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段時間沒寫長文了,總想著好像該收手不要再管粉專了,但總覺得有時候好像該發洩些什麼。
.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激情四射的收尾階段,在台灣,挺川普與挺拜登(比較正確來說,是質疑川普)之間的論戰也愈演愈烈。知美派的朋友們多半傾向於質疑川普,而在台灣的朋友們則對川普寄予更多的期望。
.
關於川普與拜登的外交政策,我的看法是這樣:
.
川普的外交政策強調美國優先,而且他對美國的力量也充滿信心,該重拳出擊的時候絕不畏縮。然而,就像很多人理解到的,川普是個生意人,也是個政治素人;他渴望打破建制現況,蔑視菁英所注重的一貫性,其外交政策充滿「翻手成雲覆手雨」的不確定性。再者,川普的意識型態是強調美國優先,盟友必須加碼跟上,負起一定程度的防衛責任,不能再像過去幾十年這樣寄生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體系下過爽爽了。這些不確定性與高要求,讓許多盟友吃到苦頭,也對美國產生嫌隙。在和平體系下過慣了爽日子的歐洲國家固然對川普不爽,在亞洲前線苦撐的軍事經濟盟友也倍感壓力。還有一點值得觀察的是,川普並不是打從上任一開始就高舉反共大旗,他的思考起點是美國優先、美國利益至上。是近兩、三年來,一方面是中美之間的利益衝突急速激化,二方面是對中鷹派主導了白宮的外交政策圈子,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才更多顯露出反共的色彩來。但如果反共路線妨礙到他觀念中的美國優先的話,臨陣變卦的可能性極高。厲害而自傲的強人尚且可以合作,但厲害而反反覆覆的狂人難以共處。
.
至於拜登,雖然他在參議院裡長期負責外交事務,但大多數的時候他真的並不是有什麼作為,而是像劉仲敬說的,柯林頓夫婦一手打造的新民主黨路線的忠實學生,忠實到簡直像個複製人。即使現在離柯林頓時期已經匆匆過了二十年,也看不出拜登本人,和他的民主黨幕僚群們,有什麼對時勢的洞察力與打破格局的創造力。拜登在這次的政綱裡面,一直強調要從川普的外交政策裡「撥亂反正」,要重新揭櫫多邊主義、要重新參與國際組織,要「與盟邦採取共同行動來應對威脅」。原本立場親中,一貫繼承民主黨的對中接觸政策的拜登,面對到反中浪潮,也不得不言不由衷地說「中國是一個特別的挑戰」,要迫使中國「修正其不當競爭行為與對人權的侵犯」,但在特定議題上還是可以合作。我對拜登最不耐的一點,就是他的外交政見裡面,不,應該說是他的整體政見裡面,充滿著和稀泥的味道。他主張多邊主義,問題是世界各國對於「聯合抗中反共」這件事,即便不是後知後覺,至少也是各懷鬼胎。而美國如果自己沒有表現出帶頭大哥的決心與果斷,而只是基於調和各方利益的幻想,與拘泥於國際組織那套無法發揮作用的框框架架,那麼所謂「多邊主義」只不過是和稀泥、議而不決罷了。而中國明擺著是勒索的高手,拜登還認不清中美脫鉤的既成事實,還要不乾不脆地論述「競爭中不排除合作」,那註定只會讓中國以「合作」為名綁架其他議題、行「勒索」之實而已。而和稀泥和到最後就是錯失時機。
.
說白了,川普的外交思路就是「我就是老大,有能耐的人扛起槍來跟我走,跟得上的大哥我罩他,跟不上的就拉倒」。而拜登則更多是「我盡可能維護過去那一套世界秩序,讓世界各地的盟友不要翻臉,包括中國也盡量以不撕破臉為指導方針」
.
誠然後尼克森的這幾十年間,世界秩序大致上是拜登的這一套「多邊主義、與中國接觸」的思路。川普是很蔑視這套體制的,他覺得絕大多數時候,聯合國什麼的協作平台根本不起作用,實際上還不都是我大美國輸血在給全世界撐場面麼?那何不乾脆把建制的那一套丟掉,我大美國帶頭另起爐灶算了?而拜登則捨不掉過去的那一套體制,總想著美國如果帶頭搞體制內改革,那這些協作平台應該還能夠重新發揮作用。
.
也因此,很多知美派台灣人粉專,尤其是科班出身的朋友們,都傾向於質疑川普。我很明白敝粉專的朋友們多半支持川普,對那些知美派的論點很不服氣,甚至覺得他們是光說不練的「文青體」。我很不建議這樣去批評那些知美派的朋友,因為他們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川普是主張破壞性創新的狂人,而拜登則是主張體制內改革的裱糊匠。破壞性創新的結果難以預料,而體制內改革的路線容易預測,也因此對體制瞭解愈深、涉入愈深的人,就愈難脫離體制內改革的想法。
.
然而我也必須說,任何體制都會有生命週期。以二戰的鮮血澆灌萌芽、在蘇聯解體後至臻巔峰的「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體系,也已經來到了疲態漸露的衰退期。而一個秩序的衰退,最大的特徵就是裡面「秩序的消費者」暢行無阻,「秩序的生產者」卻要被鄙視與揹負罵名。中國不但是世界秩序的最大消費者,而且還「打著紅旗反紅旗」,反過來滲透、破壞我們已知的世界秩序。而許多其它國家,受惠於這套秩序來維繫其和平與繁榮,卻忘了它們的和平與繁榮的根基何在,不願意承擔維繫秩序的代價,當美國老大哥提醒他們:「你們總得做些什麼吧?我美國不能老是給你們免費撐場面」,這些人還要生氣氣。
.
所謂恩威並施,外交場上本來「逼」和「哄」就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一味地逼盟友、趕鴨子上架,固然容易招來不滿與破壞默契;一味地哄盟友、照顧他們的利益與情緒,只會助長所有人的惰性讓組織陷入癱瘓。
.
川普與其鷹派政府的作風,看似過硬,其實算是恩威並濟的。對於甩不脫惰性的盟友,例如德國,川普政府不吝於往他們臉上搧巴掌。但對於有上進心、有警覺性的盟友們,川普政府也不吝於強力支援;台灣是最大的受惠者,日本也大致可以歸入此類。
.
反過來說,拜登的外交政綱裡面,我只看到一些模模糊糊的東西。他的設想是美國把身段放軟,重新把那些離心離德的自由陣營盟友們集結在一起。問題是拜登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一個衰退的秩序下,暮氣已深的盟友們,正放任著中國這個最大的秩序消費者繼續搞破壞。對於有心自強但能力還差一點的盟友,適時給他們一點鼓勵是大有助益的。但對於暮氣沉沉的懶蟲,你愈是哄他們,就愈是助長他們的惰性。這些人需要的不是好聲好氣去哄,而是震撼教育。
.
川普式的狂人外交,也許全世界需要時間去適應,但是能夠成功跟上隊伍的盟友們,終究會重新認識到美國的力量。至於拜登式的和稀泥「多邊主義」外交,反而可能讓美國在一再拖沓不決、過於形式主義、光說不練、有力量卻使不上的困局當中,逐漸走向衰弱。
.
至於台灣,我不認為台灣必須在川普與拜登之間擇一押寶。
.
應該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特定的人身上,並且一廂情願地寄予「聖君賢主」式的期許,這對台灣來說其實是一種懶惰、一種墮落,因為這樣的思考等於是把台灣的命運主導權交給別人,而完全忽略了台灣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台灣真正該思考的是,怎麼樣把自己的籌碼做大,大到能夠把美國的國運給綁在一起,讓美國輸不起台灣這著棋。也唯有這樣思考,才能在美國政權更替的不確定性迷霧裡面,站穩腳跟、找到出路。
.
而以台灣本身的戰略位置,還有在國際產業鏈裡的關鍵地位,是可以做得到這一點的。問題是要做到這一點,並維繫這一點,是需要台灣人自己的努力,而且是時時刻刻不懈的努力,而且是時時刻刻的警醒。
.
所謂「不押寶」,是不要對美國的特定領導人有著「聖君賢主」式的不實際的期望,而忘記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台灣與自由陣營合作的「站隊學」問題,是沒有妥協的空間、沒有退路的。
.
最可鄙的就是滿腦子「等邊三角形」,在不站隊而能從中輕易漁利的幻夢中,荒廢了對自身防衛能力與產業鏈地位的努力。對於滿嘴「等邊三角形」話術的政客,我們必須提高警覺。不站隊是最簡單的,但不站隊的結果就是只能當吃瓜群眾,不管哪個陣營上來掌權,你都會是被割韭菜割得最慘的那一批。
.
(圖片說明:手持咖哩棒的呆毛少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12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區議會大勝,人權法落實,警暴更見瘋狂。 警察像二戰末期侵華的日軍,路已經走到盡頭,焦慮不安、前路茫茫,他們更嗜血,殘暴。 第一批被美國懲罰的官員名單,開始網上流出,由林鄭、鄭若驊、李家超、前後兩任的警務處長、葉劉六大寇領軍,後面還有長長的人選吧! 美國牽頭,...
劉 學 義光 頭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一段時間沒寫長文了,總想著好像該收手不要再管粉專了,但總覺得有時候好像該發洩些什麼。
.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激情四射的收尾階段,在台灣,挺川普與挺拜登(比較正確來說,是質疑川普)之間的論戰也愈演愈烈。知美派的朋友們多半傾向於質疑川普,而在台灣的朋友們則對川普寄予更多的期望。
.
關於川普與拜登的外交政策,我的看法是這樣:
.
川普的外交政策強調美國優先,而且他對美國的力量也充滿信心,該重拳出擊的時候絕不畏縮。然而,就像很多人理解到的,川普是個生意人,也是個政治素人;他渴望打破建制現況,蔑視菁英所注重的一貫性,其外交政策充滿「翻手成雲覆手雨」的不確定性。再者,川普的意識型態是強調美國優先,盟友必須加碼跟上,負起一定程度的防衛責任,不能再像過去幾十年這樣寄生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體系下過爽爽了。這些不確定性與高要求,讓許多盟友吃到苦頭,也對美國產生嫌隙。在和平體系下過慣了爽日子的歐洲國家固然對川普不爽,在亞洲前線苦撐的軍事經濟盟友也倍感壓力。還有一點值得觀察的是,川普並不是打從上任一開始就高舉反共大旗,他的思考起點是美國優先、美國利益至上。是近兩、三年來,一方面是中美之間的利益衝突急速激化,二方面是對中鷹派主導了白宮的外交政策圈子,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才更多顯露出反共的色彩來。但如果反共路線妨礙到他觀念中的美國優先的話,臨陣變卦的可能性極高。厲害而自傲的強人尚且可以合作,但厲害而反反覆覆的狂人難以共處。
.
至於拜登,雖然他在參議院裡長期負責外交事務,但大多數的時候他真的並不是有什麼作為,而是像劉仲敬說的,柯林頓夫婦一手打造的新民主黨路線的忠實學生,忠實到簡直像個複製人。即使現在離柯林頓時期已經匆匆過了二十年,也看不出拜登本人,和他的民主黨幕僚群們,有什麼對時勢的洞察力與打破格局的創造力。拜登在這次的政綱裡面,一直強調要從川普的外交政策裡「撥亂反正」,要重新揭櫫多邊主義、要重新參與國際組織,要「與盟邦採取共同行動來應對威脅」。原本立場親中,一貫繼承民主黨的對中接觸政策的拜登,面對到反中浪潮,也不得不言不由衷地說「中國是一個特別的挑戰」,要迫使中國「修正其不當競爭行為與對人權的侵犯」,但在特定議題上還是可以合作。我對拜登最不耐的一點,就是他的外交政見裡面,不,應該說是他的整體政見裡面,充滿著和稀泥的味道。他主張多邊主義,問題是世界各國對於「聯合抗中反共」這件事,即便不是後知後覺,至少也是各懷鬼胎。而美國如果自己沒有表現出帶頭大哥的決心與果斷,而只是基於調和各方利益的幻想,與拘泥於國際組織那套無法發揮作用的框框架架,那麼所謂「多邊主義」只不過是和稀泥、議而不決罷了。而中國明擺著是勒索的高手,拜登還認不清中美脫鉤的既成事實,還要不乾不脆地論述「競爭中不排除合作」,那註定只會讓中國以「合作」為名綁架其他議題、行「勒索」之實而已。而和稀泥和到最後就是錯失時機。
.
說白了,川普的外交思路就是「我就是老大,有能耐的人扛起槍來跟我走,跟得上的大哥我罩他,跟不上的就拉倒」。而拜登則更多是「我盡可能維護過去那一套世界秩序,讓世界各地的盟友不要翻臉,包括中國也盡量以不撕破臉為指導方針」
.
誠然後尼克森的這幾十年間,世界秩序大致上是拜登的這一套「多邊主義、與中國接觸」的思路。川普是很蔑視這套體制的,他覺得絕大多數時候,聯合國什麼的協作平台根本不起作用,實際上還不都是我大美國輸血在給全世界撐場面麼?那何不乾脆把建制的那一套丟掉,我大美國帶頭另起爐灶算了?而拜登則捨不掉過去的那一套體制,總想著美國如果帶頭搞體制內改革,那這些協作平台應該還能夠重新發揮作用。
.
也因此,很多知美派台灣人粉專,尤其是科班出身的朋友們,都傾向於質疑川普。我很明白敝粉專的朋友們多半支持川普,對那些知美派的論點很不服氣,甚至覺得他們是光說不練的「文青體」。我很不建議這樣去批評那些知美派的朋友,因為他們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川普是主張破壞性創新的狂人,而拜登則是主張體制內改革的裱糊匠。破壞性創新的結果難以預料,而體制內改革的路線容易預測,也因此對體制瞭解愈深、涉入愈深的人,就愈難脫離體制內改革的想法。
.
然而我也必須說,任何體制都會有生命週期。以二戰的鮮血澆灌萌芽、在蘇聯解體後至臻巔峰的「美國和平(Pax Americana)」體系,也已經來到了疲態漸露的衰退期。而一個秩序的衰退,最大的特徵就是裡面「秩序的消費者」暢行無阻,「秩序的生產者」卻要被鄙視與揹負罵名。中國不但是世界秩序的最大消費者,而且還「打著紅旗反紅旗」,反過來滲透、破壞我們已知的世界秩序。而許多其它國家,受惠於這套秩序來維繫其和平與繁榮,卻忘了它們的和平與繁榮的根基何在,不願意承擔維繫秩序的代價,當美國老大哥提醒他們:「你們總得做些什麼吧?我美國不能老是給你們免費撐場面」,這些人還要生氣氣。
.
所謂恩威並施,外交場上本來「逼」和「哄」就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一味地逼盟友、趕鴨子上架,固然容易招來不滿與破壞默契;一味地哄盟友、照顧他們的利益與情緒,只會助長所有人的惰性讓組織陷入癱瘓。
.
川普與其鷹派政府的作風,看似過硬,其實算是恩威並濟的。對於甩不脫惰性的盟友,例如德國,川普政府不吝於往他們臉上搧巴掌。但對於有上進心、有警覺性的盟友們,川普政府也不吝於強力支援;台灣是最大的受惠者,日本也大致可以歸入此類。
.
反過來說,拜登的外交政綱裡面,我只看到一些模模糊糊的東西。他的設想是美國把身段放軟,重新把那些離心離德的自由陣營盟友們集結在一起。問題是拜登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一個衰退的秩序下,暮氣已深的盟友們,正放任著中國這個最大的秩序消費者繼續搞破壞。對於有心自強但能力還差一點的盟友,適時給他們一點鼓勵是大有助益的。但對於暮氣沉沉的懶蟲,你愈是哄他們,就愈是助長他們的惰性。這些人需要的不是好聲好氣去哄,而是震撼教育。
.
川普式的狂人外交,也許全世界需要時間去適應,但是能夠成功跟上隊伍的盟友們,終究會重新認識到美國的力量。至於拜登式的和稀泥「多邊主義」外交,反而可能讓美國在一再拖沓不決、過於形式主義、光說不練、有力量卻使不上的困局當中,逐漸走向衰弱。
.
至於台灣,我不認為台灣必須在川普與拜登之間擇一押寶。
.
應該說,把希望寄託在一個特定的人身上,並且一廂情願地寄予「聖君賢主」式的期許,這對台灣來說其實是一種懶惰、一種墮落,因為這樣的思考等於是把台灣的命運主導權交給別人,而完全忽略了台灣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台灣真正該思考的是,怎麼樣把自己的籌碼做大,大到能夠把美國的國運給綁在一起,讓美國輸不起台灣這著棋。也唯有這樣思考,才能在美國政權更替的不確定性迷霧裡面,站穩腳跟、找到出路。
.
而以台灣本身的戰略位置,還有在國際產業鏈裡的關鍵地位,是可以做得到這一點的。問題是要做到這一點,並維繫這一點,是需要台灣人自己的努力,而且是時時刻刻不懈的努力,而且是時時刻刻的警醒。
.
所謂「不押寶」,是不要對美國的特定領導人有著「聖君賢主」式的不實際的期望,而忘記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台灣與自由陣營合作的「站隊學」問題,是沒有妥協的空間、沒有退路的。
.
最可鄙的就是滿腦子「等邊三角形」,在不站隊而能從中輕易漁利的幻夢中,荒廢了對自身防衛能力與產業鏈地位的努力。對於滿嘴「等邊三角形」話術的政客,我們必須提高警覺。不站隊是最簡單的,但不站隊的結果就是只能當吃瓜群眾,不管哪個陣營上來掌權,你都會是被割韭菜割得最慘的那一批。
.
(圖片說明:手持咖哩棒的呆毛少女)
劉 學 義光 頭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區議會大勝,人權法落實,警暴更見瘋狂。
警察像二戰末期侵華的日軍,路已經走到盡頭,焦慮不安、前路茫茫,他們更嗜血,殘暴。
第一批被美國懲罰的官員名單,開始網上流出,由林鄭、鄭若驊、李家超、前後兩任的警務處長、葉劉六大寇領軍,後面還有長長的人選吧!
美國牽頭,英國配合,澳洲、加拿大、日本、新西蘭、歐盟,都先後起步了。這樣的國際局勢,中共都走投無路了,莫說心知肚明,自己一直在做壞事的前線警員。
跟光頭劉sir回大灣區生活嗎?子女不能留學英美加澳?他們只能讀暨南大學?自己執勤時傷害了無數香港人的子女,回家見到妻子陰沉的臉色,子女吸了自己帶回家的二噁英病徵漸現。每晚瞌起眼就想這世界真有因果報應嗎?每日還上不上香俾關帝?他仍會保佑我嗎?
這樣的精神狀態,每日蒙了面戴了豬嘴,還要在街見人就打扮凶狠,怎會不累?
當權者禍國殃民,點解重有咁多人同流合污?
人民飽受摧殘,點解大部份人,仍肯默默忍受?
香港市民在這個漫漫黑夜,又可以做什麼?
大地一片漆黑,什麼時候才可以再見黎明?
這不單是香港人今日的疑問,中國人問這些問題,問了三千年。
在商朝末年,周這個地方的領袖,姬昌,作為政治犯,被商紂囚於羑里七年,在監獄中,他已作以上思考。
他身在獄中,生死不測,兒子被殺,製成肉包,刺激他反省人性,黑暗勢力的禍亂根源。
獄中他完成了整理《周易》的工作。
他發現人性由善轉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他在《周易》第三十五卦火地晉卦,和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中,發現了人性轉惡的關鍵。
這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本來是日出地上的卦象,象徵旭日東升,太陽從大地升起的象。日出於地,本來是盛大光明的前景。
但一念之間,就變了另一卦象。
地火明夷,上卦為坤地,下卦為離火,象徵明入地中,太陽在土地之下,大地一片漆黑,邪惡壓制了正義,光明受到了傷害,所以稱明夷,即是誅滅光明。
《周易》在地火明夷卦的最後一支爻(上六)寫道:
不明,晦。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這爻道出了由佛轉魔的關鍵,在於「不明」。
人在不明的時候,便會失去判斷力,但偏偏卻是大權在握,社會便會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每個從政的人,爭天下的人,初心都是救民於水火,但權力使人腐爛,不受制衡的權力,會使這些政治領袖,失去初心,由佛轉魔了。
半年時間,便將香港的警隊,由受人信任,保護市民的象徵,因背後的愚蠢操控者,深信暴力可以懾服群眾,濫捕濫殺可以壓制民憤。香港文官系統噤若寒蟬,一個低級的雞仔餅光頭劉sir, 都可以指罵批評特首政務司長,全政府無一個堂堂正正的官,紀律部隊失律,政府失了倫理。不明,晦。不明智,看不清形勢,卻有權力,晦,即黑暗的深淵中心,香港便墮入黑暗之中。
《小象傳》說:
初登于天,照四國也。
後入于地,失則也。
初登于天,因為照四國,四國即四方,你能夠照亮四方,大家安居樂業,這便是初心期望。
後入于地,結果掉下來,因為「失則也」。
則,是大原則,規律。
失則,失去了大原則,沒有遵守自然的法則。所以,後入于地,一敗塗地了。
《易經》說「不易」,儘管外在世界千變萬化,但永遠有個永恆的法則在運作。
作為政治人物,一定要體會,這個「則」,這個規律,才能夠處理群眾社會,把事情處理好,贏得民眾支持。
如果失去了這個「則」,失去了民心,就變成人民公敵了。
新任的警務處長,叫香港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向暴力說不。
原來香港警察做了壞事,都喜歡說「良心」。
以前有位警務處長,也是做了壞事之後,對記者說:
「良心究竟係乜呢?」
「你嘅良心同我嘅良心都唔一樣。」
今日,警暴半年,不明死因的屍體發現超過過二千五人,濫捕五千人,暴力傷害市民難計其數,街上打人不分男女老少,這個時候,「警察頭子」竟然說起了「良心」來。
良心,原來是香港警察的夢魘!
很多市民曾經問:
阿sir, 你跌咗個良心!
孟子說,良心是與生俱來的,但像樹木一樣,不好好護理灌溉,被環境,被私欲破壞,心中的善念,便會奄奄一息的。
半年前的香港警察,還有良心,但今日警暴,他的良心,已被環境獸性侵蝕了。
《孟子.告子篇》
孟子曰: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
日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
孟子在《告子章句上》說:
牛山的樹木,也曾經很茂盛的,因為它在齊國首都的臨淄的郊外,但當地人日日咁用斧頭去砍伐,佢地又點能夠茂盛呢?
當然,一年四季,雨露潤澤,佢地都在生長,嫩芽都會出來,但問題是,另一個破壞又來了,牧童又在這裡放羊牧牛,所以,整個牛山都光禿禿了。
大家見到牛山光禿禿,以為這座山,一直都係咁,不曾有過大權木嗎?不是的。
就好似有些人身上,好像沒有了天生的仁義之心。佢地之所以無咗良心,就正好似牛山光禿禿一樣。每日有人去砍伐佢,又點能茂盛呢?
午夜夢迴,良心急call, 但朝早一上班,良心的萌芽,又被吃光了。
反覆地被不同的勢力欲念消滅,那麼,他夜晚良心再急call, 發出的善念自然無法存在,慢慢又自我合理化,覺得自己其實是對的,別人才是錯,故意挑剔我而已。
這些人,夜裡發出的良心呼喚不復存在,便和禽獸差不多了。
別人看見他們像禽獸,以為他們不曾有過善良的本性,其實不是的。
只要得到合適的滋養,沒有東西不能生長;失掉應有的滋養,沒有東西不會消亡。
孔子說過:
操則存,舍則亡。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抓住它,就存在;放棄它,就亡失。進進出出沒有一定時候,也不知道它何去何從。
這就是指人心而言吧!
鄧炳強叫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希望他還有,他的警隊隊員還有。
這半年,香港愚蠢的以警暴平亂,對香港造成多大的傷害?對政府造成多大的傷害?對警隊造成多大的傷害?
市民再不信任政府,警察都被視為流氓爛仔。香港百年來賴以成功,成為國際城市的歷史和因素都忘記了。
孟子在《公孫丑篇》說: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
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
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
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
如此,則無敵於天下。
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二年,戴卓爾夫人訪華開始,直至九七,中英雙方都說要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
但如何保持香港的固有的穩定和繁榮呢?中共有中共的看法,英國人有英國人的看法。
對孟子來說,保持一個城市的穩定繁榮,有幾項原則要遵守。
首先,要尊重有品行道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凡有能力的人,政府都會聘用,不會浪費人才;社會上,有學問,有能力,有技術的人,都有工作,這樣社會最出色的,都高興替你這個政府服務。
在市場上,給予空地空間給商人儲藏貨物,而不徵收各式雜稅。貨物滯銷,政府作買家,不讓貨物長久積壓,那麼,天下商賈,都會高興將貨物放在當地市場。
關卡,只作稽查而不徵稅項,要天下旅客都樂意到這裡來。
農業,擴大耕地面積,資助農業,不徵農產品稅項,天下農民都想來這裡耕作。
民居,不重覆徵稅,發展公屋,不高地價作間接稅。天下人都高興,搬到這裡生活。
真正做到這五項措施,連鄰國的人民都想來這裡生活,像敬仰自己父母一樣的敬仰這個政府,人民就對政府有向心力了。
這個時候,鄰國想來攻打你,就好像率領他的兒女來攻打自己的父母一樣,不可能成功的。
假如這樣而成為天下無敵,這就是替天行道的父母官了。
孟子用「天吏」來形容政治上,行仁政的人道、天道、天理的關係。不是後世「替天行道」的強盜意思。政府應接天理行事,如果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是不可能的。
孟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具體說出一個城穩定繁榮的原則,也是今日一個國際城市的基本條件,香港百年,殖民地政府亦是用這個原則管治香港。
但今日,以為用制度暴力,警察暴力,就可以管理一個國際城市,這是歷史未曾成功過的。
https://youtu.be/Jp7UhZb1FhY
劉 學 義光 頭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區議會大勝,人權法落實,警暴更見瘋狂。
警察像二戰末期侵華的日軍,路已經走到盡頭,焦慮不安、前路茫茫,他們更嗜血,殘暴。
第一批被美國懲罰的官員名單,開始網上流出,由林鄭、鄭若驊、李家超、前後兩任的警務處長、葉劉六大寇領軍,後面還有長長的人選吧!
美國牽頭,英國配合,澳洲、加拿大、日本、新西蘭、歐盟,都先後起步了。這樣的國際局勢,中共都走投無路了,莫說心知肚明,自己一直在做壞事的前線警員。
跟光頭劉sir回大灣區生活嗎?子女不能留學英美加澳?他們只能讀暨南大學?自己執勤時傷害了無數香港人的子女,回家見到妻子陰沉的臉色,子女吸了自己帶回家的二噁英病徵漸現。每晚瞌起眼就想這世界真有因果報應嗎?每日還上不上香俾關帝?他仍會保佑我嗎?
這樣的精神狀態,每日蒙了面戴了豬嘴,還要在街見人就打扮凶狠,怎會不累?
當權者禍國殃民,點解重有咁多人同流合污?
人民飽受摧殘,點解大部份人,仍肯默默忍受?
香港市民在這個漫漫黑夜,又可以做什麼?
大地一片漆黑,什麼時候才可以再見黎明?
這不單是香港人今日的疑問,中國人問這些問題,問了三千年。
在商朝末年,周這個地方的領袖,姬昌,作為政治犯,被商紂囚於羑里七年,在監獄中,他已作以上思考。
他身在獄中,生死不測,兒子被殺,製成肉包,刺激他反省人性,黑暗勢力的禍亂根源。
獄中他完成了整理《周易》的工作。
他發現人性由善轉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他在《周易》第三十五卦火地晉卦,和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中,發現了人性轉惡的關鍵。
這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本來是日出地上的卦象,象徵旭日東升,太陽從大地升起的象。日出於地,本來是盛大光明的前景。
但一念之間,就變了另一卦象。
地火明夷,上卦為坤地,下卦為離火,象徵明入地中,太陽在土地之下,大地一片漆黑,邪惡壓制了正義,光明受到了傷害,所以稱明夷,即是誅滅光明。
《周易》在地火明夷卦的最後一支爻(上六)寫道:
不明,晦。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這爻道出了由佛轉魔的關鍵,在於「不明」。
人在不明的時候,便會失去判斷力,但偏偏卻是大權在握,社會便會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每個從政的人,爭天下的人,初心都是救民於水火,但權力使人腐爛,不受制衡的權力,會使這些政治領袖,失去初心,由佛轉魔了。
半年時間,便將香港的警隊,由受人信任,保護市民的象徵,因背後的愚蠢操控者,深信暴力可以懾服群眾,濫捕濫殺可以壓制民憤。香港文官系統噤若寒蟬,一個低級的雞仔餅光頭劉sir, 都可以指罵批評特首政務司長,全政府無一個堂堂正正的官,紀律部隊失律,政府失了倫理。不明,晦。不明智,看不清形勢,卻有權力,晦,即黑暗的深淵中心,香港便墮入黑暗之中。
《小象傳》說:
初登于天,照四國也。
後入于地,失則也。
初登于天,因為照四國,四國即四方,你能夠照亮四方,大家安居樂業,這便是初心期望。
後入于地,結果掉下來,因為「失則也」。
則,是大原則,規律。
失則,失去了大原則,沒有遵守自然的法則。所以,後入于地,一敗塗地了。
《易經》說「不易」,儘管外在世界千變萬化,但永遠有個永恆的法則在運作。
作為政治人物,一定要體會,這個「則」,這個規律,才能夠處理群眾社會,把事情處理好,贏得民眾支持。
如果失去了這個「則」,失去了民心,就變成人民公敵了。
新任的警務處長,叫香港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向暴力說不。
原來香港警察做了壞事,都喜歡說「良心」。
以前有位警務處長,也是做了壞事之後,對記者說:
「良心究竟係乜呢?」
「你嘅良心同我嘅良心都唔一樣。」
今日,警暴半年,不明死因的屍體發現超過過二千五人,濫捕五千人,暴力傷害市民難計其數,街上打人不分男女老少,這個時候,「警察頭子」竟然說起了「良心」來。
良心,原來是香港警察的夢魘!
很多市民曾經問:
阿sir, 你跌咗個良心!
孟子說,良心是與生俱來的,但像樹木一樣,不好好護理灌溉,被環境,被私欲破壞,心中的善念,便會奄奄一息的。
半年前的香港警察,還有良心,但今日警暴,他的良心,已被環境獸性侵蝕了。
《孟子.告子篇》
孟子曰: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
日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
孟子在《告子章句上》說:
牛山的樹木,也曾經很茂盛的,因為它在齊國首都的臨淄的郊外,但當地人日日咁用斧頭去砍伐,佢地又點能夠茂盛呢?
當然,一年四季,雨露潤澤,佢地都在生長,嫩芽都會出來,但問題是,另一個破壞又來了,牧童又在這裡放羊牧牛,所以,整個牛山都光禿禿了。
大家見到牛山光禿禿,以為這座山,一直都係咁,不曾有過大權木嗎?不是的。
就好似有些人身上,好像沒有了天生的仁義之心。佢地之所以無咗良心,就正好似牛山光禿禿一樣。每日有人去砍伐佢,又點能茂盛呢?
午夜夢迴,良心急call, 但朝早一上班,良心的萌芽,又被吃光了。
反覆地被不同的勢力欲念消滅,那麼,他夜晚良心再急call, 發出的善念自然無法存在,慢慢又自我合理化,覺得自己其實是對的,別人才是錯,故意挑剔我而已。
這些人,夜裡發出的良心呼喚不復存在,便和禽獸差不多了。
別人看見他們像禽獸,以為他們不曾有過善良的本性,其實不是的。
只要得到合適的滋養,沒有東西不能生長;失掉應有的滋養,沒有東西不會消亡。
孔子說過:
操則存,舍則亡。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抓住它,就存在;放棄它,就亡失。進進出出沒有一定時候,也不知道它何去何從。
這就是指人心而言吧!
鄧炳強叫人攞返個良心出來,希望他還有,他的警隊隊員還有。
這半年,香港愚蠢的以警暴平亂,對香港造成多大的傷害?對政府造成多大的傷害?對警隊造成多大的傷害?
市民再不信任政府,警察都被視為流氓爛仔。香港百年來賴以成功,成為國際城市的歷史和因素都忘記了。
孟子在《公孫丑篇》說: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
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
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
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
如此,則無敵於天下。
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八二年,戴卓爾夫人訪華開始,直至九七,中英雙方都說要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
但如何保持香港的固有的穩定和繁榮呢?中共有中共的看法,英國人有英國人的看法。
對孟子來說,保持一個城市的穩定繁榮,有幾項原則要遵守。
首先,要尊重有品行道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凡有能力的人,政府都會聘用,不會浪費人才;社會上,有學問,有能力,有技術的人,都有工作,這樣社會最出色的,都高興替你這個政府服務。
在市場上,給予空地空間給商人儲藏貨物,而不徵收各式雜稅。貨物滯銷,政府作買家,不讓貨物長久積壓,那麼,天下商賈,都會高興將貨物放在當地市場。
關卡,只作稽查而不徵稅項,要天下旅客都樂意到這裡來。
農業,擴大耕地面積,資助農業,不徵農產品稅項,天下農民都想來這裡耕作。
民居,不重覆徵稅,發展公屋,不高地價作間接稅。天下人都高興,搬到這裡生活。
真正做到這五項措施,連鄰國的人民都想來這裡生活,像敬仰自己父母一樣的敬仰這個政府,人民就對政府有向心力了。
這個時候,鄰國想來攻打你,就好像率領他的兒女來攻打自己的父母一樣,不可能成功的。
假如這樣而成為天下無敵,這就是替天行道的父母官了。
孟子用「天吏」來形容政治上,行仁政的人道、天道、天理的關係。不是後世「替天行道」的強盜意思。政府應接天理行事,如果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是不可能的。
孟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具體說出一個城穩定繁榮的原則,也是今日一個國際城市的基本條件,香港百年,殖民地政府亦是用這個原則管治香港。
但今日,以為用制度暴力,警察暴力,就可以管理一個國際城市,這是歷史未曾成功過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p7UhZb1Fh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