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灣循環經濟週】
跨部會與民間攜手總動員 建構永續綠台灣🌳
#2021臺灣循環經濟週 今(9/28)正式開跑,由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內政部、工程會攜手籌劃系列活動,結合政府部門、在地資源、產業生態、綠色經濟,希望將台灣循環執行成果與未來願景展獻給全世界!
#五大部會11大特色活動
2021臺灣循環經濟週從9月跨至11月,五大部會11大特色活動陸續登場。其中經濟部以鏈結國際、鏈結在地、鏈結未來為主軸,分別舉辦「#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跨領域企業循環設計工作坊」。從台灣到國際、農食到高科技、趨勢脈動到行動實踐,引領產業邁向循環永續。
#鏈結國際 #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
本活動由產官研合作攜手,集結國際重量級高科技產業專家,包括台積電、高通、應用材料、日月光、台灣默克等,探討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對於永續發展的未來方向及策略。
💁♀️「ESG暨永續製造高峰論壇」:https://www.semicontaiwan.org/zh/ESG-%26-Sustainable-Manufacturing-Summit
#鏈結在地 #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
該活動結合「2021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於11/10-12在高雄展覽館舉行,以「實踐動靜脈整合,打造循環生態系,建構永續新台灣」為主軸,齊聚循環經濟相關產業界之翹楚,以「跨產業、創新性、多元化」為訴求,從全球循環經濟趨勢及產業脈動切入,建構動靜脈產業發展循環生態圈之新策略,並從循環創新設計打造永續新商機。
#工業局臺灣永續主題館
同時,經濟部工業局也特別設置「#臺灣永續主題館」,展現循環經濟推動方案四大策略成果、循環生態圈及創新循環技術,透過實際成果展現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及高值化產品;彰顯政府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之循環經濟政策,為台灣建構循環經濟整合解決方案。
💁♀️「2021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https://tassasiaexpo.com/
#鏈結未來 #跨領域企業循環設計工作坊
透過企業跨領域交流,突破自身專業領域之分界,進而激盪出更多創意發想。將從國際新趨勢、循環設計方法與流程以及循環設計案例切入,而後引導企業了解如何在產業中推動循環設計,探討從循環設計到循環實踐,解決邁入循環經濟所面臨的癥結問題。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www.moeaidb.gov.tw/external/ctlr?PRO=news.rwdNewsView&id=37142
創新設計 案例 在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裝修中伏大全 ◤
香港人居住空間有限,有時網上會出現創新設計意念(創作力量和幻想會嚇你一跳),但呢啲室內設計又係咪實際呢?
炎炎夏日,冷氣機有咁多款,應該點樣揀呢?除咗考慮牌子,仲可以睇埋冷氣機類型、功能及匹數三大類。
https://bit.ly/2T5eYKy
=========================
👷 裝修佬 -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裝修爛尾要搵幫手】https://bit.ly/3tzu5sU
📚【專欄文章】http://bit.ly/2LyQXno
🛒【Mall優惠】http://bit.ly/34qchEl
📝【建材咨詢】https://bit.ly/2NjTZks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幫你揀選最適合你嘅裝修佬 #裝修 #裝修佬 #裝修案例
創新設計 案例 在 職涯成長駭客-Cryst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媒體時代,如何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讓人資看見】
-從人資角度看個人品牌經營議題新主題解鎖
2021.06.16 中原大學線上演講解鎖
佛系講師之路,北部學校解鎖,之前都跑南部母校,今年終於解鎖北部學校XD
活動範圍在北部居多,我要許願更多北部的學校、機構邀約XD
今年疫情關係,差點以為這場演講要取消,但還好最後變成線上版。
這場疫情來得很突然,對於開課的人是個轉型的時機,從線下轉成線上,擅長帶實體工作坊的我,雖然早在去年疫情一爆發,就買好C922鏡頭、Blue Yeti麥克風,但還是抗拒XD
因為我真心喜歡實體深度交流,但這樣的危機也是轉機,終於讓我面對轉線上這件事。
▌主題創新設計:人資不再談履歷面試,改談品牌經營
人資身分只能講履歷、面試、還有職場嗎?試試談個人品牌經營呢?
履歷面試這還是很重要,但人資招募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多元,除了傳統104以外,人資早就潛伏各社團去參加活動,主動認識人才,但學生怎麼可以不知道這件事呢?
以一個當過人資身分的創作者,來談談這件事應該很合適。
於是這場活動,我分成三個部分來談-
1、那些年我遇過可怕的面試者範例
(個版恐怖發言、履歷寫得亂七八糟、用字遣詞很可怕)
2、5W1H開始打造個人品牌
3、實體社群跑跳方法
▌線下教學轉線上:放下完美主義,回到教學本質
還好這場課程開始之前,我已經連開一個月的IG直播,先讓自己習慣對著空氣自言自語(?)先習慣鏡頭....
每天爬很多大神的線上教學文,還好各級學校老師當前鋒,他們研究了許多厲害的玩法,我看得眼花撩亂的,甚至還很焦慮怎麼那麼多方法,我該怎麼做?
因為我實體課程,是給學員精品化體驗為主,我還在三月開了課程精品化工作坊,教大家怎麼設計一場精品化的課程體驗,所以也會希望自己線上課程,也能夠做到這樣的要求。
但在自己沒那麼熟悉的領域,還要要求自己一次到達過去的高度,就變成莫名的焦慮。
但後來,我決定回到教學的本質,回到分享的初心,能夠與學生真心交流,什麼有的沒有的插件、遊戲、安排其實都沒那麼重要。
所以最後,我選擇以簡單的聊天室互動為主,用最簡單的1、2,去做互動;也會設計思考題,請他們在聊天室直接打上想法,直接收集他們的想法;有開鏡頭的同學,也請他們直接在鏡頭運用手指、表情作互動。
最後,也得到熱烈的回應與響應。
▌當知識導遊不是知識大神
分享一開始,我就先請學生猜猜我跟他們差幾歲,目的是想告訴他們,我跟他們不遠,所以他們此時對於未來的迷茫、對於職場的一萬個為什麼,我都理解。
因為過去在大學的時候,我也很喜歡聽演講,但當時學校比較常找的是年紀差20-40歲間的講師來分享,這些講師知識濃度很高,可惜我們年齡差距太大,同時生命歷程不夠深,所以無法參透,也無法同時對彼此有深刻共鳴,這是我覺得可惜的地方。
過去,曾被要求過要成為那種高高在上、很 hard 的講者,我試過一陣子,真的不想成為那個樣子....
而我想當的,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知識分享者,而是真的能走下來,陪你一步步、帶著你完成些什麼,玩些什麼的知識導遊。
學生也回饋,覺得我的講課風格親切友善、很願意互動,看來我正走在知識導遊之路無誤呢!
▌透過教學分享,傳遞溫暖、少批判和平等的文化
會後有收到一位學生的心得很感動,從他的字句當中看出,我想傳達的,包裝在那些乾貨或是有趣的案例、互動下,我想傳達的確實透過我的行為、言語、案例傳達出去了。
而我,傳達了什麼呢?
我告訴學生,我們和公司之間是平等的,面談過程就像相親,沒有誰比較低微,你需要薪水和工作經歷,對方需要你的能力與人力,你們彼此都是平等的!
另外,課前和窗口老師做課程對焦時,窗口老師提到希望讓學生了解,網路上的發言適當性很重要,於是我想,那絕對不能直接說教,誰喜歡聽說教呢?我也很討厭阿!
於是我設計角色扮演,設計了有情境的題目,讓兩位學生照著扮演,結束之後,我問問學生,如果你是其中一個人,你的同學在你臉書上亂發言,你會有什麼感受?
接著,再請學生假設自己是人資的話呢?
你看到面試者在自己同學板上亂留言,可能會有什麼內心os?
先請他們留言分享自己的答案後,我一一告訴他們,人資的內心戲演變。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設計管不管用,我知道一定很好玩好笑,但他們能否深刻體會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呢?
還好他們都能夠在這活動中試著換位思考,去想想對方的感受,並能體會更深的意義。
這就是我希望的,也是我經營自媒體,分享職涯洞察的初心,希望透過我的內容、文字、教學、分享,傳遞和過去時代強硬的風格不同的文化,平等、溫暖、更多理解、交流,少點批判的職涯文化。
因為我始終認為,職涯應該是個讓人愉快的大型實境遊戲場,不該是像我之前在地獄公司一樣,硬生生把自己身體與心靈操成行屍走肉,每個人都不管最終是否走向公司組織裡的遊戲場,都應該是快樂的在裡面遊玩,而不是被痛苦的折磨。
P.s學生的個資不方便曝光,所以圖經後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