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韓國面對經濟放緩,青年就業困難時刻,文在寅政府的經濟政策除了推動第四代產業革命,產業轉型,另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發展地方企業,包括設置企業,工業園區,部份能源經濟產業園區,也選擇設置在地方上,這麼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找到韓國經濟的新動力,更是為了平衡地方與首都之間長期以來嚴重的發展失衡問題,同時為地方型都市開創更多就業機會。於是開始有年輕人為了有一份工作,選擇前往地方型企業就業,或者回鄉工作,但地方都市在生活便利性,資訊流通及娛樂等等,無法立刻跟上,於是這些在地方都市工作的年輕人,形成了新一代的「候鳥上班族」,他們週一到週五在地方就業,住公司宿舍,一到週末放假,就坐著長途巴士奔向首爾,可能是上健身房,去美容中心,跟朋友相約吃飯聊天,星期天晚上再坐著長途巴士下鄉。】
{內文}
(大排長龍的巴士)往首爾良才洞 往水原靈通區或者往仁川富平區 往首爾新道林洞 舍堂等,公司承租的通勤巴士,每到週五就像這樣,載滿了剛下班的員工奔向首爾。
(巴士司機vs.記者)
20台嗎,一次就出動20台嗎,大概每周五下午3點20分左右發車
連綿不絕的巴士長龍,車裡坐滿了數百名,準備放週末假期的員工,周五下午準時,從慶尚北道新市鎮出發,目的地是首爾首都圈,距離約280公里,車程需要2-3個小時,通勤巴士全數由公司負責包車,免費提供搭乘,不只在週五傍晚把人送到首爾,還會在周日傍晚再把人從首爾載回來,這是韓國地方企業園區,為了吸引年輕人離開首都,下鄉就業的福利之一。
奔向首爾的週末巴士,不只出現在慶尚北道,從最南邊的全羅南道 中部的忠清南道 東邊的江原道,週末巴士已經成為地方企業的必備。
在江原道寧越市工作的裴賢振,得花上來回六個小時車程,才能到首爾一趟,累嗎? 他每個週休都來上這麼一趟周末通勤,甘之如飴。
(裴賢振/上班族)
高速公路沒有經過寧越,原本以為會有KTX高鐵,結果沒有,真的很不方便,也沒有大型超市,(連想要鍛練)搜索發現寧越有健身房,結果打電話一問,說已經停止營業,到首爾來什麼都很方便,就每週都來一趟了
到了首爾,裴賢振要到健身房上鍛練課程,接著到美容中心做臉保養,再約三五好友碰面 找找首爾美食 打卡熱點,直到星期天晚上,再搭長途巴士回到寧越的公司宿舍,「奔向首爾」成為在地方就業,或者唸大學的年輕族群,正流行的周末生活型態。關鍵在於,首爾不管是生活便利 資訊性還有娛樂性,地方都市都遠遠比不上,年輕人為了擠進大學窄門 就業窄門,不得不選擇地方企業,卻無法就此拋棄首爾的花漾生活,可以說,城鄉差距 地方與首都圈的建設鴻溝,催生了「週間待在地方工作 週末奔向首爾享受人生」的新候鳥世代。而更多二線 三線都市 正面臨被消的命運。
江原道的太白市,1980年代最為繁華的時候,蓋了一整批規劃公寓,是時髦和富裕的象徵,最近將進行拆除工程,老住戶們特別為華光公寓舉行了告別式,告別的卻不只是破敗的老公寓,還有遠去不回頭的都市榮景。
(江原道太白市民)
(您的子女都不住這嗎),全部都搬出(太白市)了,像是(緊鄰首爾的京畿道)仁川啊,安山啊 始興啊都有
(江原道太白市民)
(都看不到年輕人 很冷清啊),年輕人一個都沒有,年輕人當然要出去打拚生活啊,待在這裡能做什麼
地方建設追不上,經濟日益蕭條,年輕人出走,只剩老人和冷空氣的地方都市,活力更加缺乏,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韓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地方活化,地方經濟發展,在全球經濟放緩時刻,也希望透過地方型企業的擴大發展開創新經濟動力。
過去韓國人有句老話說,馬要送到濟州島,人要往首爾去,意思是濟州島的自然環境可以養出最好的馬,首爾的繁榮進步能讓人出頭天,對照新一代,奔向首爾的年輕候鳥上班族,一句俗語 點出的首都與地方之間,失衡的城鄉發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勤 益 宿舍 必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韓國面對經濟放緩,青年就業困難時刻,文在寅政府的經濟政策除了推動第四代產業革命,產業轉型,另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發展地方企業,包括設置企業,工業園區,部份能源經濟產業園區,也選擇設置在地方上,這麼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找到韓國經濟的新動力,更是為了平衡地方與首都之間長期以來嚴重的發展失衡問題,同時為地方型都市開創更多就業機會。於是開始有年輕人為了有一份工作,選擇前往地方型企業就業,或者回鄉工作,但地方都市在生活便利性,資訊流通及娛樂等等,無法立刻跟上,於是這些在地方都市工作的年輕人,形成了新一代的「候鳥上班族」,他們週一到週五在地方就業,住公司宿舍,一到週末放假,就坐著長途巴士奔向首爾,可能是上健身房,去美容中心,跟朋友相約吃飯聊天,星期天晚上再坐著長途巴士下鄉。】
{內文}
(大排長龍的巴士)往首爾良才洞 往水原靈通區或者往仁川富平區 往首爾新道林洞 舍堂等,公司承租的通勤巴士,每到週五就像這樣,載滿了剛下班的員工奔向首爾。
(巴士司機vs.記者)
20台嗎,一次就出動20台嗎,大概每周五下午3點20分左右發車
連綿不絕的巴士長龍,車裡坐滿了數百名,準備放週末假期的員工,周五下午準時,從慶尚北道新市鎮出發,目的地是首爾首都圈,距離約280公里,車程需要2-3個小時,通勤巴士全數由公司負責包車,免費提供搭乘,不只在週五傍晚把人送到首爾,還會在周日傍晚再把人從首爾載回來,這是韓國地方企業園區,為了吸引年輕人離開首都,下鄉就業的福利之一。
奔向首爾的週末巴士,不只出現在慶尚北道,從最南邊的全羅南道 中部的忠清南道 東邊的江原道,週末巴士已經成為地方企業的必備。
在江原道寧越市工作的裴賢振,得花上來回六個小時車程,才能到首爾一趟,累嗎? 他每個週休都來上這麼一趟周末通勤,甘之如飴。
(裴賢振/上班族)
高速公路沒有經過寧越,原本以為會有KTX高鐵,結果沒有,真的很不方便,也沒有大型超市,(連想要鍛練)搜索發現寧越有健身房,結果打電話一問,說已經停止營業,到首爾來什麼都很方便,就每週都來一趟了
到了首爾,裴賢振要到健身房上鍛練課程,接著到美容中心做臉保養,再約三五好友碰面 找找首爾美食 打卡熱點,直到星期天晚上,再搭長途巴士回到寧越的公司宿舍,「奔向首爾」成為在地方就業,或者唸大學的年輕族群,正流行的周末生活型態。關鍵在於,首爾不管是生活便利 資訊性還有娛樂性,地方都市都遠遠比不上,年輕人為了擠進大學窄門 就業窄門,不得不選擇地方企業,卻無法就此拋棄首爾的花漾生活,可以說,城鄉差距 地方與首都圈的建設鴻溝,催生了「週間待在地方工作 週末奔向首爾享受人生」的新候鳥世代。而更多二線 三線都市 正面臨被消的命運。
江原道的太白市,1980年代最為繁華的時候,蓋了一整批規劃公寓,是時髦和富裕的象徵,最近將進行拆除工程,老住戶們特別為華光公寓舉行了告別式,告別的卻不只是破敗的老公寓,還有遠去不回頭的都市榮景。
(江原道太白市民)
(您的子女都不住這嗎),全部都搬出(太白市)了,像是(緊鄰首爾的京畿道)仁川啊,安山啊 始興啊都有
(江原道太白市民)
(都看不到年輕人 很冷清啊),年輕人一個都沒有,年輕人當然要出去打拚生活啊,待在這裡能做什麼
地方建設追不上,經濟日益蕭條,年輕人出走,只剩老人和冷空氣的地方都市,活力更加缺乏,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韓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地方活化,地方經濟發展,在全球經濟放緩時刻,也希望透過地方型企業的擴大發展開創新經濟動力。
過去韓國人有句老話說,馬要送到濟州島,人要往首爾去,意思是濟州島的自然環境可以養出最好的馬,首爾的繁榮進步能讓人出頭天,對照新一代,奔向首爾的年輕候鳥上班族,一句俗語 點出的首都與地方之間,失衡的城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