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21,22,&23)
關於粵語的小品
(自一月開始,「維多利亞*齋講」用標準和鏗鏘的廣東話朗讀我的專欄文章已近一年。由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風靡台灣、大陸、東南亞,使廣東話這種地方語言也成為香港以外地區的時尚語言了。1997以來,政府在教育上推行「普教中」,香港出現了語言爭霸現象。翻看舊作,找到2007年寫的幾篇有關粵語的小品,修訂增刪後在此重刊。)
語言爭霸 - 李怡
2007.03.22
我對寫文章的要求首重讓人看得懂。若是看不懂的文章,不管作者自稱研究多麼深入,學問如何博大精深,都無意義。講得更明白一點,如果一個人自稱很有學問,但又不能把他的學問用通俗易明的語言表達,我還真有點懷疑他自己是不是已把他的學問搞懂。
我由於小時候在北平居住,覺得國語的口頭語言與書寫語言接近,年輕時看書和寫作,腦子裡旋轉的是國語。但寫作並不排斥方言,更覺得文章中沾一點方言,就像畫圖中多着一點顏色,會使文章更生動。而閱讀中國古詩詞,粵語更鏗鏘傳神。六七十年的居港寫作,粵語逐漸佔據思考中的主導地位
台灣在蔣家管治時期,推行國語,學校及公開場合禁止講台灣語(閩南語)。到了解嚴以後,鐘擺就擺向另一邊,社會上大講台語,文章中也摻進許多台語,最近當局更有「去國語化」的措施,不懂台語的人,若感在台灣旅行不便,自然就少去了。
去年(2006),中國國家廣電總局多次下令,封殺各地以方言播出節目,並嚴禁娛樂節目用語「港台化」,還把播新聞帶台灣腔的一些新聞主播撤換。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節目,卻充斥大量北方俚語方言,而上海話、廣東話等方言,在晚會中就成為被調侃取笑的對象。
近幾個月來,大陸各地網民出現了反對「普通話霸權」的聲音。上海市學者與人大代表呼籲要「保護上海話」,廣州學者也說要「力挺粵語」。有廣州網友貼文抗議「北方方言佔據廣州報紙」,說「政府叫我不要講廣東話,報上大行其道的卻是北方土話」,「為甚麼這麼不公平?」
上海、廣州發出捍衞本地方言的聲音,其實和台灣的台語一樣,都是執政者壓制地方方言,卻毫不壓制北方土話所引起的反彈。如當局對各地方的方言寬容一點,另方面提倡書寫時要用人人看得懂的中文,就不會出現中央與地方的語言爭霸現象啦。
講起捍衛粵語,我從書中讀到過一段關於我父親的往事。這件事父親生前從沒有同我提過。
中文大學出版的《粵語的政治》一書,講到1930年代有聲電影日漸流行,而當時的南京中央政府開始推廣國語運動,想要禁制粵語片,香港就在1935年發起「粵語片救亡運動」,書中寫:「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在粵片界名人李化(我父親)……等號召下,三百餘位粵片影人聚集於香港一酒家……發表聲明」。又記載1937年7月,香港華南電影協會(父親任秘書長)派代表5人到南京請願緩禁粵語片。父親是其中之一。但隨即中日戰爭爆發,南京遭日軍進襲,禁粵片之事不了了之。
「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 - 李怡
2007.03.23
語言本是一種溝通工具,但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語言,因此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霸權」,是把對方列為與自己同一族類或非我族類的衡量準則。「非我族類,其志必異」,會一下子把對方排拒在外。
中國內地推行普通話教育五十多年,台灣稱之為「國語」也推行了六十年。無論是國語或普通話,推行幾十年都有好處,就是讓講不同方言的各地的人可以溝通。另外,普通話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也幾乎完全一樣,說普通話的人,寫起中文都會較為流暢,但不等於好,也不等於不囉嗦。自小講地方話的人,寫書面語言就得另下工夫。
不過,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通過教育或行政措施,推行國語都有不大妥當的做法。台灣過去是嚴禁講方言,包括閩南話或客家話,在學校,同學之間講方言還會受罰。而在大陸,普通話常常摻雜進北方土話,進佔文字媒體,而一些搞笑的電視節目則常拿人們說上海話、廣東話來取笑。因此,台灣解嚴後,就有了對國語的反彈,終導致最近的「去國語化」。所謂「去國語化」,就是當局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去掉了國語、方言的概念,而把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話、原住民語言都稱為國家語言,實際上是取消了過去「全國」(中華民國)通行的「國語」。
至於大陸,改革開放後,控制鬆了。去年與今年,上海與廣州都有人在網頁發出「保衞上海話」、「力挺粵語」的聲音。廣州有網友說:「生係廣州人,死係廣州鬼,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這種廣東話文字化,很可能受到香港影響。
粵語怪聯與怪詩 - 李怡
2007.05.02
清末廣東舉人何淡如,喜以廣東方言作對聯,自成一派。其中最著名的是:
「一拳打出眼火;
對面睇見牙煙。」
以「對面」對「一拳」,以「牙煙」對「眼火」,真是妙手天成,而這副屬流水對,上下一氣呵成。廣東人一看便覺有趣。
另外,他又以一句唐詩配一句粵語作對,如:「有酒何妨邀月飲;
無錢那得食雲吞。」
以「雲吞」對「月飲」,極妙。
《大公報》的陳凡與陳文統(梁羽生)亦喜收集這種以粵語方言對一句唐詩的對聯。其中可供玩味的有:
「徒令上將揮神筆;(李商隱詩)
慣見霸王搭電車。」
「水緊一聲齊走鬼;
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詩)」
「白日放歌須縱酒;(杜甫詩)
黑燈跳舞可揩油。」
「赤柱有食兼有住;
汀洲無浪復無煙。(劉長卿詩)」
廖承志之叔父廖鳳舒,則以寫粵語怪詩而獨擅。他寫的「詠項羽」一首堪稱佳作:
「又高又大又囉唆,臨死唔知重唱歌。三尺多長鋒利劍,八千靚溜後生哥。既然廩氹爭皇帝,何必頻倫殺老婆。若果烏江唔鋸頸,漢軍追到屎難疴。」
另一首詠民初新女性的《自由女》,亦饒趣味:
「姑娘呷飽自由風,想話文明揀老公,唔去學堂銷暑假,專嚟旅館扮春宮。梳成隻髻鬆毛狗,剪到條辮掘尾龍,靴仔洋遮高褲腳,長堤日夜兩頭舂。」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
「原住民流行用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陳彥嘉 Geor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Matzk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森恩達斯- BO...你們認識多少原住民流行語咧? 我得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原住民口頭禪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原住民口頭禪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原住民烙的意思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感覺] 有人也討厭網路流行用語嗎? johjimakenji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出草網路用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出草網路用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意思的杰論|「窮人永遠只能是窮人!?從「富二代」到「富二十代」的故事 😱】
「階級」的概念在「台灣」跟「法國」有多明顯?過去在歐洲,我常常觀察到社會階級的問題,來到台灣後,發現台灣跟歐洲的社會很不一樣,所以想透過這篇文章多了解一下台灣的狀況。
目前,我覺得在台灣,好像不存在明顯的社會階級。不過,有個台灣朋友告訴我,如果硬要說的話,政治世家、醫師世家身份會比較顯赫。
在比較傳統的年代,家長會鼓勵女孩子長大以後,找醫師結婚,因為「醫師娘」是一個人人羨慕的身份。
之前,和台中姐姐一起看台灣的八點檔,也常常會看到類似的片段。兩個人的社會階級差得太大,常常在婚姻上出現「門不當戶不對」的爭執,而且可能「硬生生遭家長拆散」😅
「社會階級」這個概念最早來自歐洲。我曾經看過一份十幾年前,《 經濟學人》所做的一項調查:歐洲在500年前的有錢人家,跟今日的有錢人家是差不多的一群人,顯示出歐洲的階級流動程度很低!
我覺得社會階級的流動是一件重要的事。就算家裡很窮,因為這個社會給你平等的機會,未來也能出頭天;家裡雖然有錢,自己仍然要很努力,才能獲得名聲與權力。這是一個健康的社會該有的樣子。
以外國人的角度,我看不出來台灣有階級,不過,法國是一個很明顯有階級的國家。不只是從人的穿著、住的地方等,也可以從很多其他方面來判斷一個人的階級。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法國的狀況,下面會分成三個歷史、教育、語言三個部分來討論。請大家跟我一起來看看台灣跟法國有哪些差異吧!
👉 過去的法國社會把人民劃分成不同身份_這一段歷史居然延續到今天?😨
在法國,有兩種人的身份被視為與「普通人」有天壤之別,我想熟悉法國的朋友應該馬上就猜到了:第一種是貴族的後代,第二種是資產階級世家。
大家可能會疑惑,這些人應該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消失了呀?其實他們還是存在!只是現在已經沒有法律上或制度上的「地位」。根據統計,法國今日有15萬人、3000個家庭,屬於貴族後代,這些家庭被稱為 « Les familles aristocratiques »,佔法國人口的0.2%。
有時候只聽一個人的「姓氏」,就會知道這個人是不是貴族的後代、身份高不高貴、「是從哪一個地區來的」。許多貴族會於名字後冠上封地名,並在名字與領地名中間加上助詞 « de »,代表他的地主身份,也彰顯跟農民之間的身份差異。比方說,法國家樂福集團有一位董事叫 Amaury de Sèze,同時是法國多家跨國企業的首席執行長、董事會成員,家族裡有許多祖先都是法國的政治家。
法國一直以來都有嚴重的城鄉差距、資源不足的問題。這其實有點像台灣的狀況,可能你是台北人,就會被認為有比較高的社經地位。在法國,如果你的「姓氏」明顯來自偏鄉地區,你就有可能會因為社會上的眼光,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貴族」跟「資產階級」在法國受到比較好的待遇,也有比較多的資源,舉例來說,法國政府裡大部分的官員都是屬於這兩種社會階級:在2017年國會大選後,有76%的新任國會議員都是法國的知識份子、企業的管理階級;而馬克宏的政府中,32名部長級官員之中,就有15位是百萬富翁,被人稱為「富人政府」« Le gouvernement des riches »。這常常是法國人批評的問題!
在當代法國社會,還是存在所謂「階級鬥爭」的現象。每個政黨有特別依賴某一種階級。勞工階級是之前左派政黨的票倉,資產階級是右派政黨的票倉等。這也是為什麼,法國社會階級的差異到現在都還是無法被撼動。
👉 從教育上就註定的社會階級 一 幾乎跟台灣相反的法國菁英學校😥
我覺得台灣的公立學校跟私立學校,平均下來的表現都很好。台灣最有名的台灣大學,雖然是公立學校,但是它擁有的資源最多,學術表現也很優秀。在台灣,為了取得較好的教育資源,不一定要付出很高昂的學費去唸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如果我們來看看台灣的「教育」有沒有被社會階級影響,我覺得可能還是上面提到的,「城鄉差距」的問題。曾經在台灣媒體上看到一份資料報導,有一位台大教授的研究顯示:就讀台大的學生,大約50%都是台北市民跟新北市民,其中住在大安區的學生最多;而且台大學生的平均家庭所得,也比全國平均高出1.15倍。我覺得這其中的差異,很讓人深思🤔
那麼法國呢?
法國反而是私立學校資源非常多,最有競爭力的學位大多來自「大學校」« Grandes Écoles »,像是巴黎高等商學院« HEC Paris »。這些「大學校」的預備學校幾乎都是私立的,而且非常競爭。一般學生在高中或大學畢業後,要經歷兩年艱辛的入學準備班 « Prépa »,再通過大學入學競考« Concours »,最後,費盡千辛萬苦取得入學資格,還要支付4000~15000歐元的學費,大約是13.2萬~49.7萬台幣😱
大家應該可以想像,這些「備考」的準備已經花掉一個家庭的許多資源,更不用說每年要繳納超級貴的學費了。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就讀不起這些私立學校,但如果不是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就得不到那些超級好的工作機會,因此法國的教育制度,強化了法國的「階級複製」問題。
比方說「巴黎綜合理工學校」平均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來自法國高階管理階層的家庭,卻只有1%的學生家長是工人。與此同時,工人階級的學子,能夠進到入學準備班的比例也非常的少。也就是說,「大學校」的複雜制度,一層一層都在篩選出,來自菁英家庭的學生。
除了上面列舉的幾個「大學校」之外,「國家行政學院」« L'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L’ENA » 的制度也常常被法國人拿來討論。國家行政學院訓練法國的高級文官或者行政法院法官,是負責培養法國高官 « Les hauts fonctionnaires » 的殿堂。這些高官擁有很大的權利,卻都是由國家行政學院培養出來的人。國家行政學院的入學門檻非常非常高,能夠入學的人大多都是同一個社會階層的人,不僅無法真切了解平民百姓的生活,而且使用他們「同溫層」的單一思想,管理國家、協助執政,因此國家行政學院常常被批評為「文官機器」。前一陣子,有不少人主張應該要廢除這個學校,因為國家行政學院製造出一個「行政貴族階級」,而且能夠進入該學院就讀的人,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社經地位,而導致「階級複製」的問題。
反觀,法國公立大學的費用每年往往只有200~300歐,稱為「註冊費」。也就是說,這些學校幾乎是免費的,只需要付出一些基本的費用,就能就讀。這跟台灣的公立大學有點像,但是,法國的公立大學不像私立學校有那麼多的資源,而且也有城鄉差距的問題。
所以,就教育面來說,我認為法國的階級差異比台灣明顯很多!
👉 一開口就知有沒有 一 法文的使用居然有這麼多種!?
法國人在不同場合下,會使用不同的法文,這被稱作 « Les registres de langue »,把法語分成好幾個不同的等級,包括典雅用語 « Le langage soutenu »,標準法語 « Le langage courant »,通俗法語« Le langage familier »,還有年輕人用的俚語 « L‘argot »、顛倒語« Le verlan » 以及其他外來語等等。
很多台灣人雖然法文很厲害,到了法國卻無法溝通,就是因為他們的語言有太多不同用法,尤其是流行用語,常常會有新的字出現。不過,在法文的外來語中,有一個現象,就是許多從阿拉伯文來的外來語,都是貶義詞 ⚠。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外來語給大家看,前面放的是一般大家會學到的法文,冒號後面的是外來語:
- le village (村莊):le bled(阿拉伯文的村莊,在法文變成偏僻,落後的村莊)
- le chien (狗):le clebs(阿拉伯文的狗,在法文變成很兇的狗,死狗的意思)
- l'argent(錢):le flouze (阿拉伯文的錢)
- aimer (喜歡):kiffer(阿拉伯文裡面的「樂趣」唸kif,我們再把他法文化,加上 -er)
這些字雖然有貶義,不過現在也有些年輕族群喜歡使用,例如 kiffer 這個字非常常用。不過,上流社會的人會看不起這些單字,似乎只有中產階級會接納阿拉伯人的外來語。一般如果說話都是用外來語或是俚語,可能會讓人覺得他是在街頭長大的,社會觀感認為這種社會階級比較低。
所以,在法國,光是聽一個人說話,就能聽出他是什麼樣的「家世」,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如果他說話用 « le langage soutenu »,可能他的「身份不俗」,或是年紀比較大。
語言跟社會階級的這種關聯性,其實在台灣好像也存在。我的台灣朋友幾乎都是說中文,很多年輕朋友都已經不會說客家語、台語、原住民語了。比方說,台語會讓我們聯想到比較傳統的行業,在搭計程車時,我的朋友常常會自動使用台語,跟司機哈拉聊天。
👉 你覺得台灣在哪裡看得出明顯的社會階級呢?
我自己覺得,在台灣光是用聽的、看的,很難判斷一個人的背景,但是法國人一開口就很明顯。所以我認為台灣的社會階級,在各方面來說,都沒有法國那麼嚴重,台灣是一個很開放又有流動性的社會!大家覺得呢?
台灣人的身份有哪些明顯的差異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討論🤗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的杰論
#社會階級
#法國
#台灣
研究數據參考資料:
https://www.monde-diplomatique.fr/2019/02/PINCON/59561
https://www.comptazine.fr/post/cout-des-grandes-ecoles
https://www.lexpress.fr/styles/familles-royales/le-vrai-pouvoir-des-aristos_1653341.html
http://homepage.ntu.edu.tw/~luohm/NTU.pdf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陳彥嘉 Geor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23-姐妹們追吧「judy殺青!」
今天Judy從他的出生地⋯殺青了。離開時還不忘多看幾眼曾在這個場地瘋癲的每個角落。
-
這角色有著曇花一現的美妙,創建他的時候可是一字一句的雕磨細節,從「鍾明軒的影像範本,世界婊、手語錄,台灣流行用語到原住民的自然幽默等⋯」都是我加上的材料,熬煮成一鍋「Judy的菜色」。
但真的要把節奏肢體聲音結合⋯你們絕對想像不到我對家中鏡子做了什麼事😂 戲服一上,聲線位置一調整,整個神經都處在非常緊繃的狀態,內心其實劇烈的拉扯⋯「但我不能退縮,至少Judy不會。」
-
雖然大家只看到影像中Judy 搞笑喜劇的一面,但他有一點是我很羨慕的-「極致的做自己」雖然乍看極端,但在現實社會中,不管你是哪種個性的人⋯你,敢嗎?
-
最後,謝謝編劇、導演、副導及全體幕前幕後工作人員,還有和我對手戲的前輩、演員們,是你們給我足夠的空間去把戲推到極致,也是你們給我機會煮了這一鍋美味的料理。剩下的⋯殺青酒說☺️
#姐妹們追吧 #持續播出中 #想看我怎麼騷 #趕快來追劇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融合流行樂與原住民古調
⭐️深入探討當代時事議題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
📍喜歡影片請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IG,獲得最新資訊!
https://reurl.cc/a5KWWQ
___
《Apaz根》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從詞曲編曲到編導大膽的嘗試不同的原住民流行音樂風格,大量的加入排灣族的音樂元素讓當代流行更貼近原住民音樂,從節奏藍調、嘻哈、雷鬼動再到失傳的古謠的曲風給聽眾更多音樂層次的感受。
植物是排灣族最貼近生活用語的媒介,老人家常常使用動植物來形容人事物的狀態;根的核心是回歸包括回歸母體文化本身,心靈自身的回歸也尤其重要,當代原住民青年經歷的事情已經不是30年前父母輩所面臨單純的社會問題了,台灣走向民主後原住民自主意識崛起,有更多元的討論恢復與修復傳統。除了文化層面,當代普世價值也成為青年首要探討的地方;同志議題,毒品氾濫,家庭問題也是在劇中會呈現的議題。回歸母體也回歸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長老們同時面對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創作者的課題之一。
#電台專訪 #排灣族 #舞炯恩 #根 #母語專輯 #原住民 #同志議題 #意識崛起 #傳統文化 #部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IHdHMLEGzE/hqdefault.jpg)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paz根》舞炯恩加以法利得 首張全創作排灣語迷你專輯,從詞曲編曲到編導大膽的嘗試不同的原住民流行音樂風格,大量的加入排灣族的音樂元素讓當代流行更貼近原住民音樂,從節奏藍調、嘻哈、雷鬼動再到失傳的古謠的曲風給聽眾更多音樂層次的感受。
植物是排灣族最貼近生活用語的媒介,老人家常常使用動植物來形容人事物的狀態;根的核心是回歸包括回歸母體文化本身,心靈自身的回歸也尤其重要,當代原住民青年經歷的事情已經不是30年前父母輩所面臨單純的社會問題了,台灣走向民主後原住民自主意識崛起,有更多元的討論恢復與修復傳統。除了文化層面,當代普世價值也成為青年首要探討的地方;同志議題,毒品氾濫,家庭問題也是在劇中會呈現的議題。回歸母體也回歸自己,我們如何面對長老們同時面對我們現在面臨的課題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創作者的課題之一。
【Nasi】/排灣族社會很重視每一個生命個體,也許生理上的傳宗接代是一種方式,但意志上的延續生命更是族人更重視的,不管你在社會上的模樣是什麼,每個人都有選擇延續生命的方式就跟植物一樣,無法控制它往哪裡生長,而這片土地不會拒絕任何一顆種子。
【Su Vuvu Aken】/Vuvu是排灣語意指長輩之稱或孫子女、孩子。這首歌是年輕人向老人的對話,有時候在社會上闖蕩的青年不敢向家人嶄露脆弱跟負面的情緒,往往是壓抑的面對任何問題,甚至在家人面前會有一張面具,辜負家人對自己的期望,也不單單只是物質上的壓力,心理上的壓力更是無法坦蕩的像家人傾訴,像同志在保守的排灣族社會是很難啟齒的話題,歌詞提到「這個身體只是一個軀殼,你認識的那個我還是我」。虛詞象徵無助的吶喊,用排灣族很有特色的哭腔做最後的結尾。
導演/舞炯恩 Utjung
攝影師/幸凱 Navi Matulaian
剪接/舞炯恩 Utjung
攝影助理/呂傑 A-Jay
視覺藝術/幸凱 Navi Matulaian
舞者Dancer/Salaw舞團/奧萊 Aulai Tjivuljavus/羅媛 maya'a taboeh hayawan
詞 Lyricist/舞炯恩 Utjung/黃麗貞 Umadra
曲 Composer/舞炯恩 Utjung
編曲 Arrangement/舞炯恩 Utjung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舞炯恩 Utj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史瓦力錄音室 Swali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本專輯獲109年度原文會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補助
本專輯獲109年度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補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x4VbdBqkxw/hqdefault.jpg)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Matzk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所有偉大的事物,都是從好玩開始der - MATZKA
◎索尼音樂2015重量級 終極音樂獻禮!!
◎來自台東的「原生雷鬼音樂」 渾然天成的創作鬼才MATZKA
◎集結3年創作能量 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東南美Vu Vu Reggae》
各位大叔的心聲我們聽到了!!
生猛有力!! 開春最強自嗨曲
《大叔Uncle Official Music Video 》
↓↓↓↓↓↓↓↓↓↓↓↓↓↓↓↓❤各位大叔請看這❤↓↓↓↓↓↓↓↓↓↓↓↓↓↓↓↓↓↓↓↓
MATZKA將「被年輕妹妹叫大叔的矛盾心情與內心小劇場」寫成【大叔】這首歌,用重金屬搖滾節奏為主體,間奏甚至加入金屬搖滾特有的嘶吼唱腔來表達心中的震撼與宣洩。歌曲副歌重複的「大叔 你今年貴庚」加上誇張的「這個問題問得我差一點斷氣」讓人會心一笑,歌曲bridge再加入輕鬆的雷鬼元素舒緩節奏,渾然天成的正面回應了熟男「自信與釋懷」的心情。歌曲前段,MATZKA刻意用了一些80到90年代流行的偶像及用語,點畫出世代差異,例如:「偶像是周慧敏…..」,當時流行語:「吻我,不要問我」、「緣定三生」、「追夢人」、「你是我的巧克力」,還會騎「名流FZ」,看「來電五十」等,這些用語鮮明的反應出時代感,反差的表達出網路世代裡年輕妹妹們之間世代差異的火星文字。MATZKA幽默的說:「『大叔』這首歌是男生版的『一朵花』,以前是女生的角度議題,現在輪到以男生的角度,這樣才公平啦!!
為了宣揚大叔的美好,MV還加入三段大叔與年輕鮮肉弟弟Battle;
跑車 V.S. 用心改造嚇趴名流FZ
雙飛辣妹 V.S. 陪伴一輩子的真愛
金錢 V.S. 長期累積的人脈
表現出有經驗才是王道的大叔哲學!!!!
詞: 梁嘉銘(寶爺)、Matzka
曲: Matzka
和聲編寫: Matzka、Brandy(田曉梅)
編曲: Matzka
和聲:Matzka、查瑪克‧巴阿立佑司、Brandy(田曉梅)、TTL朋友們
和聲錄音:魏伯翰 @楊大緯錄音工作室
呼麥:哈斯巴根
鼓:Jun Kung 恭碩良
貝斯:Rayvaughn
電吉他:Matzka
打擊樂:荒井十一
OP:Sony Music Publishing (Pte) Ltd. Taiwan Branch
OP:十一音像
-------------------------------關於《東南美》-------------------------------------
以融合雷鬼、原住民歌謠、搖滾、嘻哈…等元素的台東原生雷鬼曲風,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MATZKA樂團的詞曲創作靈魂人物主唱MATZKA單飛出輯,帶著豐沛的創作力與廣受好評的現場實力,2015加盟索尼音樂,推出首張個人創作專輯《東南美Vu Vu Reggae》
MATZKA在華語樂壇獨樹一格,新專輯《東南美Vu Vu Reggae》中結合funky、soul、bossa nova等音樂元素,融合成渾然天成的新種音樂。專輯名稱《東南美Vu Vu Reggae》代表MATZKA的成長背景,來自台灣東南部--台東的他,要將屬於台東的美透過音樂傳達給全世界。
「關於Vu Vu Reggae」:「Vu Vu」是排灣族語中「祖母」的意思。MATZKA說,創作靈感有很多來自於從小Vu Vu(祖母)告訴他的故事與觀念,以及Vu Vu 獨特的人生觀是MATZKA真正理解“Reggae” 精神之所在的起源,在MATZKA心中Vu Vu 才是最有“Reggae”精神的人。因此他將這張專輯取名「Vu Vu Reggae」。
「關於東南美」:生於臺灣東南部的他,成長的過程深受那片土地和他的原住民的文化帶來的影響,與生俱來的幽默與快樂,豁達與樂觀融入在生活的點滴裡變成了他現在所唱的節奏與音樂。
專輯中音樂的輪廓能讓人自然聯想那一片遼闊神奇的高山大海之美以外,《Someday》則是表達了Vu Vu豁達坦然的人生觀,這是一種從老人家身上找到的人生的張力與感動之美。《嗚哇嗚》則是展現當這種文化踏進鋼筋混泥土的城市後受到的衝擊後展現的韌性之美。每一首歌曲都是源自那塊土地的故事與人物,都用音樂描述了當中最本質的美,彙集成了整張的《東南美》。
數位平台下載連結:
iTunes:https://goo.gl/Vkrvhk
Spotify:https://goo.gl/gDuJ86
KKBOX:https://goo.gl/7Zz79x
myMusic:http://goo.gl/YNDe3s
Omusic:http://goo.gl/LTeIRC
FET遠傳電信:http://goo.gl/0Eb9SV
CHT中華電信:https://goo.gl/5k3wbK
●Matzka 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tzka.official/
●Matzka 官方微博●
http://tw.weibo.com/matzka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main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V3T4eN5gS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1CveGIdoJh1rZTYK_E2WfD9GhA)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原住民烙的意思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原圈圈Talk】原住民的各種語助詞~洽咧!,NaviTalk烙|超級烙皮生死鬥,NaviTalk烙|Qu0026A我有一個小問題想親口告訴你,原住民狂講「海嘯吧」到底什麼意思? ... <看更多>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感覺] 有人也討厭網路流行用語嗎? johjimakenji PTT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我也很常用網路但不知道為什麼就很排斥網路流行用語尤其是字典上查不到的詞或 ... 立馬是對案,到底是原住民,原住民派的用語很多很好笑我這樣講你了解我的明白嗎. ... <看更多>
原住民流行用語 在 森恩達斯- BO...你們認識多少原住民流行語咧? 我得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BO...你們認識多少原住民流行語咧? 我得承認裡面有很多詞句是我剛剛才知道的(>_<) 我是不是過時啦... 怕過時的,趕快學...筆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