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如點漆」新解~】
今天下午完成了23件廣告分析報告,7天的時間裡寫出了139頁的英文分析,當最後一件報告以電郵寄出,隨著「噹!」的一聲傳送完畢信號,整個人累到頹坐在電腦前,久久不能自已;同時又感嘆這世上很多嘔心瀝血工程的收場總是意外的寧靜平淡,一點兒也不可歌可泣。直到手機響起才將自己拉回現實,原來法國小女孩Blanche後天又有中文畢業會考的作文模擬考了,求我臨時過去替她惡補!45分鐘快步走到她17區的家,其實她的中文能力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可以運用學過的字彙句型來架構中文式的思考,我讓她寫一篇介紹巴黎的文章,必須包含這個城市的位置、性質、人口、天氣、交通、景點,以及身為巴黎人的她對於這個城市的感想,最後再選擇巴黎的某個特色做一個幽默的結語。她寫得很出色,雖然有幾個字寫錯、有幾個字寫了幾筆就想不起來接下去要怎麼寫,但字裡行間依然有不少讓我驚豔之處,結尾也生動有趣。讓她當場訂正所有錯誤各10次之後,我再替她將文章錄音,這樣她可以邊聽邊跟著唸熟。忙完這一攤,我們坐著喝果汁聊天,她問我能不能找到日文發音法文字幕的宮崎駿《天空之城》,她好想看~!我點點頭,並約她考完之後找一天我請她去吃烏龍麵和可樂餅,再一起去窩在漫畫咖啡館耍廢看漫畫,她歡呼大叫說那她要看伊藤潤二的《富江》系列,因為有人陪著,她才敢看⋯⋯。然後我瞥見桌上亂放著一小管紫色的東西,我問她那是什麼?她說是眼線液,邊說就邊打開畫了起來,畫好之後還作表情說「這樣很美吧!」我靈光乍現接過眼線筆表示要替她添個小東西,於是分別在她的兩個下眼瞼中央各點了一小點,「怎麼樣?這樣就很像漫畫裡的人!」她愛極了,拿著手機拚命自拍,於是我給她講了一個小故事:差不多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國晉朝有一位叫做杜弘治的美男子,他有多美呢?當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一看到他就驚嘆杜弘治的臉像是凝固的白脂,眼珠如同點染的黑漆,簡直是神仙一般的人!(《世說新語.容止》:「王右軍見杜弘治,歎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 「『眼如點漆』是形容一個人的眼睛明亮有神就像是拿筆沾了黑漆點上去的一樣。你也是同樣漂亮的『眼如點漆』,不過,我們是現代人,稍微改變一下,所以就拿著眼線筆點在你眼睛下面點一下囉~!」Blanche還想再聽故事,我說今天到此為止,她繼續溫習中文準備考試,我呢,要回家好好睡個飽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Hiroshi日本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註記:PS:我一直搞混可樂餅跟可麗餅,這邊コロッケ(croquette)應該是可樂餅才對 我是Hiroshi,一名職業口譯員及日文老師。歡迎到我的臉書專頁看看喔^^ Hiroshi日文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HiroshiJapanese (線上募資或訂閱課程...
可樂餅日文發音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饅頭與麵包>
1.饅頭
饅頭是中國北方的主食,原先不管有沒有包餡,一律都叫做饅頭。後來才發展成沒包餡的叫做饅頭,有包餡的叫做包子。
台灣原本沒有饅頭,饅頭應該跟牛肉麵一樣,都是外省人帶過來的食物。小時候,印象中好像有聽過外省老杯杯踩著腳踏車沿途叫賣饅頭的聲音,但印象十分模糊。台語中的饅頭應該就是模倣這種叫賣的外省腔,結果被發音成饅「桃thô」。
日本也有饅頭,但此頭非彼頭,日本的「饅頭(まんじゅう)」通常是小小一顆包紅豆餡的日式糕點。另外,肉包的說法也來自饅頭,叫做「肉饅頭(にくまんじゅう)」,但通常「饅頭」的部分不寫漢字,只寫做「肉まん」。如果去到中華街,還可以看到
有賣「刈包」,「刈包」的日文叫做「角煮饅頭(かくにまんじゅう)」,還是用「饅頭」來表現而看不到「包」。日本沒有不包餡的饅頭,所以日本人一般也不知道饅頭是什麼。辭典上雖然記載著「饅頭(マントー)」這個詞,但一般還是不普遍的。
2.麵包
台語麵包的說法源自於日語,因此這個日語單字根本不用記,人人會說。問題是,會說未必會寫。
基於它是台語中的外來語,所以無法用漢字表示。過去有人借用「胖」來表示,後來吳寶春麵包店又用造字「麥+方」來表示。
至於「胖」的來源日語,追根究底也是個外來語。我們只要查一下辭典,就可知道「パン」是來自於葡萄牙文「pão」。至於其他像是義大利文「pane」、法文「pain」、西班牙文「pan」等等,好像也都發音相近。據說,它們都是源自於「panis」這個拉丁文單字。
「パン」的種類繁多,通常我們所稱呼的吐司(香港叫做「方包 fong1 baau1」),在日本被叫做「食パン」,這個稱呼也有保留在台語當中。而如果我們要嚴格地區分,那麼把「食パン」切成一片一片並且烤過之後的才是「トースト」。這一點香港的稱呼比較接近日文,無論是一條還是一片,沒烤過的叫方包,切成片狀而且要烤過的才叫做「多士do1 si2」。而台灣不論是一條還是一片,不論有沒有烤過,一律都叫做吐司。
另外,比較常聽到的還有「メロンパン」,中文的說法是來自於香港的說法「菠蘿麵包」,直接翻譯就是鳳梨麵包。換句話說,麵包上的條紋,日本人看上去像哈密瓜,而香港人則比做了鳳梨。
除此之外還有紅豆麵包「あんパン」、奶油麵包「クリームパン」以及日本獨創的可樂餅麵包「コロッケパン」、咖哩麵包「カレーパン」、炒麵麵包「焼きそばパン」等等。這些麵包也經常都會在卡通「麵包超人(アンパンマン)」中出現。
至於中式的饅頭、燒餅、油條等麵類食品,在翻成日文時因為無法翻譯對應,所以有時也會翻成「蒸しパン」「焼きパン」跟「揚げパン」等等。
總之,麵包這種西方食物,從葡萄牙的「pão」,傳到了日本變成「パン」,再從日文變成了「胖」保留在台語中。到現在,就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食品了。
可樂餅日文發音 在 深度西班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冷知識癖發作>
今天朋友傳圖來提醒才知道:原來今天是世界可樂餅日阿!(Dia internacional de la Croqueta)
Croqueta,西文發音近似"格羅給打(認真懷疑日文因此變音為可樂餅,此有待日文通朋友給大家長知識),是道源自法國的食譜,據說由路易十四的廚師所創,自法文的"croquer"而來,這個字原義為碾碎(crujir)。在西班牙,這是道利用剩菜的好食譜,昨天剩下的某些材料(通常最熱門者就是碎生火腿),加入bechamel白醬酥炸而成。
如前所言,各種口味的可樂餅中,最受歡迎的自然是生火腿款的,而我們鄉下也有淡菜口味的超級美味可樂餅,十多年來讓我最害怕的還是藍起司可樂餅,真是些外貌天真,內里包藏禍心的小東西。
還有,一如太陽餅沒有包太陽,螞蟻上樹裏沒有螞蟻,道地西班牙可樂餅不用可樂製作,當然也不會遇到馬鈴薯的喔,咪糾~
#冷知識
#西班牙美食
可樂餅日文發音 在 Hiroshi日本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註記:PS:我一直搞混可樂餅跟可麗餅,這邊コロッケ(croquette)應該是可樂餅才對
我是Hiroshi,一名職業口譯員及日文老師。歡迎到我的臉書專頁看看喔^^
Hiroshi日文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HiroshiJapanese
(線上募資或訂閱課程)
hahow課程:
助詞:https://hahow.in/cr/hiroshi17
時態總整理:https://hahow.in/cr/hiroshi1017
發音: https://hahow.in/cr/hiroshihatsuon
商用日語課程:https://hahow.in/cr/hiroshikeigo
Yotta課程:
💮N4-N5實力速成課程(含五十音):
https://pse.is/EEWJV
💮N3檢定考速成(含初級重要文法觀念):
https://goo.gl/Z5s4UW
💮N2檢定考速成(含重要文法概念及句型):
bit.ly/2zYiR9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xHrDVa4R4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