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重温】讓孩子具有同理心
關於Design Thinking用於教育上,相信其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Empathy (同理心)。像《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也提到:「我力圖讓他 (兒子) 學會怎樣去愛人,讓他懂得甚麼是同理心,甚麼是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具有同理心的孩子都不會霸道蠻橫,能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比如幫助他人,分擔他人痛苦等等。能接受別人、同情他人,他所得到的回報是將是無限的。」
有同理心的孩子,不會在網上肆意抹去黑別人,不會因為成功打尖而沾沾自喜,不會在別人喪子的傷口上灑鹽,不會因父親買錯飲品而亂棍侍候,不會把挖苦別人當成風趣幽默,不會因自己受傷而去傷害別人;反之,他們會體驗、體諒及體察別人,能感同身受地從對方角度出發,這些孩子能得到家人、朋友、社會及大眾的喜愛,這比起單單有財有勢或學識淵博的人更受尊重。
天下沒有甚麼比「讓孩子具有同理心」更重要的事,因為,不肯放過別人的孩子,同樣也不會放過自己。正如犬兒學校強調培養孩子的三大核心價值:Do your best, Show respect, Make a difference,教孩子用雪亮的眼睛看世界、用清澈的耳朵聽聲音、打開同理的心去感受,才能一起創造更好的世界。
#鄧明儀 #親子專欄 #親子教育 #親子
卡爾威特的教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為躲在電話或者鍵盤後就可以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但世界越多haters,我們越要給孩子灌輸孩什麼是同理心,「具有同理心的孩子都不會霸道蠻橫,能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比如幫助他人,分擔他人痛苦等等。能接受別人、同情他人,他所得到的回報將是無限的。」
【#好文重温】讓孩子具有同理心
早前參加了DBS Business Class舉辦的流動營銷策略課室,其中一課由Asia Miles 行政總裁黃思遠主講,期間談到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這們以人為本、易學難精的解決問題方法論,「上至國家大事,下至親子問題,都可以用到。」從而達到大家的Sweet Spot(甜蜜點)。
關於Design Thinking用於教育上,相信其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莫過於Empathy(同理心)。像《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也提到:「我力圖讓他(兒子)學會怎樣去愛人,讓他懂得甚麼是同理心,甚麼是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具有同理心的孩子都不會霸道蠻橫,能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比如幫助他人,分擔他人痛苦等等。能接受別人、同情他人,他所得到的回報將是無限的。」
有同理心的孩子,不會因為成功打尖而沾沾自喜,不會看到澳門風災而幸災樂禍,不會在別人喪子的傷口上灑鹽,不會因父親買錯飲品而亂棍侍候,不會把挖苦別人當成風趣幽默,不會因自己受傷而去傷害別人。反之,他們會體驗、體諒及體察別人,能感同身受地從對方角度出發,這些孩子能得到家人、朋友、社會及大眾的喜愛,這比起單單有財有勢或學識淵博的人更受尊重。
天下沒有甚麼比「讓孩子具有同理心」更重要的事,因為,不肯放過別人的孩子,同樣也不會放過自己。正如犬兒學校強調培養孩子的三大核心價值:Do your best, Show respect, Make a difference,教孩子用雪亮的眼睛看世界、用清澈的耳朵聽聲音、打開同理的心去感受,才能一起創造更好的世界
#鄧明儀 #親子專欄 #同理心 #empathy
卡爾威特的教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重温】每個孩子都是奇蹟
我相信,奇蹟會發生在每個仁慈的人身上。像改編自全球暢銷800萬本小說《Wonder》的新片《奇蹟男孩》—— 一部關於要教孩子「仁慈」的電影。
故事講述主角Auggie,因為天生「下頜骨顱發育不全」症,甫出生便嚇親醫護人員及父母,醫生斷定他活不過三個月,卻在先後27次大手術後,奇蹟地活下來,並在10歲那年,首次踏進校園。上課首日,同學們嘲笑Auggie是帶傳染病的畸形,幸而為教育夢放棄華爾街高職厚薪的班主任Browne,循循善誘地教學生人生格言:「若真的面對正確及仁慈的抉擇時,我們選擇仁慈。」(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and being kind, choose kind.)
片中,Julia Roberts演活了慈母Isabel一角。她放棄工作、放棄差點完成的碩士論文,讓兒子跟她在家自學,教的不止是知識,還給孩子反覆灌輸「以善待人」、「心善則美」、「心惡則醜」等品格教育,「你不醜,關心你的人都會明白。每個人面上都有記號,這地圖展示我們的去向,這地圖反映了你的經歷。」最後,Auggie以「想像力」化解種種欺凌與挫折,以「仁慈」的力量影響及鼓勵身邊所有人,既贏得一段段友誼,也贏得大家的掌聲。
有愛的孩子並不孤獨!現實生活中,我也認識一位慈母Julia。其早產女兒患上罕有的先天性食道閉鎖,食物不能進入小人兒的胃,甫出生便要做兩次大型手術,伴隨的是女兒右邊耳朵沒有耳窩及中度弱聽,「但我一直視她如正常小朋友,覺得為人父母的心態須把持正確,如果連自己都諱莫如深,向她作出特別待遇,她反而會視自己為異類。」她教女兒怎樣去愛別人、何謂真正的仁慈、甚麼是同理心,她毋須女兒品學兼優,只須女兒做自己人生中的英雄。
想起《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寫道:「完美的人,應該是心胸寬廣、富於獻身精神,充滿仁愛之心的人。完美的人,應該能看到矛盾和缺陷,並立志去解決它。」“You are my wonder”,用心看,每個孩子都長得完美,每個孩子都是個奇蹟。
#鄧明儀 #親子專欄 #奇蹟男孩 #卡爾威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