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斷裂的鉛筆筆尖竟然可以雕刻出這麼多造型!
#眼力跟巧手都要夠好阿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5 黃淑蓮 -------------------- 藝術家簡介 -------------------- 出身於馬來西亞,現居台北。 創作上以實驗錄像,實驗聲音和行為藝術為創作媒介。觀察和感受生命並將日記和記憶轉化成影像與聲音。 ...
創作媒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ttps://youtu.be/GblWSnr0-N4
「我的願望,就是一直陪著你!」
以柴犬阿奇的角度輕輕唱出一首毛茸茸的陪伴,陪你一起笑、一起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狀態,絕對不會讓你自己一個。
跟安妮和家人一起躺在沙發上、散步吹風、吃點心......,這些平常小事,只要在一起,阿奇都覺得是最幸福的時光,都是阿奇最單純的願望。
*善待生命,終養不棄養
🔗Album purchase 專輯購買
https://www.fight30.com/products/anni-hung-present-album
Listen online 數位聆聽
https://bfan.link/present
◂ Follow Anni online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niissparkling
☼Twitter https://twitter.com/anniissparkling
☼Weibo https://weibo.com/u/2682416311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hereannisings
詞 Lyricist:洪安妮 Anni
曲 Composer:洪安妮 Anni
我的願望 就是陪在你身旁
看你有好事發生 就會 笑得很大聲
每天都賴床 喜歡躺在沙發
我跟你一起躺
什麼都不要想 就可以順利睡著還說夢話
傍晚太陽 慢慢沈到山下
我們出去散步 微風很涼
草比花香 我聞到雨季正在路上
剛好可以洗掉最近這座城市的憂傷
我的願望 就是陪在你身旁
如果有壞事發生 不會 讓你自己憋著
一起想辦法 一起對付壞人
不會讓你一個
獨自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狀態
月亮升起 掛起滿天星星
我們去陽台看 夜景很美麗
靈感突然找你 哼了一段旋律
你寫了些東西
裡面有我和你 還有我最喜歡的點心
我的願望 就是跟你在一起
不管 什麼時候 不管 你在哪裡
一起頭髮變白 走路搖搖晃晃
都陪你
-
Music Credit
製作人 Producer:吳奕宏 Wu Yi Hung 、洪安妮 Anni Hung
編曲 Arrangement:吳奕宏 Wu Yi Hung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吳奕宏 Wu Yi Hung
弦樂編曲/演奏 Strings Arrangment/Playing:盧思蒨 Szu-Chien Lu
弦樂錄音Strings Recording:李詠恩 Joshua Lee
人聲編輯 Vocal Editing:吳奕宏 Wu Yi Hung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吳奕宏 Wu Yi H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Playroom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吳奕宏 Wu Yi Hung
母帶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吳奕宏 Wu Yi Hung
Video Credit
動畫 Animation: emi & the veggies
手寫字 Hand Writing:周書辰 Shuchen Chou
About Emi 動畫師
Emi 出生於香港,現居住及活躍於英國倫敦任插畫師。
碩士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舞台設計系,藉舞台劇創作而鑽研影像投影,進而自學並以數位繪圖和動畫爲主要創作媒介。
Emi 現以製作Instagram和Facebook廣告插畫和動畫為主。客戶包括美國時尚品牌、有機美容產品及食品公司等。喜歡以小清新風格和馬卡龍色系爲創作基調;其作品將收錄於合集內,預計2021年11月於日本推出。
Website: emiandtheveggies.com
Instagram:@emiandveggies
創作媒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T恤作為創作媒介
#我是賣T恤的
-
為什麼設計T恤、賣T恤?
-
首先要說在前面,我賣的 T 恤是我自己設計,自己在工作室親手印出來的。
-
當過老師、作者或自由撰搞以後,仍覺得對創作一直是渴求的,而且是創作生產自己的內容,不是服務他人,不是為別人寫稿、設計或,而是把想說的概念自由的呈現出來,不需為誰量身打造,甚至讓他人大量更動設計。
-
再者,我也迷戀真實的創作,是手摸得到那種,而非只在電腦網路裡虛幻世界。希望把自己的視野觸及,落到真實世界,像職人般的用雙手創作作品。
-
而我衝動,也相信直覺,會馬上去做。
-
我一直記得大一時版畫課,不用機器不用電腦,就能把設計印在衣服上的實作經驗。雖然後來就不曾再做,但那神奇的經驗一直放在心裡沒有忘記。
-
到泰國以後更常沉迷在恰圖恰的T恤海裡,在泰國T恤好像已經成為一座美術館、一個過度,儼然是一個成熟的文化媒介,就像報紙、小說、畫作或海報,一樣可以說話。
-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穿在身上的T恤,其實是一塊合身的看版,代表了自己,別人看到你,也看到了你身上的穿著。而T恤這個服裝類別快速輕便的特質,讓擅長短打的我更好發揮,有圖案、有文字,讓這個媒介更豐富也更有趣。
-
以T恤作為創作媒介,作品不是放在書架上、美術館中或硬碟裡,而是被穿在身上四處遊走,然後再被其他人看見。於是我覺得這件事實在太有趣了。
-
我是用創作的觀點來看賣T恤這件事的,並非市場或潮流。他會賣錢,但他永遠也不會是生意,那種成天思考行銷或成本的生意,他只是我一個人在做的創作,只是賣給了你。所以他有我的風格、概念,有共鳴的人會喜歡,有一樣的話想說的人會把他穿在身上。
-
他通常有輕淡而認真的幽默,沒有太速食露骨的流行梗,有安穩的設計美學,通常是安靜不喧嚷的,但被閱讀後能有餘味的,懂的人會心一笑,沒接收到的人也覺得好看的,一件T恤。
-
我在回台前,在曼谷的小套房裡,開始了這個計畫,趕著讓 bangkok sakthi 在曼谷出生,讓他帶著泰國的幽默又溫柔的天份回到台灣繼續吃台灣米和台南的糖長大,長成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樣子。
-
目前 bangkok sakthi 圍繞著幾個喜歡的核心創作,泰國風、旅行社、台南腔、外語系,而展場就在地方街頭上。
-
還有沒有?
嗯,賣T恤有這麼多好說?
有。
-
-
𝙗𝙖𝙣𝙜𝙠𝙤𝙠 𝙨𝙖𝙠𝙩𝙝𝙞
網路商店新開張
https://famishop.fami.life/id/bangkoksakthi
-
[即日起至9月9日]
回台一年悲傷週年慶
▊優惠①
曼谷船橋粉絲專屬折扣碼
bkk555
結帳時輸入折扣碼滿199享有93折優惠
▊優惠②
滿999享免運優惠
創作媒介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5 黃淑蓮
--------------------
藝術家簡介
--------------------
出身於馬來西亞,現居台北。
創作上以實驗錄像,實驗聲音和行為藝術為創作媒介。觀察和感受生命並將日記和記憶轉化成影像與聲音。
--------------------
作品介紹
--------------------
情緒很不穩定時,所產生的視覺和聽覺,已無法準確判斷認知正確的資訊。對白以喃喃自語的方式提出問句與答句和對外界的提問句。自問自答you know? Yah I know下,個人或是兩人對話下問與答也同樣成立。是否真的是知道或同感深受? 你看和聽到的是否一切真實?是遐想或幻覺幻聽?一切來自實與虛的認知並讓自己處在情緒裡。透過這些視覺影像和對白產出對外界的訴求和認知自身的情緒感受。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b0XlTszC2I/hqdefault.jpg)
創作媒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身為台灣最富盛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吳天章每隔十年就會轉換創作媒介,吳天章深恐自己陷入匠氣,所以每當一種藝術媒介能夠做到最好時,就會想要重新冒險,轉換到另一種陌生的介面,持續探索更多未知、充滿想像空間的領域。
從80年代涉及政治、歷史批判的油畫,以《四個時代》在藝壇佔有一席之地;90年代創造台客美學平面攝影風格,代表作是《再會吧春秋閣》;2000年進入電腦合成技術為主的數位影像時期,陸續發表名作《千鈞一髮》、《永協同心》、《瞎子摸巷》、《夙夜匪懈》等;2010年吳天章轉換到動態數位影像領域,以一鏡到底、抽格、快速攝影等手法,結合魔術、特技、機關設計,完成錄像藝術作品《心所愛的人》、《難忘的愛人》、《再見春秋閣》。
吳天章以為,自己的終極關懷是離別,是人的生老病死。20幾歲時,年僅21歲的親妹妹車禍喪生,讓吳天章對死逝有著獨特的感懷,轉而透過作品緬懷嘔歌青春、記憶與生命。
同時,台灣的母體文化也成為他的創作主題,尤其是喜喪不分的喪葬文化。他將殘缺與完美、死亡與歡樂、腐朽與燦爛,藉由電腦合成技術,重整編修,完成最俗豔絢麗的遺照。他關注死亡與生存之間的臨界點,人是不知生,也未明死,所以其創作是中間美學,也是太平間美學。亦即,他透過作品製造最完美的瞬間,封存時光之縫、生死之界。
從小生長在基隆的吳天章,童年是透過美軍、水手去認識世界。而基隆是離別的故鄉,港口總是有無數再會的故事。而水手服對他來說,具備心理學的層次,既有天真可愛,也有情色猥褻。他乃借題發揮,完成個人與集體潛意識的拼合。
鮮少依賴偶發性,吳天章創作成品時,往往經過嚴密的計畫,即便發想的過程是感性的,但在執行時,因為想要達到最高的準確度,所以十分理性。他會畫出草圖,展開複製的前製流程,以及縝密的後製作業。
在數位攝影,吳天章會將7、80張底片精密地後製為一張完美無缺的平面照片。而錄像藝術的部分,則是講求演員、工作人員、道具機關的絕對配合,反覆的演練,耗時半年的前製工夫,方可完成一鏡到底的數位動態影像作品。
小檔案
吳天章,1956 年生於臺灣彰化,現居、創作於臺灣台北。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80年代時,吳天章以油畫創作政治、歷史主題,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90年代,以攝影複合媒材為媒介,開啟「台客美學」。2000年轉以電腦修圖及合成技術,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進行創作,創造出驚聳有力的影像作品。2010更轉型至「錄像藝術」,以「一鏡到底」的電腦剪輯,呈現詭異的錄像風格。
吳天章的油畫作品,大多以歷史文本為創作依據,進而反思歷史發展。之後的攝影作品,巧妙地結合台灣歷史、黑色喜劇及豔俗現成物,自創台灣特有的嬉謔悲情風格,因而有著「台客藝術家」的封號。
重要個展、聯展計有:2017《第八屆MADATAC Fulgor líquido(液視/異視)吳天章個展》,2016《陌路歸真1980-2011》、《別說再見2001-2015》,2015代表台灣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別說再見-吳天章個展》,2014《喚.魅─吳天章個展》,2013《偽青春顯相館-吳天章個展》,2011《One Piece Room: 吳天章個展-孌》,2008《懾—像》,2007《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美術對照展》,2000《近距觀照—台灣當代藝術巡迴展》,1998《內‧外—華人當代新藝術巡迴展》,1997《台灣現代藝術序幕系列 (2)》,1990《四個時代》,1987《傷害症候群》等,展場遍及全球各大城市,如台灣台北與台中、中國北京、美國紐約與舊金山、加拿大溫哥華、義大利威尼斯、澳洲昆士蘭、西班牙馬德里、日本福岡等地。
相關新聞
http://bit.ly/2Ujgw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xRl5k7snVU/hqdefault.jpg)
創作媒介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Break & Break ! Chou Shu-Yi Dance Video Exhibition2018 Taipei_Polymer
* 無用之地 * 周書毅身體錄像展 空場 / 台北
身體 在無用之地上起舞
創 作 周書毅 Chou Shu-Yi / film director & choreographer
影像攝於 2014.10 ~ 2017.10 / Film record
影像設計 李國漢 Max Lee / Video design
音樂設計 王榆鈞 Yujun Wang / sound artist
燈光設計 莊知恆 Chuang Chih Heng / Lighting
平面設計 陳文德Winder Chen / graphic design
展演記錄 呂威聯 William Lu / Video Recording
展覽合作 空場Polymer / co-work space
*FB : https://www.facebook.com/shuyichoushuyi/
舞蹈家周書毅首次舉辦身體錄像展 "Break & Break! 無用之地",展出地點位在台北的空場藝術聚落,這裡在90年代以前是一間紡織工廠,閒置多年後,透過藝術家進駐產生新的能量。而周書毅選擇於此的原因,正是想與休息再生的廢棄空間撞擊對話。此次展出的影像是2014年至2017年身體在各地移動的觀察,從城市的中心到邊緣,從外在龐大的建築到內在個人生命的構成,不斷透過身體與那些有用或無用的場域對話著,感受到人類正在往毀滅的方向前進著。其中有許多場景,都是我們忽視的,如同生命的分類,將彼此邊緣化的過程。
“無用的時刻,是生命過程的一部分。在身體感到無力或是無用之時,我們如何感覺活著?”
周書毅用身體的舞動去撞擊空間,找到生命與土地彼此相互呼應的力量,那是一個無人之地,也可能是一個即將被拆除的釘子戶,或是我們曾經對抗的路,在被遺忘的角落中,等待著再生的可能。
Break 是休息,也是打破、損壞之意,兩者之間不同意義,卻相互並存著微妙的關連。而中文則以人在面對身體無用的狀態,以及土地在對抗財權後的破敗去命名,試圖帶領觀者從身體走入影像中的空間,感受身體與舞蹈語言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存在與對話時刻。
影像,是這次創作媒介的開端,從身體到光影到環境,決定按下快門的原因是"人",是人在這時代變遷與城市快速更迭的環境下,所感受的流逝與無力感,從無力的角度去觀看環境中不同的力量,從中心到邊緣,從有到無,從失去到再生。
--- 周書毅
* 特別感謝 : 郭奕臣、乙甯、小野、育晉、春春、孝聆、林婉玉、李偉能、王榮祿、伍宇烈、古名伸、郭奕臣、黃明川、陳芯宜、趙徳胤、林立淇、劉麗華、林家文、劉孝聆、Frankie、Zoe、Tank Wu / Solo singer hotel、周先生與舞者們、DocDoc紀錄片工作坊、事件工作室、鹿港囝仔、驫舞劇場、laboratory實驗平台、豪華朗機工、稻草人現代舞團、雲門-流浪者計畫、廣藝基金會....以及許多未能提及的好朋友們 , 在這兩年多裡協助我 , 讓我堅定獨立自籌製作的你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yL8z11tvv4/hqdefault.jpg)
創作媒介 在 【「1960年代前香港西方媒介創作概論(第二期)」對談講座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960年代前香港西方 媒介創作 概論(第二期)」對談講座(粵語)Dialogue on “A Survey of Western Media Art in Pre-1960s Hong Kong (Phase II)” ... ... <看更多>
創作媒介 在 #探索藝術創作媒介 -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探索藝術創作媒介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