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坐月子時
月嫂阿姨曾經告訴我:
「以後妳要加油了,我有下班時間,
但是媽媽沒有。」
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人們才會開始意識到
其實「#家務勞動」也是一份工作?
我們同意保母、幫傭或者是家教都能領薪水,
我們外帶三餐或者延托孩子時
總是願意支付出額外的費用
但是我們卻覺得一個認真持家的媽媽所做的事情
都是 #理所當然的 !?
很多男人常常一句 #我要加班
然後就什麼事都不管
不得不說上班工作真的真的很辛苦
但難道只有賺錢的人最偉大?
在背後持家的人,只能默默扮演配合的角色嗎?
當爸爸在公司加班的同時,
媽媽不也是在家裡 #加著無止盡的班嗎?
公司裡有開不完的會
家裡也有做不完的家事
盧不停的小孩、 數不清的突發狀況……
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呀。
一樣在為這個家努力
那為什麼下班後很累的男人
能癱在沙發上滑手機不發一語
而一整天都沒有完整休息時間的女人
還得替他張羅晚餐、端茶水 ?
因為「要上班」 所以 孩子晚上不睡妳來顧
因為「要上班」 所以 回家就是等著休息下班
因為「要上班」 所以 家裡的事就是女人的事
因為「我賺錢」
所以 我能大聲地說
「房貸是我繳的,餐費是我付的」
而負責拖地、買菜、接送、
甚至為了孩子而失去工作的你……
就是 #我養的 簡稱 #米蟲
這樣的定位,對無怨無悔付出的女人來說
公平嗎?
當男人不停地升遷,女人卻停留在原地
人們常常會說
「你是媽媽,這本來就是你的責任」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孩子是媽媽生的
絕對是媽媽 #一輩子的責任
那麼爸爸的責任呢?
難道只要拿錢回家 就能當爸爸了嗎?
這樣的你,跟單身有什麼兩樣?
更別說那些連錢都沒拿回家的男人了
除了當捐精者以外
真的不知道你哪個地方配得上爸爸這個身份?
擁有子宮而懷孕 是女人的天職
養育小孩 卻不單單只是女人的事
我可以忍受你工作很忙,無暇處理家裡的事情
我可以幫你扛下所有該扛的擔子
我可以永遠沒有完整的休息
但我不能接受
#你沒有心
只有夫妻雙方彼此支援 互相體諒
才是一個家最完整的樣子。
#女人別再當類單親
#累久了還不如真正單親
#感謝我的老公工作超忙但是回家後還是很體諒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也有失眠的困擾嗎?現代人因為壓力大,加上被無止盡的生活瑣事困擾著,越來越多人每晚都被失眠綁架,導致隔天上班、上課精神狀況超級差!失眠會影響的不只是精神狀況,長期下來也會造成各種疾病發生。 如何和失眠說掰掰呢?用3分鐘讓精神科醫師告訴你,他傳授了這5大招式幫助你對抗失眠這個大惡魔! 影片授權:D...
加著無止盡的班嗎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也有失眠的困擾嗎?現代人因為壓力大,加上被無止盡的生活瑣事困擾著,越來越多人每晚都被失眠綁架,導致隔天上班、上課精神狀況超級差!失眠會影響的不只是精神狀況,長期下來也會造成各種疾病發生。
如何和失眠說掰掰呢?用3分鐘讓精神科醫師告訴你,他傳授了這5大招式幫助你對抗失眠這個大惡魔!
影片授權:Dr.Yang心靈不思議(https://youtu.be/_P6UhxBcGdk)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加著無止盡的班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從高跟鞋到蛙鞋-潛水教練人生
專訪:顏孝真 Vanessa Yen
凡事都是一體兩面,潛水教練門外幸福、門內辛苦。門外的我們,每天對著陽光沙灘與海洋,工作是去潛水,彷彿在度假,但門內的我們遠離家鄉,忍受與家人朋友的分離,中秋節只能看月亮配月餅圖還有skype,這樣的生活除了熱情還要有堅持。
為什麼我脫離舒適圈,跑去當潛水教練呢?進入潛水這行之前,我的生活跟多數人一樣,天天上班也天天加班,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每年可以出國一次、周休二日去旅行,這樣的人生沒什麼好抱怨,卻總是少一味。
安逸生活圈住了我的心,日復一日,就這麼數年的光陰過去了。當身旁的朋友們開始計畫著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內心為他們慶賀的同時也思考著,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這念頭就像個無止盡的迴圈,使勁洪荒之力也繞不出來踏不出去。
於是,我鼓起勇氣前往澳洲,跨出冒險及探險的第一步,旅途中一步一腳印的寫下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但也對旅程後再度回到辦公室生活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就在旅途接近尾聲時,因緣際會下在大堡礁接觸且取得潛水證照,就這麼開始了潛水人生。
這份工作的確有令人羨慕的一面,每天打開門就是陽光沙灘,身邊處處是六塊肌比基尼,還能跟著出海玩,不需要每天趕車通勤擠沙丁,遠離城市的壓力,作息正常、不用加班、也很自由。
工作地點是各個世界知名的海島,大海是我們的辦公室,海底總動員裡的每個角色都是我們的同事,工作就是帶客人去看牠們,外國教練常說:「The worse dive day is still hundred times better than the best work day.(最差的潛水日,也比最棒的工作日好千百倍)。」
這樣的工作環境任誰都會天天開心,可說是世界最棒的工作。曾經我跟大部分的女生一樣,天天美白日日敷臉,出門撐傘深怕紫外線把皮膚曬黑,現在卻更加喜愛健康古銅色。(圖/文 顏孝真)
來賓簡介:顏孝真(Vanessa Yen)
曾經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甘於平凡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放下已擁有的小成就,踏出台灣,奔向澳洲、紐西蘭、日本打工度假,展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背包客生活。當農夫種田摘水果,咖啡師、調酒師、廚師……人生履歷表填下各種不同的故事。
浩瀚無邊的海洋開拓我通往世界的大門,進而由興趣變成工作,中了藍色海多精的毒,在世界各地帶領不同國家的學生們共同探索大海,光潛水不過癮,2014年開始水攝,一有空就下水東拍西拍,自學數年也摸索出一套心法,紀錄許多海中美景及精采瞬間。
「Living the dream」是初接觸潛水船上的標語,由航海、水手開始,一步一步,從澳洲大堡礁開始潛入海世界,一直記得這句話。持續熱愛生活,追求夢想、潛水、旅遊的人生。
*潛水經歷
PADI IDC Staff參謀教練
專長教練:高氧、緊急供氧、沉船、放流、側掛、緊急第一反應
PADI IE教練考試翻譯
SSI 進階教練
AIDA二星自由潛水
*潛水工作
馬爾地夫、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帛琉、菲律賓、沖繩

加著無止盡的班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游宗穆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游宗穆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行政黃郁婷來介紹。
▲沉靜木質,『貝殼.旋』之美
▲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曾說「貝殼是自然界裡硬而中空的形體,造型自具自足,獨立而完美。」游宗穆藉由木雕,展現出貝殼內部螺旋反覆的美感
▲工作室
微雨的陰天,來到藝術家游宗穆座落台藝大校區後方的工作室。衝出來迎接我們的是毛皮黑亮的土狗「宵夜」,以肺活量十足的叫聲表示歡迎著。游宗穆的工作室為一座挑高的鐵皮廠房所改建,內部空間為六位藝術家共用,大大小小的工作台與工具各據一角,放在地板與高櫃上的立體作品增添室內風光,閣樓則有幾間格局有趣的薄板房,是藝術家們自行搭建的生活空間。
▲關於藝術,課後的避風港
游宗穆的生活很簡單:「創作、狗、娛樂」。這三件事情占據了他生活中大半的行程,單純的生活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直白,喜愛布袋戲的游宗穆引用當中常出現的一句話「一步江湖無盡期」他認為藝術創作是無止盡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國小上才藝班、國中上漫畫班到高中的繪畫班,這些「課業以外的避風港」,到升大學時成為他考量發展的路線,當時游宗穆的志願表上只填藝術科系,對他來說於藝術不再只是課後的消遣,而是想作的事情。
游宗穆熱愛繪畫,也喜愛組裝模型和樂高積木,在拿到模型和樂高後按照說明書完成拼裝後,會將它們全數拆除,再次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重組,這過程如同雕塑,從加減與構築、破壞中產生作品。從大學才正式開始接觸藝術與學習雕塑,在大三後他才決定創作的方向,漸漸的建立起自己對於藝術的見解,慢慢找尋自身想要與想表達的理念。
▲對於木材質的喜愛
游宗穆進入台藝大雕塑系,一開始學習木雕是從基本的磨刀開始,接下來刻鎖文,練習斜口刀的用法;以及傳統的透雕,例如刻雙魚、牡丹…等等,到大三木雕老師林漢鼎教授開始讓學生創作圓雕等。游宗穆說大一手刻、大二之後漸漸使用機會使用機械作為創作的輔助。直至研究所時,才漸漸減少機器的使用,回到以手工為主的方式來創作。
對於木頭,游宗穆打從心底感到喜愛與莫名的親切。他認為每種木材質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與語彙不盡相同,原木的顏色、紋理、味道與硬度因品種而異,雖作品的造形是人為,但其呈現出來的色澤與味道卻是天然的。人造的夾板、木心板、角條等在創作的使用上產生強烈的工業性語彙。不論是原木或加工材,原料來自於大自然,就有種能拉近作品與觀者之間距離的魔力。
對木材質的運用,游宗穆不會堅持一定要用原木或高級木材來創作,他認為只要能與作品結合,同時表現兩的特色就是塊好木頭,因此創作上對於木材質的應用十分廣泛:原木、夾板甚至於雜木等等,藉由創作希望能打破傳統木雕對木材質的迷思。
▲貝旋系列創作
游宗穆參加過多場現場創作與工作坊,包含2009年關渡藝術節,擔任擔美國藝術Anthony Luensman的助手、2009台東漂流木現場創作、2010年大雪山漂流木創作,以及2013嘉義現場創作藝術家上原一明老師的助手,2016年第八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現場創作,等豐富的經歷。
「雕」為「減」的技法,「塑」則為「加」,在這加減的過程中讓游宗穆專注、思考,並且感到快樂,這樣的情況在組裝模型、玩樂高積木時同樣存在著。木雕與模型和樂高不同,增加了媒材的部分。雕塑兩字中,「雕」對游宗穆來說更為吸引他,在創作上不斷的用減法來創作。對單一媒材創作者來說,一件作品的材質會影響作品呈現出來的感覺,而作者對材質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決定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
此次展出的貝殼系列橫跨了游宗穆大學與研究所。大學時期的貝殼以擬仿與材質的探究為主,研究所後則是從原本的貝殼造形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貝殼。游宗穆選擇貝殼作為創作發想,原因很單純「覺得它很漂亮」,除了造型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讓他繼續思考另一個創作「頭骨系列」的發展。除貝殼造型的模仿之外,也嘗試用其他材質來表現貝殼,例如:夾板、石膏、樹脂等等,最終還是回到單純的木雕創作。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有兩個系列,一個是「貝殼.旋」,另外一系列為「骨.枝」。「骨.枝」有其理論與脈絡述說。「貝殼.旋」則是很單純地追求造形線條的美感,以及木材質與螺旋造形的結合應用。
初期的貝殼作品,例「大貝殼」游宗穆利用夾板的特性,將貝殼螺旋的造型,配合夾板的紋路,放大增強視覺感受。研究所的貝殼系列接續著大學時期,游宗穆開始思考除了造型上的模仿,還能有什麼變化「如何讓大自然的貝殼變成屬於我的貝殼。」於是乎他開始研究貝殼,選定螺旋貝作為研究對象。在觀察了它的外在造型,以及用砂輪機將貝殼剖半研究內部的構造後,他試著將貝殼的內外部造型融合,第一件「貝殼.旋」的作品就這樣產生。「貝殼.旋二」改進第一件作品的缺點,嘗試利用穿透的視覺效果讓貝殼內外的造形、空間互相交錯、融合,產生一種節奏感。
▲藉由思考與觀查啟發靈感
游宗穆覺得「創作過程對我的重要性不亞於作品的完成,有時甚至比作品更重要。」習慣紀錄下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對於他來說,就是像記錄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三步驟「觀察,思考,發現」:去觀察材料(原木)的變化,與造形的契合度;去思考作品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這麼做會如何?如果換一個方式或方向,會如何變化;去發現一樣的製作方式,上一件作品適合,這件作品適合嗎?如果適合,可以更好嗎?反之該如何改進。經由這些步驟改進自己的作品,藉由思考啟發下一件作品的靈感。
▲游宗穆-藉由貝殼單純而反覆的螺旋造型,造就純粹美感
游宗穆:
學歷
2007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
201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簡介&經歷
2014 第六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 銀獎
2014 「疆界.擴散」2014台藝大雕塑系新世代校友展
2014 第十五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 磺溪獎
2015 「雲端集銳」-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聯展(木雕組)
2015 玩美藝術節 貢寮國小駐校藝術家
2016 「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