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01)
《伴侶》的時代
1974年,保釣運動健將、台灣作家郭松棻同他父親郭雪湖第一次到中國大陸旅行,途經香港時,我問松棻有什麼需要,他說他爸爸是畫家,想在香港找一個學畫時的老朋友,叫任大漢。我說,我認識一個畫家叫任真漢。郭先生說就是他。於是我聯絡任老,他一聽是郭雪湖,立即趕來。在灣仔帆船酒店見面,兩個老人拉著手,高興得像小朋友見面一樣。
郭雪湖是台灣知名畫家,任真漢原籍廣東花縣,二人分別是1908、1907年出生的同代人。任真漢原名任瑞堯,7歲時隨家人去台灣,在台灣拜畫家蔡雪溪為師習畫,賜號「雪崖」,與郭雪湖是師兄弟。後來去日本習油畫。在台灣和大陸輾轉多年,戰後落腳香港。任真漢幼時因病失聰,但能讀懂廣東話、台灣話和日本話的唇語,並能講話回應。他憑自學而擅長寫作,又懂得醫療生理知識。當時在香港難以憑畫畫糊口,於是在報上寫專欄,也是多產作家之一。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以忽庵筆名寫的歷史小說《西太后》和《武則天秘錄》;他用筆名莊綺寫少女的生理問題專欄「女兒經」和「莊綺信箱」,也受歡迎。1963年創刊的《伴侶》半月刊,邀他寫「新女兒經」,許多少女讀者追讀,卻不知道這位莊綺姐姐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
不知道是否因為同郭雪湖重新聚首的關係,任真漢其後又以極大精力投入繪畫生涯,而且還當起裱畫專家。他在1991年去世。去世前兩年,他應邀回到他的畫家生涯起點的臺北大稻埕舉辦個人畫展。畫展名為「聾仙任瑞堯無聲詩畫展」。直到現在,任真漢的畫仍然在繪畫市場有價,藝術成就也得到藝評界肯定。
1963年,我與吳羊璧創辦《伴侶》,主要的寫手開始是靠我們二人,以及畫家王鷹(王綺薇)的插圖配合,其後約稿範圍擴大到舒巷城、陶融(何達)、亦舒以及新崛起的年輕寫作者。讀者對象鎖定少男少女,更以少女為主,因為那個時代香港社會開始有較多的女性就業機會,工廠妹、白領妹、學生妹,愛幻想,嚮往愛情,有感情苦惱,也有閱讀文學作品的需求。純文藝,未必能吸引眾多感情迷濛的少男少女,而較沒有深度或者可以說是「輕浮」的「文藝性」刊物,就是《伴侶》的定位。專欄作家馮鳳三說,音樂有「輕音樂」,那麼《伴侶》也可以稱為「輕文藝」了。
我在《伴侶》寫愛情小說,散文詩,也介紹一些大部頭的世界文學名著的精華,講中外名人情史。用得較多的筆名是「舒樺」。
1966年,在《伴侶》銷路穩定並有微利的基礎上,我們創辦純文藝的《文藝伴侶》月刊。
《文藝伴侶》刊載了舒巷城的詩與小說、史得(三蘇)連載小說《不及格的人》、盧景文畫插圖,亦舒的小說及散文、李英豪的荒誕劇介紹、何達的詩與詩評、柳木下的詩與翻譯等等。更邀得葉靈鳳主持「文學信箱」,為有志從事文藝創作的青年提供指導。《文藝伴侶》最終無法打開銷路,更因只有我是全職,一個月出三本雜誌也真是吃力,因此只出版了四期便告停刊。
伴侶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單行本,包括我的小說《當他再來的時候》和《生活的陰影》等,舒巷城的《我的抒情詩》和小說集《倫敦的八月》,他說這本書是他「歷年來所寫小說中最喜愛的幾篇」。我們在1964年和1967年又編輯了兩本《香港影星年鑑》,1964年版列名了414位香港演員及其簡歷,1967年版列名的影星就有482人。為當年的影界留下一個記錄。
1967年,左派掀起暴動。新聞、電影、出版的社會文化活動一下子變得左右分明,中性的文化很難有生存的空間。羊璧固然要全力在《文匯報》工作,而這時出版界的領導人也向我提出將《伴侶》轉讓給中共直轄的機構「青年樂園」系統經營,我回到上海書局工作。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幾個創辦人也覺得經營下去不易,於是同意安排。轉讓後,我仍然為《伴侶》寫過一陣稿,大約一年後,接手的人也辦不下去了。
從1963到1967,是我在左派出版業中,最能夠與香港社會融合的幾年。算是創出成績。《伴侶》雖無疾而終,但那幾年也把我的編輯寫作能力作了很好的磨練。
五六十年過去了,一些舊刊和舊書我也沒有留存下來。不過,近年還遇見兩個記得《伴侶》雜誌的讀友,雖未見面但有信息交往。我們都已經垂垂老矣,但能相認,就像郭雪湖在1974年重逢任真漢那樣高興。(57)
圖1,《伴侶》創刊號和《文藝伴侶》創刊號。
圖2,1961年女兒出生,母親到觀瀾去探望。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Lawrence Wong 王冠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最潮的人生目标 如何当一个大好青年? 王 冠 逸 《 大好青年 》 凭着【延禧攻略】的‘海兰察’一角迅速上位的新加坡艺人王冠逸,发迹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娱乐圈已累积丰富的演艺战绩,从模特,电视,电影,主持到歌唱,一路上发展平稳,拍过好些新马泰电视剧,更参与过香港,德国,越...
刊物 定位 在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生活. 不自由, 毋寧死.
上週跟美國朋友聊天, 提到打疫苗的事情.
我: 我不瞭解為什麼有些美國人不去打疫苗. 我覺得不打疫苗, 會妨礙到其他人, 尤其是會威脅到別人的生命的話, 那更不應該.
朋友: 你在這邊住了那麼久, 還不了解美國人嗎(然後給了我一個這樣的臉😏)? 我們兩百多年前就有這樣的精神了(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
朋友看我一臉困惑, 又說: 打不打疫苗, 也不能是別人告訴我們要不要打. 這應該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
我(恍然大悟): 所以美國人決定打疫苗, 是要讓"自己"說服自己去打. 這是美國人的"自由"精神. 這也跟"會不會威脅到他人生命"是兩回事.
接著又說: 那我還真聽話, 疫苗出來就乖乖去打了.
朋友(很高興我"得到"了): 所以你住了那麼久, 還是沒得到美國精神! (然後又給了我一個這樣的臉😏)
"儘管如此,並非每位接受法新社訪問的民眾都支持紐約市這項政策,有些商家認為這會讓顧客打退堂鼓。
47歲的塞繆爾(Samuel)坐在曼哈頓一家愛爾蘭酒吧吃午餐,他說:「這不是美國作風,我不喜歡被迫做某件事。」他自己雖然有接種疫苗,但認為這應是個人選擇。"
紐約市率先推疫苗護照 不打疫苗很多地方去不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07/5682922
🌻之前研究過的電商Farfetch(FTCH)發表財報了. 不過還沒看財報結果就是.
之前中國一直在打壓各種產業, 心裡就在想會不會輪到奢侈品. 沒想到真的有這新聞:
中國政府喊話"合理調節過高的收入" 奢侈品股價全線暴跌 騰訊承諾投資500億元人民幣 以支持"共同繁榮“的號召
https://hk.investing.com/news/stock-market-news/article-183732
🌻分享一下我平常看個股基本面(fundamental)的資料來源.
除了公司的年報, 財報, 財經刊物外, 我也會看劵商網站提供的報告.
比較了幾間劵商網站的基本面報告來源(p.s.網站也會提供技術面, 不過這邊只提基本面的報告):
Charles Schwab:
Argus, Briefing.com, Credit Suisse(瑞銀), Economist Intelligence, MarketEdge, Morningstar(晨星), Reuters, CFRA (Formerly S&P) and Vickers.
E*Trade (好像只有居住在美國的投資人才可以開戶):
主要有Morgan Stanley的報告; 也有TipRank分析師對個股的評價
(這家也是我的首選)
First Trade:
主要有Morningstar的報告
TDAmeritrade:
New Construct, Ford Research, CFRA, The Street
🌻為什麼夏季的影集會有聖誕節場景?
美國的電視劇情都常會符合當季的氣氛. 比如說, 如果有聖誕節場景, 那通常會在冬天撥放.
所以當我前兩天看到Apple TV+影集"Ted Lasso"中, 出現聖誕節場景時, 心裡也是起了個問號.
沒想到前幾天看報紙時, 報上有這樣一篇的報導.
原來, Apple TV希望將自己定位成一個積極樂觀的頻道, 所以很多自製的內容, 都跟這有關. 而Ted Lasso中一再出現的字"Believe"(相信), 也跟這有關:
But it’s “Ted Lasso” (despite the florid cursing of character Roy Kent and some decidedly adult comedy) that epitomizes the optimism Apple tries to project in its product marketing and much of its programming. Apple TV+ launched with the tagline “Stories to believe in”; in “Ted Lasso,” “BELIEVE” is a message taped over a locker-room doorway.
而第二季第一集的主題是"害怕與失去". 男主角自己寫的台詞, 也挺有哲理. 大意是, 存在於自己生命中, 讓自己會哭(因為恐懼)的人事物, 在離開自己生命時, 也會讓自己哭. 為什麼這個曾經讓自己哭泣的人事物離開後, 自己還會哭呢(不是應該高興嗎)?
因為這樣的哭, 應該是喜極而泣, 因為了解到它讓自己成長了, 讓自己的心智到了另一個更好的境界.
Eventually Mr. Sudeikis convinced the show’s handlers that the scene set up a crucial chain of emotional events in the episode—paying off with a speech by Ted about fear and loss, and a dog he once knew: “You know, it’s funny to think about the things in your life that can make you cry knowing that they existed, can then become the same things that make you cry knowing that they’re now gone,” the coach says at a press conference. “I think those things come into our lives to help us get from one place to a better one.”
From: https://www.wsj.com/articles/a-ted-lasso-christmas-episode-comes-to-apple-tv-in-august-why-11628773203
刊物 定位 在 薛呈懿 Hsueh ChengY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有人問起羅東的改變,你會怎麼回答?
「羅東正在改變」,是110上半年度羅東鎮刊的頭版標題。羅東確實有變得更好的地方,例如鎮公所最近提出鎮立幼兒園廚工、隨車保母的「證照加給」制度,不但鼓勵廚工、隨車保母自我進修,也能提高服務品質,讓孩童受惠。
但在其他地方,羅東鎮的改變就不是這麼明顯,例如最近幼兒園👶開學,羅東鎮公所為每位新生準備了一套鋼杯潔牙組、不鏽鋼餐具組及尼龍提袋,都還是二十年前的作法。先不論印著「鎮長xxx」敬贈的鋼杯或外面包著塑膠色的不鏽鋼碗好不好看,在實用性上,也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
我自己從小就非常討厭不鏽鋼餐具😒,除了討厭金屬摩擦的聲音,冬天的飯菜打在不鏽鋼的碗裡,很容易就涼掉了;尼龍餐具袋雖然防潑水,但既容易發臭也不易清洗。所以我小時候都還是從自己家裡帶喜歡的餐具去學校用,還自己絹印、彩繪帆布袋當餐具袋,有很多變化可以玩。
之前因為要選羅東鎮長,為了營養午餐的議題做了一些功課。日本學校的營養午餐,把「食器」也看作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目前日本已幾乎全面拋棄六十年前的金屬類材料,全面改用「PEN樹脂」與「強化陶瓷」作為盛裝營養午餐的餐具,讓孩子在學校吃飯,感覺就跟在家裡吃飯一樣。
既然都要送餐具,送上更有設計美感的、更加實用的餐具,改變羅東學童餐桌上的風景,不會是一件太難的事。
另一件看不太到羅東改變的,是前陣子寄到家裡來的羅東鎮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收到,可以留言講一下看完鎮刊的感想🙃。羅東鎮刊一年發行一次,一次四頁報紙大小。美感也先不論,內容大概都是鎮公所的政績宣傳。
簡單講,羅東鎮刊就是「鎮長的鎮刊」😑,而非「鎮民的鎮刊」。
我認為,鎮刊的定位,無論要用來對外行銷羅東鎮,或是對內紀錄羅東人/羅東事,都是可以討論的,但它的定位,絕不該只是拿來當政績宣傳使用。撇開這幾年台北、桃園、台南、屏東美學大提升的公部門刊物不談,近在溪北的宜蘭市刊就很值得學習。
宜蘭市刊兩個月發行一次,一次二十頁甚至不到A4大小,裡面除了一兩頁市長的政績宣導以外,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紀錄宜蘭市的時間、人與事物。以今年的六月刊為例,宜蘭市刊就回顧了清代宜蘭的疫情、防疫人員的專訪、紀錄社區營造成果、訪問宜蘭青創企業家,前幾期也有訪問過市內的老工藝師。
我認為這種讓鎮民有參與感、把舞台還給鎮民的刊物,比起宣傳個人的政績,會是更有意義的事。
───────────
搭配服用:
Podcast:
👉談鎮刊-Ep.62【宜週大事】0801-0810之奧運奇蹟需要的是縣光獎金還是改善環境?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73kn1qsmfs09806tkjntsy
👉談鎮立幼兒園餐具-Ep.63【宜週大事】0811-0817之高鐵+北宜快速道路=誰的宜蘭發展規劃?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sg72xxiusar0939fxlklv6p
延伸閱讀:
👉吳秋齡「六好」打造幸福羅東 鎮刊報告施政成果https://www.travelnews.tw/news/?p=121823
👉宜蘭首創!羅東鎮立幼兒園廚工、隨車保母考上證照加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5675633
👉走入歷史館時光隧道,來看日本學校營養午餐的百年風華!https://www.foodiedu.org/news/348
👉羅東鎮刊網站 http://www.lotong.gov.tw/content.asp?PageID=F_M01_01_30V&AEId=4
👉宜蘭市刊網站 https://www.ilancity.gov.tw/publication.asp
刊物 定位 在 Lawrence Wong 王冠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年最潮的人生目标 如何当一个大好青年?
王 冠 逸 《 大好青年 》
凭着【延禧攻略】的‘海兰察’一角迅速上位的新加坡艺人王冠逸,发迹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娱乐圈已累积丰富的演艺战绩,从模特,电视,电影,主持到歌唱,一路上发展平稳,拍过好些新马泰电视剧,更参与过香港,德国,越南等地的电影演出,也发行过个人音乐作品和写真书,其帅气的外表,优雅的气息,也是时尚界宠儿,为各大时尚品牌,时尚刊物邀约对象。
近年王冠逸加盟沃星影业,更将演艺事业推向中国,今年初推出的网络电影【超级APP】颇受好评,在古装大剧【延禧攻略】饰演侍卫“海兰察”一夕爆红,再加上陆续发布的【万水千山总是情】【海洋之城】等剧的连番轰炸,势必在演艺圈一飞冲天,成为万众瞩目,竞相学习的大好青年。
王冠逸的全新单曲【大好青年】,词,曲,编曲,制作皆由御用搭档,创作出【崇拜】【天后】的优质音乐人彭学斌一手包办,与过去一贯操作偶像鲜肉企划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是,王冠逸并没有选择安全的做法,选唱温暖动人,卿卿昵语的抒情K歌,反而以非主流的,冷酷的,有态度的方向来建构与规划个人的音乐角色;歌词借“大好青年”的主题,用趣味性的提问和玩味的文字铺陈来探讨众人眼中理想青年的面貌与形象为何,到底大好青年是别人对自己的道德衡量,还是自己对自己的精神要求?
在曲风设计上除了带着时尚品味,复古氛围与舞曲节奏,也紧贴王冠逸过往在模界的气质定位,至于另类中带随性的演绎方式和编曲设定和王冠逸在演艺事业上一向大胆选角,不按牌理出牌的风格也相互辉映,这和王冠逸前两首单曲,阐述信念真义的【信教育】,描绘人际关系的【Hi & Bye】有种异曲同工的主题连接,都是从社会状况与现象中抓出现世问题并自省的“立人三部曲”的写实非情歌,带着实验冒险与好玩又具思考议题的创作精神,期望在小鲜肉当道的娱乐生态中,也能有美貌与智慧并重的艺人包装理念。
【大 好 青 年】 词曲:彭学斌
如果能够享受孤单 那又何必相信爱情
如果能够待在家里 那又何必冒雨出门去
如果能够预知未来 那又何必脚踏实地
如果一切早已注定 何必打破砂锅问到底
如何当一个 大好青年
有抱负有志气 功名是首要前提
明明是一个 大好青年
六根自保清净 严禁携带小情绪
如何当一个 大好青年
让所有人爱你 哪怕耍点小心机
真要当一个 大好青年
只要达到目的 你有没有梦想 谁管你
大家都爱赞扬好的事情
大家都爱唾弃一劳永逸
大家都爱跟随英雄主义
大家都在拼命谁比谁更加努力
制作:彭学斌
编曲/录音:陈韦汐
混音:王诗豪
录音/混音室:Bosh Production Studio
Op: Pocket Music Production admin by Warner/Chappell Music Taiwan Lt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gDdoiRz1RE/hqdefault.jpg)
刊物 定位 在 期刊由中國文化大學金榮華、宋如珊及魏美玲等三位教授創辦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現代文學為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出版之刊物,創刊於2004年3月10日, ... 《中國現代文學》的學術期刊定位乃放眼全球的華文文學研究,所收錄的文章範圍廣泛,涉及現代 ... ... <看更多>
刊物 定位 在 磚刊- / 紙本刊物在數位時代下還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上篇文末,已經有不少磚員說出在他們心中磚刊的定位了,那在你們心中,磚刊又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也歡迎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紙O/ #刊物#紙本刊物#紙媒#食通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