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裡的瑞典山峰:Anaris 》
二月底那趟難忘的能安縱走,我帶著一頂陌生的帳篷,戰戰兢兢的在零下寒風中度過了4個夜晚(還有1晚在萬大南溪床),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個,帶著這一頂Hilleberg全新作品進行高山縱走的人——它正是今天在台灣正式上市的山型帳:Anaris。
這是一頂以瑞典Anarisfjällen山區為名的輕量帳篷。
眼尖的你應該有發現這個名字後面藏了一隻小狐狸XD
這也是難得有產品在上市的同時,就有縱走的使用心得文可以參考,和大家分享把它拿去原廠設定環境以外的地方睡個幾晚是什麼感覺。
結論:就算外帳都結冰了,搭配-7度的Pajak 4Z睡袋和Thermarest Z-light睡墊,我一個人依然睡得很香啊!早上起來不會太凍,也沒有預期中的「風一直吹進來很冷」的感覺,有超乎我的預料一些,加上它的使用彈性,是我會給予高評價的作品。
───
「山型帳」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分類,在帳篷家族裡面,它其實是「金字塔帳」的一種變形,屬於「非自立帳」家族,需要靠繩子和營釘才能搭起,故不適用於硬質地板。和非自立帳的代表「隧道帳」相比,多數金字塔帳就只有一片搭起來呈錐形的布,沒有傳統帳篷的內外帳構造,也沒有營柱,是靠著隨附的中央支柱、登山杖或樹枝撐起;這樣的設計能大幅減輕重量,是近年來在台灣越來越受歡迎的登山住宿選項,BD的Mega Light便是金字塔帳的代表作。
我在2016年中~2017年底,曾以BD雙峰金字塔帳Beta Light作為主力宿營選項,然而因為反潮嚴重、過於低矮、帳內兩根柱子很煩人,加上強度不足在東郡大山頂被強風吹裂等種種因素,丹郡童話那趟下山後就直接讓其退役,投入隧道帳Anjan 3GT的懷抱,爽用至今。
既然因為金字塔帳的缺點而離開,那這回為何又對Anaris動心?
難道,真的是因為HILLEBERG比較香嗎?
對,很香。
不是啦!!!
HILLEBERG本來就是我非常信任的帳篷, 100mountain 百岳 有天丟了一個樣品給我玩,還是全世界的頭香,我豈有不玩的道理XD
只不過,那時全台灣就只有那麼一頂,回來後還要巡迴展示,我大力用之餘還不能讓它受傷或者弄太髒,還真的是戰戰兢兢呀~
Anaris比起眾多金字塔帳,更嚴格說起來,是「有內帳的山形天幕」。多數金字塔帳因為中央有一根柱子要撐起屋頂,帳內空間就被干擾了,顯得很煩人,於是市場上便開始出現使用兩根登山杖撐起天幕的類型,也就是前面提到「山型帳」最精準的定義——「擁有完整帳內空間、沒有登山杖干擾的雙峰金字塔。」Anaris便是以山型帳為基礎,加入完整的內帳元素使之更接近傳統帳篷,擁有更高的舒適性。市面上相同形式帳篷較為知名的,可以參考Hyperlite Mountain Gear的Dirigo 2,雖然鬼神輕,但二人帳價格直逼Anjan 3GT就是了…(沒想過有比HILLEBERG更燒錢的選項齁XDDD)。
背景介紹就到這邊,我們馬上進入心得文部分吧!
───
優點:
1. 輕:
打包重量只有1.4公斤,以「有完整內外帳」的雙人帳而言,算很輕的(MSR Free lite 2: 1.33kg、BA Fly Creek HV UL2: 1.05kg),相當於一個人背一瓶礦泉水就有帳篷可睡。況且它還擁有和Anjan同樣強度的矽尼龍外帳,只要繩子釘子有拉好,風再大都可以無視,對我來說已夫復何求。
2. 堅固:
外帳5000mm耐水壓、8kg抗撕裂,底布12000mm耐水壓,強度和Anjan一樣,海放同級距的帳篷,不用再多說了,追求「堅固耐用」的唯一解,壽命10年起跳。
喔?你說耐水壓看不太懂嗎?好的,有沒有看到大圖前方有一個帳篷的一角?那就是上面提過的BA(Big Agnes)1.05kg帳,但是布料有夠薄… 說蟬翼還太客氣了,那簡直是過年吃的核棗糕外頭的糯米紙,耐水壓是1200mm,抗撕裂就甭提了。
與其輕量化到要小心翼翼,我寧可多背半瓶礦泉水(350g)換高枕無憂。
3. 價格實惠:
售價19,900元。沒想到有一天我會把HILLEBERG的價格當作他的優點,太新奇了XD是的,因為原創品牌的輕量帳篷本來就貴的原因(某些抄襲的品牌從來不在我討論的名單中,我只欣賞原創。感謝Hank Lii讓我知道不是所有中國牌都抄襲,以後會注意的!只是我還是不考慮任何中國品牌的東西XDD),在「1.4kg雙人帳」這個級距裡,Anaris的價格真的沒什麼好挑惕的,尤其再考量到它的布料強度,CP值就出來了啊…
什麼?你說市面上還有差不多強度卻更輕的帳篷?有啊,只要是「DCF」材質的輕量帳篷,隨便一個都可以屌打Anaris,但如果要找一樣有內外帳分離的,往往售價也...(前面提過那頂整整貴一萬)再者,追求舒適性而選擇有完整內外帳的品項,最後重量也會十分逼近Anaris,但在價格更高的情況下,優勢就沒那麼大了。
4. 有完整內外帳構造:
所有HILLEBERG帳篷都是內外帳一體不用另外搭,而內帳對很多人來說很重要,比起天幕的「以天地為家」,內帳能提供的私密感、防反潮與防蚊蟲叮咬是非常舒適的事。尤其內外帳分離的特色,確保了Anaris不會有單層金字塔外帳那種嚴重反潮「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惱人現象發生,頭碰到內帳也不會濕一大片。另外,比起只有外帳的金字塔帳,Anaris浴缸造型的內帳底部可以確保下大雨時不會淹大水、或者小東西被沖走,又是一個可以高枕無憂的特色。
5. 帳內空間大而完整:
以雙人帳來說,Anaris的帳內空間是我睡過最滿意的。沒有登山杖在帳內礙手礙腳之外,高105cm的天頂一掃以前使用雙峰金字塔時,頭一定會頂在外帳上「一頭霧水」的不悅,甚至比自家自立雙人帳Niak還高一些,是很舒服的。尤其在前庭煮飯的時候,可以挺直腰桿,因為這時頭會位於帳篷最高的地方而不會有壓迫感,很棒。
內帳長220公分、寬120公分,兩個人睡可以剛好擺下兩個蛋殼睡墊,左右各多出9公分可以放雜物,頭頂可以放衣服,在雙人帳的世界裡是中規中矩。
6. 超大雙前庭:
這個就是和諸多輕量雙人帳有著最大差異的地方了,連自家Niak都自嘆弗如。在我的認知範圍裡,沒有看過這種定位的帳篷有雙前庭的,這真的是Anaris很跩的部分,也是讓它成為一頂「真正的二人帳」的最大關鍵:兩個人使用時,各自擁有獨立且夠用的置物空間,前庭擺下背包、鞋子後還有一半可以炊煮、進出,獨立不相干擾。相對於單前庭,Anaris在置物空間方面是海放所有同級對手的。
當然,到能高安東軍的話,這點就不成立,因為水鹿會把東西從外帳偷走。所以要帶Anaris去…東西還是放裡面睡吧,否則早上起床發現背包在白石池裡,不要怪我沒說啊…
7. 比傳統帳篷通風、比天幕溫暖:
由於年初才用天幕走過寒流降臨的神鬼五湖,所以對於天幕在零下低溫中使用的狀況記憶猶新,只要有一點風,就會冷到不行。這一點在Anaris身上是微乎其微的,儘管外帳離地高頗高,風還是吹得進來,但因為內部相對密閉、加上內帳還是有點阻擋的功能,因此在大陸池、3159峰南鞍整頂帳結冰、整夜風吹的天候下,依然不會太冷能一夜好眠,這是我感觸很深的地方。對於比較不怕冷的人而言,沒有雪的話,Anaris毫無疑問可以當作一頂四季帳。
而最後一夜在萬大南溪匯流口紮營時,氣溫很高,馬上感受到它通風的好處:把兩個前庭的門都打開,就不會有傳統帳篷的悶熱感。就算把門都拉上,它也依然能提供比傳統帳篷好的通風效果。
雖然沒有天幕通風,但在台灣這種高低落差、氣溫差極大的多山島嶼上,想要一頂熱不要太熱、冷不要太冷的帳篷,我想Anaris是很適合的選擇。
8. 變化多端的搭設方式:
Anaris蠻好玩的,可以把內帳拆掉,變成一個640g的有門天幕,睡上3個人不是問題。或者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把兩邊的前庭都捲起來,就能有涼爽的風、明亮的光線和遼闊的視野。甚至也可以把半邊的外帳捲收起來…大概是太怕熱的人會這麼做吧(?
總之,可以有很多變化,也不太挑搭設的方向(畢竟有兩個門),這點倒是挺方便的。
9. 美:
個人審美觀,這個造型我喜歡XD
───
缺點:
1. 佔地面積大:
毫無疑問的,超大前庭帶來的就是超大底面積,大約需要「3m x 2m」的搭設空間,幾乎可以搭別人兩頂雙人帳。在台灣這種營地狹小的山區使用,要嘛就遠離人煙、要嘛就走快一點提早到營地佔位。否則很難找到可以搭的漂亮的營地;甚至有可能面臨能打營釘的地方別人早就紮營了,導致根本搭不起來的窘境,非自立帳繩子拉不緊是最大的悲劇呀!
不過,沒有人規定前庭不可以長草長石頭,所以只要雜物不要太多太高,實際上所需的佔地面積,依然是內帳的底部面積喔~
而在營地真的小到爆的時候,也是會挫咧蛋,就像大圖這張3159峰南鞍營地,是不可思議的狹小,畫面另一面的前庭其實是懸空的,我用了很奇怪的搭設技巧,才勉強在那個小營地上塞進兩頂雙人帳,真是十分考驗使用者的創意呢!
2. 搭設需要練習,且較為費時:
儘管構造簡單,但要靠6根營繩加2根登山杖就快速搭起一座帳篷,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尤其一個人搭設更是需要練習。就算熟練了,搭設起來也還是不會比傳統帳篷快,畢竟山型帳是靠著不斷微調登山杖的角度、營繩的角度與長短,來達成最漂亮的形狀,很難一次搭到完美。
搭設速度與難度算是山型帳的大缺點,想要快速搭帳,還是金字塔帳完勝所有帳篷:四根營釘下去,登山杖一撐,收工!其次是隧道帳,再來傳統帳,最後才是山型帳。但山型帳擁有金字塔帳的輕便,與傳統帳的舒適,就看個人怎麼取捨囉!
3. 強迫症患者不友善:
承上,你會一直去微調它,直到形狀漂亮、登山杖完全垂直於地表、內帳形狀漂亮為止,心很累😂。
4. 睡覺時臉離內帳有點近:
由於內帳呈現三角形,所以睡覺的時候會有一點壓迫感,如果東西擺在腳的位置而讓頭太靠近內帳邊緣的話,風太大就會拍到臉喔!所以還是建議把東西放頭頂,讓頭離內帳遠一點比較好。
5. 噴營釘就山崩:
因為Anaris是靠著營繩張力和登山杖巧妙搭起,所以只要有一跟營釘噴掉,帳篷就會嚴重變形,睡覺的時候發生這樣的事還要出來救,會很悲劇。所以搭的時候每一跟營釘都要確實打好,才不會睡到一半被帳篷叫醒喔!
6. 外帳搭太低的話,底布的「浴缸」就不見了:
假如你真的覺得風太大,想要把外帳貼地搭設的話,Anaris有一個缺點是底部會完全貼地,原本作為「牆壁」的地方就不見了,紗網會很靠近地板,萬一下雨的話,水很有可能會漫進來。而且原本作為高度緩衝的「外帳離地高」一旦不見,整頂帳篷的高度就會下降,睡覺的時候臉就離外帳更近了,風太大會被打到喔!
7. 單攻不便:
這是所有金字塔帳的痛。因為登山杖就是營柱的關係,一旦使用這類帳篷,縱走途中要一日單攻的話(ex. 小劍山),那天就會沒登山杖可用,或者只好任由帳篷整頂攤在地上,或者找樹枝來撐,這是選擇這類帳篷要有覺悟的地方,Anaris也不例外。
8. 門只有開紗網的一半:
單側內帳紗網的門只有開半邊,不是全開,因為不是外帳全開模式時,有一邊外帳要固定在地板上,就不能從那邊進出。所以搭的時候要稍微看一下方位,讓門開在對的位置喔!
9. 下雨外帳的東西有濕的可能:
因為我那趟沒遇到下雨,所以只能推測,比較高的外帳離地高會造成與水滴落時的噴濺,所以下雨天放在外面的東西(比如說背包鞋子)有被噴濕的可能,記得要蓋好背包套或塑膠袋,做好防水喔!
───
我的老天,為什麼Anaris的心得文,比Anjan還要大篇?沒道理啊!
總之,我對它的心得是:這是一頂很適合台灣環境的輕量化堅固帳篷。
如果你想找一頂登山用的帳篷,不想揹重但也沒有很講求極致輕量、喜歡傳統帳篷的舒適性、想要同一個東西強度很高、很可靠用很久、高山中級山都會去、預算又夠,也願意花比較多心思搭帳篷… 那麼Anaris將會是一頂適合你、能夠陪伴你走過千山萬水,和你一起欣賞峰巒谷壑的好夥伴喔!
#Anaris官方介紹
https://bit.ly/35Xt2rT
P.S. 想要嗎?綠色的已經賣完了喔... 我又在業配買不到的東西了呢(壞
前庭覺定義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打雜處公告]
處長報告~當前陣子跟大家說彎板又要開團時,有接到很多新朋友的詢問,想知道彎板是什麼!處長我找出多年前V媽對彎板的介紹文,在開團前夕,先分享給大家喔!處長我再趕緊規劃團購相關事宜,希望後天就可以順利開團!
此外,另一個眾所期待的紙捲架,也會一起開團,不過紙捲架只是一個藝術療癒的輔助工具,用途就像餐巾紙捲架一樣,新朋友不了解沒關係,當您多多關注我們的活動後,就會發現紙捲架的妙用囉!感謝!
[V媽彎板專文介紹]
老實說,處長強押著我要寫出彎板介紹文快兩個禮拜了,我硬著頭皮沒下筆,不是因為不想寫,而是我很難告訴大家那是什麼?!那巨大的玩意兒,彎板,到底是什麼?為了找到這問題的答案,我上網查了很多國外網站,研究了彎板的相關理論,發現『 哇!這小東西不只是搖搖搖練平衡、平常看正男妮妮每天愛拿來演戲蓋帳篷而已,它還能幫助發展我們大腦的前庭覺、平衡覺、本體運動覺啊!』(以大家比較熟悉的感覺統合理論術語來說的話)不過,這是可以想像的,如大家在網路學堂裡或各種親子教養網站上所見的有關感覺統合文章,我們都知道以上所述三個外星術語『前庭覺、平衡能力、本體運動覺』對學齡前的孩子很重要的!我來用靠近地球的語言簡單說一下,為了不讓我們的孩子長大變弱雞四肢虛弱、坐車坐船就暈、走路容易跌倒...等等,我們需要在孩子0-7歲的時候,好好幫他為以後要陪伴他一生的『身體』打好地基,而這地基包括營養、力氣、健康、觸覺、本體覺、安全感等等,還有就是『平衡』,平衡和我們的前庭系統息息相關,前庭覺就是透過我們的耳朵傳遞有關平衡、空間、動作....等諸多訊息,當我們在身體移動時、眼球動作控制時、空間轉換時,都需要『平衡』,我們日常生活裡可以透過一些玩具達到這些重要的『xx 覺』發展,例如盪鞦韆、溜滑梯、爬上爬下、咖啡杯.....等,而彎板,則很適合孩子自己用他自己舒服的強度與速度,慢慢協助發展前庭系統。而搖擺的動作,也有助於培養平衡孩子的認知和大腦感官印象排序......反正,拉哩拉紮寫一堆外星話,就是要告訴大家你彎板是有理論背景撐著的啦,至少不會被先生念又亂花錢了!
彎板,可以在戶外或室內使用、可以是玩具、可以是劇台、可以是翹翹板、可以是搖搖馬、可以是運動用的平衡板、可以是溜滑梯、可以是午睡的搖椅、可以是火車隧道、可以是小船、可以是大人的拉筋板....當四個彎板立在一起圍成圈時,它可以是孩子的秘密基地,加塊布變房屋、變帳篷、變成在裡面分享秘密的天堂....所以,彎板,他到底是什麼?功用是什麼?老實說,彎板很難用『玩具』兩字輕易的定義,『彎板是什麼』這問題沒有具體答案,彎板不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無限延伸....因為在孩子的眼裡,它可以是整個世界的縮影!彎板,除了可以拿來當想像力玩具之外,我在孩子們在玩運動平衡的過程中,發現可以讓孩子的背『挺得很直』,這真是一大益處呀!另外,給八歲正男玩時,他喜歡一邊搖彎板一邊丟兩顆球一邊唱歌,這過程需要大量的專注力注入,通常一場玩下來,身體熱起來、情緒也穩定不少!對我來說, 一個好玩具的價值,不是在於『玩具可以做出什麼』,而是『孩子可以用玩具做出什麼』!
總之,你要問我,彎板是什麼?我沒固定答案,但孩子們一定會有很多答案!
另外,提醒大家,一片是不夠的,我第一次只買一片,一週後加買一片,後來因為孩子們要玩大型建築又追加兩片,目前家裡有四片!
(國外彎板介紹網站:http://www.curvyboard.com/)
很棒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wrZrN4s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gvwsB0sj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ffcppUIJM
(圖片來源:http://www.curvyboard.com/)
(圖片的彎板與台灣製作的規格及樣式並不同,我們團購的以台灣製作的為準)
前庭覺定義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特色的中亞城市:喀什]
Kashgar: a central Asian city in China
或者也可以說是中亞特色的中國城市啦。
Or a Chinese city in central Asia.
5月21日,踏入了本趟最艱難的一段旅程:從吉爾吉斯的帕米爾高原通過中吉邊界入境中國,高海拔、沒有大眾運輸、不知道簽證與護照是否能順利通過,那天還意外的加上下大雪;還好結果這天意外的順利,交通問題得以克服、護照和簽證也沒碰到刁難,結果最讓人不耐的反而是入境時的速度——只能說,以一個不正常的身份(台胞)配上一個不正常的證件(中國旅行證)入境這個國家,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啊。用了接近12個小時,終於在晚上九點進入中國最西城市喀什。
Started the hardest part of my journey on May 21: entering China from Kyrgyzstan via Pamir Highway: high altitude, lack of public transit, possibility of rejection, plus heavy snow on that particular date. Fortunately, it was overall smooth - had no problem finding rides, was admitted without further questions. However, the passport check did take a very long time. As a Taiwanese (which is considered both Chinese citizen and foreigner here), entering this country sometimes requires extra patience :)
老實說我原本對於喀什沒有很大的期待,純粹是抱持這路過的心情,畢竟才剛剛去過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這兩個國家的文化都和維吾爾人有點關連(對,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烏茲別克人和維吾爾人其實是同一個族群,至今也操著相同的語言,因為對泛突厥主義恨之入骨的中國政府不會讓你發現這件事),但又少了中國色彩而更加純粹;相形之下,走著標準中國特色發展的喀什就沒那麼有特色,喀什的清真寺與陵墓那兩國比起來簡直像路邊民宅一樣。
結果卻讓我大感意外:我發覺這個城市雖然特色不如前兩國那樣鮮明,卻有一些讓我覺得驚喜的發現。簡單記下這一兩天所見:
I didn't expect much from this city: as someone who just came from central Asia, the Islam architecture in Uzbekistan is way more impressive than here, and the Turkic/Islamic culture in Uzbekistan and Kyrgyzstan is more authentic than Kashgar. But to my surprise, I actually liked Kashgar more than I thought. Indeed it is not as impressive, but still found things that amazed me:
*既像中國又像中亞*
Where China and central Asia meet
就如同大多數的中國城市,第一印象往往是超大的建築和馬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北京上海的看起來沒什麼差別;然而,離開市中心不遠,我仍然看到在泥塑的民居旁邊,維吾爾人在泥濘的路上趕著羊,就和我在吉爾吉斯每天看到的景象一樣。而旁邊不到10公尺處就是30米寬的新闢道路,暗示著我看到的這一切可能幾個月之後就會完全改變。
As a typical Chinese city, first impression is often the extra-large-size streets and buildings. The new high-rise buildings here are no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Beijing; but few kilometers from downtown, you can still see more common central Asian scene. Next to mud-covered houses, locals still push their flocks around on muddy roads, even though it was just 10 meters away from a newly built modern street. I think the existence of the street implies that this scene can probably change in a few months.
*維吾爾民居*
Uyghur residence
和青旅認識的朋友一起去逛老城區時,有幸被當地人邀請到家裡短暫作客,得以窺見他們的典型家屋:入口處通常會有個前庭,前庭裡有著一個涼台上面擺著刺繡的軟墊與茶几,這是他們在炎熱天氣裡吃飯喝茶閒聊的地方;前庭裡還會有個直上二樓陽台的階梯,偶有植物枝葉從陽台垂下,成為房屋裝飾的一部分。
主人送上了溫水與形似饅頭的麵食,我們在涼台上透過會講中文的孫女和老爺爺老奶奶溝通。他們已經80(也就是出生在這裡還是中華民國新疆省疏勒縣的那個年代),跟他們說我是台灣人,他們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只是繼續說著這是我太太、這是我孫女、這是我曾孫……。
While exploring the old town with a friend I met at youth hostel, we were invited into a local residence. A typical residence has a front yard, where a bed is set with a table and cushions. This is where the family would eat and hang out while temperature is high. Also a stair leads to a second floor balcony, where some plants would come down into the yard.
We were served with warm water and some homemade bread, and tried to communicate with an old couple through their granddaughter who can speak Mandarin. They are already 80, and know nothing about Taiwan. The gentleman simply repeats that this is my wife, this is my granddaughter, this is my great grandson, etc.
*內地的定義*
The "inner land"
偶然遇到一位家在新疆的漢人小哥,和他提起我旅行的經驗,還有我旅行的花費。他說,他去年去「內地」轉了幾天結果也花了幾萬元。我心想,內地?啊內地不就是你們大陸嗎?我這才想到,其實對不同人來說,「內地」指的是不一樣的概念——對他們來說,東部那些以漢文化為主的核心城市才是「內地」,自己住的地方是邊疆。
這樣說來,「台灣的內地是南投」這個講法好像也不太對,正確來說,東部人會覺得內地是西部、南部人會覺得內地是北部、新北市人會覺得內地是台北市吧。
Met a local Chinese who said he traveled to the "inner land" from Xinjiang (the province where Kashgar is located). This surprised me, as I always thought that for a mainland Chinese, inner land simply means the entire mainland (in opposition to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u). His words chang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inner land". I guess the true meaning of "inner land" is: where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primary cities are located.
*維吾爾人的處境*
喀什幾乎所有的商店招牌都是維吾爾文字與漢字並列,公車報站名時都會報中文和維吾爾語(對,沒有英文),古城裡玩樂的孩童嘴裡說的也都是維吾爾語,乍看之下這個文化似乎欣欣向榮,但事實上大家都覺得這一切很快就會改變。
在這裡工作的漢人告訴我,他發現維吾爾人言談之間會流露出一種「漢文化比較好」的偏見,學校裡已經開始不教維吾爾語,許多政策明顯有利於漢人,城市裡可以見到的一切標語也都是「文明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九大精神」等。在這種漢文化或者國家團結至上的氛圍裡,維吾爾人的語言和文化正快速的弱化著。
Uyghur language can be seen and heard everywhere, and this may make you feel that this minority culture in China is thriving. In fact, it is not, and many think that this situation would change very soon.
Han Chinese locals here told me that they can feel even the Uyghurs show disdain toward their own culture unconscientiously in their conversation. Uyghur language is no longer taught at schools, and many policies are friendlier to Han Chinese. "Han is a better culture" can be observed in many ways, and the Uyghur 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being weakened rapidly.
前庭覺定義 在 前庭覺感統遊戲(不需要道具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前庭覺 感統遊戲如果在家裡沒有搖滾陀螺,搖搖馬,盪鞦韆~等,也沒辦法天天去公園時,要怎麼滿足 前庭覺 刺激呢? 寶寶陀螺 寶寶版大怒神 在大人小腿上玩“小飛機” ... ... <看更多>
前庭覺定義 在 前庭覺是什麼? 如何影響著孩子能力發展? 什麼教具玩具遊戲 ... 的推薦與評價
影響日後視聽覺和說話能力,平衡能力發展,爸爸媽媽們不可不知道的前庭覺. 人類最主要的學習工具都在頭部,由耳朵,眼睛,鼻子,和嘴巴接收訊息,透過腦幹前 ... ... <看更多>
前庭覺定義 在 前庭覺居家活動--在家可以怎麼玩?|Northstar腦思達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幼、小、中、大班的 前庭覺 居家活動! 簡單好操作!看完影片馬上和孩子一起試試看吧! _ ✨相關影片: 1.孩子個性急、衝動易粗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