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看
《沙丘》,Denis Villeneuve
⠀
號稱最難改編成電影的小說,過去曾有 David Lynch 版本的《沙丘魔堡》,巧合的是,原本要找Ridley Scott 執導,但他忙著拍《銀翼殺手》,將近三十年後重開機,剛好找上拍攝《銀翼殺手2049》的 Denis Villeneuve。
⠀
我算是 David Lynch 的大影迷,但他的某些電影我也沒有很買單,包括《沙丘魔堡》、《內陸帝國》看得霧煞煞,得到了很有深度的睡眠。主要是《沙丘》文本的複雜度,完成於1965年,富有政治、宗教、語言學、心理學的當代隱喻,比如說沙丘之於阿拉伯、香料之於石油,殖民與現代性、夢境與預言,多種元素組成了恢宏的世界觀,也啟發了《星際大戰》、《權力遊戲》等偉大作品。
⠀
新版的《沙丘》刪去了很多分支,先集中在亞崔迪家族身上,但不免在電影前期還是要敘述大量的設定,對觀影者來說需要費神理解,Hans Zimmer 的配樂也塞得過滿,略嫌疲勞轟炸。
⠀
整體來說瑕不掩瑜,導演不僅很會說故事,也擅長將艱澀的議題具體化,像《異星入境》探討語言學和宿命論,《銀翼殺手2049》認識論和存在主義的證辯,都成功地拋出哲思,而沒有說教感。即便是科幻文學鉅著《沙丘》也掌握得四平八穩。
不過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像影集的第一集結束,要搔到癢處就停了,不知不覺兩個半小時,咻就過了。雖然還沒公佈續集時程,但我猜應該是背靠背拍攝的,因為Zendaya戲份台詞在這集真的太少了,幾乎都是鬼魅般的夢境,快給我第二集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
十年之癢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atreon國際關係進階】金庸小說《鹿鼎記》主人翁韋小寶充滿街頭智慧,有一項心得:說謊時所有細節必須巨細無遺,反而大方向的忽悠越大越好,這樣的效果才最可信。「梅花黨」案正是這樣:郭德潔、王光美,還有任何可以迂迴聯繫到美國的上流女性,她們的衣著、喜好、言談,全部成了「呈堂證供」,例如說「梅花黨」標記是胸前梅花胸針,「黨員」見面要吟一首梅花詩,這樣那樣的小故事,足以印上好幾千頁「供詞」。問題是最關鍵的部份:怎樣證明美國支持「梅花黨」,證據一片空白,只能靠人證。好在根據中國法律,把疑犯「依法」未審先囚輕而易舉,然後總會有一些人證出現,填補上述空白......
雖然證據薄弱,但江青當時有「依法」名言:由於「階級鬥爭是很複雜的、你死我活的」,也就是事關「國家安全」,所以她作為中央文革小組副主席,指示「革命小將們」和她的造反派戰友,對梅花黨,「寧可信其有」。「寧可信其有」,正是中國法律和西方法治的根本差異、「有罪假定」和「無罪假定」的根本差異、也是整個「中國邏輯」和「西方邏輯」(簡稱邏輯)的根本差異......
我們自然沒有為黎智英案下定論之意,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內情。但假如案情真的如官方透露的嚴重,相信總不能像「梅花黨」案那樣,無關痛癢的細節有幾萬頁報告,但真正能證明美國中情局控制黎智英的證據,靠的就是一些人證、可能還是還押中的人證吧。相反美國判決何志平案,卻真的是整個交易「斷正」的,國家經過這好幾十年,怎能比文革辦案還不如,怎能比美國國安更不如?......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421803
▶️從文革1.0的「中共第一才子」康生,看文革2.0的香港新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gS2nEu820
十年之癢小說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晚十點觀點臉書直播 #就是這個聲音 #吳樂天
『住在台灣,聽得懂台語,像我這般19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曾有過一段幸福的廣播時光。每當整點時刻來臨,人們紛紛守在收音機前,等待那個聲音:講添丁!說添丁!添丁說不盡!
#台語口說藝術金喉嚨 吳樂天講古不打劇本,憑其腦中大量的台語詞彙,於口舌中躍出,飛天縱地,滔滔不絕。他善用台語的動詞來打鬥,直逼武俠小說經典片段;敘事論理充滿雄辯,有時磨做名言警句,時不時甩出俗語,比選舉台上演講更有說服力;而對話更是其強項,仿若就在街頭巷尾親耳聽,氣口(khuì-kháu)和性地(sìng-tē)鮮明,躍然廣播空中。
講述廖添丁抗日時,吳樂天微言大義,暗諷國民黨統治,在地下電台與黨外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吳樂天於中央政權統治力較弱的下港,用那促狹機智的語句諷刺統治者,搔中聽眾的癢處,暗暗偷笑。不過啊不過,吳樂天最後都會補個一段:沒有沒有,我說的跟當今社會無關,現在的政府非常廉明,不會欺負善良老百姓(全台聽眾同時翻白眼)。統治者會換,錢財與聲名如流水,吳樂天的狂想碰上現實觸礁,在21世紀沈寂,現步入歷史真的成為傳說了。
吳樂天本人爭議很多,這留待後人去評判。純就創作而言,我們必須也亟待做的,是完整保留其聲音檔案與相關創作,因其人物塑造、敘述風格、台語藝術,都是時代的瑰寶,為我們留下豐富的語料與史料,更有一整代人共同的回憶。』——節錄自本文
鄭順聰老師這篇太精彩了! 【就是這個聲音】就在今晚紀錄觀點 #臉書直播,歡迎大家做伙相挺!
⠀
══ 就是這個聲音 ══ 臉・書・直・播══
🎬紀錄觀點臉書直播┃ 𝟓/𝟏𝟑 𝟐𝟐:𝟎𝟎
🎬導演:盧彥中┃2016
📍#本周紀錄觀點主頻停播
⠀ ⠀⠀⠀
⠀⠀ ⠀⠀⠀
台灣70-80年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聲音——他是吳樂天!
以講述「義賊廖添丁」故事聞名的地下電台主持人。戒嚴時代,他以荒誕之詞講古,暗渡陳倉;以游擊之姿,擾亂黨國媒體。他是法律的敗德者,制度的破壞者,對抗威權的好漢。風靡聽眾數百萬,被民眾視為廖添丁再世!
挺過牢獄,躲過追殺,銷聲匿跡了十年....
今晚鎖定觀點臉書,且聽他娓娓道來……
⠀
#吳樂天 #廖添丁 #紅龜 #地下電台
#今年是吳樂天大師逝世兩周年
#講添丁說添丁添丁說不盡
#台語講古 #說書人
#那個年代的背景音
#小時候阿公收音機裡的那個聲音
⠀ ⠀⠀⠀
⠀
▍專訪導演盧彥中
《就是這個聲音》尋找一代「說書人」傳奇吳樂天
https://reurl.cc/8yEeQ7
⠀⠀⠀⠀⠀⠀
═══ 紀 錄 觀 點・停 播 一 季 ═══
📍主頻停播 │2.18 – 5.27 (6/3回歸)
📍原時段改播出《#公視紀實》系列紀錄片
⠀⠀
┃觀點𝐘𝐓頻道┃https://reurl.cc/E2ovVg
┃觀點有𝐈𝐆┃追起來 (∩^o^)⊃⊃ www.instagram.com/viewpoint.pts/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
►設 #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錯過好電影!
╚═══════════════╝
十年之癢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w-onuxqBj0/hqdefault.jpg)
十年之癢小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9/11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3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前一陣子我剛完成了一門『CIA通達力』的教練課程,在這一門課比較特別哦,就是一班只有12個同學,而我跟嘉玲面對這12個同學,除了每個禮拜進教室上課的小團體互動之外呢,我們還會給每一個人、每一個禮拜的電話教練的時間,這是一對一的,所以呢,這可以說是啟點的招牌菜。
那很多人都在這個教室裡面有很大的感動,其中這一門課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在它第六周,最後一周的時候,會有一個每一個同學,上台分享自己這六個禮拜的體會跟發現的過程,那這往往就是我們在帶這一門課當中,最感動的時刻。
那一份感動就在於我們透過六個禮拜,可以去見證一個人在短短的時間裡面,他能有什麼樣的體會跟改變,而且這些體會跟改變,往往不一定是在於我們課堂當中的哪個單元,特別教的哪個技巧,而是他回到生命當中,真正深刻底層的部分,去解決了一些他生命當中的一個課題。
這個深刻的部分可能來自於,他終於跟自己過去的某些經驗達成和解,然而更多時候是他終於放下了過去某些曾經發生的事情。那在分享到這一點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就用一個很妙的比方,我自己聽完之後覺得太經典、也太精準了。
他說在『CIA』的教室裡面,我跟嘉玲幫助很多人解決了「幻肢痛」,這樣的一個毛病,什麼是幻肢痛呢?「換」喔是夢幻的幻,「肢」是肢體的肢,「痛」是疼痛的痛。
它在指喔,就是有些人可能因為一些意外、或者一些狀況,他必須要截肢,那我們知道假設我的手截肢了,那我的手可能就不在了。然而呢,我在主觀感受上會感覺到這個手彷彿還存在。
甚至於我會因為這個「不存在的手」感覺到疼痛,或者是感覺到瘙癢、不舒服,這些現象都叫做「幻肢痛」。
那在這樣的現象底下,這隻手是我生命當中本來就曾經有的存在,只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而鋸掉了,可是它在現在的生命裡面,它就是不存在的。
那這樣的一個比方,是不是就好像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裡面有一些經驗,那些讓你痛苦的、那些讓你放不下的,它其實真正在你的生命當中確實發生過,可能是一個傷害你的人,對待你不好的父母親,或者是帶給你一些創傷的情人、伴侶。
只是回到我們此刻的生命裡,其實這個人早就不存在,甚至於這個環境也離我們遠去了,可是我們那個痛、我們那個搔癢、我們那個不舒服,是不是仍舊存在著?
而這一份痛、搔癢、不舒服,它會影響到我們面對從今往後的人生,它會讓我們可能沒辦法活在真正的當下,去跟真實眼前的人好好的互動,就像一句成語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多少人因為過去受的傷,而無法接受眼前這個痴痴等待的美好。說到這裡,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跟「幻肢痛」是一摸一樣的呢?
我可能很難用這麼短的分享告訴你,我跟嘉玲在教室裡面是怎麼處理,這個所謂的「幻肢痛」,心理上的幻肢痛哦。可是我可以很確定的是,好多時候我們的生命碰到這些狀況的時候,明明你是不舒服的,但是你卻否認這個不舒服的存在。
甚至於呢,你根本不願意去看那個傷口,不願意去看那個已經沒有手掌的手腕,那個傷口可能早就已經癒合。是的,他可能缺一根手指頭;是的,他可能缺那個手掌跟手腕。
但是當你沒有真正的去看他,你又如何能夠在實質、在你的心中確認,這隻手、這個手指頭,它是不存在的。所以也就是這個疼痛、這個騷癢也是過去式呢?
然而我更清楚知道,要去看那個已經沒有手長的前肢,那有多麼的令人畏懼,所以我想或許我跟嘉玲最大的功能,就在於我們堅定的陪伴,讓每一個人只要願意,他可以用他自己的速度,可以好好的認清,他那個肢體到底現在是什麼模樣。
然而在人性當中往往有一個最奇妙的部分,就是我們一次次的見證,當一個人願意去看待那份「真實」,那份真實的存在、和真實的不存在的時候,幾乎我跟嘉玲不用做任何的事情,這一個人他就長出了自己的力量。
可能呢,他很快的就幫自己安排怎麼去裝義肢,或者是她很快的就學會了,怎麼樣在沒有手掌的狀況底下,一樣好好的過他幸福美滿的人生。
甚至於更多、更讓我感動的是,我見證了好多人,他可以坦然的面對這份殘缺,把自己的這份殘缺,成為自己生命力量的來源,因為他很得意、驕傲的告訴所有人,就算我沒有這雙手,我還是可以過得很好,甚至過得比多數人更好。
每次我在我的教室裡,能夠見證到這些生命的改變,我都好感動,我真的是做一份全世界最快樂的工作,當然今天的分享你能夠聽到這裡,我很謝謝你。不知道有沒有勾起你心中的某些想法,或許這些想法是一個起始點,是一個源頭,幫助我們一步一步的去面對。
面對自己的真實,其實真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一直為那個已經不存在的事物感覺到悲傷、感覺到疼痛。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力量,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我今天分享到的『CIA通達力』課程,下一期在9月11號開課,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E6C9mWJ3_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