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我即將結束我在文策院的日子,這是一段奇幻的旅程,很感謝一路相伴的朋友,以及過去十五個月宛如兄弟姊妹的文策院同仁們。
作為一名台灣出身的創作者,我不斷被問,什麼是台灣的故事。我曾經採用余英時先生的句型,豪氣回答,我在哪裡,台灣就在哪裡;我寫什麼,都是台灣的故事。因為,我,就是台灣的孩子,我的文字不能在其他地方、唯有台灣獨特的歷史身世才可能孕育出來。我之所以能夠寫作講究精準而犀利,直抵無人之境,因為台灣給了我最大的寫作自由,無需閃避、躲藏。當海風帶來世界各地的文化種籽,長出獨一無二的台灣文化,這塊土地所孕育的創作能量同樣準備好了隨風飛向地球八方。
2016年夏天我接下文化部的香港光華中心主任一職,從異鄉人的角度回望台灣,我能清楚辨識台灣創作能量的光亮,我利用個人略為漂泊的生命經驗,摸索國際的思路,盡力推介花樣的台灣作品,蔡明亮的電影、林生祥的音樂、阿爆的歌、楊秀卿的唸歌、吳興國的戲劇、阿推的漫畫等等、讓世人看見台灣集體經過不同歷史陣痛與社會磨難所共同努力淬煉出來的美麗果實。
儘管篳路藍縷,在台灣以及世界各地仍有許多人持續耕耘自屬的台灣文化,同時,我也相信,透過政府機構的有系統推手,搭配民間企業的商業企圖心,台灣文化能量可以躋身下一波全球競爭型產業,為下一代年輕人打造一個健全豐產的創意內容產業,切入全球市場鍊,根留台灣,對接國際,讓他們不必離開家就直通世界,擁有更多工作的選擇以及收入。
有了海外推廣台灣文化的實戰經歷,加上之前創投公司的工作經驗,使我思考台灣文化如何從內到外、從孵化生產到市場推廣,打造一套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直接與世界接軌。當我們討論國家競爭力,我們其實在說這個國家的產業競爭力,譬如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好萊塢工業、華爾街金融業,譬如法國的奢華品產業、航太科技、醫藥業,我們也是透過這些產業去認識這個國家。而這些產業也互相協力,搭建出更大的產業平台,譬如好萊塢與高科技產業合作拍一部英雄片,華爾街提供融資服務,間接推波了美容業、漫畫業、汽車工業、美術道具等等。也就是說,人人有工作,社會有分潤。
2019年六月,我受邀加入文策院第一屆董事會,擔任民間董事,九月時董事會邀請我擔任首任文策院院長,我明白這份工作實難不易,任務極為艱鉅,但我也深知,一如當年的工研院與國發基金、企業合力打造了科技島的美譽,為台灣創造了財富,如果文策院成功了,十年之後的台灣,除了高科技之外,將擁有另一支亮眼的全球競爭型產業,為台灣在未來的世界版圖佔據一個關鍵位置。而透過文化所累積的財富更為特別,因為它將為人民帶來自信心,創造生活的幸福感。
文化作品所散發的無形魅力將強力形塑社會品牌,透過一首歌、一部電影、一齣劇、一本小說,藉由文學家、電影演員、畫家、服裝設計師這些人所形塑出來的台灣人,其氣質與臉孔如此獨特,全世界人們因而對這個社會產生莫名好感。台灣不僅要被看見、被理解,更要被信賴。
基於這項理念,我接下了這個重任。文化內容乃創意經濟的核心,因此文策院的出現,可以運用國發基金的挹注幫助文化事業體產業化,直球對決國際市場邏輯,打開台灣文化產業的全球版圖。不否認,當我進入文策院,難題千頭萬緒,也有許多人不看好台灣的文化實力之類云云,我總是回答,這個時代的台灣人想要拼一拼,拼過總比完全沒拼過好,而若想要日後的榮景,我們總是要從哪裡開始,就現在開始吧。哪怕做了一點點也好。每代台灣人都有責任,留下幾棵樹,供後人綠蔭乘涼。
我依然相信,「金融」與「國際」為文策院的兩個關鍵詞,與藝文補助路線有別之處,投融資乃是文策院助攻產業的方式,借用國際展會與市場展為舞台,連結國外產業界合作、合資,終究為了提升台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即使疫情嚴峻、全球停擺,投資者觀望、業界慘澹的2020這一年,臺灣內容產業未停工,文策院團隊完成了四億投資、協助融資六億,與文化部一起推動青年創業貸款、擴大優惠貸款方案,除了兩波旗艦計畫國內產業振興方案,全年20個國際展會不缺席,架設虛擬台灣館,協助業者線上媒合,其中坎城影展VR日主題國為台灣,與威尼斯影展合辦線上論壇、VR實體劇院,釜山影展媒合文本改編、法蘭克福書展多元呈現出版品,而文策學院開辦音樂經紀、圖像IP經濟、出版國際版權等人才課程,與Netflix合辦編劇工作坊,也即將與歐盟EAVE合辦製片人訓練、法國La Femis電影學校展開編劇統籌課程等,和HBO Asia商討備忘錄共同開發台灣原創劇集,即將與法國New Images影展宣布展開雙方產業交流機制。
文策院能像一支性能精緻的高科技潛水艇,航向大海四方。這一年多來,我看見文策院同仁們的夙夜匪懈,我也明白我們必須承擔許多批評,挽起袖子做實事確實不易,但這是一條漫長卻有意義的旅程。
不管身在何處,不減我對於台灣文化的熱愛與使命。下一個人生轉彎處,但願仍能與台灣相遇,繼續以我的方式敘述她的故事。一路以來,衷心感謝那些保持最大善意與我工作、協助我推動業務的人們。曾經相濡以沫,必不相忘於江湖。
即使如此世界依然美麗漫畫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概可以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電影檔期一延就是半年,週五晚間的京站威秀門可羅雀,每年三月的大型盛會西南偏南影展與音樂節硬生生取消,許多外媒開始預測坎城影展也可能難逃疫情波及,而我們從二月延至五月的台北國際書展,目前狀況依然尚未明朗,甚至覺得需要做最壞的打算,如此一波一波衝擊著各行各業,不知何時才會到達高峰,不知需要多久才能讓生活恢復正常,令人憂心忡忡。
所有的天災後面都是人禍,整個世界的何其脆弱,人的力量何其渺小,也許就只能這樣了,即使悲觀,我們依然需要人與人的連結,也需要維繫精神生活,所以這裡也才會有人想看吧?難以得知多少原本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會因為文化部發起的 #書展延期閱讀不停息 而開始展卷,但努力過著正常的日子,努力支持自己喜歡的事物應該是最基本的了。
照例來看看最入手了哪些書,蠢人如我,拍照的時候忘了將最重要的本月選書放入其中,還躺在床頭旁,所以先來回顧一下幾日前的介紹,三月選書為威廉福克納《 #我彌留之際》,做為意識流文學、荒誕主義文學、美國南方文學最重要作品之一,寫的是人類對抗殘酷命運的奮力搏鬥,短短十天的旅程,同時展現了人類文明最悲劇性,也最荒誕可笑的面向,全書共 59 個篇章,分別由 15 位角色自白組成,成就文學史上最浩瀚的一段送葬之路。
其次想提的是妮可克勞斯的《 #烏有》,再度啟用《愛的歷史》的雙線敘事結構,看似無關但冥冥中命運交纏的兩位主角,在茫然的人生低潮中,緊緊抓住一個不切實際的虛妄,當作逃避現實人生的缺口。小說不再是單一主角沿著線性時間行動,甚至讀小說的讀者和寫小說的作者同樣置身在一片眼前看不見清晰道路的幽暗森林中。從幾乎一無所有,到安然抵達出口,唯有虛構是不完美人生的一絲希望,同時置身兩處,體現了評論家蘇珊‧桑塔格筆下的「同時」,作者以璀燦的文字和高明的結構,探究小說的本質和雙重人生的可能性。
文學史上書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好的小說也終於再度因電影因《1917》重新問世, 英國女作家派特巴克的「 #重生三部曲」《重生》、《門中眼》以及《幽靈路》之地位不容忽視到 2020 年依然受電影藝術推崇,作者長年目睹參戰的祖父在家中靜坐不語,於是在八十年後,以「重生三部曲」回顧一戰,試圖跳脫前線槍林彈雨或壕溝毒氣,以嶄新的視野切入戰爭造成的心靈創傷、社會虛耗,和文明的暴力本質,寫出了連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都推崇備至,無人能出其右的戰爭文學經典。另一方面,同時推出新版的有李歐納科恩的《 #美麗失敗者》與徐四金的《 #香水》,葛奴乙的故事大家應該相當熟悉,而無須多言的李歐納科恩跟他的先前創作一樣,是詩與散文體的無盡延伸,主要關切愛與性的渴求、失能與自剖,企圖以失敗者的姿態與心境,行過死蔭之地,渡過生與死,記憶與遺忘的大河,逾越政治、種族、性別、宗教的邊界。
想提的還有《 #瓦力唱片行》,這本書讓我既感動又慚愧,因為是長期關注這裡的一位粉絲所出的書,誰才是誰的讀者呢?此書述說的就是音樂為每個人說出的故事, 與每個人藏在音樂裡的秘密。再者,苦等多時的《 #九歌108年散文選》與《 #九歌108年小說選》終於出爐,透過這些篇篇佳作,無論充斥絕望或希望,動盪或平淡,以最浪漫的方式回顧令人相當難忘的這一年。還有,也補上了台北人的兩本作品《 #台北故事》與《 #曾經他是整個花花世界》,繼續尋找記憶中屬於台北的 80 與 90 年代。
《 #雨的守望者》是《莎拉的鑰匙》、《玫瑰之屋》塔提娜德羅尼的新作,《 #空翻》為大江健三郎以獨特詩意語感反思當代信仰與人類精神的矛盾與衝突的靈魂救贖之作,《 #撒旦的探戈》以探戈舞步的反覆和迴旋,在共產主義烏托邦的黑暗餘燼中,十幾個無處營生的村民,演繹一齣荒涼險惡,充滿酒精、偷窺、陰謀、背叛、做夢與夢碎的行動劇。。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漫畫為前幾天分享過的《 #懶懶》,關於一個是懶散星人擬態成平凡女性融入環境努力生存的故事,陽菜檸檬簡單生動的線條底下有一種力量,她透視當今世代無論男女面對社會壓力的自卑及脆弱,從人與人之間無可避免的連結找到自我認同與自我價值。
而最喜歡的科幻作家姜峯楠第二本在台出版的短篇小說集《 #呼吸》更是千呼萬喚,讀起來仍舊愛不釋手,絲毫不輸《妳一生的預言》,以極其溫柔角度深入探討人性、探討科技,探討生命,探討存在意義,探討自由意志,讀他的故事就是為了在必然的絕望未來裡得到救贖,歐巴馬的形容句句屬實:姜峯楠的小說寫的是生命的奧妙,深情動人。這是科幻小說中的極品。
即使如此世界依然美麗漫畫 在 丹爸家庭親子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學生中高年級必讀的7位當代名人傳記,透過名人的奮鬥經驗,培養自信與勇氣、不畏艱難和努力不懈的精神 #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 #用生命爭取受教權的馬拉拉 #科學巨星霍金 #大導演李安 #珍古德 #動畫大師宮崎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121090103015(全套7冊)小天下 小學生中高年級必讀當代名人傳記套書(7種不同的人生、堅持和夢想,吸收成長的重要養分,更是未來的理想標竿!)
下單處
https://www.kidshome.com.tw/ORDERPAGES/orderpages.php?PDSSN=39594
小學生中高年級必讀7位當代名人傳記
全系列收錄:永恆的點點女王草間彌生、勇敢向世界發聲:馬拉拉、不向命運屈服的科學巨星霍金、堅持夢想的大導演李安、大自然的守護者珍古德、傳遞幸福的動畫大師宮崎駿、永不放棄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讓孩子透過傳記閱讀7 種不同的人生、堅持和夢想,吸收成長的重要養分,更是未來的理想標竿!
全系列給孩子的 5 大未來超能力
★提升挫折忍受力:透過名人的奮鬥經驗,汲取不畏艱難、努力不懈的精神。
★建立良好品格力:自典範的故事中,樹立良好的品格、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培養自信正向力:透過楷模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孩子學習培養自信與勇氣。
★啟發無限想像力:開啟孩子對未來的想像,奠定志向,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累積閱讀理解力:動人勵志的傳記故事,逐步提升孩子閱讀興趣與理解力。
《永恆的點點女王:草間彌生》
從不完美人生中破繭而出的當代藝術家
自幼受精神疾病困擾,草間彌生除了安頓自己,還必須不斷與周遭的偏見與誤解對抗。人生路雖然充滿崎嶇險阻,但草間彌生始終不放棄自己,她誠實勇敢的面對自我內心,用創作的手法捕捉心裡的不安與恐懼,透過藝術展現來釋放壓力與表達自己。即使環境艱困,她仍堅持保有自己,重視個人意志,求追自由創作,大膽挑戰社會界線。
年屆高齡的草間彌生至今仍持續不斷的創作,她的作品撼動人心,散發一股密緻而濃烈的情緒,那是她終其一生追求與傳達給世界的愛與和平!
《勇敢向世界發聲:馬拉拉》
用生命爭取受教權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二○一三年,年僅十五歲的馬拉拉受邀在聯合國發表演說,她提到塔利班如何炸毀學校、傷害老師、禁止女孩上學;自己如何生活在政局動盪不安的巴基斯坦,成為恐怖分子的攻擊目標……
在傳統保守的伊斯蘭國度裡,重男輕女是理所當然的社會標準,女孩只有被安排的命運。不過,馬拉拉很幸運,有一對出色的父母:母親拖貝凱勇敢堅毅,以平等的心珍愛自己的兒女;父親齊奧汀像朋友一樣,在生活中不斷啟發馬拉拉,讓她明白自己也可以像男孩一樣擁有許多選擇,尤其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獨立思考,在學習中塑造健全人格,才能不受環境迷惑。
馬拉拉追隨父親宣揚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女孩子的受教權,即使生命遭遇威脅,命在垂危,也沒有停下腳步。她以穿透人心的語言,引發世界關注;以無比的堅強與勇氣,捍衛女孩的受教權,並為世界上失學的孩童勇敢發聲!
《不向命運屈服的科學巨星:霍金》
向病魔與死神下戰帖的超級物理學家
一九四二年一月八日,在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那一天誕生的史蒂芬‧霍金,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他在一九八八年發行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更是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發行,到現在賣出了超過一千萬本以上。
然而,霍金另一項為人所知的身分是,他是一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患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大多數人對於患有這種疾病都會感到不幸,甚至自怨自艾,命運對霍金實在不怎麼寬容!但奇特的是,霍金在科學上的成就,都是在他發病之後獲取的。他認為:身體和精神不能同時殘缺,不管命運有多糟,都應該有所作為,如果沒有夢想,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霍金憑藉著不屈的堅強意志,克服了被禁錮在輪椅上的身體,讓自己的思想無邊無際的自由翱翔,他創造了奇蹟,證明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算是殘疾,一樣有通往成功的途徑。
霍金對生命的態度和對科學研究的熱情,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效法。
《堅持夢想的大導演:李安》
用故事超越自我的奧斯卡金獎導演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八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臺灣之光——李安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二度獲頒最佳導演獎。他不僅是第一位獲頒這個獎項的亞洲導演,也是第一位兩次獲獎的亞洲導演。
自小體弱多病的李安,歷經世界末日般的兩度大學聯考落榜、近乎家庭革命的立定志向、畢業後失業長達六年等阻礙,仍不屈不撓的堅持電影夢,深信自己能拓展出一條路。如今他已然成為一位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的傳奇導演,他的故事就像他的電影一樣啟發人心。
從挫折到成功,李安在艱難時表現出來的堅毅不撓、在成功時不改平易謙沖的態度,是所有追夢者的最佳典範。
《大自然的守護者:珍古德》
點燃愛與希望的環保鬥士
古靈精怪並且行動力十足的珍古德,從小就很喜愛動物。她養毛毛蟲;她將受傷的小鳥帶回家照顧;她把鄰居的小狗當成家人。
長大後,珍古德雖然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卻憑著愛動物的心、靈活的腦子、積極的行動力和堅韌的毅力,在務實的準備與上天的眷顧下,得以前往非洲剛貝研究黑猩猩。
歷經數十年的研究,珍古德成為聞名世界的黑猩猩研究專家,更化身為環保女鬥士,拯救被濫捕的黑猩猩,並參與全球的環境保育活動。一年有三百多天,她都在旅途上,以演講、活動、蒐集資料、寫書等方式,讓人們對動物多一分了解。她從不知疲倦,努力為大自然的生命點燃愛與希望,也在人們的心中點燃愛與希望……
《傳遞幸福的動畫大師:宮崎駿》
乘風破浪的動畫界舵手
宮崎駿是日本的國民動畫導演,也是國際知名的動畫大師。他的作品融合了通俗性、娛樂性,卻又含有深刻的寓意和內涵,更能不斷突破限制,展現讓人難以忘懷的主題、色彩與畫面。
這位深具個人特色的動畫大師,小時候卻多愁善感、體弱多病,始終跟在哥哥背後,受到哥哥的庇護。他更為了使長期臥病的媽媽高興,拚命的壓抑自己,努力做個乖小孩,幸好漫畫、兒童讀物和電影一直是他生活中的慰藉。高中時,他省悟到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要自己站起來,並邂逅了動畫《白蛇傳》,啟發了他對動畫的興趣。
踏入動畫界的宮崎駿,就像在汪洋大海中乘風破浪的舵手,不依循既有的航海地圖,勇敢往未知的海域航去,過程中充滿難以預料的危險、困難與變數,但也因為如此,他才得以開拓出人們料想不到的美麗新世界!
《永不放棄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用建築對世界發聲的傳奇建築師
安藤忠雄成長在注重群體性,習慣以學歷評斷能力的日本,但他卻從未淹沒在強勢的價值觀裡。他始終在對抗,在奮戰!
高工畢業的他,為了成為建築師,一邊打工一邊自學,還親自走過日本、歐洲各地,思考建築的種種可能性和面向。
安藤忠雄開設建築師事務所後,因為沒有大學學歷,幾乎沒案子可接,但他敗中求勝,主動向市政府提出都市改造計畫;參加國際競圖比賽;用異於他人的觀點蓋住宅,激發出討論和反思……最後,他終於成為享譽國際的建築大師,東京大學更邀請他擔任建築系的教授。
成了大師的安藤忠雄依然奮戰不已,不斷以建築對世界發聲,表達他珍愛自然、重視人文和歷史的觀點。
安藤忠雄曾說:「我,身心頑強!」他孤獨卻永不屈服,並活出了最鮮明、充滿自我的生命姿態。歷經數十年的研究,珍古德成為聞名世界的黑猩猩研究專家,更化身為環保女鬥士,拯救被濫捕的黑猩猩,並參與全球的環境保育活動。一年有三百多天,她都在旅途上,以演講、活動、蒐集資料、寫書等方式,讓人們對動物多一分了解。她從不知疲倦,努力為大自然的生命點燃愛與希望,也在人們的心中點燃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