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Delta變種引爆全球疫情 新冠已成年輕人的流行病》
{稿頭}
1.當美CDC憂心警告,Delta變種已讓這場戰爭徹底改變,紐時也代替所有人發問,Delta是否會讓年輕人更快病得更嚴重? 因為醫療前線越來越多個案,都是無法接種疫苗的兒童重症或未打疫苗的年輕人病危,這和去年新冠疫情剛爆發的情景大不相同,Delta是機會均等地攻擊各個族群,只要沒打疫苗就會成為破口。
2.感染預防醫學領域的專家說,此番染疫人口結構數據上的變化,完全是基於年輕族群疫苗接種率過低所致。以美CDC最新公佈的數據為例,截至七月底,美國65到74歲的高齡人口接種率已突破八成,但18到39歲卻不到一半。加拿大數據稱,相較於其他變種病毒,感染Delta進入加護病房的風險暴增四倍,其導致住院及死亡的風險,則是其他變種的兩倍之多;印度數據也明白指出,45歲以下患者在Delta風暴中面臨最大的死亡風險。
3.英國衛報用「年輕人的流行病」來形容當下這波由Delta變種所引爆的全球疫情,但Delta的出現,本來就源自它在病毒棘蛋白上的兩個關鍵突變,其中L452R類似先前發現的加州變異株,能增強棘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結合力,讓感染力倍增;另一個重要變異E484Q,則和先前的巴西變種E484K是一家人,能繞過免疫監測,對人體中和抗體具有逃脫能力,所以能讓疫苗效力減弱,且感染族群也有重症及年輕化的傾向。
4.日內瓦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Antoine Flahault在長期關注全球疫情後所歸納出的結論,認定當下要結束疫情的方法,必須以90到95%的接種率,搭配持續邊境管制才能見效。伴隨越來越多科學證據出爐,整個歐洲都已鎖定要對尚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全面開打,下一步還將替12歲以下幼兒提供疫苗。但年輕族群對疫苗的不屑一顧,正讓他們成為最頑固的疫苗抵抗者,如何確保下一代不受病毒或疫苗傷害,當下正在疫苗充足的富裕國家形成激辯,而缺乏疫苗的國家,則將被迫陷入到底誰該先打的痛苦掙紮。
{內文}
新聞旁白:「當你想到保護弱勢群體的新冠疫苗時,請想想5歲的多明尼克亞伯特。你呼吸困難嗎?是的。在這個時間點,他還太小無法接種疫苗,但他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被送進了急診室。你認為他可能從哪裡染疫?老實說,我不知道。我已經採取一切預防措施,確保他不會染疫。」
醫療前線傳來的最新戰報,呼應的不只是CDC先前憂心提醒「這場戰爭已然改變」,紐時也代替所有人發問,Delta變種是否會讓年輕人更快病得更嚴重,因為越來越多個案都指向一個共同事實,那就是Delta變種正以全新面貌發動攻勢,「機會均等」地狂掃各族群,任何沒有施打疫苗的人,都將難逃它的暴風圈籠罩。
CBS記者VS 紐澳良兒童醫院主任 Dr. Mark Kline:「他們病情如何? 這些孩子很多都病得很重,出現呼吸道症狀,實際上就是缺氧。」
他們其中很多都是身強體壯的運動員,入院前不具肥胖或糖尿病等任何危險因數。
美年輕病患Jacquez Lee VS CBS記者:「你最痛苦的是什麼? 呼吸不順,嚴重頭痛,還有咳嗽。」
美年輕病患母親 Fatina Watlins:「如果他沒有接種第一劑疫苗,他的病情應該會比現在更糟糕。」
這和去年新冠疫情首次爆發的景況形成強烈對比,當時的急診室滿是年長者及脆弱族群,如今卻是不到50歲、甚或是二三十歲的病患,他們經常在進醫院的時候病情就已經很嚴重,且病程發展極快。以美國來說,他們之中97%都沒有接種疫苗,且拒絕戴口罩。
美感染預防醫學主任 Dr. Robin Trotman:「去年我們在美國中部有很長的時間間隔,但這一次,我們真的很快就讓醫院裡的20或30名病患者衝到現在的130到140名病患爆滿,而且人口結構非常不同,都是年輕人,幾乎沒有併發症,所以你很難預料到他們病情會惡化得這麼快。所以,這對全美民眾是一種警告,當你從這個角度來看Delta變種時。」
感染預防醫學領域的專家說,此番染疫人口結構數據上的變化,完全是基於年輕族群疫苗接種率過低所致。以美CDC最新公佈的數據為例,截至七月底,美國65到74歲的高齡人口接種率已突破八成,但18到39歲卻只有不到一半。另一項發布在網路上還未經過同行審查的初步研究,則是援引加拿大數據稱,相較於其他變種病毒,感染Delta進入加護病房的風險暴增四倍,其導致住院及死亡的風險,則是其他變種的兩倍之多;印度數據也明白指出,當Delta變種佔據疫情的主導地位後,患者將面臨更大的死亡風險,尤其是45歲以下患者。
美流行病學專家 Dr. Dave Engelthaler:「每次病毒在傳播的時候,有機會發生新的突變,此突變可能會讓病毒開始逃避我們的疫苗,者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英國衛報用「年輕人的流行病」來形容當下這波由Delta變種所引爆的全球疫情,文中提到,年輕人病情的快速惡化極不尋常,但卻並非聞所未聞,因為Delta的出現,本來就源自它在病毒棘蛋白上的兩個關鍵突變。其中L452R類似先前發現的加州變異株,能增強棘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結合力,也就是感染力倍增;另一個重要變異E484Q則和先前的巴西變種E484K是一家人,能繞過免疫監測,對人體中和抗體具有逃脫能力,所以能讓疫苗效力減弱,且感染族群也有重症及年輕化的傾向。
密蘇裡州CoxHealth執行長 Steve Edwards:「我們的醫生說患者有年輕化、重症化的傾向,且這些患者就醫時多已進入病程後期,醫生沒有多少選項可以治療他們。」
伴隨越來越多科學證據出爐,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整個歐洲,北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到地中海地區,都已鎖定尚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全面開打,歐洲的下一步,還將替12歲以下幼兒提供疫苗。因為日內瓦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Antoine Flahault在長期關注全球疫情後所歸納出的結論,認定當下要結束疫情的方法,必須以90到95%的接種率,搭配持續邊境管制才能見效。至於過去一直以安全疑慮為由,拒絕向下延伸施打疫苗的英國,8月初也終於在壓力下,宣佈擴大疫苗接種計畫至16及17歲青少年。儘管輿論仍質疑科學證據不足,但官方似乎鐵了心,要加速於開學前完成施打,務必要讓其疫苗覆蓋率,追上七八十歲的年長者及脆弱族群。
記者VS 英帝國理工學院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系主任 Paul Elliott教授:「你認為為什麼英國(對向下施打疫苗)猶豫比較多? 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風險和利益的平衡,顯然在減少病毒傳播上,總體而言是有好處的,而對於那些擔心風險的人來說,相對真的非常非常小。」
一個更高門檻的群體免疫,有賴於各國全面性的向下施打。但正如彭博社所憂心提出,年輕族群對疫苗的不屑一顧,正讓他們成為最頑固的疫苗抵抗者,如何確保下一代不受病毒或疫苗傷害,當下正在疫苗充足的富裕國家形成激辯,而缺乏疫苗的國家,則將被迫陷入到底誰該先打,也就是優先順序該如何調整的痛苦掙紮。
https://youtu.be/OwfJ5KjZQ5E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升旗易得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8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1年5月8日 主持: John Connor 5.8 【反了! 中央黨校教授讚加拿大,慘遭小粉紅瘋狂圍攻!】中央黨校教授劉玉瑛大讚加拿大醫療,慘遭五毛小粉紅圍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拿大 英國 醫療 比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苗接種知識:台灣大學》饅頭主播
此資料主要摘譯、整理自美國CDC、Uptodate、各大期刊網站、學會及專家資訊,主要針對COVID-19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進行面向家庭醫師/基層醫療人員的介紹,一般民眾可先參考COVID-19疫苗Q&A、美國CDC Q&A或美國CDC疫苗迷思。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資料本來大多是基於有明確研究證據的脈絡來書寫,某些政策與醫療行為可能跟台灣狀況不盡相同。
感謝費城兒童醫院提供的FAQ與Addison Lin團隊翻譯的中文版本。
Fact sheet:NEJM Vaccine FAQ, Canada, Canada, Ontario, Toronto, HSE (Ireland)
Q:打疫苗可以預防COVID感染嗎?
A:接種第一劑疫苗21天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大幅減少住院機會及死亡。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後若仍感染,是否可降低病毒排出或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但接種至少一劑21天後,似乎可減少家庭內傳染,且以色列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可減少體內病毒量,英國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接種完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Q:什麼樣的人建議暫緩施打或選擇適當疫苗?
慢性病控制不穩定、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且病情不穩時。
曾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避免接種AZ疫苗。
對核磁共振顯影劑(gadolinium)、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Ultravist、Omnipaque、Opitray...)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
其他暫緩或選擇疫苗可參考下方特殊族群。
Q:什麼樣的老人建議暫緩打疫苗?
A:老年人若感染,重症的比例較高,因此衡量利大於弊之下,都建議接種疫苗。挪威專家指出,在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且輕微病症就難以康復、預期壽命很短(少於6個月)的老人接種疫苗應謹慎評估利弊,因為輕微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年長者。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A:建議參考: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以及台灣復健醫學會(詳細圖文建議)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參考資料:CDC、EM、healthgrades。
Q:打完疫苗會讓我變成萬磁王嗎?會讓我的手臂可以吸附金屬嗎?
A:不會!! COVID疫苗成份沒有任何金屬或是磁力物質。美國CD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Q:我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
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 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
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
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NEJM FAQ)
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
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Moderna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其他資訊請參考施打站準備、過敏性休克。
Q: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A: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一開始認為年輕人、女性較易產生血栓,但可能起因於早期施打疫苗群體主要也是年輕、女性為主而造成偏差,後來男性案例較多可能因女性施打減少。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一張統一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而感染COVID住院中發現靜脈血栓約為3-20%。
Q: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
A:施打COVID-19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其他資訊可參考下方。
Q:什麼是疫苗保護力? 我打了保護力 95%的Moderna是不是代表只有5%機率會得病?
A:可以分成兩個部分:Efficacy(效力) 與 Effectiveness(有效性)。
Efficacy(效力)是Relative risk reduction(相對風險下降率)的概念。在臨床試驗中會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安慰劑組,另一組為疫苗組,如果安慰劑組有80%得病,疫苗組有10%得病,那Efficacy就是 (80%-10%)/80%=87.5%,也就是疫苗組相對安慰劑組減少87.5%的感染機率。此外,臨床試驗設定的outcome也會影響疫苗效力的結果:有症狀感染、重症、死亡,各自所計算出的efficacy就會不同。所以打了保護力95%的Moderna疫苗代表跟沒打的人比起來可以減少95%的有症狀感染的機率。
Effectiveness(有效性)是在真實世界中,觀察有施打疫苗與沒施打疫苗的人染病的差距,與臨床試驗不同,真實世界中包含較多無法準確控制的因素(如:接種者的年紀、本身疾病/用藥、疫苗儲存溫度...),但也較符合實際狀況,讓社會能整體評估這個疫苗的實用性。
CDC vaccine effectiveness study
Q:為什麼兩種疫苗的效力不能直接比較?
A:因為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與地點不一樣。Moderna和BNT在流行尚未大爆發的時候在美國國內進行研究,所以相對得病的比例可能較低。相反的J&J剛好在美國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做研究而且有包含其他國家受試者(南非、巴西),可能有較高比例的變種株(傳播力較強,致病力較高)。因此,如果要直接比較兩種疫苗,必須在相同臨床試驗,相同地點、時間、相同收案/排除條件,才有比較上的意義與價值。
Vox:Why you can't compare Covid-19 vaccines
Q:兩劑型的疫苗是否可以只打一劑就好?
A: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兩劑。此處不討論公衛政策與國家施打涵蓋率。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只打一劑疫苗有多少的保護力,但目前研究(大型前瞻性研究、小型研究)指出,施打一劑疫苗後,觀察28天後可達到臨床上8成以上的效力。但也有研究指出BNT疫苗若只打一劑恐怕無法對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產生足夠保護力,且施打兩劑後抗體表現也較痊癒者高。
Q:是否可第一劑打AZ, 第二劑打Moderna (Mixing and Matching)?
A1:台灣CDC目前不建議,因為尚無足夠安全性與疫苗效力證據。但若已如此施打,也不需補打。如接種疫苗後出現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與疫苗施打有關,且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者,建議依原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以不同技術產製的疫苗完成接種。
A2:根據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
* 歐洲似乎相對較接受混打的策略,甚至認為可以減少對vaccine virus vector本身產生的immunity,也可能對不同病毒株有更好的保護力。參考:歐盟執行委員會
Q:COVID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為何?
A: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佈針對Delta變異株的資料顯示(6/21/2021):施打第一及第二劑後,減少住院的有效性:輝瑞BNT:第一劑:94%, 第二劑:96%。AZ:第一劑:71%, 第二劑:92%。輝瑞和AZ疫苗皆具有高度保護力。能夠避免感染Delta變異株,轉而住院重症的防護率超過九成。根據英國數據顯示,40多歲以下的人,佔Delta變異株病例數的75%。60 多歲的人中,已有90% 的人接種疫苗,僅佔病例數的4%。從數據仍可見疫苗正發揮強大的作用。
完成兩劑AZ疫苗注射,對Delta/Alpha variant的效力可達92%/86% (2021/6/16)
完成兩劑mRNA疫苗注射,對Beta/Alpha variant的有效性可達77%/86%(2021/07/13)
變異株與疫苗政策:NEJM 2021/6/23 SARS-CoV-2 Variants and Vaccines
Q:接種mRNA疫苗會改變我的DNA?
A:否。COVID-19 mRNA疫苗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您的DNA或與您的DNA產生交互作用。mRNA疫苗作用機轉是教導人體細胞自行產出SARS-CoV-2病毒蛋白質片段(疫苗抗原),進而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疫苗中的mRNA永遠不會進入細胞核(人體DNA存在的地方)。
Q:腺病毒載體疫苗AZ會鑲入人體的DNA、誘發癌症?
A: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是利用修飾後的腺病毒做為載體,病毒的DNA嵌入可表現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基因,此腺病毒不具人體內複製力、亦無人體致病性。接種後進入人體宿主細胞內表達疫苗抗原(SARS-CoV-2棘蛋白),進而誘導宿主對該疫苗抗原蛋白產生免疫反應。由病毒載體所攜帶的基因片段並不會嵌入人體的DNA。 (台灣CDC疫苗原理)
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棘蛋白有任何細胞毒性。(POLITIFACT)
Q:我有在吃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是否可以打疫苗?
A:可以!! 吃抗凝血劑並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台灣腦中風學會
若您服用的是單線 / 雙線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後建議加壓施打處2 / 5~10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
若您服用的是wa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不穩定或大於3,則建議回診與您的醫師討論。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若您服用的是新型抗凝血劑(NOAC), 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做凝血功能檢查。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
2021 EHRA NOAC guide(p.10) 吃新型抗凝血劑(NOAC)病人,一天一次(QD)的藥可以延遲到注射完疫苗之後3小時再服用,一天兩次的藥(BID)可以跳過打疫苗前的那次服藥。
Q:我有在吃賀爾蒙/避孕藥,可以打疫苗嗎? 要停藥多久?
A: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 台灣CDC曾建議要停藥28天再打,但已經在5/21修正建議可以直接打!! 吃避孕藥,血栓的風險,大約2000人會有一個(十萬人有50個)打AZ 疫苗,血栓的風險,大約是十萬個有一個。吃避孕藥比打AZ疫苗有高50倍的風險產生血栓。兩種血栓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荷爾蒙是讓凝血因子多了,血液太黏稠,所以產生血栓,發生的位置,大多在深部靜脈。AZ 疫苗發生的血栓,比較像某種自體免疫的疾病,血小板是少的,大多發生在腦膜上的靜脈。(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教授)
Q:我在吃類固醇(glucocorticoid)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
A:若您服用的類固醇劑量<20mg/day prednisolone,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也不需要停藥。若劑量>20mg/day,建議要等到減低(taper)劑量到<20mg/day再施打疫苗(BC),並建議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若是可延緩的注射型的類固醇,可考慮接受疫苗後14天再注射類固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ARMA)
Q:我有在吃抗病毒藥物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
Q: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A:基本上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電腦斷層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詳細資訊請見下文)
Q:我曾對流感疫苗有過敏反應,可不可以打COVID疫苗?
A:可以,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Q:我在抽菸/戒菸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也強烈建議您放下手中的菸!!! 趁著這次疫情一鼓作氣把菸戒了!!加油!! 吸菸是COVID重症風險之一,吸菸產生的氣溶膠,也可能擴大病毒傳播範圍(電子菸也是同樣現象)。使用戒菸藥物不須停藥(包含戒必適、尼古丁替代療法)。
Q:我剛打完HPV/HBV/MMR…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打COVID疫苗?
A:儘管沒有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美國CDC目前建議COVID-19疫苗可與其他疫苗間隔任何時間甚至同時施打。美國ACIP過去曾建議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的14天內不宜施打其他疫苗,但此建議已經被修正,因為可能造成疫苗施打的延後。目前不確定同時施打會不會造成更頻繁或更強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
*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台灣疾管署2021/06/13修改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Q: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減少COVID感染?
A: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預防新冠肺炎,但根據研究指出,年紀大於65歲施打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PCV13)能減少COVID確診、住院及死亡率,而23價疫苗(PPV23)則無統計學意義,但另一篇針對PPV23則有預防確診及死亡率的效果;而針對特殊族群也有統計意義上的負相關,另一篇及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施打PCV13可能減少確診率;但也有研究指出,大於65歲施打肺鏈疫苗跟住院率、死亡率並無差異。因此,減少COVID-19感染是否是因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族群大多為較高收入、較注意健康者或有其他族群特性,而非直接或間接保護,是值得考慮的事。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在無法立即接種COVID疫苗的情形下,或許可先施打肺鏈疫苗提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保護力,進而降低因細菌型肺炎的住院及死亡率。
Q:是否可在疫苗注射期間做結核桿菌相關檢驗(TST或IGRA)?
A:臺灣CDC建議先完成檢驗(IGRA或TST)再接種疫苗;IGRA抽血完成後可同日或異日接種疫苗;惟TST檢驗須完成判讀後再接種疫苗,以避免疫苗接種後影響TST判讀結果。
美國CDC:目前沒有證據顯示TST或IGRA會影響COVID mRNA疫苗的效力。根據ACIP,非活化(inactive)疫苗並不會影響結核桿菌相關檢驗,而活性減毒疫苗(如:MMR)可能會降低TST的反應造成偽陰性的結果。 COVID mRNA疫苗並非活性減毒疫苗,但目前也不清楚在其接種後的最初4週是否會影響TST/IGRA檢驗結果,因此針對一般無症狀(入住機構等...行政需求)民眾建議在注射疫苗前、當天或注射後4週再接受結核桿菌相關檢驗;其他有症狀或有高風險結核桿菌暴露人員建議與醫療團隊諮商討論。
Q: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捐血中心)
Q:我是孕婦/哺乳中可以打疫苗嗎?
A:建議接種!!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其他詳細資訊見內文)
Q: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氣喘/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 有以上疾病皆建議接種疫苗!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或長照機構及有以上疾病且未控制,可能為COVID感染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接種疫苗後能有效降低住院及重症的情形,因此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對於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的病患(包含LQTS, Brugada syndrome, CPVT等),目前並無相關研究指出不適合哪種疫苗,建議施打前可諮詢心臟專科醫師,過敏性休克時一樣可施打epinephrine;另外,布魯蓋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患者接種後若發燒則盡早退燒,避免發燒誘發致死性心律不整。
補充:洗腎病人建議施打,近日有新聞指出有洗腎患者在打完AZ疫苗之後過世,讓不少腎友對疫苗卻步。根據2019年台灣腎病年報,2017年這一整年總共的透析患者死亡人數為9753 人,所以平均一天會有 26.7 位透析腎友過世。這些死亡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共病。「在這樣的背景值之下,必須去釐清打疫苗跟死亡的原因是不是有直接的相關:還是這個事件,只是剛好是背景值的呈現!」
Q:中風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A: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Q:有腦血管栓塞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但若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如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台灣腦中風學會)
Q: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thromboembolic disease)可否施打COVID疫苗?
A:大部分人建議施打!! 疫苗相關的血栓機轉較類似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無合併血小板低下)或thrombophilic disorder有較高機率產生此不良反應,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Q:我有巴金森氏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兩天前我接種了COVID-19疫苗,我的顫抖更嚴重,跟疫苗有關嗎?
A:據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建議病友施打疫苗,並接種在較不便的手臂(減少健側因痠痛而造成不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如何影響巴金森症狀的大量數據。對於部分病友來說,巴金森症狀在短期內會變得更糟,但接下來的幾天內預期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基準。
Q:我有癲癇,可不可以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會讓我癲癇發作增加嗎? 疫苗會不會影響到癲癇藥物濃度?
A:可以!! 注射疫苗後可能會發燒,若您的癲癇容易在發燒時發作建議與醫師討論,並可於注射疫苗後服用退燒藥。依藥物動力學及臨床經驗,疫苗與抗癲癇藥沒有明顯交互作用,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藥物濃度。(資料來源:台灣癲癇醫學會)
Q:我有蠶豆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A:可以!!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哪種疫苗較好,蠶豆症患者應施打當地所能提供的疫苗為主。
Q:風濕疾病患者是否能注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
A:基本上可以!! 領有重大傷病之病友,位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第九順位。
參考資料:TCR COVID20210625 民眾版 (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people with HIV),可以打疫苗嗎?
A:目前尚未有完整研究,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也有研究指出部分族群,注射AZ疫苗後似乎可產生與對照組無異的抗體濃度。(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擔心/曾有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可以打疫苗嗎?
A:如果目前正在治療帶狀皰疹,建議暫緩施打直到治療完成。目前觀察、文獻回顧指出,COVID感染1~2周後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另外個案研究也指出,mRNA疫苗、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似乎會誘發帶狀泡疹,特別是自體免疫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帶狀皰疹是有疫苗可注射且可治療,因此仍建議施打,接種後需注意!
*台灣CDC建議COVID疫苗與所有疫苗間隔14天。美國CDC認為COVID疫苗與任何疫苗不需要間隔。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與COVID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Q:我擔心/曾有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疫苗會誘發GBS、Bell’s palsy或使這些病症復發,反而是感染COVID後可能會誘發!也因此台灣及美國CDC都未將這些病症列為接種疫苗的禁忌症,但施打後仍須注意!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Ronbj6D3bX0UU1mTTjQO8u5iynhDUg-8d0Rf8qnKcNCS5o3sirFqF6fSh6Jc5YKYyNFNi9jRhpw3VD/pub
加拿大 英國 醫療 比較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先是謝謝日本今天第三度贈送台灣的疫苗平安運送到台灣了,三回總計334萬劑AZ疫苗,好朋友「日本」的疫苗等於是幫助了台灣人口涵蓋率的15%!
1.事實上,日本現在正面臨疫苗供貨不足的大問題,包括Moderna原本六月底必須供給4000萬回疫苗給日本,卻只來了1370萬。輝瑞Pfizer疫苗雖來了9000萬劑,但卻有疫苗數量分配失衡的問題,有些地方打了比較多,但有些地方則因為配送的關係而進展較慢,造成現在Pfizer還有三四千萬劑的庫存還沒打完。
並不是打完疫苗之後隔天身體就會產生大量的抗體保護,尤其是日本主要施打的mRNA疫苗在第一劑施打之後產生的保護力其實是比AZ疫苗的第一劑還低的。比如說Pfizer疫苗對原始型的武漢病毒株在接種第一劑之後僅有52%的有效性,完整打完第二劑之後才會衝到95%,疫苗遇到Delta株變種病毒的效果也會低下。因此面對接下來的東京奧運,日本這樣的疫苗覆蓋率是不足也來不太及了。疫苗是場團體戰、也是場時間戰,因此您可以看到日本的學者仍是預估整個七八月東京的疫情仍是非常艱辛、感染患者甚至會高過前一波。現階段還是只能想辦法再加快疫苗的施打,莫讓已經預約的民眾因為配送問題而無法順利接種到疫苗,幫助減少重症的發生,不至於再發生醫療崩潰的慘劇。我們的好朋友「日本」請繼續加油!!
2.如同先前專家的模型所模擬的數據,Delta株變種病毒快速成為東京感染主流,很快就佔了四成的比例,這兩天東京單日確診數又飆破千人了,大阪也連兩日破300人,整個日本連兩天超過3000位感染者。由此更可以明確知道,日本政府為什麼那麼快就決定再度發布進入緊急事態宣言,從數據就可以感受到Delta變種病毒的強大威脅性,若奧運還開放球迷入場觀賽,那整個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日本已有30%的民眾完成第一劑接種,完整兩劑接種的人數則是20%。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對抗Delta株變種病毒,疫苗只打到兩三成是遠遠不夠的,就如同醫學專家所說覆蓋率甚至必須達到八九成以上才足以對抗Delta這種高傳染力的變異株了。
如果日本疫苗覆蓋率還在原本的一兩成,那今天可能就不只3000多人這個數字而已了。英國、以色列、美國近期都因為Delta大幅流行的關係又讓疫情數字飆升了,雖然說死亡數並沒有之前那麼嚴重了,但前提真的是疫苗覆蓋率至少需達五六成以上才有這樣的成效。現今日本的疫苗覆蓋率還有段距離要努力,必須先解決疫苗不足與分配不均的問題,照原本計畫每天接種100萬回以上的目標加快腳步才行!
3.負責協調疫苗接種業務的行政改革大臣「河野太郎」也出來為疫苗供給不足的問題作解釋與道歉。面對即將開幕的東京奧運,日本在疫苗接種方面竟然出了這個大包,實在是讓很擔心日本接下來的疫情變化,尤其是Delta即將進入社區大流行的階段,當然還是希望日本能順利在10~11月完成預訂所有國民的疫苗接種,才有早日將疫情緩和下來的一天。
Pfizer疫苗必須在極低溫下作冷鏈運送,日本國土的面積又遠大於台灣,或許在配送上是有一定的問題需要克服的。也謝謝TSMC與郭董幫忙台灣購買到1000萬劑的BNT疫苗,但未來台灣在施打BNT疫苗時,一定要注意任何運送與保存的問題,日本已經有好幾個地方單位的醫療機構因為保存上的失誤而報廢了上千劑疫苗。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疫苗極度不足的台灣,肯定會遭受到相當大的壓力與責備,未來九月十月台灣在開始打BNT疫苗時千萬千萬要小心。
4.上個月底確實也有在討論說,Pfizer跟Moderna如果供給不足的話,日本是否會考慮開打AZ疫苗?但後來好像就沒有更進一步討論了,日本媒體是說即使要打AZ疫苗,根據歐美提供的資料,也是會比較適合60歲以上的長者施打。
AZ有罕見的血栓疑慮,Moderna最近也有產生心肌炎的討論,嬌生疫苗則有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罕見神經病變.....人類必須靠疫苗來對抗病毒,但極少數的人也可能因為接種完疫苗施後失去生命,看起來這是無解的問題,要突然注入這樣外來且前所未有的疫苗進入人體,以長遠的時間看下來也還不知道會對人體有怎樣的影響,但面對不斷變異的病毒,人類不得已要走上這一步。新冠病毒不像SARS病毒突然消失,人類為了存活,必須讓更多的人完整接種疫苗,最終目標是讓新冠病毒變異到越來越弱,走向類流感這樣,是目前人類所共同期望的。
5.雖然訂購了一定數量的疫苗,但也因為各國紛紛都在搶疫苗的關係,連日本這樣的國際大國都要面臨Moderna疫苗供給不足的問題。可以很肯定的是,2021下半年各國仍然會瘋狂地搶疫苗!
對疫苗購買頻頻受阻擾的台灣來說,Pfizer、Moderna、AZ、JNJ、Novavax這幾家經過國際認證過的疫苗,來什麼真的就打什麼了!您當然有權利說您要等Moderna,相同的您也有權利說任何疫苗都不想施打。但疫情是不會等到大家疫苗都接種完才開始爆發的。我自己的想法是,打了以上任何一種疫苗都可以,至少我在打完疫苗之後出門就比較不用那麼擔心了,即使被感染也可以大幅降低重症的發生。
6.您也肯定會質疑說日本都打Pfizer跟Moderna,就算疫苗不足還是把一堆AZ疫苗當作"疫苗外交"贈送給台灣與東協各國,自己日本國人卻仍沒開放施打。我覺得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優勢、也有自己國家的難處,台灣是個連WHA會議都被阻擾而無法參加的國家,想要短期間搶到兩款熱門的mRNA疫苗實在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偏偏疫苗又是場團體戰,您必須要有更多的國人願意共同築起這道牆,讓疫苗覆蓋率可以達到六七成以上,才有辦法進到群體免疫的階段。未來也很有可能會出現比Delta更強傳染力、甚至造成疫苗低下的變種病毒,疫苗覆蓋率甚至都要拉到八九成以上才行。
有在關心國際疫情的朋友,應該也知道國外對於「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Pfizer」的組合搭配會讓整個保護力衝更高,雖然WHO這幾天有公開建議不要混打疫苗,但我想未來有更多科學數據的話,搞不好哪一天某個國家這樣瘋狂打起來,台灣也會跟進了。說實在的,當您看到日本這樣擁有足夠疫苗的國家都供給不足了,您更可以推測世界上很多國家同樣面臨疫苗供給不足的問題,第二劑是否能在規定週數時施打,若到時同款疫苗數量不足,那可能也得硬打另一廠牌疫苗下去了。我有看到加拿大的Youtuber分享他們也面臨到相同的問題,甚至當地還有Pfizer+Moderna兩款mRNA疫苗這樣亂打的案例。
今天下午我有聽ETBA(歐洲台灣生技協會)的網路會議,確實有專家指出腺病毒疫苗如果施打太多劑對人體是比較不好的。但您說AZ疫苗不好嗎?會議上的醫學專家也都是建議現在台灣有什麼疫苗就快點打吧!當然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機會開放混打「AZ+BNT」這樣的組合,畢竟國外的研究數據都指出體內產生抗體會比「AZ+AZ」好上許多。(AZ+Moderna的研究比較少,也不是說同樣都是mRNA疫苗就可以一併採用,還是要等更多科學根據才行)
由此可見,AZ其實也不是不好的疫苗,醫學專家都說現在能打到人體的就是好疫苗,現階段確實是幫助我們即使感染了也能降低重症的發生。AZ在第一劑的副作用會比較大,Moderna則是在第二劑的副作用會比第一劑大上許多,所以Moderna在第二劑的整個防護力才會衝上去。而台灣目前絕大多數都只打了第一劑的Moderna,副作用普遍都比較小,因此會讓少數人誤解打Moderna對身體的反應較小....嗯...等到更多人開始打第二劑您就知道!
日本在今天也即將開放Moderna疫苗給12-17歲的青少年施打了,或許之後台灣也會觀察各國狀況而跟進吧!假設BNT在九月有順利到貨的話,那時候的政策搞不好也不一定要全部都留給青少年族群施打。未來的事情很難說,就先讓台灣這陣子的疫情逐漸穩定下來再說吧!
7.受到Delta變異株影響的日本,四五十歲的族群在重症人數也有上升的趨勢。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發布每一次的緊急事態宣言"間隔"已經越來越短,進入緊急事態的天數卻越來越長,日本政府已經不知道如何去收斂這樣的疫情了,再加上接下來有舉辦奧運的大難題,其痛苦指數絕對是台灣的數倍以上。所以我才說,每個國家確實都有自己的難題存在,我們不用去羨慕或嘲笑任何國家,只要想辦法讓自己國內的疫情先穩定下來再說。
很多國家都走到被迫必須與病毒共存的生活,但台灣仍有機會恢復到正常的日子,台灣是世界上少數有機會還可以選擇不要跟病毒共存的國家。雖然英國、美國都說這一波因為多數人接種完疫苗而沒有讓死亡率上升,於是紛紛脫下口罩、餐廳開放內用、開放球迷入場觀看賽事,但他們真的都已經退無可退、必須接受這樣跟病毒和平相處的生活,不然整個民生經濟會撐不住。
而台灣在兩個月政府與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NPIs也作得很好(戴好口罩與維持社交距離等),從單日最多600多人確診這樣的數字,壓到現在每天僅剩下二三十人,甚至有機會往個位數前進,感染路徑不明人數也很厲害地控制在10人以內這樣的良好數據。大家真的要多看看國外的疫情,想想自己站在台灣這塊還算安全的土地上,真的是要少抱怨、多惜福了!
至少我們暫時還不需要進入那種迫不得已必須選擇跟病毒共存的階段,雖然大家出門在外仍要保持一定警戒,但至少不像日本那樣踏入滿員電車有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即使去人多的樂園跟球賽也已經無所謂、店家寧願偷賣酒讓政府罰錢也不願失去經濟收入....這種只能選擇跟病毒和平共處的生活。這一關能守下來的話,未來我們能回到公司上班、孩子能回到學校正常上課,心裡也都會比較安心的。
--
✅ KKday防疫食材箱
http://ksk.tw/blog/post/353839927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 DOKODEMO 7月最大活動15倍點數(~7/19 22:59)
https://bit.ly/3xJREB9
加拿大 英國 醫療 比較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5.8時事!】升旗易得道 2021年5月8日
主持: John Connor
5.8 【反了! 中央黨校教授讚加拿大,慘遭小粉紅瘋狂圍攻!】中央黨校教授劉玉瑛大讚加拿大醫療,慘遭五毛小粉紅圍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後備頻道【升旗易日報】https://bit.ly/3jW9pr8
“每月贊助”支付方法 !
(1)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Payme 97114085
(3) 我們英國的paypal户口 : hongkongerscommunity@gmail.com
英國合作社網站正式上線 https://wearehongkongers.co.uk/
英國合作社Whatsapp +44 7599451657
https://mewe.com/i/tuesdayroadtonyjohnny
https://gab.com/TuesdayRoadWorldwide
https://twitter.com/Tuesdayroad1
升旗易得道【新】支持我們2步曲!!
1. 訂閱 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tuesdayroaddaily
2. 俾like, 收看廣告,
【2020年7月1日, 升旗易得道就港區國安法公告 - 】:
因應港區國安法, 本台嚴正作出如下聲明:
1.本台節目於港區國安法生效日起作出全面重組和整合。
2.本台於2020年7月1 日前所作的所有節目均為節目主持或嘉賓之個人意見, 與本台立場無關。
3.本台所有節目之內容均並非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境內製作。
4.本台所有時事節目內容均為引述消息來源、新聞媒體報導 (包括海外媒體, 香港媒體等) 之內容而作出, 與發言者之政治立場或、主張或意見無關。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5. 任何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的接收者請注意: 本台所有節目內容謹為對新聞時事之評論, 不論在任何時刻均無意構成任何 “煽動、協助、教唆” 行為。 本台節目內容包含戲仿、滑稽、政治戲仿、諷刺等內容, 與真實之人物並無任何實質關係。
6. 最後, 本台據悉港區國安法內容可能帶來極嚴重法律後果, 本台奉勸所有接收本台節目內容、收聽人士小心其條文內容, 切勿以身試法。
-----------------------------------------------------------------------------------------------------------
現時, 香港形勢危急, 我們希望各位團結一致, 運用智慧應對。
希望所有支持者能在各方面支援本台繼續擴播。
-----------------------------------------------------------------------------------------------------------
本台一直致力提供日報式的時事節目予大家。 Youtube 局部恢復了廣告, 但是無理打壓依舊。 廣告收益難以維持本台營運及支援工作。故此, 我們仍然希望聽眾能月費支持本台擴播!
我們經營困難, 因此本台必須改變舊有方式以繼續維持營運。 經商議後, 我們將向聽眾及支持者收取自願性的“每月贊助”。 初步將每月收取贊助港幣200元 (考慮到我們節目集數比同類型網台節目多更多)。 我們致力於降低營運成本,不希望謀取任何暴利, 以達到聽眾及支持者以合理公平的成本即可聽取時事節目。 我們不希望阻止一般大眾繼續收聽節目。 因此, “每月贊助”, 是完全自願性的。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後檢討計畫內容, 希望各位有能力的, 能盡力支持!
7.21, 8.31, 7.1。 我們, 退無可退。
齊上齊落! 團結一致, 不分割, 不譴責!
我們與前線抗爭者站在一起!
我們認為, 現在是世界歷史的重要關口, 能和近代歷史中的重大變化相比較。 2019年及2020年的事件均顯示出香港人對於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追求, 並同時令這股浪潮捲進全世界, 不可逆轉。
保留實力, 等待黎明!
----------------------------------------------------------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有突發新聞, 立即和大家分析局勢! 關心香港! :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C3Ani
===========================================================
加拿大 英國 醫療 比較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格價專家 :
Gearbest 購物平台 ( 係時候喺網上買聖誕禮物啦, 唔平唔介紹畀你哋啦)
https://tinyurl.com/y2e3bvcf
?今晚11點直播!國泰大地震, 我被裁員了!!!今晚開live, 你哋有冇興趣吹水!!! 今晚有好多我以前啲舊相片, 如果今晚唔收睇直播, 日後只有鑽石會員才可以收睇重溫。
#國泰裁員 #國泰 #cathaypacific #裁員 #大地震 #國泰大地震 #空中服務員 #空姐 #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大裁員,整體裁減8500個職位,未來數星期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國泰港龍今天起停止營運。職工盟主席吳敏兒表示,陸續有地勤人員收到電話,部分人收到電郵,重災區是入職20、30年的舊合約員工,她估計國泰直接裁減舊合約員工,只有資深的管理人員才可留低。吳敏兒說,國泰指今次重組後每月減少5億現金支出,但集團目前仍每月流失15至20億元現金,憂國泰今次裁員只是第一輪計劃。
吳敏兒批評國泰管理層在過去一段時間與工會溝通時,從未交代有否嘗試其他節省成本方法,以減少營運開支,今日卻直接裁員。她又指,即使將來恢復招聘,員工都不會再獲得原有待遇。
政府早前向國泰注資273億元,吳敏兒認為,政府在事件中絕對有角色,有責任責成管理層,確保被裁員工獲合理賠償。她說,國泰若以員工被減薪後的薪金計算賠償,是不能接受。
另外,國泰機師組成的香港航空機組人員協會指,國泰未就裁員計畫與工會正式會面,對此感失望。工會暫時未知有多少機師受影響,希望國泰尊重和執行現有合約,並公平對待所有機師。協會今日內會與國泰管理層會面,表達訴求。
早年國泰機師團隊主要以外藉機師為主,近年才吸納本地機師,而前年修訂新入職機師的薪酬福利,又將部分薪金及獎金將與飛行時數掛鈎,新入職本地機師收入較之前遜色,年薪約50多萬元。至於空中服務員,網上資料顯示,每月薪金約3萬元左右。
疫情影響:200多個航點 VS 26個航點
對於港人來說,國泰的一大優點是直航航線多。國泰航空以及旗下港龍及快運等航空公司,在全球一共有119個直航航點,若加上聯營航班就共有255個。作為比較,國泰主要競爭對手、同樣以國際航線為主的新加坡航空及旗下航空公司就一共有136個直航航點。
隨着新型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各地陸續「封關」,只營運國際航線的國泰尤其受影響。現時國大部分航點均暫停運行,10月及11月仍然運作的航點就只有26個。
國泰成立於1946年,是香港第一間提供民航服務的航空公司,由兩名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軍機師創辦,分別為美籍的Roy Clinton Farrell及澳洲籍的Sydney Hugh de Kantzow。國泰初時於上海以「澳華出入口公司」的名義發展,首創運送貨品來往中國及澳洲,之後再到香港營運。
到1948年,當時的英資商行太古洋行收購了國泰45%股權,澳洲最大的私營航空公司澳洲全國航空,則收購了35%;其餘20%,則由原創辦人各持10%。同年10月,公司正式註冊名稱為「Cathay Pacific」,當中「Cathay」為中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的古稱,意即「契丹」;「Pacific」則象徵兩名創辦人,希望國泰客機可從中國飛越太平洋的夢想。
國泰並非當時唯一於香港註冊的航空公司,1947年時,有另一間「香港航空」(與現時的香港航空無關),不過1958年時,由國泰全面收購,並接收其原有航線,包括東京、台北等。自此,國泰成為唯一於香港註冊的航空公司,雄霸航空業一段時間,直至港龍航空於1985年成立。
在獨佔香港航空界的數十年間,國泰在1960年,為首家國際航空公司開辦前往大阪的航線;1982年,推出首個香港直飛加拿大溫哥華的不停站服務;之後再先後推出香港直飛英國倫敦的不停站航班。1986年,國泰正式晉身藍籌股之列。
曾4度獲評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踏入2000年後,國泰多次獲獎,更分別於2003年、2005年、2009年,及2014年,獲Skytrax評為年度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另外2006年,國泰成功收購競爭對手港龍航空。
雖然風光數十載,但國泰亦不時爆出工潮,也並非首次大規模裁員。1981年6月,1,500名地勤人員就加薪問題,與資方談判破裂,於是發起3日罷工,當時所有乘客行李因此毋須過磅。1992年底,國泰出現人手不足,勞資就此談判,空服員工會拒絕加班,資方解僱3名員工,結果到1993年初引發員工大罷工,歷時17日,最終由當時立法局介入,設立監察會,確保員工不被秋後算賬,3名員工復職,終化解工潮。
屢爆工潮 勞資關係長期成焦點
到1999年,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指,國泰單方面更改機艙服務員的薪酬架構,暫停一年增薪點等,就此入稟高等法院,官司持續多年,直至2005年3月,工會獲得勝訴,國泰需賠償3.5億元。到2007年,勞資雙方就醫療自付診金政策再起爭拗,計劃於聖誕節旅遊旺季罷工,事件由勞工處介入協調,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之後2012年底,250名國泰員工在機場示威,抗議加幅僅2%,並發最後通牒,再次計劃於聖誕節期間罷工,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化解工潮。
國泰裁員亦絕不手軟。在香港回歸後,旋即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旅遊業受重創,國泰當時亦受到打擊,決定裁員760人。到2017年5月,由於之前燃油對沖錄得85億元的巨額虧損,最終國泰由盈轉虧,需裁員600人;同年11月,國泰被剔出恆指成份股之列,失去逾30年的「藍籌股」地位。
第一部份:底薪 規定每月飛70小時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泰航空空姐表示,早期入行的是計固定薪金,但新一批入行的,已經人工分「底薪+津貼」。
底薪規定每月飛行工作70小時,入職時薪大約108元。換言之,70小時X108元=7560元。
底薪及時薪也會隨着年資調整,年資較高的,時薪達350元。70小時以後的工作時間,就按時薪計,即是多勞多得。
第二部份:津貼 早午晚餐、洗衣、過夜費
津貼方面,主要是在外地的早午晚餐;如逗留過夜, 會包括洗衣費及過夜費用 。因此,空中服務員要省吃省用,該筆津貼才可袋袋平安。
津貼會按各地的消費水平設定額,例如:日本逗留24小時,三餐津貼是12000至13000日圓,折算港幣900元。但台灣逗留24小時,津貼只有港幣600元。若然逗留時間較長,也會有洗衣津貼。
「早午晚三餐,晚餐津貼較高,但一旦航班時間調整,就未必攞到呢筆津貼。」該名國泰空姐稱:「如果想收入高,有些人會調多幾班長途機。」
航空公司嚴格規定,在以下時間on duty(執勤),才可享用早午晚餐津貼。
早餐 0600-0859
午餐 1200-1359
晚餐 1800-2159
受訪空姐表示,近年公司緊縮開支,例如:縮短在海外逗留時間、執勤時間在早午晚餐以外,自然可減少餐飲津貼。另外,每餐津貼費用也不時調整,加上美元強勢,他們的津貼以當地貨幣計算,經折換後,收入也打了七折。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加拿大 英國 醫療 比較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中最近感情不太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擦槍走火,上個禮拜,兩國外交戰火差點又被一張照片點燃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傳一張寵物犬梅沙(Mercer)的照片,地上還擺著牠最愛的玩具,但正中間這隻…扼…好像有點尷尬,「小熊維尼」近年被網友當成對岸領導人的惡搞化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蓬佩奧恐怕也不會不知道,這張曬狗照就引發聯想了,難道是在暗指「咬殺維尼」嗎?怎麼不找個跳跳虎、米老鼠、不然凱莉的妹妹凱蒂貓都好啊?但偏偏是小熊維尼,這真的沒有故意嗎?還好那個梅沙看起來慈眉善目,年幼無知的樣子,要是換這隻來就更不得了。
而就在這張照片引發政治解讀的同時,美國又傳出,川普政府打算禁止所有中國共產黨員入境美國,再為美中關係投下震撼彈。美國聯邦法律「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裡面規定,如果美國總統覺得哪些外國人入境後,可能危害美國利益,就可以宣布禁止他們入境,禁多久也由總統自行裁量。川普2017年就曾經援引這條法律,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發布旅遊禁令,雖然鬧上最高法院,但最後是被裁定合法喔~所以川普現在打算如法炮製,這次把目標換成中國共產黨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已經在美國境內的人,取消簽證、驅逐出境!
《紐約時報》引述四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爆料說,這紙禁令還在草擬階段,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共產黨員約有9200萬人,但美方估計,如果把家屬計算在內,禁令可能影響2.7億人。如此廣泛的禁令將是自2018年兩國貿易戰開始以來,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最具挑釁性的行動!
中國全部人口突破14億,2.7億是20%的人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而且人家臉上不會寫著「我是中共黨員」啊,美國政府要怎麼確認?真的要執行起來難度很高吧?
況且「入黨」可以說是中國人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一部分,想要升官升學發大財,入黨者得優勢,但並不代表一定支持官方的意識形態呀;對川普這個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嗆聲說:如果報導屬實,只能讓人感到美國的「可悲」,但民間態度就不太一樣了。
不少中國網友表示,他支持!因為他們不爽高官捲款赴美安享晚年,還拜託川普「認真處理」,幫中國老百姓抓貪官。但專家認為,禁令一旦上路,勢必會引發中方報復,同樣拒絕美國公民入境中國,讓美中關係雪上加霜。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從跨海叫罵升級到相互制裁階段。這場新冷戰開打,美國真的挺得住嗎?還是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所以美中真的會走向這條路嗎?
雖然「去中國化」已經成為川普競選連任的主打歌,但專家普遍認為,美國和中國翻臉百害無一利,還恐怕出現嚴重「戒斷症」。我們舉幾個例子,先拿禁中共黨員入境這件事來說,將直接衝擊到旅遊消費和房地產板塊。
在疫情爆發前,赴美外國旅客人數,中國排名第五,2019年共有280萬人次,雖然人數不是最多,但中國遊客卻是最會買的,他們停留期間平均會消費6700美元(約20萬台幣),比其他國際遊客多了50%,許多高檔精品店根本是靠中國遊客的荷包吃飯的。
另一份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在美國的旅遊支出增長了8倍,2015年中國遊客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70億美元;而許多中國高官雖然嘴巴上反美,但都私下在美國置產,拚命把小孩往美國送,根據全美不動產協會(NAR)的數據, 2018年中國人購買的美國房地產,總價值高達320億美元,其中10%是買給留學子女住,比例超過任何國際買家。
出口上,美國農業部門十分仰賴中國市場。根據統計,美國的三大出口國,冠亞軍是鄰居加拿大(18%)和墨西哥(16%),第三名就是中國,2019年出口額佔了6.6%,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先前的美中貿易戰,就導致原本應該銷往中國的大批美國農產品賣不出去,2019年家庭農場破產案例比前一年增加近20%。
就算美國人能撂下狠話,說你中國人的錢我不賺了,問題還沒有解決。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叫假的?現在美國吃的穿的用的,連保險套都是Made In China。最傷感情的就是,川普天天在那邊Chinese virus,Chinese virus罵中國是病毒發源地,但美國還是跟中國買了一大堆醫療器材。從4月起陸續空運到美國,光是第一架就載了80噸,舉凡口罩,防護衣,手套,溫度計,呼吸器,測試劑全都要跟中國買,連挖鼻子做採樣的棉花棒,這麼基本的東西都要跟中國買。
但是中國的產品良率有問題啊,N95不是N95,只有N而已,no good。你當他不知道嗎?都知道,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芬蘭,加拿大,都抱怨過了,美國怎麼會不知道?但不買行嗎? 你美國企業為了省錢,把所有的工廠搬過去一二十年了,美國國內自己根本都不產了。美國現在給COVID-19教訓了一頓,知道不能這樣搞,兩黨有共識,這些要救命的器材不能仰賴別人,要自己做。現在美國死了十幾萬人,確診病例快四百萬,夠急了吧?連這麼急的產業,據估計美國製造業能趕上進度,都要好幾年的時間,所以那些比較不急的,沒有一下子不會死的,像汽車,你覺得要花多少年製造業會搬回美國?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研究,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對美國的直接和間接衝擊就高達650億美元,川普想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恐怕經歷多年陣痛期。而且中國其實是美國的海外金主爸爸喔,目前中國持有1.08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僅次於日本(1.26兆美元)(第三名英國3935億美元),為美國預算赤字提供了大筆資金。
這波疫情讓美國經濟面臨「大蕭條等級」的經濟危機,目前經濟學家們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應該放棄貿易戰,想盡辦法挽救當前經濟,美中貿易戰只會兩敗俱傷;而另一派經濟學家則認為,美國應該繼續升級貿易戰,一方面向中國索討更多利益,同時也能報復中國的防疫不利,但其實兩派殊途同歸,都不能否認在疫情後,美國經濟對中國的需求勢必增加,不過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出於政治利益,預料美國將繼續攻擊中國,讓貿易戰持續升級。如果川普連任成功,「去中國化」可能成為第二任施政重點,就算民主黨拜登當選,在美國反中情緒高漲的氣氛下,也不至於貿然向中國靠攏,因此無論民主黨、共和黨誰執政,未來幾年內,美國很可能會在中國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美中攜手發展經濟,已經20多年,短時間內想要無痛脫鉤,專家學者們都打了大問號。蓬佩奧坦言,美中經濟一體化程度高,中國外長王毅也說,美中關係發展至今已經很難「不顧實際強行脫鉤」。雖然美中不至於真的實質上開戰,但你認為這場貿易版的「修昔底德陷阱」,有可能避免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禁中共黨員
#脫鉤美恐重傷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