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的庶民娛樂:釣蝦】
走過八、九〇年代的朋友可能沒釣過蝦,但一定知道這項流行一時的娛樂吧!你知道釣蝦場是從何時在臺灣興起的嗎?
據1980年代的報導,泰國蝦釣場最早是在南部地區,如高屏、臺南、雲嘉等地形成風潮,稍後才被引進北部。對業者而言,開闢釣蝦場的成本不高,民眾也樂於享受這種好玩又好吃的新娛樂,一時之間釣蝦場如雨後春筍冒出。
而除了蝦料理,釣蝦場也會結合如啤酒、音樂、卡拉OK或電玩機台等遊樂元素,打造多元的休閒體驗。你仍然是釣蝦場的常客嗎?來回味一下風潮開始時的報導吧🦐
#釣蝦場 #釣蝦 #泰國蝦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87/10/2
攝影:楊佳
來源:聯合報
圖說:標榜著「休閣、健身、養性」,台北市東區一棟大廈的地下室裡,開了一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釣蝦場。
歷史新聞
【1984-09-24/民生報/10版/地方新聞版】
泰國蝦釣場如雨後春筍林立
本輕利重競爭大.業者一窩蜂已蒙其害
【嘉義特約記者 陳嘉南】
隨著社會的繁榮,國民休閒活動的型態與項目也就經常更新。前幾年風行一時的池塘釣魚活動逐漸沒落,代之而起的則是釣泰國蝦活動。
目前,南部地區各縣市到處都有釣蝦場。從率先流行的屏東,到高雄台南,乃至嘉義雲林一帶,只要是靠近公路邊,交通便捷的地方,就少不了釣蝦場。每逢星期假日,常常是釣客滿池邊,熱鬧非凡。
闢建釣蝦場,固然本輕利重,但仍維持長久經營的卻也有限。據估計,台南市釣蝦場最多時曾達六十餘場,台南縣也有卅餘場,但現在多已關閉。連台南縣政府所在的新營市,本來也有五家釣蝦場,亦因經營不善至上週已全部歇業了。
釣蝦場和以前充滿烏煙瘴氣的釣魚場相比較起來,是一項比較正當的休閒活動,過去魚場屢傳有色情與賭博性質,令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如今的釣蝦場絲毫沒有傷風敗俗的非法活動,因此釣客才會越聚越多。
台灣的泰國蝦是由泰國引進當地蝦種,再和本地的斑節蝦雜交長成的,成熟的泰國蝦每尾重約一台兩,肉質纖細風味絕佳,魚市場叫價一斤二八○元,每尾單價在廿元左右,通常一般釣蝦一小時收費一二○元,三小時則為三○○元,超過三小時以上每小時再增加一百元,釣竿及釣餌由蝦場免費供應,但顧客也可自備。
釣蝦和釣一般淡水魚的方法絕不一樣,因泰國蝦的胃腸小,食量也少,因此不論白天或夜晚都容易上鉤,業者很難像淡水魚一樣趁隙施放飼料,讓釣客釣不到魚。
泰國蝦是肉食性魚類,釣餌大多以紅蚯蚓、雞、鴨的內臟,或是豬肉為主。當蝦子開始吃釣餌時,應讓其慢慢掛鉤後才能收線拉竿,否則發現浮標晃動時,就立即拉線者則永遠也釣不到泰國蝦,如果一小時被釣上六尾的話,場主就得虧本。據說南部有位釣蝦高手,在三小時內釣走六斤約九○尾,而創下最高紀錄。
經營釣蝦場並不需要鉅額資本,約十萬元足可開闢一座蝦場。首先找塊交通方便的農田,面積約為五十坪,租金以五個月為一期,每月二千元,然後利用挖土機挖掘池塘,鑿一口二吋口徑的地下井,蓋一間簡便的收費站,準備若干釣竿和釣餌,然後池塘放水放蝦,如此即可坐等釣客上門來。
生意好的蝦場,僅僅一個週末就能收萬元以上,因此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連本帶利都可撈回來,經營釣蝦場應是有利可圖的新興行業,但為什麼又有許多蝦場曇花一現紛紛關閉?
究其原因,不外乎業者眼光短視,平均二天即須放蝦四十斤尾,如數量少顧客釣不到蝦,生意馬上跌下來,此外池水須常保清潔,一公尺深的池塘每天都要放水五十公分,否則池水混濁氧氣不足,蝦子即會互相殘殺而死,不諳此道的業者將會入不敷出。最重要的,還是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少數業者降價吸引釣客,造成行情混亂,這些都是影響釣蝦場存在與否的因素之一。
南部地區先後開闢的泰國蝦釣蝦場,提供給釣客們一個休閒消遣的好去處,依現況推測,仍有繼續往中北部地區發展的趨勢,惟迄今政府有關單位尚未將其納入管理範圍,隨著釣場開闢而產生的諸如交通工具妨礙交通秩序,以及營業收入繳稅等問題,主管單位似應儘快研擬妥善的管理辦法,以使泰國蝦釣蝦場能夠正常的營運。
【1988-09-15/民生報/17版/消費新聞】
釣蝦場 愈開愈多
摸彩贈品爭取顧客
【本報訊】
大台北地區室內釣蝦場愈開愈多,目前預估已有八十餘家。為了爭取顧客,大部份的釣蝦場均有贈獎活動,有的業者甚至以手提電視機來吸引消費者。
二年前,釣蝦場由南部引到北部後,熱潮即不斷增高。原因是現代人工作忙碌,鮮有時間從事戶外活動。如果住家附近,有一個可供釣魚的場所,自然能引起民眾的興趣。
在遠景看好下,不斷有新手加入此行,使釣蝦場的家數迅速膨脹。目前以東區的生意較好,收費也較高,每小時在一八○元至二○○元。其他地區則在一五○元。
由於競爭激烈,各家紛紛推出促銷活動。如永和一家推出贈啤酒活動,釣中繫紅帶的蝦子,贈啤酒一打;綠帶啤酒半打;黃帶啤酒一缸,點子相當吸引人。 公館的釣蝦場推出摸彩活動,一個月開獎一次。獎品多達百位名額,頭獎可得手提式電視機。其他釣蝦場也有不同的贈獎活動。
據一位王姓業者表示,目前釣蝦場的利潤已沒有二年前多。如今大部分顧客都是熟人,好奇者的顧客已逐漸減少。不過,東區的顧客還是以好奇者居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
南部走春好去處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張圖是今年台灣附近海域的颱風路徑圖,今年至今是沒有颱風登陸台灣的,自古以來許多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都喜歡將天象變化與政治局勢拉上關係,今年也有不少這樣的聲音。
然而,沒有颱風真的就等同風調雨順嗎?
🌏氣候異常沒颱風沒雨水
颱風雖然帶來災害,但台灣卻也靠著每年夏天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才能讓各地的水庫裝滿撐過隔年冬春的旱季到梅雨,北部的冬春因為東北季風還是或多或少帶來一些雨量,所以翡翠水庫很少會缺水。
但往南走無論是最近發展迅速的桃園,還是科技重鎮的新竹縣市,都是北台灣容易缺水的地方。而冬春時期雨量更少的中南部,就更依賴每年颱風帶來的雨水補注水庫容量了。
事實上,桃園以南到嘉義目前是有記錄以來蓄水率最低的情況。
目前包括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和曾文水庫三個主要的大水庫水情都很吃緊,今天水利署宣布桃、竹、苗和台中進入了一階段限水的「黃燈」,會開始減壓供水,科學園區及工業區也加強自主節水5%。
🌾大旱不只農田休耕,竹科也差點沒水
2015年初桃園新竹曾經發生過十年一遇的大旱,新竹進入第二階段的限水,當時一期稻作必須休耕之外,耗水量大的竹科廠商也拚命用水車買水,台積電不只不能沒有電,也不能沒水,未來的3奈米和2奈米廠更是需要水,電還可以用各種方式發,水沒了就真的沒了,其實科技業可能比農業和生活用水更期望「風調雨順」。
我說過很多次,#氣候緊急狀態其實正在嚴重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本來十年一遇的大旱,現在5、6年內就發生了,未來如何在水資源政策上作好開源節流,包括讓工業盡量使用再生水、檢討目前過低的水價、改善自來水漏水率,以及改善河川污染確保水質,都是氣候緊急狀態下,我們不能再存著僥倖心態逃避面對的問題。
一個水資源不足的地區非常容易引起不同族群間的衝突,例如為什麼總是要犧牲本來就弱勢的農業,把水調度給科技業?但連結全球供應鏈的科技業如果因缺水而停擺,造成的影響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
目前人類還沒有能力控制天氣去獲得足夠的水資源,但我們現在就能做的,是踏實地面對氣候緊急狀態,去處理減碳、調適、以及水資源管理政策!
#climateemergency
這邊也邀請認為 #氣候緊急刻不容緩 的朋友們,和我一同參與「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我會參加台中場,不能與會的朋友也可線上表達意見。
https://reurl.cc/py9v74
南部走春好去處 在 青青小熊*旅遊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天氣真的好熱,大熱天走走室內景點也不錯,有兩層樓高的溜滑梯,還有互動遊戲,重點是全區免門票,可以來這溜小孩。
🔥免門票景點:https://yoke918.com/taiwan-power/
南部走春好去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