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疫苗真正的副作用
在一些不把自己的網路言論當一回事的藝人來亂之下
根本沒機會被好好介紹清楚
如果你打流感疫苗真的有事情
哪會是暈眩幾天就過去的?
跟很多嚴重藥物過敏一樣
你會經歷不可逆的 #休克
你遭遇的會是全身異常紅疹、且呼吸道窄縮而急促費力
然後接下來就是嚴重的低血壓
這也沒什麼特別,就是所謂的過敏性休克
是要打腎上腺素才能急救回來的
雖然有些廠牌的流感疫苗已經走細胞培養
大大降低雞蛋培養這種引起對雞蛋過敏者的風險
然而在對雞蛋過敏的認定裡,那是非常不常見的
如果你吃炒蛋、煮熟蛋並不會過敏
那你可能就不是真正的雞蛋過敏,還是可以嘗試施打
只是需要按照流程施打後觀察
--
還有一些可能的去髓鞘化的發炎反應,症狀是使你肢體或感知癱瘓
也就是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這仍少之又少
過去2009年豬流感暴發期間使用的疫苗,每100萬人接種該疫苗,Guillain-Barré症候群病例不到2例。
而且事實上,比起你打疫苗得到這個病,直接被其他細菌、病毒感染而中獎格林-巴利症候群機會要高得多~
而關於南韓疫苗死亡事件,數字看似有點多(48人)
但是依據賽諾菲的聲明,南韓與台灣是不同批
我們還是等賽諾菲和南韓當局的報告,先大可不必擔心
--
流感疫苗能打,就盡量打
流感、肺炎鏈球菌施打也對於防制COVID19有用
邏輯是:個人層面,是減少 #合併感染轉為重症
(機會不高,但是呼吸道重症有11%有合併感染,加州甚至有數據是20.7%)
而公共政策來看,少了轉重症的機會
對於 #減少重症資源消耗有幫助
所以也是目前全球冬季防疫必要措施喔~
「去髓鞘症候群症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創作] 救命!我的大腦縮水了! 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 的評價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蔡乃文醫師】四肢對稱無力! 淺談慢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 ... 的評價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大袋無限資料庫- 橋腦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 的評價
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喝酒過量的副作用
#alcohol #teaching
離子與酸鹼平衡異常:低血鈉(矯正速度過快時,容易導致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低血鉀、低血鈣、低血磷、低血鎂;代謝性酸中毒(酮酸中毒、乳酸中毒、高氯性酸中毒)、代謝性鹼中毒(嘔吐)、呼吸性鹼中毒(酒精性肝病、疼痛、敗血症、酒精戒斷症狀)、呼吸性酸中毒(急性酒精中毒)
精神:嗜睡、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分散、焦慮、暴力、抑鬱、自殺、意外事故、戒斷(幻覺、顫抖、震顫性譫妄、步履不穩、癲癇等)
神經:大腦萎縮、失智症、失憶症、手腳麻痺及無力
心血管疾病:適量喝酒預防冠心症的證據很微弱,因為它們都是流行病學(觀察性)的研究。觀察性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因為它無法排除會同時造成轉歸及暴露(喝酒)的因子。事實上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喝酒與心肌病變、心律不整(af)、高血壓、心衰竭、中風等有關。
胃腸:嘔吐、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上消化道出血、胰臟炎
肝臟: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代謝:高尿酸、痛風、肥胖、糖尿病
骨骼肌肉:骨質疏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肌肉病變、橫紋肌溶解症
癌症: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乳癌
其他:早死、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下降、吸入性肺炎、生殖系統異常、胎兒異常
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低血鈉的診斷依據包括病史,身體檢查,及四項主要檢驗數據:
血鈉,血液滲透壓,尿鈉及尿液滲透壓。
低血鈉的矯正速度取決於病人是否發生神經學的異常。
緊急治療目標為[Na+ ]上升 1-2 mEq/L/hr,直到神經學症狀緩解。7. 一天內[Na+ ]不可上升超過 8~12 mEq/L。 避免因為快速矯正而引起滲透性去髓鞘症候群(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 ODS)。
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低血鈉飲食、低血鈉治療指引、高血鈉症狀有關親子文章或書籍,歡迎來媽媽最愛你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去髓鞘症候群症狀 在 [創作] 救命!我的大腦縮水了! 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 的推薦與評價
科普系列第3集!從這集開始會同步在泛科學上刊登!
網誌好讀版:https://manueletienne.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23.html#more
-----------------------------------------------------------------------------
突如其來的風暴
賴先生自從兩周前的一場感冒之後就覺得渾身不對勁,
這兩個禮拜以來幾乎都吃不下任何東西,
原先安排好的旅遊行程全部都被打亂了。
到了這天晚上甚至覺得胸口悶悶的,
勉強自己吃下一點東西,但是過一會兒就全都吐了出來。
後來實在覺得太不舒服,於是掛了急診就醫。
急診陳醫師來來回回問了好些問題,
發現很難從一堆症狀當中判斷賴先生生了什麼病,於是安排抽血。
檢驗數據當中有一項數字特別的引人注意:
賴先生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很低,只有105 mmol/L。
納離子的正常值應該介於135到145之間,105真是低到嚇人!
回顧賴先生的過去病史,
他服用高血壓藥物已經有十年左右的時間,
一直以來都服用同一種名叫Natrilix的藥物,
十年來都沒有換過藥,也從未感覺到不舒服。
陳醫師很快就從這當中理出頭緒:
Natrilix是一種thiazide類的利尿劑,
幫助從腎臟排出過多的水份,進而使血壓降低。
它的原理是從腎臟的遠端腎小管增加鈉離子的排出,
副作用就是容易造成低血鈉的情形。
﹝Natrilix的中文名稱十分傳神,叫做鈉催離。﹞
賴先生長期服用Natrilix,
可能平常就有無症狀的低血鈉現象。
兩周前的一場感冒,導致食欲變差,
攝取的鹽巴變少了,但是卻同時喝進大量的水,
一來一往之間,稀釋了體內的鈉離子,使得濃度變低,
於是造成了噁心嘔吐、全身虛弱等症狀。
陳醫師為賴先生施打了生理食鹽水做為治療,
生理食鹽水鈉離子的濃度是154 mmol/L,
恰好可以補充賴先生體內的低血鈉症(105 mmol/L)。
但是經過四個小時之後再次檢測賴先生的血液,
發現鈉離子濃度只些微上升到106 mmol/L,
上升的幅度不如預期,而賴先生仍然抱怨著全身不舒服。
於是陳醫師改成使用高張的食鹽水溶液,
鈉離子濃度高達513 mmol/L,可以快速的矯正低血鈉。
當天晚上賴先生就被安排住院觀察,
隔天早上抽血檢驗,鈉離子已經回升到120 mmol/L
賴先生的症狀改善許多,精神奕奕的看著報紙,滑著手機,
彷彿昨天的陰霾已經一掃而空,
甚至還詢問是不是能夠出院了!
主治醫師吳醫師告訴他,目前的血鈉濃度還是偏低,
建議住院再治療幾天。
隔天早上八點,病房傳來一陣騷動。
「張醫師,72房的賴先生有狀況,請你去看一下!」
病房的住院醫師張醫師走進病房裡,
只見賴先生一臉驚恐,嘴巴張的大大的,
但是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旁邊的妻子和女兒一臉焦急的模樣,
女兒說爸爸幾分鐘前突然表示自己什麼也聽不見,
後來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張醫師試著請賴先生舉起雙手、轉動眼球,
但是賴先生一副似懂非懂的表情,沒有辦法溝通,也不遵照指示,
他只是一臉惶恐,緊緊抱著女兒不放。
緊急腦部電腦斷層顯示沒有急性腦出血的現象,
抽血的數據看起來十分正常,鈉離子的濃度是126 mmol/L,
甚至比起昨天還改善了許多...
---------------------------------------------------------------------------
細胞也會膨脹收縮
鈉離子﹝Na+﹞是血液及細胞外液裡成份最多的陽離子。
從計算血清滲透壓的公式:
血清滲透壓(Plasma osmolarity) = 2[Na+] + [Glucose]/18 + [BUN]/2.8
可以得知血液中的鈉離子貢獻了大部份的滲透壓。
另一方面,細胞內液的成份可就大不相同了,
細胞內液裡成份最多的陽離子變成了鉀離子,
鈉離子反而少,和細胞外液剛好相反。
細胞膜的構造是雙層脂質結構,上面漂浮著許多通道蛋白,
一般的物質和離子是不能隨意通過細胞膜的,
但是水分子可以經由兩邊的濃度差「擴散」通過細胞膜。
當低血鈉發生的時候,會造成細胞「外」液的滲透壓減少,
水分子就開始往滲透壓較高的細胞「內」液移動,
於是細胞就滲水膨脹了起來。
如果水份一直往細胞裡灌,可是會把細胞給撐破呢!
細胞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於是開始利用主動運輸把細胞裡的溶質往外頭運送,
藉以降低細胞內液的滲透壓,讓水不要再滲進來了。
終於,細胞內外兩邊的滲透壓重新回到了平衡,
細胞也瘦身到原來的形狀。
這樣的過程稱為「適應」,大約需要兩天左右的時間。
如果這時候突然給予大量的生理食鹽水,
甚至是高鈉溶液,會發生什麼事呢?
低血鈉會被快速的矯正,血清和細胞「外」液的滲透壓會急劇上升。
這下子變成細胞裡的水份開始向外擴散了!
因為細胞「內」液的滲透壓相對來說變低了。
這時細胞可要反其道而行,把丟出去的溶質趕快回收回來!
不然細胞一直縮水下去,也難逃破裂的命運!
身體裡大部份的細胞都能夠迅速反應這兩種情況,
運輸、回收,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
只有一群細胞在這方面不大擅長--那就是大腦裡的細胞!
脆弱的腦細胞
為了讓大腦的神經細胞能在穩定的狀態下工作,
大腦的微血管外頭多了一層「血腦屏障」,
由內皮細胞緊密連結所構成,就像是手拉著手一樣。
血腦屏障幾乎阻擋了所有東西進入腦部,除了少數的必要物質以外。
當血液納離子濃度快速上升,細胞一旦開始縮水,
構成血腦屏障的內皮細胞間就出現了縫隙,
一些血液中的發炎物質就可以進到腦中大肆進行破壞了!
另一方面,大腦充滿了高度分化的精細細胞,
無法承受快速的膨脹或縮小,比起一般細胞更容易受傷。
寡突細胞(Oligodendrocyte)負責製造神經細胞的外牆--「髓鞘」,
如果他受傷了,神經細胞一旦失去了髓鞘,就不能正常運作了!
於是乎,腦細胞縮水造成了大腦當機,病人的意識就出現變化了!
這就是--「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
當一天血清鈉離子濃度上升超過 8 mmol/L的時候,
就有可能會產生「滲透壓去髓鞘症候群」,
病人會發生意識不清、無法說話、吞嚥困難等等症狀,
甚至還會產生癲癇!
神奇的是,這些症狀經常會延遲兩天左右才發生,
這時往往血液鈉離子濃度檢驗起來已經「挺正常的」,
當醫生和病人認為低血鈉已經被矯正回來的時候,
可能惡夢才正要開始!
---------------------------------------------------------------------------
和時間賽跑
回到第一天住院時的情景,
剛到院時的血清鈉離子濃度是105 mmol/L,
使用等張食鹽水溶液四小時後上升到106 mmol/L
在使用高張食鹽水溶液補充的12小時後,
鈉離子濃度上升到119 mmol/L。
在這12個小時內快速地從106上升到119 mmol/L恐怕就是關鍵!
因為鈉離子濃度上升過快,造成賴先生的大腦受損。
如果放任下去不管的話,恐怕神經損傷就會無法回復,
和時間賽跑顯得刻不容緩!
吳醫師和陳醫師制定了一個計畫:
將賴先生的血清鈉離子濃度從目前的126重新降回117 mmol/L,
讓水份重新回到腦細胞內,或許還能夠逆轉這一切。
首先將點滴換成低滲透壓的5%葡萄糖溶液,也就是糖水。
葡萄糖進入身體之後很快會因為胰島素的作用進入細胞當中,
所以溶液的滲透壓幾乎可以忽略,等於是輸入純水進入身體,
如此一來就能夠稀釋血中鈉離子的濃度,
降低整體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但是光這樣還不夠,因為腎臟會自動把多餘的水份排掉,
所以必須同時施打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Desmopressin,
讓腎臟回收大部份的水份回到身體裡,使小便變少,
才能夠營造快速降血鈉的效果。
雙管齊下之後,就是密集監測血清的鈉離子濃度了。
小便很快就變少了,但是鈉離子濃度下降的還不夠快,
將5%葡萄糖溶液的輸注速率從每小時60ml上升到120ml之後,
終於達到目標--血清鈉離子濃度每小時下降1 mmol/L。
27個小時後,終於在隔天下午一點鐘達到目標值117 mmol/L,
陳醫師於是將5%葡萄糖溶液停止輸注。
經過了一天,病人還是說不出話來,但是情緒比較沒那麼激動了,
在家屬的親餵下,勉強吃了點東西,
現在能做的事情,恐怕也只有祈禱了...
當天晚上七點,護理紀錄上面記載著令人振奮的消息:
「精神可,可坐於床邊使用手機,可與家屬對談。」
隔天早上吳醫師和陳醫師去看他的時候,
賴先生不僅可以回答問題,而且對於人事時地物都很清楚,
只是說話還有點兒慢,而且還無法進行減法的計算。
挽救療法奏效了!賴生生說他實在記不得前兩天發生了什麼事,
但是一旁的妻子和女兒高興的眼淚流了滿面。
參考資料:
Richard H Sterns. (2016). 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 (ODS) and overly
rapid correction of hyponatremia. In T.W. Post, M. Emmett, & J.P. Forman
(Eds.), UptoDat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0.7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72042457.A.D85.html
※ 編輯: kniteness (61.231.190.73), 08/24/2016 20:43: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