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個多月前
在大學同學群組看到同學在家中享受2200 元的 #台北晶華酒店 肋眼牛排加龍蝦雙人套餐
感覺CP值超高
看了流口水
隔天連忙也去買了一客
今天居然收到晶華酒店贈送12000元左右的 #Robins餐廳
40oz 戰斧牛排套餐
Mini Salad Bar
蛋糕
感覺好像中了什麼奬
只因為吃過肋排之後十天左右
我看了一篇報導
敍述晶華酒店潘思亮董事長如何在疫情三級管制下領導員工逆向思考絕處逢生
創造佳績
我伝給了好友 #大田精密 李董事長
表示欽佩潘董事長的思維和執行力
李董正好也是晶華酒店的監察人
我同時附上那客2200元的外賣套餐(原價可能是四千多元)照片
並且偷偷告訴他其實還是他經營的 #高雄波特厨房 牛排比較好吃(三個月沒吃到了 還真是有點想念呢)
沒想到李董一看到照片
馬上通知台北晶華酒店吳總經理
「牛排品質不合乎晶華的水準怎麼可以交給客人」
吳總一看照片也深表同感
因此今天傍晚就收到吳總派人專程送來的豐盛美食
晶華酒店的管理着實值得各行各業學習
發現品管有瑕疵
立即回應馬上改善
至於潘董事長的創意創新
將心比心照顧員工
以及多品牌經營分散風險
則早已是業界的標竿典範了
@晶華潘思亮:我靠「將心比心」這四個字打天下
疫情下,晶華酒店的應變最讓我佩服。去年他們率先推出外送車隊,今年餐點外帶得來速,她們的速度最快、服務最到位,每週二端出的快閃特餐總是有亮點。
「你是如何讓同仁快速動起來、上下同心,有什麼機制?」在商周CEO50的課程上,我問他。
1️⃣ 危機是用來還員工的,情義比機制重要
「與其說是機制,不如說是情義」,他說,「過去公司賺的錢、積的糧,危機的時候就是要拿來吃、用來還(員工)的」
三級警戒,營收一夕間消失九成,他最掛心的是員工,「我可以賣的都賣了」,所以他把「祖產」達美樂賣了💰。因為「最大的資源是人,只要人在,其他東西還是會回來的」。
堅持不裁員的信念,員工看在眼裡,讓大家願意放下本位主義、跨部門合作;過去一年,她們就推出79個專案,是承平時期的8倍。
🤝大家一邊救營收,也一邊學新東西,於是餐飲部阿姨學品酒、洗衣部阿姨學當網紅衝粉絲。
公司裡面舉辦各種課程,高階主管還定期開講,傳承智慧、讓跨部門資訊同步。潘思亮把公司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是她們應變比同業快的關鍵。
「我們靠的不是機制,靠的是信念:將心比心,以身做則。」他說,「我自己也要提案子」。
過去這三十幾天,他重新當起公司的「產品長」,跟著同仁一起過新品提案、行銷細節。
「從設計banner、字的比例、美術設計、話要怎麼說;大家提案來,我就一直改一直改」,他自己也會下載一些APP來修改,這就是他說的以身作則。
💡他向第二代經理人示範如何當一個稱職的產品長,如何結合策略、品牌、調度資源來完成產品開發、並確保產品能夠拿下市場。這是他培養接班梯隊的重要步驟。
2️⃣ 危機最大好處是,讓我們去做平常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雖然「這次疫情(的衝擊)是過去三十年危機的總和」,但他說,這不但沒影響到他的心情,反而讓他很確信,機會來了!
💡「我知道大家又會被凝聚起來,我知道團隊又可以提升了」,他興奮的說。
「危機是改變的契機。有很多大家想做的改變,過去想做、卻做不到,因為沒有急迫感,可以再等一下,現在危機是一個機會。」。
他舉例,「我一直說數位轉型要學達美樂,說了N年了,一直沒法做到,這一個月立刻做到!立刻做到(強調)!我說五年要做到的東西,完全沒做到,這個月就立刻做到了(再強調)!」💪
談到危機帶來的好處,潘思亮滿臉亮光,「我個人對挑戰特別有興趣,我一挑戰,我精神就全部都來了。」。
3️⃣ 我的Mission是讓身邊的人更成功
我最後問他:是什麼支撐著你奮戰不懈、一直拚下去?
「我的人生Mission,就是讓身邊的人更成功,我要成就我身邊的人、我的家人、我的同仁、我的國家。」他講得真誠而有力。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人生mission?
「我大可以很輕鬆的過活,我不缺錢,我(那時)幹嘛去借這麼多錢,還要跟一個比我強十倍的大老鬥爭?我根本沒有需要這樣子。」🤔
但三十年前,當他看到陳由豪讓企業出現危機,本來好好的公司變得分崩離析、員工很慘,加上這是他父親創辦的公司,
「不能這樣讓它垮下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我幫助別人,比較快樂。」於是他決定出手買回所有股權,自己來經營晶華。
「我不是那種開跑車、開遊艇的時候,我不是自己爽的時候會快樂(的人)。我發現,別人快樂,讓我更快樂;別人成功,讓我更快樂,因為幫助別人成功是更永續,而不是一時的。」☀️
這一年來的疫情危機,「真正證明了,我的mission是有意義的。」他說,不長久的東西,他都沒興趣。
其實潘思亮很容易就可以當一個輕鬆的公司哥兒的🤔
他的父親是拆船業鉅子潘孝銳,潘思亮十五歲被送出國,念的是柏克萊經濟系、哥倫比亞MBA,畢業後到投資銀行工作,投資美、日、港房地產,是個財務高手。
照理說,他應該像華爾街銀行家一樣唯利是圖,但過去三十年,從每次危機的抉擇來看,他都把人放在利益之前。
訪談中,他重複的提及「將心比心」這四個字。他甚至說,自己就是靠這四個字打天下,「文化比策略重要」。💕
這個商學院畢業的財務高手,一點都不華爾街。
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經營者,一個把學習當成最大樂趣、並將其灌注為組織DNA的企業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Ciao! Kit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回講不完的部分都在這集~愛用的廚房家電、烤模、動線規劃、收納設計,全部櫥櫃一一打開看光光惹 ◔̯ ◔) ┌────────────────────┐ 影片裡有出現的道具清單: https://ciao.kitchen/kitchen-tour └────────────────────┘ 一天...
厨房 設計 圖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一個素人的時代]
香港過去半年發生的事,目睹過的人都異口同聲說:「從沒見過」,無論是那一個陣營都一致同意,很多東西根本從沒有出現在香港人的字典裡:為了政治訴求可以犧牲生計,抗爭手法如此多樣化,甚至走向衝擊性,平民大規模出來反抗。
一場理大抗爭,加上區議會選舉,又加上昨日多場集會,一次又一次,我目睹香港人對擁有權力者的不信任。香港人以前不是這樣的,我們喜歡名牌,追捧大機構,信任有track record(經驗和資力)的人。
然而一場反修例運動,年輕人蒙着面上前線去犧牲,中年人醒覺權力即腐化,任何會考慮現實和利益的結構都容易向當權者下跪。從大傳媒、到大公司、到老品牌,一間又一間倒下,一次又一次出賣香港人利益,睜着眼說謊話。
就像香港最大免費電視台報導新聞時,提及泛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強調不少勝出參選者都是「欠缺從政經驗的素人」,諷刺是,即使是一些老泛民人士,如馮檢基和黃成智,過去兩人多年來拿過數十萬票,今次兩人合共只有幾百票,香港政治學者馬嶽寫道:「對於過氣政治明星的無情,是偉大選民的象徵」。資歷,包含了錯綜複雜的舊日利益瓜葛,有時是一種負資產。
其中最戲劇性的一區,建制明星油尖旺區議會主席葉傲冬,被一名名不經傳的年輕人打敗了。27歲的陳梓維「CV沒亮點」,他讀書不成,公開試會考拿零分,連較容易畢業的毅進課程他也不及格,陳梓維接受傳媒訪問時不擅詞令,說話時結結巴巴。建制派甚至揶喻他智力有問題。
陳梓維出來站台時,形象不亮麗,不穿西裝,只穿球衣,手寫政綱字體像孩子塗鴉。但似乎,素人的不包裝、不修飾、不偽裝,成為了現在香港最需要的救贖。
香港從來不是這樣,我們一直崇尚包裝、喜歡走精面(滑頭)、習慣見高拜見低踩。這個夏天,我們受夠了這些勢利的人、看不過眼既得利益者對人性和良知的踐蹈,忽然愛上了素人的踏實,好像基因突變。
一位中年人說,五十多歲以來今次是第一次投票:「我寧願投給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至少他不會對社會產生傷害,但立心不良的人,越能幹的話,為社會帶來更多傷害,我要阻止這些人當選。」
理大事件中,大學校長團隊穿着醒目制服,一字排開召開記者會,說「校方是事件最大受害者」,說「校方反應很快」,說「校方用和平方法勸說了千餘人離開」,專業公關阻止記者追問問題。我不禁想,校方有資源聘請最專業公關,但卻讓人聽不到真話,看不到關心。
相反呢?很多真正為事件付出的人,卻甘於捲起衣袖在暗角工作,連日我在校園,碰到的中學校長,教會人士,他們每天來跟留守者談話,跟他們祈禱。其中一名留守者被稱為「厨房佬」的男士,本身情緒比較躁動,留守後期一度激動得鎖起記者,又拿起利器,眾記者很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一位牧師太太袁陳錦美,趕回理工大學,勸服「厨房佬」一同去醫院就醫,更要求記者離開,好讓大家的鏡頭不要激刺他。記者欣然同意,就這樣,我們看到袁師母及其他教友攙扶着厨房佬,厨房佬一拐一拐地與背着日落離開校園的身影,是其中一幕讓人最難忘,最讓人感到關懷和愛的畫面。
有人說了一句十分準確:「理大事件中,真正做事的人,大家看不到;沒有做事的人,卻讓大家要看到。」
都是學生明白校方,有人在飯堂外塗鴉問:「滕錦光(校長)去了那裡?」有人塗鴉回答:「去了Hotel Icon 28樓吃中餐。」
這句話的意思是甚麼呢?理工大學旁邊有一楝高級酒店叫Hotel Icon,廿八樓的中菜廳格調高級,價格高昂,學生認為,校長都跟權貴去吃飯了。而被困的理大學生,則靠罐頭食物和即食麵充饑十多天。
你們和我們,上層和下層,那種分裂和不信任,就是今次運動一個爆發點。
校方高調說,他們「成功化解危機」「反應十分快」,這些語言偽術,在傳媒裡一整天播放,聽得人頭皮發麻;每天下午四時警方記者會,那裡的話更讓民間訝異,被諷為「警謊」記者會。
遠的不說,昨天下午尖沙嘴遊行,警方於尖沙嘴一帶發射催淚彈,警方一度指責有「數百名暴徒投擲煙霧餅」所以才放催淚彈,如此宣告,讓記者圈子昨日搜索枯腸,四處查問,究竟有沒有記者看到或拍攝得到「煙霧餅」,奇怪是幾近沒有人拍攝得到這個場面,後來警方堅持「有人投擲煙霧餅」,但卻未有任何紀錄曝光。
如此這般,我們對於任何大機構發言人,都失去了信任。似乎越有資源、越享有專業公關服務、越有資歷去發言的人士,說的話越偏離事實。
我們受夠了這些,我們想反樸歸真,我們需要素人,即使他們的說話拙劣、低層次、沒有技巧。難能可貴是人性和真誠,這些話,千金難買。
昨日三場遊行,我見證了兩場。有趣是,早上一場和由一班爸爸媽媽籌辦,台上主持是一對夫婦,他們說自己是社工,住在上水,育有一名八歲半兒子。鬈髮的兒子在台下蹦蹦跳。
這對社工夫妻說,他們煩惱過要設計橫額,但卻沒有帶來一塊專業印刷的,而是改由孩子用顏料手繪的一幅圖畫,用英語寫了口號「No More Teargas」(不要再放催淚彈),夫婦配站台,與友人一起籌備這個活動,影印的新聞稿,不專業,不花俏,不修飾,但卻實事求事。
他們找來中學老師談催淚彈遺害,大家都不是職業演說家,但平民百姓的擔心和煩惱,說得直接了當。爸爸阿昌說:「我們想了想,為何領頭的牌子那麼小,是特意的,我們每一個的聲音都微小,聚起來就是一把很大的聲音了。」聽的人很受落,逾百群眾頂着秋天的烈日走畢全程。
到了傍晚舉行的萬人空巷遊行,一度衝突,六時五十分,有新聞主管急急致電告訴我,主辦者會於晚上七時見記者。如此這般急趕,的確惹來記者不方便,眾記者趕到約定地點文化中心,見「主辦方」的樣子,又真是沒辦法去氣惱他。
這個男士,一頭南美洲足球員風格的造型,梳了一頭小辮子,他站在一個十分幽暗的位置,見記者就張開口講話,那管記者未到齊,那管記者的咪高鋒未有調校好,平日記者會覺得講者「不專業」讓大家辛苦,但今天,看到這種樸素、沒經驗、不懂操控傳媒的普通人,記者的包容度又大增。
這位男子上鏡前把口罩戴上,他一身休閒衣飾裝束,幾位麻甩風朋友在旁取笑他,他向記者說,自己不過是一名「連登仔」,為了提醒港人不要忘記五大訴求,所以於區選後舉辦這個遊行活動。
「我猜想沒有人想到,平凡一個沒名沒姓的連登仔,也吸引了那麼多人來,真是令我嚇了一大跳。」
這個微胖男孩,語氣裡有點雀躍,又有點裝作鎮定,有點搞笑的味道。他應該不明白,今時今日,不專業、素人登場、說話不修飾,反而是最吸引香港人前來的魔力。
說話完畢,記者問他叫甚麼名字,他還孩子氣地跟同伴商討,應該叫英文名字Swing還是中文譯名,記者們都沒好氣地取笑他,怎會有主辦單位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想好?煞是可愛。
因為素人,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我們每一個都沒有比另一人高貴,這是香港的新秩序。
厨房 設計 圖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一個素人的時代]
香港過去半年發生的事,目睹過的人都異口同聲說:「從沒見過」,無論是那一個陣營都一致同意,很多東西根本從沒有出現在香港人的字典裡:為了政治訴求可以犧牲生計,抗爭手法如此多樣化,甚至走向衝擊性,平民大規模出來反抗。
一場理大抗爭,加上區議會選舉,又加上昨日多場集會,一次又一次,我目睹香港人對擁有權力者的不信任。香港人以前不是這樣的,我們喜歡名牌,追捧大機構,信任有track record(經驗和資力)的人。
然而一場反修例運動,年輕人蒙着面上前線去犧牲,中年人醒覺權力即腐化,任何會考慮現實和利益的結構都容易向當權者下跪。從大傳媒、到大公司、到老品牌,一間又一間倒下,一次又一次出賣香港人利益,睜着眼說謊話。
就像香港最大免費電視台報導新聞時,提及泛民主派於區議會選舉,強調不少勝出參選者都是「欠缺從政經驗的素人」,諷刺是,即使是一些老泛民人士,如馮檢基和黃成智,過去兩人多年來拿過數十萬票,今次兩人合共只有幾百票,香港政治學者馬嶽寫道:「對於過氣政治明星的無情,是偉大選民的象徵」。資歷,包含了錯綜複雜的舊日利益瓜葛,有時是一種負資產。
其中最戲劇性的一區,建制明星油尖旺區議會主席葉傲冬,被一名名不經傳的年輕人打敗了。27歲的陳梓維「CV沒亮點」,他讀書不成,公開試會考拿零分,連較容易畢業的毅進課程他也不及格,陳梓維接受傳媒訪問時不擅詞令,說話時結結巴巴。建制派甚至揶喻他智力有問題。
陳梓維出來站台時,形象不亮麗,不穿西裝,只穿球衣,手寫政綱字體像孩子塗鴉。但似乎,素人的不包裝、不修飾、不偽裝,成為了現在香港最需要的救贖。
香港從來不是這樣,我們一直崇尚包裝、喜歡走精面(滑頭)、習慣見高拜見低踩。這個夏天,我們受夠了這些勢利的人、看不過眼既得利益者對人性和良知的踐蹈,忽然愛上了素人的踏實,好像基因突變。
一位中年人說,五十多歲以來今次是第一次投票:「我寧願投給一個不會做事的人,至少他不會對社會產生傷害,但立心不良的人,越能幹的話,為社會帶來更多傷害,我要阻止這些人當選。」
理大事件中,大學校長團隊穿着醒目制服,一字排開召開記者會,說「校方是事件最大受害者」,說「校方反應很快」,說「校方用和平方法勸說了千餘人離開」,專業公關阻止記者追問問題。我不禁想,校方有資源聘請最專業公關,但卻讓人聽不到真話,看不到關心。
相反呢?很多真正為事件付出的人,卻甘於捲起衣袖在暗角工作,連日我在校園,碰到的中學校長,教會人士,他們每天來跟留守者談話,跟他們祈禱。其中一名留守者被稱為「厨房佬」的男士,本身情緒比較躁動,留守後期一度激動得鎖起記者,又拿起利器,眾記者很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此時,一位牧師太太袁陳錦美,趕回理工大學,勸服「厨房佬」一同去醫院就醫,更要求記者離開,好讓大家的鏡頭不要激刺他。記者欣然同意,就這樣,我們看到袁師母及其他教友攙扶着厨房佬,厨房佬一拐一拐地與背着日落離開校園的身影,是其中一幕讓人最難忘,最讓人感到關懷和愛的畫面。
有人說了一句十分準確:「理大事件中,真正做事的人,大家看不到;沒有做事的人,卻讓大家要看到。」
都是學生明白校方,有人在飯堂外塗鴉問:「滕錦光(校長)去了那裡?」有人塗鴉回答:「去了Hotel Icon 28樓吃中餐。」
這句話的意思是甚麼呢?理工大學旁邊有一楝高級酒店叫Hotel Icon,廿八樓的中菜廳格調高級,價格高昂,學生認為,校長都跟權貴去吃飯了。而被困的理大學生,則靠罐頭食物和即食麵充饑十多天。
你們和我們,上層和下層,那種分裂和不信任,就是今次運動一個爆發點。
校方高調說,他們「成功化解危機」「反應十分快」,這些語言偽術,在傳媒裡一整天播放,聽得人頭皮發麻;每天下午四時警方記者會,那裡的話更讓民間訝異,被諷為「警謊」記者會。
遠的不說,昨天下午尖沙嘴遊行,警方於尖沙嘴一帶發射催淚彈,警方一度指責有「數百名暴徒投擲煙霧餅」所以才放催淚彈,如此宣告,讓記者圈子昨日搜索枯腸,四處查問,究竟有沒有記者看到或拍攝得到「煙霧餅」,奇怪是幾近沒有人拍攝得到這個場面,後來警方堅持「有人投擲煙霧餅」,但卻未有任何紀錄曝光。
如此這般,我們對於任何大機構發言人,都失去了信任。似乎越有資源、越享有專業公關服務、越有資歷去發言的人士,說的話越偏離事實。
我們受夠了這些,我們想反樸歸真,我們需要素人,即使他們的說話拙劣、低層次、沒有技巧。難能可貴是人性和真誠,這些話,千金難買。
昨日三場遊行,我見證了兩場。有趣是,早上一場和由一班爸爸媽媽籌辦,台上主持是一對夫婦,他們說自己是社工,住在上水,育有一名八歲半兒子。鬈髮的兒子在台下蹦蹦跳。
這對社工夫妻說,他們煩惱過要設計橫額,但卻沒有帶來一塊專業印刷的,而是改由孩子用顏料手繪的一幅圖畫,用英語寫了口號「No More Teargas」(不要再放催淚彈),夫婦配站台,與友人一起籌備這個活動,影印的新聞稿,不專業,不花俏,不修飾,但卻實事求事。
他們找來中學老師談催淚彈遺害,大家都不是職業演說家,但平民百姓的擔心和煩惱,說得直接了當。爸爸阿昌說:「我們想了想,為何領頭的牌子那麼小,是特意的,我們每一個的聲音都微小,聚起來就是一把很大的聲音了。」聽的人很受落,逾百群眾頂着秋天的烈日走畢全程。
到了傍晚舉行的萬人空巷遊行,一度衝突,六時五十分,有新聞主管急急致電告訴我,主辦者會於晚上七時見記者。如此這般急趕,的確惹來記者不方便,眾記者趕到約定地點文化中心,見「主辦方」的樣子,又真是沒辦法去氣惱他。
這個男士,一頭南美洲足球員風格的造型,梳了一頭小辮子,他站在一個十分幽暗的位置,見記者就張開口講話,那管記者未到齊,那管記者的咪高鋒未有調校好,平日記者會覺得講者「不專業」讓大家辛苦,但今天,看到這種樸素、沒經驗、不懂操控傳媒的普通人,記者的包容度又大增。
這位男子上鏡前把口罩戴上,他一身休閒衣飾裝束,幾位麻甩風朋友在旁取笑他,他向記者說,自己不過是一名「連登仔」,為了提醒港人不要忘記五大訴求,所以於區選後舉辦這個遊行活動。
「我猜想沒有人想到,平凡一個沒名沒姓的連登仔,也吸引了那麼多人來,真是令我嚇了一大跳。」
這個微胖男孩,語氣裡有點雀躍,又有點裝作鎮定,有點搞笑的味道。他應該不明白,今時今日,不專業、素人登場、說話不修飾,反而是最吸引香港人前來的魔力。
說話完畢,記者問他叫甚麼名字,他還孩子氣地跟同伴商討,應該叫英文名字Swing還是中文譯名,記者們都沒好氣地取笑他,怎會有主辦單位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想好?煞是可愛。
因為素人,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我們每一個都沒有比另一人高貴,這是香港的新秩序。
厨房 設計 圖 在 Ciao! Kitch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回講不完的部分都在這集~愛用的廚房家電、烤模、動線規劃、收納設計,全部櫥櫃一一打開看光光惹 ◔̯ ◔)
┌────────────────────┐
影片裡有出現的道具清單: https://ciao.kitchen/kitchen-tour
└────────────────────┘
一天煮三餐,整天下來廚房很容易變成戰場(是不是!!)
但是每天晚上不管再累我都會擠出最後一丁點力氣認命地打掃廚房,把一切回復原狀。
因為一早起來看到陽光照在乾淨廚房檯面那種舒爽感...
完全會帶給我好心情,讓人充滿元氣!! Fighting!
不管大小,廚房整齊乾淨、用的順手最重要。
▸ Kitchen Tour Part 1 上集:https://youtu.be/wE4E4YgQULY
▸ 影片當中提到的食譜都在這:https://ciao.kitchen/recipes/
Time Stamp 時間段落:
00:00 開始
00:31 洗碗機
02:00 烤箱介紹(嵌入式、上下火獨立溫控)
04:46 烤盤、模具收納
07:40 食材收納 / 食物保存
11:52 攝影器材
13:38 早餐區、小烤箱、咖啡豆、咖啡機
15:15 鍋子區、料理工具推薦
21:43 水槽下收納
23:45 感應式電磁爐
26:34 攪拌機介紹
27:14 廚房動線介紹
-----------------------------------------
追蹤巧兒灶咖 Ciao! Kitchen 看更多影音圖文食譜、料理科學與烘培技巧分享!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CiaoKitch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iao_kitchen/
Website: https://ciao.kitchen/
-----------------------------------------
#廚房收納 #烘焙工具 #廚房開箱
厨房 設計 圖 在 Ciao! Kitch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影片裡有出現的道具清單 https://ciao.kitchen/kitchen-tour
└────────────────────┘
Ciao! 來帶大家看看我的廚房,很多平常影片看不到的幕後花絮!!
第一次公開廚房有點緊張,因為我的東西爆炸多的,為了實驗食譜,
隨時都有七八種不同的糖、十幾種粉類備著,很考驗我的收納力啊...
今天的影片除了介紹 #廚房設計、還有我覺得 #特別好用的烘焙工具跟常備食材介紹。
影片中提到的工具、器材,只要我找得到連結的都分類列在網站上了。
▸ Kitchen Tour Part 2 參觀我的廚房(下集):https://youtu.be/FxZQ2Dn4r7g
▸ 影片當中提到的食譜都在這:https://ciao.kitchen/recipes/
時間標記:
00:00 Opening
00:52 中島介紹: 檯面材質、設計、相對位置
01:33 烘焙工具重鎮:工具推薦、好物、收納方式
11:00 餐具碗盤
13:06 廚房家電:電子鍋
14:01 減壓腳踏墊:需要久站的人超推薦~
14:49 烘焙常備食材區 Part 1
23:12 烘焙常備食材區 Part
-----------------------------------------
追蹤巧兒灶咖 Ciao! Kitchen 看更多影音圖文食譜、料理科學與烘培技巧分享!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CiaoKitch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iao_kitchen/
Website: https://ciao.kitchen/
-----------------------------------------
#我家灶咖 #KitchenTour #攝影幕後
厨房 設計 圖 在 Celine Yeung Offic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佬佬叻叻豬?家姐獎你飲靚湯?
由5月12-27日嘅周末去盛湯厨房會將街市商戶「賣唔晒」嘅食才,獨家設計咗四款靚湯,用嚟義賣,只要捐$10就有靚湯飲又有靚相影仲可以做善事㖭! 而所有嘅收益都捐畀惜食堂架?幫助社會上有需要嘅家庭?惜食兼行善??5月嘅週末一齊嚟支持啦!
#盛湯廚房 #飲啖湯見吓對方 #潮拍長輩圖 #靚湯慈善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