4 個特色: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 有沒有適合忙碌家長操作的方案呢?
過去幾年,我(蔡依橙)一直在尋找並實驗,怎樣的教育能協助孩子建立「素養」,也零星在個人 Facebook 與「小孩教養筆記」專頁上分享,獲得許多好評與迴響,並常有「專業老師」與「用心家長」前來討論。
於是,我們把這幾年實驗後,多次優化,並在我兩個孩子身上應用(目前一個六年級、一個二年級),確定在幼稚園大班到小學六年級,可行的各種方法,全部整理出來。用一天的時間,協助各位家長理解並能應用。
不只有生活中各種應用的技巧,有現成的教案與學習單給你,還帶你做過一次整個研發的過程,理解背後的概念與原理,提供許多機會,問出您實際遇到的困難,並提供專屬的解答。
「今天的結果,是 5 年前的累積,為了自己的孩子,值得來提前準備!」
❤ 不只是學習,還可以拉近爸媽與孩子的距離。
「以前也偶爾設計教案讓小孩學,但其實是很燒腦的費時的一件事,上了蔡校長的課,真的可以很容易取材設計。」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7/25 素養教育工作坊,今年僅剩這班,報名倒數!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分科 考試報名時間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漫畫 STEAM 科學史》是小樹文化引進的韓國科普作品,用漫畫說明科學發展史,從第一集的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第二集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第三集講到文藝復興。看書末的介紹,在 2020 年預計會繼續出第四與第五集。
趁著疫情期間,我自己也讀完了目前的三本,覺得很有意思。
▌考試中的科學,與實際上的科學。
有意思的點在於,我是聯考時代長大的,所有的工作就是把現今最正確的知識記起來,然後考試,寫出最正確的答案,讓改卷者稱斤論兩。進了醫學系,也是直接把現今確認最有效的治療、最有解釋力的理論學起來,然後在醫院執行醫療業務。
這樣的我們,在面對科學史或醫學史那些曾經錯誤的理論,都是以「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這樣略帶距離的角度去面對,深怕那些錯誤的觀念(如四元素說)與治療(如放血療法),不小心進到自己的腦袋住下來,讓自己在醫學工作的執行上,有了偏差。
我們很成功地讓自己成為考試以及醫療工作的 best practice 工具人,在效率上最佳化。
但這樣的養成過程,讓我們在一些領域,顯得無所適從,而需要重新訓練。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被醫院或學校要求要有研究產出時,對於學術研究的不瞭解。
為什麼呢?因為醫學的養成都是直接對目前最新的技術跟理論作教學,但醫學的學術研究,卻是以質疑為開始,以假說作起步,然後超越自己的過程。要理解「目前做的不是最好」,甚至去質疑他、證明他不好,並不容易。所以面對研究時,初學者常說「我找不到研究的主題」,設計研究時,也往往規劃不出精準的對照組。
這個問題在疫情期間更為明顯。
▌在未來人類的眼中,我們必定是愚昧的。
現在的我們,遇到的是前所未見的挑戰,我們必須用有限的工具,儘速去解決這個嚴峻的問題。從恐慌與未知開始,我們觀察現象,並思考既有的理論,然後從手上有的工具與藥物去對應,或著手創造新工具與藥物,然後一個一個嘗試,大部分將會錯誤、有的還是不確定效果、少數措施竟然非常有效,一點一點的推進。
現在的所有恐慌、未知與錯誤,終將會是我們子子孫孫心目中的「還好沒生在那個黑暗時代」「還好我們已經知道那是錯的」。
之所以讀科學史,就是讓孩子和我們自己知道,其實我們並不是活在科學的終點,而是一直在科學進展的路上。
從科學史中,看看誰突破了?他是怎麼突破的?將能對時代的侷限,有更多的同理與包容,當面對今日人類自身困境時,將更為平靜,也更有勇氣。
科學不是一套固定的知識,他是一個持續在前進的體系,這個體系,以現在的角度回頭看,九成九的時間都是錯誤百出且愚昧的,正是因此,我們才有今天。
▌小孩教養方面的建議
升學考試中,科學知識的標準答案,是 fixed mindset;科學史所述說的一連串過時知識,是 growth mindset。這也是閱讀科學史最重要的意義。
最後一個小提醒,這套科學史的書,最好是家長自己先讀過,這樣孩子有問題或需要討論時,才有諮詢的對象,主要原因有幾:
協助跨學科思考。這本書從埃及古文明講起,這是因為科學是解決生存問題的一連串觀察與歸納,科學與政治、科學與帝國,一直有很密切的關係(延伸閱讀:《人類大歷史》第 15 章講得非常好!推薦!)。這是很「素養」的切入點,從過去文明歸歷史科、科學歸數學理化等學科的分科概念,重新整合,如果孩子有問題或覺得不熟悉時,能帶領一下會更好。
補充正確的今日科學知識。因為從埃及古文明到文藝復興,還是有相當多的科學與醫學知識其實是錯的,漫畫裡頭那些名人,自信的宣稱的許多知識後,千百年來有了很多的更新,為了避免孩子把過去(過時且錯誤)的理論當成「現今最正確的知識」理解,在孩子閱讀時帶入些現今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概念,會更為完整。
整體來說,我在講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的第一本學到最多,最熟悉也最喜歡第三本文藝復興的突破,而第二本講希臘羅馬印度伊斯蘭的部分,讀起來是比較硬的,但也讓我知道原來伊斯蘭在科學上有很多重要的貢獻。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