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無限教室 第一期老師群介紹列車啟動!EP06】
【微分方程:林劭老師】
.
台大數學研究所畢業的林劭老師
要教大學微分方程實在是太輕鬆了!
.
今年暑假
林劭老師、萊恩老師、丈哥和張旭老師
四人將聯手製作工程數學教學影片
林劭老師負責微分方程的部分
.
微分方程是大多數工數的第一章
對很多理工學院來說相當的重要
因為那就是把現實世界的問題模型化以後
用微積分這個工具解出答案的一個範例
.
像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甚至是社會學
在研究他們領域的問題時
就很容易會出現微分方程
.
這個時候如果你學過微分方程
就能解決這類問題
.
不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以前
把微分方程學好
當你在修工程數學這門科目時
第一次段考就能拿高分
.
今年八月
林劭老師將會拍攝微分方程教學影片
部分公開於張旭老師的頻道
若你下學期要修工數或微分方程了
這樣的課程值得一看!
.
林劭老師微分方程完整課程
預計今年九月起陸續在張旭無限教室上架!
.
更多相關連結請看本文下面
張旭老師的留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摘要】 今年疫情嚴重,許多實體補習班都開始在線上宣傳,拍片、投放廣告,但很多影片或廣告真的很無聊,我不敢說我的創意很有趣,但應該是目前全台灣最有趣的XD 【三位老師的試聽兼找彩蛋活動影片連結】 鎮州老師 👉 https://youtu.be/Wak7haAZmEM 安鎮廷老師 👉 https:/...
化學 微積分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命科學閱讀之 4 ***
世界從何而來,生命從何而來,心智從何而來?
量子科學是否能夠解釋這一切?
(有中文版)
“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 Richard Feynman
(在最底下的微小的世界中,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因曼)
這是去年第一波疫情期間宅在家買的書,當時覺得如果牛頓在家工作期間可以發展出微積分的概念,那我只是嘗試了解量子科學應該還好吧?可是心裡還是有覺得困難的障礙所以就拖到今年這波疫情,跟著其他生命科學相關的書一起讀。有點難度,但真的好有趣。讀完真的覺得對於感覺困難的東西,不要太快自我設限啊!
這本算是難度比較高的科普書籍,但作者盡量用我們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現象當成切入點。在我們肉眼可看到的世界牛頓的物理學基本上都是可以充分解釋的。當愛因斯坦把思考的框架拉到整個時空,就發現在那個世界當中古典物理學的概念不能解釋,於是產生出他的相對論。而當我們反向進入極為小的世界當中,發現量子完全不是按照我們平常的邏輯在運作時,感覺又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觀。20世紀初著名的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所謂「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就是已經進入到量子物理學的開端,讓他開始思考是否在更微小的量子級別當中,他們有一套截然不同的運作原理呢?接下來數十年開發出的實驗方式和測量儀器當然就更精準了,看到了量子可以跳動,可以有類似穿牆的能力,甚至可以同時擁有好多不同的狀態(不是只有0和1)。我們真的需要開始跳脫數位的思考,進入量子的世界,才有可能揭開它無窮的潛力。
首先他從候鳥遷徙的故事開始講到基因,這個攜帶生命資訊的程式,到底是如何延續下去以及當中如何產生變化的。我們現代的人比較了解基因和DNA一代一代抄寫下去的概念,可是對於中間變異或是凸槌(例如癌細胞)的部分,卻一直沒有夠好的解釋。記得小時候自然課會講到演化,常常會舉的例子就是那個脖子可以伸最長的長頸鹿才能吃到葉子所以適者生存。從某些角度來講是有它的道理,但脖子在伸長的資訊為什麼這樣的資訊會傳到下一代呢?作者用量子物理學補足了這樣說法當中一些論證不足之處。
再來就是講到能量和動能,即便我們能組合出所有需要的分子,但是所謂的「生命力」是從何而來呢?我很新奇的讀著作者講到大自然中,小學生都知道的「光合作用」,竟然是這麼一個不可思議,效率極高的動能引擎。從工業時代設計的蒸汽機,或是現代的燃油引擎,以及最尖端的發電動能,都無法與光合作用的效能相比。
最後講到人的心識思想和做夢,這是古典物理學完全不能解釋的。作者先帶著我們把人腦和腦細胞想成是類似電路的概念解釋,然後在討入量子物理學驅動實體世界的觀點,才發現原來我們的人腦可能就是一個設計令人讚嘆的量子電腦啊!經他這麼一解釋,我也才稍微明白量子電腦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潛力,但也明白量子電腦現在為什麼這麼難模擬和製作。
作者最後用一個很有趣的圖來比喻古典物理學和量子力學中間的關係。如果說我們生活的這個實體世界像是航行在海上的一艘船,這艘船受到海面上的浪以及外面的風所影響。但船底下的這個還是深不可測的,他下面有一大部分的底層是由熱力學來支撐的,熱力學底下就是量子物理力學。當上面船隻的航行和節奏與最底層一致的時候,即便有風浪也還算能夠平靜行駛。但是當這樣子的連結被打斷的時候,船就很容易覆沒,而一旦覆沒,也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了 (例如基因突變或是死亡)
探索世界無止境的奧秘,不管是物理,化學,天文,還是生命科學,總會有一種敬畏的心。就像牛頓所說的 :
“我不知道世界怎麼看待我,但我認為我就像沙灘上玩耍的一個男孩,投入在探索中。偶爾會找到一個圓滑的石子,或是一個不尋常的漂亮貝殼。而在我的前方一片像是汪洋大海的真理,等待探索”
“I do not know what I may appear to the world, but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e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
全文與中文版鏈接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life-on-the-edge-%e8%a7%a3%e9%96%8b%e7%94%9f%e5%91%bd%e4%b9%8b%e8%ac%8e/
#lifeontheedge #quantumbiology #quantumphysics #量子科學 #量子物理學 #量子生物學 #解開生命之謎
化學 微積分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熱情認真的李學長,
今天要來介紹「建中科學班」!
————————————————————
科學班考試三月多就考了,獨立招生。
📍考進科學班有什麼優點?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老師還會同時兼任你的專題研究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普通班要7%或是老師推薦)。
數理科目進度高二就上完,要在高三去台大修課(微積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學、普通生物四選一)。高二下須通過資格考試方能第三年取得台大修課資格,沒考過者你會拿不到科學班認證證明文件,但是不會強制將你轉班。
📍 科學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老師比較少管必選修,以主題式教學為主。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只要你有努力老師一定看得出來分數給的算高。文科被當在科學班會更常發生,因為我們甄選就是數理跟一階不太難的語文考試。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注意,那是會考前),要怎麼準備考試?
🔆 初試:
語文:不用太擔心,英文國文都在會考範圍,然後T分數差距也不大。
考古題以及其相似題型有公開,建議練完,才有考過初試的機會。
同樣地,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最後T分數大概會落在60上下,在總體人數上大約是60/350。
科學班數學考試絕大多數題都可以國中解法,但多半想不太到。不會寫不要太沮喪,其他人大部分也不會寫。如果有餘力可以學習一些高中好用的單元如三角函數,能在你想不出那些超難解法時提供一個只要花時間就可以做出來的方法。
自然科會參雜一些高中觀念,但是不太會影響到解題,計算方面則多半是國中公式在高中的延伸。可以針對考古題去對對應的高中章節進行延伸閱讀在考試時比較不會那麼慌。
🔆 複試(實驗&證明):
數學佔複試4成,數學會是好幾大題每題帶六七小題的形式,其中每題的前段基本上通過初試的人都做得出來,建議每題都先做完前幾小題,卡在一大題很久會造成大量的分數損失。建中沒有公布複試題目,但外縣市學校好像有,可以去找找,但難度低於建中。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較難的高二高三題型最難到達物理奧林匹亞初複試水平,運動學和力學佔大宗,物奧初選該部份可以在高中範圍念完後練習一下。光學和熱學出現了國中為提供的公式請先自行預習,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且量也很多(四十幾頁),有英文文章的閱測,比起其他題這類題目只要英文能力強一點就能做了。其他題目需要高中大量觀念,而且有些觀念是常常連高中生都忽視的(像溶解)。
🔆 實驗的部分:
兩科都是以高中實驗改編而來,會有線索提供你研究步驟以及計算,在討論的部分最好能去閱讀一些高中的實驗手冊,了解格式以及重點句的寫法,不要玩器材,會被扣分,打破也會(手殘者在此)。數據做出來差強人意也要放然後再想辦法解釋,你如果捏造數據老師一定會發現,你的成績就不會太高。有些討論不會需要作完實驗,實驗做不出來趕緊寫那裡搶分!!
複試的實驗技巧很多難以以國中的能力去填補,如果有這個規劃,可以在初試後詢問你的國中理化老師是否有機會讓你在課餘時間自主訓練高中實驗。(我的國中老師蠻支持的)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生物高機率動植物器官、滲透壓、細胞觀察。做好這三類的實驗考過機率較大。地科由於內容不多,推薦讀完高中內容,才能節省做題組前要看大量資料才能解決的窘境。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考上者你們跟數資班對比的優勢就在四月到七月了,趕緊選一科專心拼競賽。在開學後你們可以跟數資班拉開一段距離(但在一、兩年後就沒了QQ)
✅專題研究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資訊六科可以選,與你的競賽能力無關,建議去台大或中研院找個指導教授,他能帶給你大量的收穫。
專題研究高一下開始分組,高二上10月有國際科展初審,進度快者可以直接拼這個
高二下三月會有校內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台北市科展然後特優可至全國科展,最後還是會回到台灣國際科展,台灣國際科展的目的就是篩選出一批國手前往美國比ISEF選上國手至少可以推薦本科系,得幾等獎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以及各科奧林匹亞,能力競賽物理、化學、生物、地科限四選二初試,到了校隊培訓時資訊以外科目限選一科成為校隊。
然後有時候比競賽還是會吃天賦的,吃天賦的大小由左至右遞減大概是
數學>資訊>物理>化學>生物
但同樣也有人全部都行然後被迫上述能競四選二
最終能力競賽與奧林匹亞都會匯流到選訓營,然後決選營,而選訓營前半會推薦個本科系,成為國手後得金銀銅會影響保送推薦範圍,請查教育部法規。
✅ 科學班保送推薦人數僅佔三分之一,其餘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流到學測指考。如果當初文科很爛考進來,沒拼到保送或推薦及特殊選才者很吃虧。可能會因此落入一些較差的志願。申請時如果有一個某科選訓營,加分會很賺。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這可以推廣到專題研究的部分,如果你對計畫裡的指導教授的研究主題感興趣的話,你可以毛遂自薦,指導教授get!
✅科學班的同儕實力很強大,有數物化生地免修的人、各科的奧林匹亞決選者與國手,跟他們一同考試時不要壓力太大。也因為這樣你永遠有奮鬥的目標,以及能幫你在課業跟競賽都走得更遠的人。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他們認真拚數理科學
#但也沒偏廢英文的學習喔
#台大明明高手輩出
化學 微積分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摘要】
今年疫情嚴重,許多實體補習班都開始在線上宣傳,拍片、投放廣告,但很多影片或廣告真的很無聊,我不敢說我的創意很有趣,但應該是目前全台灣最有趣的XD
【三位老師的試聽兼找彩蛋活動影片連結】
鎮州老師 👉 https://youtu.be/Wak7haAZmEM
安鎮廷老師 👉 https://youtu.be/kJ6QeORHY68
耿立老師 👉 https://youtu.be/mb9LkP-oGFg
【本系列其他影片】
上集 👉 從高中數學排列組合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講到大學離散數學的圖論的五色定理證明 (https://youtu.be/bhB5hubDgss)
下集 👉 還沒拍
【合作單位】
鎮麟升學中心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5HyjCaf2hhbnIzXxyqzGg
宗嶽主任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IrhiBEi_JiLvHjsgbCNHQ
【版權宣告】
本影片版權為張旭 (張舜為) 老師所有
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果有學校老師在課堂使用我的影片的話
請透過以下聯絡方式通知我讓我知道,謝謝
FB: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hsumath

化學 微積分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衝擊之下
股票還狂漲
看來是時候all in了(誤)
我是說是時候推出一系列的投資小教室了xD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AF%B6%E5%A6%AE%E8%80%81%E5%B8%AB-Charming-Teacher-Bonnie-290462364959770/
PODCAST
Firstory: https://ppt.cc/f2Z9Jx
KKbox: https://reurl.cc/ra0Nv1
Spotify: https://reurl.cc/WEbpN7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X6xr9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V32y06
Pocket cast: https://pca.st/fp7r1t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