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一二集觀後感與小彩蛋分享
公視粉絲團真壞,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一次就上兩集,真的是逼人一口氣看完吶!我還真的看完了...根本停不下來~
心得:
超精緻的史詩劇,只看兩集就可以說,是我所見過最用心的台灣史詩劇。
對於19世紀末的台灣生活,尤其是房舍的考究十分仔細,還有劇中不斷穿插的5種語言:原、台、客、華、英,真的是聽得很過癮啊~雖然只聽得懂三種XD
其實看片尾的致謝名單,就知道他們聯繫了多少在地部落的耆老進行調查甚至協助,一部戲劇能做到這個程度,除了感動已經沒什麼話好說了,還原度真高。
---
這邊小小幫大家整理一下「斯卡羅」事件的背景:
「斯卡羅」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部落邦聯,位於中文文獻中稱呼此區眾部落的「瑯嶠下十八番社」範圍之內。(感謝眾高人指點與《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臉書分享)
斯卡羅是一個很特別的統治實體,族群的主體為排灣族,所以劇中族人使用排灣族語與穿著,然而他們的統治階級是從知本社(卡大地布)南遷的卑南族,雖然好幾百年前因打輸普悠瑪部落而來此,但因為他們仍武力高強、善於使用巫術(強弱果然是比較出來的),而使得恆春半島南方的排灣族等民族臣服,形成一種有點類似島內殖民的統治組織。但也因為被排灣族環繞的關係,耳濡目染下這支卑南族人的文化也漸漸被排灣化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因為不是所有南恆春排灣族都臣服於斯卡羅,所以不適合直接拿來代稱整個地區;當時台灣清國勢力範圍外的狀況,可以想像成歐洲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態。
早在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江樹生,2003,已絕版)中就有提到「瑯嶠君主」這個用法,也提及該族群的強大。
然而,為拓展殖民地事業的荷蘭,在1642年底,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任命戰地指揮官Johannes Lamotius率軍前往基隆淡水等地,想奪走西班牙人的城堡(淡水紅毛城等等,不過今天的淡水紅毛城是荷蘭人在西班牙人原址上重建的就是了),也征服北部的居民。而在任務結束返回台南時,也順路征討虎尾、二林等不順從的聚落,就這樣回到安平古堡。放假一陣子之後,他率領了一支300人的軍隊再次向南挺進,目標:征服瑯嶠君主。
結果,該次遠征大敗數個瑯嶠十八番社成員,毀了許多舊社,君主更敗逃知本。(因荷蘭時期年代久遠,此部分其實存在多種不同解釋,本文僅取其一)
這應該就是正片開頭,龜仔甪(音作「鹿」)社族人宣稱「為祖先報仇」、12分鐘搶先看版中「幾百年前,斯卡羅被洋人殺的家都沒有了」的由來。這新仇舊恨的糾葛,原來是起源于荷蘭,羅妹號船難的美國人不管是劇中還是史實中,真的都死得莫名其妙... 被報錯仇了...
沒辦法,現代人都會臉盲了,也就別為難人家分不出來美國人和荷蘭人了(其實我也分不出來啊!!)
好啦,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自己看~ 否則又會變成萬言書喔~
---
*小彩蛋:
1. 柴城=車城,社寮=射寮=屏東海生館旁邊
2. 龜仔甪=龜仔角=社頂公園一帶
3. 羅妹號船員上岸的地方,大概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到墾丁福容大飯店之間的海岸。(自李仙得手稿比對地圖地形推測)
4 .那個第二集突然開口講很標準很出戲的英文的總兵劉明燈啊...他大人就是在草嶺古道寫「雄鎮蠻煙」和「虎字碑」的那位啦!下次去走草嶺古道,記得多看兩眼真跡啊~或者可以直接看我和Joeman 去走的影片就好,空拍超精彩喔:https://youtu.be/QnmYd9ieJzM
5. 我說那個梅花鹿的部分... 溪裡那幕那隻中央大公鹿,鹿角的叉好像有點不自然XD 然後在任何有狩獵活動的地方,鹿群都不會等到人離那麼近才跑掉喔~ 這邊有違事實,比較像卡通常見的「人與自然共融共處」的烏托邦世界觀裡,但那是不存在的;或者只存在於沒有狩獵人又多的地方,比如說能高安東軍(扶額頭
6. 根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羅妹號是在七星岩附近觸礁失事,距離台灣還有8海哩遠(14.8K),船員是乘坐救生艇登陸的,而不是片頭「大船就擱淺在海岸邊」的樣子。
7. 第一集龜仔甪社把船長夫人的頭丟回海中,但史實上,那是李仙得和卓杞篤簽訂條約之後,他們才把頭還給美國人。
8. 另外,羅妹號那名倖存的船員,並不是直接被送到府城。而是不知受何人幫助,逃到打狗(高雄)後自己向官府稟報,消息上呈台灣府,經英國領事館傳遞至北京辦事處,再由該國公使移牒美國公使蒲安臣(Burlingame)。當時,一艘停泊在安平港的英國軍艦哥爾摩蘭號(Cormorant)有前往墾丁進行搜救任務,但一接近海岸就被龜仔甪的族人攻擊,只能趕緊躲回船上,甚至向陸地開砲擊退族人(居然有這段,怕),最後無功而返。經歷這段插曲後,才輪到李仙得上場,來到台灣,要找龜仔甪族人算帳,但龜仔甪首領不買單,加上清廷敷衍,才有後續美國派兵殺來台灣的故事。
9. 李仙得這趟來台灣的故事他自己有寫成書,有中譯版《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著作。不過很遺憾...博客來最後一本現貨被我買走了,明天到貨,椰(欸
10. 我年初去山型者 Wilder在那山那谷辦的WILDER LAND有遇到温貞菱 Wen Chen-Ling 本人,那時候她和謎卡 Mika on the road 一起在溪邊放空,我那時候有眼不識泰山... 還問她是誰(眼神死)記得跟她講過幾句話的感覺... 她本人根本就是劇中蝶妹的感覺,輕飄飄的啊~這次看《斯卡羅》,真的很佩服她能背好講好這麼多種語言的台詞,太強了!!而且那帶一點英文的口音,有夠自然!讚讚!
我吐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欸等等,這時間軸怎麼差有點多?」但是畢竟《斯卡羅》可是經過兩次改編的歷史(陳耀昌改編一次,劇組再改編一次),而導演接受訪談時也已表示:「一部片不需要去、也不可能去承載所有歷史的真相。」
這部分我是認同的,本來就不應該把《斯卡羅》當成一部正史來看,而是以看《三國演義》那樣的心情,去欣賞當代影視劇作如何將150年前的台灣生活樣貌、族群互動、服裝居住乃至語言樣態,活生生的還原到眼前。
我可不會說《三國演義》因為不符合史實所以不好看哪...
而這部劇最大的價值是,《斯卡羅》可以是個起點,喚起我們的意識,去探究那些固著於這片土地上,長的硬邦邦,卻有著記憶溫度的真實歷史,深切的認識流在自己血液中的台灣基因。
台灣沒有史詩?滿腦子中國五千年?
講這種話的人,只是沒看書罷了。
今年起,也可以說,他只是沒看公視罷了。
---
誰說台劇沒人才、不好看、沒質感?那個時代早過去了,《斯卡羅》證明了,你如果還沒看到好看的台劇,就只是經費不足而已啦~一集1550萬,總算能摸到韓劇邊邊的製作費,果然可以拍出國際級的水準啊!!!
我會繼續追下去的(腦粉貌),
期待下週六(我是日,Netflix)!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4日治地形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布農族:與月亮的盟約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阿浪•滿拉旺(布農族作者) 本書特色: 布農族知多少? ‧美妙的八部合音pasibutbut ‧生活在1500公尺以上高山(所以小腿最粗壯) ‧「木刻畫曆」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的文字表徵 ‧典型...
「卑南族起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上次我們認識了卑南族的地理位置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卑南族名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卑南族名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卑南族起源 在 台灣原住民卑南族- 大獵祭 - YouTube 的評價
卑南族起源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台灣原住民部落中,樹豆是日常飲食的一環,像是布農族、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等都有歷代傳承的樹豆食譜。
耐旱、可長久保存,又富含營養的樹豆,在許多乾旱與半乾旱地區是重要糧食作物,且適合因應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改變,因此樹豆又有「未來作物」的稱呼。
究竟樹豆是在什麼時候引入台灣?有人說是由日本人引進,但從台灣許多原住民族語中都擁有各異的樹豆用詞,或許是在更早之前引入台灣?
👉未來作物的古老身世:從語言爬梳樹豆的起源:https://e-info.org.tw/node/223547
雖然在原住民部落很是常見,但許多都市人對樹豆的了解有限,為讓更多人有機會食用這種深具永續性與未來性的食物,台大森林系主任曲芳華教授在任職台大實驗林管理處副處長期間,積極開發樹豆的相關產品,將樹豆製成符合現代化飲食習慣的產品:例如冰淇淋、抹醬,或甚至能量棒,在市場上打開樹豆的知名度,讓「未來作物」走出原住民部落,也提升部落種植意願,為部落帶來地方創生的契機。
👉樹豆新「食」代 打造部落地方創生的契機:https://e-info.org.tw/node/223466
卑南族起源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鼠年雜談---10 喃喃語,容止若思》
承上篇,談了以「時間」為設計脈絡的例子,我們再來談談以「空間」做為菜單設計的案例。
思索議題和空間的關係時,我習慣粗分為「風土」和「人文」兩個方向。
「風土」的案例,「南園」最新一期的菜單設計便是代表。一開始設定的議題是「生命力」,由於南園位於新竹,因此我以空間做為發想方向,認為河流是生命的起源,也是塑造風土的推手,水文瀰漫的溫濕變化是「風」,丘陵平原沖積出的肥壤為「土」。
以新竹的「新豐溪」做為菜單設定時,可以套用溪流上的代表食材,佈局出餐桌上的風土滋韻。譬如主廚以鹽巴點綴在米香上,模擬海茄苳葉會結出鹽晶的特色,紀念這個北台灣唯一水筆仔和海茄苳混生的紅樹林保護區。套入此類思維,便可以在餐桌之上,彰顯新豐鄉的瓜果和砂質土壤的關係,探討湖口鎮壤土土質和芋頭的牽絆,如是等等滋滋味味,皆是新豐溪的生命力詮釋。
「人文」的菜單設計案例,則是近期的進行式,議題是「台灣的生命力」,地點在車水馬龍的中山北路,因為尚未發表,方向也就略提,以我來看,台灣的空間,有著既複雜又融合的精采人文,涵蓋閩南、客家、眷村與新移民,還有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等十六族原民,這些族群的現今餐桌,大多少不了「湯水」,畢竟水是生命的重要元素。進一步跳躍思考,以歷史看來,閩菜可說是台菜的起源之一,講究著以湯保味、百湯百味的概念。因為所以,在這個案子中,我打算和參與的團隊,一同用湯水的概念,呈現「台灣的生命力」,請拭目以待。
於是這般,拉拉雜雜的寫著,年假已然結束。過去幾天,謝謝大家讀著我的叨唠碎絮,此刻心態,一如李宗盛的《山丘》歌詞,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只是……攢著卻也寫不成歌,而人生接近半百,是感嘆著山丘起伏,一丘越過再一丘,因而止步結廬,或是在容止若思間,緩步翻過山丘,看看有多少人認同等候?
無論如何,在此祝所有的臉友,鼠年平安健康,也希望這波武漢疫情快點結束。
ps.照片由南園提供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鼠年雜談 #10喃喃語容止若思 #台灣味
卑南族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布農族:與月亮的盟約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阿浪•滿拉旺(布農族作者)
本書特色:
布農族知多少?
‧美妙的八部合音pasibutbut
‧生活在1500公尺以上高山(所以小腿最粗壯)
‧「木刻畫曆」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的文字表徵
‧典型的父系社會
‧沒有最高信仰的神,但祭典最豐富
‧男女服裝辨識(附圖)
‧金曲歌后秀蘭瑪雅是布農族人
布農族神話與傳說
1. 與月亮的約定:布農族規範與祭典的起源
兩輪熾熱的太陽讓萬物萎靡,一對父子為了全人類的生存,合力將一個太陽射瞎成為月亮,並且與月亮有了神聖的約定,這就是布農族規範與祭典的美麗起源。
2. 布農之女阿朵兒:以機智勇氣與尊重治理部落
美如天仙的阿朵兒懷著身孕時,被阿美族人擄走為妻,請看她如何能以過人的機智與勇氣,帶領兒子迪樣回到故鄉?阿朵兒又為何幻化成夜鶯悲泣離迪樣而去?迪樣如何成為部落推崇的領導者?
3. 憤怒的百步蛇:以誓約化敵為友,融入服飾花色
布農族婦女帶回一隻小百步蛇,作為編織服飾的參考圖案,卻因為不知珍惜與一再說謊,引來雙方世代挾怨報復;幸好最後布農族人和百步蛇以智慧共同化解危機。
4. 獵人的信仰:「人定勝天」以致帶來死難
好強的獵人們不顧颱風侵襲冒險趕路而遇害,留給後人教訓:要嚴肅敬重大自然無窮的神祕力量,唯有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才是人類之福。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卑南族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本書特色:
阿美族知多少?
‧運動健將楊傳廣、古金水、陽岱鋼、陳致遠、郭源治;作曲家李泰祥;藝人張震嶽、徐若瑄、范逸臣、A-Lin~都是Amis!
‧天生的捕魚高手,溯溪網魚蝦、海中抓龍蝦海膽,隨手配上身邊的野菜,便是盛宴大餐。
‧完全的母系社會,男子婚後住在女方家,所有的財產與小孩都屬於女方;要「離婚」只需把男方衣物放置門外。
‧關於部落治理,由長老們會議形成決策,交大頭目執行。青年階層組訓為勇士隊,保護族人。
‧曾被視為阿美族一支的撒奇萊雅(Sakizaya),因遭清軍屠殺,倖存者從此隱藏於阿美族部落。因族群區別明確,2007年經官方承認為台灣第十三族原住民族。
阿美族神話與傳說
1.種田的陀螺:農耕制度創始者
福通住在岳母家,卻成日製作陀螺不工作。有一天,他在荒地甩出陀螺,一直轉、一直轉,竟然就開墾為良田!從此大家都遵照他所教導的播種、祭祀以及禁忌,代代相傳。
2.海神娶親:畫下秀姑巒溪以北的海陸界線
海神以淹沒陸地威脅,為了族人,美麗的芝希麗萳只好犧牲下嫁。傷心的母親懷露法絲沿著海岸往南尋找愛女,以鐵手杖畫下不許海水侵犯的界線,已順利行走,就這樣決定了海與陸地的界線。
3.巨人阿里嘎該:阿美族海祭的起源之一
邪惡的巨人法術高強,經常變身到部落騷擾,而且喜歡吃小孩的內臟。阿美族勇士群起攻擊卻死傷無數,幸好海神託夢對抗之道才轉敗為勝。族人因此每年舉辦海祭感念。
4.女人國歷險記:阿美族海祭的起源之二
馬糾糾誤闖女人國差點被吃掉,多虧善良的少女和她的朋友大鯨魚協助脫險。此後他每年都到海邊獻上檳榔、糯米糕和酒,這也是阿美族海祭習俗的由來之一。
5.螃蟹人的秘密:阿美族的遺傳密碼
傳說中的螃蟹人矮小且人頭蟹身,卻在一夜之間變成英俊高大的男子;而且他的兒子也從搖籃中忽然成長為年輕人。或許,在阿美族某些氏族的血液裡,真的有特別的遺傳基因喔!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卑南族起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邵族知多少?
‧於2001年正名,是台灣第10族原住民。本套書初版是2002年,故只錄集10族傳說故事
‧當時的阿里山包括今天彰雲嘉的淺山丘陵,日治時代將邵族視為鄒族之一(當時稱「曹族」)
‧吳沙開墾水沙連造成衰落,日本人興建日月潭水庫,淹沒了絕大多數邵族棲地,目前邵族人口僅300多人,但族群意識仍清晰明確,並保存母語與信仰祭儀
‧祖靈籃又稱公媽籃,相當於祖先神位,每家戶都有。祭告祖靈由先生媽(女性祭司)執行。
‧愛唱歌的民族,催眠歌兒歌、情歌、工作歌、即性感懷歌都有,目前日月潭表演的杵歌主要是打獵歌與迎賓歌
邵族神話與傳說:
1.白鹿傳奇:邵族定居日月潭的起源
白鹿的出現像是祖靈的獻禮,把邵族從遙遠的西部,奔過阿里山北部淺丘,帶到了濁水溪上游、豐美的日月潭畔。邵族人歡喜遷居,並將初抵之地稱作「普吉」(白色),以感念白鹿。
2.長尾巴的小矮人:與異族的衝突與後悔
住在濃密樹叢山洞裡,聰明多才的小矮人,和善教導邵族製作器具與耕種技巧。但邵族青年不顧矮人的拒絕,強闖山洞,讓平時刻意遮掩尾巴的矮人們驚慌竄逃,並在氣怒中離去。這個故事意味著邵族人的悔意與思念。
3.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破壞漁具,禁止竭澤而漁
一向與邵族人和平相處的長髮精怪達克拉哈竟一再破壞漁具,原來是防止過度的捕撈帶來滅絕。從此遵守各種魚獲捕撈期間,並限制漁網不可太密、魚筒不可太粗…
4.黑白孿生子和祖靈籃:供奉祖先的起源
水社頭目妻子生了黑白孿生子,在邵族意味著不吉祥,他狠心將黑臉男嬰投入潭中,卻夢見男嬰哭泣託夢,並傳授準備祭籃,盛裝祖先用過衣物,大小事與祭典均向祖靈籃稟告,便可消除災厄。
5.大茄苳:漢人的開墾卻是原住民的悲歌
日月潭邊的大茄苳樹庇佑邵族的繁盛,漢人為了「開墾」水沙連,鋸倒象徵最高祖靈巴薩拉的大茄苳,樹汁染紅整個潭水。從此邵族頻遭瘟疫與漢人侵襲,逐漸衰落。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卑南族起源 在 卑南族名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卑南族的起源傳說,可分為兩大系統: (一) 「石生」的傳說:知本社群. 咸信祖先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統包括知 . ... <看更多>
卑南族起源 在 卑南族名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卑南族的起源傳說,可分為兩大系統: (一) 「石生」的傳說:知本社群. 咸信祖先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統包括知 . ... <看更多>
卑南族起源 在 上次我們認識了卑南族的地理位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卑南族的起源傳說,可分為兩大系統: ✨(一) 「石生」的傳說:知本社群咸信祖先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統包括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