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Ruby Daddy vl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陽明山空拍申請字號:營陽企字第1091002901號 七星山主峰高1120公尺,是台北市的最高峰。在台北市區朝北邊往上望,經常也可以望見它獨立偉岸的山影,尤其是山頂上因侵蝕而形成的七個大小不一的山頭,猶如北斗「七星」般聳立在台北上頭,山也因此得名。 由於受冬季東北季風影響,山南山北呈現全然不同的...
「台北草開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Ruby Daddy vl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YO CIND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Re: [器材] 果園適合的植被及樹木- 看板Pla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台北草開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台北草開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栽種在台北植物園苗圃裡的綬草開花了,研究人員利用縮時攝...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台北草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再談台北草@ 思在樹人:: 痞客邦:: | Herbs, Growing, Dill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綬草開花縮時攝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巴西地毯草開花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北草開花 在 如何照顧草皮? - Mobile01 的評價
台北草開花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節目預告》萬華的人間疫語 她/他們的疫後人生
▎節目連結|https://youtu.be/w-ahu3Kqd5I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2021-07-15
.
今年五月本土案例大爆發,其中,前獅子會會長與萬華茶室工作者有 #人與人的連結,導致疫情遍地開花。許多人將萬華視為 #防疫破口,娛樂行業也因防疫困難,一路停業至今。
.
這對萬華獨特的社會生活是多重打擊:眾多在這裡討生活的市井小民,面對整座空城,難以維持生計;#八大行業 一夕斷炊,還需面對外界的不諒解;獨居長者、#無家者 等弱勢居民,更成了無人聞問的一群。
.
兩個月過去了,高強度的抗疫行動或許殲滅了病毒熱區,洗刷 #污名、恢復活力卻需要更多時間。疫情趨緩但復業路漫漫,酒店公關、八大人員如何面對歧視,繼續在夾縫中求生存?街友、攤商、醫護、社工團體,又是如何自助人助,對抗病毒和經濟的雙重壓力?
.
7/14、7/15 連續兩日,除了重要的疫情資訊外,有話好說也邀請你,一同看見她/他們的疫後人生。
.
【有話好說】2021/7/14(三)
八大斷炊、復業路迢迢 酒店公關的人間疫語
▎節目連結|https://youtu.be/MkxtXrr3u54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2021-07-14
👤來賓:
胡筠筠(台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理事長)
黃泳淇(特定娛樂行業工作者)
苗博雅(台北市議員)
林氏璧(前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
.
【有話好說】2021/7/15(四)
百年繁華,空前蕭條 萬華如何互助度難關?
▎節目連結|https://youtu.be/w-ahu3Kqd5I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2021-07-15
👤來賓:
張獻忠(芒草心協會創辦人)
高傳棋(文史工作者)
李龍騰(台北仁濟院總院長)
照片/我們的島
▎有話 YT| https://www.youtube.com/c/PTSTalk
▎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台北草開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宅在家,因為在家時間長,我想疫情期的一個「副作用」就是有可能電費會變貴~~ XD
雖然政府取消了夏季電費,但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可以用一些方法來節電、省能源,在家也能環保愛地球哦~!
今天看到台北荒野保護協會PO <<低碳煮食 節電技巧>> 我覺得對媽媽們來說實在太實用了!!
可以幫助我們煮飯的時候更快速(不會待在廚房太久、太熱)、也不會浪費瓦斯、縮短煮食的時間,我馬上收藏下來,好方法不能只有自己知道,也和大家分享~
1️⃣浸泡
像是豆類、穀類的比較硬的食材,可以事前先浸泡,縮短煮食的時間。
例如我前二天分享的「綠豆湯」,綠豆的皮比較硬,如果生綠豆下去煮,要煮到開花,會煮很久,所以可以用「先浸泡六小時以上」、「加水放冷凍再煮」、或是「煮沸後關火悶燒」,這些都能幫助縮短煮食的時間,節省能源
2️⃣悶燒
以前煮飯都傻傻的一路開火煮到熟,殊不知還能用悶燒這個小撇步~~
像以前孩子小、帶出門旅行時,只要帶白米和悶燒罐,睡前加熱水悶燒,隔天就有粥可以給小孩吃了!
又例如以前懷孕水腫要喝紅豆水,也是用悶燒罐加紅豆和熱水,悶一個早上,下午就有紅豆水可以喝
還有還有~~毛毛小時候異位性皮膚炎,我會讓他喝綠豆水+甘草。也是用悶燒罐
悶燒罐真的太好用了,上班小資族甚至可以放顆蛋在悶燒罐加熱水,下午就有水煮蛋可以補充熱量,你說,悶燒罐是不是應該來找我代言(誤)
3️⃣解凍
冷凍食材前一天先拿出來冷藏室退冰,這樣可以節省烹煮的時間,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常常忘記先解凍的話,市售有個產品叫「節能板」,覺得是可以考慮的廚房好幫手哦!
4️⃣加酵素快速燉煮
像是燉肉的時候可以加入木瓜,因為木瓜含有木瓜酵素,可以幫助快速軟化肉質(這我以前在阿基師偷呷步有看過 XD ) ,如果沒有木瓜,用鳳梨也有類似的效果哦!!
大家還有什麼節電的好方法嗎?
#夏至關燈
#節電技巧
台北草開花 在 Ruby Daddy vl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陽明山空拍申請字號:營陽企字第1091002901號
七星山主峰高1120公尺,是台北市的最高峰。在台北市區朝北邊往上望,經常也可以望見它獨立偉岸的山影,尤其是山頂上因侵蝕而形成的七個大小不一的山頭,猶如北斗「七星」般聳立在台北上頭,山也因此得名。
由於受冬季東北季風影響,山南山北呈現全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山北受強風吹拂,植物生長不易,白背芒與包籜矢竹成為優勢植物,每年秋季芒花開花時,甚是壯觀;山南則因有山頭遮去烈風,因此呈現典型的亞熱帶林相,林下豐富的多樣性生物,和山北截然不同。而七星山主、東峰步道貫穿山南北,走過步道,正好可以體驗兩種不同的生態景觀。
七星山還是天然的地質教室,小油坑、大油坑、夢幻湖、冷水坑,都是認識火山地形的絕佳處所。還有七星主峰上的展望,可以360度的全覽北市、北海岸等地,「登七星而小台北」,登臨的快意也使七星山備受山客喜愛。
台北草開花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一路走過來。
最重要的選擇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當時是考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那時稱為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個五年制的學校,也真正接觸所謂專業的一個術科的訓練,或是相關美術的一個薰陶,也有機會去接觸類似像戲劇音樂舞蹈這樣科系的同學。
北藝大那段時間,算是我比較受正統的一個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五年的時間,其實大一上學期也是玩瘋了,然後跑夜店或是交女朋友,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覺得說要奮發向上,也選擇了以水墨為主修的課目,一路這樣子努力的專研。
然後大四的時候,讀一些關於美術史的課程,包括佛教包括器物玉器青銅器等等,充實自己相關一些知識,後來這個畢業之後就到復興商工任教,後來又報考研究所,也順利考取,念研究所的時候從事墨與黑的研究,所以先從自製的黑色顏料或是墨開始著手。
大概唸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畢業,畢業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藝術家,但是當時的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友善,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還是以教職為主,然後這段時間也大概停頓了四年沒有所謂的創作,因為那時候其實內心在思考我真的適合當畫家嗎?畫家這個工作所要面對或是所要挑戰的我有辦法勝任嗎?所以在那四年中,雖然有教畫,個人創作是停頓的,也在這之中去研究了台灣龍柱,去認識台灣文化。
四年之後,整個環境在改變,然後藝術的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水墨,所以又回到了水墨的創作,想說應該還有一點東西可以畫,自己可以去發展吧!
可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最挫折的,太久沒有創作,整個觀念或手感都已經有點生疏,前一年真的很辛苦,基本上假日都沒有在出去的,除了教學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畫畫,很辛苦了大概磨了很久才終於慢慢開竅,手感也才慢慢回來,到了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才有點開花結果,也順利跟畫廊簽約,成為所謂的專職藝術家,所以真正成為專職藝術家應該是45歲左右,之前的一些過程,說起來也很漫長。
在台灣當藝術家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台灣的市場畢竟很小,要能成為一個以畫畫為生的一個行業,其實不太容易,那個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挑戰也非常的巨大。以前曾經去過黃山,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型,雲霧飄渺,非常的漂亮,心裡也想黃山非常適合入畫,可是回來也沒有太多的相關作品,後來想想畢竟自己身為台灣人,可能還是要以家鄉的風貌風土為主,如果畫黃山,我大概也贏不了黃山長年生活在那裡的畫家,我就一直以台灣的山水或是風景作為主要的創作主軸,一開始是畫陽明山或是九份一帶的芒草感覺,那種所謂的荒蕪感跟我從一個南部小孩到台北那種感覺,有點貼近,在一個陌生環境謀求生存,自己就像小草一樣,在那邊為了佔有一席之地,或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斷的奮進不斷的努力。
後來開始創作所謂的抽象山水,也畫過一陣子,然後也畫過海景,因為當時覺得身在台灣,如果對海洋藍色世界不是那麼熟悉,感覺上好像對於台灣文化的特質,了解好像是一知半解,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到處坐船,然後去澎湖,去目斗嶼,去七美,去沖繩,到處了解所謂的海洋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個海島它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那我想一個海島文化大概就是求新求變,畢竟市場很小所以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文化,所以求新求變在這個島國裡面,可以想見是一個很常態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畫風出來之後,大概三五年就被消耗掉,以前一個畫家可以二三十年,畫一套東西而屹立不搖,在台灣這個環境其實非常的困難,它不太能讓你有這樣的空間,因為變化太快,然後新的知識,新的潮流,新的流行,不斷的輸入,你很難去抵抗,你也很難去改變。
另外島國文化也有一個特質,它容易受到其他大國文化的影響,譬如說台灣不可否認曾經受到中國日本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這麼多元的一個文化的影響之下,你的作品如果太單一偏向某種文化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引起共鳴,畢竟它是一個多元性的狀態,所以你的作品也可能必須要用更不同的面貌來處理。
水墨對我來說,可能就不是單一選擇的材料,因為水墨它可以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名家大家所開發殆盡,必須要重新透過新的材質,來找到一種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方向,或是使用的方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另外呢?有一點叛逆是在台灣藝術圈要生存蠻重要的關鍵之一,其實很多藝術家用叛逆或是偏離所謂的正統,營造話題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有點叛逆才是一個畫家成長的最大關鍵,藝術家百依百順,順著古人的想法,順著老師的想法來創作,基本上你也很難跳脫前人或是老師的影子,所以有點叛逆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可能在傳統水墨有山有水有人有樹,是一個慣性的表現方式,可是這樣的慣性表現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是說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讓作品是完整的?我想這個可能可以商榷。我畫的是一個空無人煙,讓整個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人為的破壞或是建設,到底是對自然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去中橫我看到了中橫公路,這樣穿越所謂的太魯閣峽谷,如過這些道路都不存在於這裡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不到中橫太魯閣的奇山美景,但是這樣的建設到底是好是壞,有時真的很難去想像。後來我畫了太魯閣,就把它畫在雲霧飄渺之間,讓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許這樣才是最貼近於我所想的一個世界。
藝術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或是可以調整的地方,也隨著畫家的心境或是想法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不能說自己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盡力的把它畫好每一件作品,也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的醞釀,跟與它培養感情,然後讓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
創作其實是孤獨的,很多時候都只能專心面對自己的作品,旁人或是都很難給你協助或是幫忙,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作品時候,你的作品也會告訴別人你在想什麼,或是你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太風花雪月或是太浮動的一個狀態,其實都很難把作品畫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工作。
當然偶爾還是要去補充一點或是吸收一些靈感,或是一些養分,出去拍照是我比較習慣的動作,當場寫生對我來說,壓力太大,我也沒有辦法真正靜下好好的畫一件作品,所以我是不會帶畫筆畫紙出去外面寫生,通常還是在家裡處理我的作品。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生活,或是我的一些藝術的想法,還有我學習藝術的過程,今天就聊到這裡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談談其他的部分。
The video I’m sharing today is to introduce my process of learning painting and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s marine culture and how to be a painter of ink . The background pictures and videos are all recorded by m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watch.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美術 #艺術 #芸術
台北草開花 在 YO CIND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次大家敲碗的#MAMAMOO #StarryNight 來啦~🌟
我個人超喜歡這次拍出來的感覺!雖然在台灣但好像有出國一樣!
大家下次去九份玩也可以考慮把這些行程排進去喔~💖
#還原KPOP #KPOPMV #Insta360ONER #Insta360
謝謝Insta360贊助我ONE R運動相機~
這裡買👉https://store.insta360.com/reseller/intro
8/3-8/16有ONE R 9折的優惠活動喔!
【本影片與Insta360資源交換】
| 店家資訊 |
💚食不厭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221號
營業時間:11:30-14:00 ; 17:00-20:00 周一到周日
💚野事草店 Wild Herbs Gallery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輕便路147號
營業時間:11:00-18:00 周一到周日
| 推薦影片 |
姐妹BATTLE!20首少女時代隨機舞蹈大PK
https://bit.ly/2QVxUFy
解析國民妹妹IU《BBIBBI》MV的意義!
https://bit.ly/2A7HttL
演唱會不再手忙腳亂!KPOP周邊收納大法
https://bit.ly/2DMMn3u
克拉棒開花了?KPOP手燈裝飾
https://bit.ly/2DAecer
------------------------------------------
| 問與答 FAQ |
拍攝器材 | Camera
Canon M6 / Iphone 11 / Insta360 ONE R
剪輯軟體 | Video Edit Software
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9
封面軟體 | Cover Edit Software
Adobe Illustrator CC 2019
字型與音樂皆由Capsule.提供
------------------------------------------
CINDY的IG很好看👉https://bit.ly/2Kk4sXd
CINDY的FB來按讚👉https://bit.ly/2Ko1QYs
合作邀約請來信💌yocindy@capsuleinc.cc
------------------------------------------
台北草開花 在 台北草開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台北草開花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北草由來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台北草開花 在 台北草開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台北草開花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台北草由來有關寵物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萌寵公園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台北草開花 在 Re: [器材] 果園適合的植被及樹木- 看板Pla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說好要回文的, 雖然覺得這個問題在植物版上比較小眾
但原版主所描述的問題, 和我們家山地種了多年水梨, 地力很差的情況類似
所以這幾年累積了一些心得, 一開了口就有好多想講的阿...
以我非專業的猜測原版主和我們家乾旱土地的原因應該是使用過度土壤有機質減少,
鋤頭一鋤下去, 會發現底下好深都是乾的,也很難看得到蚯蚓或其他小生物
我和我爸媽這幾年做了以下幾件事有些改善,
但都是自己摸索, 如有不同想法歡迎提出討論, 或是有錯誤的地方也請鞭小力一點
1. 地被植物覆蓋:
有幾種做法-
A) 購買草籽或草皮-假儉草, 百慕達草, 台北草都可以, 網購就好,
但是草籽和草皮養護比較需要定期澆水, 但等土養好後,
草皮下方的土壤足夠保水就可以拉長澆水的間距
B) 原地原生地被保存-就是用割草機時不要割到底, 鬼針草很明顯,
初期就不要讓他長太大株, 平常巡園時就連根拔起,
時間久了, 鬼針草會愈來愈小株也愈來愈少, 而原生的地被植物:
像雷公根、金錢薄荷、天胡荽、通泉草、荷蘭豆草都會慢慢長出來
(荷蘭豆草或稱菁芳草雖然查資料說是陰濕地區指標植物,
但我看他生性強旱, 一點水就長一大片了)
C) 移植或購買地被植物-這選擇很多, 看所處地區的日照來決定,
一般原生的地被植物就算氣候或環境很惡劣也還是能存活的下來
我種過的有:矮筋骨草(會開花大推)、鴨舌癀、越橘葉蔓榕、黃花蜜菜、
馬蘭(開花超美) 都是植株健康的種下去以後就不再澆水,
天生天養也都養的很好,
耐陰或需較潮濕一點的環境則有倒地蜈蚣、仙草、蛇莓
外來品種的是這幾年很流行的蔓花生, 這也是初期先定期澆水一陣子,
等適應環境以後就可放養不管,
或是園藝品種的馬齒莧也都可以適應乾旱環境
地被植物在種的時候有些地主還會考慮是否耐踐踏,
但我們目前園區不再種果樹了, 所以沒那麼講究, 如果有採收、維護的考量
可能還要再從中挑選更適合的植物來種
然後同場加映並抱怨一下:喜旱蓮子草,
是種強勢的外來入侵植物, 要拔除極難, 推測應該是跟著我們草皮一起過來的,
但他同時也提供了良好的地被功能, 真是太無言...
D) 農會每年秋收過後可免費領取的綠肥種子, 不管什麼都先領來試試,
我們種過大波斯菊、向日葵、油菜、苕子
在不澆水靠天養的大前提下, 以大波斯菊出芽率最好,而且掉落的種子也會再自播
我因為是山區, 儘可能以原生植物為主, 而且種下來發現, 原生植物環境適應較好
花費時間金錢都更少
更多原生植生毯可見此文 https://e-info.org.tw/node/111509
2. 堆肥:
A) 超商或咖啡店索取咖啡渣 或飲料店似乎也有茶葉渣可索取
B) 之前有熱心版友供應松木屑貓砂(感謝!),
一開始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效, 而且一上山總有好多事想做, 我實在沒空挖洞埋入
就直接堆在土質乾到都長不出草的地方, 過一陣子後想到,
前去將木屑和周遭的土混合時發現:有被木屑遮蓋下的土壤明顯較無覆蓋的土濕潤,
且底下有小蟲兒, 慢慢顯現健康土壤的樣子,
唯一要注意的是, 因為木屑砂有沾到動物排泄, 請遠離食用植物!
C) 家中生廚餘堆肥, 我開始很認真的堆肥是看到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王巧萍的
採訪文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3441/
裡面寫的很詳細, 然後, 我也是有時間就覆土, 沒時間就放在園區離人活動範園
遠一點的地方擺著
D) 園中修剪下來的樹葉、枝幹就地堆放, 可能認真一點的版友會認為,
如果有病蟲害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但其實這幾年我觀察下來,
山地畢竟是野外, 病菌或害蟲比家中庭園原本就多太多太多了,
但是維持一個良好的生態平衡, 不隨便用藥, 自有食物鏈可解決這問題
3. 購買泥炭土、培養土或各縣市的堆肥土、台糖田寶11號有機質肥料之類的
拌入乾旱結塊的土中, 但是這如果沒有持續澆水、沒有地被植物保土保肥
拌再多也沒用的
所以, 總結就是要養土, 養好的土, 踩上去真的特別鬆軟舒服, 植物才會長的好阿
上面這些文就打了快二小時, 真的有錯請鞭小力阿, 謝謝大家
※ 引述《dcggj2394 (阿阿阿掉了)》之銘言:
: 植物版的前輩們好
: 小魯我是業餘農夫,想請教各位前輩果園裡適合的植被有哪些
: 我在山上的地只會長一堆鬼針草和山桂花(?)
: 土壤貧瘠,土裡一堆螞蟻
: 看起來就很像非常沒用的旱地..
: 想說要來幫他改造一下
: 也想問問看有哪些樹木適合種的
: 這地是爺爺留下來的,目前是種了一大堆檳榔
: 雖說這地是位在小溪的源頭,可遇到乾旱期連香蕉樹都快掛了
: 所以想栽種一些對環境有益的植物,看能不能幫忙這塊地重現一下生機
: 麻煩各位前輩指導了
: 小魯我的文筆不太流暢,望各位前輩見諒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41.1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nt/M.1553852449.A.414.html
※ 編輯: etna (123.194.41.125), 03/29/2019 17:42:47
※ 編輯: etna (123.194.41.125), 03/29/2019 17:45:09
... <看更多>