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如何席捲未來醫院?】3D 人臉辨識把關取藥身分、機器人支援不足人力
Posted on2020/09/11
TO 創新嗜讀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愈加廣泛,手術室、藥櫃也變得更加智慧,協助提升手術效率、用藥安全,讓我們看看 《從 AI 到 AI+:臺灣零售、醫療、基礎建設、金融、製造、農牧、運動產業第一線的數位轉型》一書中《航向智慧醫療新藍海》章節的介紹。(責任編輯:呂珈寧)
未來醫院的規模不再以病床數來衡量,而是急、重、難症的治療能量,而手術室絕對是最重要的場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的手術安全查核規範(WHO 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一個手術分成三大部分:Sign-in(簽入)、Time-out(暫停)、Sign-out(簽出)。每一個步驟都是確保病人手術安全、資訊正確與醫療團隊間的精准溝通。
臺灣 ICT 資源豐富,為智慧手術室奠定扎實基礎
WHO 只提供最基本的規畫方針,然而 ICT 資源豐富的臺灣,提供了更先進的智慧手術室規畫。當病人經過一連串術前檢查,並確認手術進行時間與主刀醫師之後,整個流程會由智慧病房系統轉移到智慧手術室排程系統。中央器械供應室有隨時待班的器械運送機器人,依手術室排程來運送病人手術名稱對應的器械包盤與相關耗材;機器人經由乾淨走道運送滅菌手術器械包盤,送達指定手術室後透過系統通知主責護理師;術後的髒汙器械運送機器人則按手術結束時間,由護理師啟動手術助理排程作業系統,搬運機器人前往載運髒汙器械、器具和物品。
一臺滿載的手術專用個案車(case cart)可能重達一、兩百公斤,藉由在汙物專用走道來回運送的機器人,不但可以降低器械運送人員的職業傷害,還能支援假日急刀人員不足、降低營運成本與管理複雜度,同時主動通知器械供應室收送案件。機器人的輔助讓手術室運作更為精准並提高效率。
落實手術中安全查核,透過手機 App 一手掌握
除了術前與術後的自動化效率,最重要的是真正落實術中的安全查核。每臺刀雖然都有標準作業流程,還是難以避免突發狀況。當手術門關上後,所有溝通聯繫都只能透過電話進行,這對於要調度上百名護理人員並同時運作數十間手術室的醫院來說,一直是很大的挑戰。透過手機上的手術查核 App,病患 Sign-in 時同時確認身分、麻醉準備、器械耗材清單;Time-out 時手術團隊的再次互相確認工作職掌、病患身分與手術部位;Sign-out 時確認檢體、器械與耗材數量。
這些步驟都在流動護理人員手上的 App 清楚呈現,每個步驟的確認與時間點即時同步到手術室護理站的電子白板,彷彿在戰情室裡同時操控數十個戰役的後勤資源調度。這種結合手術臨床流程、HIS 系統整合與手術紀錄、機器人自動化規畫、App 排程設計的完整方案,讓臨床醫療的高度專業融合在軟硬體的整合中,是 AIoT 精准醫療的經典應用案例。
智慧藥櫃提升用藥安全,大幅減少重大醫療疏失
WHO 最近把「Medication Without Harm」視為全球最重要議題推動,並在 2017 年德國波昂召開的會議中定下明確目標:5 年內降低 50% 的用藥傷害。臺灣的醫院一直落實「三讀五對 1」的給藥規範,以確保病患的用藥安全,但在繁忙的臨床作業中,醫師常因病情變化而調整用藥,若只以人力核對,很難完全落實用藥安全;而利用物聯網科技輔助用藥安全,為當前唯一的解方。
麻醉管制藥品監管是一家醫院最重要的藥品管理核心,如果出現任何差錯,常會演變成重大醫療疏失。此時,智慧藥櫃搖身一變成為最佳利器 。依照管制藥品領藥規定,必須同時兩人取藥,利用醫事人員卡和 3D 人臉辨識、再連動到院內值班系統,對於取藥身分做最嚴格的把關。根據不同醫院用藥習慣,彈性組合藥物放置空間;取藥時利用 AI 藥品影像辨識比對藥名與數量,確保正確的醫師調劑處方;最後再連動醫院藥劑部的藥品系統,時時盤點,確保全醫院的用藥情形安全無虞。
醫院另一個用藥安全的場域,是癌症化療藥劑的運送安全。醫院的化療藥物調劑室為受嚴格管制的特殊區域,因此通常設置在和一般病患施打藥劑地點一段距離以上的空間。利用 3D 圖資與內建 LiDA(認知架構)的運送機器人,可以安全且精確地在調劑室與護理站之間穿梭;調劑藥師通過 3D 人臉識別之後,將調劑好的化療藥劑鎖入內嵌 RFID 的感應門鎖;送達化療病房後,責任護理師經過 3D 臉部辨識認證後,取出藥物進行投藥。整個過程不但能避免因人力運送化療藥物可能發生的傾倒,以及化療藥劑領取時人員認證的管控風險,藥物取放時間點、即時位置與人員身分都即時連線院內系統,確保整個化療用藥流程的絕對安全與精准管理。
AI 、深度學習應用,有效協助降低用藥錯誤次數
臺灣在醫療健保普及的制度下,民眾用藥頻率極高,藥物事件造成的風險隨時都在發生。醫院藥物事件發生地點以藥局為主(36.2%),其次是一般病房(32.2%);醫院藥物事件發生階段以醫囑開立與輸入(54.9%)最多,其次為給藥階段(23%)、藥局調劑階段(20 %);從「醫囑開立與輸入階段」細項來看,以重複用藥(18.4%)最多,劑量錯誤(16.4 %)次之;而在藥局調劑錯誤階段細項中,則以藥名錯誤(44.9 %)最多,數量錯誤(20.8 %)次之;另外在給藥錯誤階段細項中,以劑量錯誤(22.5%)為最多,藥名錯誤(15.5%)次之。
為了降低用藥錯誤次數,利用 AI 人工智慧,串聯機率、藥品資料庫與深度學習,扮演藥品守門人,及時攔截不正確的藥物事件 。將 AI 應用於用藥辨識的方式相當多元,例如導入臺灣健保資料庫與大型醫院提供的電子病歷,實行無監督學習 2,讓 AI 學習醫師開立處方的行為,進一步判斷醫囑開立後是否有藥物名稱與該病症無任何關聯,進而發出系統警示;抑或將藥品辨識導入藥局調劑階段,利用 AI 藥物影像辨識技術快速識別從藥櫃中取出的藥物名稱、外型和數量,隨後從藥品資料庫帶出藥性、藥物副作用等相關資訊,使藥物調劑時更快辨認是否與處方籤相符,減少取藥錯誤。
無論是裸錠、鋁箔包裝、液裝或盒裝的 AI 藥物影像辨識,前提都需要教導 AI 進行幾何變換(geometric transformations): 包含放大、縮小、旋轉;顏色亮度、對比度、色調修正;圖像融合(image composite),拍攝影像與影像資料庫的加、減、組合、拼接;降噪(image denoising /noise reduction),影像上的雜訊來自硬體或環境光等因素,如果影像雜訊太多,將會影響邊緣檢測與影像分割的準確性,因此如何過濾影像上的雜訊並保留有效訊息就相當重要;邊緣檢測(edge detection)與影像分割(image segmentation)的配合,能將一張影像分割成多個不同區域並準確擷取局部特徵,讓 AI 進而認識藥物形狀、大小、顏色、文字、數量等特徵,最後根據前述擷取的影像資訊與藥品資料庫進行配對,即可精准告知使用者藥物名稱和相關資訊。
AI 藥物辨識技術大致可分成兩種:1:1 和 1:N,前者的應用多為醫療中心藥劑部調劑時,驗證管製藥或高貴藥的身分;後者則應用在預防取用多種藥品時的錯誤。以技術難度來看,1:N 的難度比 1:1 還要高,因為 1:N 的藥物辨識更容易受藥物類型、拍攝角度、拍攝方向、拍攝距離、環境光等因素影響辨識準確度。因此在現階段,藥物影像辨識技術與藥物辨識機構的配合度相當重要,產品設計者需針對不同類型藥物提供適合的辨識環境,以降低這些干擾因素。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0/09/11/future-hospital-ai/
化療藥物 名稱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硃砂事件?中藥重金屬?】
最近在台中地區發生兩起具有爭議的中醫師用藥事件。
一個是中醫師讓患者內服已禁止違禁藥-硃砂,另一個則是使用另一種同樣禁止的違禁複方-五寶散(裡面同樣含有硃砂成份)。
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硃砂,還有許多人想了解,到底現在使用的中藥是否有重金屬問題。
▍關於硃砂二三事:
硃砂,是硫化汞的天然礦石,其中可能含有其他礦物雜質,如:砷、鉛、銻。
古法製作上需經過「水飛法」磨粉製作。
所謂的水飛法,簡單解釋一下:
「在研磨藥材的同時,加入水,讓研磨過程可以減少熱變化與氧化現象,避免產生預期以外的化學反應,最後再藉由粉末懸浮性的差異,去除雜質、存留下所需的藥物成分」
然而了解上面的方法,我們可以知道,水飛法是物理性萃取的方式,對於混合物藥材,並無法「非常完整」的去除化學性的雜質成份。
即便古代醫家認為某些可能有毒性的礦石藉由水飛法可以「完全」去除毒性物質、留下藥性。
但是隨著醫療研究、科學檢驗技術的進步,多數的中醫師也了解,僅有「已確定無生理毒性風險」的藥材,才適合在水飛法製備後服用與使用。
像是硃砂,即便是經過水飛法處理,還是可能殘留像是含鉛等重金屬雜質,又甚至在不當的研磨過程中因為生熱反應產生汞,導致成品的鉛、汞含量遠遠超出安全標準。
因此包括硃砂在內,許多古代曾被使用但是具有「無法預測其生理風險的藥物」,現今也已被禁止使用。
像是民國92年已完全禁止含馬兜鈴酸中藥材;民國94年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民國80年禁止含鉛丹口服用中藥之製造、調劑、供應。
關於本次事件,中醫藥司也發布澄清新聞稿如下:
「近日有中醫診所使用含硃砂或鉛丹之禁藥,導致病人重金屬中毒事件,乃屬少數不肖中醫師個人行為,違法之中醫師及診所,均依醫事相關法規處辦,對於導致病人傷害部分,已移送地檢署偵辦。」
▍關於中藥材重金屬風險:
過去中藥材中可能出現重金屬超標的層面包含兩個部分:
1. 藥材本身具有重金屬物質,如:硃砂、鉛丹(目前皆已禁用,因此合法醫療上不應該出現使用)
2. 藥材產地環境或是藥材製程染污,基原藥材可能產生重金屬超標問題(這部分早在民國93-99年期間,就已完成117種中藥材之法定檢驗標準確保民眾用藥安全)
因此從上面兩點說明,我們可以知道:
現今只要是在符合醫療法規、使用GMP中藥廠與檢驗合格中藥物的中醫診所就診,用藥是相當安全的。
但是在於「醫師個人醫療素養」,是否使用違禁藥物、違法醫療行為,這些則屬於個人的問題,並非團體的共同錯誤。
整個醫療界、無論中西醫,都必須謹慎自律、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
#雖然個人門診沒什麼患者問這件事
#還是向大家說明講解一下
-
-
#大家知道砒霜在製藥後可作為化療藥物嗎
#藥物名稱叫做Trisenox用在治療白血病
#藥性與毒性的取捨需要經過許多實證與研究
#無論中西醫學都應該要與時俱進
-
-
#敝診所的藥物皆有符合法規合格檢驗
#請大家可以安心服用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問題|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疼痛治療
-
診所地址:
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
02-2558-5592
化療藥物 名稱 在 揚揚藥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希望你今天看的不只是影片]
[請你花2分鐘,讀完我以下的話,並分享出去]
今天看到這段影片,其實讓我蠻震撼的
省思了很久,希望藉由這個事件
告知大家藥師在醫療中的角色與目前的台灣現狀
在台灣,最幸運的就是有健保體制
健保對於重大疾病、罕見疾病、鰥寡孤獨等弱勢者的就醫
達到了的保障且正義的事情
卻也是造成社會資源浪費與醫病關係開始惡劣的源頭
所以接下來會描述各種藥師的角色
讓大家了解到這個職業在社會上做了哪些事情
-\-\-\-\-\-\-\-\-\-\-\-\-\-\-\-\-\-\-\-\-\-\-\-\-\-\-\-\-\-\-\-\-\-\-\-\-\-\-\-\-\-\-\-\-\-\-\-\-\-\-\-\-\-\-\-\-\-\-\-\-\-\-\-\-\-\-\-\-\-\-\-\-\-\-\-\-\-\-\-\-\-\-\-\-\-\-\-\-\-\-\-\-\-\-\-\-\-\-
在醫院的藥師,走的是急重症醫療
裡面大致上分為"住院藥師"、"臨床藥師"、"門診藥師"
"住院藥師":負責每天住院病患的用藥審核(包含錠劑、膠囊、針劑)、平常住院看到的營養點滴調配、化療藥物的調配是住院藥師的主要工作
"臨床藥師":每天會跟著醫生巡診與巡視病房,時時刻刻觀察藥物在血液中的血中濃度與藥物使用劑量,提醒醫生做藥物的調整,而這些調整的依據,需要閱讀大量國外一、二級文獻以及在台灣的二、三級文獻所匯集的統計資料後,才給予的建議,有時候常常看到臨床藥師為了住院病人使用藥物的正確性,每天忙到9~10點,甚至回家繼續做查詢的動作。
"門診藥師":負責調劑、審核、衛教,並完成醫生看診後所給予的處方籤,並發藥給病人。這點要讓大家瞭解的是,每一份你手中從醫院拿到的藥品,都必須經過三個藥師的審核後,才會到你的手中。
第一是調劑藥師:他不僅僅要在短時間內調劑好你的處方,還要確認你的姓名、藥物品項、數量。
第二是審核藥師:專門負責審核醫生的處方是否合理,因為有些藥物需要針對病人的年齡、體重、身高給予不同的藥物劑量,若是有不合理或是疑似藥品交互作用過大的處方,會馬上打電話給醫生,並提出有效的依據,請醫生參考做調整。
第三是發藥藥師:這是大家平常在領藥時所看到的藥師,他們必須依方面要再次確認您的身分和藥品的名稱、數量,提醒你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才能確保拿藥的病人可以正確用藥。
所以,請大家好好的靜下心思考一下,
雖然今天去醫院看病,可能會花費你很多的就診時間
但到了最後一關-領藥時,你可能覺得怎麼要這麼久還沒好
請您好好的靜下心來,
因為裡面的藥師們,正在細心地用自己所學的專業
給予您最好的藥物後盾,讓您吃藥更安心。
如果您覺得等待太久了,我跟您說,此時
有可能機器壞了...
有可能藥物庫存短缺了,要去藥庫補藥
有可能正在跟醫生討論是不是該換藥物的劑量和改藥
有可能正在查閱文獻,確定處方的正確性
而如果您真的覺得號碼差太遠又趕時間
請您以後在看診時,跟醫生提出你的第一籤要在外面藥局領
因為處方籤是不限於第二籤或是第三籤,第一籤也是可以在外面領的,您可以找信任的藥師或是家中附近的藥局,拿處方籤到各藥局去領取藥品,這樣也會更加方便。
-\-\-\-\-\-\-\-\-\-\-\-\-\-\-\-\-\-\-\-\-\-\-\-\-\-\-\-\-\-\-\-\-\-\-\-\-\-\-\-\-\-\-\-\-\-\-\-\-\-\-\-\-\-\-\-\-\-\-\-\-\-\-\-\-\-\-\-\-\-\-\-\-\-\-\-\-\-\-\-\-\-\-\-\-\-\-\-\-\-\-\-\-\-\-\-\-\-\-\-\-\-\-
在社區的藥師,分為社區藥局藥師和居家藥師
"社區藥局藥師":就是大家平常在街道上開店的藥局藥師,他們會提供您處方籤的領取外,還提供成藥、保健食品、輔具、美妝、奶粉、尿布等等生活醫療相關用品與任何相關的諮詢服務,連結社區與民眾的感情,讓大家在社區間診所看診後,可以擁有一個健康諮詢的服務空間。
"居家藥師":就是目前政昇藥局藥師在做的事情,我們親自送藥到您的府上,一方面可以節省您醫院排隊的時間,也可以不必等待社區藥局的調配時間。到府後,我們會一一核對藥品且提醒您的用藥時間、副作用、家中藥品的管理方式與提醒自我照顧的方法,讓您在了解使用藥品之餘,還可以更了解目前藥物上與健康上的一些新知。而對於山區與偏遠地區的長輩們,更能藉由這個服務,達到醫療平衡的願景。
-\-\-\-\-\-\-\-\-\-\-\-\-\-\-\-\-\-\-\-\-\-\-\-\-\-\-\-\-\-\-\-\-\-\-\-\-\-\-\-\-\-\-\-\-\-\-\-\-\-\-\-\-\-\-\-\-\-\-\-\-\-\-\-\-\-\-\-\-\-\-\-\-\-\-\-\-\-\-\-\-\-\-\-\-\-\-\-\-\-\-\-\-\-\-\-\-\-\-\-\-\-\
在藥廠的藥師,會有負責品管、文獻蒐集、實驗、市場調查與引進藥品等等不同角色的藥師,這方面我就比較不清楚,但對於藥品的研發一直到您使用藥物,都會根據國際最高的規格PIS/GMP的方式製造與國家審核,讓您的藥物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少。
如果你看完了
我要跟你說一聲感謝
因為在社會上,每一份專業的角色
其實在背後都做了很多的努力
尤其是醫療人員,是用"生命"在維護"您的生命安全"
我們沒有想要藉由醫療行為獲得什麼
只希望我們的努力能讓台灣醫病關係能到一個更好的尊重
讓台灣更美好,大家一起加油,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我的內容有錯誤
也希望各位醫療先進們提出來
我會再將內容做更改,以免造成大家的誤解:)
真心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事件
而是要繼續努力,讓醫病關係改善
讓民眾瞭解醫療人員,尊重,一起維護好民眾的健康:)
【東森直新聞】
扯!不滿醫院服務 男竟掌摑藥師
#快分享:tag朋友一同尊重醫療人員!
#西瓜挖大編:就算有精神疾病也不能這樣啊...
畫面來源:爆料公社
【更正】影片中藥師,誤植為藥劑師,特此發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