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無雷《斯卡羅》Seqalu : Formosa 1867
.
感謝《斯卡羅》為臺灣歷史題材戲劇跨出了一步:但就只是一小步,僅此而已。
.
不可否認,《斯卡羅》確實是一齣很用心的電視劇,挑戰很大,野心很大,最終讓我們看到臺灣影視產業在硬體技術上的卓越成就,卻同時也凸顯了劇本和敘事能力上,軟實力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其實,有時候站在觀眾的角度想想,觀眾要的東西真的很簡單:到底好不好看、故事精不精彩罷了。
.
好不好看雖然很主觀,但我能確定的是,很多人想要滿足的是故事有不有趣這個基本要求,那何不努力想辦法把故事說得精彩呢?既然這是一個有關「羅妹號事件」的故事,那何不好好梳理原住民、漢人、美國人之間的人物關係?把古稱琅的地理關係好好理清楚呢?當一個完全不懂歷史的人提起興趣想來看這齣劇,卻因為原本就已經很複雜的故事,被電視劇搞得更複雜,你又怎麼可能希望讓這些人更深入了解臺灣歷史呢?
.
好不容易「撐」完12集的篇幅,才發現原來Netflix的1.5倍播放功能真是個好東西;現在我也開始擔憂,沒有了《斯卡羅》那我該再去哪裡找下一部能夠治療我失眠困擾的戲劇?它也讓我認識到不是我歷史知識量不夠,而是我的臺灣價值不夠,因為當人們開始批評一齣國產影視作品,面臨到的將會是創作方的情緒勒索,或是愛台輿論的壓力。但回歸到最根本的問題,如果作品真的能夠讓人投入在影像世界裡,那我可能哭喊的是怎麼才拍這樣,而不是怎麼拍成這樣。
.
也許是期待落空吧?從2017年聽聞《傀儡花》將要被公視改編成電視劇以來,很樂見有臺灣的創作者投入創作,甚至是有發行製作方以高規格的預算製作這個極具國際視野,又具有臺灣在地特色的影視作品。再到在一些公開場合看到被曬得超黑的温貞菱,再到本劇確定將原著《傀儡花》改名為《斯卡羅》,以加強本劇對臺灣原住民族的尊重。如今在12集播映完畢,這四年的漫長等待,最終呈現的成果確實讓人滿頭問號,難道我還要含淚說:「你盡力了」嗎?
.
我也很想問,《斯卡羅》沒有完全按照真實歷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若說改編歷史能夠讓故事變得更加精彩,那為什麼反而讓人看得更無法理解了呢?若說改編歷史設定,能夠讓故事變得更加深入淺出,那為什麼反而變得更沒有邏輯呢?角色莫名其妙的情緒反應、前後矛盾的對白設計,甚至是令人干擾的通譯字幕、單調又毫無起伏的口條;這已經完全破壞了觀影興致,又甭提會不會想要推薦給不熟悉臺灣歷史的觀眾了。
.
再問,演員演得賣力,是否能夠等於好演技?《斯卡羅》似乎給了我一直以來都很想得到的解答:那就是完全無關。每個演員的情緒幾乎只有無感和有感兩種極端:温貞菱和法比歐似乎只有皺眉頭和念臺詞兩種情緒,喜怒哀樂也只有極端值而不見情緒的層次變化;加上在媒體一直稱讚的吳慷仁,雖然為戲爆瘦,但每種語言口條完全不流暢,倒不如另外找一個熟悉這些語言的演員,而不是找一個有話題的演員硬逼著他說自己不熟悉的語言。
.
吳慷仁從頭到尾的瘋癲演技,反而和其他角色形成強烈對比。唯二讓人感到驚艷的似乎也只有周厚安所飾演的必麒麟(一個外國臉孔說著流利的閩南語),以及黃健瑋飾演的劉明燈(一個華人臉孔說著流利的英語)兩個角色也能夠稍微看出從冷靜逐漸變得消極、甚至偏激、執著。但整齣劇整體的演員表現就像是一場超尷尬的聯誼會,有人想要裝熟所以表現外放癲狂,有人深藏不露有內涵,但大部分的人只有耍酷冷漠,沒有火花,那就更不用說場面有多好看了。
.
更讓人失望的是,有人真的在意那場出火的談判後,特別安排的部落大戰嗎?我反而比較在意的是如何呈現現代化的美軍,如何被較為原始的原住民打得灰頭土臉啊!而整個故事走向也完完全全失去了講述「羅妹號事件」在臺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南岬之盟的口頭約定到之後影響了清朝對台施政,以及日本後來的牡丹社事件。故事反而以莫名其妙的蝶妹和李仙得做結,請問蝶妹是《斯卡羅》的重點嗎?也許是,但我真的看不出來。
.
或許看完《斯卡羅》後,我們該好好思考如何透過影集這種影視媒介,抓住更多觀眾的注意力;像是如何妥善安排每集的重點,如何在每集的結尾留下懸念而讓人想要接著看下一集內容,還有如何把龐大的世界觀緊扣著一個主要核心價值,而不是只把影集當作是很長篇幅創作,肆無忌憚地慢慢講故事,卻抓不到任何重點。
.
所以,有誰可以告訴我《斯卡羅》的重點是什麼嗎?要透過蝶妹的角色看到清朝(漢)、美國(李仙得)、外國(必麒麟)、原住民(斯卡羅酋邦)、琅(客家、閩南等)不同觀點?還是要將焦點放在斯卡羅的部落,對外來入侵者的不同態度?還是以李仙得的外交手段,來凸顯臺灣在當時的國際定位?《斯卡羅》看似內容豐富,想講的東西很多,但缺乏核心主軸讓什麼都想講一點,最後什麼都沒講到重點,而變成劇情混亂的致命傷。可能我的臺灣價值真的不夠,需要好好反省反省。
.
不論如何,我還是期待未來有更多有關臺灣的故事被影視化;若要實踐《斯卡羅》是年度旗艦級的大型製作,想要朝著大河劇的夢想前進,那也要每年都有如此規模和看頭的劇不斷被創作才行啊!看完《斯卡羅》我反而擔心的是,這是一齣號稱大河劇的臺灣電視劇,卻可能也是唯一的一齣;我們總是要在失敗中慢慢找到符合創作者、製作方、和觀眾之間的平衡點,產業也才能慢慢被扶植起來而開始變得健全。希望《斯卡羅》是真的第一步,而不是只有這一步。
.
.
.
#斯卡羅 #seqaluformosa1867
#電影 #影評 #filmcritics #movie #review #影集 #電視劇 #drama #tvserie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斯卡羅開播之後……》 迷失在官方史觀中的細膩史詩 ~高金素梅2021.8.18 在獅子擁有牠們自己的歷史學家之前,狩獵史歌頌的永遠只是獵人! 八月十四號,公共電視舉行了電視影集「斯卡羅」的全球發布記者會。主持人開場的時候說:這部戲劇呈現的是,1867年羅妹號事件之後,多元族群的交會和共生共存...
「南岬之盟原住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Re: [新聞] 《斯卡羅》引熱議屏東女頭目:公視應- 看板PingTung 的評價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歷史上的今天18690228 #南岬之盟書面協議之日... - 斯卡羅 ... 的評價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原住民擊敗美國軍艦簽合「南岬之盟」- - 電影板 的評價
- 關於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南岬之盟象徵意義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74 年 5 月 6日,日本以 1871 年發生的「琉球人船難事件」為由,出兵征討臺灣南部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
究竟此事與簽訂《南岬之盟》的李仙得有何關係?
當時琉球與日本、中國的關係相當曖昧,雖然琉球在 1609 年被日本薩摩藩征服,成為薩摩藩的藩屬,但琉球仍同時是明國的藩屬,後來也仍為清國藩屬。
這種「兩屬」的情況一直沒有解決,使得日本無法直接將琉球納入版圖。
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鹿兒島縣參事大山綱良便上奏提出:「我們自家的」琉球人遭到殺害,應該要對臺灣興問罪之師!
明明那個時期的琉球仍然是「獨立王國」,但大山綱良無不是要就此事件的保民義舉,來彰顯皇威,解決前述所提到的政治問題。
加上此時清廷在臺灣的勢力僅止於枋寮以北,船難的發生地點與肇事的排灣族,並不屬於清廷的管轄,因此給了日本出兵的「正當性」。
特別是此時的日本剛在明治維新後,內部有藩閥競爭問題,若能出兵臺灣,正好可以成為宣洩舊中下士族不滿的管道。
正當日本政府猶豫是否要出兵之時,李仙得出場了!他在處理羅妹號事件時,留下豐富的南臺灣資料,為日本提供許多有利的資訊。
1872 年,他透過美國駐日的引介,與主張攻臺的日本外務省卿副島種臣會見。
李仙得就自己過往的經驗,明確指出清政府未能管轄番地這塊「無主地」,若想出兵,可以利用這一點。而他自己也願意提供他所整理的地圖與資料。
聽聞此消息的日本政府大為興奮,並於該年 12 月聘請李仙得為外務省顧問。
在這段期間,李仙得一共提出三十餘條備忘錄,內容從「無主地先佔」的理論基礎、攻打、經營臺灣的戰略,乃至和總理衙門官員的應對,都做了詳細的規劃。
所以,《南岬之盟》不算數了?
事實上,在李仙得去日本以前,他曾於該年3月與卓杞篤見過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面。
當時,他便察覺到卓杞篤的權威下降,對於非直轄的其他部落(包括琉球人船難事件發生的部落),並沒有那麼強的約束力,當然也難以要求各部落遵循《南岬之盟》 。
或許是因為這樣,李仙得才會建議日軍出兵。
然而,過去李仙得總是稱瑯嶠原住民地區的地位如同一個國家,因此《南岬之盟》實為一份國與國之間簽訂的國際條約。
但是怎麼到了牡丹社事件,該地又變成無主地了呢?難道原住民就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嗎?
在以「文明」管理「野蠻」之舉的背後,何嘗不是一種帝國主義及外來者侵略的展現?
或許這是身為現代的我們,能夠好好思考的課題。
#牡丹社事件 #琉球人船難事件 #八瑤灣事件 #南臺灣 #原住民 #排灣族 #牡丹社 #日軍 #李仙得 #南岬之盟
參考資料:
黃清琦,〈在牡丹社事件地圖史料與空間探索〉,2019。
📖延伸閱讀
【#陳慧先:日本為何出兵臺灣?美國領事李仙得與恆春大頭目卓杞篤】
https://bit.ly/3keQYQ1
【#周婉窈:臺灣史上最著名的船難事件──牡丹社事件的完整始末】
https://bit.ly/3AsiLCj
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研之有物】
過去的刻板印象中,早期原住民族群因為沒有「文字」而被認為封閉與無知,但從考古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即使這些人位居深山中,但從居住瑯嶠原住民遺址的出土文物告訴我們,早在 13-15 世紀,排灣族家屋就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到我們熟悉的明清以後,中國製的閩粵陶瓷器,更是成了部落的日常用品,甚至發現過江戶時代的日本銅錢呢!
「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郭素秋 副研究員,運用「舊社考古學」研究方法,要讓過去常成為「被書寫者」的臺灣原住民,讓沒有文字的人發聲。
#羅妹號事件 #南岬之盟 #斯卡羅 #卓杞篤 #李仙得 #牡丹社事件
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斯卡羅開播之後……》
迷失在官方史觀中的細膩史詩
~高金素梅2021.8.18
在獅子擁有牠們自己的歷史學家之前,狩獵史歌頌的永遠只是獵人!
八月十四號,公共電視舉行了電視影集「斯卡羅」的全球發布記者會。主持人開場的時候說:這部戲劇呈現的是,1867年羅妹號事件之後,多元族群的交會和共生共存;南岬之盟的和平盟約,讓台灣再一次登上國際的舞台。
公共電視董事長陳郁秀,強調這部史詩旗艦計畫的大河劇,透過戲劇的張力,重現了當年的場景和社會氛圍。她希望年輕人能透過「斯卡羅」看到過去,展望未來,創造未來,讓國際看到台灣,得到國際支持。
這是這次全球記者會中,台灣官方的想法和立場。他們把這部戲劇當成歷史的典範來介紹,好像這部戲劇就是真正的歷史。
但是,當有人提出歷史質疑的時候,一些文創工作者卻說:「創作並不需要對歷史負責。」這種「官方當正史,戲劇是創作」的說法,聽起來好像自成一種政治美學,但是光憑這種自相矛盾的宣傳話術,就能不顧史實、編造一套官方史觀嗎?
南岬之盟,真有這麼神聖重要嗎?官方說這個和約,讓國際看見了台灣,但當時台灣原住民族還沒有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呢?
斯卡羅戲裡的那個李仙得,來自美國,剛打完內戰。美國人是怎麼對付和那些和他們簽訂和平盟約的美洲原住民族呢?
美國鎮壓原住民族的歷史就是:能鎮壓就鎮壓,不能鎮壓,就暫時簽和約拖過去,等到時機成熟了,就撕毀所有簽過的條約。
所以,從反對帝國主義殖民的史觀來看,南岬之盟並沒有什麼偉大之處,簽下那個和約之後的李仙得,得到了在東台灣行動的自由。李仙得後來把他在台灣東部勘查的報告和地圖,交給了日本政府,日本政府重金聘請他,成為天皇遠征台灣計畫的顧問。為了要強調你想登上的國際舞台,讓世界看到台灣,就能無視原住民族簽了和約之後,所付出的重大犧牲代價?這樣的歷史觀點,就是文化部長李永得所說的「一種歷史解釋」嗎?從斯卡羅影集耗費兩億元拍攝製作,官方全力支持的角度看來,李永得部長口中的歷史解釋權,是非常昂貴的。原住民族如果沒有官方的支持和財源,自己的故事只能說給自己聽!
族人朋友們,別管有沒有人聽見,別管有沒有資源,就讓我們發出獅子般的歷史吼聲,撕開官方史觀的缺口,還我原住民族的歷史本色!
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歷史上的今天18690228 #南岬之盟書面協議之日... - 斯卡羅 ...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上的今天18690228 #南岬之盟書面協議之日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在恆春半島南端發生船難,因誤闖原住民領地遭馘首,造成「羅妹號事件」, ... ... <看更多>
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原住民擊敗美國軍艦簽合「南岬之盟」- - 電影板 的推薦與評價
1867年台灣歷史上的簽訂的第一份國際條約「南岬之盟」,是原住民打敗美國軍艦的和談約,這讓簽求的原住民領袖卓杞篤,為成福爾摩沙島第一位國際知名 ... ... <看更多>
南岬之盟原住民 在 Re: [新聞] 《斯卡羅》引熱議屏東女頭目:公視應- 看板PingTung 的推薦與評價
南岬之盟是卓杞篤跟李仙得個人約定,
就好比董事長跟別人簽約,
卻沒經過董事會投票通過
當時卓杞篤這CEO還跟李仙德喝酒抱怨,
這份合約他只能約束自己部落豬朥束社,
至於其他部落會不會遵守,他無能為力
牡丹社也只是偶爾送貢品,
到最後就脫離十八社的聯盟
而清朝真的不想管,
但李仙得硬要逼清朝出面,
美國擺出想打人的意思,
清朝只好叫總兵劉明燈帶500兵馬找卓杞篤談判,
(戲裡變成搜救隊,總兵跟道台鬥爭扣糧餉)
就好比隔壁鄰居打人,
被打的人硬要找你帶球棒到鄰居談事情,
卓杞篤以為清朝要跟老外聯手,
準備大幹一場,
清朝聳了,
美國要清朝蓋炮臺,
甚至要求清朝武力併吞瑯嶠十八社納入管理,
但清朝覺得美國管太過份,
找藉口打槍美國的要求,
李仙得只好自己找卓杞篤簽這不倫不類的合約
同一年英國跟清朝因樟腦貿易管制打起來,
李仙得又要管了,
坐著英國戰艦跟清朝談判,
結果清朝被英國胖揍一頓
後來高士佛社砍了琉球海難船員,
李仙得又要插手,
幫日本人出謀劃策
卓杞篤這時快失去聯盟控制力,
李仙得又要求把南岬之盟從保障白人,升級到保障琉球人
但南岬之盟是豬朥束社的卓杞篤私下簽的,
卓杞篤在日軍登陸前死了,
變成高士佛社要揹鍋,
因為其他部落不想一起倒楣,
所以只剩高士佛跟牡丹社等部落抵抗,
甚至後來觀望態度的部落也倒向日軍,
豬朥束社新繼任大頭目朱雷協調下,開始跟日軍調停。
清朝覺得李仙得一直背後搞鬼,就跟美國阿爸告狀,
美國也覺得李仙德怪怪的,就下令逮捕他。
後來日軍受不了當地衛生條件,就撤軍。
本來日本厚臉皮要討賠償金,清朝懶得理。
但日本請來英國爸爸出面,清朝又聳了。
所以才用別的名義賠款,
事後日本又以清朝沒否認琉球是日本藩屬,趁機併吞琉球
為了避免破口一再發生
清朝想把十八社納管,各部落反對,
在豬朥束社大頭目潘文杰協調下才接受清朝管理,並協助清朝蓋恆春城。
而清朝對台灣原住民政策,從沈葆禎開始開始變成招撫跟武力鎮壓的方式。
※ 引述《chocoball (巧克力球)》之銘言:
: 《斯卡羅》引熱議 屏東女頭目:公視應對史實做出澄清
: 2021/08/21 09:32
: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公視新戲《斯卡羅》引發熱議,屏東瑪家鄉涼山部落的女頭目
: 蔡衣珊 Vavulegan.Eleng,也是屏東國小老師今天表示,該齣戲是由傀儡花小說改編,宣
: 傳上不應過於強調是根據「歷史」改編,擔憂孩子對原住民史實的認知被混淆,呼籲公視
: 能針對史實做出澄清。
: 一生致力保存排灣族傳統文化,飾演《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的屏東縣泰武國小主任
: 查馬克.法拉屋樂病逝,其子樂可艾.法拉屋樂昨日則獲得總統教育獎殊榮肯定,也再度
: 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 對於《斯卡羅》一劇,蔡衣珊表示,卓杞篤是否具頭目身分?是否統領過恆春半島諸社?
: 原住民學者專家及耆老認為是爭議性十足的人物,但在戲劇播放後,周遭的孩子均視卓杞
: 篤為英雄,讓她十分憂心。
: 蔡衣珊說明,排灣族各部落的傳統領袖,基於尊重,從不強調自己統領了誰,只會主張自
: 己家族所擁有的傳統領域範圍,而這是各部落家族間之所以和平共處的默契。
: 蔡衣珊表示,在未經詳細考證的情況下,本來已經模糊不清的原住民部分歴史,被戲劇加
: 以強化,反而被視為歷史正史,教師群組因《斯卡羅》一戲而開始熱議,她擔心老師出於
: 教學熱忱,把該齣劇拿到課堂中討論,在未加以考證的情況下,反而可能造成孩子對原住
: 民史實的認知混淆。
: 蔡衣珊說,《斯卡羅》是將傀儡花的故事改成劇本,根據小說改編而成,宣傳上不應該強
: 調是根劇「歷史」改編,「社會廣泛利用原住民的歷史與文物去推廣,讓大家認識原住民
: 文化的立意良善,但戲劇和歷史仍要分清楚。」
: 蔡衣珊認為,李仙得的「蕃地無主論」是促成牡丹社事件關鍵導火線,也是導致日本人認
: 為「台灣是有機會可侵佔為殖民地」的人物,卻在此劇扮演和平使者的角色,希望劇組在
: 戲劇播放結束後,能針對史實做出澄清。
: 屏東縣教師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莆田說,教師社群熱議該齣戲,甚至有教師說要當教材帶
: 孩子討論南排歷史,他擔心若沒有及時糾正,會造成孩子的認知錯誤,《斯卡羅》不是歷
: 史,只是故事,呼籲公視針對這些歷史人物和虛構的情節做出史實更正澄清。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645544 自由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0.197.1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ingTung/M.1629574163.A.0C4.html
※ 編輯: milk7054 (220.142.190.4 臺灣), 08/22/2021 04:23:18
李仙得跟郵差一樣找個人願意簽字領包裹,回去能交代的跑腿吧
以為去人家鄰居家哈啦幾句就沒事
補充:殺美國人的龜仔甪社不是斯卡羅人(屬於混居的部落),
跟斯卡羅只是社區裡(十八社)的鄰居關係而已
豬朥束社(斯卡羅人)是十八社較有號召力的部落
鄰居之間有利害關係會集合起來的鬆散關係,
有點像鄰居被查水表,和事佬出來講個話
但畢竟看到學長還是要放尊重,
弱勢部落或族群還是會看臉色,
但酋邦地位並非絕對,有時候是點頭之交,甚至平常沒交集。
牡丹社事件前,十八社跟清朝的關係,
就繳個名義上的稅金,享有貿易權利。
但彼此沒從屬關係。
感謝,修正了
※ 編輯: milk7054 (220.142.190.4 臺灣), 08/23/2021 00:29: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