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動物標本製作需要有很大的勇氣耶!(#賈斯定)
------(#我是虛線)------
#張介凡 #主播 #動物標本 #防毒面具 #請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
動物標本製作 在 中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特別的職業 膽大心細才做得來 🤔 (#無聊男子
#標本製作師 #職業 #動物 #主播3600變
------------------------------------------------
●贈票/喬治克隆尼 x 麥特戴蒙 x 茱莉安摩爾《完美社區謀殺案》http://bit.ly/2zZcMZT
●快點TV直播節目《#快點好好看》,每週三12:00~13:00,最新強檔電影資訊,還有超多限量好禮,快揪親朋好友一起鎖定
動物標本製作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8月號】一個傑出的動物標本製作師所完成的作品,除了具有教育功能,也能喚起情感。
這是英國藝術家 艾蜜莉.梅爾保存的獵狐犬博蒂。
想看更多內容 http://goo.gl/rcZKmZ
動物標本製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赴深,會同深圳市圖書館等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市開展文物普查,並對部分遺址和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和徵集了大量文物。爲收藏、研究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深圳市經濟特區博物館,後更名爲深圳市博物館,2008年初改爲深圳博物館。
二、場館建設
1、古代藝術館-位於深南大道北側。1982年基建立項,並被列爲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重點建設。1988年11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展樓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在20世紀80年代被譽爲國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獲得“全國公共文化設施設計二等獎”,並被評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曆史性建築”。2015年8月暫停開放,進行維修改造。
2、歷史民俗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A區。建築用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開館。展樓共3層,包括5個基本陳列和2個專題展廳,展覽面積1萬多平方米。地下一層爲文物庫房。此外,展樓還建有多功能報告廳、貴賓廳、茶社、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3、 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建築面積794平方米。該舊址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三、編制及職能-深圳博物館是隸屬于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的市財政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2004年11月,考古隊從博物館獨立,成立獨立法人單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2010年1月,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劃歸深圳博物館。目前,館內設有部室13個。現有在編人員129人,其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1人。2014年底,深圳博物館建立理事會,成爲廣東最早實行理事會制度改革的博物館之一。深圳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具體職責包括: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複、複制、保管及陳列展覽,開展曆代文物、古代建築、古代藝術品、文物修複,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館學及自然科學研究,考古發掘、文物宣傳出版等。
四、業務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護-深圳博物館藏品來自國家、省、市相關單位的調撥以及徵集和社會捐贈。現有各類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400多件套。收藏改革開放史實物資料6000多件,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銅器、陶瓷器、近現代書畫和世界野生動物標本等處於省內先進水準。2015年,完成國家文物局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第一階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標準導則,爲廣東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開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深圳博物館有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文物保護實驗室,包括文物保護修複室、常規實驗室、儀器室、X射線探傷室、文物薰蒸消毒室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國家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修複一級資質,複制、拓印資質。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實行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並重的措施,在該領域處於廣東省先進水準。每年開展大量文物保護修複工作。
2、陳列展覽
(1)基本陳列-深圳博物館曆史民俗館現有5個基本陳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開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統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陳列開創了博物館徵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史文物的先河,成爲當代史陳列的典範,被評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走進野生動物的情感世界——貝林先生捐贈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正在進行改造的古代藝術館原有“館藏青銅器”、“館藏陶瓷器”、“館藏牌匾”、“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5大基本陳列,改造完成後將推出“館藏書畫精品展”、“館藏古代青銅器展”、“館藏古代陶瓷展”3大基本陳列。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目前有基本陳列《葉挺將軍與深圳》,集中展示了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曆史。
(2)專題展覽與巡展-深圳博物館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質”爲目標,以原創、引進、合作辦展等形式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堅持“走出去”的辦展思路,組織館藏古代藝術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20多家境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深圳改革開放史圖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國10多個城市展出,影響遍及全國。此外,還積極組織流動展覽到基層社區、公園、學校、部隊、企業巡展。2016年,掛靠在深圳博物館的“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多家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加入。
3、學術研究-深圳博物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開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課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被列入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總項目庫。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動物標本製作和保存的環保安全新材料研究》通過驗收,共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6篇,研製的標本防黴劑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此外,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4、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深圳博物館曾組織參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衆多遺址,上報深圳市政府公佈3批共36處文物保護單位,主持對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古跡進行維修。組織對鹹頭嶺、大梅沙、小梅沙、赤灣、鶴地山、向南村、追樹嶺、疊石山、鐵仔山、屋背嶺等數十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廓清了深圳7000年文明史和城市發展脈絡。其中,屋背嶺商代遺址和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被評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非遺宣傳保護-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職責。在宣傳方面,每年舉辦“歡樂鬧元宵”、“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文化遺産日”等展演展示活動20多場;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深圳文博會;拍攝大型專題紀錄片《鵬城遺韻》,在電視台播出。在非遺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非遺基礎理論研究,出版多本圖書;推動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名錄,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錄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7項、省級名錄24項;組織專家赴項目保護單位調研督查;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多個;舉辦多場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研討會、培訓會;制定《深圳市非遺保護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五、社會服務
1、參觀接待-深圳博物館是市民觀衆參觀學習、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貴賓及觀衆1000多萬人次。目前年觀衆量超過150萬人次,位居國內博物館前列。接待的貴賓有: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劉延東、李源潮、汪洋、胡春華、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國務卿基辛格、秘魯總統藤森、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緬甸總統吳登盛等外國元首政要。深圳博物館已成爲展示深圳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最佳導覽服務獎。
2、教育活動-深圳博物館堅持館內館外兩個陣地,爲市民大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活動。在館內舉辦“曆史文化大講堂”、“非遺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繆斯少年體驗營”、“國際博物館日”、“環球自然日”、“小講解員培訓班”等品牌活動,每年100多場,使博物館成爲觀衆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選派專家在市內外開設講座、培訓;編寫校本課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系列活動“博物館小講堂”。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開放服務最佳社區服務獎、最佳宣傳推廣獎等獎項。
3、志願者工作-深圳博物館現有各類志願者2000多人,包括團體志願者隊伍11支,隊伍規模及素質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在博物館和志願者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引導下,深博志願者全面參與展覽講解、諮詢引導、展品看護、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等工作,每年參與服務6000多人次,2萬多小時,成爲深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動物標本製作 在 郭偉宏標本工作室-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郭偉宏標本工作室寵物、狗、貓、兔、鳥(已特殊作法完整保留骨骼與內臟)魚類鳥、爬蟲、野生動物、骨骼標本、製作、租售、維修。 二崙鄉湳子路23-1號, Yunlin Yünlin ... ... <看更多>
動物標本製作 在 Fw: [問卦] 動物標本該怎麼做? - 看板specialman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KeLz__Q ]
作者: staregreasy (exploit)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動物標本該怎麼做?
時間: Mon Dec 29 22:04:44 2014
※ 引述《applp741 (土著)》之銘言:
: 如題
: 動物標本該這麼做呢?
: 是要醃起來? 腐馬林? 風乾?
: 抑或是要看物種決定?
: 有沒有動物標本該怎麼製作的八卦?
小魯是100梯曾在某台北機關當替代役,因緣際會曾參與到作標本的過程,
還有無數日當搬運工跟水電工的辛酸日子。
台灣的動物標本製作相較於國外算是比較缺乏人才培育制度,
在國外的自然史博物館都會招聘訓練標本的製作人員。
但在台灣,博物館、中研院跟動物園的標本製作往往是交給"志工"跟助理來執行。
是的,你沒看錯......其中包含志工
礙於經費跟法令規章,台灣的公家機關很難開出一個專門做標本的職缺,頂多是讓研究員
或學者來協助,但研究員跟學者還要身兼研究與行政庶務,
所以標本製作的主力就變成志工了…
(這裡的學者,其實也只指成大一位專做魚類標本的王教授)
志工有時還要去大專院校做標本教學。
所以形成一個現象,就是大學裡頭拿標本來研究的人,許多都不會做標本。
服役時,我是被一位叫恭哥的研究員帶著一起做標本
(對不起,這裡我幫恭哥匿名一下 免得造成他的麻煩)
恭哥本身也是個傳奇人物,如果台灣有個標本名人錄,他絕對排得上還在世的前三名,
他太太因為做標本的過程中 我也偶然認識,恭哥的事最後講。
其實一般替代役是不太願意進庫房,裡面有溫溼度控制恆溫,
加上電話網路通訊幾乎斷絕,所以有種與外隔絕的感覺
待久了對精神還有身理健康都不太好,幸好我退役了。
順便講個小八卦 故宮跟史博館的溫濕調控系統的畫面是尊觀音佛像圖
為何?
廠商是跟我說 館方覺得這樣才有保佑藏品的功能...
嗯... 真是阿彌陀佛~
弟子學了一課
每周只要有去做或搬運標本,當天我幾乎都是吃素,
因為鼻孔和身上都會有散不掉的味道…
記得有次是幫幾千條魚類標本從罐子裡拿出來換標籤,我大概整整半個月不想吃魚
不誇張,那種幻覺性的味道會從你的腦中快速甦醒,
甚至看到池塘裡的魚或天空飛的鳥,都有些不舒服。
有些動物腐壞的味道會令人抓狂,酒精要很常換,常常被血液染紅
或者幫一隻部分腐壞的烏龜開罐換酒精,那味道直接讓沒戴口罩的工讀生吐了出來。
多數時間我是在作鳥類標本,因為比較多要處理。鳥標本先幫他用游標尺丈量紀錄後,就
可以用刀子開始解剖處理,過程我就不詳述了,想到那段回憶就有點噁心= =a
為了怕傷害到動物毛髮,所以標本製作過程常常是不能戴手套,
所以一開始都要克服一下心理障礙再動刀。
一般處理一隻鳥大概要花一天的時間,新手可能要花上兩天
大隻一點的鳥,如大冠鷲,老手也要花上三天。
一般會先讓新手做斑鳩,因為斑鳩比較常見不怕你做壞
但斑鳩難度不低,因為他羽毛密度高,解剖時容易把皮毛脫離太多
最好要有人在旁先指導。
海洋生物類跟昆蟲跟昆蟲就比較簡單一下,化學藥劑清理處理過後晾乾即可
魚記得要把魚鱗刮掉才能入罐就是。
貝類除了剃肉外,附著在上面的珊瑚蟲跟海藻要用漂白劑浸泡鬆軟後再弄掉。
講到貝類,龍宮翁戎螺(龍宮貝)是除了恐龍化石外,是我經手過最珍貴的化石標本。
1968年,有漁民在東沙群島附近撈到龍宮貝,因為是稀有活化石,後來被日本人用一萬
美金買走。隔年又在東北海岸撈到三枚活的龍宮貝,那時候放在228公園裡的博物館給民
眾參觀,一個月內湧進50多萬人參觀,只可惜養了一個月就掛掉做成標本。一顆完整的龍
宮貝在當時可以賣十萬台幣,足夠在台北買棟房子。
現在有便宜一點了,但你撈到一顆龍宮貝還是買輛 Corolla Altis
動物多數都用甲醛,但植物標本常需要調配化學藥劑,這方面我就比較沒機會接觸到
經驗比較深刻的那次,是我在搬運紀錄要報廢的化學藥劑時,有些因為放太久而外漏一些
我的手套直接被腐蝕出一個洞...
有些標本化學罐 揮發掉真的會毒死人,可是已經揮發掉半罐了囧
除了一些比較急迫性需要做成標本的動物外,都會先放入冷藏庫,排隊等候製作。但做的
人那麼少,死的動物又那麼多,所以往往都要等候3~6個月的時間的冷凍期。標本製作又
以鳥類最為複雜,因為鳥的身體結構複雜,又容易掉毛,處理程序上要較為久。哺乳動物
雖然大隻,大只要花時間把他的肉跟毛骨分離就好,相對製作過程單純,多花點時間就是
了。
鳥又可以分棒狀跟展示狀,棒狀主要是要研究用(如下圖),身體會用木棒或竹籤貫穿固定
https://www.yamashina.or.jp/hp/yomimono/shozomeihin/meihin08.html
展示狀就是大家一般在博物館看的那樣,較接近鳥類的自然生活原貌。
關於標本的來源 除了人員自己出去採集跟被民眾或鳥會送來的以外
海關進口偷渡時被扣查下來 也會送到各單位
有次海關扣查了一批中國偷渡的娃娃魚(據說能壯陽)送來 那整個就是壯觀可言
我們是將娃娃魚一些內臟清出,然後將一根玻璃管塞進牠嘴巴 再注入酒精。
每個單位會要求的動物來源形式也不一
像動物園的標本多是圈養動物 、自然史博物館則多是野外動物居多。
恭哥跟他助理會坐船出海採集蝦類樣本,很可惜沒機會當小跟班去。
恭哥是我服役過程中最欽佩的幾個人之一,
是我唯一在學術以外的公家機關看過為了工作和興趣而那麼努力的研究員,
為人很親切,完全沒長輩的架子,對我們役男也很照顧。
有次他看我在吃中藥,還走過來幫我分析藥方,我才知道恭哥家以前是開中藥行。
恭哥年紀比我爸(44年次)還大,其實老早就可以退休了,
但為了繼續更多沒做完的任務 還留在博物館內工作。
(庫房搬遷、標本數位化、策展等等)
恭哥太太跟我說過 其實就算退休,他們夫妻倆還是會繼續當動物志工
恭哥對動物有多熱情?
他是海洋生物學博士,一放長假就是自費到國外自然史博物館去參訪研究,
畢竟台灣典藏的動物還是不像歐美國家那麼多元。台灣標本典藏環境比較能與國際接軌的
,
大概只有台中科博館。
我只要有經過恭哥研究室旁,總是看到他在查閱動物資料。
而且以兩棲爬蟲類居多,恭哥覺得蛇是最可愛的動物…
常常在在路上,恭哥聽到鳥聲就能辨識出那是甚麼鳥(覺得有點神)
但其實有在常賞鳥的人都能辦到就是
恭哥太太曾經跟我說過,恭哥回到家還是繼續研究,假日就是出去採集動物來做標本。
是到這幾年,才多花點時間陪家人。
林旺的標本就是恭哥做的,馬蘭的遺體我忘記甚麼因素,只能作成骨骼標本了。
已滅絕台灣雲豹標本也是由他負責保養
忘了說,恭哥因為小時候發生過意外還是生病,所以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走路
走路會一跛一跛 上下樓梯都很吃力
所以它還能堅持上山下海採集動植物回來研究,就更難能可貴。
關於恭哥的故事一時之間也講不完,就講一個好了。
有次我在庫房搬標本,看到裡面有一隻熊貓整個傻眼,立即問這隻熊貓是真是假?
恭哥的回答也很妙: 那是真皮熊貓~
順便糾正我是貓熊,不是熊貓。
後來恭哥才跟我解釋,民國70幾年時 有位民眾捐了一張貓熊皮給博物館,
但那張皮已經被坐到殘破不堪,無法製作成標本。
當時恭哥有位好朋友,是文化大學的夏元瑜教授,
他一時興起,就問聰哥:想不想來做隻熊貓標本阿?
夏元瑜是北京師大生物系畢業的專家,因為在北京當過動物園園長,
是台灣唯一一位做過貓熊標本的人,後來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
可稱得上是台灣標本之父,但已經過世多年了。
當時還沒有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國民黨也沒順手帶隻貓熊來台
所以恭哥就跟夏元瑜到處去圖書館翻找資料,
丈量尺寸跟比例,然後用黑白羊皮混雜熊貓殘毛,模仿貓熊照片來剪裁後,
做出了台灣第一隻熊貓標本出來。
但因為這隻貓熊畢竟不是真的貓熊,所以就也不會展示出來,所以我們只好等團團圓圓
pass away了 XD
其實最精采的是恭哥追他太太過五關的故事,算是有點傳奇色彩,
是發生在屏東深山的事,有機會PO在飄板會比較合適。
我曾經問過恭哥,我們做了那麼多標本,能展出的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
這樣還要繼續嗎? 感覺有點做辛酸ˊˋ
恭哥說有次他到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去,那邊有英國一百多年來的麻雀標本,
後來研究者全部拿出來保養時,發現一百年前的麻雀跟現在的麻雀在形體上怎有點不同?
後來深追探討發現,原來是工業革命的空氣導致麻雀的形體改變
所以標本的製作不僅僅是為了給民眾看,還有研究啟發性功能。後來想一想,確實是如此
,因為我自己做標本解剖的過程,很容易發現相同動物的不同死因,這些動物的死因常常
可以當作人類的借鏡。
舉個故事好了:
過去歐洲的礦工到地下採礦時,都會帶隻金絲雀下去
一旦地下空氣有任何變化,金絲雀就會反應很大甚至死亡
因為金絲雀是種對空氣很敏感的鳥類 在還沒有空氣偵測儀器前,
礦工在地下就是用金絲雀來保命。
對這方面更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本新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4417
突然覺得恭哥的事講太多了,沒講到什麼知識點
關於大家都很關心的阿河,
新聞報導說未來可能要做成標本
如果天馬牧場想把牠做成標本
全台灣有能力做的只有四個人,其中三個在公家機關(一個在半公家單位)
因為河馬的皮很厚,要把牠的皮削至0.5公分左右,再做支架撐起來
整體花費大概要300~400萬
給個概念好了,林旺的標本花了約七百萬
個人覺得天馬不太可能願意花這筆錢。
補充幾點:
1.現在做標本早就不用福馬林了,都是泡酒精。(除了做序列脫水之外)
2.因為要做紀錄建檔,鳥的雌雄辨別往往要解剖後才能判定。
3.現在典藏標本的庫房都是用溫溼度控制,也比較少用防蟲劑
對大部份昆蟲而言,溫度25℃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上會快速繁殖生長
4.正名"貓熊",是像貓的熊,而非熊貓。
5.沒有台灣標本名人錄這種東西啦,如果有的話,有幾位外國人也應該放進去,包括早田
文藏、Robert Swinhoe、森丑之助等人。
6.標本的標籤都不能隨意丟掉,很多是日治時代的紀錄,那都是珍貴的自然史料
7.關於夏元瑜,他有幾本九歌出版的文學小品,挺好看的。
------------------------以下開放噓替代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94.2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19861887.A.FDA.html
趁這次又有人關心阿河的未來 再PO出來
※ 編輯: staregreasy (111.243.94.239), 12/29/2014 22:11:0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NoPTT (218.164.121.231), 12/30/2014 08:25: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