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中秋連假,我把《斯卡羅》追完了。
在整齣劇的結束,我可以好好的聊我對此劇的看法。當然,接下來內容會劇透,甚至是很大的劇透,所以不想被暴雷的,可以先行脫離。
不過我在不爆雷的情況下,先簡短的評論這部戲劇,那就是:「開始讓我滿懷期待,結束時讓我備感失落。」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我要開始暴雷評論了,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呀。
.
.
.
.
.
.
按慣例,進入分隔線之前,在給不想被暴雷的朋友最後一次機會脫離喔。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卡羅的故事之所以讓我期待,是它的故事背景會帶到清領時期的台灣。這是個影視作品描述甚少的時代,所以對致力普及歷史的我來說,這在豈初就贏得我的肯定。
而看預告,透過羅妹號事件(也就是美國遇難船員在今日恆春一帶被當地原住民殺害),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台灣錯縱複雜的族群問題,這當中牽扯了:閩南人(柴城)、客家人(保力)、平地原住民(社寮)、山地原住民(琅𤩝十八社)、外國人(美國)......這不僅是台灣在英法聯軍後,因開港通商政策會遇到的社會問題,直到現在,我國社會還是有眾多族群問題需要去處理以及彌合,所以這種古今相通並且對照的世界觀,也讓本劇一開始充滿了話題性。
本劇在場景還原上很用心,甚至還讓許多演員使用多種語言進行對話(例如等一下會重點提到的蝶妹,她身為翻譯,就在本劇中使用:客家、閩南、排灣、英語,進行對話)。
另外透過不同人群的不同立場,去切入當時本就複雜的環境,這種多元化的是腳是值得肯定,也會是非常有深度以及魅力的特色......本來應該是這樣啦。
好話說盡,接下來我就要說本劇給我最直接的感想了,那就是:敘事極度失敗!因為非常突兀以及不連貫!
其實在第一集上映時,就有很多人說:「怎麼場景一直切換來切換去?好破碎而且看不懂呀!」
我自己本身有歷史方面的專業,所以看第一集是不會有以上感覺,但是一部戲劇如果要讓人必須先有一定程度的先備知識才能入手,那觀影門檻就會提高,既然製作團隊是想讓人認識歷史,那以上的批評的確就會是種警訊。
但這還不是我覺得最嚴重的,本劇讓我傻眼及吐血的......是連最基本的台詞接續都很詭異呀!
像原住民首領─卓杞篤,遇到他妹妹跟漢人所生的原漢混血姪子─阿杰,當時兩人有這麼一段對話。
卓杞篤:「你有對母親的記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死了。」
卓杞篤:「難道沒有開心一點的回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的時候,被客家人用死貓死狗扔。」
坦白說,如果我是卓杞篤,我反應會是......衝去把阿杰爆打一頓!然後怒吼:「說!你是不是智障?叫你說開心的事,你跟我講死貓跟死狗!」
印象中是在同一周播放的內容,當時卓杞篤並不知道阿杰以及他的姊姊蝶妹,跟自己有親戚關係。結果卓杞篤逮住了私自入山的姊弟倆,之後開始跟他們對話。
對話到一半,卓杞篤突然說:「姪女,我怕別人會利用你......」
我看了當場傻眼,你不是不知道他們兩個漢你有親戚關係嗎?怎麼說著說著又知道了?當然我可以理解在你抓住他們的過程中,可能無意之間得知了真相......但你好歹演出來呀!
完全沒做任何交代,從上一場景雙方彼此敵視,到下一場景突然含情脈脈......超奇怪的好嗎!
說到蝶妹,我真心想批評這個腳色在本劇中的表現,就是永遠一臉苦瓜臉,然後講沒幾句就哭出來......好煩呀!
我當然知道你身世很慘,所以一開始的場景總是一副苦瓜臉,我覺得非常符合腳色氣質。但你12集下來,幾乎苦瓜臉,這就太沒情緒轉折了吧?
甚至很多場景,本該應該要很有衝擊力,但蝶妹依舊苦瓜臉,簡直莫名其妙!
例如第二集,蝶妹知道父親死了......一滴眼淚都沒流?一點傷心的意思都沒有?還是跟先前一樣的苦瓜臉?這是怎樣?這父女關係不是不合,簡直是疏離呀。
好,你說蝶妹跟父親感情不好(但戲劇中沒交代,別跟我說小說中有提到,觀眾沒有義務一定要讀完小說才去看小說改編影視作品)。那她跟母親很有情感連結吧?這是劇中有表現出來的。
結果蝶妹遇到當初驅逐得重病母親的仇人時,用槍抵住他,然後用超級一貫且虛弱的語氣說:「你害我母親,還我母親命來。」OMG......就這種平常且虛弱的語氣,真的是跟殺母仇人吶喊?你喊用力一點好不好?你在演戲ㄟ!多一點張力好嗎?
我之所以這樣一直噴蝶妹,不是對演員有意見,是覺得製作團隊在情緒安排上很有問題呀!情緒應該是要有落差,這樣更能有相互烘托的效果。
就好像最後一集,蝶妹少數出現有笑臉的場景......這不是很好嗎?蝶妹的笑,象徵她從族群衝突的矛盾感得到解放。而我相信,在劇中有很多時候的遭遇,蝶妹應該都是有情緒波動的。她遇到李仙得趕回來救她,應該會有詫異以及感激的喜悅;她遇到卓杞篤的斥責,應該會有委屈以及懷疑;她遇到保力的人,應該會充滿憤怒。
結果這當中就只有:苦瓜臉、哭、苦瓜臉、哭、苦瓜臉、哭......這兩種演藝方式做切換,我看的好膩以及好煩呀!導演怎麼沒有是著把演員的情緒給逼出來呢?還是你都只有重視演員是否有把各種語言的發音講對而已?
說到最後一集,我不得不提那超雷人的「風祭司回溯時間大法」!
好啦!我知道製作團隊應該是想表達:「族群間的全面衝突,最終沒有人會有好結果」,這可以跟史實中,原住民與渥國人達成和平協議做很好對照。
可你安排的超突兀的!尤其這部戲大部分時間給人是要走向嚴謹的歷史劇,結果鄰近結尾你給我來一個玄幻色彩情節?製作團隊是在耍人嗎?
如果說是要用假定的戰爭,作為一種場面氣勢浩大的高潮,那我覺得不但做的失敗而且大可不必,因為......這個結尾戰爭場面也沒做的很好。(不是說有幾枚爆炸,就叫場面浩大,你以為自己是麥可貝嗎?)
如果要跟我講經費不足,那又何苦一定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又超突兀的場景?還不如把這段的經費,和劇情中段有出現的美國軍隊攻打原住民做一個合併,把唯一的戰爭場面做到更好,好過兩種不怎麼樣的戰爭戲。
這樣看下來,我最想表達的是:本劇團隊連說故事都沒說好。
歷史劇,它的本質是戲劇,也就是說故事。考據、服裝物品還原,這些是配料,做的好有加分,但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主菜,試問:一個配料精緻但主菜不及格的料理,這是一道好料理嗎?
也別跟我提「人家畢竟努力了」之類的話,正因我知道他們有努力,我更希望他們能達成自己訂下的目標,那就是:能賺錢。
這部戲在我國,還可以因為主場的感情因素給予支持,但這樣的品質,能夠外銷嗎?而外銷可是曹瑞原導演,自己訂下的目標,以目前的成果,我只能說:這樣的貨,真的很難拚外銷。
以一個喜愛歷史,並且我是真心支持歷史劇的觀眾(不然我幹嘛花時間看完12集,而且還花很多時間打這篇評論),我覺得,先說好一個故事才是吸引人的原動力。
像是雷利史考特的「神鬼戰士」,他有沒有魔改歷史?有呀!還改的很誇張。但人家故事清晰,而且起承轉合做的非常流暢且有力,即便不了解羅馬文化,都能被帶入到故事當中,然後透過美術場景以及其中的歷史元素,真正被那個時代以及故事吸引。
又比如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這部以大和號為主題的電影,全片只有開場有戰爭場面(但那一場卻又足夠吸引人了)後面都是利用情節讓人去帶入角色的心境變化,還有對戰爭的反思。
其實在斯卡羅最後的場景及橋段,非常有好萊塢電影的公式化表現,這當然有一些壞處,就是沒有特別深刻或特色,但大致上是個平穩且有做到位的結尾。
要說本劇的團隊完全沒參考其他戲劇的安排,那我是不相信的。(順帶一提,像是烏米娜公主訓練阿杰有關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天哪,我覺得根本是阿凡達情節的複製貼上,雖然也不是說不行啦,而且這麼做有成為後面情節的一些伏筆,但過程還是有點突兀到讓我笑出來。)
所以我期待日後我國還有歷史劇的機會,能夠在眾多前人的基礎上,一次次的優化及強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於很多人會討論本片的一些政治立場,像是李仙得是否有被美化之類的。
我只能說:每個人本來就有每個人敘述的方式。
像我舉「司馬懿VS諸葛亮」,有些人會覺得諸葛亮始終佔據主動的壓制對方,但也有些人覺得是司馬懿敖死了諸葛亮。就連史書,在諸葛亮的章節,會記錄他打敗司馬懿,但同一場戰爭,在司馬懿的章節中,卻又是紀錄他曾經打敗諸葛亮。
所以美化與否,眾人皆可評價,或者......也由得眾人評價。
我倒是覺得本劇的最大看點,其實是周厚安飾演的必麒麟。
除了周厚安是本劇中,我覺得最能駕馭多種語言的演員(當然這跟他說其他外語的比例多寡也有關,而且他本來就是中美混血,有他的天生優勢),必麒麟在史實中,其實代表著亙古一致的觀點,那就是:利益。
必麒麟他是一位商人,商人做的各種事情,最終都會回歸於利益的考量。事實上,人不為己那才叫奇怪。
當劇中的李仙得口口聲聲說要帶入文明,當劇中的劉明燈說要建功立業,我覺得必麒麟那句:「我準備推廣蜂蜜鴉片。」還有當李仙得詢問他想要什麼行動,而他回答:「我覺得我想要回打狗,運輸更多的蜂蜜鴉片來賣。」
我整個開懷大笑......因為這真是無比真實呀。什麼價值、什麼正義、什麼正確,在資源以及利益面前,通通都要坦誠,也通通都不好使。
其實承認自己想獲益,有時真的不討人厭,起碼我覺得實在且實際,而且有規則有邏輯,可以坐下來好好交談溝通,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同樣喜歡水仔這個角色,只是相對於擁有外國人優勢的必麒麟,身為勢力最弱小的土生仔,水仔只能夾縫求生存並謀取自己乃至整個村莊的最大利益,所以很多時候,他也成為最沒有選擇權的悲哀小人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我對斯卡羅的看法。
如果想要對斯卡羅的真實歷史有更多認識,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近期都有不少的科普知識,而我覺得斯卡中一個優點,是它的確有帶動後世人們對歷史的好奇,這也是我肯定這部戲的部分。
那各位看過斯卡羅嗎?認同我的看法嗎?或是不認同我那些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喔。(不過希望留言的情緒不要太大,起碼不要上來就先開大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病態社會裡還能游刃有餘的人,算不上真的健康。」–印度哲學家 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It is no measure of health to be well adjusted to a profoundly sick society.'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
「原住民加分反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鼻地大師國動-張葦航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討論] 荒謬粗糙的原住民升學加分制度-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 志祺七七】原住民為什麼可以加分?明明就是不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原住民加分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指責「假原住民」?離開部落在都市長大... - 報導者The Reporter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原住民加分不公平的推薦與評價,DCARD、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原住民加分不公平的推薦與評價,DCARD、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原住民加分制度爭議原民學生有話說 - 長照機構資訊網 的評價
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外省人這種當初分辨本、外省的說法我們都檢討、改說法了(例如1949後難民、移民)
結果你們自己一直在自稱外省人是怎樣?
是真的感到有優越感了還是要讓我們產生愧疚感?
#潛言就是把台灣視為伎那的一省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822451562/posts/2831788510391870/
“高級外省人” 其實就是一種莫名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沒有也無須任何的根據。
屏東市有條 “青島街”,這一頭是軍方的宿舍,那一頭是“本省人”住的地段,中間是個常公演野台布袋戲的廟。我小時候,這一頭的都叫廟那頭 “未開化地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865406669/posts/1705964092775754/
李宇辰:大小S的外省人優越感,讓我想起真正的外省二代張菲跟費玉清,他們在1990年代主持節目時,會配合來賓切換不同語言,張菲連客語都會講幾句
小S在節目中慣性嘲笑來賓的台灣國語,殷琦幾乎每次上節目都被笑。不斷輸出講台語很俗的價值觀,更把「很台、台客、台妹」當作貶義詞,取笑上節目的來賓
張菲跟費玉清會配合來賓的母語,即使聽得出不甚流利,偶爾卡詞切回國語,還是先講來賓的母語。來賓接國語,才會順著切換,有些來賓甚至很貼心在主持人卡殼時幫忙接話
陳盈潔上張菲節目演了客語短劇,看張菲客語說得很辛苦,還嘲笑他一下,隨後兩人切換成台語;陳小雲上費玉清節目,費玉清即使不甚流利,也是切換成台語聊天
#反而新生代的小S這種閩南外省後代
#不會說台語也聽不懂客語還極盡貶低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0709430054/posts/522695572430753/
多年前,為了開車提神,曾買過相聲瓦舍的錄音帶;那時只覺得好笑,後來才發現「滿是對受苦人們的殘忍嘲笑」。這幾年,看到更多:他們滿滿的四九移民(所謂外省人)優越感,他們歧視台灣這塊土地、歧視所有非四九移民的台灣人民(包括原住民和新移民);甚至裡面有阿美血統的宋少卿,也歧視自己的出身。
一
【加碼幹譙】
聽說網路上很少有對相聲瓦舍的負面評論,其中有一個「不好出口」的理由是宋少卿的原住民身份,怕批評了會被說歧視原住民。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我譴責相聲瓦舍正好。
我這生蕃就譴責相聲瓦舍!
宋少卿你這個阿美族的叛徒!
你懂什麼阿美族傳統文化?!
族服是給你穿上舞台去讓人笑的?!
你可恥不可恥?!
你眼裡有老人有祖先嗎?!
你在電視上講一堆原住民笑話製造外界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
你要不要照我族傳統爬進年齡階層裡向kaka謝罪?
要不要找個kalas來下令叫你切腹?
我這太巴塱生蕃就是幹譙宋少卿啦!
原住民不過是個身份,高金也有那個身份
有那個身份.... 屁的意義!
非原住民不用顧忌,能罵高金,就能罵宋少卿!
馮翊綱要心向中國,好歹他還有點藉口
宋少卿說自己是原住民,又心向中國
他比馮翊綱更該罵!
網友提供的相關新聞:
http://udn.com/news/story/1/2123055
(下圖就是新聞網頁截圖)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471687612/posts/1714642698561436/
???
莫非有外省國嗎?
1949中國內戰,有一群中國人打輸跑來台灣,自稱外省人。
所以正確比喻不就是CHINA嗎?
那就是吳崢文章自己說的第二社會不是嗎?啊還是你們要當不是中國人的華裔台灣人?不是中國國民黨的台灣國民黨就可以了。
說到底還是虛構的優越感作祟,那麼多論述就是不敢明講無法支持,台灣本土的民進黨。
唉,最後第三社會和第三勢力,會變成身份認同錯亂加上覺青小雞的集合體啦。
台灣人就台灣人。到底是有多難?
#外省萬萬年
#2020年了還在外省
https://www.facebook.com/830092231/posts/10158618900497232/
現在罵外省人,還是會有外省人氣噗噗的跳出來,然後說,你們台灣人還不是有一堆心向C國賣台的。
你們這樣講話是在分裂族群。
我是覺得真的有族群融合成功就不會氣到對號入座了啦,你們什麼時候要變成我們台灣人呢?
至今還要為虛幻的身份生氣,但是台灣人已經不會再閉嘴了。
如果外省人覺得被冒犯,我沒有想要表達歉意,事實上我對於外省族群理直氣壯的指教台灣人該怎麼講話非常不爽,已經70幾年了,該收起那種莫名的傲慢和優越感了。
你們愛台灣叫做天經地義知恩圖報,我們沒有必要感恩戴德好嗎?
台灣人沒有一絲一毫對不起外省人,外來族群,你們現在的不快只是台灣人三代感受的千百分之一。
把外省人三個字背著,就莫怪台灣人視你們為在台C國人。這三個字是中華民國為了執政貼的,你們要自己撕下來!
我沒有講錯,外省人應該世世代代感謝台灣,給你們一個落地生根的家,感謝台灣人的包容,對於外省人三個字,就該好好閉嘴,世代都不該提起。
#被分化的前提是外省人沒當台灣人是自己人
https://www.facebook.com/830092231/posts/10159424338232232/
對於藍丁,我只對「外省人」或軍公教的能理解。
(理解不代表認同,我同樣會罵人。)
所以我真的想不透我家族既不是「外省人」也沒有軍公教的是在藍個屁?
若是生活過的爽的既得利益者或社會高階層人士還能接受,反正你爽不想改變。但問題是一個都沒有,最多的還是被欺負最慘的底層藍領。
我真心不知道他們支持國民黨有什麼好處?
我被委託畫圖時還會有人付我錢,他們什麼屁都沒有。
我和我大妹綠到出汁,我是還好,但我大妹學經歷工作都爽到不行,我們才是比較接近成功和發大財的人,退一萬步他們若真的只看錢不看其他,為何都不會想想我們的差距在哪呢?或者相信我們倆說的話呢?覺得自己失敗為何不向成功人士學習?不相信愛你的成功家人卻相信外面直銷?
好像也只能套句我家族常講的: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只能說自找的。
(溝通若有用我也不想這樣嗆聲。)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3814830551/posts/1665524170251395/
王偉忠身為殖民者,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夠理解殖民地的風土,以至於錯估情勢。
台灣在國民黨70幾年的殖民之下,原本民智未開、遍地瘴癘,有幸在2016政黨輪替後成功蛻變,躍升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國家,人權表現也相當出色,但實際上就是不夠進步,不夠膠。
由於中華民國的殖民階級多數美國籍、家人不住台灣,就算住台灣,也過著與台灣人種族隔離的生活,當然是不了解台灣社會進步開放的局限性。
在此無意批評台灣社會,所謂的進步、膠是相對的概念,亞洲第一還不夠進步嗎?時力台民造謠不用罰錢、藻礁惡徒可以推公投滅台,這樣台灣還不夠膠嗎?
話是這麼說沒錯,台灣遠比中華民國殖民者的delta家鄉進步數倍,但比不上中華殖民者家人住的西方列強國家。
在台灣,種族跟性別都不是免死金牌,金曲獎演說可以公然嘲諷原住民、仇女跟恐同文化更是青年網路文化的主流,這是中華殖民的遺毒,但在娘娘之亂中,卻成為台灣人不幸中的大幸。
跟歐美不同,具有「外籍」跟「性少數」雙重免死金牌的Alizabeth,她的免死金牌恐怕只在左統49藍甲(偉忠幫唯一認識的進步年輕人)的圈子裡有用而已,出了圈子,這個免死金牌只有扣分,更何況要當黨國仇恨言論的傳聲筒?
我不會說是黨國遺毒在這次事件救了台灣人,如同文章開頭,我認為是殖民者對台灣的無知,讓台灣人僥倖逃過一劫。跟趙少康的「戰鬥藍」是一體的兩面,後者反而是因為殖民者高估台灣社會落後的程度造成的misfire。
台派某方面,當然比殖民者有優勢,但在上述兩個例子裡,都只是僥倖而已,更甚者,在時力台民等在地化的新買辦崛起之下,台灣人更沒有防禦力,手上只有范剛皓跟林飛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340933367/posts/4269502966471026/
父親是外省第二代,高中時期很愛打架,不愛上課,但是外省身分讓他考試加分,所以考上了師大,一開始他的程度跟不上,因為上課常常遲到早退,動不動就翹課去撞球、晚上去溜冰、跳舞,老師和同學都很瞧不起他,自從他遇到一位音樂系的學姐之後,他開始熱烈追求,但是學姐要求父親的成績一定要甲等以上,才願意交往,因此父親開始努力讀書,一學年的成績,在大三時期就名列前矛,所以學姐就答應與父親約會,學姐就是我母親,兩人順利畢業,取得教師證書,在民國70年任教到民國95年退休,父母兩人都領18%優惠定存。
家裡生活一直都很好,因為父親還繼承爺爺名下兩筆房產,我也衣食無缺,有一次一位50歲左右的水電師傅來我家修理水塔,因為技術不錯,父親又請他順便整理電線管道,這位水電師傅話不多,總是愁容滿面,父親就無心說出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水電工當下沒說話,完工後,父親還沒交款給他,水電師傅沉著臉說:「端木先生,你是老師,有18%可以領,存200萬一年領36萬,加上夫人的,就72萬了,退休金一個月也有7萬吧?加夫人的也有14萬了,你的生活這麼優渥,怎麼能瞭解我們做工仔人的艱苦呢?我很鬱卒,是因為我原本要幫客人裝的太陽能板被偷了,成本就10萬元了,這對你也許是小數目,但是對我而言,我要賺兩三個月才補得回來,所以這叫我怎麼高興的起來呢?歹勢啦,跟你說這些,說了心裡爽快多了。」
父親聽了滿臉慚愧:「是我卡歹勢啦…沒有將心比心,聽你這麼說我很難過,不然我幫你出6萬…」
水電師傅趕緊推辭,堅決婉拒了父親的好意,只拿他應該拿的工錢和材料費,然後說聲「勞力啦」(謝謝的意思)就開著破舊的發財車離開了。
父親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滿是不捨,說:「我們外省人虧欠台灣人很多很多,永遠還不完的。」
可能是爺爺那一代生於亂世,殺了不少人,伯伯叔叔都很不好,伯伯後來流浪在街頭,不敢找我們,叔叔在大陸生意賠錢之後,就到一棟老舊社區大樓當警衛了,常常被主委凹,而父親算是運氣最好的,但是退休後第六年就忽然離開了。
我覺得我們外省人對本省人有許多虧欠,然而我從來沒有因為外省身分被本省人歧視過,所以我熱愛這片土地,也願意為台灣主權犧牲奉獻生命,這幾天看到網紅娘娘意圖幫我們外省人之恥洗白,這個人滿身權貴傲慢,其實就是一個幹鞋哥,一個小偷而已,想想看,他有什麼才華可以在演藝圈混那麼久?台灣演藝圈素質低劣,跟這個幹鞋哥沒有相干嗎?而如今他又挑起本省外省議題挑撥分化台灣人,說台灣人有多虧欠他、誤解他、對不起他…其實最對不起台灣人的是我們外省人,只有厚臉皮的人才會這樣繼續硬拗,吃台灣人夠夠,說真的,對不起,我們族群中還有一些這種自認為是中國人的高級外省人,我們引以為恥,深感不屑。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5063571451/posts/211163287729122/
【回顧】
➡「二二八事件裡的外省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91226247684118&id=584986081641475
#說好的國際觀呢?
ㄧ「中共意識形態遭全世界圍堵 好萊塢掀起反共熱潮(圖) - 時事評析」
先說個笑話:「[新聞] 馬曉光:金馬獎不搞台獨可合作」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71568832983191&id=584986081641475
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尚未追上之前——媒體作為賦權與集體創傷療癒的一種路徑 (下)】
作為一個倡議組織,我們還是想要利用一點時間,跟大家推薦我們友台的工作,像是每天來點布農語,用插畫的方式影響了很多人去關注布農文化與其他議題,也有親愛的漢人在做podcast,講話很尖很利不過聽說是聽過一次就會愛上的那種,IG上也有很多原住民族議題與一些影像評論,很推薦大家去看看。資訊爆炸的現時,比起如何去說,我們更在意這些微弱的聲道是否被聆聽,我們或許很渺小,但我們的渺小很重要。這也是一種療癒的過程,原來我們都有一樣的傷口,原來我們的部落都面對相似的問題,原來身為原住民就是一種戰鬥,反壓迫是一趟未完的旅程,是在制度尚未追上之前,先看見正義的旅程。
我不知道在場有多少大學生或高中生,我想要分享我自己的故事,高三的時候我在無名小站分享某次旅程(到底多老這個小編),有個陌生人跑來留言好好喔,可以加分又跑出去玩,我當然是忍不住要回應他,然後那個晚上以及之後的許多個晚上,我都很清晰的記得,為了回應國家政策壓迫跟歷史脈絡,我做的許多功課,但那個晚上的陌生人對我造成的無以名狀的穿透傷,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個感覺。這也是我想跟在座的學生們說的,記得你的憤怒,記得你的哀傷,記得這些疑惑跟不解,然後投入到你的戰鬥,不論誰開啟了戰場,你要找到夥伴,你要記得,即使帶著傷痕,你終究會生還。
Buan月亮說話也在試著去記得,去年底整理了2020年台灣年度歧視清單,每年原住民族日也會紀念那些未被關注的議題與觀點,大家知道今年原住民族日在哪裡辦紀念特展嗎?在國父紀念館。你們能聽出其中的諷刺嗎,在尚未解殖的中華民國國父紀念館裡,紀念被殖民的原住民族,在我們看來毋寧只是一種紀念的收編。而在一個紀念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節日裡,文化部長的致詞是「原住民族文化是定義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不談正名運動與統治正當性,只談原住民族文化是定義台灣文化的一環,是一種「貢獻」,而不是先談尊重與理解,那種文化置於主體性之前的說詞,也讓我們更加警覺,必須去堤防偽善的這個時代。
但當然,最後想留給大家的只是很簡單的幾個原則,比如從原住民族集體權中理解到,其實部落與部落之間並不能被統整為同一個「民族」,原住民族是一個原運催生的集體政治認同,也就是說最終我們還是要去理解部落主權如何實踐,不只是原住民族集體權的討論。其二,是回應剛剛說過的,投入文化敏感度的媒體識讀工作,要請大家跟我們一起去看見族群差異,在各位面對不同層次的決策與選擇時,能夠去思考公共領域如何落實族群平等的政策,比如我們倡議身分證件單列族名是落實人格權且避免漢字誤譯的訴求,也比如我們倡議的學術界需要重新反省與檢討將原住民族天分當成立論的這些論文,這些看起來隱微卻影響巨大的地方,希望大家一起來關注。第三,與我們一起走完還我土地運動的路程,持續去看見土地正義的討論,實踐層面或許仍要由部落跟國家協商,但是光是推動更多人去支持部落主體性的討論,去看見為什麼東海岸的部落要反對某些開發、去聆聽他們,這些都可以支持我們更理解彼此所在意的,關於如何生存、如何和解的討論。
開頭還記得我跟大家問候的那一句Mihumisang,有人或許知道輕鬆來講是好好呼吸的意思,過去布農人生活領域遼闊,所以對久違的朋友親人,會用這一句希望對方好好活著好好呼吸,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一句其實是長輩對晚輩很親密的、嚴謹的一種叮嚀,即使我們在不同的獵場繼續打拼,你也要好好活著,好好照顧自己。這也是我們想送給大家的祝福,希望大家帶著這份祝福,我們一起打拼族群共好的土地。感謝大家,Uninang Mihumisang !
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病態社會裡還能游刃有餘的人,算不上真的健康。」–印度哲學家 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It is no measure of health to be well adjusted to a profoundly sick society.'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26770244143300 就有機會抽《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8.6 - 2021.8.13
👍 感謝 康健出版 提供2本贈書
-
本集關鍵字:
Robert Sapolsky | 壓力賀爾蒙 | Richard Wilkinson | Paul Gilbert | 屈從反應 | John Cacioppo | 片段甦醒 | 集體歸屬感 | 社交處方 | Isabel Behncke | Edward O. Wilson | 親生命性 | 流行病學 | 白廳研究 | 合作社| 加拿大原住民 |Michael Chandler | 達悟族 | 零工經濟 | 抗憂鬱 | 未來感
-
推薦閱讀:
Richard Wilkinson, Kate Pickett《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Andrew Solomon《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
Iain Ferguson《精神疾病製造商:資本社會如何剝奪你的快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yFcAhgq85w/hqdefault.jpg)
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鼻地大師國動-張葦航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2/18 #國動 #八卦版 #小石
哇~~~~痾啊~~~~
這也可以跟我有關係耶
到底是怎樣
AAAAAA
#工商請洽line【tungkyt】
加入小圈圈: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J_FzSb4feYyQEUDoVktUQ/join
國動金剛直播傳送門:https://www.kingkong.com.tw/2132991
(記得點擊追蹤喔~)
不要忘了訂閱統神大戲院,鼻地大師國動,張家兄弟滑起來的頻道
鈴鐺打開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到發片通知
統神大戲院 : https://goo.gl/vKGrmV
鼻地大師國動 : https://goo.gl/ES68p9
張家兄弟滑起來 : https://goo.gl/qtwYBz
支持官方頻道 做個優質張家兄弟粉絲 Bang
【國動】小石你這樣不行啦!By喬喬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5e2kQc1xs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_KXOLSZjTJ8lIVMgWQDXEU6be1Q)
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 志祺七七】原住民為什麼可以加分?明明就是不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志祺七七】 原住民 為什麼可以 加分 ?明明就是不公平的 加分 制度為什麼還不改? ... <看更多>
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原住民加分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與原住民加分有關的話題. ... 台大醫學生唱「乘了1.35倍還是沒我高」 原民饒舌歌手怒了. 愛心 哈哈 WOW. 491. 810. 收藏. 臺灣大學. 1月18日. 挺神經元的來這邊報到. ... <看更多>
原住民加分反方 在 [討論] 荒謬粗糙的原住民升學加分制度-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原住民升學加分應設排富條款、按血統比例折算加分比例
1.現行之原住民升學加分制度非常粗糙荒謬,近似於甲等特考特權階級。
根本是國民兩黨政客為爭搶原住民選票而設的政策買票。
2.原住民升學加分應設排富條款
有人說原住民是社會上弱勢,加分是為扶助弱勢。
確實地,山地部落南投花東偏鄉原住民學童是弱勢,
應該受到幫助。
但是有些原住民已經長久住在都市,生活好的不得了。
有些靠加分讀師大當了校長主任,當大官或議員立委,年收入一兩百萬。
或有原住民靠加分當了醫生,年收入至少兩三百萬。
甚至女性原住民靠加分當醫生,又嫁給醫生,住在台北市豪宅,
家庭年收入五六百萬,
兒子女兒可以讀私校,下課補習,請家教,樣樣不缺。(這是真實案例)
這種已靠加分享有高收入 高社經地位的原住民,
他們的子女考大學還繼續享有特權加分35%,這樣公平合理嗎?
3.原住民升學加分應按血統比例折算加分比例
有人說漢人移民迫害原住民,加分是族群補償。
漢人是迫害者,原住民是被迫害者。
如果雙親中,一個是漢人,一個是原住民。
只有一半的祖先被迫害,另一半的祖先反而是加害者。
自然應該只能接受一半的補償,只能加分17.5%
哪有加害者的後代接受補償的道理。
但是照現行制度,就算99.9%的祖先是漢人,
只要有一個直系血親是原住民就可以加分35%
九成九是加害者的後代,卻來領全額的補償。這不是很荒謬嗎?
4.如果高砂族原住民受迫害應該加分,為甚麼平埔族不能加分?
原住民分成平埔族、高砂族。
高砂族再分成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
平埔族受漢人移民迫害不會比高砂族少,為甚麼平埔族不能加分?
如果照現行政策 只要跟原住民血統沾上一點邊就應該加分35%
那麼按實驗統計,台灣閩客族群有20%至60%帶有平埔族血緣。
這些人為什麼不能加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180.2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33213253.A.46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