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NA星人這兩週春假,在同學媽媽揪團下我們去了一趟 #烏來獵人學校!雖然真的好操好累,但所有小朋友都喊著『下次我還要來!』(千萬不要問我如何報名,只能說同學媽媽真的太強大了,每次都可以介紹這麼威的團報👏👏👏)
一開始孩子就全部坐上貨車上山,這些 “台北聳” 的孩子沒做過貨車,一路上超級雀躍!🤣我們分成『山羌』和『猴子』兩個隊伍,早上我們跟著獵人學校的老師認識山上的各種植物以及求生術,老師還帶著我們沿路吃著現拔的秋海棠、酸藤等,還抹著樟樹皮來防蚊🦟!只不過這一路實在有夠累,老師明明說兩個彎就到了,結果走著走著都快要投降了(馬上想到兩年前帶著NA星人去七星山攻頂的窘境...),怎麼那麼遠都還沒到啊🥶....
好不容易走到中餐的集合地,要開始 #烤山豬肉 🐷啦!超級有經驗的嚮導們早就用馬告鹽醃好山豬肉並用竹子串好,讓我們拿去烤..不過,要烤得漂亮、烤得熟還真是挑戰,一開始烤不太起來,覺得熟的時後拿去給嚮導們看又被退貨了(根本就沒熟,到底是有多餓!)...好不容易終於烤熟了拿去切,吃起來真的是人間美味!通常外面的山豬肉都會有臊味我不太敢吃,但這邊的山豬肉真的簡單調味又好吃!連現場炒的竹筍也是新鮮現拔,搭配幾樣菜色,大夥兒吃得津津有味!😋😋😋
吃飽了上路,下午的重頭戲就是大自然的兒童樂園,有森林盪鞦韆、自由落體、爬樹🌳...等體驗,小朋友根本玩瘋了!NA星人也鼓吹我去玩森林盪鞦韆,結果有懼高症的我一上去就後悔,還沒開始就一直尖叫!老師根本就不敢大力搖晃,還開玩笑說『你這個高度根本就破紀錄了~~』結果我看了影片,根本就超低的,難怪下面的孩子跟家長都笑得很開心😂~厲害的是孩子們,根本無所畏懼,每個人要多高有多高~NA星人在玩自由落體的時候,階梯爬上去之後,嚮導問:『下來的速度要多快?』NA星人竟然說:『我要超級快』!天哪!怎麼養出個這個斗膽的小孩啊!將近四點趕著天色將暗下山,孩子又快樂地搭著貨車下山。最後的活動就是搗麻糬,大人們輪流搗,孩子們開心地負責邊抓、邊沾花生粉或蜂蜜、邊吃,最後老師還送所有的小孩手作的弓箭,用石頭彈射成功的大人還有小米酒,大夥兒有吃又有拿,根本樂不思蜀!😊😊😊
回程的路上NA星人問我:『媽媽,這些原住民真的都在山上這樣生活嗎?』我笑笑說:『這些哥哥、叔叔、爺爺現在應該也沒有這樣生活了,但他們從小就學習如何跟大自然相處,也懂的如何在大自然中求生...假使有一天真的逼不得已大家要從城市逃往山區,可能也只有這些原住民的朋友才能生存下去了!』刺激、有趣、探險,這真是給都市的孩子們很好的一課!👍
短短的兩週春假就快要結束了,沒想到遇到疫情拉警報,也不知道會不會影響開學日....在這邊也要提醒大家,出門一定要帶好口罩😷、勤洗手,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喔!
烏來給樹營地
#跟著NA星人探索
#學著和大自然相處
#俏媽艾瑪xNA星人
動森竹子怎麼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向里山淨山】
作為一位旅行家, 我當然明白自己的原罪,就是製造了130多個國家的碳足跡。怎麼可以持續地旅行而不破壞環境? 我於是參加了這次志工活動:「向里山淨山.向里海淨灘.向山海致敬 - 永續旅行」。「里山」不是指阿里山,而是日本的和製漢語,指的是高山和平原之間農村生態系統,反義語是「無人深山」,而「里山」是有人煙的山坡地,如何開發與保育拉扯,這是一個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聯合國以「里山倡議」提出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之道,其願景為謀求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之平衡。
阿里山是一個典型的里山環境,這裡有千年神木的原始森林,也有自日治時期開始人工種植的柳杉林、大片提供竹筍的人工竹林、重要經濟命脈的茶田、遍植紫藤花的村落民宿,如何可以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就是這次活動的議題。我們去了百年柳杉林頂湖森林步道清潔垃圾,然後參加了「地衣茶席」,呷一口芳香的阿里山高山烏龍茶,低頭是滿目翠綠色的地衣,抬頭是百年前日治時代植下的參天柳杉,人類到底應該是發展?還是保持里山的原貌?我們還去了瑞峰村的茶田清潔垃圾,那雲霧繚繞的仙境茶田並非天然存在,而是人工所為。
第三天去了迷糊步道淨山,嘉義縣民宿協會簡坤瑩作我們的嚮導,上午的陽光穿梭在竹林縫隙之間捉迷藏,簡理事長如數家珍,「這是麻竹,那是孟宗竹,還有轎高竹!你們中午的午餐就是轎高竹的竹筍!」我以為這滿山的竹林是天然的,他郤告知全都是農民自己種植的,而每戶農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分辨那根竹子是那家人的。
對我們城市人來講,見山是山,以為參天的柳杉林、遍山的竹林、甚至仙境般的茶田,都是大自然的傑作,其實這就是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家園: 阿里山。
@東周刊eastweek.com.hk 光明旅樂919期
動森竹子怎麼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把時間「浪費」 給自己的一天》
時時分分秒秒,距離63年前我的母親生下我只有幾分鐘。
我是深夜的孩子,月亮的女兒,或許也註定了我2015年起再也不能曬太陽的命運。
我生下來一直體弱多病,直到現在,但也活至今日。
困難嗎?
它一路交織了悲和喜。
因為疾病,我不到八個月永久離開父母的家,成為與至親生疏、隔代撫養的孩子:但我也因此得到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外婆之愛。
沒有父母在身旁,不能説人生沒有遺憾:但真實人生真的有完美嗎?我是那麼被外婆放在掌心中呵護長大的孩子:我也是和父母只有血緣沒有太多緣份的孩子。我們彼此想念,也彼此懼怕。
怕近了一點,被傷害,或傷害對方。
別人擁有的,我或許沒有:我擁有的外婆如宇宙般的愛,卻鮮少人曾經經歷。
所以至今,我仍活得太過天真,往往不知老去。
一年又一年過去,50歳,我在百年歷史石頭老屋慶生,當晚還大放煙火,擺明好似宣告普天同慶。其實是:逃老。
60歳,我忍不住罵了髒話,什麼鬼,我怎麼可能60?
63,認了,那種感覺好像某些男人不得不承認某個私生子一般。
認老,也認知我已踏上人生最後一哩路。而且未來的我因為健康,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尋夢可言。
我不能離開臺灣,我不能如當年想像,去普羅旺斯,或是回紐約唸另一個博士課程:藝術史、人工智慧、⋯⋯動物心理學,什麼都好。
外婆把我的心志養得天馬行空,但我的身體疾病,一個接一個,凡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都非我的歸處。我的軀體框住了我。
框到甚至我本來以為至少可以移居苗栗明德水庫薰衣草森林區旁,也免談了。
一個又一個夢碎了,我也一天又一天衰老。
終於走完63歳。
想起外婆在我這個年紀已經病倒,不到65歲即走了。我的表哥和我同病,他發病地晚,沒有特別注意自己的身體,就在我這個年齡五年前,某個六月,突然倒在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室:連道別這一生他所愛之人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我該如何「陪伴自己」走完這最後一段旅程?
至少63歲生日這天,我決定把它全「浪費」在我自己身上。整理花園,在竹子湖享受久違的空氣,如此清香,吸入鼻子裡,甜甜的。由於氧氣充分,我的心臟不再跳得太快,我的胸悶減少,心情愉悅⋯⋯臉及身體的腫脹明顯減少。
原來我已經每天把自己活得連好空氣,都成了奢侈品。
入夜,畫家羅展鵬稍來工藝藝術家劉玹希的作品:特斯拉藍芽喇叭。特斯拉是電流發明者,當然多數人只知Tesla電動車。
裝在竹子湖書房一個村莊風格的木櫃上,藍芽喇叭接上在Curtis 擔任音樂教授剛剛回台的鋼琴家劉孟捷前幾天在台北我的士林官邸公園附近工作室彈奏的音樂。
這浪費的一天,在古老的行李箱改裝的電流藍芽喇叭音樂聲中,劃下完美句點。
告訴自己:浪費地好!
寫下此篇,已過了出生時辰,待會乖乖認命,寫週六世界周報及週日財經周報稿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