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梔子花》
*從結尾開始講一個故事,似乎頗為奇怪,但所有的結尾,亦是開端。
—陳文茜
* * 我們越認識無常,越會珍惜擁有。
你會發現活在天地間,不論親疏遠近,每一個與你相逢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
可是也不要過度執著,所以要在「愛」裏面學會「忘」,在「深情」裏學會「不躭溺情」、不陷溺於感情。
不要太在意、太執著於情感的形式,同時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心」和「身」上。—陳文茜
* 《為什麼昨夜我夢見了你》
為什麼昨夜我夢見了你?
此刻清晨灰光推拂著鬢髪,
記憶正中要害,像耳光打在臉上;
用肘撐起,我凝視窗上的白霧。
這麼多我以為已經忘掉的事,
重回我心中,卻帶著陌生的味道
像信件到達,而收信人很多年前,已離開這個房屋。—-菲利普·拉金
* 寂靜把夕陽伸入了大樹,然後我們的夢,在此相逢。
此刻喧囂的世界隨夢飄散,山居樹下如置身一座天堂,美不勝收。
夢中醒來,四周無人,卻如畫。—陳文茜
* 請給我一滴淚水,輕輕流過我的臉。
我想學習憂傷,我不想長大才驚覺這個世界原來那麼薄涼。
如果我已學會了也習慣了淡淡的流淚,或許有一天免不了傷心的時候,就把它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流下淚水,輕輕地釋放,輕輕地走過。未來我早已知道人生傷心本難免,而我已學會如何把它當平常。—-陳文茜
*我見過荒原澤地和多風山岡的破曉和黃昏,
那種莊嚴和絢麗,像古老悠緩的西班牙旋律;
我見過給我們帶來了盛開水仙的四月女神,
她帶來蓬勃滋生的草和輕柔溫暖的四月雨。
我聽過花開時節的歌唱和古老的海上歌謠,
曾在飽孕海風的白帆下眺望過奇島和異鄉;
上帝允諾我欣賞的佳音和美色中,最數嬌嬈是她的聲音、秀髮、眼睛和彎彎紅唇的俏模樣。
—-John Masefield,1878—1967英國詩人、作家。
* 影子其實是實體
夢境才是人生
左邊其實是右邊
黑夜才是白晝
黑黝的天空
星辰整夜醒著
此時,海洋深邃
我把若隱若有的情感
偷偷藏在波淘洶湧的浪中
它那麼巨大
我的愛因此可以奔放
不為人知
隨著潮水
湧上海灘
淡淡的
留下一道㾗跡
白天
它再度變身
偽裝成祝福
—陳文茜
* 世界的約定
[日]谷川俊太郎
晃動在淚水深處的微笑
是亙古以來世界的約定
即便現在孤身一人
今天也是從兩個人的昨天中誕生
仿若初次的相逢
回憶中沒有你的蹤影
你化作微風輕撫我的面頰
世界的約定
在陽光斑駁的下午分別後
並沒有終結
即便現在孤身一人
明天也沒有盡頭
你讓我懂得
潛伏在夜裡的溫柔
回憶中沒有你的蹤影
你永遠活在
溪流的歌唱
天空的蔚藍和花朵的馨香中
*《水邊》—普呂多姆
坐在那流淌的水波旁邊,他們倆人
看著河水流過;
如果天上飄過一朵雲彩,
他們倆人
看著雲彩飄過;
天際的茅屋上要是炊煙冒起,
看著炊煙裊裊;
周圍若有幾朵鮮花芬芳撲鼻,
聞著芬芳繚繞;
蜜蜂品嘗的果子如誘人嘗新,
那就嘗嘗滋味;
如果鳥兒鳴囀,樹林靜靜傾聽,
便聽鳥語歡悅……
垂柳樹下水聲潺潺,悅耳美妙,
傾聽流水細語;
只要這夢幻在綿延,就不感到
時間還在延續;
如果只對互相愛慕抱著滿腔激情,
這樣的愛,多麼深沈;
對世間的爭吵煩囂他們毫不掛心,
也就充耳不聞;
面對可厭事物,唯有他們幸福,
互不感到厭棄;
面對萬物逝去,感到愛情如故,
絲毫沒有消逝!
蘇利· 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1907)
* 字在畫中,畫在字中,一本書延伸太多的回憶及友情。
一幅畫裱框起來,是紀念,也是昔日的惆悵。
框得住的是我們早已知道的結局,框不禁的是你命運中早已註定的恆長嘆息。—-陳文茜
*在我成為灰燼之前,我想擁抱你,如擁抱滿天星斗。
願我走的時候,往事如星空,心也如星空。
最後我看到的光,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你的眼⋯⋯閃閃發亮的星斗。—-陳文茜
* 對於生病的我,此時生命倒數的鐘聲,已響起!
它輕輕地,落在我的身上,肩上,臉上,一分一秒,滴滴答答。鐘聲像是同情,像是嘲諷生命,每一次到點的敲打聲,都是提醒。
我的一生已如擱淺的小舟,快被吹近岸邊,那裡遠望似乎沒有等待之人,似乎又有個恍忽的身影。此時我會怕――怕潮近時看清真相,也怕潮來時又把我送回那失去彼此的大河 。
於是與其執著思困憂傷,不如淡忘於孤獨的航行,於風浪的隱喻,於戰地鐘聲下的純情。
等再相逢時,有了一點驚喜。
花謝,不必悲。浪止,沒有痛。—-陳文茜
* 生活中有一些事確實沈重,但你可以讓它變得輕一點。—陳文茜
* 當世界停了,別忘了,還有自己的小日子。—-陳文茜
* 突然,已四十八歲的邱吉爾一再落選。二十六歲莫名其妙已是政治明星,順利當選國會議員的他,四十歲遭遇人生第一次軍事挫折,四十八歲時又被老百姓正式拋棄。當時邱吉爾已重返保守黨,但仍然再一次落選。直到五十歲時,工黨政府倒台,那一次選舉保守黨正式提名了他,他才又當選,回到議會,並被任命為財政大臣。
但擔任財政大臣的角色,他不只不出色,而且差點因為他的固執把英國搞垮。經濟學裡有一段歷史非常有名,就是「我不承認英國不行, 自然也不承認英鎊不行」。這是邱吉爾頑強的拿英國的外匯存底與全世界的錢對抗,尤其美元,只為了維持住英鎊的地位,結果英鎊像自由落體般跌落。
其實英國在一次大戰之後,本來就已經沒有經濟實力,但邱吉爾還要硬撐面子:不承認美國徹底超越英國了。
當時,美國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已著手建造,美國在經濟上所向無敵,邱吉爾還想鞏固英鎊做為世界貨幣的地位, 當然他失敗了。英國因此損失非常多的外匯存底和黃金,皆因這位固執的財政大臣。
後來,英國再大選,邱吉爾自然失去財政大臣的職位。
從這件事我們得到的經驗是什麼?一個人不擅長的事最好不要去做,儘管你的名字叫邱吉爾。
人的命運可能從幸運開始,到了中年在挫折中結束。邱吉爾五十五歲的時候財政大臣當得很糟,從此離開政府長達十年之久,而且一直都坐在下議院最後一排。那時候不只英國經濟大蕭條,極端混亂,二次世界大戰也即將到來。
邱吉爾到美國旅行,本來想去散散心,不料在美國又遇到一場大車禍。
所以英國歷史學家約翰• 泰勒John Tyler說:「一九三五年的邱吉爾,怎麼看都是一個沒有前途的人。」
但是,當人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是做準備的時候。當時的邱吉爾比任何人都認真研究德國,認真看待大蕭條,認真看待希特勒的崛起,了解什麼是納粹主義。
所以後來當上英國首相,領導英國在二戰中面對希特勒時,他頑強的絕不參與「綏靖方案」因為他太了解什麼叫做希特勒主義。—-《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得果東法師四字教誨:平安自在。雨前剪下滿花園的梔子花,置於室內。香氣撲鼻,自在安詳。換了一個心情,也換下牆上的書畫。
古佳川當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316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德法義等多國叫停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在挪威接種者報告血栓現象後,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成為歐洲最新一批暫停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的國家。但泰國在短暫喊停後於週二恢復接種阿斯特捷利康,該國總理將成為首批接種者之一。相關調查仍在進行中,尚無證據表明血栓與疫苗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報告稱疫情損害年輕人心理健康:一項針對八個國家近5萬人的調查發現,在18歲至24歲的受訪者中,40%的人表示曾在疫情期間感到悲傷、沮喪或絕望。心理專家呼籲外界對此予以關注,並對長期社會孤立可能帶來的後果發出警告。
#星期二開始,密西西比州向所有人開放疫苗資格。這是繼阿拉斯加上周向16歲以上開放疫苗接種後,美國第二個開放施打疫苗範圍的州。
#當拜登總統努力為盡可能多的美國人接種疫苗時,他面臨著許多共和黨人的強烈懷疑,有三分之一的共和黨人在CBS新聞民意調查中說,他們不會接種疫苗。
#大流行一年後,家長們要求學校完全重新開放。
#Facebook計劃推出一種新的程式服務,引導民眾到距離他們最近的接種診所。
#聯邦衛生官員表示,在接受第一劑兩劑Covid-19疫苗的美國人中,有近九成繼續完成該方案,大多數接受兩劑的人都在建議的時限內接種了該疫苗。
#拜登總統表示,正在加快步伐,爭取在3月25日之前實現兩個關鍵目標:一是自他就職以來,分發1.9億劑疫苗,二是根據他的經濟救濟法案,有1億民眾能拿到補助支票。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15/world/covid-19-coronavirus
*【歐洲面臨第三波感染,病例激增,義大利再度“封城” 】
法國也在考慮相同措施。匈牙利總理預計,該國醫院系統將面臨疫情爆發以來最困難的一周。分析認為,變種病毒的傳播和疫苗接種緩慢可能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world/italy-covid-lockdown.html
*【對阿斯特捷利康的擔憂使歐洲疫苗的推廣陷入混亂】
歐洲面對第三波疫情的崩潰,有關歐洲最普遍的新冠疫苗安全性,導致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皆宣布停止使用。這使得疫情在變種病毒變傳播威脅下,接種疫苗的推廣也出現了混亂局面。此前報導稱,少數接受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有人出現了致命的腦出血和血凝塊。該公司堅稱沒有證據表明在歐盟和英國接受注射的超過1700萬人中,有增加的血塊或出血風險,而所有人的安全是其首要任務,阿斯特捷利康發表聲明,並表示正與國家衛生當局和歐洲官員合作,進行進一步的評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world/europe/astra-zeneca-vaccine-europe.html
*【古莫失去了人氣,但是紐約州的一半選民說他不應該辭職】
Siena College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5%的紐約人相信州長古莫確實犯了性騷擾,但接受調查的人中有50%表示,不應該立即辭職。而是在明年競選時換掉他。即便如此,州長的好感度已降至十年來任期的最低點之一:只有43%的選民表示對州長有好感,低於上個月的56%。其中60%支持古莫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應對,重新開放經濟並推出了疫苗等措施。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nyregion/cuomo-resign-sexual-harrassment-poll.html
*【Deb Haaland成為美首位原住民內政部長】
參議院投票確認Deb Haaland成為拜登政府的內政部長,這也是首位領導內政機構的美洲原住民部長。Haaland於2018年當選美國眾議院議員,當時也是兩名美國原住民女性之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climate/deb-haaland-confirmation-secretary-of-interior.html
*【兒童在邊境設施擁擠的墊子上睡覺】
移民兒童被迫睡在運動墊上,好幾天不洗澡,美國邊境巡邏隊正努力應對來自中美洲的年幼移民,其中有的只有一歲。2月,有9400名未成年人(從幼兒到青少年)在沒有父母的情況下到達邊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三倍,這給拜登政府帶來了緊急的人道主義挑戰。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us/border-migrant-children-texas.html
*【中國“疫苗外交”在拉美見效】
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富裕國家為本國存儲疫苗之時,北京大規模的疫苗生產力和運送能力為其抓住機會,打開外交局面創造了條件。巴西已轉變立場,允許華為加入該國5G網路建設競標;巴拉圭也在經由第三國交涉,試圖獲得中國疫苗,突然之間,北京發現自己在拉丁美洲擁有新的巨大影響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world/americas/brazil-vaccine-china.html
*【緬甸軍方再對仰光多地實施戒嚴令】
在安全部隊於週末殺死數十名抗議者後,軍政府再對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六個鎮下發戒嚴令。與此同時,網路封鎖導致翁山蘇姬的一場法庭聽證會被迫推遲。其律師表示,翁山蘇姬本應通過視頻出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world/asia/myanmar-authorities-declare-martial-law-in-parts-of-countrys-largest-city.html
*【中國遭遇近十年來最強沙塵暴,漫天黃沙有如末日】
疫情過後的工業反彈、氣候變化對北方沙漠地區的持續影響,以及從蒙古往南席捲的大風天氣共同造就了這場危險的沙塵暴。中國近年來空氣品質已有改善,但環境對中共領導層來說仍是一個政治敏感的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world/asia/china-sandstorm.html
*【拜登亞洲外交策略:重建盟友關係,聯手對抗中國】
與北京展開首輪直接接觸前,拜登政府派高級別特使訪問日韓,這凸顯出總統外交政策議程的兩個核心目標:重建與盟友關係,在中國問題上建立統一戰線。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315/blinken-japan-south-korea/
*【拜登政府試圖接觸朝鮮,但其邀約未收到回覆】
白宮新聞秘書薩琪證實,拜登政府曾主動聯繫朝鮮官員,希望重啟有關該國核計畫的談判,但至今未收到任何回應。據信,拜登曾於2月初與韓國總統文在寅討論朝鮮議題,雙方同意就此“密切協調”。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us/politics/biden-north-korea.html
*【澳洲40城11萬人上街遊行,抗議針對女性的性暴力與歧視】
此前倫敦一名女性莎拉·埃弗拉德在回家途中遭到性侵和殺害,嫌疑人是一名在職員警,這一事件在全球多地引發憤怒。時報專欄作家試圖探求,為何今天員警仍在要求女性為自己的安全犧牲自由,而非強迫男性做出改變。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15/world/australia/australia-women-marches.html
*【“西天懂佛川普”雕塑:中國對川普的文化癡迷】
中國一家公司鑄造了一尊川普“佛像”,他雙腿盤坐,神態平靜。創作者稱,川普愛爭吵,這是與他性格相反的形象。這座雕塑折射出許多中國人對川普的癡迷。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315/china-trump-buddha/
*【葛萊美獎多名女性藝人創造歷史】
碧昂斯共贏得四項大獎,使她成為史上贏得最多葛萊美獎項的女藝人。年度專輯獎由泰勒絲奪得,她也成為了史上第一位三度奪得該獎項的女歌手。梅根·西·斯塔莉安獲最佳新人獎,她是自1999年以來首個奪得這一獎項的女性說唱歌手。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14/arts/live-grammy-awards?_ga=2.150509238.1831375017.1615860761-1305779676.1608620621
古佳川當選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聽證會】
美國時間1月19日,參院外委會安排了多場人事任命聽證會,最受矚目的焦點當然就是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了。
以下我們稍微簡記一下相關內容:
--------------
首先,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問了關於中國的問題:「可以請你描述一下,關於中國所謂的『世紀野心』,以及若他們達成這個目標,這個世界將會如何改變嗎?」
布林肯認為,自從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過去韜光養晦的政策原則已經漸漸退去,毫無疑問的,中國想要成為領導、制定國際規則的國家。他表示,美國的義務是要向人民,甚至是全世界證明,美國的治理模式更好、更有效率。也因此,美國不能從世界(組織)中退出,這樣反而給了中國一個免費的舞台去成為制定規則的人。這樣的論述,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體現。以科技為例,將來的一整個世紀,是要由像美國這樣「科技民主國家(techno-democracies)」,還是要由像中國這樣「科技專制國家(techno-autocracies)」來定義遊戲規則呢?布林肯說,科技技術也是能夠加諸(美國)價值於其中的,在這方面,美國有非常大的利益。
中國問題後,羅姆尼緊接著問到了台灣(感動):「台灣以及我們對台灣的承諾,對於美國在該區域利益的意義是?」
布林肯表示:
🔺 美國對台灣的有著長久且跨黨派的支持。
🔺 根據台灣關係法和三公報, 美國對台灣有堅定的承諾。拜登政府會確保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
🔺 美國樂見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不需要國家資格的國際組織上(這點和國會通過的台灣相關法案,像是《台灣保證法》中的文字一致)。
🔺 在美國自身和台灣的交流方面,他認為需要被審視,就如同即將卸任的國務卿彭培奧所做的那樣,以及《台灣保證法》中所規範的。
🔺 提到他擔任副國務卿時,曾和「蔡總統」(President Tsai)在競選期間會過面,且在蔡當選總統之後多次對話。
此外,聽證會進行的當天,也是彭培奧卸任的前一天。在這最後一天,美國國務院出大絕,正式將中國政府在新疆的暴行定義為「種族滅絕」(Genocide)。共和黨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在布林肯的聽證會上,就非常即時地問他對彭培奧此舉,以及中國在新冠病毒事件上的看法。
葛蘭姆:「 國務卿龐佩奧認定中共對新疆進行種族滅絕,你是否認同?」
布林肯:「我的看法也是如此。」
葛蘭姆:「你是否認為中國誤導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布林肯:「我同意這個看法。」
葛蘭姆:「看來我們(的對話)有個好的開始。」
葛蘭姆接著提到了台灣,問布林肯對台灣民主的看法。
布林肯說台灣是民主的模範、有強健的經濟,也是高科技的重鎮(tech powerhouse),尤其是最近在COVID-19的抗疫表現很好。當被問到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時,他說:「這會是中國最大的錯誤」(That will be a grievous mistake on their part)。
葛蘭姆繼續問到香港議題。布林肯說他看到了中國對香港人民結社和媒體的打壓,尤其是國安法的頒布,已經侵害了香港在交接時被保證的自主權和自由。他認為美國應對(美國在)在香港的機構和企業做檢視,因為北京正透過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的地位拿兩邊的好處。
外委會民主黨籍首席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說,他相信中國是美國最大國安挑戰之一,也帶來經濟上的挑戰。布林肯表示:中國無疑對美國及美國人民的國家利益帶來最大挑戰的國家,對於川普政府較強硬地對付中國,他是認同這個原則的。
補充:布林肯在這場聽證會當中,對於許多共和黨議員們問到的川普政府時期重大政策,幾乎全都保證會繼續下去
包括對委內瑞拉、古巴、伊朗以及中國的政策
--------------
🔹 美國是兩院制的國會,在權力地位上是平等的,法案需要經過兩院都通過才算通過,但兩院各有一些專屬的權力。人事任命的同意權就是參院的專屬權力。眾院的專屬權力是:提出總統的彈劾案,提出增加預算的法案,總統大選如果沒人取得過半選舉人票,則由眾院決定總統人選(一州一票)。
🔹 國務卿的人事任命案需要經過參院外委會投票通過,然後送參院院會表決。
🔹 今天的另一場聽證會,是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進行的國防部長提名人聽證。相較於布林肯四平八穩、有問必答的表現,拜登的國防部長提名人奧斯汀(Lloyd Austin)對亞太情勢相關問題的回答就顯得慘不忍睹,很顯然他有很多功課沒有做足。
(好佳在,國防部目前已確定的人事案當中,部長的幕僚長Kelly Magsamen和中國事務顧問Ely Ratner兩位可以補上不足之處)
➤ 外委會聽證會:https://reurl.cc/1ggv5V
➤ 軍委會聽證會:https://reurl.cc/pmm3k8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