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離從來沒有時間表,正當以為還有下次,才驚覺說再見的時刻早已悄然而至,而且,比想像中更早;完成今晚的直播後,我也完成在日常8點半的主持工作了。
地球轉得太快,當今世道,一個電視節目還能一做三、四年,不容易。我是那種用完一支普通原子筆都會有點不捨的人。不捨,全因它伴我爬過許多格子,盛載了我人生中某個階段的經歷;死物尚且裝載感情,對於過去一千三百多日遇過的好人好事,又豈有(故作)灑脫之理。在此,我必需向合作過的監製、導演、編審、年輕貌美的 PA弟弟妹妹和所有工作人員們說句多謝。工作上有點頭巾氣,加上自我要求甚高,可能多多少少開罪過別人而不自知,致謝之外,也順道致歉;老套一句:純粹想件事好。
當了十幾年體育記者,到離開大台後,由「你係咪電視報體育嗰個人」到「呀,你係嗰個電視節目主持」之間,花了我好幾年時間。這個轉變,#日常8點半 實在居功不少。它讓大眾知道,伍家謙這個人在體育以外,無論演員也好主持也好,原來還有其他面向。真的非常感謝,感謝。
這個節目,讓我認識到許許多多厲害的人。例如我連想都沒想過有機會跟一個本港腎科權威醫學教授一起當主持;那時剛買樓不久,又借機向驗樓師詹sir請教收樓注意事項;#小怪獸s 出世前的那個晚上,我在完成這節目後就立即驅車到醫院陪伴阿太日常,記得那天工作人員在節目前後還不停對我說恭喜加油之類的;阿太告訴我,#怪獸仔 第一次開口叫「爹爹」,就是在看電視見到我的時候;到主持親子話題環節,竟又可以向嘉賓討教小孩的教育升學問題。自肥之餘,在發覺這節目涵蓋的範圍這樣廣之外,原來,它也盛載了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片段 — — 在不知不覺間。
談到不捨,原來說來說去,說的都是人。
談到人,當然就不能不提鄭萃雯 Karen Cheng。以往在新聞部反倒沒太多機會合作,至一同主持節目,才熟絡起來;及後我跟她一樣成為孖B父母,話題就更多了。雖然這個人有點吵也有點煩,但兩周前收到通知節目要結束了,她就說了句我聽罷不住點頭的話:「呢個節目,係觀眾嘅日常,其實亦都成為咗我哋嘅日常。」
真的,四年多下來,節目名稱從「自在」到「日常」,話題由住屋到飲食,還有我的老本行體育,都習慣了每周總有一兩天開車到廣播道。轉作自由工作者後,俗務纏身,有時幕前幕後工作太忙,內心少不免埋怨幾句節目太困身;到想起下周開始不用再定時定刻主持直播節目,到看到助手替我安排的日程上再沒有了「日常8點半」於其中,才驚覺我原來還會不捨,原來這一天終會到來。
致謝的說話總是說不完,如果我大意地掛一漏萬,還請見諒,我可以肯定的說,你們都在其中;感激的還有收看這節目的您們,真的,非常感謝;想說的還有:我咁靚仔,當然會繼續在其他平台在大家的面前篤眼篤鼻,你們逃不掉的🤡
呀,謝謝CLUB MONACO一直以來的服裝支持,令本身已經好靚仔的我更加靚仔,也感謝Maskology 口罩.學的靚靚口罩。
謝謝,謝謝每一個您。
#ClubMonacoHK
#AirJordan
#AJXIILow
#JordanBrandHK
新場:https://mewe.com/p/ngkahim
我挨之:www.instagram.com/vinceng88
陀地新地盤:https://content-blogchannel.hktvmall.com/zh/media/content_partner/CP00008/
小怪獸s嘅成長記錄: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V_i17rTpUCiG7aIxlA_PA
原子習慣大意 在 電腦玩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在讀《原子習慣》這本書,我和這本書有很多的共鳴。
例如最近讀到一段,大意是:改變壞習慣,從改變環境開始。
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也提到:「改變習慣不是跟人性對抗,因為習慣常常是環境制約的產物,而改變環境制約不一定很困難,因為往往只是「流程的次序」出了問題。」
期待讀完《原子習慣》,還能帶來更多新的啟發或呼應。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讀讀我這篇真實案例的心得與方法:「如何改變孩子睡前作息,如何改變大人習慣(https://www.playpcesor.com/2019/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