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烏賊戰有效?
科學家研究發現,一件事情只要連續重複27次(複雜的需要60次),就能形成「習慣」。慣性的建立關鍵在於「重複」發生。
人傾向信任重複不斷出現的事物(重複曝光效應),社會學也指出,信任來自重複。
重複除了能產生咒語效果,還能讓人不自覺的被制約反射控制!
有一個小遊戲,可能不少人都玩過,「連續十次,非常快速地說『獅子頭』」之後,接著很快地指著自己的腦袋瓜,問對方這是什麼?
通常,對方會反射性地回答「獅子頭」。
心理學稱此為Canalization Principle,渠道化定理,構築一條讓對方做出你所要的反應的道路,就是重建人們的制約反射機制(俗稱洗腦)。
認知心理學則稱之為可得性捷思偏誤,簡單來說,你會不自覺浮上腦袋的想法,經常是最容易獲得的而非正確的資訊。
所以,假消息說多了說久了就是會有人信,也許你不信,但是就是有人會信。
透過重複建立的主觀真實,一旦確信後遭遇反駁,同常會引發逆火效應(刻意唱反調,更堅持自己的主張是正確),反而鞏固其錯誤認知。
看看疫苗施打狀況與民間對疫苗品牌的挑選的理由,就知道烏賊戰為什麼有效了吧?
破解方法不是沒有,打破沙鍋問到底,先表現出真誠相信的態度,之後再鉅細靡遺的請教對方各種問題(切記,態度上不是為了反駁,不可以擺出高對方一等你是笨蛋嗎的姿態,要謙虛且想要學習更多才發問)。
通常他們會在回答過程中自己發現bug(讓對方自己發現很重要),削弱或瓦解洗腦效果。
為什麼烏賊戰有效,也及瓦解之道!
https://zen1976.com/rumor-2/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20的網紅邱昊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十二歲,祝我生日快樂,能活到今天,我已經非常幸運。在十八世紀中期,歐洲與美洲的預期壽命僅三十五歲,如果把資料放大到全地球,預期壽命則降低到二十九歲,這樣看來我幾乎是完成了一輩子!我能夠一早坐在咖啡廳想著「我活到了今天代表什麼」就表示我同時擁有生命、健康、自由這三個讓幸福成立的最基本條件。過去我低估...
「削弱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邱昊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小花心理學/程薇心理學- 不是點心太誘人,而是消弱爆發了 ... 的評價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心理學學習原理- 看板KS89-305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第五人格:尼古拉斯大喇叭音量即将进行“史诗级削弱!多“心理 ... 的評價
- 關於削弱心理學 在 寻租客削弱信息平台公信力| Study notes, Clinical psychology ... 的評價
削弱心理學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我們不曾被好好對待過,也難以理解什麼是愛自己。」
有時侯家裡有些布料破了,我捨不得丟就會拿起來縫,一次我太太笑著說:你縫得好醜喔!
然後,我的眼淚就秒速般掉了下來。
她很愧疚地不知所措地楞在一旁,我打從心底知道這不是她的問題。(這就是學心理諮商的好處,在伴侶關係裡可以看見原生家庭跟早期經驗帶來的影響)
這種經驗太熟悉,自己的創作品被嫌棄的感覺,我想在很小的時候就一直被打擊、狠狠受傷過的經驗在我心中成為了心魔,難以跨越:是,我真的縫得好醜,我真的不會縫東西。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國中時期家政課的時候,我很努力縫了一隻皮卡丘,我花了好幾個週末還去堂哥家詢問怎麼縫比較好,一心想把它縫成「屬於我的皮卡丘」;倒帶一下,因為我父母都是藍領階級,所以小時候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娃娃是很奢侈的事情。因此,我內心是相當喜愛與認定這隻皮卡丘,即使它在別人眼中縫得不是很好看。
當我好不容易把它完成擺在我的床邊時,我媽嫌棄它被我縫得很醜,然後趁我不在時把它拆掉重新車過再送給別人。
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他被送去給了誰,我只知道當時的我很受傷,我再也難以相信我擺在老家的任何東西,因為隨時都可能被消失。到後來不論是書籍、衣物、我書寫的文章、朋友寫給我的卡片與紀念品都會被消失。(大概就是一種被中共掌控的恐慌感,但起碼性命不會被消失)
這樣的恐懼感一直延續到後來,我很難相信我會有「專屬」我自己的東西,對於自身的成就感也會有一種很難以「掌控」的感覺,我想我是下意識地也認同了「我的作品真的很醜」這件事。
因此,這些經歷使我的內在產生了一種認定:終有一日我的所有成就會被摧毁或是送給了誰?
#胃酸人 #霸權與自由
前幾天,我看著胃酸人最近的影片提及韓國軍中嚴格的前輩後輩制與霸權文化是怎麼被延續下來的:當時古代的人覺得這樣被兩班貴族這樣對待,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合理化這樣被凌虐的狀態,可是遇到比自己更弱勢的人,就像雅信傳的女主角一樣,就會被任意凌辱與性侵。
#代間傳遞 #母女關係
我的外祖父因被好友捲款了共同投資的錢財,從此一蹶不振,我的舅舅們跟媽媽是在一個很貧窮且被訕笑的環境氛圍下長大,為了維持家計,她小學一畢業就去找工。
沒有什麼自我探索的機會,那時候的女人若沒有一技之長就是往裁縫工廠去幹活。小時候我跟弟弟常去她工作的地方找她,有時候也會聽聞她主管碎念著:妳哪裡又做錯了,要拆掉重做!
當我在書寫的過程看見這個畫面時,突然就很深地理解或許是因為她曾經被粗暴的對待過,所以她也就習慣將被粗暴對待著;如何能夠獲得自由認可,在不是一個適合她生存的環境?
她最常跟我們說的是:我反應很慢,也學不快,常常東西都做不對、拆掉重來。
倘若,在她成長的環境中從沒有機會讓她好好探索自己喜愛做什麼、擅長做什麼,到了婚後為了養家餬口更不能輕易從舊有的工作離開。
經歷這麼長的歲月當中,除了我們這些孩子的成長,大概沒有什麼事情讓她能夠感到有所成就、為自己感到驕傲得意的地方。
正因她過去的努力一直被外界拆掉重做,這樣的她又如何會喜愛她自己?又或懂得尊重別人辛辛苦苦所建立出來的成就?
由於過往經驗不斷地削弱著她的自信心,這樣的她又要如何由衷地肯定與讚賞孩子們辛苦建立出來的創作品?
#沒有擁有的經驗如何給出去
#榮格心理學
#莉莉絲
關於我在置頂文提及的莉莉絲,在榮格心理學中相信不斷被流傳的故事擁有著大眾共同的情緒與情結。如果說,打一開始這樣流傳已久的故事是否也真真切切說明了莉莉絲在追求自由的時候遭受過多少打擊,又被迫捨棄多少?
我想,是的,我們都是莉莉絲。
看起來我真的是打開了一些厚重的大門,那不僅僅是關於我也關於我的母親,關於世世代代的女性們的創傷與血淚。
那我如何慢慢建立起信心?我如何開始發表?如何開始對自己說:是的,我可以。是的,我可以!
我想是因為在社群中的粉絲回饋,當我被由衷肯定稱讚的時候,在我的表現被看到的時候,我在專業上所獲得的信任,例如我看到在Dcard中有位同學很真誠留言:只有我的占卜讓他很有一種被說進心坎裡的感覺,這樣的肯定是真切地打到我的內心。
透過我的客戶,我的教授,我太太,我的合作夥伴,我的家人,我的好朋友們,我的督導、學長姐,以及在榮格社群的大家(可能還包含我家貓咪身上的肥肉)…在我生命當中遇見許許多多貴人,由衷地肯定我每一次的努力與成就,慢慢地我看見了自我的價值。
謝謝您將這篇文章看到最後,在學習著修復與療癒自己傷口的過程,抱持著好奇心與不批判的心情試著釐清自己與重要他人過往的遭遇,我們會因此對自我產生充分的憐憫心、更貼近真實的自我,更理解如何好好愛自己。 #loveyourself
削弱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削弱心理學 在 邱昊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十二歲,祝我生日快樂,能活到今天,我已經非常幸運。在十八世紀中期,歐洲與美洲的預期壽命僅三十五歲,如果把資料放大到全地球,預期壽命則降低到二十九歲,這樣看來我幾乎是完成了一輩子!我能夠一早坐在咖啡廳想著「我活到了今天代表什麼」就表示我同時擁有生命、健康、自由這三個讓幸福成立的最基本條件。過去我低估了它們的重要性,直到身邊有人失去了它們,才像個被惡夢驚醒的人一樣,深吸一口氣,心想活著真好,醒了的感覺真好。
-
幸福是什麼呢?幸福應該是生活過得有意義吧!那什麼是有意義呢?心理學家羅伊鮑斯特帶領團隊縝密的設計了一連串調查方法,試著找出是什麼東西讓大家覺得生命有意義。結果呢,發現有許多讓人覺得快樂的活動也讓受測者覺得生命有意義,包括與他人連結、覺得有收穫、覺得不孤單、覺得不無聊等等。但是也有一些項目能夠讓人開心但是不讓人覺得有意義,甚至反而會削弱了人生意義。
-
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對於世界的輪廓就越來越鮮明,有些人過得快樂卻不一定有意義,儘管他們有健康、有財富、生活多采多姿且充實。但是呢,生活有意義的人卻不見得擁有這些。快樂的人活在當下,生命有意義的人去詮釋過去、去想望未來。
-
幸福人生的最後一個層面,或許就是意義和目的,呼應了亞里斯多德的eudaemonia,也就是自我實現。人會為了讓生命歷程圓滿而做出短期不快樂的決定。例如生兒育女,父母從孩子身上找到意義,卻未必找到快樂。與朋友消磨時間快樂,但是與朋友一起成長與探索意義則充滿意義。
-
壓力、煩惱、挑戰、掙扎不會讓人生快樂,卻有機會帶來意義。用米蘭昆德拉的話是「Man thinks, God laughs」,他不是喜歡自虐、喜歡自找麻煩,他是在追逐更遠大的目標。你曾經也覺得人生最大的意義是追求快樂嗎?或至少你曾經隨口說過「人生不快樂就沒意義了嘛!」我有欸,但我現在不這麼認為了,我想說服你,快樂是相對狹隘的概念,所以進步追求的不會只是永無止境增加快樂、讓越來越多人活得飄飄欲仙。世界上還有很多不快樂等待我們去解決。生命的意義沒有上限。
削弱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無論在我的實體課程,還是在線上課程,我常常強調一個人要覺察自己的習慣;並且要形塑自己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你想追求的是物質世界的成就,還是精神世界的超越,它的原理基本上,都不脫這個部分。
可是呢,關於「習慣的形塑」,很多人喔都會在直覺會覺得,如果我們停止了一個壞習慣,或者是改掉了一個壞習慣,它會慢慢的消失一直到完全的戒除。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想法,就會覺得我只要上路了、我有開始就很好。這沒有錯!這好「一半」;可是很多人只理解到了「前半」,而忽略了「後半」。
「後半」就是呢,我每次都會強調,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的習慣有稍微往前進,只要你有稍微做到你為自己設定的部分。
你在每一個階段,一定要幫自己設定一些「獎勵機制」;讓你的心啊、讓你的內在啊,能夠透過你的改變,得到程度不一的滿足。無論那個「獎勵」會是什麼?
假設你今天要很認真的減肥,你開始都去算卡路里,然後很認真的去讀每一個食物的成分說明,還固定到健身房報到運動。
剛開始減肥計劃進行的很順利、感覺很好,好像是自己完成了什麼偉大成就一樣;然後這個時候你心裡開始想,這很簡單嘛!
結果,直到有一天你受不了了!你吃了一點糖果,或者是吃了一點甜甜圈、蛋糕,然而這只是開始;接下來你又吃了一包薯條,然後你還吃了很罪惡、熱量非常高的垃圾食物。
在那個下午你告訴自己,今天我想吃什麼、我就要吃什麼,因為我要慶祝自己的成就,於是呢,你還嗑掉了一盒冰淇淋…。
那這個時候你推想一下,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你的減肥、你的節食計劃,到最後是在暴飲暴食底下,畫下了一個很糟糕的句點。
到底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一剛開始,只是想吃一點可以讓自己舒服的食物;結果一下子就從認真減肥,到暴飲暴食。
其實這樣的狀況,不代表你在人格、心智上有什麼缺陷,你呈現的只是在演化長河當中的一個自然現象,這個現象就叫做「削弱突現」。
什麼叫「削弱突現」呢?在我們的心智運作裡面喔,我們一旦習慣了某些獎勵品,然而一旦這個獎勵品,它沒有辦法再獲得、再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會有沮喪的感覺。
而在演化的長河裡,「食物」算是一個最大的獎賞。食物會讓我們活下去,我們大腦在演化初期的時候,食物是處於匱乏的狀態。
所以只要有高熱量、高油脂、高鈉的食物出現在眼前,我們天生的本能,就是要盡可能的多吃,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去吃。
如果你把這樣的「獎賞」拿走,我們的大腦是會生氣的。而我們的節食計劃,就是去對抗這個最原始的需求、最原始的本能。
我們等於是跟最原始的慾望比腕力,所以過去的你可能沒有任何飲食控制,也沒有運動的計畫;就在你一步一步的實行節食,跟運動計劃的這個時候,你等於也讓你的大腦意識到,你要放棄掉這最原始的渴望。
所以呢「削弱突現」這樣的現象,就是我們大腦最古老的區塊,最終極的掙扎;我們的大腦很渴望,能夠再繼續的得到食物的獎勵。
你可以把「削弱突現」這樣的現象,當成是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心智,在演化長河裡的困獸之鬥;可是一頭困獸是非常凶猛的,通常我們沒有用適當的方法,我們都會輸。
所以呢,回到你節食跟體重控制的現場,你開始少吃東西,就等於你消弱了我們最原始的渴望。所以呢,在你準備要永遠放棄掉美食的時候,「削弱突現」的現象,就會摧毀你的意志力。
你會變成是一個毫無理智的小孩,面對控制飲食這件事情,完全的抓狂,然後再也壓抑不住的大吃特吃。
其實我們要改掉任何的壞習慣,像是暴飲暴食、像是戒掉手搖飲、戒掉線上遊戲這一類的行為,我們都要在事先就準備好,去迎戰「削弱突現」這個現象的秘密武器。
然而這個秘密武器是什麼呢?就是在你的每一個小階段的前進當中,去找到可以獎勵自己的方法,幫自己設定每個階段的小目標,一旦你達成之後,就用你先選擇的獎品,大方的賞賜你自己。
你想想看哦,在你的節食計劃當中,在每個里程碑完成的時候,給自己一些無傷大雅的獎勵,這樣子會比較好呢?
還是讓你的心智在忍無可忍的狀況底下,透過「削弱突現」,讓你過去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
我每次在陪伴很多朋友,去塑造自己的習慣、去建立好習慣、去改掉壞習慣的時候,我都發現喔!不知道是我們的文化傳統,還是什麼原因?
很多人喔,就是只給自己目標、只給自己設定的執行方案,但是卻忽略了要給自己設定「適時的獎勵」。
當你有意識給予自己適當的獎勵,這時候你的心智,才不會在最後一刻,做出你根本抗拒不了的反撲;就叫做「削弱突現」啊!
最後呢,提醒你一下!你永遠要記得「努力是個美德」;但是只有努力,卻沒有享受的人生,它不僅是悲劇,更可怕的是你永遠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近期我們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2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能夠在人際關係裡,跟人創造自然而且美好的連結。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2月2號這一門【人際回應力】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雖然時間還有一點久遠喔!
但是從你聽到這段錄音,一直到12月2號這中間,我所有的課程都已經額滿。所以還是期待你能夠提早安排、提早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12月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削弱心理學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反社會人格障礙 #不要隨便幫人貼標籤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0 【反社會人格的特徵和診斷】
02:35 【反社會人格的成因和盛行率】
03:18 【反社會人格和犯罪之間的關係】
04:11 【難以辨認的反社會人格者】
04:44 【我們的觀點】
06:28 提問TIME
06:42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絲繡
|剪輯助理:絲繡&憨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詞條名稱:反社會型人格:https://bit.ly/2WHHlL2
→ 認識反社會人格障礙症:https://bit.ly/2FUUURO
→ 反社會人格都是殺人犯大壞蛋? 讀這兩本書將令你扭轉觀念:https://bit.ly/2I9Xh4K
→ 「反社會人格」和「心理變態」的差異?│腦神經科學家研究結果:https://bit.ly/2UjOxk4
→ Psychopathy_and_Victim_Selection_The_Use_of_Gait_as_a_Cue_to_Vulnerability:https://bit.ly/2VgdOb9
→ 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善於操控人心、剝削弱點的天才:https://bit.ly/2HUkxEL
→ 天生變態: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https://bit.ly/2TRsnAy
→ 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https://bit.ly/2TRsTyu
→ 沒有良知的人: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https://bit.ly/2CSou8J
→ 反社會型人格有致命的吸引力?《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書摘連載:https://bit.ly/2TVAP1q
【 延伸閱讀 】
→ 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https://bit.ly/2CSUtWb
→ 大約一百人當中,就有一名迷人又善於社交的「病態人格者」:https://bit.ly/2UgwivN
→ 許多精神病態者到了中年開始減少反社會行為,但不是真的「洗心革面」:https://bit.ly/2Ib3dKH
→ 心理學家新見解:少少變態,並非壞事:https://bit.ly/2IckvqX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削弱心理學 在 心理學學習原理- 看板KS89-305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 #學習原理學習:因為經驗或練習,使行為或知識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 自發恢復削弱後,單獨呈現CS,仍使個體再度引發CR。 ... <看更多>
削弱心理學 在 第五人格:尼古拉斯大喇叭音量即将进行“史诗级削弱!多“心理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五人格 #Identity #网易第五人格. 第五人格:尼古拉斯大喇叭音量即将进行“史诗级 削弱 !多“ 心理学 家”阵容体系 削弱 调整!【小砸墨】Identity V. ... <看更多>
削弱心理學 在 小花心理學/程薇心理學- 不是點心太誘人,而是消弱爆發了 ... 的推薦與評價
不是點心太誘人,而是消弱爆發了☄ 消弱爆發( extinction burst) 改變行為前要有心理準備不良行為消失前會先變得更糟因為大腦都會做出最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