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與文資保存▌#新歐洲包浩斯運動
當今在台灣,相關單位若欲進行一定規模的文化資產修復與再利用,配合相關法令皆需要提出 #自償率 的計畫。然而在想破頭修復文化資產修復後要如何自償之餘,總不免讓人感覺,要國家出錢修的老房子,像是個賠錢貨。
近年歐盟對於老房子翻修提出一番新見解。老舊建築持續消耗大量能源,單單建築就佔了歐盟耗能40%,既有建築節能翻修率卻僅1%。因此提出「#新包浩斯運動」,取二戰後 #包浩斯學派 連接藝術與文化的橋樑、以設計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精神,在百年後面對 #氣候變遷、#環境污染、#數位化 #人口成長 等挑戰,重新思考、規劃,推出
#建築翻修潮策略,推動 #舊建築的節能翻修,試圖帶動城市和建築的大規模轉型。
---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3/03/16505/
本文與 環境資訊中心 合作轉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選在情人節說分手! 亞馬遜第2總部無緣紐約 (00:44) ✭【 動眼看熱鬧 】天降黑雪末日浩劫 西伯利亞爆空汙危機 (12:05) ✭【 世界都在看 】義大利推跳表單車 拯救交通兼滾動外快 (18:30) 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如果說要到台灣來設總部,你是舉雙...
包浩斯學派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久沒有寫新聞稿了,自己寫完後,想想如果我是媒體記者,可能會問,有什麼名人來參加嗎?畫面好看嗎?有什麼辛辣奇特內容........
怎麼辦?沒有名人,也沒有悚動標題,新聞稿平實,甚至還有點嚴肅,但,我相信畫面一定好看,內容一定精彩,只是需要花點時間,好好來了解與認真去思考。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很不一樣,不只是因為大稻埕街區本身宛如時空劇場般迷人,而是它是真正有自己基地、部落、社會力的藝術節,有1920年代狂騷精神,有在地傳統店家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人人手中長出的藝術節,還有很多年輕創作者藝術家創業者在這裡勇敢追夢,發光發熱...
許多許多美麗故事,怎麼可能一則新聞稿說明完整,一則新聞畫面能看盡全貌,不可能。
報導與否,並不是大稻埕國際藝術節所在意,我們期待的是大家能在「年貨大街」或「煙火節」這些亮麗活動之外,也能來看看來感受大稻埕真正深厚豐富的藝文活力及文化涵量。
以下進入新聞稿,
文長是方便大家抄用,
更歡迎大家來親自體驗,
10/18大稻埕見!
😊😊😊
「大稻埕1920變裝時空藝陣」
10/18本週日登場!
在時空交錯的大稻埕街區,1920年代景致即將再現。 10/18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在大稻埕街區相遇,到時,你會看到1920年代全球風雲人物將再度走上街頭,為人類文化文明齊聲咆哮吶喊。
1920變裝活動,Cosplay 1920年代的經典人物,因為大稻埕曾是台灣最重要的商港與文化重鎮,最繁榮輝煌時期就在1920年代。那個年代是台灣文化運動的年代,也是全世界文化藝術社會思潮 風起雲湧的年代,許多經典人物影響了人類文明至今。
活動發起人周奕成表示,大稻埕精神就是1920年代精神。1920年代,狂熱而騷動,表現爲各種各樣挑戰傳統的激進思潮與社會行動,其中最重要的質素即是當時人們對時代變化的回應。也就是創造力(Creativity),畢卡索、達利的繪畫,魯迅、芥川龍之介、海明威、費滋傑羅的小説,包浩斯學派的建築,甘地的不合作運動,葛蘭西的革命理論,陳獨秀的新青年雜誌,蔣渭水與文化協會的文化運動,皆是當時人們出於生命本質之創造力的驅動,對時代的不滿做出反響、反擊。
臺灣與世界邁入現代的1920年代,蔣渭水等先賢在1921年10月17日在大稻埕創立臺灣文化協會 ,指出台灣人的天命即是促進人類文明。從此新文化運動蔓延全台灣。代表著現代台灣意識的各類藝文創作蓬勃盛行。文學、美術、戲劇、音樂,匯聚於此。大稻埕有百戲匯聚的「戲窟」之 稱。反映出大稻埕為現代台灣藝術文化總匯之地。
因此每年10月月中當週週日舉辦「1920變裝活動」為「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邀請所有民眾一起打扮成喜愛的1920年代人物穿梭大街小巷,這天走在大稻埕,你會看到來自1920年代的士紳仕女,富商小販,不經意擦肩而過,你可能還會遇見台灣新文化運動領袖蔣渭水、台灣美術畫家郭雪湖、台灣革命運動女將謝雪紅、中國五四運動旗手傅斯年、日本民藝思想家柳宗悅、女性時尚先驅香奈兒等.......。沿街還有街頭藝人表演叫賣,各式戲劇、音樂、舞蹈及馬戲特 技等精彩表演,散佈在整個大稻埕街區上,彷彿穿越百年,回到1920年,世界的大稻埕!
回望1920年代,是為了前瞻2020未來,今年距離1920剛好一百年,人類世界遭遇Covid-19疫情 重大衝擊,國際旅行中斷,許多城市封城。有許多藝術家在恐懼與困頓,或其他種種心理狀態下持續創作。 台灣防疫得當,免於全球疫情影響,成為人類的大島方舟,似乎承載著某種人類希望向前航行。因此今年藝術節主題為『大島藝舟』,1920變裝活動主舞台,也以畫家陳潔皓繪 製充滿想像創意的『大島藝舟』為主視覺(詳細內容請參閱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官網或FB)。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由思劇場、Bookstore 1920s、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發起,結合多個深耕大稻 埕的在地文化單位,每年整個10月舉辦近百場的藝文展演活動。今年主題『大島藝舟』包含『全 球藝情』『世紀藝力』『街區藝埕』『時空藝陣』等各式精彩節目內容,歡迎10月來大稻埕,進 入1920與2020連結的時空劇場,探索臺灣與世界連結的文化運動。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1920變裝時空藝陣
#大島藝舟
#大稻埕
大稻埕1920變裝時空藝陣
時間:2020.10.18 週日下午1300~1700
地點:主舞台 永樂市場廣場 及 2020街頭表演快閃
(請參閱街區表演路線地圖如下)
包浩斯學派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選在情人節說分手! 亞馬遜第2總部無緣紐約 (00:44)
✭【 動眼看熱鬧 】天降黑雪末日浩劫 西伯利亞爆空汙危機 (12:05)
✭【 世界都在看 】義大利推跳表單車 拯救交通兼滾動外快 (18:30)
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如果說要到台灣來設總部,你是舉雙手贊成,還是連腳都舉起來反對?
過年休假回來,我選的第一條新聞就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亞馬遜,要在紐約設立第二總部,竟然遭到很多由這次剛選上的新科自由派議員,帶領當地居民強烈反對,亞馬遜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第一個反應是覺得這些紐約人是不是瘋了?亞馬遜來紐約,不只是這個火車頭企業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有亞馬遜可能帶來的科技know how,而且亞馬遜又不是製造業,對環境的傷害不會那麼大,大家求都求不到,這些紐約人是不是左過頭了?
才說著呢,我就發現不是只有我這麼想,連左派大將的紐約時報社論都跳出來把這些年輕自由派議員狠狠臭罵一頓。
我於是決定去看看這些年輕的議員們到底在反對些什麼。
看了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有些道理。
第一:亞馬遜招牌響亮,但它的勞工條件惡劣一樣全球聞名。
第二:矽谷科技的繁榮,是創造了巨額財富,但也讓當地房價物價飆漲,交通嚴重堵塞,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紐約己經夠擠夠貴了,亞馬遜一來豈不是更擠更貴?
第三:被企業勒索是個無底洞,谷歌臉書都在紐約有分部,都沒有要紐約納稅人分擔,為什麼亞馬遜需要租稅優惠?
是有些道理,但還不能把我完全說服,就算大企業占便宜好了,你不給優惠,大企業都跑光了,你紐約的經濟撐得住嗎?要知道全球幾十年來都是這麼幹的,所謂的供給面經濟學派,政府幫助生產者降低生產成本,來促進經濟成長,你紐約這幾個小屁孩能把這個理論翻盤嗎?
顯然他們覺得可以。
他們舉的是像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 提出來的,政府的政策不應只重視成長,還應更重視財富分配的社會正義,這個學派裡有很多人相信, 傳統的供給面經濟學搭配的涓滴效應,只是造成全球經濟貧富不均,中產階級迅速消失,底層人民必將反抗,經濟終將崩盤。所以此時的政府經濟政策應該著重在強壯中產,比如提高最低薪資,落實加班費給付,加強公共建設等,中產階級的荷包飽滿,經濟才會熱絡。
也就是說這次的亞馬遜紐約案踢到鐵板的重要性,不是只跟紐約有關,有可能牽動美國2020總統大選,而是牽動全球慣行的經濟模式。
理想非常美好,但行得通嗎?
非常歡迎大家來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本周動眼神經選的是俄羅斯空汙嚴重到天降黑雪,我這才知道原來台灣也發生過類似事件。
張嘉玲選的是義大利跳表單車,竟然是政府出錢讓民眾騎單車,比我們的YouBike還神奇。
✏ 來填問卷:https://goo.gl/forms/CugVAUGXz7JyFqJ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