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騎士》(Easy Rider)Dennis Hopper 1969導演
兩個禮拜以來有將近十天因病沒有出門,頭暈腦脹窩在家裡趕稿也沒有什麼效率,只好撿空偷偷看一片NETFLIX,讓心思網飛一下。
網飛有些片不會出現在個人頁面上,但是搜尋可能會有,許多以前難得一見的老片忽然就在眼前,真是好大一個驚喜,所以偶而要善用搜尋功能,我之前就搜到了一片丹尼斯霍伯自導自演的《逍遙騎士》,蠻訝異沒有影展做它的五十週年回顧,幸好網飛上的是修復版。
這片是超低成本的獨立製片,彼得方達與傑克尼柯遜情義相挺,劇情超級簡單:兩個來自加州的重機騎士在美墨邊境靠著毒品交易賺了一票,於是就在美國南方駕車遨遊,沿路的見聞經歷說不上有趣但有點夢幻也很寫實,重點是這片完全突顯出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的做作與自我感覺良好,《逍遙騎士》並未刻意突顯黑白種族議題,彼得方達及丹尼斯霍伯這對重機二人組全都是白人,但兩人的嬉皮文化造型在美國南方保守白人眼裡除了是奇裝異服之外,更有著嚴重被冒犯的心結,以至於他們一路上連旅館都住不進去,只得睡在野外,即使遇到同樣是南方人的傑克尼柯遜也沒用,甚至三人最後還先後遭遇莫名其妙的惡意對待(恕不爆雷)!
彼得方達在片中有一領悟:「當你展現出自由的時候會惹起對方的惱怒,因為他們事實上並不像我們這麼自由,但是一旦他們也想展現他們的自由,那時他們就會來要我們的命了!」(大意)
60年代的美國南方原來是這麼恐怖的地方,當地人對付看來奇怪的外來者(管你是黑人白人),竟是以要你命來展現自己的自由,對照之下《幸福綠皮書》真的是太過美化了。
這片當年上映之後引爆美國社會,票房衝高到拍攝成本的百倍以上,想必對於美國南方保守社會有一定的衝擊,這也是好萊塢歷來都有的兩大取向(反應美國社會的兩大取向):自由(liberal)與保守(conservative)。前兩則貼文提到的《緝狂公路》(The Highwaymen)就是偏保守取向的,另一部《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就是偏自由派的,兩種取向大致反映了美國共和黨及民主黨的不同價值取向,所以像《我倆沒有明天》就會強調搶銀行、劫富濟貧、反叛體制的正當性,而《緝狂公路》則強調他們行兇殺害無辜,必須繩之以法的體制正當性。
這兩種取向沒有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是各有優劣各有好壞,而且不是每一部以警探為主角的警匪片都是保守取向,八〇年代梅爾吉伯遜和丹尼葛洛佛的《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系列就是偏自由取向的,表面上也強調擒兇緝賊的正義價值,但主角行事採個人英雄主義,不來體制內那一套(觀眾也愛),所以骨子裡還是自由派。
《逍遙騎士》同年的另一部經典《虎豹小霸王》,則是不折不扣的自由派,所以要他們改變價值取向演出偏保守的《緝狂公路》,不單只是改變戲路及銀幕形象這麼簡單,還要考慮政治風險,不是只有中港台演藝界人士才有政治風險,好萊塢從來也有,只是形式與內涵不一樣罷了。
至於1969年還有另一部經典名片《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當年奧斯卡擊敗《虎豹小霸王》拿下最佳影片,與《逍遙騎士》一樣,三部都是雙男主角的電影,也都是偏自由取向的電影,完全反映了越戰創傷以及嬉皮與反叛年代的美國社會風潮,《逍遙騎士》之後更影響了不少公路電影,《末路狂花》、《你他媽的也是》肯定都是。而丹尼斯霍伯之所以會拍這樣一部片,會否跟他的名字有關呢?丹尼斯DENNIS是希臘神話中酒神戴奧尼索斯的英文變形,我自取名丹尼斯也是看上此一典故。
話說回來,我原本在開書店之前也想過,倘若一事無成,我想騎機車橫越美國,說不定某個南方白人會給我一槍,助我了此一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