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DeTour週末何處去:9/18-9/19 (Sat & Sun)
*9/18 (Sat) Photoville Opening Day @ Pier 1 of Brooklyn Bridge Park
每年最期待的活動之一Photoville這星期六開跑!和往常集中在貨櫃裡的攝影展,現在的Photoville在紐約多個地點都可以看到。而星期六在Brooklyn Bridge Park的Pier 1則有開幕日的Community Day活動,除了攝影展外,也有許多攝影相關廠商的攤位,workshop等。還有Smorgasburg的攤位可以吃吃喝喝。是攝影愛好者不能錯過的活動。也可以到連結網站看看其他地方還有什麼精彩的攝影展!
地點:Pier 1 of Brooklyn Bridge Park
時間:9/18 (Sat) 1pm-9pm
https://photoville.nyc/openingday/
*9/18-9/19 (Sat & Sun) Bushwick Open Studio
因為疫情停辦一年的Bushwick Open Studio,這週末又回來了!想看看在紐約各種藝術工作者的工作室和他們的作品或是需要一些啟發的話,週末就來Bushwick走走吧!
地點:Various locations in Bushwick (請看連結網址的地圖)
時間:9/18-9/19 (Sat & Sun) 12pm-6pm
https://artsinbushwick.org/bos2021/
*9/18-9/19 (Sat & Sun) Brooklyn Americana Music Festival
喜歡音樂的朋友,這週末兩天在Brooklyn幾個地點都有音樂節活動,像是DUMBO Archway Plaza,Pier 6 of Brooklyn Bridge Park以及Sunny Bars at Red Hook等。票價從免費到10元,趕快燒腦一下,看要去聽哪一場吧!
地點:Various locations in Brooklyn
時間:9/18-9/19 (Sat & Sun)
http://www.bkamf.com/
*9/18 (Sat) Brooklyn Flea mini Record Fair
星期六在LES的Hester Flea有一個唱片展。喜歡黑膠唱片的朋友可以來挖寶。
地點:26 Essex Street, New York (at Hester Street)
時間:9/18 (Sat) 11am-6pm
https://www.brooklynflearecordfair.com/
9/18 (Sat) Pete’s mini ZINE Fest
喜歡小誌與漫畫的朋友,星期六在Williamsburg的Pete’s Candy Store有一個迷你小誌展,可以去挖寶或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地點:Pete’s Candy Store, 709 Lorimer Street, Brooklyn, NY
時間:9/18 (Sat) 2pm-7pm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3148085123635
*9/18 (Sat) Morbid Anatomy Library Open House at Industry City
想多認識了解人體構造的朋友,Morbid Anatomy Library搬到Industry City後第一次Open House可以免費入場參觀,並有專人進行導覽。把握難得機會。
地點:Morbid Anatomy Library, 254 36th Street, Brooklyn, Building 2, Room B421
時間:9/18 (Sat) 12pm-5pm
https://www.morbidanatomy.org/events/2021/9/18/morbid-anatomy-library-open-house
*9/18 (Sat) Smithsonian Magazine Museum Day
每年由Smithsonian Magazine主辦的免費博物館日這星期六舉行。紐約有18個參與的博物館,包括Museum of Art and Design和Museu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New York City Fire Museum以及很多比較私人平常不易去參觀的地方。是很棒的親子教育活動。
地點:Various locations in New York City
時間:9/18 (Sat) 10am-6pm
https://smithsonianmag.com/museumday/search/?q=&around_zip=%C2%A010003&states=US::NY&
*9/18 (Sat) The Village Trip 2021
從星期六開始到9/26的The Village Trip活動是來認識格林威治村很棒的活動。除了以Washington Square為主的免費音樂會外,也有其他付費的活動如Open Studio,街區歷史導覽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連結網址看看。
地點:Various location in Greenwich Village
時間:9/18 (Sat)-9/26 (Sun)
https://www.thevillagetrip.com/program/
*9/19 (Sun) Japan Fest at East Village
今夏第二輪的Japan Fest星期天在East Village舉行。有多個日式街頭美食攤位以及遊戲活動等。
地點:4th Avenue between E. 9th & E. 10th Street, New York
時間:9/19 (Sun) 10am-6pm
https://www.japanfes.com/new-blog/2021/6/8/sep19-east-village4th-ave-9th-14th-st
*9/19 (Sun) Forest Hills Fall Festival
住在Forest Hills附近的朋友星期天在Austin Street有街坊節,可以來逛逛吃吃喝喝。
地點:Austin Street from 69th Rd to Ascan Avenue
時間:9/19 (Sun) 11am-6pm
https://www.foresthillschamberofcommerce.org/
這週末是今年入秋前最後一個週末了,時間過的飛快啊!很多很棒的活動,wish you all have a great weekend, my friends.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題-線身說法:宗教與線條特展 首先要帶著聽眾朋友走入世界宗教博物館,由館方教育推廣部的 #陳鈺方解說員 和解說志工 #孫家璧老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特展。 2015年的炎炎夏日,我們以隨處可見、變化無窮的「線條」為主角,開展一系列教育展覽與活動。「線身說法-宗教與線條」特展以「毛線球」的...
博物館 教育活動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故宮創客魔幻列車🚚
🎉開進校園報名開跑!🎉
當國寶遇上科技,會變出什麼魔法?明明是掛在博物館裡的古畫,我們竟然能夠走入畫裡!110年的「故宮創客魔幻列車」帶來的驚喜可不只這些,透過AI、STEAM、AR/VR、MAKER等多元工具,不但活化了故宮的典藏文物,更帶動教師共創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創意思維。這項城鄉巡迴教育活動,歡迎高中、國中、國小的班級來報名!
今年度課程響應STEA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跨學科教育思潮,並呼應新課綱跨域多元學習理念,展開「故宮創客魔幻列車」全國城鄉巡迴教育活動,將故宮典藏融入在地特色,研發創新教案,並結合程式設計、3D建模列印技術、雷射切割等新型學習模式,連結線上開放數位典藏資源,打造智慧學習環境,啟發學生跨領域的maker精神。
今年的創客魔幻列車已蓄勢待發,從都會、偏鄉和離島,巡迴臺灣各地中小學,滿載著故宮創新教案,提供深入淺出的美學教育體驗,讓師生們共享以文物為軸、科技為緯的跨域結合課程,活化博物館的豐富典藏,讓美感與科技對話。
學校老師們,請快快手刀報名:
資訊傳送門➡️➡️➡️
110年故宮創客魔幻列車|文物融入AI+STEAM 教育全國巡迴推廣課程
計畫內容:https://www.npm.gov.tw/Activity-Content.aspx?sno=04012725&l=1
報名時間:即日起~110/9/10(五)18:00止,若額滿將提早關閉報名
申請資格:全國教育部立案之公立國小至高中職學校
辦理方式:教師可依需求選擇線上課程,或安排入校實體教學。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Nyc4QsoNKVqMsxVL9
聯絡人:林小姐(02)6610-3600 分機2802,
Email:mst@npm.gov.tw
#讓文物充滿驚奇地走進科技的想像世界
#轉化創作的優雅意境
#人文與科技素養兼得
#博物館素養導向學習
博物館 教育活動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二級警戒」開館配套措施
調整營業時間及票價,二級警戒容留數1500人,參觀不需預約,可觀看官網即時更新之進場人數 https://www.ntsec.gov.tw/
⚠科教館二級警戒期間開放營運項目: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策,本館二級警戒開放區域說明如下
【參觀服務】
▸3F-6F常設展區(4F及部分展區更新中暫不開放)
▸3F特展《古物揭密-文物科學鑑識在故宮》
▸6F特展《智慧夢工廠》
▸8F特展《2021原住民族科學節》
▸8F《博物館之橋》
★5F空中腳踏車-遇大廳疫苗接種期間不開放
【其他服務】
▸9F科普資源中心(限80人,視聽、書報不開放借用)
▸9F國際會議廳(限80人)
⛔暫停開放:餐飲區
⚠入館動線
➤因目前本館1F大廳開放作為新光醫院疫苗注射站,故本館入館動線調整如下:
▸B3停車場入口分流往東1、東2電梯開放參觀民眾搭乘至1F購票及2F入場、東3電梯開放施打疫苗民眾搭乘至1F入場。
▸1F正門(南側)開放參觀民眾進場並搭乘東1、東2電梯往2F驗票入場。
▸至8F、9F、《博物館之橋》參觀請於B3、1F、2F搭乘東1、東2電梯,免驗票入場。
▸1F施打民眾引導由北側門進場施打。
▸手扶梯不開放,2F至6F參觀請搭乘西1、西2、西3電梯;常設展區往8F展廳參觀請搭乘西3電梯。
⚠開館時間及票價:
▸週二至週五09:00-17:00,最後售票時間16:00
▸週六至週日09:00-18:00,最後售票時間17:00
⛔週一休館。
▸票價:優惠70元(原價全票100元);團體票60元(原價全票70元)
ℹ會員權益說明:本館將展延賽恩斯會員卡效期,延長之效期會補足暫停開放期間,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全國疫情警戒解除,將會公告展延辦法。
⚠參觀服務:
▸團體預約:開放網路預約團體參觀,每組人數上限80人。
▸教育活動:開放館內定時科學演示及展場活動,如下圖:
⚠各項防疫措施說明如下:
▸入館採取實聯制登記。
▸入館民眾須全程佩戴口罩、量測體溫、酒精消毒,並請保持室內1.5 公尺社交安全距離。
▸如有持續咳嗽或有發燒,體溫超過37.5 度症狀,禁止入館。
▸本館人數降載,採售票口預約制,依總活動面積每小時每2.25 平方公尺1 人計算管控人流,3-6樓常設展區同時段最高容留人數為1500 人。
▸本館各區域每1小時消毒一次,各場域出入口皆設置自動消毒設備,觀眾須於進出場消毒雙手,方能入場參觀。
▸本館禁止飲食。
▸未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將依規定通報地方主管機關。
▸本館工作人員全體著面罩及口罩並與參觀民眾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
博物館 教育活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題-線身說法:宗教與線條特展
首先要帶著聽眾朋友走入世界宗教博物館,由館方教育推廣部的 #陳鈺方解說員 和解說志工 #孫家璧老師,來為大家介紹這個特展。
2015年的炎炎夏日,我們以隨處可見、變化無窮的「線條」為主角,開展一系列教育展覽與活動。「線身說法-宗教與線條」特展以「毛線球」的動畫故事貫穿全場,帶領觀眾進入展區:在動手操作沙畫、織布機的過程中,了解線條圖案的組成秩序與意義;接著提供集體創作區、塗鴉牆,讓大小朋友發揮創意,最後規劃滾輪印章與拍照區,以認識線條圖案重複連續的裝飾功能與意涵。我們在特展區運用的線條圖案,都可以在七樓「世界宗教展示大廳」看到實際的文物、圖騰以及搭配特展的活動教具,讓教育活動的場域擴及整個博物館。透過動手又動腦的展區規劃,探索各種線條形式,如何變化出足以代表各種宗教文化的姿態樣貌。
展覽期間規劃各式導覽、藝術講座、DIY等多元豐富的活動,以分享線條藝術的各種變化與樂趣。邀請大朋友、小朋友與我們一起探索那充滿異國情調的線條世界,您會發現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能量無限,遍佈在我們的文化、生活與宗教信仰之中,歡迎大小朋友到此玩出創意、自信,更藉此接觸新的知識與體驗。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博物館 教育活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赴深,會同深圳市圖書館等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市開展文物普查,並對部分遺址和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和徵集了大量文物。爲收藏、研究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深圳市經濟特區博物館,後更名爲深圳市博物館,2008年初改爲深圳博物館。
二、場館建設
1、古代藝術館-位於深南大道北側。1982年基建立項,並被列爲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重點建設。1988年11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展樓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在20世紀80年代被譽爲國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獲得“全國公共文化設施設計二等獎”,並被評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曆史性建築”。2015年8月暫停開放,進行維修改造。
2、歷史民俗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A區。建築用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開館。展樓共3層,包括5個基本陳列和2個專題展廳,展覽面積1萬多平方米。地下一層爲文物庫房。此外,展樓還建有多功能報告廳、貴賓廳、茶社、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3、 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建築面積794平方米。該舊址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三、編制及職能-深圳博物館是隸屬于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的市財政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2004年11月,考古隊從博物館獨立,成立獨立法人單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2010年1月,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劃歸深圳博物館。目前,館內設有部室13個。現有在編人員129人,其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1人。2014年底,深圳博物館建立理事會,成爲廣東最早實行理事會制度改革的博物館之一。深圳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具體職責包括: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複、複制、保管及陳列展覽,開展曆代文物、古代建築、古代藝術品、文物修複,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館學及自然科學研究,考古發掘、文物宣傳出版等。
四、業務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護-深圳博物館藏品來自國家、省、市相關單位的調撥以及徵集和社會捐贈。現有各類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400多件套。收藏改革開放史實物資料6000多件,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銅器、陶瓷器、近現代書畫和世界野生動物標本等處於省內先進水準。2015年,完成國家文物局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第一階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標準導則,爲廣東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開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深圳博物館有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文物保護實驗室,包括文物保護修複室、常規實驗室、儀器室、X射線探傷室、文物薰蒸消毒室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國家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修複一級資質,複制、拓印資質。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實行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並重的措施,在該領域處於廣東省先進水準。每年開展大量文物保護修複工作。
2、陳列展覽
(1)基本陳列-深圳博物館曆史民俗館現有5個基本陳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開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統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陳列開創了博物館徵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史文物的先河,成爲當代史陳列的典範,被評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走進野生動物的情感世界——貝林先生捐贈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正在進行改造的古代藝術館原有“館藏青銅器”、“館藏陶瓷器”、“館藏牌匾”、“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5大基本陳列,改造完成後將推出“館藏書畫精品展”、“館藏古代青銅器展”、“館藏古代陶瓷展”3大基本陳列。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目前有基本陳列《葉挺將軍與深圳》,集中展示了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曆史。
(2)專題展覽與巡展-深圳博物館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質”爲目標,以原創、引進、合作辦展等形式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堅持“走出去”的辦展思路,組織館藏古代藝術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20多家境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深圳改革開放史圖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國10多個城市展出,影響遍及全國。此外,還積極組織流動展覽到基層社區、公園、學校、部隊、企業巡展。2016年,掛靠在深圳博物館的“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多家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加入。
3、學術研究-深圳博物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開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課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被列入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總項目庫。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動物標本製作和保存的環保安全新材料研究》通過驗收,共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6篇,研製的標本防黴劑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此外,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4、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深圳博物館曾組織參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衆多遺址,上報深圳市政府公佈3批共36處文物保護單位,主持對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古跡進行維修。組織對鹹頭嶺、大梅沙、小梅沙、赤灣、鶴地山、向南村、追樹嶺、疊石山、鐵仔山、屋背嶺等數十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廓清了深圳7000年文明史和城市發展脈絡。其中,屋背嶺商代遺址和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被評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非遺宣傳保護-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職責。在宣傳方面,每年舉辦“歡樂鬧元宵”、“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文化遺産日”等展演展示活動20多場;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深圳文博會;拍攝大型專題紀錄片《鵬城遺韻》,在電視台播出。在非遺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非遺基礎理論研究,出版多本圖書;推動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名錄,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錄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7項、省級名錄24項;組織專家赴項目保護單位調研督查;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多個;舉辦多場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研討會、培訓會;制定《深圳市非遺保護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五、社會服務
1、參觀接待-深圳博物館是市民觀衆參觀學習、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貴賓及觀衆1000多萬人次。目前年觀衆量超過150萬人次,位居國內博物館前列。接待的貴賓有: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劉延東、李源潮、汪洋、胡春華、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國務卿基辛格、秘魯總統藤森、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緬甸總統吳登盛等外國元首政要。深圳博物館已成爲展示深圳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最佳導覽服務獎。
2、教育活動-深圳博物館堅持館內館外兩個陣地,爲市民大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活動。在館內舉辦“曆史文化大講堂”、“非遺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繆斯少年體驗營”、“國際博物館日”、“環球自然日”、“小講解員培訓班”等品牌活動,每年100多場,使博物館成爲觀衆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選派專家在市內外開設講座、培訓;編寫校本課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系列活動“博物館小講堂”。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開放服務最佳社區服務獎、最佳宣傳推廣獎等獎項。
3、志願者工作-深圳博物館現有各類志願者2000多人,包括團體志願者隊伍11支,隊伍規模及素質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在博物館和志願者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引導下,深博志願者全面參與展覽講解、諮詢引導、展品看護、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等工作,每年參與服務6000多人次,2萬多小時,成爲深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博物館 教育活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物的認識。館內有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設施。其中專題展覽廳入口的銅門,是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1983年拆卸重建)的大門。該建築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於1910年落成。1970年軍營改建為九龍公園,這兩幢建築於1983年成為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至1998年香港歷史博物館遷出。其後這兩幢建築物一直空置,後經文物復修工程,成為今日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文物探知館,於2005年10月正式開放。
香港五間清真寺中以尖沙咀的九龍清真寺最大,樓高三層,一九八四年落成,可容納三千五百人禮拜,遇上特別節日,天臺也擠滿教徒。該寺按伊斯蘭傳統設計,平面呈四方形,中央有巨大的桃形穹窿(dome),四角分別豎立一支呼拜塔(minaret)。圍牆頂可見一列穹頂形狀裝飾,富有濃厚的阿拉伯風情。伊斯蘭教的教義認為,清真寺(mosque或masjid)並非奉祀神的殿宇,其字源解作「拜倒」,是穆斯林向真主叩拜的地方。寺中的禮拜殿寬敞開揚,教徒入內可在任何角落面向聖地麥加(壁龕位置)膜拜、默禱或沉思。星期五的聚禮和重要節日,到來的教徒特別多,他們在殿內排成長列坐下,按阿訇指示一起俯伏跪拜。伊斯蘭教是一神論(tawhid),清真寺不擺設雕像、畫像或供品,僅見的「裝飾」是阿拉伯文書寫的《古蘭經》經文。壁龕(mihrab)上方的阿拉伯文是:「除阿拉外,再無神靈;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註),旁邊有梯級狀的講道台(minbar),供阿訇站立誦讀《古蘭經》。九龍清真寺建於上一代清真寺(1896年)的舊址上,由印度孟買的建築師卡迪(I. M. Kadri)設計,香港的印度裔建築師林嘉廉(I. A. Curreem)義務負責重建項目。歷時三年多,耗資近三千萬元,部分捐款來自海外。牆壁鋪上大理石,開了一排落地尖頂窗,有剔透的花格圖案,陽光滲入殿內,幻化成美麗光影,裏面的人亦隱約可見外面的景物。清真寺的狀觀形貌、雪白外牆和罕見設計,在繁華的彌敦道鬧市顯得份外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