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自己的偏見
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也可以想辦法抗拒龐大的衝動,時時想著是否同意對方的說法。傾聽對方的談話,未必就要贊成對方。傾聽的目的在於了解,不是認同。
我們常常講著講著,心中在迅速判斷要不要認同對方。我們會注意聽到的隻字片語,猜出對方的政治傾向與信仰,然後把對方歸類。想法跟我們一樣的歸成一類;想法不同的放在另一堆。但問題是,這樣的分類並不準確。
想像一個情境:你家小孩想到朋友家過夜,你打電話給對方的母親討論細節,想要確定小孩交給她能不能放心。你們可能聊當地的活動、聊天氣、聊新聞,氣氛很愉快,但你不會問她家的家規,或者她對管教小孩的看法嗎?畢竟,你們對氣候變遷的觀點一致,不代表對小孩的教養就有共識。從對方的政治觀和社會觀來判斷他的家庭觀,不但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有危險。
這種把人歸類的傾向,正面的說法稱為「月暈效應」(halo effect),反面的說法則稱為「尖角效應」(horns effect)。心理學家稱之為認知偏誤或「偏見盲點」。簡單來說,我們如果認同對方的某個方面,就會更願意正面看待他的其他方面。我們只要發現跟對方有一個共同的重大興趣,就會覺得他值得信賴,對他有好感。
相反的情況也一樣。如果我們不喜歡對方的外貌、意見、工作等等,就更可能否定他的一切。我相信各位跟我一樣,對公眾人物或生活周遭的人常常產生偏見。聽到有人因為持有毒品坐過牢,就覺得他是危險人物,或不值得信任。聽到朋友的先生有婚外情,就不肯幫他寫工作推薦函。
研究顯示,大多數人都承認會有偏見,卻不認為自己經常受到影響。我們知道人會有「無意識偏見」,而且很普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會這樣。
請認清一個事實:人人都有偏見。每個人都會受到無意識偏見的影響,對別人做出錯誤的假設,沒有人例外。
某個程度上,偏見是必要的生存技能。假設你是早期的直立人,在叢林裡遊蕩,突然看到有動物朝你逼近,你必須要能光看牠的外貌,便迅速判斷出牠有沒有危險。對其他人類也是如此,必須在千分之一秒內判斷對方是敵是友,必要時才有時間逃命。我們習慣依據對方的長相和穿著把他歸類,可能正是演化而來的結果。
幾十年前,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偏見是管教不良的副作用。但我們現在知道,偏見其實是人類的求生直覺,也是應付這個複雜世界的必要能力。種族歧視當然不能接受,但如果想要根除,就必須了解它的源頭。我們也要承認一點,種族歧視的一些源頭跟人生經驗有關。之所以會有種族歧視,是因為我們對某個種族有刻板印象,覺得這個人不好,所以這個種族的所有人也不好。
社群意識對人類很重要,我們看到非我族類,天生會產生負面觀感,依照刻板印象把外人分成不同類別。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翰·巴奇博士說:「所謂的刻板印象,就是過度誇張的把人分門別類。對站在眼前的這個人有刻板印象,等於把他的性別、年齡、膚色全都混為一談,心中於是冒出聲音說這個人懷有敵意、腦筋不好、動作遲緩、意志薄弱,但如果跳到實際環境,這些情況並不存在,也未反映現實。」
各位或許會覺得,刻板印象全是歷史與無知的產物,但有些刻板印象形成的時間其實並不久,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刻板印象冒出。科學家在實驗室甚至能夠複製出刻板印象,也就是說,刻板印象可以隨時被創造出來,而且不會隨著時間抹滅。刻板印象會隨著時間不斷演變,這顯示一個重點:刻板印象並非事實,也不是真理,而只是假設。
以前的人認為粉紅色是男生的顏色,就是一個例子。《女性家庭月刊》(Ladies Home Journal)1918年6月號曾建議家長:「一般的穿搭原則是,粉紅色適合小男生,藍色適合小女生,因為粉紅色比較果決、強烈,適合小男生;藍色較精緻,小女生穿起來比較漂亮。」殊不知才幾十年的時間,大家對這兩個顏色的性別刻板印象恰恰相反。用嬰兒毯的顏色來舉例,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就是這樣的態度大轉變,更讓人看到刻板印象的站不住腳。
我們跟人對話的時候,心裡所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都會影響對話結果,但大多數的觀念卻沒有事實根據。不管你覺得自己的看法多麼正確,不妨先把它看成是刻板印象,而不是事實。先承認自己會有偏見,然後在對話中先把偏見擱在一旁。傾聽對方的談話時,盡全力不帶價值判斷,不要每分鐘都在盤算著同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現代社會之所以這麼分化,很多都是我們的習慣使然,常常把意見跟我們不同的人歸類成「外人」。一旦覺得對方跟我們不同,我們就不容易找到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甚至乾脆放棄。
《紐約客》雜誌撰稿人文森.康寧漢在2016年曾撰文指出:「兩極對立會有一個很大的危險,這在過去幾個月變得再明顯不過,那就是:美國傳統的共同語言幾乎消失了,甚至永遠不見了……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原本已經很難彼此理解,但至少還有理解的可能。現在我們不再講同一種語言,反而隔著日益變大的鴻溝喊話。」承認我們有偏見,是縮小鴻溝的第一步。
-----
上述文字摘至《同理心對話:增加談話深度的關鍵技巧》We Need to Talk: How to Have Conversations that Matter
作者:瑟列斯特.赫莉
出版社:天下文化
了解更多👉🏻 https://bit.ly/3r48icc
#哇賽心理學 和 #天下文化 合作舉辦留言抽書活動。請在貼文下方分享你覺察或安置自己偏見的方法,或是「 #同理心對話」,我們將在7/19抽出幸運或書者,並在限動中公告喔。
#心理學 #月暈效應 #haloeffect #認知偏誤 #bias #偏見 #尖角效應 #hornseffect #同理心 #Conversations #WeNeedtoTal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05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心中建起了一道牆,心想,會不會又是某個商業界大佬出的產業趨勢書籍。 後來發現不是喔~所以我開始看內容。 發現這是一本職涯書籍,我的天啊,馬上又建立起一道牆,因為我覺得職場類...
刻板印象形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送好書~~記得在本文中留言與邀請朋友一起參加喔!】
大家元宵節快樂~~~
每個孩子都不該因個別差異而被嘲笑或欺負,教養孩子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讓社會更溫暖!
你曾經思考過嗎?孩子一出生,我們就依性別提供適合的衣服、玩具、髮型等,並給予不同的期待,無形中孩子可能習得了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如女生就該溫柔婉約,男生就該獨立堅強;女生的科學和數理能力比男生弱等),不僅影響孩子的天賦發展,甚至因性別偏見對個別差異產生的歧視而讓孩子被傷害,或是傷害了別人。
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不該因為自己的不一樣受到排斥,也希望每個孩子都不該為了迎合別人的眼光,而壓抑自己的能力和天性。那麼,我們得從教育做起,告訴孩子生理的差別不重要,性別的不同並不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
《凱文公主》一書就是透過妝扮日這樣一個貼近孩子的生活事件,和孩子輕鬆討論這個話題,同時也提醒大人重視孩子的性別平等意識,才能讓孩子成長在一個容納差異、尊重多元的友善環境。
現在妮姐姐要將這一本由 小熊出版 Little Bear Books 出版的《凱文公主》,送給麻吉們囉!只要你是我們的麻吉粉絲,於此則貼文留言:
🎁抽獎方式🎀:
🍀在本文中留言。
🍀邀請2位朋友參加👫 。
我們就會從這些留言的粉絲中抽出2位幸運兒,送您1本《凱文公主》。
活動開放到03/04(四)24:00~~
預計03/05(五)會統一公布得獎名單,記得上來看看有沒有被抽中!🥳🥳🥳
🎧02/26(五)的麻吉同學會,在節目中,妮姐姐特別邀請了嬿馨姊姊,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精彩內容,歡迎點選收聽。
➡節目名稱:《麻吉同學會》
➡播出時間:晚上09:32-10:00
➡點我官網隨選收聽(60天保鮮):
➡更多麻吉同學會: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9c5fd8a01e2df007f
刻板印象形成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認為的天份,是我被歧視的成長過程——淺談天份背後的偏見論點】
(避免版權問題已去除背圖,小編在此公開致歉。爆姊回應貼上於留言處)
第31屆金曲獎,阿爆(阿仍仍)以《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拿下年度專輯獎,堪稱當屆最大贏家。但在致詞時,她說出了「我們(原住民)可能有一點點藝術與運動的天份」,我們認為這樣的論點非常危險;因為以「原住民族」這樣複雜且多元的政治集體,本就不應該讓「藝術與運動」成為理所當然的「天份」,進而持續複製過去被大量產製的刻板印象。
我們無意指責阿爆(阿仍仍)的說法,她在音樂上的突破備受肯定、在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突出重圍也難能可貴;但所謂藝術與運動的天份,其實是我們諸多族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備受歧視的主要原因。他們與成功的音樂人不一樣,他們並不想要被定型、也不想要僅僅因為身為原住民,就被迫成為某種特異天份的樣板。
因此我們認為,指出藝術與運動的天份不等於原住民,是極其重要的事。即使只是「一點點天份」的說法,都會結合過往社會結構的各種政經弱勢,被放大成為「原住民不是很會唱歌嗎」的刻板印象問句;而回顧金曲獎評論(1),不得不說,這種天份論點,已經形成另一種內化壓迫的情境。
#如果你搜尋天份與原住民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都是音樂藝術與運動
是的,不是只有爆姊服膺於「藝術與運動是原住民的天份」的說法。從李登輝「體認原民的歌喉天分」(2)到來義高中「發揮藝術天分」(3),當然還有最常跟原住民天份掛勾的「棒球選手」(4);不可否認地,原住民族文化內涵有其歌舞藝術與身體層面的成就,但因為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長期以來被殖民體制窄化而限制、甚至否定其發展,一般人才以為原住民族文化層面的成就只有唱歌跳舞、神話傳說、或者木雕編織。
這一方面,在潘雅媚(民99)的研究中,也說得很清楚:
「一般人認為原住民學生的數理概念、語文能力差,而在歌唱、體育方面很有天份,但學校和教師若受此刻板印象影響,在各類歌舞、體育競賽時,優先考慮原住民學生,相反的就不鼓勵他們往語文和數理學科發展,甚至在這些科目上對它要求較鬆,致使其學科成就愈差。長期下來,原住民學生學業成績愈來愈差的趨勢,反過來塑造、證實、加強了上述不利刻板印象,形成惡性循環。」(5)
#你以為近十年很先進了嗎
#你先看看原住民的身分證
如果說要解決刻板印象,但原住民族連自己的名字都要漢譯,然後被超譯,那我們真的能夠互相理解嗎?回到教育層面,最近這一兩年才終於納入原民史觀,讓課本裡不再是開山撫番的漢族殖民觀點,藉由納入當代原住民族運動的紀錄,去延伸土地正義與歷史正義的討論;那你能想像過去幾十年來,原住民族是如何被當成「番仔」般的下等人嗎?(6)
以話語權的觀點,我們再來看這個連名字都不能讓原住民族好好使用的國家,長期以來扭曲壓縮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放任(是的,都無法在原基法的基礎上推動反歧視法或平等法就是一種放任)社會上歧視與偏見言論/行為層出不窮,我們是真的在意平等,或者只是藏不住自己的傲嬌心態:當原住民成為台灣之光就大聲歡呼,而原住民族土地與尊嚴就輕輕放下?
忙著讚賞天份的台灣社會,是不是也揭露了自身的虛偽——只喜歡浮泛的溢美之辭,而不願意看到人家的努力與現實處境?這就是號稱多元共好的台灣社會嗎?
恕我們無法苟同。
#請放棄讚揚天份
#讓我們刻意練習
小編們成長的歷程裡,有好多次,都要被學校的老師「安排」去跑步、比賽,跑得差還會被老師白眼,「我以為原住民都很會跑欸」;甚至還有那種被拱上台唱歌的,不管唱得怎樣,最後都會說「因為你是原住民嘛所以會唱是應該的」。而那些不太幸運的,沒有所謂「天份」的原住民族小孩,他們要如何從這種內化壓迫的情境裡逃脫,只能自嘲「我只是一半的原住民啦」或者「我只是皮膚黑啦」,在他們成長的歷程裡,不僅沒有辦法擺脫刻板印象的偏見,還要承擔莫名其妙的「不是很會唱歌跳舞嗎」的污名標籤。
是時候,停止用這種天份標籤個人了。研究顯示,所謂天才,也仍然要經過刻意練習——投注在困難的訓練上,才能真正脫穎而出(7)。而這就是進步與停滯的差別,我們樂意看到台灣社會的進步,因此,麻煩各位,拜託各位,請停止使用「天份」繼續框限原住民族的發展,試著刻意練習,去理解原住民族傳統知識的全貌,文化即生活,生活即傳統。
生活不是只有歌舞跟木雕,我們首先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一個「擁有藝術與運動天份」的模糊群體。
註:
(1)比如知名廣播人王祖壽就把阿爆的「天份」視為一種「天生資源」:
https://reurl.cc/KjlpER
(2)李登輝致詞內容:
https://reurl.cc/Kjlpqm
(3)來義高中原住民藝能班報導:
https://reurl.cc/x0vOXN
(4)棒球維基館條目:
https://reurl.cc/OqrpeA
(5)引用自潘雅媚〈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位國民小學原住民教師之自我敘說研究〉。
(6)深入討論可見〈蕃仔、外勞與阿兜仔:種族主義的社會學〉:
https://reurl.cc/n0vEAe
(7)引用自文章〈傑出音樂家靠天分還是努力?〉:
https://reurl.cc/3L4jW9
#你認為的天份
#是我被歧視的成長過程
#淺談天份背後的偏見論點
刻板印象形成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05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心中建起了一道牆,心想,會不會又是某個商業界大佬出的產業趨勢書籍。
後來發現不是喔~所以我開始看內容。
發現這是一本職涯書籍,我的天啊,馬上又建立起一道牆,因為我覺得職場類書相似度都很高。
但後來發現這本書是行為科學家所寫的,於是我就把這本書看完啦。
作者用自身的故事作為本書的開場,意在告訴讀者們,我們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可能會被那無心的隻字片語而擊垮,縱然你過了這關,後續還有太多陷阱埋伏著。
而我們先不談目標是大是小、或遠或近,只談我們該抱持的正確心態。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刻板印象形成 在 紀伊國屋書店(台灣) - #消除性別刻板印象讓社會更溫暖 誰說 ...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一出生,我們就依性別提供適合的衣服、玩具、髮型等,並給予不同的期待,無形中孩子可能習得了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如女生就該溫柔婉約,男生就 ... ... <看更多>
刻板印象形成 在 4.1-印象形成:刻板印象(Impression Formation: Stereotypes) 的推薦與評價
《普通心理學》General Psychology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系列課程一(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Interaction)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襲充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