처음 뵙겠습니다 初次見面
—-
안녕! 搭好!
我是老小姐跟B爺的寶貝女兒😘,藝名森森🤗
我是急性子,只要時間到、紗布巾圍好、就會假裝哭哭、高聲催奶喝(甩瀏海
因為個性太著急了,所以在媽媽肚子裡只住了30週又4天,就急著來到這個好玩的世界,幸好馬偕PICU的薯鼠姨母都很疼我,養到白白胖胖才讓我回家。
現在我已經出生4個月囉,雖然矯正年齡只有2個月,醫生姨母評估我各項成長曲線都已經跟上同期了(再甩瀏海
接下來要跟我超嫩的新手爸媽一起請各位姨母三寸多多指教囉~잘 부닥해용.
—-
森森是我跟B爺期盼已久的寶貝。
自從決定要懷孕,我們倆做了各種科學、不科學的努力,最後在不孕門診進行一連串抽血內診子宮鏡檢查之後,發現原來我的身體在日夜加班應酬的摧殘下,已經步入40代了(淚。
就在一再自然受孕失敗之後、下定決心要花大錢作人工受孕、甚至試管的門診,機警的醫生堅持先驗孕,然後就發現森森小寶貝降臨了,真是孝順又省錢的乖女兒(無誤
孕期一切順利,各項孕期檢查都合格,孕吐也才意思意思吐個兩次體驗一下,甚至妊娠紋一條都沒長,原以為就會這麼一路綠燈到40週自然產。
想不到28週的週五晚上,經過連續一個月天天加班,當周肚皮緊到不行,第一次懷孕沒有經驗,不知道那就是宮縮警訊,我在凌晨0點破水了;B爺一路狂飆送我到急診住院;主治醫師安排絕對臥床安胎2週,之後羊水實在太少、安不住,森森就緊急剖腹出生了。
現在描述起來只是幾行字,但從安胎、緊急剖腹、復健、森森黃疸照光、練習脫離呼吸器、新生兒檢查,從5月到現在經歷的五個月,我好像老了5歲一樣(扶腰
雖然森森提早了2個月出生,讓我倆新手爸媽手忙腳亂了一陣子,幸好現在也都闖關成功,森森在中秋節的時候體重滿5公斤、而且順利睡過夜了(撒花
這五個月掉了好幾升眼淚,接受了很多溫暖的問候,有早產經驗的爸爸媽媽前輩無私的分享,甚至很多朋友都拿自己曾經是早產兒的例子鼓勵我們,真是萬分感激(手比愛心
—-
「老小姐」這個專頁本來就是我紀錄雞毛蒜皮生活的渠道,很可惜咎因在台灣繁重的工作而被迫停更很久。
剛好趁現在申請育兒留停期間,我會盡可能趁森森睡覺的時候留下紀錄,要是這些安胎、產後復健、早產兒治療、育兒筆記能夠提供讀者任何一點幫助,我都會滿懷感激繼續紀錄這些前車之鑑(嗯?
然後,老小姐已經變成炫嬰魔人,有興趣觀察森森成長的讀者,歡迎光臨老小姐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sslauatkore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高雄市議員鳳山黃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4.12 #15mins質詢經發局】拚經濟,守法是最低線 還記得上次市長拒絕公開的兩岸小組會議嗎?當時經發局的簡報中有一頁寫著「中資評估投資高雄」的產業別,其中包括了養生村和不動產開發, ( https://npptw.org/N2XFmY )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違反法規,怎麼...
前車之鑑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前車之鑑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篩檢依法裁罰本就有法律,不是新發現】
柯市長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大安區診所感染案例匡列200多人,只有60幾個願意篩檢,都是100多個民眾不想來篩檢,他們無法強制手段處理,但市長現在警覺應該強制,所以要請示中央。
.
可是市長,傳染病防治法第36條:「民眾於傳染病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應配合接受主管機關之檢查、治療、預防接種或其他防疫、檢疫措施。」(https://bit.ly/3Anog5y)
.
且依照第70條,拒絕、規避或妨礙,可開罰3000~15000以下罰鍰。(https://bit.ly/3xepxtS)71條,由地方主管機關處罰之。
.
其實之前北農會失控,也是一樣的問題,明明當時已經累積確診33例,早就應該擴大匡列強制快篩,結果市府僅用「呼籲的」請北農人員自行騎車到2.8公里外的剝皮寮自行快篩,直至被爆料、累積至53例後,市長才裁示要機動隊去北農就地快篩。
.
已經有血淋淋活生生的例子,市長處理我們大安疫情,卻都不會作為前車之鑑。
.
法律早就訂在那邊了,這不是新發現,市府可直接依法行政!
.
請市長不要請示了好嗎,病毒不等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趕快依法行政,盡早篩檢才能有效控制病毒,保護我們台北市民,大家都會支持!
前車之鑑例子 在 高雄市議員鳳山黃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12 #15mins質詢經發局】拚經濟,守法是最低線
還記得上次市長拒絕公開的兩岸小組會議嗎?當時經發局的簡報中有一頁寫著「中資評估投資高雄」的產業別,其中包括了養生村和不動產開發,
( https://npptw.org/N2XFmY )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違反法規,怎麼還有讓中資進入的可能?因此黃捷今日質詢兩項產業的規劃為何?另外,韓市長所說的石化專區,黃捷也於質詢時嚴正表達反對立場。
#中資進入的前車之鑑_房價起飛
1.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曾公開表態:「不歡迎中國大量移民在馬來西亞置產,這會把我們擠進森林。」因中國新建房屋價格高,馬來西亞人大多無法負擔。
2.北海道被中資購買的面積已達25000公頃,已快超過一個台北市,許多重要的農、林、水源用地都遭到中資收購,不僅房價飆漲,連食安等社會問題都大受影響。
3.香港房價逐年飆漲,平均房價到一坪280萬台幣,20多萬的居民居住在僅0.6坪的牢籠裡。
面對以上問題,無論中資欲投資的是不動產開發還是房地產買賣,都可能影響我國居民生存,因此我質詢經發局長是否會越過中央法規?是否在這麼多負面例子之下還支持中資來高雄開發不動產?
#國內養生村產業成熟_臺灣不應拱手讓人
1.1996年潤福淡水生活新象銀髮住宅
2.2002年桃園長庚養生文化村
3.2005年苗栗西湖聖恩養生會館
臺灣國內銀髮產業發展已十分成熟,我們歡迎國內企業來高雄投資,且臺灣養生村兼具世界上兩個長照體系最好的國家瑞典和日本的優點,更具有地理位置位於中日間、飲食文化語言中日兼併、養生村發展經驗豐富及醫療體系優質且完善等優勢,實在不需要倚賴中資。
面對以上兩種產業的問題和建議,局長回覆目前 #不會開放,#也不會違反法規。
#拒絕新設石化專區
韓市長說高雄缺少一個真正的石化專區,我在質詢中點出,高雄有三大先天不良的因素,不應再新設石化專區,包括:
1.現有工業區緊鄰市區,但若填海造陸,將加重財政負擔
2.高雄的空氣品質已是全國最糟,不能再惡化市民健康和環境
3.高雄是全國最缺水的地方之一,海水淡化廠、再生水廠嚴重不足,也不應與市民搶水。
黃捷要求,高汙染低利潤的上游石化產業應盡速升級轉型,迎接循環產業示範區,邁向零汙染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模式。另外,黃捷也提出 #風險社會 的概念,強調過去高雄在發展石化業時欠缺風險管理的思維,才會任由石化業侵害高雄人的健康,讓高雄人當環境難民,甚至讓工業管線穿越人口密集的市區,世上少有的荒謬都市規劃,請經發局不要再犯!
我請經發局長承諾,若未來真有石化專區,務必先提出一份石化專區完整的風險評估報告,評估高雄市民所要面臨的各種生命財產、健康、社會甚至國安風險,並經過充分的社會溝通、公民參與過程,再來審慎思考設立石化專區的必要性!
局長則澄清 #市長說的石化專區是指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我就更懷疑市長是否連循環經濟都不了解,擅自將兩種完全不同概念和型態的產業混在一起,至今對市政仍不熟悉的市長實在讓人擔憂(汗)!
👉小短片告訴你什麼是循環經濟?
https://npptw.org/J25zU2
#產業發展應考量風險管理
#提出石化專區風險評估報告
#不要都731氣爆了還學不會
--
捷辦同行,一起前進
👉留言、分享、私訊粉專!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jie_npp/
🤟youtube:https://npptw.org/nJWmqB
👾公開資料:https://issuu.com/voteforfongshan
💌信箱:voteforfongshan@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