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族人報告:
第二次定期會第二輪質詢
《萬榮鄉被評為全台鄉鎮最貧窮之一》
一篇報導指出萬榮鄉是花蓮縣最窮的鄉鎮,仔細看完報導後,心情難免憤慨不平但並不會以此為恥,而是更清楚知道自己鄉鎮發生了什麼問題,這也一再地警惕我,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認為貧窮的界定有很多種面向,除了貧窮線、平均所得,該鄉的競爭力、環保、選擇性的稀少、精神富足及社福能力等…都是衡量鄉鎮發展的指標之一,那如何協助人民脫離貧窮?
首先提到本鄉的產業發展,土地類別是以農牧用地及林業用地為主,是相當適合農業發展,我們要如何協助鄉民發展農產業的同時,增加他們的實質收入?
農業方面,我再次提到了縣府可以用營養午餐的政策作為前瞻導引,輔導農民成為營養午餐的提供者,學生吃得安心,減低碳排放量且縮短食物旅程,讓農民也能有穩定的通路。
教育方面,我以台中博烏瑪國小為例,該校為全台第一所原住民實驗小學,在TASA(台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成績,高於全國平均分數。既然花蓮縣是原住民人口最多的縣市,應該為我們的原鄉爭取更多實驗小學的設置,讓原住民學童因多元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習興趣,讓他們更有自信。
接續著幼兒教育的問題,我提及教保中心或稱社區/部落式幼兒園,其價值理念為共同照顧的互助機制,進而發展出適合多元托育模式,一個計畫解決了失業及托育問題,同時也能夠文化傳承。
除此之外,我也談到另一個心靈層面指標部分,文健站成立之後,產生了一個可以讓長輩外出活動、豐富生活、與親朋好友們共餐且在熟悉的族人照服員的照顧下的據點,這樣肯定會對長輩心靈或心理都有很大幫助的。一個友善環境的文健站,是需要相關配套措施,例如DRTS,空間的取得與友善空間的營造。
縣長所提幸福花蓮~花園城市14項策進作為指標,萬榮鄉當然也有自己的幸福指標。我這兩次總質詢的「農產業、原住民文教和長者樂活或者是老幼共學體系」是我認為很重要的指標,這些指標不是在遙遠的未來,有中央政策作資源後盾,現在就可以立即進行著手的,要謝謝縣長願意與我一起為族人往上述目標邁進。
#原住民加油
#萬榮鄉加油
Search
原住民鄉鎮最多的長照類別 在 梅高文(趙杰)的公共行星 的推薦與評價
73.8萬人。 呂寶靜指出,「長照2.0」新增50歲以上失智症患者、5 5歲以上失能平地原住民、49歲以下失能身障者、65歲 ... ,以加速長照服務資源發展,充實長照人力,奠基長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