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南丁格爾陳姿妃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陳姿妃,一個看似浪漫與唯美的名字,卻是幾乎與志願服務劃上等號的年輕女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經常自費參與台灣路竹會執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計畫,在貧困、戰亂、災後復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工作。
陳姿妃獲選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劍潭受獎,陳姿妃表示,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所有的服務只是盡本分而已,也感恩許多人一起為社會大眾種下心靈福田淨土。
接受副總統呂秀蓮道賀頒獎的十大女青年當選人分別為方翠筠、余麗娟、林依依、林聖芬、柯佩鳳、陳姿妃、陳詩欣、張鑾英、楊淑怡和蔡銀娟,她們在不同工作領域中服務人群,不但有具體成就,而且表現傑出。
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人由副總統呂秀蓮親自頒獎;呂秀蓮表示,當選的十大傑出女青年來自各行各業,她以女性為榮,不過,女性成功的背後也要感謝男性的支援。
陳姿妃在台北榮總、振興醫院共服務六年多,後赴澳進修心臟護理,在當地做社區志工。
陳姿妃畢業於澳洲阿得雷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慈濟醫院兼任督導,慈濟護理雜誌執行編輯。
她在澳洲攻讀碩士時,參與澳洲當地的志工團隊,在假日時經常前往老人院關懷需要關愛及醫療的老人。
剛從東非索馬利蘭完成護理指導與訓練的陳姿妃,回想起結業典禮當天,索國學生所說的話「因為Cristina(陳的英文名字)的努力與教導,我們覺得『台灣』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樣溫暖」。
她說,「當我聽到時,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感動,真的很感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存在與努力,原來已經深植人心。」
她說,做國際救援常苦於被誤為來自大陸,在非洲五個月一大收穫是「現在他們會說,嘿,這女生是台灣來的!」
這是讓她記憶最深刻的場景,陳姿妃表示,「我只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從沒想過有任何報。」當天,眼淚數度在陳姿妃的眼眶中打轉。「我想,當我離開索馬利蘭,即便我已經白髮蒼蒼,這裡的一景一物一人,仍是我最美麗的回憶。」
真心奉獻非洲的陳姿妃,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服務,獲得十大傑出女青年,可謂實至名歸。
碩士畢業時,陳姿妃曾陪同學前往泰北地區,深刻感受到當地對醫療資源的殷切需求,當時她下定決心,若今生行有餘力,將會投入這些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義診。
自此,台灣的原住民部落、外勞收容所、育幼院有她的足跡;非洲甘比亞、馬拉威、南亞斯里蘭卡、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亞洲柬埔寨、泰北或澳洲、東非索馬利蘭,將服務過的國家串起來,幾乎橫跨大半個地球。
活潑開朗的她,雖然在護理和國際賑災中,面臨到各種悲歡離合,在國外即使內心淌血,仍堅守崗位發揮專業救助災民,但是這些經驗,卻更堅定她繼續參與跨國界醫療服務的心。
每年的春節、新年、耶誕節,她多是在這些國家度過。慈悲、喜捨與奉獻,讓她歡喜走上服務人群的不歸路。
忙碌的情況就像是一顆陀螺,不停的在打轉。
陳姿妃說,「在海地服務時,當時正處於內戰,醫療團身旁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保護。」在南亞海嘯期間,陳姿妃與路竹會以及慈濟醫療團隊,兩度前往斯里蘭卡參與救災行動。
陳姿妃投入服務領域達廿年,從台北榮總到南亞、非洲、中南美、泰北,救助足跡遍及半個地球。看盡災難悲苦,最令她震撼的是南亞海嘯。
她說,第一次隨路竹會赴斯里蘭卡叛軍區,「沿路都是白幡布、收容所睡滿人」,景像嚇人,當地拒絕外援,「孩子拿槍對著我」。她回台灣每天惡夢,但隔不到十天,又隨慈濟赴災區蓋大愛屋。
去年八月,陳姿妃隻身前往非洲索馬利蘭協助建立當地護理體系以及訓練國家醫院的護理訓練。
抱病參與服務的陳姿妃,忘記身體的病痛,在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協助建立制度化、標準化的護理體系,讓病患能獲得最妥善的照料。
「朋友都擔心問我有錢嗎?我說精神糧食很夠!」
她感嘆說,中國組織在衣索比亞服務,吃好住好,到索馬利蘭有出差費,還有「艱苦津貼」,「但他們不想待,很難理解我為什麼自願過去。」
當地的醫療資源缺乏,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也都處於學習階段,雖國家醫院對外援物資不珍惜與缺乏管理制度,陳姿妃並不灰心,她從零開始,以醫院管理改革為起點,成立示範病房、設計了索國國家醫院病例管理系統、帶領護理人員自己動手釘製病歷櫃、工作分配板、衛教看板、建立財產清冊,列管醫療護理器材、制定消毒物品運送流程、設立垃圾分類制度、為病床編號、探病時間管理。
結業典禮合影時,陳姿妃被邀請坐在主位,兩旁為索馬利蘭官員,感謝她半年來不放棄、無私的付出。今年一月陳姿妃回台,她說,「我擔心七個示範病房會不會在我不在時,全部鬆散退步;也擔心行政主管沒有全力督促。」
「另一方面,我又期盼他們能夠在我不在的一個月內,將醫院剩下的六個病房做改革整頓作。」
令人欣慰的是,二月重返非洲時,見到七個示範病房不但保持很好的制度與環境,甚至還帶領其他的病房一起改善。她說「這真的是令人高興的結果,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
很多訪客到醫院病房,都很驚訝與讚賞病房新的改革面貌,且拚命詢問:「是誰改變了這一切?」學生都很驕傲地回答:「我的老師,Cristina。她一個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她來自台灣」。
訪客稱讚說:「她一定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否請她永遠留在索馬利蘭?」陳姿妃聽完後,除了感動外,還是感動。
陳姿妃說,能夠順利的完成護理訓練的任務,背後付出許多的艱辛,除了組織以外,隻身在異鄉也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差異。
台灣的伙伴也不斷鼓勵,希望埋在非洲的種子,在注入活水後,總有一天可以發芽茁壯。
有了改變,就會有希望。有了精神支柱,讓陳姿妃心情低潮時,可以平常心面對,讓自己心境歸零。大家相信,這一條改變非洲醫療之路相當漫長。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澆熄熱忱。
秉持著護理專業,在醫療的義診服務、護理教育及抗煞防疫,陳姿妃實踐「醫療無國界」的真理,並且用她柔軟的手,撫慰災難人民的創傷,也燃起貧窮心靈的溫暖希望。
這就是陳姿妃,台灣的南丁格爾。她說,未來她還是會不斷參加國際醫療行動,為整個地球盡心,為接受她醫療協助的人點燃一把愛的火。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女性,分別在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婦幼維安、科技成就、捍衛弱勢、消防、醫療賑災、運動競技、抗疫保健、和繪畫藝術等領域貢獻卓著獲獎,獎勵雖輕卻意義重大。
這次的十大傑出女青年選拔,由
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主辦。(2007-03-09 夸父老鷹🦅,Cidal Palang 吉達兒 巴狼、Wagi Qwali 瓦紀瓜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為什麼你的點子賺不了錢:創業人╳行銷人╳研發人╳企劃人╳管理人都必修的11堂創意變現課」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王鳳奎 (Feng-Kwei Wang) 教授 內容簡介: 你的提案常被打槍? 新商品老是不被客戶買單? 才剛創業就覺得快要失業? 或者,每每聽到別人對你說這句...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英文 在 鄭品娟-為台灣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開告了(4):
太讚了👍。感謝這些替台灣人民打抱不平的正義之士。台灣是有救的(仍然需要台灣人民自己站出來,天救自救!不要只讓別人做事,自己享受成果)。
告訴狀略長,但是值得大家讀完。內容對台灣的整體形勢有較完整的説明。台灣人民,大家加油,替自己爭權益,當政府不替我們著想的時候。
⁃ C. C. -
2021/07/05
為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等涉嫌外患罪刑事告訴狀:
稱謂
告訴(告發)人 王為仁 A100783247
籍貫 浙江寧海 生日 37年8月8日生於台北市
住址 40767台中市西屯區工業區一路90之4號
電話 0923-101305
告訴(告發)人 黃汝鈺
聯絡地址、電話同上
被 告 蔡英文
地址 100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電話 02-23113731
被 告 蘇貞昌
地址 100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號
電話 02-33566500
被 告 陳時中
地址 115204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
電話 02-85906000
為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等涉嫌外患罪,謹提起告訴(告發)事:
刑法第二編第二章外患罪第 114 條
受政府之委任,處理對於外國政府之事務,而違背其委任,致生損害於中華民國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被告蔡英文是欺騙中華民國政府與全體人民,一再非法取得總統職位的騙子。其宣誓就職時之誓詞為「余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余必遵守憲法,盡忠職務,增進人民福利,保衛國家,無負國民付託。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謹誓。」。
被告蘇貞昌是竊國騙子被告蔡英文非法任命之行政院長。其宣誓就職時之誓詞為「余誓以至誠,恪遵國家法令,盡忠職守,報效國家,不妄費公帑,不濫用人員,不營私舞弊,不受授賄賂,如違誓言,願受最嚴厲之處罰。」。
被告陳時中是被告蘇貞昌非法任命之衛福部長。由於新冠病毒肆虐,蘇貞昌再任命其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他也經常直接接受蔡英文的指示。
108年12月間,大陸武漢突然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為了因應新冠疫情的危機,109年1月20日行政院同意正式成立三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擔任指揮官;1月23日等級提升到第二級,由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至於紓困預算,則從初編的4200億元,經過兩度追加後,目前總數為8400億元,平均台灣每人可以分配到35,745元。
新冠肺炎109年1月21日首起境外移入案例發生;1月28日出現本土感染案例;2月16日發生首例死亡個案;3月19日加強邊境管制措施;由於堅拒普篩,確診數經常掛零,6月7日開始大規模解封。110年1月部桃群聚感染發生,4月15日豪無警覺的指揮中心宣佈國籍航空機組人員的檢疫措施由「居家檢疫5天採檢陰性,自主健康管理9天」的「5+9」,鬆綁調整為「3+11」。4月20日華航機師發生確診案例,接著華航諾富特防疫旅館發生群聚感染,自此以後確診與死亡案例驟增,5月19日全國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迄至6月27日止,新冠肺炎累計確診14,634人,累計死亡632人,死亡率4.31%高居世界之最。新冠疫苗國家隊採購為2981萬劑,美日捐贈為374萬劑,總數量為3355萬劑。實際到貨國家隊採購為111.66萬劑,美日捐贈為374萬劑,總到貨量為485.66萬劑。迄至6月26日止累計接種人次 :190萬5,474人;接種人口涵蓋率:7.95%落居世界榜尾;嚴重不良反應數:504人;迄至6月24日接種疫苗後死亡193案例。無論國人多少確診或死亡,沒有人為此負責。
台灣的防疫措施號稱超前佈署,實則漏洞百出,還涉及違反專業的政治考量。108年12月31日即針對大陸邊境管制,3月19日全球大流行後才擴及外籍旅客;始終拒絕普篩以查出國內帶原者,對入境者也不願意全面徹底篩檢;如果地方或企業想要自行篩檢,會被警告將嚴厲處份;如果擔心染疫想要篩檢,價格貴得叫你退避三舍;醫護能量不足,醫療設備不足,指揮中心沒有就輕重症患者做適當分流,使得許多病人無法得到良好的照護;檢驗能量不足,以致鬧出校正回歸的世界級笑話;防疫旅館兼收一般旅客,不出事就沒有人管;指揮中心每天報告確診與死亡人數,可是不做普篩,不徹底追蹤患者足跡,不去了解無症狀與輕症感染者在哪裡,因此數字只是冰山一角;指揮中心不告訴你在台灣流行的病毒到底有哪些,好像基因定序極為困難;如果質疑指揮中心的處置失當,就有可能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警察可能登門拜訪,或者封鎖你發言管道,讓你嚇得不敢再批判;當然,再告訴你健康的人不必戴口罩,口罩經電鍋燻蒸後可重複使用等幾乎可以與川普利用口服消毒液殺菌等量齊觀的國際級笑話,讓人懷疑台灣的醫療技術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好嗎?似乎所有的防疫措施都只是為新冠病毒開綠燈!如果不是台灣人民的體質、生活習慣與自覺自律的防疫,恐怕新冠病毒不需要等到放鬆機組人員的防疫措施,早就連環爆了!
足夠的防疫經費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限制購買口罩的地方,限制購買口罩的數量,統一販售的價格超過以往,還讓你必須經常在烈日炎陽下或淒風苦雨中排隊,冒著感染的風險去買那區區幾個口罩;世界奇聞的三倍券,要你先出一千元;疫情爆發後,人民只有少數的疫苗可以打。如果沒有日本及時贈送124萬劑他們自己不用來公費施打的AZ疫苗,如果沒有美國及時贈送250萬劑莫德那疫苗,國家隊零星到貨的111.66萬劑疫苗,惶惶不安的國人要怎麼在疫情肆虐下生存呢?難道只有迫切等待被告等早就屬意的高端與聯亞兩家所謂國產疫苗通過一期、二期臨床試驗,再通過量身訂作的緊急授權辦法上市一途嗎?
不要日本多贈送疫苗,拖延佛光山與鴻海贈送國家隊疫苗,慈濟贈送疫苗也受到刁難,優質疫苗不是應該多多益善嗎?怎麼想要作好事,贈送優質疫苗給國家隊搶救國人,還要看被告等的臉色,不是太奇怪了嗎?本來以為吃相難看的被告等,只是準備藉著疫情發災難財。但是需要國家隊特別培養的高端與聯亞兩家號稱國產疫苗,這種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它實際是美國提供技術,台灣只是代工生產。它售價不但特別貴,品質更是問題重重。這兩家缺少資金技術的藥廠,都沒有經過歐盟GMP認證為疫苗生產公司。生產的這種有可能擾亂人類基因序列疫苗的安全性、對抗病毒的有效性與接種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WHO與世界各國都還沒有接受;依照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免疫橋接申請緊急授權,這種便宜行事的作法,也同樣還沒有獲得WHO與世界各國的認可。但是被告等馬上就準備霸王硬上弓的讓國人當白老鼠,發災難財有需要謀財兼害命嗎?
高端疫苗二期試驗執行總主持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在臉書上統整民眾的問題,澄清莫德納、輝瑞、AZ疫苗都有做三期人體試驗,並含蓄的建議政府若今年要達成群體免疫,還是要多多進口歐美疫苗。他表示不理解這是什麼樣的條件式採購合約,怎麼會在連11個臨床試驗主持人都還不知道解盲是否成功的情況下,政府就先下單於7月開始供應500萬劑。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培哲,是台灣生化方面的權威。他認為高端與聯亞同時發展蛋白質次單位疫苗,不但是選錯技術,也缺乏分散風險的觀念。他反對單純以免疫橋接結果作為試驗終點,也反對在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束後就給予緊急使用授權。他並因為蔡英文公開表示7月要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覺得審查無法維持獨立性,因此於5月底請辭食藥薯疫苗療效評估審查委員。
不管WHO與世界各國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對高端與聯亞準備生產的疫苗是否安全有效存疑,不管WHO與世界各國以及國內的專家學者對高端與聯亞生產的疫苗準備透過免疫橋接取得緊急授權是否合適存疑,也不管國人注射高端與聯亞疫苗後是否被國際認可。高端與聯亞已經按照被告等的指示備料並生產,只等取得緊急授權就開始交貨。而據媒體報導,審查委員中持反對立場的委員都已經被撤換。有必要這麼急嗎?難道按部就班就會錯失上市機會嗎?
台灣不缺公衛專家,蔡英文的前後兩任副手,都是公衛學者。陳建仁是公衛博士,賴清德是公衛碩士。但是台灣卻由公衛外行的牙醫師陳時中全權負責新冠疫情的防疫、抗疫工作,這非常的不合理。不管出多少問題,一句我會負責就了事,陳時中的地位照樣穩如泰山,這也非常不合理。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公衛學者為了愛惜羽毛,防疫、抗疫措施不能太離譜。政治任命的牙醫師就沒有這個顧慮,只要符合上級的旨意,防疫措施怎麼荒腔走板都沒有關係。
曾經分析緊抱美日大腿的台獨份子蔡英文心中究竟有何打算。李登輝以日本人自命,蔡英文繼承衣缽,為了協助美國掌握台灣,協助日本取得台灣,規劃有窮台、毀台、滅台三部曲以一步一步消滅在台灣的中國人。窮台是假借各種名目掏空國庫並強取民財,使得外匯存底豐厚的台灣債務纏身;毀台是大量成立黑機關,大量進用不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的黑人,以破壞原有的典章制度,進而集大權於一身;滅台是以順應歐美先進思潮為藉口,廢死、開放同婚、吸毒無罪、通姦除罪,並極力反中、去中,以摧毀優良的中華傳統文化。當時覺得窮台、毀台接近成功,可是滅台措施曠日持久,恐怕未必能夠順利。但是禁止進口的日本核災區食品早就透過寬鬆的海關冒名進口,蔡英文連任後即下令開放美國問題豬牛肉進口,現在又強推有多次發動生化戰前科的美國問題疫苗給國人施打,在台灣的中國人還能活得下去嗎?
台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充分被美國老大哥掌握,台灣經濟命脈的大型企業,後面則有濃厚日本殖民主的影子。美日兩國想要牢牢掌握台灣的唯一變數,是仍然懷有中華民族意識,對兩岸統一抱有期待的中國人,佔台灣23,500,000人口的大多數。這對美國與日本聯手對抗大陸的戰略規劃,可以說是必須排除的嚴重威脅。但是等到國人被強迫施打有問題的高端與聯亞疫苗以後,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在台灣的中國人被亡國滅種了!
被告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等三人,就疫情爆發與疫苗問世,其中關鍵時間節點,可說完全嚴絲合縫的環環相扣。就國際法來說,這是涉嫌大規模滅絕種族的危害人類罪,這部份已有華僑向海牙國際法庭提告;就國內來說,則是涉嫌勾結美日政府企圖消滅中華民國與居住在台灣中國人的外患罪。凡是有正義感的中國人,知道之後都無法袖手旁觀。因此特具狀提起被告等三人涉嫌外患罪之訴,以破解他們的賣國陰謀。期待早日接到承辦本案檢察官的開庭通知!
謹狀
台灣台北地方檢察署公鑒
中華民國110年6月29日
具狀人 王為仁 黃汝鈺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參院通過《創新競爭法案》 中國強烈不滿】
✏️美國參議院高票通過了應對中國競爭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拜登政府讚揚這將保障美國的競爭力
✏️北京則表達強烈不滿,批評這部法案抑制中國發展
✏️這部長達1400頁、六大章節、超過2500億美元預算的法案,被美媒體稱作史上最全面的產業政策,綑綁著多項涉華競爭法案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jt-06092021151300.html
英文報導:
https://www.rfa.org/english/news/china/act-06092021202603.html
▫️法案資訊: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7th-congress/senate-bill/1260/all-info?r=1&s=2
▫️白宮聲明: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08/statement-of-president-joe-biden-on-senate-passage-of-the-u-s-innovation-and-competition-act/
▪️「槍聲已響」 應對中國競爭的「新堡壘」
當地時間6月8日傍晚,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32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nited State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USICA)。這項法案批准在未來五年內,將2500億美元投入科技產業與發展,應對與中國的競爭。
法案將交眾議院審議,預計在六月下旬或七月投票表決,通過後交由總統拜登簽署生效。
「(創新和競爭法案)是我們應對競爭的一個新堡壘,它將會定位美國尤其在科技上的領導地位,以及我們要往前跑得更快的決心。」 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8日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活動上表示。
美國總統拜登也於8日晚間發表聲明,讚揚跨黨派的合作,聲明在未點名中國的情況下寫道:「我們正在爭奪21世紀的勝利,槍聲已經響了,隨著其他國家繼續投資自身的研發,我們不能冒險落後,美國必須保持地球上最具創新性與生產力國家的地位。」
▪️中方不滿: 妄圖遏制中國發展
中國官方對此表達強烈不滿,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透過聲明稱,這項法案打著「創新和競爭」旗號,卻是「妄圖遏制中國發展」,敦促美國國會立即停止推進審議。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在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堅決反對美國把中國當「假想敵」。「這個法案中的涉華內容歪曲事實,詆毀中國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渲染‘中國威脅’,鼓吹開展對華戰略競爭,在台灣、涉港、涉疆、涉藏等問題上嚴重干涉中國內政。」
▪️捆綁多項法案 高科技競爭重中之重
《美國創新和競爭法》的前身是由民主黨籍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與共和黨籍參議員托德.揚(Sen. Todd Young)跨黨派合作推出的《無盡邊疆法》(Endless Frontier Act),直到今年五月才更名,並且捆綁了多項重要涉華競爭法案。
包含托德.揚在內的多位議員都曾經直接把這個法案簡稱為「中國法案」(the China Bill)。舒默強調,「這項立法將使得美國在半導體等關鍵技術方面贏得與中國等國家的競爭,將在美國國內創造高薪的就業機會,並有助於強化我們國家的經濟和國家安全。」
超過1400頁的《美國創新和競爭法》共分為六個章節。
📍第一部分是扶植半導體與5G通訊業的相關法案(CHIPS and ORAN 5G Emergency Appropriations),由美國財政部負責實施,包括建立三個半導體相關的基金,涉及500多億美元的投資。
📍第二部分是旨在強化研發、製造、及供應鏈的《無盡邊疆法》(Endless Frontier Act),五年內批准使用約1200億美元預算。
全面強化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是這部法案最大的亮點。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印太安全項目主任、特朗普時代的前國安會南亞和中亞地區的資深主任柯提斯(Lisa Curtis)表示,疫情以來,中國國家強勢主導的科技霸權,正在威脅著民主自由社會的運作,也讓美國更加警惕。
「隨著中國擴大自己在數位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包含開發 5G,建立數位合作夥伴關係。中國還不斷增強對數位基礎設施的破壞和間諜活動能力,增強(對他國的)經濟壓制力,並影響(其他國家)使用這些技術的方式。」
柯提斯舉例,中國以健康絲綢之路、公共衛生的名義,銷售監控系統到一帶一路國家;或是以醫療產品為交換,迫使某些國家使用中國5G的基礎設施等,達成中國的地緣政治目標等作法,都是美國跨黨派合作、強化美國科技競爭力應對中國的大背景。
▪️六大章節 應對中國挑戰
除了在高科技領域採取作為,《美國創新和競爭法》的其他章節清楚地列出應對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
📍第三部分是《戰略競爭法》(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這被視為與中國競爭量身打造的法案,包含應對中國一帶一路擴張、信息戰攻勢、供應鏈獨大的具體應對措施。
📍第四部份是關於國家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的相關規定,比如在本章節特別禁止美國政府採購中國制的無人機或下載抖音等中國應用。
📍第五部分是《應對中國的挑戰法案》(Meeting The China Challenge Act Of 2021)。法案敦促美國總統加強使用對中國政府及個人非法行為的制裁手段,以打擊中國在人權侵犯、網路間諜、竊取美國商業機密等方面的行為。
📍第六部分則囊括關於教育、學術相關的規範。比如要求披露外國人才計劃的相關信息、加強美國學生的科學相關(STEM)科目的教育、要求美國教育系統建立有透明度的外國資金贈款計畫,還對大學設置孔子學院有更詳細的規範等。
▫️前情提要:
迎擊中國的《戰略競爭法》有何重點?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4222021152706.html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你的點子賺不了錢:創業人╳行銷人╳研發人╳企劃人╳管理人都必修的11堂創意變現課」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王鳳奎 (Feng-Kwei Wang) 教授
內容簡介:
你的提案常被打槍?
新商品老是不被客戶買單?
才剛創業就覺得快要失業?
或者,每每聽到別人對你說這句話:
「這個想法很不錯,但是……」
沒有但是,不用解釋,再好的點子不能賺錢,就是餿主意!
現在起學會「NSDB」思維——
“Needs + Solution + Differentiation + Benefits”
發掘顧客需求→找出解決方案→建立產品差異→產生最大效益
用打動人心的好創意,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高價值創造!
價值關鍵1:確定需求(Needs)
好的點子,需要和顧客產生共鳴,命中他們心裡的渴望——
了解客戶「要什麼」,比你能「做什麼」還重要!
記住!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花錢購買他們「不想要買」、「不需要買」的東西,所以即使你的創意再棒、產品功能規格多高、服務多無微不至,如果無法和顧客的慾望相契合,那麼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本書教你如何找出顧客的需求(甚至他們自己也沒發現的潛意識裡的需求),幫你從「開發產品/服務→賣給想像中的客群」變成「從客戶的慾望中找到商機→開發真正有市場的產品/服務」,如此一來才能產生共鳴,滿足顧客消費的渴望!
價值關鍵2:解決方案(Solution)
好的點子,就是提供解決方式,並闡述它的優勢願景——
靠說故事賦予產品活過來的能量,成功說服顧客!
「我發想的產品很棒,市場上也真的有這類需求,但怎麼就是沒人買單呢?難道它還不夠好嗎?」等等,這或許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你「說故事」的能力不夠好。一個好的產品/服務,就如同一具沉睡的軀殼,它必須被賦予靈魂後才能喚醒——這個靈魂叫作「願景」。懂得說故事的人,可以將新產品/服務的優勢以簡單、有力、且彼此契合的陳述,來為他的創意注入生命力,使顧客信服、認同、甚至深深著迷,成為產品的死忠粉絲!
價值關鍵3:建立差異(Differentiation)
好的點子,需要和人與眾不同,成為無可取代的唯一——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找到產品優勢才能成為傳奇!
想像你現在研發出一種無線、可以遠端通話的機器,拿到街上去推銷販賣,則必定不會有人對你抱著崇敬的眼光,更別說買單了——因為「手機」這種產品老早就被發明了!要知道,所有的「好點子」之所以好,來自於它獨樹一格的特質,所以當Steve Jobs站在台上,不可思議地拿出一支可以上網、觸控、且近乎擁有一台電腦所有功能的手機時,才會技驚四座。而你呢?你找得到自己無可取代的優勢嗎?快好好發揮它,讓自己也成為傳奇吧!
價值關鍵4:產生最大效益(Benefits)
好的點子,讓買家和賣家都得到滿足,是雙贏的結果——
發掘買賣雙方的共同有利點,維持永續顧客關係!
只能帶來一次巨大效益的創新不算真正成功,切記一件事情,有意義的創新,是找到你與顧客間皆能獲得最大利益的平衡點,所以身為賣方的你,得到應有報酬的同時,也必須兼顧買家感受,使其覺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如此一來便會累積品牌忠誠度、信賴感,提升下次購買的機會,如此不斷正向循環,才能使你的創新創意產生最大的效益!
作者簡介:王鳳奎
現職:
2012-迄今 中國文化大學特聘教授
2017-迄今 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會院士
主要學歷:
1998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學系統科技所博士(Ph.D.)
1993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行銷管理碩士(MBA)
1989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電腦科學碩士(M.S.)
2010 美國College of Executive Coaching教練證書
主要經歷:
2013-2016 行政院人才與人力會報諮詢委員
2014,2016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
2013-2015 中國上海金融學院創新創業課程(英文)客座教授
2011-2014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理事長
2011-2012 媚登峰健康管理事業集團集團總經理
2004-2011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執行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_7_bNDZIgM/hqdefault.jpg)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績效為王:新手主管的王牌帶人學」介紹
專訪作者: 王鳳奎 教授
內容簡介:
你以為升遷是件天大的好消息,卻可能是個晴天霹靂的惡耗?不懂「帶人學」,就準備變成公司裡的夾心餅乾,讓上司和下屬把你壓到喘不過氣來!
新手主管該要知道,
老闆出錢,員工出力,主管拼績效;
老闆不做的,員工不會的,都是你管的!
透過領導╳訓練╳激勵╳分析╳決策,
提升績效,滿足高層馴服基層,
換個位置同時換個腦袋,才是職場生存真王道!
打破新手主管迷思,突破績效追求盲點,
用真正有效的方法,達到老闆愛你、下屬服你的成果!
有訓練有交代?沒有績效,再多訓練都是枉然!
很多主管常會以為只要有「訓練」就可以使團隊績效產出提升,大錯特錯!不適切的訓練菜單,只會讓員工花時間與精力學到對工作毫無幫助的知識與技巧,沒辦法在工作上應用,更甚者還有主管會以為員工不認真學習,因而減少訓練投資,形成惡性循環……想要不浪費資源,就該根據績效目標,訂定有效的訓練,才是王牌主管真本事!
讓對的人做對的事,就是成功達成績效的開始!
試想叫愛因斯坦別研究相對論了,嘗試挑戰唱歌跳舞吧;或是讓麥可傑克森放棄他的演藝天份,轉換跑道朝物理學術領域前進……上述兩種假設,無論何者結果想必都讓人不忍想像吧!同理可證企業內人才也是一樣的,若讓一個天才去做他不擅長的事時他便不是天才了,因此王牌主管該做的,就是找出每個下屬的專常,發揮超過100%的效益!
從單一角度思考決策,絕對無法達成績效目標!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新手主管在做思考決策時的通病,雖然在短期、小範圍的目標上可以獲得成效,但時間久了之後就會發現這不是長久之計。組織是個巨大且精密的機器,需要各種齒輪彼此配合,才能得到產出,若有任何一個環節出錯,便會出現連鎖效應,因此若要達成績效,得要協調得宜,這便得考驗王牌主管的工夫才行!
作者簡介:王鳳奎
現職:
2012-迄今 中國文化大學特聘教授
2017-迄今 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會院士
主要學歷:
1998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學系統科技所博士(Ph.D.)
1993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行銷管理碩士(MBA)
1989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電腦科學碩士(M.S.)
2010 美國College of Executive Coaching教練證書
主要經歷:
2013-2016 行政院人才與人力會報諮詢委員
2014,2016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
2013-2015 中國上海金融學院創新創業課程(英文)客座教授
2011-2014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理事長
2011-2012 媚登峰健康管理事業集團集團總經理
2004-2011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執行長
2007 國立清華大學EMBA兼任教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w8O3-Klqy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B4udQbDWXD8EoxM8z5dTDmFGj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