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請你告訴我,此人是猶太人的救主,還是縱容納粹屠殺的共犯?
.
1957年3月4日,一度被猶太人視為的英雄雷若.卡斯特納(Rezső Kasztner,附圖)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家門口被三名極右翼猶太人槍殺,在同月15日因傷勢過重辭世。然而,在死前四年,他還被公認為拯救上千猶太人的聖人。
.
以色列建國後,卡斯特納在以色列獲得貿易與工業部的發言人職位。當時的他,被視為匈牙利猶太同胞的守護者,聲望崇高。不過在1953年,一名業餘記者葛魯恩瓦特(Malchiel Gruenwald)卻公開聲稱卡斯特納與納粹勾結,以色列政府隨後以國家名義控告他誹謗卡斯特納。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他細節釋出,卡斯特納儼然從原告被打成了被告。
.
原來在1944年時,卡斯特納是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的領導人,當時他為了拯救更多匈牙利猶太人,親自與當時負責的納粹官員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談判。在同年五月至七月間,納粹每天運送一萬兩千名猶太人至毒氣室處死。卡斯特納希望能救一個算一個,在艾希曼的提議之下,他決定以行賄方式救人。
.
兩人最終達成協議,以一千瑞士法郎一個人的價位,救出1684名猶太人,由於不是每個人都能支付得起,卡斯特納更讓150個名額給其他富有的猶太人協助籌措。後來納粹軍官寇特.貝歇(Kurt Becher)還從中要到50個名額,將之轉讓給曾經對自己有恩的猶太人,但他向這些人收取更高價位,一人得酌收2.5萬瑞士法郎。所有獲救的猶太人後來被送往瑞士,將卡斯特納視為恩人。
.
在戰後的紐倫堡大審時,卡斯特納甚至曾親自為貝歇辯護,稱他與納粹不是一丘之貉,這讓貝歇逃過死刑,以富豪身分獲得善終,活到了1995年。
.
葛魯恩瓦特緊咬卡斯特納表面上是在拯救猶太人,但實際上獲得營救的1684名猶太人包括了他的所有親友,而且成員大多非富即貴,雖然救了一千多人,卻有數十萬沒有得到預警的匈牙利猶太人身亡。這些細節曝光之後,以色列法官柯恩(Haim Cohen)免除了葛魯恩瓦特的誹謗罪責,轉而公開斥責卡斯特納「將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卡斯特納頓時跌落神壇,成為以色列的過街老鼠,罹患了憂鬱症,隨後遭到同胞刺殺至死。
.
在他死後隔年,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卡斯特納無罪,為他平反。最高法院認定無論他使用的方法是否道德,他已經盡了一切努力拯救最多數量的猶太人,但也強調歷史才能做出最後的裁決。而社會上對他的看法依然分歧。
.
隨著艾希曼在1960年被以色列從阿根廷綁來受審之後,案情也越來越明瞭。艾希曼指稱卡斯特納已經確切知道納粹正在執行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即大規模處死猶太人(世人多數是在戰後才知集中營的真正目的)。而當時卡斯特納確實極力要求他停止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之中進行屠殺,但艾希曼卻推說自己無法作主。這證明了卡斯特納確實保有善意,希望阻止屠殺。
.
但其實艾希曼一直將卡斯特納玩弄於股掌之間,卡斯特納曾主張自己幫助1.5萬名猶太人從奧斯威辛集中營轉到一處不會執行死刑的勞改營,但艾希曼承認自己騙了他,並沒有真的照做。
.
卡斯特納可能意識到如果對同胞宣稱走進集中營會被屠殺,要不是沒人信,就是會造成恐慌,於是在戰時他沒有向其他猶太同胞透露納粹的行動(另一說是他有放出消息,但無人理會)。所選擇的做法是與艾希曼進行交易,希望至少能救到一些人。
.
但全程參與艾希曼審判的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卻不買帳,她在著作中指控卡斯特納「救了1684人,但卻害死了大約47.6萬人」。指出艾希曼在匈牙利的滅猶行動成果顯著的原因,正是因為像是卡斯特納這類猶太人的姑息與協助。
.
現在談論到這場艾希曼世紀大審時,許多人總是聚焦在艾希曼本人的罪行。漢娜.鄂蘭詳實地記錄了審判時的一切風波,而這些內容後來都被以色列官方掩蓋。在審判過程中,一名匈牙利裔的猶太人旁聽者向上台作證的匈牙利猶太人救援會成員佛羅丁格(Pinchas Freudiger)叫囂,他說:「是你們叫我不要逃」。佛羅丁格卻回說,逃亡者有一半機率被殺,所以他當然鼓勵大家不要逃。但事實上佛羅丁格自己卻逃去了羅馬尼亞,因為他有錢能逃。由此可證逃的人還可能活下來,但沒逃的人幾乎必死無疑。
.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關於大屠殺罪行的小說與電影,清一色在描述納粹作為加害者的罪行,這很大原因是因為背後出資者多是猶太人。不過幾乎少有人探討的是,那些與納粹有所勾結的猶太人在戰時所扮演的角色。
.
後世歷史學者發現納粹之所以能夠如此有效率地屠殺超過六百萬猶太人,的確少不了某些猶太人的「協助」。但這些協助的用意卻也不能完全簡化地描述成為虎作倀。好比在艾希曼審判時,卡斯特納的同事布蘭德(Hansi Brand)被問到為何不考慮暗殺艾希曼,她無奈答道:「艾希曼死了自然會有人替代他,事情會繼續進行,也許(屠殺)還會進行得更快。」
.
如果是你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局,該怎麼做?
.
直至今日,卡斯特納的功過依然兩極。2008年,美國導演蓋倫.羅斯(Gaylen Ross)推出紀錄片《Killing Kasztner》,重新談論卡斯特納的生平,甚至找來當時參與行刺的槍手艾克斯坦(Ze'ev Eckstein)與卡斯特納的家人見面。後來在2015年,以色列主流報紙《國土報》刊出解密文件,內容顯示卡斯特納之死應是由以色列國家安全局主導。艾克斯坦在近日辭世,終年88歲。他在生前暗示自己後悔參與了刺殺行動,他說若是今日的自己,絕不會做同樣的事。
.
卡斯特納的一生,無疑是絕佳的劇情片題材,或許再也沒有一個猶太人比他在戰爭期間的處境更有爭議、更值得深入辯證,遑論他晚年被全民公審、刺殺的遭遇,都有戲劇性。但相信我,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敢輕易去碰這個題材。
.
但如果對大屠殺相關題材有興趣,本週台灣有部斯洛伐克電影《逃出奧斯威辛 The Auschwitz Report》(2021)倒是相當值得觀賞。該片的切入角度也與其它電影不同,著重在世人在已經查知納粹暴行之後的選擇性姑息,也能與卡斯特納的處境產生一些應對,不過該片主要是就逃亡的猶太人觀點出發。該片也能與前年上映的《普立茲記者 Mr Jones》(2019)能進行對照,誠摯推薦。
捷傑電影 #逃出奧斯威辛 #TheAuschwitzReport #ZeevEckstein #RezsőKasztner
同時也有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Ny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多人問黎明卡瑪有甚麼康特 同質量的情況下基本上六光很好打卡馬 不過如果卡瑪是九五至尊超多五費那就裂開 連續兩場六光 接下來要上瑞文了 頻道會員加入網址:https://reurl.cc/k0oD7b 目前戰棋s5迎接新賽季 歡迎各位有心想學好戰棋的觀眾可以私訊IG;不管是想學甚麼樣的陣容只要一千...
十三寇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R_Kelly全面有罪 🇺🇸
「MeToo事件裡的非裔加害人與被害者,司法正義終於伸張?」以〈I Believe I Can Fly〉一曲走紅的美國歌手R. Kelly,20多年來針對多名未成年人進行性虐待而在27日被判9項罪名有罪,包括1項敲詐勒索、8項與人口性販運有關的罪名。本次審判中共有11名指控者,包括9名女性和2名男性,出面描述他們遭受的精神控制、羞辱與性暴力。經過兩天的審判,陪審團最終裁定有罪。當宣讀判決書時,R. Kelly身穿深藍色西裝,戴著眼鏡,一動不動地坐在法庭上,因為戴著口罩而難以看出真實表情。法院將於明年5月4日宣判刑期,R. Kelly最長恐面臨數十年刑期,乃至於終身監禁。
.
出生於1967年的R. Kelly,成名曲包括〈I Believe I Can Fly〉、〈Bump N' Grind〉、〈Your Body's Callin〉等,並在1998年以〈I Believe I Can Fly〉獲得了三項葛萊美獎,而有「R&B 之王」、「流行靈魂樂之王」之稱。除了是知名R&B歌手之外,他也以詞曲創作、唱片製作而聞名。1996年,他替麥可傑克森寫了〈You Are Not Alone〉一曲,被提名葛萊美獎。
.
不過儘管嶄露高度的音樂才華,R. Kelly在私生活方面則是出現大量的爭議事件。在此次宣判之前,R. Kelly曾因一起持有兒童色情影像的案件在芝加哥受審,但在2008年被無罪釋放。不過這次審判,已有多家媒體報導過R. Kelly如何利用「邪教式」的手段控制、性侵這些年輕受害者。他們之中有許多都曾是他的粉絲、或者事業才剛起步的年輕音樂人。其中包括將這些受害人囚禁在自家與錄音室、強迫錄製性愛影片等等。
.
在法律文件中,還揭示了R. Kelly讓受害者遭受大量的精神折磨。例如這些未成年人會被要求遵守「規定」,他們要稱呼R. Kelly為「爹地」、當他一進到房間裡就必須跳起來親吻他、另外沒有經過R. Kelly的允許,他們不能吃飯和上廁所,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受到控制。而如果不從,則會遭受到處罰。其中一些人也指出,R. Kelly亦曾經暗示如果不願意服從他的控制,他可能會使用這些性愛錄影帶來威脅受害人。
.
《美聯社》報導在種種指控中,還包括許多讓人不安的場景。有人提到R. Kelly曾經在自己位於洛杉磯的錄音室裡面,旁邊放著一把槍,強迫當事人替他進行口交。另外也在未告知自己有傳染性性病(STD)的情況下,與他們發生關係。以及R. Kelly亦曾經拍攝過一段羞辱影片,其中一名女孩臉上塗了糞便,被當成是「違反規定的處罰」。許多相關指控也都在Netflix於2019年拍攝的紀錄片《Surviving R Kelly》中可以看見。
.
負責擔任其中幾名受害者辯護律師的知名女權律師阿爾里德(Gloria Allred)也表示:「在我所有追捕過的掠食者中...R. Kelly是我看過最糟的。」阿爾里德並指出他是刻意利用名人光環和事業的力量來孤立、恐嚇、懲罰、羞辱受害者。
.
其他證詞集中在凱利與已故的前妻艾莉婭(Aaliyah)的關係上。艾莉婭也曾是知名R&B歌手,15歲便發行了第一張專輯,2001年因為飛機事故而過世。她和R. Kelly於 1992 年被介紹認識,當時她只有13歲。1994年 8 月,兩人結婚時艾莉婭只有15歲,儘管雙方都否認這種說法,並聲稱當時艾莉婭已滿18歲,不過兩人婚姻也僅維持不到一年。
.
然而根據調查,之所以結婚的原因,是當時R. Kelly以為艾莉婭懷上了他的孩子,他的解決方案是與她結婚以逃避起訴,因此他需要有人協助他賄賂伊利諾州政府員工,為艾莉婭製作假身份證。這也成了他在本次審判中敲詐勒索(racketeering )的罪名之一(美國敲詐勒索罪包括賄賂、賭博犯罪、洗錢等內容。)
.
這次的判決,除了也是延續2017年「#MeToo」運動被起底的幾名重要名流——溫斯坦、艾普斯坦等人之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過去多起#MeToo圍繞著的核心,大都仍是白人男性與女性間的指控,再加上前陣子「天才老爹」寇斯比(Bill Cosby)案因程序問題而「無罪逆轉」,對許多有色人種的性侵受害者來說,這讓她們認為自己被排除在司法體系之外,無法得到伸張正義的管道。因此這次判刑的重要性也在於,R. Kelly案的受害者幾乎都是黑人(包括未成年女孩與男孩),也象徵了一次非裔性別議題支持者的重要勝利。
.
宣判當日,紐約法院外也聚集許多民眾,除部分是R. Kelly的支持者外,也有在網路上發起要求抵制R. Kelly歌曲的「#MuteRKelly」 成員。發起人奧德萊(Oronike Odeleye) 就指出:
.
「(身為黑人女性),我們從沒有完全擁有自己的身體。今天我們正處一個轉捩點,證明黑人女性終於可以不用再因為『誰叫你是黑人女性』而付出慘痛代價。」
.
.
PHOTO CREDIT:
(1)路透社/本次的法庭素描
(2)美聯社/《Surviving R Kelly》出面的受害者們
(3)美聯社/2013年的全美音樂獎Lady Gaga和R. Kelly表演〈Do What U Want〉
(4)美聯社/#muterkelly 在2019年的抗議
#rkelly #udnglobal #轉角國際
十三寇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叫阿蒙,今年39岁,是一位全职太太。 我有一个儿子,今年12岁,聪明懂事,我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和老公一直过着传统意义上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关系还不错,我对他也非常信任。 老公经常在外出差应酬,但赚的钱都会交给我。
我们的婚姻风平浪静,十几年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下来了,很少发生大的争吵或矛盾。
一直以来,我都是周围人眼中的幸福女人,我也觉得自己挺知足,毕竟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能嫁给这样一个有事业心又爱家的男人,挺满足的。
我对事业也没什么向往和追求,相夫教子几乎成为我生活的全部主题。 可是,这样一个生活无忧、家庭幸福的我,却在今年出轨了。
事情是这样的:春节后,我老公接管了单位一个大项目,经常连续一个月都要常驻项目地,我们夫妻在一起的时间就比以前更少了。 这样的生活本来我已经习惯了,直到今年4月,他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他是我在小区附近的健身馆里认识的。 那段时间,我们都会在晚餐后去健身,碰面多了,彼此互有好感,就加了微信。
我经常在夜不能寐的时候找他聊天,他也会积极给我回应。 其实我们也没有聊什么露骨的话题,都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和关心之类的话。
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也是他的空窗期,刚好他的妻子也外出公干。 不知是出于寂寞,还是纯粹想找个人打发时间,我们就这样开始了.......
我现在甚至想不起来我们第一次发生关系的场景了,有种很恍惚的感觉,但是我却记得,那种恍惚的感觉是多么美妙,我仿佛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机和活力。
对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和丈夫之间的性关系。 我们结婚十几年,差不多一年能有十次不到的性生活。
我丈夫对这件事不太感兴趣,每次我暗示他,他都会说太累了,或者说下次吧。 时间久了,我就没有主动了。 十几年下来,我已经习惯了,甚至觉得这可能就是老夫老妻之间的常态吧!
我也并没有感觉自己对这件事有特别的渴望。 直到遇见他,欲望被突然唤醒了。
我知道我这样说,很多人都会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指责我——是的,我也在谴责我自己。 今年以来,我的失眠更加严重了,多少个夜晚都被内疚和彷徨折磨得不能入睡。
我很清楚,这种不见光的关系如果继续下去会有怎样的后果,可我还是忍不住想他。 现在,他已经不怎么联系我了,他说我们再继续下去,对双方家庭都不好。
我很失落,也很纠结。 脑子里每天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告诉我:我想他,想和他继续下去。 另一个又说:别傻了,你们只是一时乱了心性、走火入魔,他对你也只是一时的性需要;
现在,我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困境告诉大家,其实我已经做好了被骂的准备,甚至我就是希望你们能把我骂醒,把我从这个泥潭里拉出来。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出轨者
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遭遇丈夫出轨的女性,内心极其痛苦;从她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们丈夫的出轨对象,有相当一部分是已婚女性。
也就是说,在出轨的人群中,男女同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与很多传统女性所认为的,出轨的绝大多数都是男人,男人更花心、对婚姻更加不忠有很大出入。
我也接触了很多出轨的女性,在出轨后,面临着本能与道义之间的纠缠与拷问。 就像是前面故事中的阿蒙。
她的婚姻不能说完全是无性婚姻,但至少在性方面有着重大的缺失;而丈夫在事业上的成就、在经济上的担当、在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上,表现都不错,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在性方面的缺失。
尤其是作为妻子的阿蒙,自身思想传统,又长期作为全职太太料理家务,认为这样的婚姻没有问题,甚至在出轨以前,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直到后来遇到那位男士,性需要被唤醒,这时才看到,她的婚姻其实存在很大的缺口,更重要的是,在性缺失的背后,还有她和丈夫感情上的疏离。
长期以来,阿蒙丈夫的重心都放在了事业和赚钱上面,而阿蒙的重心则全部寄托在了家庭。 这种寄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她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从个人情感满足和性满足的角度看,她显然是不被满足的。
再加上在她的生命中,缺乏除家庭以外的其他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来源。 所以,在诱惑面前,她的抵抗力会更低。
我们当然可以站在道义和责任的角度去谴责她,但是性和情感满足是人的本能需要。 在本能和欲望面前,道义和责任往往是退居第二线的。
从这个角度看,人人都是潜在的出轨者。
女人因何而出轨
从大体上说,女人出轨的因素包含了三个方面,即:诱惑的大小,个人道德感和意志力以及出轨的成本和代价。
这三方面的因素对男人同样适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诱惑的大小是一个相对因素,而非绝对因素,既取决于诱惑本身的大小,也取决于这个人自身需求被满足的程度。
好比同样面对一桌山珍海味,一个已经吃饱饭的人,和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态度是不同的。
就像阿蒙,如果她的婚姻在性和情感上面更加圆满,她的需求被基本满足,那么即便面对婚外的诱惑,可能不会被那么轻易得诱惑。
(不过,这只是针对一般情况,并不排除少数例外,就好比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已经吃饱的情况下,有的人滴米不进,但有的人可能还想尝尝餐后甜点;
还有就是,一种美味吃久了,很多人就会想要尝试换换口味;
此外,每个人的食欲程度、胃口大小,都是不同的。 所以,实际上并没有一条万能定论,能概括所有的出轨情形。 )
著名的婚姻治疗师Esther Perel 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通常人们倾向于认为,男人出轨是由于厌恶和对亲密关系的恐惧,而女人出轨则是由于寂寞和对亲密关系的渴求。
出轨的核心原因是人们借此找到一种对情感的息息相通、新鲜感、自由感、自主权、性爱强度等,以此来弥补自身对某种缺失的渴望。
在女性出轨原因调查中也发现,女性出轨的原因更多在于渴望受到关注和重视、渴望获得非凡的亲密感受;
如果在婚姻中,这种渴望和感受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可能会被受到诱惑,走向出轨之路。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女人一旦出轨,往往容易玩真的。
阿蒙在来信中说,自己出轨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和丈夫之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精神和情感交流,夫妻间的亲密互动很少,比如牵手、拥抱、爱的眼神,等等。
十几年婚姻的惯性,或者说人的惰性,常常会掩盖掉婚姻中的很多问题和漏洞。 再加上我们普遍缺乏经营婚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会导致这些潜藏的婚姻危机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和及时解决。
这样的婚姻,即便看上去很幸福很圆满,但实际上却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甚至连当事人也难以觉察。
直到婚姻触礁的一刻,才猛地意识到,所谓的幸福美满,不过是是油尽灯枯前的回光返照;是暴风骤雨前的风平浪静。
价值观多元化时代
女人出轨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人类的感情,总是离不开时代的烙印和影响。
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声色犬马、暗潮涌动的时代,人们的感情生活更容易跟随本能的洪流,陷入欲望的泥潭。
因为这个时代,更重视自我的感受,更强调个体主义、享受和利己主义。 而女性作为人类的一部分,在情感上也具有这个趋势。
所以,虽然我们没有关于女性出轨的具体数据,但这个数字无疑是庞大的,甚至已经成为了某种趋势。
只是相较于男性出轨而言,女性出轨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台湾著名艺人寇乃馨曾在一次演讲中分析过女性出轨的「优势条件」和隐蔽性特征。
01
女人一心多用的能力高于男性。 这是有进化因素在其中的。
因为远古时期,男性负责打猎,所以需要更加专心致志;而女人负责采摘和养育孩子,习惯于同时料理多件事情、擅长于多任务并行管理。 所以女人一边应付老公、一边处理和情人的关系,会更加容易。
02
女人的生理基础更「适合」出轨。 因为女人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只要女人想,要同时搞定几个男人,相对男人的生理特点而言,是更容易做到的。
03
女人是天生的「特工」。 比如她知道自家男人在说谎的时候眼睛眨几下,这让男人的「完美犯罪」基本不可能实现。
男人永远搞不懂女人神奇的第六感是哪里来的,他们厌恶女人的猜测,因为那往往都是真的。
而具有如此强大侦查能力的女人,要想"犯罪"和反侦察,是不是会更容易实现呢?
04
在互联网时代,女人渴望倾诉和沟通的愿望更容易实现。 这种和异性的谈谈心、聊聊天,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谈谈恋爱了,所以出轨也就更容易发生了。
当然,在这里,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女性在出轨行为中,所拥有的以上种种「先天优势」,真的是一种「优势」吗?
不被丈夫所知晓的出轨行为,对于妻子而言,真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吗? 当女人一边享受家庭的稳定和现实好处,另一边和情人保持关系时,她内心是否真的愉悦和轻松呢?
事实上,像阿蒙一样,出轨后,在内心承受巨大煎熬的女性不在少数,这种煎熬甚至会泛化导致当事人产生躯体化症状和其他心理不适,并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比如失眠、焦虑。 毕竟,人总是同时受制于本能和道德两个层面。
所以,在有动机、有条件出轨的情况下,女人究竟如何抉择,才是利益最大化、幸福最大化? 这是极考验女人心性和智慧的一件事。
面对婚外情
如何理性看待并抉择
当婚外情已经发生的时候,如何理性看待并做出抉择? 这就不得不提到关于人性的某些方面。
人性是复杂而幽深的,既有自私和懒惰的一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又有超越本能的可能性。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基本层面:
01:本我
以快乐为原则,追求本能的欲望和满足。
02:自我
以现实为原则,处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既受本我的驱动,又受超我的约束,最终寻求两者平衡,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要求,成为现实层面的「我」。
03:超我
以完美为原则,遵循道德的约束,压抑本我的原始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婚外情的发生,始于本我的本能冲动,经过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和博弈,最终它是一个基于现实的选择。
所以,出轨行为,实际上并不是「一时冲动」那么简单。 它一定是经过特定的心理过程的。 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在潜意识里完成的,当事人不一定能清晰地意识到。
阿蒙用「恍惚」「不知道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的语言形容,实际上,她内在的本能和道德感,早已在她脑中上演完一场博弈大战。 出轨,不过是权衡博弈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出轨,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只不过,有的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更加谨慎理性;而有的人则更加感性和冲动。
既然是选择,就存在发生和不发生两种可能性。 但是,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为非黑即白的二元选择?
也就是,要么不出轨,在缺失的婚姻中将就甚至苟且;要么出轨,背着爱人追求自己的愉悦和快乐? 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
这里仅提供几种初浅层面的提议供大家思考:
01
重新反思并评估自己的婚姻,看看它在行使婚姻各项功能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自己从中受益多少? 如果离开这段婚姻,自己又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代价?
衡量清楚以后,当事人再做出继续或离开的选择。 当然,本条提议是建立在婚姻忠诚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不考虑开放婚姻等情形。
02
自己是否足够用心去经营和改善婚姻质量,提升与伴侣的亲密关系? 提升和改善的空间有多少? 是否愿意去做这种努力的尝试?
另外还需要区分是自己没有做,还是做不到(比如伴侣身体因素导致的性缺失)?
03
据婚姻调查大数据显示,婚外情最终修成正果的比例并不高。 所以,站在出轨边缘、或者已经迈出这一步的女性,也需要思考一些问题:
出轨对象真的就是你的真命天子吗? 他是你的理想伴侣吗? 你们对这段感情的期待和规划是一致的吗?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婚外情往往是自身婚姻出现问题的一个表现或结果。 但是在决定自己的婚姻去留这个重大问题上,建议抛开婚外情,单独去思考和衡量,因为婚外情常常有冲动和不理性的因素存在。
现实中就有不少女性,因为婚外情的吸引和诱惑,抱着飞蛾扑火的态度贸然离婚,结果发现对方并非是自己的真命天子。 甚至当两个人抛开现实阻碍真正在一起后,各种问题很快显现,后悔不已。
04
如果你觉得婚姻万万不可舍弃,但又放不下欲望,这时,不妨思考一下出轨的后果和代价,权衡这一下这是不是自己能够承担的,然后再做出决定。
05
如果是婚姻有缺失,但依旧选择婚姻的女性,这并不代表要完全忽视自己在婚姻中不被满足的需求。 只是,这个需求究竟以何种方式满足、需求是否存在升级的可能性等等,这些都有探索的余地和空间。
比方说,改善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多元化性方式探索、发展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寻求价值实现多元化,等等。
相信在做了那么多努力尝试之后,无论成功与否,至少可以降低出轨带来的内疚和负罪感。
希望在你浑噩无助的时候
可以为你排忧解难。
十三寇 在 Ny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問黎明卡瑪有甚麼康特 同質量的情況下基本上六光很好打卡馬
不過如果卡瑪是九五至尊超多五費那就裂開
連續兩場六光 接下來要上瑞文了
頻道會員加入網址:https://reurl.cc/k0oD7b
目前戰棋s5迎接新賽季 歡迎各位有心想學好戰棋的觀眾可以私訊IG;不管是想學甚麼樣的陣容只要一千元(1小時教完整兩場積分實戰,事後有任何問題也都可以隨時提問)就可以找主播學習新版本的戰棋、也可以指定想要開直播的時候教學。當然如果你想聊其他的事情也可以,只要能夠幫到你
現在每天都會盡量給大家開直播(今天的話晚上十一點多開 測試一下新的11.10B)
原則上晚上10:00左右會直播(改版的話禮拜三一定會播) 偶爾中下午會加班但就會玩玩別的遊戲
對S5黑暗裝備完全沒有概念的可以看上半部影片:https://youtu.be/8SkXvkADX_I
主播最近新事業的營運料理包平台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trueway777/
跟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uewayfoodd
網站目前還在整改就不放上來了
商業合作以及應徵片師請洽詢經紀人LINE ID: foow8888 我俗夠大碗++++++
最近我有看後台數據,很謝謝大家都有看完影片,但是訂閱數還是有點卡住,大家都沒有順手點訂閱(「・ω・)「希望大家還是可以順手按下訂閱✔️並且打開小鈴鐺🔔記得看完影片別忘記給我案個👍喜歡影片
❗️另外最近為了達成日更成就,我們家剪輯師已經爆掉了都沒時間好好休息,如果有想要加入我們團隊,可以看一下近期內容喜歡的各位大大,想要幫我剪輯影片一樣可以洽詢經紀人
以下為各種社群連結:
Nye的LBRY:https://odysee.com/$/invite/@Nye4ni:f
Nye公開的Line社群:https://reurl.cc/o9dNXl
Nye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nye4ni/
Nye的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ye4ni/
Nye的FB小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71358526907111
DC社群:https://discord.gg/zzyVnAS
實況VOD固定丟在這個清單: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RWdV6-0ju7NV1C8mRRhxZak-XoCkqBS
#六光威寇茲
#康特卡瑪
#Nye聯盟戰棋S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iKh2ghTMoc/hqdefault.jpg)
十三寇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9GIi17yUuP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傳媒老闆黎智英因為多宗反修例案件身陷囹圄,他創辦的壹傳媒集團及《蘋果日報》亦風雨飄搖,倘若資金不繼,《蘋果日報》將於周六停止運作。《蘋果日報》走到這一步,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即使當局強調《蘋果日報》捲入國安官非、凍結資產是依法辦事,惟現實效果確是斷絕《蘋果日報》資金周轉,令它無法再辦下去。傳媒機構各有取態,只要本着專業原則,新聞處理各有不同,亦屬尋常,不應以言入罪,然而當傳媒變成政治鬥爭工具,再非純粹的新聞機構,事態推向極至的結局,就是權力較量硬撼,成王敗寇。反修例風暴,黎智英表示「為美國而戰」,政治上的孤注一擲,最終亦令其傳媒王國走上不歸路。
蘋果頭條
蘋果財經停止更新
東方正論
善惡到頭終有報,壹傳媒大漢奸黎智英觸犯國安,官司纏身,囚在赤柱多久也是未知數,不過,他旗下《蘋果日報》死期就幾可肯定,報紙與動新聞最快在明日起停運,禍港26載慘淡收場。壹傳媒連年虧損窮途末路,人所共知,大股東黎智英因涉及違反《港區國安法》,身陷囹圄,所持71%股份及資產被凍結,再加上壹傳媒5名高層日前被捕,與《蘋果》相關的3間公司又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遭保安局凍結資產,涉款共1,800萬元,據稱壹傳媒手頭現金僅足夠維持原有營運數星期,資金鏈瀕斷裂,連出糧也有問題,台灣《蘋果》遣散費也未找清,現正尋求向法院申請撤銷保安局的資產凍結,以償付員工薪酬,不過缺乏理據支持下,相信資產解凍成數極微。
星島社論
營運二十六年的《蘋果日報》勢於本周內停刊!警方國安處上周四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五名高層,凍結三家相關公司帳戶共一千八百萬元,壹傳媒基於沒法調動資金支付員工薪金,昨去信保安局要求解凍部分資產,並將本周五定為「死線」,若未如願,《蘋果動新聞》勢將於當晚十一時五十九分停止運作,《蘋果日報》亦將於周六發售最後一天報紙後停刊。本報得悉,政府基於涉案資產正調查中,並在法庭提堂,有責任確保有關方面不會繼續犯法,不會批准解凍資產。
經濟社評
本地成功清零,港府昨宣布由後天起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下周更縮短已打針市民回港檢疫期。連串措施都是以疫苗氣泡為基礎,為已接種疫苗人士提供更多出行生活便利,疊加商界提供多種打針抽獎優惠,希望能推高市民接種意慾,有助經濟社會早日復常。昨天是本港連續14天零確診,也是第16天沒源頭不明個案,是控疫重要里程碑。港府趁着這良好勢頭公布放寬措施,如食肆所有員工完全接種疫苗,顧客有三分二人打針,每枱可坐12人;宴會可容納180人;酒吧和卡拉OK人數亦獲放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GIi17yUuPw/hqdefault.jpg)
十三寇 在 夏榮慶Jimm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前從前,在一個遙遠的村莊,住著一位老婆婆,她有一個大家庭,有三十個小朋友和她住在一起,老婆婆喜歡坐在搖椅上,可是搖椅常常被小朋友佔去位置。春去秋來,冬天快要來的時候,老婆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可是當她拿出毛線球時,小朋友們把毛線球當玩具亂玩一通,老婆婆大叫一聲,別來煩我,然後,就離家出走了,一路上遇到了大熊、山羊,還有外星人,到底,老婆婆會發生什麼事呢?她能不能在冬天來臨前,做完那件重要的事情呢?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書,創作者薇菈‧布洛思寇 在俄羅斯莫斯科出生,畢業於加拿大的Sheridan College 動畫系 ( 有多名校友榮獲奧斯卡獎項提名),整本插畫及配色並非常見的童書可愛風格,創造獨特的視覺體驗
文/圖 薇菈‧布洛思寇 Vera Brosgol
出版社:親子天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4539
除了Youtube外,這個節目在Apple Podcast及其他平台都上架了,不論你想給小孩聽故事,或者自己聽完講給小朋友聽,以下是每個平台的連結,歡迎訂閱,也請記得在Podcast上給我好評價喔😀
🎧 Apple Podcast -http://bit.ly/jimmystory
🎧 Spotify- http://bit.ly/jimmy4kids
🎧 Google -http://bit.ly/jimmy4kidsG
🎧 KKBOX- http://bit.ly/jimmy4kidsKK
🎧 SoundOn - http://bit.ly/jimmy4kidsOn
🎬 Youtube- http://bit.ly/jimmy4kidsU
#吉米說故事 #好家在我在家
訂閱頻道 🎬 https://goo.gl/NZzSgM 只要有新影片上架,你就會收到通知,立刻可以觀賞內容。
好學校 Hahow 【Photoshop最重要的基本課】 https://hahow.in/cr/jhsiaps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WGdBUn32Z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