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戰爭過去了嗎? 台灣會受到什麼影響?】
週一油價大漲,汽油漲2元,柴油漲2.2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排隊加完油了?
最近兩個月,大家加油應該很有感,但大家或許會有疑惑,為什麼聽說原油當期期貨都跌到負值,我加油卻沒跌這麼多呢?而在兩個月的低油價過後,油價會漲回來嗎? 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呢? 要知道背後的故事,就要說從世界能源三大角力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美國之間的愛恨情仇說起。
1. 沙烏地、俄羅斯、美國三方角力形成的油價崩跌與金融危機
3月6日,武漢肺炎已從中國擴散席捲世界,全世界經濟急凍,油價需求大減,但OPEC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世界第三大產油國俄羅斯,卻未能就延續減產達成協議,俄國堅持「我要增產」,引發沙烏地阿拉伯不滿。
於是在三天後,第二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發動了「油價戰爭」,大幅降低出口原油售價,並擴大增產,沙烏地阿拉伯聲稱這種七傷拳招式,是為了懲罰俄國拒絕配合減產。
那俄羅斯又為什麼不願配合減產呢?這就要說到美國的頁岩油。美國因為頁岩油,直追OPEC會員國產量,甚至「超俄趕沙」,重登世界最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認為,每次減產,都讓美國的頁岩油搶佔市場客戶,俄羅斯對此非常不爽。
因此,這看似沙烏地阿拉伯對俄羅斯的報復行為,衝擊最大的卻是美國頁岩油。 早在2014年時,產油國就曾經透過增產,想以破盤價打死頁岩油,但頁岩油最後靠著借貸生存了下來。
這次油價戰爭,雖說起因是俄羅斯不想減產,但沙烏地也跟進,除了是兩生產國角力,其實背後是順便想藉機打死頁岩油,也想逼各國重回談判桌。
2. 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選在武漢肺炎時機點出手
因武漢肺炎,全球石油需求明顯降低,航班不飛了、貨運減少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此時大幅增產,讓油價暴跌態勢遠超過2014年,頁岩油因為需要技術與設備投資成本較高,對於許多靠著融資生存的中小型廠商,立刻造成壓力。 兩國在此時間出手,看似非常完美,可以讓美國頁岩油廠商壓力暴增。
但一個月後武漢肺炎疫情擴大,美國進入準戰爭狀態,政府權限擴大,聯準會丟出無限QE,美國並開始對沙烏地阿拉伯,運用外交、軍援等手段條件多方施壓。
美國政府注資能源業,甚至揚言最後不排除祭出「石油關稅」等手段。 而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只靠著外匯存底打石油戰爭,對照美國整體金融實力與外交影響力,這場油價戰爭,時間拖得越長,就越是捉襟見肘。沙烏地阿拉伯眼看自己收入大減又被施壓,俄羅斯境內的能源公司巨頭也群起不滿,因此兩國內部的壓力並不小。
於是,到了4月,在川普直接和俄、沙領導人聯繫與施壓下,4月12日OPEC+終於通過減產協議,在5、6月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然而,由於在疫情肆虐下,全球原油需求量預計短缺,4月中油價繼續狂瀉,甚至西德州原油即期期貨一度跌到一桶-40美元的破天荒新低價。
要搶救這個危機,川普祭出擴大戰備儲油(SPR)、研擬政府入股原油產業等措施,甚至強硬表示不管國會通不通過都要買。但最後,挽救油價的還是從5月起疫情預料放緩,各州與歐洲國家研擬開始經濟解封。最終經濟復甦的態勢,才是決定油價的最大因素。
那麼,油價戰爭誰是贏家呢? 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一則新聞,台灣外匯存底超越沙烏地阿拉伯,躍居世界第四。原因之一就是油價戰中,沙國消耗大量外匯存底。同樣的,俄羅斯在油價戰中,也因油價快速下滑,嚴重影響其政府收入。對於石油業國有的沙、俄兩國,雖然開戰容易,但是收入短少的受傷也更直接。
相對的,美國的石油產業多半是民營,政府的角色在於如何拯救石油業,以挽救大量失業,避免石油公司失去償債能力爆發的經濟危機。雖然美國政府無法強硬要求減產,但頁岩油產業早已依市場機制「自動」減產200-300萬桶,更已有油商開始倒閉,頁岩油產業短期內難以恢復榮景。
但,這表示OPEC+勝利,頁岩油垮了嗎?這倒未必!
3. 美國頁岩油革命始末和未來趨勢
1970年代羅馬俱樂部認為石油即將在21世紀就耗盡,但諷刺的是,當時的專家學者萬萬沒想到,人類解決這件事的方式,不是透過節能減碳,而是升級挖油技術,讓石油潛在蘊藏量大增,其中開花結果的技術就是頁岩油(shale oil)。
其實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蘊含頁岩油,但美國特殊的環境,才得以開花結果。
頁岩油開採技術,早已在1940年出現,理論上很簡單,挖一個很深的洞,直抵含有油氣的頁岩層,然後打進一種液體,造成足以打碎岩石的壓力,把石油和天然氣釋放出來。
然而,由於頁岩普遍深度較深,大多公司不願意嘗試,或是試了也失敗收場,直到一位叫做喬治.米契爾(George Mitchell)的仁兄出現。
米契爾活脫是個我們在《世界末日》之類電影看到的鑽油狂人,他擁有地質學與石油工程學位,就像傳統的德州牛仔一樣,他認定那些悲觀論者都錯了,他花了20年在德州東北部的頁岩層拼搏,但這些年鑽探的成本遠遠超越收益,到了1990年代,他已經年近80,患有前列腺癌,妻子得了阿茲海默症,公司也搖搖欲墜......
這時候,米契爾能源公司裡面一名年輕工程師,想到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裂解頁岩:水。
在和其他獨立業者技術交流下,他們成功的用水沖裂頁岩,釋放巨量天然氣,而且源源不絕,勢頭不減。消息傳開後,眾多獨立業者紛紛跟進,不但鑽出天然氣,也開始鑽出原油。米契爾名利雙收,在2001年把公司以30多億美元賣掉,活到94歲的高壽才在2013年過世。
這個故事,體現了頁岩油技術會在美國開花結果的原因:一是美國的頁岩油離地表較淺,開採難度相對較低。二是美國政府對於開採頁岩油,多採取正面態度,且採油點多是私人產權土地,爭議小。三是美國能源市場競爭激烈,獨立業者眾多,形成頗富創意、大膽冒險與願意嘗試失敗的社群(甚至曾嘗試用核子裝置鑽油,相當成功,但鑽出的油有放射性不能用),孕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鑽油技術。種種因素,造就了美國頁岩油產業的一支獨秀。而這樣的特質,在俄羅斯、中國等同樣有頁岩層的國家並不存在。
過去 OPEC可輕鬆控制全球油價, 但自從美國有了頁岩油後,OPEC 對世界油價的掌控逐漸消退,OPEC會員國內部矛盾也不少,加入又退出的戲碼已不是新鮮事。
2007年以來,每年靠著能源產業,有一千億美元注入美國經濟,每年創造超過10萬的高薪工作機會,2016年,美國從油氣輸入國變成輸出國,大大影響地緣政治,其他能源輸出國,以能源影響、要脅其他地緣國家政治的程度開始鬆動,而頁岩油也成為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的一大資本。
說到頁岩油,也要提一下頁岩氣。本來美國的傳統天然氣產量銳減,但技術突破後,有了頁岩氣這項生力軍,美國天然氣產量因此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可說是「頁岩氣革命」。過去俄羅斯常藉著天然氣這項資源,掌控其周邊地緣政治,但頁岩氣革命後,俄羅斯牌桌上叫陣的聲量仍在,卻難免削弱了不少。因此,頁岩氣重要性絕不輸頁岩油。
能源就是國家安全、能源就是國家戰力、能源就是國家保障、能源就是國際政治籌碼,這點可從頁岩油革命、頁岩氣革命的故事上,充分感受這道理。雖然頁岩油產業在這波油價戰中受到重創,但美國作為能源出口國的地位,已經是OPEC+無法改變的了!
4. 世界能源供應重組,台灣戰略態勢調整
我們把話題回到台灣,去年,台灣的原油1/3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而1/3來自其他海灣國家(大多是OPEC會員國),剩下1/3來自非洲和印尼等國。至於天然氣,1/3來自卡達,1/3來自澳大利亞,剩下1/3來自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俄羅斯等國。
因為台灣沒什麼從美國買油,所以大家加油的油價,公式中也不是以西德州原油計算,最大宗的是以杜拜原油計算。
大體來說,台灣能源的命脈,仍然是從波斯灣->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南海這條路線,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海上油路」,其中,8成的原油和98%的天然氣,都會經過南海,也是中國想要完全控制的水域。
2019年很微妙地,中國、俄羅斯、伊朗,以護油、打擊海盜為名,在印度洋和阿曼灣舉行聯合軍演。俄羅斯在中東向來活躍,中國也一直試圖深入中東,就是想控制這條「海上油路」。
而美國開始把突然暴增的頁岩氣半賣半強迫地,供應日本、南韓、英國與歐洲。也就是,這會削弱俄羅斯、中東的優勢,俄羅斯也不能再靠天然氣勒索歐洲,這會重新創造以美國為核心的能源供應網。
這也是為何,俄羅斯找到機會就要在石油戰上突襲美國的原因。也或許是,美國開始整肅親俄、親中勢力的一個引發點。
看似是能源戰,其實早已是戰爭。
目前看起來,這場戰還沒打完,減產量並不足夠,但已經能確定,「沙俄突襲珍珠港」,忘記炸掉珍珠港的油庫,或許這就是一個注定好的命運,終究無法打垮美國頁岩油氣的崛起。
這場頁岩油革命,應會成為美國對戰俄羅斯、甚至間接對付中國的籌碼。
此外,我們也觀察到,美國、中國,都趁油價跌落的此時,大量購買戰備儲油。台灣目前和石油以法律訂定的方式,儲備在民營機構,比如中油、台塑等油槽。
這些戰備儲油,除國防外,還可用於調節油價失衡的狀態。曾有報導這樣說,「要想成為一個現代超級大國,就必須擁有自己的石油儲備。」
美國靠戰備儲油渡過了幾次石油危機,中國則在2007成立了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未來這些戰備儲油,能讓中國在能源戰中取得部分籌碼。相較於中國,美國有地理優勢,有先天地下鹽岩洞穴可儲油,中國則必須使用價格較高、很容易在空中辨識的地上儲油罐。
那台灣在這樣風雲詭譎的情勢下要如何調整戰略?
值得注意的,中油也取得了美國頁岩氣的權益,去年以以4.75億美元(約142億台幣)購入美國路州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頁岩氣礦區三成油氣權益,每年約分得15億立方公尺天然氣;此案預計年底簽約,投資長達35年,預計總收入達57.6億美元(約1700億台幣)。
現實來說,台灣是能源淨輸入國,這短中期都很難改變。
但是,如果能源輸入方向從中東=>東南亞=>南海=>台灣,變成美國=>太平洋=>台灣,台灣的生命線就此劇變,也會改變台灣海上生命線的戰略。兩條路線風險不同、掌握該區域的海權勢力的國家不同,對於台灣的國防、外交、經貿傾向,從此就是滿舵迴轉的方向。這當然會影響我們的外交、國防路線,甚至海軍該買什麼武器,該做什麼演訓,其實都和台灣對外的生命線息息相關。
戰爭,從來就不只是拿槍拿砲,也不只是比誰的人多。
戰爭,早就在你我生活之間,就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
超前部署,就是台灣掌握命運的唯一法門,公衛醫療如此,國防外交亦是如此,資源經貿更是如此!
南海石油蘊藏量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實證考察破解韓國瑜太平島挖石油
#被騙一次你還要再被騙第二第三次嗎?
文:3Q 陳柏惟、洪正 Âng Chèng、好過日特派員
去年韓國瑜選前多次拋出「太平島挖石油」政策,不但受訪說、直播說、甚至連辯論被質疑時還打死不退,靠著一再說謊說大話選上後,甚至連市政報告都堅持要在南海挖石油發大財。
不料,週一被問及挖石油預算編列時,韓國瑜居然惱羞成怒,在議會怒嗆「挖石油請問誰說的?」有趣的是,韓陣營今天又補嗆:「要把韓國瑜送進總統府挖石油」。種種的反覆無常,信口開河,真令選民眼花撩亂!
#其實太平島根本無法挖石油
姑且不論韓國瑜反覆的說謊,打臉過去的自己。至少韓國瑜還是堅持,不管是中央挖、外國挖,太平島還是能挖到石油,而人一藍,就腦殘的中國黨立委和韓粉們也深信不疑,紛紛起而護航。
然而,這個豪洨的政策,去年我們就考證打臉過了,有三大不可行理由。
1. 油氣蘊藏少
2. 捨近求遠
3. 挑釁國際
以第一點來說,大家知道太平島(和周邊海域)可能沒有油嗎?
1. #油氣蘊藏少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調查,海底石油蘊藏,主要位於大陸棚邊緣,不論是珊瑚礁層或更深海的海底盆地區域,石油蘊藏量均不多,太平島屬於南海中油氣含量低之區域。
38年前至今,中油兩度探勘,到今天都還沒挖到。中油也去年11月20日、今年9月24日兩度發新聞稿打臉,認為探勘費用高風險大,目前無再探勘太平島計畫。專業能源公司都不想挖了,韓國瑜先生是要包船自己去挖嗎?
2. #捨近求遠
第二點,比起挖不到油的太平島海域,EIA評估我大旗津外海的油可能都比太平島多。且我們的海研船,早就在旗津外海35海哩以內,就挖到可燃冰。旗津外海不挖,跑去1500-1600公里外沒挖到的地方挖,這不是頭腦有問題嗎?
3. #挑釁國際
最後,南沙群島島、礁、暗沙大概有230個,其中我國僅有一島一礁,剩下還有中、越、菲、馬、印尼、汶萊六國都宣稱有主權而且彼此對峙,要先冒著外交軍事對幹風險,擺平這些國家加上美國才可能開挖。且根據國際法,若各國經濟海域彼此重疊,還要談判後劃界或根據面積劃分;而國際仲裁後太平島只是「礁」,無法享有200哩經濟海域。只能在近海探勘開採。就算周邊有石油,你以為能分得到多少?
#好過日考察越南石油佈局
今年,好過日特別派出特派員去越南考察「南海挖石油」,其實越南從1980年代開始探勘南海,最大的白虎油田在1986年開始供應原油,使越南成為東亞主要的石油生產國之一。
然而,越南石油的生產量在2004年達到高峰後開始下滑,白虎油田的供應量也減少,估計再4~5年就會枯竭。2010年起,越南再度成為石油進口國。因而,越南計畫在200哩海域持續探勘油田,越南石油公司PetroVietnam平均每年投資20億美元,鑽探約30-40口油井,但近年探勘卻不順利,其專屬經濟海域,卻與中國亂劃的「九段線」重疊,導致許多計畫案被迫停止。
以往,越南探勘石油集中在南方海域,但好過日特派員這次來到位在中部的峴港,此處也設有規模不小的越南石油分公司。探勘的重點,就在蜆港外海的「藍鯨油氣區」,根據勘探數據,該油氣區天然氣儲量達1500億立方公尺,可望為越南帶來200億美金收入。此開發案和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合作,然而中國國營的中海油,在西沙周邊也持續往越南方向探勘,且指控越南劃定油氣區侵入九段線,兩國爭議仍未平息。
對此,越南的反應是逐漸往美國靠攏,2018年3月,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便曾經訪問峴港,中方就認為和油氣資源有關。
#韓國瑜包藏禍心
很多人看到,就會說「越南、中國爭相在南海挖石油,我們不是更該挖嗎?」然而,要注意中、越、汶萊等國,產量豐富的油田,都是在大陸棚地區挖到,和太平島地形完全不同,也就是石油蘊藏量多的地方接近陸地,不是孤懸海中的太平島海域。
再者,越南積極挖油同時,為保護國家資產,還採取了親美、拉攏印度的路線,和過往主要和俄羅斯合作不同,近年逐漸往美國傾斜。
從這邊,我們就擔心韓國瑜太平島挖油的豪洨政策背後,其實包藏禍心。中國黨號稱開放和世(ㄓㄨㄥ )界(ㄍㄨㄛˊ)合作,但背後是否會幫匪徒開後門,才是隱憂。
目前,台灣9成以上的石油與天然氣,都經由南海進口,南海同時也是中、日、韓能源運輸的必經之處,可說是「東亞油路」。
對台灣重要的,不是我們能不能在南海挖石油,而是確保南海的「自由航行權」,才能確保台灣的生存。在中國不斷軍事擴張,想要獨霸南海,而美國和盟國則支持「自由航行」同時,請問你要選哪邊?
若韓國瑜先生以贊成與中國合作的立場,贊同中國在南海隨意填海,擴展勢力,限制他國航行與能源開發,將威脅到台灣的生存。挖不到石油就算了,要是南海送給中國,台灣的經濟命脈會被控制在中國手上,這樣的風險,才是我們要警告,要全力來抵抗的!
南海石油蘊藏量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冰振香蕉!]冰島學人種香蕉?是真的,其實一早有
(原文:https://bloom.bg/2PUIkW3 Bananas May Be Iceland’s Next Big Thing)
呢篇講香蕉,是真的。香蕉都好多學問。但講到尾都係有錢就任性。
冰島雖則大(相對於佢嘅人口),但冇乜礦物資源,冇礦石出口,冇石油。甚至連耕地都冇乜。不過冰島倒係有出口鋁,同一般人理解唔同,鋁雖則貴,但蘊藏量其實好多。煩/難/貴在乜?中學化學有講,有啲金屬就咁掘到(金銀),有啲用火煉已經得。但因為鋁太活躍,痴得太實,要用電解先煉到出嚟。
用電就梗係貴,所以其實產鋁嘅國家全部都係平電價,印度,中國,俄羅斯,巴林,阿聯酋,南非(亦都同時係啲話Q知你污染嘅國家,又同時係啲國家補貼特多嘅國家)。冰島就係異數,但亦都係因為電平。因為有地熱同水力發電。
但冰島除咗旅遊業,產鋁,銀行(已死)同埋捕魚出名外,其實曾經有香蕉業。講緊差不多1940年代。
有些少常識都知,香蕉係熱帶/亞熱帶植物,冰島本身唔適合種蕉—甚至冰島根本唔適合種嘢(咪話耕地少,一係就山一係就火山灰)。但點種?在溫室種!冰島除咗溫室種蕉仲種好多嘢。
當時最初係因為入口生果有關稅(保護本土農業喎),生果貴,而冰島又有地熱,所以溫室種香蕉都有競爭力。後來就移除關稅(應該因為歐洲一體化),就當然收晒皮。
即使在1940年代仲有產蕉時,冰島啲蕉其實都係比較流。有溫室又點?冇乜日照嘛。人地赤道國家種蕉幾個月搞掂,冰島嘅搞兩年。唔執笠就假,係多得關稅先養住一排。
又不過,有個都市傳說話(BBC都講,其實好多時都錯),冰島係歐洲產蕉大國。首先,歐洲本身就唔多產蕉!大國係印度,中國,印尼,菲律賓,非洲同南美啲國家。另外,歐洲產蕉最多嘅,其實係法國同西班牙萄葡牙—但都係在海外屬地。意大利希臘都有,但你話在咁高緯度產蕉嘅,應該得冰島咁痴線。
彭博呢篇稿,都係講冰島一年九個月冬天,又冇乜太陽,先天根本冇可能種蕉。但勝在有地(唔使係耕地),有地熱,同埋(我講嘅),有錢。
而家又再興返種香蕉,一樣都係溫室,足球場咁大嘅溫室,六層。其實係一大個project,做埋resort種埋其他嘢,在冰島整到地中海咁喎。希望吸引遊客喎。好似亞馬遜個總部咁喎,或者好似新加坡濱海灣公園咁(一樣係有錢任性)
遊客怕且就有嘅,去睇下呢個項目都應該會。但嗰啲蕉,就真係有錢任性自high啫。
小弟只係讀過經濟101,但反而係讀衍生工具時,讀過講comparative advantage。係個相當靚嘅理論,實唔實用另計(其實都ok)
始祖李嘉圖用嘅比喻係衫同酒,英國同葡萄牙(因為某啲原因冇用法國)。葡萄牙膽正命平,人工成本低(係喎,幾百年前已經係,根本冇進步過),所以係有絶對優勢,整衫同整酒用嘅人力時間都係少過英國。但,係咪就葡萄牙生產晒所有嘢呢?唔係。
聰明嘅方法係,搵到英國有相對優勢嘅東西—即係話,葡萄牙係兩樣嘢成本都低過英國,但有一樣冇爭咁遠—就係衫(呢個例子佢啲數字亂作,但不影響大局),衫嘅成本葡萄牙低過英國少少,酒嘅成本葡萄牙低過英國多多,此所謂相對—所以根本係應該分工合作,葡萄牙全力做酒。咁咪冇資源整衫?就英國全力造衫!然後,有樣好東西叫做國際貿易。雙贏的
詳細,就梗係自己睇維基啦 http://bit.ly/2PTwtrf
重覆一次,第一次讀到呢個東西時,驚為天人。因為諗到嗰個真係天才,現實有啲咩阻力都係其次,呢啲就真係學術之美。
咁然後,唔知睇邊個寫(九成都係楊懷康之類),都係講呢個例子。講返,其實而家咁嘅時代,你英國整個溫室出嚟,整返法國咁嘅氣侯咁嘅風土(Terroir),在英國整波爾多紅酒,冇話唔得架!但浪費社會資源咁解之嘛。
所以,在冰島種蕉,其實都係咁嘅一回事。當然你睇到,現實至少仲有兩樣嘢。第一,上面有講,有關稅之下,好多其實冇競爭力嘅行業,都可以搞到有競爭力。極端啲以後邊個食宮崎芒果靜岡蜜瓜就打靶,迫你食本地嘢,冇話唔得架。你見韓國(以前)大陸(而家)都對進口電影有限制,同一道理。
第二,不幸地都要講,就都係政治。李嘉圖當然係pro trade (其實有冇經濟學家反貿易?)。但現實係,邊個保證聽日人地仲會同你交易。原本嘅例子,冇衫著冇紅酒飲好閒。冰島冇蕉食都好閒—但如果係糧食呢?都唔使咩好極端保護主義,都會諗糧食安全同自給自足—否則你全部糧食都靠進口,人地唔同你貿易你再多錢都冇用,燒銀紙啦。
第三,都係同上面類似。若果係打仗,一樣,一禁運你就坐低。好多國家都要進口石油或其他物資,一有阻滯嘅,唔會頂到好耐。二戰時德國海上封鎖英國,見艇就炸(最後自食其果);盟軍一樣封鎖德國進口石油(結果迫到德國研發出煤轉油呢啲咁撚偉大嘅發明);日本要偷襲珍珠港,希望快手打殘迫美國求和,完全唔敢打長期戰,亦係因為冇資源(亦因為咁要在太平洋周圍侵略);而家南海咁多爭端,美國又要用島鏈封住中國,中國面對馬六甲困局(運石油),企圖用「珍珠鏈」(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港口,緬甸,馬來西亞)反制,兼且搞咩緬甸高鐵巴基斯坦高鐵,一帶一路云云,好多都係因為直出印度洋。所以你叫人唔好生產靠同人地貿易,實際上好多阻力—邊個保證你聽日都仲同同我交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